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上師言教-107-20210420-內前行-上師瑜伽

七支供,已經講過了頂禮支、供養支這2支,今天繼續,進入懺悔支。
己三、忏悔支:

痛心疾首地发露忏悔从无始以来流转轮回迄今为止自己能回忆、不能回忆所造的堕罪,大家知道發露的意思,這有點像天主教、基督教那種告解,你要對著神父直接講出來這叫發露,一般懺悔就是在心裡懺悔,若是按照佛的戒律有些戒若是犯了一定要發露懺悔,發露有時是對著一位有時要對著整個僧團,詳細情況就不甚了解了,能記住的基本上就是今生所犯,過去生大家不太可能記得,這也就是身语意三门所造的十不善、五无间(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近五无间罪《俱舍論》:玷汙阿羅漢尼、殺害見道學道者、以及搶奪僧眾食、第5毀壞佛塔者、四重罪(殺生、偷盜、淫欲、妄語)、八邪罪(謗白法、讚黑法、障礙行善者積資、擾亂信士之心、已入密乘者背棄上師、已入密乘者遠離本尊、已入密乘者脫離道友、已入密乘者捨棄壇城) 以及掠夺三宝财物等一切罪业,近五無間罪這有不一樣的解釋,這邊是採用根據《俱舍論》的說法;4重罪有2種解釋,一般在顯是5戒中去掉酒戒,酒,這叫遮罪、不是性罪,性罪,意思是即使你沒有守戒也是不能犯的戒律,遮罪,一般都是立訂出來的,不能喝酒就是怕酒後亂性,但在前面《備忘錄》也有看到4重罪的解釋~~~1.居智者之首位;2.享用密咒師的財產;3.不居比丘頂禮之前;4.享用修行人的食物,這應該是標準密宗的4重罪;八邪罪,基本上在顯指的是8正道反過來,8正道都是善法,把這8正道反過來就變8邪罪,在密宗的講法則是1.誹謗白法;2.讚歎黑法;3.對行善者積累資糧從中作梗,減少他們的資糧;這點很多人不懂而會犯這戒,比方,人家吃素,卻一直勸他不吃素,這就犯了8邪罪。4.對修善的信士說難聽之語而擾亂其心。後四種邪罪:5.已入密宗金剛乘壇城以後在會眾行列中發起爭鬥、惡語相罵、爭吵不休,背棄上師;6.已入密乘者遠離本尊、就背棄本尊誓言;7.已入密乘者脫離道友;8.已入密乘者捨棄壇城。基本上掠奪3寶財物是絕對有問題的,這裡面其實眉眉角角蠻多的,像別人供奉佛寺或是供養上師的東西,最後因為各種不一樣的原因這些東西轉贈到了你的手上,拿這些東西有時要非常小心,說實在我也不知道怎麼解釋,可是你碰到你拿的東西曾經是3寶擁有的那你一定要仔細確認這個沒有錯誤,就是要痛下决心从今以后永不再犯……就像前面念修金刚萨埵之引导中所讲的那样,以明观四种对治力058而忏悔,4種對治力前面都讀過了,再複習一下……
◎◎◎ 四力對治:往昔大德攝「四力」為二。
一者、已生令斷。其中亦可再分為追悔及對治。追悔即破壞(厭患)現行力。對治又可再分成一般對治,即對治(現行)現行力、及特定對治,即依止(所依)力。
二者、未生不生,即遮止(返回)罪惡力。(源自《廣論四家合注》
所謂已生令斷,就是已經產生的不對你要解決掉,所謂未生不生,就是要防患於未然。你要斷掉已經產生的不善,可以分2方面:追悔、對治~~~1、追悔本身就是一種對治、就是破壞現行,什麼叫破壞現行?就是你已經造的一個業、有醬子一個現行,你現在追悔基本上就是在破壞這個現行、削減這個業障,這叫破壞現行力,在《前行引導文》則叫做厭患對治力。2、對治本身也是一種對治,又分做2-1、一般對治的對治現行力,就做各式各樣的善法,比方念佛號、持咒、禮佛、布施等等,在《前行引導文》則叫做現行對治力2-2、特定對治,即依止力,比方,拜35佛懺、修金剛薩埵,在《前行引導文》則叫做所依對治力。那未生不生,比方,就你在懺悔的時候一定要加上以後絕不再犯,常常很誠心的懺悔可卻又再犯,這就很嚴重會造成等流果,在《前行引導文》則叫做返回對治力。修行一定要做懺悔,入座時就可以思惟如何對治,一方面是已生令斷、一方面是未生不生,已生令斷裡分成追悔跟對治,對治又分一般的跟特定的,記住這些後在你懺悔時比較容易掌握住該怎麼去做。
用明觀4種對治力來懺悔,接着观想一切罪障在自己的舌头上汇集成黑团,通过福田尊众的身语意放射光芒照耀,福田,這指寧瑪大圓滿傳承的皈依境,就一棵大樹分5枝,中間這支是傳承,傳承希望大家都記住,因這是基本原則性的東西,主要就普賢王如來~法身、金剛薩埵~報身、極喜金剛~化身、蓮花生大士、益西措嘉佛母、無垢光尊者龍欽巴、智悲光尊者晉美郎巴,傳承在很多地方可以用蓮師代表,要細講就很多人。中間這支代表傳承,再來就是面對你的這支就是3世諸佛,離你最遠的那支一般就是經律論3,其實寧瑪還有第4藏就是伏藏,在某種角度來講伏藏可以說是非常善巧的保護經典的方式,想想,教你的東西是經過幾千年的流傳跟一個只有流傳幾百年的東西,基本上越近的產生偏差的機率越小,因時間上造成的汙染有時是避免不了的。蓮師留下非常多的伏藏,是說他寫好的東西卻覺得當時不適合流傳,就把他藏起來,經過一個特別的安排、時間,會有另外一個人在蓮師安排的時間中發掘出來而開始流傳,像《中陰度亡經》就是其中一個。我在青海的上師他修的金剛盔甲也是蓮師的伏藏。再回到皈依樹,面對你左邊的這支一般是8大菩薩,右邊的這支一般是8大聲聞,醬子這株樹的5支已經完整了,再講細一點時,在樹枝跟樹幹接觸的地方一般會提到1觀音菩薩、另1是金剛亥母,下來整個樹幹到樹根這裡就圍繞著所有的本尊跟空行母。醬子整個皈依境的基本組合已經顯出來了,你觀完皈依境以後,透過這個皈依境的4射光芒,由此就像洗涤污垢一样净除了罪障。之后念诵:

             一切三门不善业3門就身口意)
             光明法身中忏悔
為什麼說光明法身中懺悔?
這裡沒有把握,其實理論上我們都知道法身不是一個實際有的,一般講菩薩可見的報身、有緣人可見的化身這都是色身,但一提法身,基本上你一定要理解法身基本的概念,法身本身指的是空性,這裡加光明2個字,因為,法身基本上跟光明本身理論上不應該是同一個層次……醬子講好了,看這件事有不一樣的層次,這又回到如來藏,因為最後要證悟的目標就是如來藏,一般對如來藏的看法,在2轉法輪時基本上會講:依法界無生的側面,法界無生指的是以空性的角度,因為法界指真正的實相裡面是沒有所謂的生滅,所以這個很明顯是代表空性的概念。2轉法輪時他用法界無生,一般指的就是般若經、般若的智慧,也就是指離戲的大空性、或者叫自空、是最究竟的自空,這個完全沒有問題;可一談到3轉的時候、或如來藏的時候,則經常會講:用無為光明的側面,有為的反過來就是無為,可是更正確的講法一定要加一個大字叫做大無為光明,這裏面學問就大了,既然是大無為、它指的還是空性還是勝義諦,就像你知道2轉法輪指的是自空是無為,那3轉法輪會提到一個光明,可是你想當你一講到光明的時候基本上這跟空性本身感覺上就不是那麼match,並不是說違反可在觀念上面空性本身跟光明是有一點相違的,所以他用一個無為光明你就懂了,這時光明本身不是你認知中有為法裡面光明的那種概念,他是屬於無為上面的一種光明。這怎麼講?以我的了解這是他們在入定的境界中第1個會有所謂離戲空性的證悟,甚麼樣的證悟因我沒證到還有就算我證到了理論上也沒法用語言表達得出來的,那這一部分屬於真正的代表空性,第2個就是在入定狀概中感受到的所謂的光明,這時感受的光明不是有為法的光明,這也就是在無為上面的光明,也就說無為本身基本上是空性,你是不能用有的角度來看的,這很難表達的清楚,可講多了相信你們慢慢也會有體驗,可這觀念又蠻重要的,他的意思是~~~本來我們講空性是指沒有的意思、可也不能講沒有,因用沒有2個字已經不能代表空性,空性應該是指沒有所謂的有無、就是沒有分別念的實相,世俗中幾乎都是分別念,真正的實相不是分別念,分別念是一種主觀的東西並不是客觀的事實。那你就知道,當在講空性這是2轉的概念,這個一般叫做自空;到了3轉如來藏的時候就叫他空,他空有一個概念~~~意思就是把空性這個東西用有的角度來講。醬懂?因為空性不是有,空性是空性,可是現在用自性,常常聽到人講3自性~~~遍計執、依他起、圓成實,你一定要了解當他講自性是用有的角度來說的,所以,3自性是法相,因一般講空性是用法性的角度來討論,那現在是要用法相的角度就變成用有的角度來形容他的時候,這就叫他空,也就說其他的東西都空了,可是空性沒有空。這不是一個主張這是一個讓你了解實相的方法,一開始用2轉讓你了解真正的實相是空性,到了3轉,就進一步討論所謂空性這東西,那要討論空性這個東西的時候,若是不能用有的角度來討論他那是要怎樣討論?!不就沒甚麼可討論了,所以這個他空本身的角度是這個觀念;可是一定要記住~~~當一講到他空這個觀念一定要是究竟的他空,因為他空最大的問題是包括~~~若今天不是究竟的他空的時候,基本上那個他空的觀念是錯誤的。
這什麼意思、是什麼錯誤?他把空性當作有來解釋。
醬懂?有空性。剛剛不是講過,空性本身是離開分別念的,那你現在講有空性這就變成用分別念來解釋空性,這是絕對不正確的。當你用有的分別念來解釋空性的時候,在佛學的術語裡是說在某些情況下你暫時會用到在佛學裡的名相叫做單空,這個單空是不得已的,他是一種分別念可是若不用醬子沒辦法跟你說明什麼叫空性、且基本上他是錯的。可是一開始學空性你一定會經過醬子的過程,就像現在,我都是用單空的方式就是用分別念在跟各位解釋空性。所以你就理解你在學習過程中是沒法避免單空的,可是你也要知道這是不正確的觀念,那這不正確的觀念就是等於把空當作有,就是用分別念來解釋空性的時候基本上就已經沒有辦法真正表達空性,所以一般這就叫做不究竟的他空。若是不把這個釐清,那你所表達出來的或是你所相信的就會進入所謂不究竟的他空。比方,就像小乘也有空性的觀念,可是他把無分微塵、無分剎那當作最究竟的空性、就是勝義諦這就叫他空,那這是最低層次的他空,若是在隨理唯識裡面把所謂的依他起、圓成實當作是實在有的時候這也叫他空,這就是不究竟的他空;那我們現在在討論真正的他空、3轉的、講的叫做究竟的他空,所以講如來藏的時候就是究竟的他空。那什麼叫做究竟的他空?點單一句話,就是大無為法。這些講過很多次,希望你們的體會慢慢就變得具體,為什麼要加一個大無為法?為什麼在究竟的他空要強調大無為法?因為這個他空是以有自性的角度來討論的,可是現在這個有自性這個角度、或者講有空性這個角度,那第一個要跟你聲明所講的空性就是大無為法,醬能理解?!因為你一講大無為法的時候你已經離開分別念了,雖然你是用分別念在講、可是他不是分別念的東西,那個就是實相、你就知道如來藏就是大無為法。其實2轉裡面在講的那個離戲空性那也是大無為,這都是無為法的概念。
我們追求成佛最重要就是要得到佛的智慧,佛的智慧裡面最重要的觀念就是這個空性,這空性指的是大無為法。所以,大家應該發現之所以困難我們的問題就出在這裡,因為大無為不是你的設計裡面很容易理解的東西,醬懂?也就是
E = mc² 物質跟能量之間用科學的角度來說,也就是所謂的能量就相當於大無為,他本身是沒有所謂的座標、時間,而我們能理解的大部分是在物質這邊的東西就是有跟沒有,可是學佛最後追求要得到的佛的智慧、去證悟那個大無為、去證悟那個沒有有無的那種概念、來了解真正的實相是這麼一回事、也就是真正的能量,這能量不是一般認知的能量、不是熱、光、電這些。
又講遠了,回到課文,他這邊講的光明指的是大無為的光明,這就有差別了,他不是有為法的光明、是大無為的光明,也就是於他空的角度來跟你說明。這什麼意思?就說當我要強調這一個東西用他有的角度、用他空的角度來跟你說明的時候,我只有跟你講這個叫做大無為的光明。為什麼會扯到大無為光明?所以3轉到最後他跟你強調的一定叫現空雙運,大家就要記住現空雙運是說空性跟顯現是一件事,或者講勝義跟世俗是一件事,也千萬要記住現空雙運這種理解就是佛的智慧,一般人只要能真正證悟體驗到現空雙運就是佛了,在某一個角度也就等於是你能證悟如來藏的意思。那為什麼一個明明是我們講的分別念、一個明明是我們講的無分別念,現空雙運就是把這2個東西、也就是E = mc² 就把Em結起來了,當他能夠把這2個東西結起來的時候這裡面就在暗示~~~其實,所謂的分別念、或是所謂的世俗、或者是所謂的顯現,他的基礎還是空性、還是能量,也就是有為其實他的基礎是無為。那無為裡面負責這部分的東西,也就是有為的基礎、或是顯現這個東西的基礎,負責顯現這部分在無為裡面他叫做無為光明。醬理解?他現在並沒有離開大無為噢,再用以前常用的術語跟你說你就串起來了,一般他會叫做法身功德。法身指的就純粹的空性,法身功德他也是空性也是無為法,那法身就法身為什麼要加功德2個字?主要就是告訴你在現空雙運這是一個事實,而空能夠變成現基本上就是空本身就有變成現的這個原因在裡面,所以整個大無為的這種空性本身他是有能力變成顯現的。當我在討論他這種能力的時候,我就稱他法身功德。所以當他在講如來藏法身跟法身功德雙運的時候,你千萬不能想成如來藏是一半叫法身一半叫法身功德,這不是他要講的,他要講的~~~如來藏若純粹用大無為的空性的角度則叫他法身,可是因為他有顯現的這種本領、本來就有顯現這種天性,以這種角度的時候我將如來藏叫為法身功德。醬懂了,若你能體會時你就知道他指這個光明的時候他在意指大無為那個基礎,這個基礎本身也就是顯現的基礎,之所以能夠顯現、會產生顯現最重要就是因為無為他本身有這個本性在裡面,會顯現的本性這部分就會叫法身功德,有時會用光明這2字代替這個意思
你現在就知道他講光明法身,雖說我沒辦法很洽當的去解釋,可這也是依我對佛學的了解,因你現在是在懺悔,理論上最標準的懺悔你應該是在空性裡面也就說是3輪體空,比方,在大圓滿一開始就講3殊勝~~~發菩提心、空性或是專心、回向,後面也會講到回向,最標準的回向是3輪體空的回向,也就是在空性下面的回向;同理,你在懺悔的時候也應該是在空性下面的懺悔。聽起來似乎有點矛盾,不是矛盾,因為醬子才是達到佛學所講的那個智慧,所以在空性中的懺悔是最標準的懺悔。其實,這空性本身~~~我很怕用錯字,既然是空性中懺悔最有用,那我就講你在空性中懺悔,可是當我在講空性中懺悔基本的時候,若是你對佛學夠了解你會發現有個矛盾,因為空性是沒有分別的,沒有分別的時候怎麼能懺悔?所以我現在用空性來懺悔這種空性就是如來藏裡面講的他還是空性可是屬於法身功德那一部分,或者他是屬於光明的那一部分,他是空性可他是光明的那一部分、也就是無為光明的那一部分。我想他這個光明法身是有這個含意在裡面,能明白這點對你學佛應該有蠻大的助益,因這就是他們裡面相當深入相當高明的一個妙訣。
那懺悔支就說到這裡,接下來就是隨喜支。

己四、随喜支:

对于诸佛为了利益群生而转大法轮、一切菩萨的广大行为、所有众生随福德随解脱分的善法,隨福德分也可以叫順福德分,就是指資糧道,隨解脫分也可以叫順解脫分,就是指加行道,順福德分、順解脫分,這些字後面都有他的意思在,不管是眾生在資糧道所行善法或是眾生在加行道所行善法,以及自己过去所积累的、如今正在做的、将来必定行持的一切善根,都诚心诚意、满怀欣悦而随喜,并念诵:
這裏面有一個概念,後面有講到:隨喜本身是一個最方便、最事半功倍的一種修行方法,對所有的善事你就來隨喜,隨喜以後你就有份,不管張三李四王五所做的善事你都誠心誠意的隨喜,你就參予了這個善事,那是不是你本身跟著也累積了資糧?!所以,你看,不論是佛菩薩所做的、其他一切眾生在資糧道、加行道所做的善事,甚至你自己過去做的、或現在正在做的、將來也必會做的,所有這些善事你都要隨喜,為什麼?因為隨喜以後就參予在這個善法裡面,即使不是你做的你也參予你也得到同樣的功德。後面會有更多具體的講法。

巴叶             随喜二谛所摄集
拉记叶               一切善业之资粮

具体来说,九乘次第的一切法无不包括在世俗、胜义二谛当中,所以我们要随喜的就是二谛所包含的自他一切众生有漏与无漏的所有善法。
自他,所以隨喜不止是他人、或是自己的所作所為、不管是有漏無漏只要是善法你皆可以隨喜,但不是說自己很得意。什麼叫做無漏?那有漏,基本上是在世俗上的貢獻,一般講增上生;無漏,一般就是決定勝,對決定勝有幫助的這些善法。後面的含意就不再細講,我想大家都懂了。
九乘次第,這指的是出世間的東西,什麼叫九乘次第?這在寧瑪是非常重要的觀念,有機會不妨再重複一遍。
所謂9乘,顯教因3~聲聞、緣覺、菩薩,及密教的果乘又分外密3~事部、行部、瑜伽部,瑜伽部變成內密時又分3~瑪哈約嘎、阿努約嘎、阿底約嘎,這九乘次第基本上是跟出世間法有關的修行,也就說都是為了見道。既然如此為什麼會說他無不包括世俗跟勝義2諦?以我的認知來說,這裏面可能你不注意就醬看過去了,那就藉這機會讓大家再想想九乘次第講些甚麼讓你印象加深~~~九乘次第是跟出世間有關的修行法門。那醬子為什麼會說包括世俗跟勝義?若是跟出世間有關應該只有勝義。其實並不矛盾,因為不管你在哪一層次裡面修行的時候,一般講基道果,在道的上面你是離不開世俗諦,所以為什麼叫做法相?為什麼有深見派、有廣行派?因為有一部分跟有是離不開的。也就說,我們一直在講基道果這3個,或者在以前《廣論》是講深見廣行,當你講深見是在談空性,一般就是指法性,這是一些見地的問題。再來,你一定要有方便就你要修行要去做一定要有方法,這時就叫做法相、或者叫做廣行。法性裡面最重要的見地就叫做空性,就是文殊師利菩薩、龍樹所教的這些叫做空性;那在法相裡面最重要的見地就是3自性~~~遍計執、依他起、圓成實,醬你就懂3自性是用在哪裡,當一講到法相的時候一定是由有的角度來說他的,就一定跟世俗諦有關,如果你講修行時沒有用所謂的分別念那你要怎麼修。所以你記住為什麼會講3自性這觀念是由有的角度、法相的角度、廣行的角度來講的。

如此随喜,功德无量:隨喜,簡單講就功德無量4個字,就事半功倍。

接下就講到一個公案……
从前,胜光王(波斯匿王)迎请世尊及其眷属,這是佛陀時代的王,以前當志工就給老人講佛學的故事,他的故事還蠻多的,不過這故事以前沒看過、或是看過忘記了,老實講這是個非常標準在教我們隨喜時的一個公案。波斯匿王經常會供養佛陀及所有的僧團,這次供斋四个月,并供养一切受用。当时,一位以行乞为生的贫女心里想:这位胜光王也是由往昔所积累的福德力才成为这样拥有荣华富贵的君王,又遇到释迦佛这样殊胜的福田,如今仍然积累这般广大的福德资粮,实在是太稀有了。確實是醬子,這勝光王過去已經非常幸運所以才有今天,而他今天又跟佛陀同一時代、能親近佛陀、能做大供養,有醬子的福報真正是實屬稀有,所以,她完完全全是发自内心随喜,隨喜誰?隨喜這勝光王,因此获得了无量福德。

世尊对这一点清清楚楚,在傍晚回向功德时问国王:“你所积累的这份福德善根是回向给你自己,还是回向给比你获得福德更大的人呢?”
国王说:“谁的善根大就回向给谁吧。”
于是世尊先念那位贫女的名字做了回向。连续三天一直都是这样作回向的。

为此,胜光王十分不悦,凡人還是凡人,這時勝光王妒忌,便与诸位大臣商议对策。国王问:“如何才能使世尊不这样作回向呢?”他希望世尊選他作為回向的對象。

大臣们献计献策:“明天世尊和他的眷属前来应供的时候,当许多饮食溢到器具外面以后,如果那些乞女来要拾取,簡單講就是撿拾那些掉到桌上、地上的食物,我们就连赶带打,这样定会有效。”

这般商定下来,到了第二天那位随喜供养者的贫女又来拾取溢出来的食品时,受到阻拦并遭到殴打,不由得生起嗔心,结果摧毁了善根。這個故事中在提醒我們很多事情,你看她隨喜得到的所有福德可能因她不會做回向,因此只要她一起嗔心就火燒功德林全沒了,所以為什麼回向重要也就在於可以保護功德,因為醬子,貧女就不再是最大功德主了,就因為她產生嗔心,嗔心以後局面就改觀了,國王變成最有功德的人了,所以,当天佛陀便念国王的名字做了回向。這些故事就真的當故事看,你要在乎的是故事中要表達的精神、他要教我們什麼,那你得到那個就好,不然你若多想一點,其實這個國王用了醬子的方法也會傷害他的善根啊!因為他這是非常不光明的手法。總之,擷取他要教我們的重點才是。

所以说,善不善的差别丝毫也不在言行举止上,而唯一凭着自己的这颗心来定,這點很重要因修行本身就是心法,記得以前讀布施的時候一直強調什麼叫布施圓滿,你不可能讓天下所有人都布施到不需要再被布施,沒有這種可能性那怎麼圓滿呢?只有你布施的這個心是有辦法到圓滿的,重點是這個,修行本身就是修你那個心,那個心是有辦法修到圓滿的。正如前面三令五申所强调的那样,当见到他人行持善法时,如果以清净的心态来看待别人的一切善举进而诚心诚意欣然随喜,這點很重要,你在隨喜的時候是存什麼心,這會決定你這隨喜有沒有用,所以我們要隨時檢討這點,如果你是懷著功利的心隨喜不敢說沒有功德,但想必是會大打折扣,你不應該是為了自己得到什麼去做這個隨喜,而是你非常贊同非常喜歡高興這種行動這才是真正的隨喜,并将它的善根回向圆满菩提,都是為了最後要成佛的目標,那么你所积累的资粮绝对远远超过以竞争心对待他人行善或者以傲慢心想“我定要做如此善事”等等装模作样地行持为希求现世名誉、世间八法毒气所充斥的广大善法,关于这一点佛在《教王经》中做了详细说明,這是說可以再去讀《教王經》了解更多的詳細資訊。恰美仁波切(融匯寧瑪噶舉創立內多噶舉派)恰美仁波切,以前也讀到過,他在藏傳佛教是蠻重要經常被提到的一位大成就者,因為他創立了內多噶舉派,噶舉派的支派還挺多的,最重要是黑帽噶舉就是大寶法王那一支,那恰美仁波切則是將寧瑪(紅教)噶舉(白教)兩大宗派的法源彙融成一支,創立內多噶舉派。他也说:“听到他人行善时,若舍不善嫉妒心,并以欢喜心随喜,佛说获得同等福。”《汇集经》中也说:“三千须弥可称量,随喜善根不可量。”因此说,这种随喜是事半功倍的法,所以我们应当随时随地付诸实践。

己五、请转法轮支:

当佛菩萨、上师、善知识等一切肩负广大利他重任的正士因为众生的逆行倒施及忧心劳身而生起厌烦,不讲经说法而安住寂乐境界的时候,就進入定中不再管利他的事情了,這時你做法跟禮佛時一樣,就要观想在他们面前我幻化出百千俱胝无数身体,供养法轮、珍宝等,祈请他们广转法轮,并念诵:

                 祈请常转三乘法
其實理論上佛菩薩、或真正標準的善知識他們絕不會厭煩的,那這裡為什麼要醬子講?以我的角度來看這是刻意為之……他們只是故意擺出醬子一個情況好讓弟子來奉行七支供養裡面的這一支、就請轉法輪支。

总的来说,一切佛法可以包括在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当中。或者将它分为,這其實就是講9乘次第,只是分類時用的名相不同,可為什麼外3乘叫做集聚招引?為什麼內3乘叫做苦行明覺?為什麼密3乘叫做隨轉方便?應該都有原因,只是我沒辦法給各位做深入的解釋,因在密上面還是很淺,其他顯的因我讀過在解釋時就比較知道他為什麼醬子講,那也借這機會提醒大家當你看到這些都要有這種感受,這就是培養你將來能夠依義不依文,這裡我實在沒法解釋那大家就先記住:集聚招引外三乘,即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苦行明觉内三乘,即事续、行续、瑜伽续;随转方便密三乘,即玛哈、阿努、阿底,共为九乘。为了调伏所化众生,祈请他们广转相应的法轮。

己六、祈请不入涅槃支:

在这个世界或者其他所有刹土中,任何上师、佛菩萨已完成了利众事业准备趋入涅槃的时候,观想在他们面前,就像往昔珍达优婆塞(近事男)祈请世尊住世那样,自身幻化出成千上万的身体同时祈请诸位圣者直至轮回没有空无之前一直长久住世、饶益众生,并念诵:我想這應該是《涅槃經》裡的故事,優婆賽就是所謂的近事男,優婆夷就近事女,什麼叫近事男、近事女?一般在佛寺會看到一些穿海清的信眾理論上講他們就是優婆賽、優婆夷,差別是還沒有剃度。珍達優婆塞,沒查到,到底珍達是形容非常特別的優婆賽還是人名、地名,因珍達我查到是代表非常特殊的一種能力或一種性狀,所以沒辦法解釋這意思。(可自己上網查珍達是一種鸚鵡的名稱)那我們是共修,我負責消文就一定會盡我知道的告訴各位,我不知到的也會講清楚我不知道。Anyway,反正重要是在不入涅槃這個祈請。
✿✿✿ 輪迴結束、宇宙的盡頭
輪回未空時,這是蠻有趣的一個概念,請問,輪回有沒有可能空掉?這有不一樣的角度,理論上是沒有,輪回是不會空的,這就不去討論了。可在一期裡面……佛學的教法裡面有經過所謂的火、水、風3大災最後只剩下4禪天,在某一角度也就是因為有成住壞空,所以一期來講至少會有空、輪回暫停時。若不用一期來看基本上輪回不會空的。輪回為什麼不會空的,因以前就講過輪回強調無始,你往前推一定會推到最後是由空性那邊過來的,因為我們知道現空雙運,我們也知道E = mc²,所以輪回是跑到物質m這邊了,可最早一定有一個E這個階段,E都會自動到m那你一定可以推到這個點,這就是最開始的那個點、就是屬於E的那個狀態,也就是空性那個狀態。若是醬子,在這個狀態是不能講有的,所以,輪回是絕對無始,因為你推到最前面任何一個存在再往前一定會有一個無始的這個開始、一定會有一個空性的開始。這個空性的開始或說有能量轉變成物質的的醬子一個boardline一個界線,在醬一個地方為什麼無始?因為空性你不能講他有、不能用有的概念。因此,我也覺得人確實會有前世的。
而我有這個概念是在我當兵的時候,因思惟宇宙的盡頭的時候,最後是在這個觀念裏面我得到了答案;後來又發覺這個答案相當於空性講的這個觀念。在這觀念下面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就像說宇宙的盡頭在哪裡?我們講宇宙基本上是用物質的觀念,是用有跟沒有的狀態來講他的、叫做宇宙,若都是沒有你不會叫他宇宙,沒有所謂的有無他就不叫做宇宙。可醬子一個宇宙一定是從沒有有無的這種空性轉過來的,也就是E = mc² 這個觀念。所以,任何的boardline裡面就是當他到有無的盡頭的地方就是他的盡頭;因為再過去是沒有有無了,也就無所謂盡頭了。也就說宇宙他的盡頭一定是在有有無的那個分別念的位置,E = mc²,那個m膨脹到那個位置時那個位置就是他的盡頭,因為這位置再一過去就是E了,到了E你沒辦法用盡頭去框定了。這是很合理很清楚的一種說法,跟科學也是吻合的,科學上也發覺宇宙是會膨脹收縮的。所以你一定要有一個概念,當他講宇宙的時候一定是在有有無的狀態裡才能講,而所謂的宇宙又跟沒有有無是一件事,所以他們接壤的地方可以說是盡頭也可以說是沒有盡頭。
現在再回到輪回到底有沒有結束?經常聽到無始,可並未聽到強調無終,若是有終的話那就代表所有的輪回大家都開悟了,沒有一個人不開悟。可是,現在一個觀念,當你是最原始空性狀態的時候,現空雙運,你從那個狀態變成有、就開始進入輪迴的時候,簡單講,當你從所謂的如來藏變成阿賴耶識醬子講你比較好懂,可如來藏變成阿賴耶識不是代表如來藏變成阿賴耶識,準確地講你一出來就是阿賴耶識、你一出來不可能是如來藏。為什麼?佛學講的非常清楚,如來藏是不會退轉的,你若是如來藏你就永遠是如來藏你不可能變成阿賴耶識。若如來藏還會變回阿賴耶識這世界就大亂了!也沒有佛陀了。所以一開始就是阿賴耶識,所以當你變成如來藏的時候,你再來永遠不會是阿賴耶識。那大家都變成如來藏的時候才叫做輪迴結束。但是,在能量的本身,要探討下去實在太複雜了,我們盡量簡化的講,所以基本上這質量跟能量互換這中間就像平衡的觀念,可是一進入在m這邊變成是有分別念,離開了空性變成阿賴耶識的時候基本上你就永遠用阿賴耶識在輪回,你這個阿賴耶識沒有經過修行是不可能變成如來藏、根本沒有機會,所以永遠在輪迴。哪些人不用輪迴呢?就他把阿賴耶識還原成如來藏了,這時他就永遠也不會是阿賴耶識了。在這角度,沒有輪迴是針對這些人講的,可正確的觀念是他還是會來到有為世界,這時他就是來渡眾生的,這是大乘的觀念他不會去住在涅槃裡,他來投生不是用所謂的業他是用願,所以於此又可見菩提心的重要性。
再者,能量本身這觀念其實也不能用數字來講,醬懂?所謂的沒有分別念這一部分、所謂的實相這一部份,既然沒有分別念他是沒有數字的觀念的,因此再大的數字給他都沒有意義,若是能用數字表示就已經不是要講的能量的那個角度了。所以他是不可思議、他是沒有量的觀念,在一個沒有量的觀念裏面就代表他不會結束的,有量就會有結束的時候,若有量的觀念也就不是E那邊了;而能產生這麼多的阿賴耶識都是從這沒有數量的那邊是根源來的,以這個角度來講……看著就不可能有結束的時候。所以,無始經常看到,無終,比較少看到。(能量一直是恆動的,所以即使變成阿賴耶識的都還原成了如來藏,但因能量恆動一定又會有新的阿賴耶不斷的出現,所以才說不可能結束。這是自己的看法。20210617)
輪迴有沒有辦法結束?這太複雜了,若有辦法結束,也就沒有如來藏存在的意義了,因基本上阿賴耶識跟如來藏是不一不異的。

戒这 瓦玛                乃至轮回未空前
酿安莫                祈请住世不涅槃

己七、回向支:

以现在的善法为主自他三世所积累的一切善根完全像文殊童子回向一样以无缘智慧印持而回向给一切众生,自他,就包括自己跟他人所有的善根,并念诵:

给匝根                三世所积诸善根
亲波 杰热怄                 回向广大菩提因

无论在何时何地,不管做任何大小善事,结尾时千万不能忘记作回向。這是寧瑪一開宗明義的教法就是3殊勝~~~就是發心,中間要用空性或者簡單的解釋就是專心,標準做法就是一開始發心中間一定是在空性也就是無緣的這種狀況,最後一定要做回向。如果没有这样回向,那么所成办的任何善事,它的果报成熟一次便会耗尽,還有就是火燒功德林,有這2個威脅在裡面。如果回向于获得究竟菩提之因,即使感受了百次善果,但是它的善根在没有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之前就不会穷尽,反而日日增上。這點講得非常積極,意思是說,你回向了菩提以後這個善根那怕是異熟的增上生的果報他都不會耗盡,為什麼不會耗盡?就像水滴入大海,大海未乾你的水也不會乾,如《慧海请问经》中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比方,今天一大袋米,你把你手上的一把米摻進這一大袋米中,往後怎麼證明你的米已經吃完了?當然啦,這有點耍賴的感覺,可是事實上就是醬子的觀念,因為你融入進去,那大海沒乾涸之前你那滴水就不會乾涸。用這觀念說明回向就是這樣,因此你回向後這善根就永遠不會乾枯。不過,這其中有個重點是讓你的善根在回向是得佛果位的、不是去求世間富貴什麼的,這也是回向很重要的一個要素。

同样,自己希求获得声闻、缘觉、圆满菩提等究竟果位也好,希望得到善趣人天的身体或者长命百岁、相貌端严等暂时的果报也好,不论为了什么目的,所成办的善根最后都要为此而作回向。如哲贡觉巴仁波切说:“二资如意宝,若无发愿拭,不生需求果,故当勤回向。”這就在說為什麼要回向。

因此自己所行的善法能否成为圆满菩提之因都取决于回向之力。无论积累多么广大的有为善法,但如果没有以回向来驾驭(印持)就不能趋入解脱道。诚如卡隆巴格西,卡隆巴前面出現過,他跟種敦巴同時間,大家應該還記得這件公案,就種敦巴問卡隆巴格西的弟子他在做甚麼?是說:格西仲敦巴曾住於一寂靜之處,三同門(博朵瓦、金厄瓦、普穹瓦)與卡隆巴格西的一位高徒前來拜見仲頓巴格西,格西問他:“博朵瓦在做什麽?”他回答:“他在爲數百僧衆講經說法。”
“希有!希有!那也是一正法。普穹瓦在做什麽?”
“他在積累自他的許多資具,建造三寶所依(佛經、佛塔、佛像)。”仲頓巴格西又如前一樣說:“希有!希有!那也是一正法。滾巴瓦在做什麽?”
“他唯一靜修。”格西又如前一樣說。“卡隆巴在做什麽?”
“他總是到一蟻穴邊(用披單)蒙頭痛哭。”聞此仲頓巴格西立即脫帽,合掌當胸,邊流淚邊說:“極其稀有,他是真正在修持正法”
所说:“一切有为善法乃无记,回向众生方得广大利。”
這是另外一個角度,其實回向還蠻複雜的,為什麼要回向?總結下來,你若沒回向你的善根可能就耗盡了,你若沒回向可能給你的是人天的果報不是最後決定勝的果報,所以要回向去求得到佛果,你若沒回向基本上你的功德本身力量不夠大,回向後你的善法才能產生很大的功德帶來很大的利益。

而且,为自己的父母亲友等作法事以及为利益亡者等而作佛事,如果不作回向,他们就不会获益。為什麼要回向其實是蠻多角度的,如果回向给他们,就会获得所向往的收益。从前,广严城的人们准备在第二天迎请世尊,供养午斋。前来迎请的人们离开之后,有五百饿鬼来到世尊面前请求道:“明日广严城的人们供养世尊及眷属午斋的善根回向给我们吧。”為讓這些餓鬼從這些供養裡面也得到功德。

世尊明知故问:“你们到底是谁呀?广严城人们的善根为什么要回向给你们呢?”
那些饿鬼回答:“我们是广严城这些居民的父亲母亲,以吝啬之业而转生为饿鬼。”
世尊说:“那么明日回向时你们也来,我们再可以作回向!”意思是你們要出現我才可以做回向。
饿鬼们说:“我们投生为这般低劣的身体,感到十分惭愧,实在不敢前来。”
世尊呵责道:“你们造恶业的时候本该羞愧,可是那时候你们却不知羞耻,而现在已经投生成低劣的身体,惭愧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不来就没办法回向给你们。”
饿鬼们连忙说:“那么我们一定来。”说完便离开了。

第二天回向时,那五百饿鬼前来请求将善根回向给它们。广严城的人们惊慌逃窜。
世尊说:“诸位不必惊慌,这些众生是你们自己的父母所转生的饿鬼,它们是这样说的,是否能将善根回向给它们?”
人们回答说:“既然如此,无论如何也要回向给它们。”
世尊便回向道:“此施诸善根,愿彼利饿鬼,离饿鬼劣身,获得善趣乐。”结果那些饿鬼死后都转生到三十三天。
其實這裡比較不懂的是為什麼一定要他們到現場來,才能夠回向給他們?這裡也沒為這個特別做解釋。我所能想到的就是佛學中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你要能自利,你一定要靠自己你不能靠別人,不是信我者得永生,佛學從不醬子講,一定是要付出代價的,就是沒有白吃的午餐,此外想不出該如何解釋。

此外,至尊米拉日巴也曾经说:“山间静修大行者,及作供养之施主,彼二具有成佛缘,缘起精华即回向。” 不管是山間的修行人或是世間做大供養的施主,靠這2種基本上都有辦法最後能夠成佛,成佛有一個很重要因的叫做緣起精華,這要講起來又是落落長,什麼叫做緣起精華?講緣起主要就是講世俗諦,講白了就是講因果。那因果在勝義諦裡面不存在,為什麼緣起這些東西在勝義裡是不存在的?這就是龍樹《中論》裡面在講的主題,可並不代表沒有緣起,他只是說實相裡面緣起是不存在的。可是現象,實相是講勝義諦,現象就顯現這就講世俗諦,在世俗諦這緣起就清清楚楚的存在那裏,所以這個又叫做幻有。雖然他不是實在有,他就像變幻的幻術可他確實是有,簡單講就是因果。因果是沒辦法解釋的,什麼叫做沒辦法解釋?用比喻簡單講一下,因跟果,因能夠變果,他們之間一定要產生能夠變的這個作用,要產生變的作用這個原則下面他們一定要有關係,不然怎麼產生變的作用。各位都知道在因的狀態下你是找不到果的,一變成果的時候你是再看不到因的,這觀念就是說你種子變成芽的時候種子就沒有了,可在是種子的時候你可以看到芽嗎?是種子的時候絕對不是芽;變成芽的時候是絕對看不到種子。所以,他們2個沒有接觸過,因跟果是沒有接觸過。他們沒有接觸過怎麼可能會生起所謂的因果作用?妙就妙在確實會這樣變,這就叫做法爾。法爾是蠻有趣的一個觀念,意思就是他就是這樣。這裡用這個話就是告訴你~~~我沒辦法跟你解釋為什麼一定要回向,可是根據世俗諦的原則,世俗諦的原則就是緣起的原則,也就是因果醬子的一個關係。為什麼有這關係?這是法爾,by default,佛有沒有生出來都一樣,他就是醬子、一個沒法改變的事實。
密勒日巴所要講的就是~~~你一定要相信,雖然最後你是要成佛,可在成佛的過程當中很多地方很多時候你是沒辦法脫離世俗諦的,在世俗諦裡面很重要的就是緣起。為什麼強調你要回向就是因果的觀念,也就是緣起的關係,所以叫做緣起精華即回向。意思是:像這2類人最後都可以成佛,可成佛裡面很多很重要的特別是最後是一個大無為的結果,在這過程中很多地方你是脫離不了世俗的法爾的這原理,也就是緣起。這裏面就能解釋為什麼回向很重要,就是這個意思。在這邊為什麼強調緣起,為什麼強調回向,意思就是你最後得到的是勝義諦可中間你離不開世俗諦的這個角度,回向就是在解釋在世俗諦裡面的重要性。
好,今天就到這了。

 

arrow
arrow

    七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