普賢上師言教-108-20210427-內前行-上師瑜伽
上週講到回向支,在上師相應法的實修部分最先是明觀福田,以寧瑪紅教來說當然是以蓮師做代表,一般是把自己觀成益西措嘉佛母,觀完以後益西措嘉就對蓮師做七支供,在前面也花了很多時間去了解七支供,也就是普賢10大願王基本上講的是一件事,七支供的最後一支就是回向支,上節課就是講到這支最後還剩一小段。
这样作回向要成为圆满正等觉的因还必须以三轮无缘智慧摄持,否则,如果被三轮实执的垢污所染,就叫做具毒回向。如《汇集经》中云:“犹如食用杂毒丰美食,佛说缘于白法亦复然。” 回向一定是要無緣回向,就3輪體空的觀念,所謂的空性底下的回向。
所谓的“三轮”,是指所回向的善根、为其回向的补特伽罗、所回向的对境三者。当然,三轮以证悟无实智慧摄持的真实无毒回向在此凡夫薄地时根本无法做到,意思說真正的3輪體空的無毒回向一般凡夫不太容易做到,無毒有解釋過,就說你回向不正確可能就不是清淨的回向,所以我们应当观想往昔的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们也如此回向,这种回向可以代替三轮体空的回向。以前也讀過這個,以前諸佛怎麼回向我就跟諸佛一樣的回向,醬子就接近無毒的回向。《三十五佛忏悔文》中也说:“过去诸佛如何回向,未来诸佛如何回向,现在诸佛如何回向,我亦如是普作回向。”如《普贤行愿品》云:“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我們上完課也是讀這段做回向,就是按照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的回向做回向,可见,善法成为圆满菩提之因的无误要诀,唯有依赖于以回向印持的这一结行,大圓滿前行一開始就講過3殊勝~~~皈依發心,你要做任何一個跟佛學有關的事情初善就是要皈依發心,中善,基本上就是要用空性醬子的心態見地來行持所有的聞思修,最後一定要回向,所以是後善。這叫3殊勝。那這邊再一次強調,所以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精进作回向。為什麼要做回向前面已經解釋過。
戊三、专心祈祷:
上師瑜伽實修的3步驟,先明觀福田、再做七支供,七支供做完後就要專心祈禱。
专心祈祷并修持因——四金刚(身、口、意、智慧)的本体,這個因的4金剛就是~~~身、口、意、智慧,所以,你要專心祈禱並同時要修持所謂身、口、意、智慧的本體:吉祥怙主殊胜上师是一切坛城主尊黑日嘎073的本体,圆满具足灌顶。以上師相應法來講,吉祥怙主殊勝上師則是一切壇城主尊黑日嘎的本體,修行中一切壇城主尊一般就是用黑日嘎,因此你要專心祈禱並修持4金剛本體,簡單講就是黑日嘎的本體,你要圓滿具足灌頂。先看看甚麼叫黑日嘎……
◎◎◎ 黑日嘎:藏传佛教信奉的大力金刚神,无上瑜伽部信仰的本尊之一,属于忿怒尊,汉传佛教称为明王。藏传佛教认为,他由佛陀的法身变化所成,称它为“密续佛陀”,就是佛陀法身變現出來的在密續裡面以黑日嘎的外相顯現,被稱為密續佛陀。无上瑜伽部认为,黑代表空性、或是法界,日代表大乐,什麼叫做大樂?以前也講過,涉及到在你用空性或是法身的側面看如來藏的時候他叫做空分、用光明或是法身功德的側面看如來藏時就叫做樂分,所以樂的意思就是法身功德,一般講如來藏現空雙運、法身法身功德雙運,這個法身功德就是用樂分代表,法身就用空性代表。所以黑代表空分、日代表樂分,樂分又可分成現分、明分、覺分。嘎代表大乐与空性的圆融,那醬子你就知道嘎是代表雙運,所以在如來藏的角度~法身法身功德雙運,黑代表法身、日代表法身功德、嘎代表法身跟法身功德雙運,雙運代表2個是一件事。“了义黑日嘎”是佛陀的法身,无所不在,没有形貌。当他以化身胜乐金刚的面貌出现时:四面十二臂,身色深蓝,拥抱金刚亥母,被称为“不了义黑日嘎”。因我們沒有學密,勝樂金剛在密宗是很重要的本尊,若用了義、或者說法身那就沒有形貌,若用法身功德就不是法身已經化身已經顯現了勝樂金剛像,金剛亥母就相當於空行母。
現回到課文,你就專心祈禱上師其實他是身、口、意、智慧的本體,也就是黑日嘎的本體,簡單講,在紅教上師就是以蓮師代表,當然每個人都有他相應的上師,但還是可用蓮師代表。
仅仅是耳闻目睹、忆念接触上师就足可以播下解脱的种子,上师是诸佛事业的唯一作者,接下去還會讀《備忘錄》,其中就提到對上師相應法的5種了知,這裡講的根據就是5種了知,比方,上師是諸佛事業的唯一作者,這就是5了知之一項,以第四宝现身于世,佛法僧以外,加上上師第4寶,可在外密是3根本的第1個所以他相當於佛法僧的佛,在密續中上師也算是一種加持,因為3根本~~~上師、本尊、空行,第1個上師就是指加持的根本。从我们自身的角度而言,上师开示一生一世能成熟解脱的深道,完全通过大悲加持、强力方便将自己安置在金刚持地,也就是成就佛果位,所以对自己的恩德胜过佛陀。其實這都是5種了知裡面的內容。如果从功德的侧面来衡量,那真可谓密意广大如虚空,智慧无量如大海,悲心猛烈如湍流,自性坚固如山王,视众平等如父母,密意廣大如虛空,密意該怎麼解釋?理論上應該是深見的概念、就是空性,這裡由上師功德角度來講時,他傳授給你深見、或者空性,廣大如虛空,再來,他傳給你的智慧無量如大海,智慧,也可以指為空性的智慧,也可以包含世俗諦上的智慧,換個角度變成悲心是猛烈如湍流,現你看到密意、智慧、悲心,在佛學的角度這些都是雙運都是一件事,這裡又提到自性堅固如山王,為什麼會提自性?若是用勝義諦的角度來說時,前2個是空性、用在悲心是勝義菩提心但世俗菩提心也在內,但到自性這2個字就變成比較世俗的角度、就是以有的角度來講,所以上師的功德若用有這個功德的角度來看時,密意、智慧、悲心、自性、平等,雖都有各別的意思,但到佛學最高層次時這幾個其實都可以說是一件事情不同的表達,這就回到剛剛講的如來藏叫做法身跟法身功德雙運,或者叫現空雙運,再又強調每份功德不可测。单单依靠祈祷上师也可以在无勤当中获得梦寐以求的一切悉地。什麼叫無勤當中?無勤就是你甚麼都不用做,勤本身有一個所做,一般世俗你都要有勤,不然怎麼會強調精進?那這個角度他要強調的是說有很多東西比方你祈禱、或是有些看起來只是心的意願似乎沒在做甚麼,可在佛學上面很多地方講白了就是修這個心,那這些東西在世俗諦來講他就是因,是因當然會結果。所以這個無勤,千萬不能理解為你信我得永生,雖說有時你感覺佛教表面上有這意思其實不是,這點很重要我們一定要分得很清楚。不管怎麼講,你用無勤的了解就說你信心足夠,雖然看起來你沒有做甚麼,可是最後也能夠有所成就。其實,修行本身就是修心,在世俗諦來講修心本身也是在修因果的因,那這個修心本身最後一定會產生果。這個果就是悉地,悉地就是成就的意思。
在你心里意念:我依止上师如意宝您,希求您的果位,唯一修持您,這是上師相應法裡面的修心。满怀感恩戴德之心,禁不住泪流满面。就說,有很多人由前世帶來的習氣產生跟佛學的感應,一般他會痛哭流涕,相信我們也都有類似經驗,不過要記住,這種相應不會持久是會退轉的,真正持久的相應不是這種。那是不是這就不重要,不是,也就說你經常在祈禱時,比方,你出現一些危險或是你碰到了一些違緣你希望佛菩薩保佑加持你,可是你在求佛菩薩保佑加持你的那一剎那若出現毛孔豎立淚流滿面,這就表示你這個祈禱相應了。一般在佛學上,不管是對上師或是佛法裡面有時你會產生淚流滿面的反應,是好的反應可是會退轉,那反過來講,若是祈禱佛菩薩的加持時你產生汗毛豎立淚流滿面時這祈禱效果往往非常大。一开始修持悉地时念诵下文:接下來要開始修持悉地,為什麼有一個修持悉地說實在我也講不清楚,基本上就你在修上師相應法,最後你一定會希望達到成就,這時你就要修持成就,就要按照下面這個念。這邊上師仍以蓮師為代表,可以用心去體會他所講的東西,這時你若有所感應時效果會很大。佛學難就難在這裡,有時要你用空性,有時要你用世俗法,這你就要會體會!不過話講回來,佛學一直講世俗跟勝義雙運,所以基本上,有時要你有空性、有時要你起雞皮疙瘩,看著這2個基本上是矛盾的;其實不矛盾,最後有告訴你這2個是一件事,剛剛又講法身、法身功德,都是在強調這2個是一件事。
✿✿✿有關空性、雙運的概念
現在很快地跟大家再談談這個觀念,因這觀念我在最近越來越強烈~~~一開始我們都是非常執著是有的,這個世間你絕對不會說他是沒有,在沒學佛之前你的認知是這一切都是實實在在,等你學佛之後慢慢人家教你空性,有了空性的概念後就推翻了把一切東西都當作實在有的醬子一個觀念。可是你有沒有發現真正佛學到最後又告訴你~~~雖然實相是空性,所謂的顯現基本上是一種現象,佛學叫他為幻有也就說他不是實際的,可使最後又告訴你這2個是一件事。既然實相是空性,現象是幻有,為什麼實相跟幻有是一件事呢?其實這真正表達出了世間的實在情況。這怎麼講?這又回到講空性時喜歡用E = mc² 這模式來說明,以質量的角度來講就是所謂的幻有,我們認為有,那為什麼他是空性呢?實相是空性呢?空性跟沒有這是有距離的、不是一件事,空性是沒有有無、不是沒有。有無是我們製造出來的一種分別念,真正實相中沒有有無,那你用E = mc² 這質能不變公式來看時就相當於世俗勝義雙運,就理解到佛學所講的這觀念其實是跟科學一致的。這2個是一件事、為什麼講實相是空性?因為,在能量這邊,這能量不是你所理解的光熱電、這是勝義諦,所以在勝義諦這邊能量的這個角度他本身是沒有辦法去談有無的,這以前也講過,在質量那邊世俗那邊你可以用時間跟空間來決定有跟沒有,就很清楚是有跟沒有的一個世界,可是回到勝義這邊他沒有有跟沒有這個東西,因為勝義或著能量他沒有辦法用時間跟空間來表達的,時間空間跟他沒一點關係。所以,一個可以用時間跟空間來定位的東西他卻是一個跟時間跟空間完全不搭嘎的東西所造成的。這就是佛學真了不起的地方,現在科學已經知道是醬子,可是佛陀在2000多年前那沒有科學的時代就能體驗到這個真是難以想像!我們很幸運有科學的發現讓我們能理解這個,我想跟大家表達的就是~~~你學會了空性以後,就有空性的概念有實相的概念以後,他說他開始不執著了,這ok,可他若說一切都是假的就怕會落到惡取空,惡取空是很嚴重的邪見。什麼叫惡取空?簡單用因明的角度講,空性本身是一個總相,總相是分別念上面產生的一種概念,若用因明、用世間法來看他的話他不是一個實在的東西,比方,以世間法來講,你看到石頭、溪流等等,這些在世間法裡面都叫做現象或者叫自相,也就是在世俗上面這些是真正存在的,可是當你是分別念的時候這是第6意識腦筋裡面產生出來的一個東西,這個東西一般叫總相或叫分別念,他不是真正有的東西、他在世俗上是一種假法,就像5位百法裡面的不相應行,為什麼不相應行是假法?你去看不相應行法裡面都是時間空間這種概念上面的產物,所以空性這是一種概念。可是有些人學了之後把甚麼都視作假的唯有空性是真的,因佛學講實相所以發覺空性是真的。當你把空性當作真的來講的時候,其實,你已經離開了佛的教法,因為,就好像E = mc²,你了解到m這邊、世俗諦這邊、或是物質這邊這個是幻有,另外E這邊、勝義諦這邊、或者實相這邊這是真正的我們講的空性,這個叫做實相。所以你反過來就是變成空性是真的,當你有空性是真的這個想法時,你已經違背了空性2點原則:1、空性沒有所謂的有跟沒有,也就是沒有所謂他是真的或假的這種觀念才是空性,所以你倒過來說空性是真的你已經離開了空性。2、用世俗的角度來講,你發現在世俗上空性本身也只是一個概念而已、他不是自相,在世俗上他不是真正存在的,你不要講勝義、勝義是根本沒有所謂的有無,在世俗上他也不存在。所以很多人讀完空性以後把空性當作一個實在的東西或實在的法,然後甚麼東西都是假的都是幻象,只有勝義是真的。醬子已經錯了。所以你發覺佛法最後才跟你講雙運,這個一直重複講,因這真是佛教教法裡一個癥結點,雖然是到最後3轉法輪才講,可他一開始並不跟你講這個,因為他怕你又陷在以前那種執著有的境界中。所以,一開始一定要跟你講空性,目的就在打破你執著有的這個觀念,一般把醬子的東西叫做單空,《中觀莊嚴論》裡面講的單空就是第一種。單空的問題就是出在~~~為什麼最後告訴你要丟掉單空,可是一開始又不能不跟你講單空,就是因為若不跟你講單空就沒辦法跟你講空性,因為沒有所謂的有無就是沒有分別念,那你若能講出來就已經是違背空性了,可是若不醬子講沒辦法教你空性的概念。以佛的角度他沒辦法不經過單空,他單空一講完你能夠理解了以後,第2步馬上就要你離戲,就是要變2轉法輪裡面的真正空性就沒有所謂的有無;開始你要打破實有,第2步你要打破空性,因前面把空當作實有,這是第2步一定要做的事,(第2步你要打破空性,把空當作實有,這是第2步一定要做的事~~~師兄原話如此說,讓我質疑是不是順序錯了?感覺應該是把當作實有的空打破。),醬子這2個都結束了以後,就等於你到達2轉法輪的境界了,你已經是進入2轉法輪的究竟、就自空;然後再來就3轉,就要告訴你~~~根據2轉自空的基礎最後就要告訴你是雙運。
為什麼?大家不是第一天學空性,你學了這麼多空性那你現在暫時把空性放下你回到現實,你現實看到的所有東西你能說他沒有?比方說歷史,事實上是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所謂的幻相、所謂的世俗上一切都是沒有,佛學醬子講就是回到E = mc²,真正的實相不是醬子、是勝義諦。勝義諦本身,我用另一個角度講因這個觀念我近來越來越強烈,那這觀念感覺有他很大的好處,就是你可以非常正確的去理解空性,在這正確的知見下面得到最大的利益。從真正實相這個角度叫做勝義諦、或者E = mc² 的這個E,他本身是沒有辦法說有無的、他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因為講有無一定有2個條件~~~時間跟空間,既然他都沒有那當然沒辦法談所謂的有無。那請問你,現在你真正進入這個境界也就是入定當中,你能夠真正證悟所謂的瑜伽現量就剛剛講沒有所謂的有無真正的醬子一個實相裡面,也就是入定到這出世間的境界,那裡面你若有本事你可以一定10年、也可以一定千年,這個千年對你來講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沒有所謂的有無也沒有千年的觀念。所以,若用絕對的角度來講他根本甚麼也不是、也沒辦法談是甚麼。這就為什麼大乘會講沒有涅槃,因你真正進到那裏面在意義上面是甚麼?我現在要醬子講,今天之所以會來談人生的價值、會來談宇宙是怎麼回事、會來談一大堆的價值觀,就是因為我們是在分別念下面,我們沒有這個分別念的時候這些對我們都沒有意義。那分別念是真正的相對的……怎麼講,一下想不到正確的用字,醬子講好了,假如你今天純粹是在空性裡面,那有一大堆眾生不在空性這邊他是在世俗諦那邊他在輪迴,所以他受盡了無數的痛苦,你在E那邊好像跟M這邊沒有瓜葛別以為是很清高因你也沒有所謂的你,大家懂我意思嗎?你能夠證悟空性很重要,可真正有意義要以現實的角度來講,你還是要回到所謂的幻有的這個境界裡面,千萬記住,空性跟幻有是雙運的。也就說你是空性實相那邊他自然就會幻有,假如實相那邊不會自然就幻有那你今天也不存在了,剛剛不是在講無始以來嘛,你一出來絕對不是如來藏,你本質是如來藏可你一輪迴的時候你絕對不是如來藏,你就變阿賴耶識。假如你原來是如來藏那也就代表是在勝義諦E這邊,可是按照雙運的概念E跟M是一件事,所以你馬上會變成阿賴耶識,M就是阿賴耶識;變成阿賴耶識後就沒辦法變回如來藏,除非你修行。因為你進入了所謂的幻有、這邊有所謂的有無,有所謂的有無就是有道就是有方法,一般講基道果,這個道都在世俗裡面,所以才講法相、法性,法相就是指你修道,然後你成就了就回到你的如來藏。回到原來的如來藏時你證悟了甚麼?你證悟了就是所謂的實相,實相跟現象也就是世俗跟勝義其實是一件事、這是佛的智慧。既然是一件事,你就待在勝義這邊?醬就沒意義,所以,大乘要你不住三有也不住涅槃,最後還是要乘願回來世俗所謂幻有這邊做所謂幻有的善事去度眾生。因此才說,學佛時你見地要高、決擇要細,就說你要有空性這些正見,但守戒時腳踏實地一點不馬虎,這才是真正大乘的精神。
接著是祈求悉地9句偈頌:
记尊 革热仁波切 至尊莲花生大士
切 讷桑 吉 踏 加 戒 您乃一切诸佛陀
特 记 辛 辣 得 波 花 大悲加持总集尊
思 坚 拥 戒 滚 戒 簸 有情唯一之怙主
利 荡 龙 秀 漏 酿 张 自身受用识心胸
斗 巴美巴 切 拉 簸 毫无迟疑供养您
的 内向 切玛透 瓦 自此未获菩提间
戒 德 累 逆 透 漫 根 善恶苦乐贵贱等
记尊 亲波 班 炯 亲 至尊莲师悉皆知
要通过虔诚祈祷来打动他的心,唯一就是精勤念诵莲师心咒:
嗡啊吽 班则 格热 班玛 斯德吽
班則,金剛的意思,格熱,guru、大師的意思,一般人家就稱蓮花生大士為guru仁波切,斑瑪,蓮花的意思,斯德就是悉地、成就的意思,蓮花金剛大師成就的悉地。
每当念一百遍时,中间又像前面一样念诵“至尊莲花生大士……”。蓮師這個心咒每念100遍後就把前面這祈求悉地的9句的偈頌再念一次,当莲师心咒念诵到一半(如要修100萬遍蓮師心咒當誦滿50萬遍)的时候,再祈求悉地066之际,每念一百遍莲师心咒中间念诵下文:以前講過4加行、5加行、50萬加行,50萬加行是指有5個加行各做10萬遍,比方皈依、發心、大禮拜、金剛薩埵、供曼茶,這邊是指一般修蓮師心咒最少是100萬遍,在寧瑪修學基本上幾乎都是千萬遍以上。課本中解釋是如要修100萬遍蓮師心咒當誦滿50萬遍時,在念誦祈求悉地的9句偈頌時要再加上下面的偈頌,也就是:
蓮師心咒~~~每滿蓮師心咒100遍+祈求悉地9句偈頌~~~蓮師心咒50萬遍後~~~每滿蓮師心咒100遍+祈求悉地9句偈頌+下面的偈頌。
再複習一遍,悉地是甚麼?
◎◎◎ 悉地:意译作成就、妙成就,梵汉并举而称成就悉地、悉地成就,什麼叫悉地成就?即修法时所求之愿,如意现前,故曰成就。于密教,意指依诵持真言等,以身、口、意三密相应而成就世间、出世间种种妙果。比方,出世間,你達到見道了這就叫悉地成就;世間,比方持咒10萬遍達到時就是悉地成就。通俗说,所谓成就,即修法时心有所求,皆能满吾人所愿而如意现前。成就有两种:一、世间成就:如求财、求子、求升官、求名位的获得等。二、出世间成就:如求得解脱,或求了脱生死等。凡悉地种类,诸经不同,《大日经》有二种:即世间悉地、出世悉地。又云有相悉地、无相悉地。《教王经》有四种:一、义利悉地。二、金刚悉地。三、持明悉地。四、一切如来最胜悉地。唐密成就悉地之法其数虽多,约而言之,不过四种,即息灾、增益、敬爱怀、调伏诛。息灾,指“除灾生德”;增益,指“增进福智,圆满万行”;降伏,指“损减怨敌,克服强暴”;敬爱,指“得人宗仰,使众和合”。四种成就法的差别在于护摩的作法不同。这四种修法通金刚界五部(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羯磨部)和胎藏界三部(佛部、莲花部、金刚部)。在这四种成就法以外,另加钩召(指“召摄欲得之人”),名“五种法”。另外,还有延命法,为增益法的分支。藏密也有自己的悉地法,分类与唐密基本相同。
大 拉瑞萨烟 那美 我无其余指望处
达得 地 安 涅 莫 昼 如今恶世浊时众
莫 奏 德 爱 大 德 香 沉溺难忍苦沼中
的 累 救 谢玛哈革热 愿救此苦大师尊
旺 月 革 戒 辛 辣 坚 赐四灌顶加持尊
斗 巴布 戒 特 记坚 赐予证悟大悲尊
这 逆 拥 谢 逆 特 坚 净除二障具力尊
在祈求悉地的时候要观想得受四灌顶(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句義灌頂),也就是观想上师的白毫间犹如水晶一般晶莹剔透的“嗡”字放射光芒从自己的头顶进入,依此净除杀生、不与取、邪淫三身业以及能形成身体之脉的障碍,获得上师身金刚的加持,从而使相续中拥有得到化身果位的缘分;接下来观想上师喉间宛如红莲花一般绚烂璀璨的“阿”字放光从自己的喉间进入,依此净除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四语业以及可滋长语言之风的障碍,获得语金刚的加持,使相续中拥有得到受用圆满报身果位的缘分;又观想上师心间如天空般颜色湛蓝的“吽”字放光从自己的心间进入,依此净除了贪心、害心、邪见三意业及能增上意识之明点的障碍,从而获得了上师意金刚的加持,使相续中拥有得到法身果位的缘分;再观想从上师心间的“吽”字中如流星般出现第二个“吽”字与自心融为一体,从而净除三门所依阿赖耶的业与所知障,获得了上师智慧金刚的加持,使相续中拥有得到究竟之果——本性身果位的缘分。一边念诵一边观想,最后自己的凡夫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而入定。收座的时候念诵下文:
在祈求悉地的時候要觀想得受四灌頂(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句義灌頂),基本上這屬於道灌頂,
1、也就是觀想上師就蓮師的白毫間猶如水晶一般晶瑩剔透的“嗡”字放射光芒從自己的頭頂進入,依此淨除殺生、不與取、邪淫三身業以及能形成身體之脈的障礙,獲得上師身金剛的加持,從而使相續中擁有得到化身果位的緣分;聽索達吉講這就是寶瓶灌頂,為什麼是寶瓶灌頂我無法解釋。
2、接下來觀想上師喉間宛如紅蓮花一般絢爛璀璨的“阿”字放光從自己的喉間進入,依此淨除妄語、離間語、惡語、綺語四語業以及可滋長語言之風的障礙,獲得語金剛的加持,使相續中擁有得到受用圓滿報身果位的緣分;秘密灌頂
3、又觀想上師心間如天空般顏色湛藍的“吽”字放光從自己的心間進入,依此淨除了貪心、害心、邪見三意業及能增上意識之明點的障礙,從而獲得了上師意金剛的加持,使相續中擁有得到法身果位的緣分;智慧灌頂
4、再觀想從上師心間的“吽”字中如流星般出現第二個“吽”字與自心融為一體,從而淨除身口意三門所依阿賴耶的業與所知障,獲得了上師智慧金剛的加持,使相續中擁有得到究竟之果——本性身果位的緣分。句義灌頂
這也就是整個觀想過程,屬於聞思修的修、觀察修的部分。
✿✿✿ 道灌頂之4灌頂觀想過程
一邊念誦一邊觀想,最後自己的凡夫心與上師的智慧成為無二無別而入定。為什麼無二無別?你發現沒?你都是從上師身上發出來再進入你身上,最後就無二無別而入定。
收座的時候也就是結行、也等於是回向,你就要念誦下文:
那 叶才耶地 谢才 一旦命终寿尽时 這是講自己
让 囊鄂 呀 花 瑞 扬 自现妙拂吉祥刹(铜色吉祥山)
今天是修蓮師的上師瑜伽,妙拂吉祥刹是蓮師剎土
宗 戒 这 波 扬 卡 色 双运化身刹土中
月 利多吉那 救 玛 身成金刚瑜伽母
這前面講過觀蓮師時將自己觀成益西措嘉佛母
萨 才 怄戒贡哦热 晶莹剔透光团中
杰 内记 尊 巴 炯 荡 明观至尊莲花生
瑞 美 亲波 桑 吉得 无二无别正等觉
得 荡 洞 波秋彻 戒 空乐双运之神变
益西 亲波 肉 巴累 广大智慧游舞中
卡 色 思 坚玛 利巴 三界有情无一余
真 波 得 混 大 巴热 最胜引导胜商主
记尊 班美 哦 拥 索 衷心挚诚而祈祷
索 瓦酿 各 戒 内 得 至尊莲师赐安慰
卡匝策匝玛因诺 并非口头之言词
辛 辣 特 戒隆 内 奏 祈赐智慧之加持
萨 敦 哲 巴 匝 德 索 一切心愿自然成
与之同时,满怀深深的恭敬、虔诚的信心而观想:莲花生大师和颜悦色、慈眉善目、饱含悲悯的眼光注视……蓮師心间发射出热乎乎、金灿灿的红光接触到自己所观想的金刚瑜伽母(益西措嘉)心间,她立刻变成了豌豆大小的光团,最后就像火星消失一样,伴随着“踏哥”声向上飞窜融入莲花生大士的心间,消失後意思就是跟上師無二無別、跟上師變成一體,這就等於是雙運的意思,在这种境界中入定。出定的时候将一切显现观成上师的游舞,并念诵下文作回向:
给 瓦的噫 涅 德 达 我今速以此善根
花 滚 喇嘛哲 杰 内, 成就怙主上师尊
昼 瓦 戒 江玛 利巴 令诸众生无一余
得叶萨拉故 巴 秀 悉皆安置于此地
或者念诵铜色吉祥山076发愿文。
他的發願文很長,可以上網找。
◎◎◎ 妙拂吉祥山﹙铜色吉祥山﹚:莲花生大士以其虹光身所化现之净土,乃无量无边之光明世界,寂灭喜乐、智慧遍布。莲师之净土铜色吉祥山就位于妙拂洲(南瞻部洲的二个眷属洲之一)的中央,形状如同心脏,由众多奇珍异宝和合而成。山顶是殊胜不可思议的莲师宝殿,名叫“莲花光明宫”。该宫殿底层是为以莲师为主尊的化身净土,第二层为普陀山之报身净土,第三层为极乐世界之法身净土。
上面是講入座修上師瑜伽,先要明觀福田,再做七支供養,完後要專心祈禱,這都是入座修的。現在這是在座間還是可以修上師瑜伽的修法。
这样的上师瑜伽(应用到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当中),行走的时候将上师观想在右肩上方的虚空中,作为右绕的对境;這什麼意思?因為你在走路的時候就觀蓮師在你右肩,醬子說不管你走了多遠都等於是對著蓮師像右繞經行。安坐的时候将上师观想在头顶的虚空中,作为祈祷的对境;以前觀皈依境也有醬子的做法,觀在右肩或頭頂上。享用饮食的时候将上师观想在喉间,作为饮食献新的供养处;這什麼意思?因為你供養上師要供養最新的東西,觀在喉間因要在你東西尚未嚥下去前供養;躺下的时候将上师观想在心间,作为所知入瓶074的摄要。所知入瓶是大圓滿的一個術語,什麼叫所知入瓶?
◎◎◎ 所知入瓶:大圆满术语,是将一切万法就像融入宝瓶一般,融入自己心间的明点,最后明点也融入法界,融入法界就是消失在空性裡面。将上师观在心间,作为这一修法的摄要,在这样的境界中入眠。也就是所知入瓶。所知入瓶,就是融入你的心間明點,脈、風、明點,明點是最後的東西,相當於佛法僧的佛,所以上師就是佛。明點融入法界就是明空雙運的意思,那明點是以有的角度來講,融入法界就是明空雙運,也等於是空性的角度裡面。
总而言之,随时随地将自己的住处观想成真正的铜色吉祥山,拥有这样的正念;将一切显现观想成上师的身体、恭敬诚信;当罹患疾病、出现魔障等不幸的事情时,也要想到这是上师以大悲恩赐我尽除恶业的方便,满心欢喜,而不要生起断除之心;這是在佛學修法中的一個方便,在碰到不順的時候一般最標準的想法就是重罪輕報,因為你做了很多事情現在要消你的業讓你得到報應,這些報應不一而足,這時你就要想這就是重罪輕報。這種例子蠻多的那你應該高興而不是抱怨,為什麼我信佛信到一堆的不順落到醬子的下場?這也可以說學佛的一種善巧方便。当获得幸福安乐、丰衣足食、善法增上等顺缘的时候,要认识到这些都是上师的大悲所致,万万不可心生我慢欣喜若狂;如果修禅时出现疲厌、沉掉等现象,要观想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护持实相见解的自相,護持實相見解的自相,實相是代表空性,護持實相見解也就說對空性、對佛教3法印你是非常相應,自相是代表有的角度,你護持空性的時候當然是空的角度,可因為你是護持空性所以在分別念上或在世俗上這是一種自相,也就說你實際上這是有顯現的,你是護持一個空性醬子護持空性的一種顯現,這個顯現就叫做自相。所以你要觀想自己跟上師智慧無二,還有就是你護持空性這個是實相上面一種具體的顯現,聚精会神地祈祷上师并念诵莲师心咒:
嗡啊吽 班扎 格热 班玛 斯德吽
如果真正能够这样去修行,那么万事万物都会显现为上师与本尊,所作所行都将成为善法。如米拉日巴尊者亲口说过:“我行显现转道用,六聚075自解之走式;若坐无伪本来住,精华实义之坐式;若食享用空性食,断除二取之食式;若饮痛饮念知泉,坚持不懈之饮式。”
我行顯現轉道用,這個行字本身可以解釋做5蘊、有為法的意思,所有的有為法即世俗上面所有這些顯現我都轉為修道,6聚自解,這個6聚堪布解說是眼耳鼻舌身意這6個,他們自行解脫醬子一個走式,不是,前面行不能解釋做5蘊,因為這邊是直接與走對應,所以這個行指的是跟走配對,就是他走的時候醬子而顯現出來一些走的這種東西他也把他轉為道用。轉為道用的時候,堪布解釋這6聚是眼耳鼻舌身意,可是我認為6聚可以有另外一個解釋,個人以為這解釋也蠻可的,現看一下……
◎◎◎ 六聚:类聚犯戒之相为六科,称为六聚。
(一) 「他勝罪(波羅夷)」,(二) 「僧殘罪(僧伽婆尸沙)」,(三) 「向彼悔罪(偷蘭遮)」,(四) 「單墮罪(波逸提)」,(五)波罗提提舍尼(捨墮罪),(六) 「惡作罪(突吉羅)」。
【備註】別解脫戒依罪重輕次第:一、他勝罪,二、僧殘罪,三、單(捨)墮罪,四、向彼悔罪,五、惡作罪。犯僧殘罪,則必依僧眾而行懺悔法,若不行之,則與犯他勝罪同。此中有單墮九十戒(犯者無應捨入之贓物)及捨墮(所犯之贓物應捨入於僧中)三十戒。向彼悔罪有四戒,犯者必對餘一比丘懺悔以消其罪消滅。墮罪犯者落於地獄,故名之。(源自《掌中觧脫》)
佛教中戒分做6類,依破戒時罪之大小依次排列,他勝最重、僧殘第二,破他勝是戒體沒了最嚴重,單墮跟捨墮差別在有無要捨的贓物,單墮沒有、捨墮要捨贓物,惡作是最輕的。這裡若用戒律來解釋6聚就是不會犯戒。
二取,就能所,也就指沒有能吃所吃;也就是前面是行住坐臥把上師觀在一起修上師相應法,這裡是行住坐臥飲食全部跟道連在一起。
不仅如此,踏上密宗金刚乘道以后,破誓言进行酬补清净、有资格修持生圆次第大圆满等一切道、不出现障碍、不步入歧途以及功德资粮与日俱增等这一切,归根到底都要依赖能成熟的灌顶,灌頂定要靠上師。如颂云:“密宗未依灌顶无成就,犹如舟子手中无船桨。”又说:“未受灌顶无成就,沙子无法榨出油。”
這部分屬於道灌頂,一開始還有基灌頂,若是修大圓滿最後要成就時還要灌頂。嚴格講,沒有經過灌頂是不能讀密的,自己自修密法那是犯戒的。不過我們現在讀的大圓滿前行雖涉及一些密法但因不到灌頂的層次是不需要灌頂。
大家知道米滂仁波切,他的「定解寶燈論」是很密教重要的一本著作,尊者曾在孩提7歲的時候,於遊戲時唱出了金剛句,由尊者的一位上師將其記錄成「定解寶燈論」,論中提出了七個問題,內容總括了小乘、大乘與新舊密乘法門,並以竅訣方式歸納而說,按見修行果的次第而演述,實是修行者之眼目。像這本書就不需要灌頂就可以讀。另外,灌頂不是隨處隨時隨便可以灌頂,但現今常看到學子趕場灌頂是不正確的,因其實灌頂是需要很多條件的,意思是說灌頂及被灌頂的都要有資格才能灌頂,有資格灌頂最重要一個條件是他自己曾經受過這個灌頂。比方,要受大圓滿果灌頂,那來幫你做這個灌頂的上師他以前也被傳承中受灌頂過的人灌頂過他才能幫你灌頂,這就是所謂一脈相傳。同理,受灌頂的人也要是一個法器,要有相當的程度你才能去接受灌頂。
(灌顶也有三种:)首先具有法相的金刚阿阇黎让我们进入坛城以后赐予灌顶,單單這一句話就有很多條件在裡面,不是隨便可以給人家灌頂,這跟4灌頂是另外一件事,这叫做基灌顶;依靠上师瑜伽,不观待他缘而自己得受四灌顶,這就前面講的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最後一個叫句義灌頂,基本上這是在上師相應法裡面在你自己觀想當中的那4個就是,这叫做道灌顶;究竟果位(即十地末际,也就是你要到十地末際、或者是你要大圓滿的最後時)时获得無為大光明(如來藏,這光明指的是無為大光明也就是如來藏)或者深明无二(雙運,基本上就是明空雙運、空樂雙運)灌顶,现前圆满正等觉,这叫做果灌顶。基本來講灌頂有基灌頂、道灌頂、果灌頂,那道灌頂就是剛剛修上師瑜伽中的4灌頂,所以有了上師以後,當然是依法依止上師,依止上師以後,第一個他會給你作基灌頂,做完基灌頂以後,你也可以利用上師瑜伽去得到次灌頂也就說道灌頂,我所了解大致如此,最後面這最深的叫果灌頂,就比方你修大圓滿要到大圓滿正行突破的時候,上師會給你作果灌頂。
好,今天就到這了,下禮拜繼續。那我們回向念的這幾句就是要做到無毒回向,過去佛菩薩怎麼做回向、未來的佛菩薩怎麼做回向、現在的佛菩薩怎麼做回向,我也就按照他們的方式回向,這就避免了你的回向是有毒的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