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上師言教-098-20210202-內前行-積累資糧-七堆曼茶罗

只是供这七堆曼茶罗也可以。无论怎样,供养的过程中以最初加行发心、中间正行无缘、最后结行回向来印持也就是以三殊胜摄持十分重要,这一点与其他修法完全相同。
今天要講7堆的曼茶羅,我們都知道有37堆曼茶羅、供法報化的3身曼茶羅,然後還有一個看起來最簡單的7堆曼茶羅,很明顯我寧瑪自宗非常重視3身曼茶羅,37堆曼茶羅則是薩迦派第5代祖師爺八斯巴所創立的,後來的人大都根據這個方式供曼茶。
我們知道薩迦花教在元朝的時候地位等於是法王,當時他是政教一把抓,可是後來到了明朝才變成格魯,所以現在大家對薩迦比較陌生,其實薩迦派有相當多的東西也是對整個佛教的影響非常大,就比方,藏傳佛教在談因明的時候一般都會根據
《量理寶藏論》,這是他們很重要的一個有關因明的著作,這就是根嘎嘉村吉祥賢~薩迦班智達所著,他是薩迦派的全知、有點類似寧瑪的米滂仁波切。
那現在先看一下7堆的曼茶羅補充資料……
七堆曼茶罗修法:七堆曼茶罗就是三千大千世界里所有这些清净美好的东西,都供养给三身佛的刹土里的这些主尊以及眷属,所有的诸佛菩萨,一切善神护法。只需要曼茶的基盘即可。1)擦拭基盘、洒香水:第一遍时应左手拿着基盘,然后用右手的手腕(有一智慧脉)擦拭曼茶盘的基盘。观想“我等一切诸众生,往昔所做诸恶业,犹如擦拭基盘尘,迅速清除得清净”。顺时针擦三遍,逆时针再擦三遍,同时念百字明。之后,在曼茶盘的基盘上洒点香水,涂抹一下。第二遍之后,每次的擦拭过程简化,根据自己操作的速度,可以只在基盘上擦一下表法。2)供品摆放:一共放七堆供品。第一堆供品放在中部,代表须弥山;第二堆供品放在曼茶罗东部,代表东胜神洲;第三堆供品放在南部,代表南瞻部洲;第四堆供品放在西部,代表西牛货洲;第五堆供品放在曼茶罗北部,代表北俱卢洲。第六堆供品放在东胜神洲的后边,须弥山的前面,代表日轮。第七堆供品代表月轮,放在西牛货洲的后面。3)提示:修法前皈依发心,边念仪轨边修、观想,修法后回向。【个人专修时,默念即可】说明:当我们专修十万遍曼茶供加行时,首先先净口净手。清洁坛城(或者是佛堂、供桌),供品摆放应清净庄严,燃灯、燃香,最好先恭敬顶礼三次。然后平庸而坐,全身放松,开始修法。最好先修持一遍三十七堆曼茶供,然后开始修七堆曼茶供。

普賢上師言教-096-20210119-7堆曼茶羅.jpg

七堆曼茶羅就是三千大千世界裡所有這些清淨美好的東西,都供養給三身佛的刹土裡的這些主尊以及眷屬、所有的諸佛菩薩、一切善神護法。這裡是說只需要曼茶的基盤即可,可下面又說要7堆供品,這一下子不知該如何解釋,可能是說一開始時只需要這個基盤,因為一開始時就是擦拭這個基盤,然後在基盤上灑香水。為什麼要醬子做看下去就知道了。
1)擦拭基盤、灑香水:第一遍時應左手拿著基盤,然後用右手的手腕(按照密宗的說法在這有一智慧脈)擦拭曼茶盤的基盤。擦拭時同時要觀想“我等一切諸眾生,往昔所做諸惡業,猶如擦拭基盤塵,迅速清除得清淨”,這算是一種苦行,前面講過你要擦到皮破血流,不過這裡並未強調這點,然而他們這個擦拭基盤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起手式,這裡意思是利用這個擦拭基盤動作把自己的罪障清淨掉。順時針擦三遍,逆時針再擦三遍,同時念百字明,百字明咒其實在很多地方都用得到的重要咒語。之後,在曼茶盤的基盤上灑點香水,塗抹一下。所謂的香水,西藏有很多特別的花,甚至讀過用牛的淨物,不過這牛淨物,用到牛奶、奶酪這沒事可用到牛糞、牛尿加上酥油混合做成的淨品,感覺上有些怪怪的。那你說若是以後你要修曼查羅可不可以用一般的香水?這我沒法回答了,真到那一天你一定也有藏系的上師請問他應該會有明確的答案。
第二遍之後,每次的擦拭過程簡化,根據自己操作的速度,可以只在基盤上擦一下就表法了。所謂簡化,前面是順時針擦三遍,逆時針再擦三遍,同時要念百字明,那到這就可以簡化擦一下表示做到了。只需要基盤是指這一段,既然說是7堆供下面就開始放供品。
2)供品擺放:一共放七堆供品。在課本310頁有圖告訴你7堆的相應位置,第一堆供品放在中部,代表須彌山;第二堆供品放在曼茶羅東部,這個東部可以是面對自己、也可以是自己方,這是代表東勝神洲;現在這曼茶羅圖是以自己方為東方。第三堆供品放在南部,若自己方是東那你的左手方就是南,代表南瞻部洲;第四堆供品放在西部,代表西牛貨洲;第五堆供品放在曼茶羅北部,代表北俱盧洲。第六堆供品放在東勝神洲的後邊,須彌山的前面,代表日輪。第七堆供品代表月輪,放在西牛貨洲的後面。這裡要稍微注意一下日月擺放的位置,有點差異,為什麼醬子放不清楚,但是,以佛教的宇宙觀日月是平行的,他們觀念中認為大地是平面的不是球體,所以太陽從東往西走、月亮則反過來,當然這跟現在實際的宇宙觀不一樣。
3)提示:修法之前要先皈依發心,邊念儀軌邊修、觀想,修法後回向,其實這就是3殊勝~皈依發心,中間是強調空性的概念,可也有簡便的說法則是心要專注,最後回向。【個人專修時,默念即可】說明:當我們專修十萬遍曼茶供加行時,首先先淨口淨手。清潔壇城(或者是佛堂、供桌),供品擺放應清淨莊嚴,燃燈、燃香,最好先恭敬頂禮三次。然後平庸而坐,全身放鬆,開始修法。最好先修持一遍三十七堆曼茶供,然後開始修七堆曼茶供。
一般人想法認為就要不然就修37堆、要不就修7堆,7堆是最簡單的,所以經濟情況較差的就用這個7堆,但,這裡似乎不是,那暫時就是結個緣知道這個,為什麼修7堆要先修37堆,這……37堆前面讀過是最複雜的,有錢的可以供奉珠寶、沒錢的甚至可以用石頭,那先有醬子一個理解,暫時沒答案沒關係。

戊五、供品洁净:
接著就是專門討論供品,主要就是要清潔乾淨。

在供曼茶罗期间,用青稞、小麦等谷物供曼茶罗时,如果自己经济富裕,绝不能重复使用陈旧的粮食来供养,完全要用新鲜粮食作供养。前面讀過也有用各式各樣的珠寶供養的,在這裡只談用糧食上供,原則上一定要用新鮮的,不過因應經濟狀況也有一些變通。这样供养之后将所供的粮食施给鸟类、鼠类或盲人、乞丐等,或者堆放在佛像、佛经、供塔前等都是可以的,而不应该归为己有而自行使用,意思是供後還自己使用就不是真正的上供。如果经济不宽余,就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更换所供的粮食及供品。作为穷人等,一次供养的粮食反反复复来供也是允许的。不管怎样,都要先将供品中的土灰、稗子、鸟粪等所有杂质清除干净,做到所供物清洁,并且用藏红花等香水浸湿后再来供养。

对于一贫如洗的穷人或者真正能够观想一尘中有尘数刹而作意幻供养的那些利根者,“一塵中有塵數刹”意思是很少的量觀成很巨大的量,佛经中开许可以供养土粉、瓦砾等等,供曼茶羅時真正沒錢也是可以用石頭瓦礫上供。而自己本来拥有万贯家财,却舍不得用来上供下施,反倒摆出诵咒、观想等种种相似的理由而自以为是的那些人,這就說明明很有錢卻偏偏用“一塵中有塵數刹”這方式來將少量供品觀想成巨量供品,醬子其实是自己欺骗自己。而且,诸续部及窍诀中明明说清洁美妙之供品以及配制清洁欲妙供這是引經中所說要上供當然是盡你的能力供養實在的好東西,然而并没有说肮脏污秽之供品,因此,我们绝不可以将自己的残汤剩饭等肮脏不堪的物品作为供品,或者好的青稞留给自己吃,渣滓作为供物或磨成做神馐食子的糌粑等等。這意思就是不能好東西自己吃、不好的拿去做成供品。诚如往昔噶当派诸大德所说:切切不要自己享用新鲜的部分而将发霉的油饼、发黄的菜叶等供养三宝。将有辣味或腐败的酥油等作为神馐或者做成酥油灯来供养,而自己食用新鲜的酥油,这些都是耗尽福德之因,所以必须坚决断除。這當然能理解,供養都要用好的東西。

此外,在做神馐、食子等时软硬程度一定要做成与自己食用的一样,不能考虑简便易行而做成软软绵绵的食子团,食子團課本329頁有註解~用糌粑做成的朵瑪供佛用的,阿底峡尊者曾经亲口说道:西藏人是不会富足的,因为人们做的食子团软软塌塌。此外尊者还这样说过:在藏地,仅仅用水来积累福德也已足够了!在印度由于气候过于炎热而没有西藏这样清净的水。這因為印度人什麼都往恆河裡面丟,在恆河中洗澡、死人也丟進去等等,什麼都有,想想也很感嘆這是佛教發源地!像我去過大西北的青海,那水真是非常非常清涼潔淨!

只要自己能够精进,那么以供养清净的水来积累资粮,也会得到想象不到的功德利益。以前福智團體也是非常強調水供,認為水是非常好的一種供品。這是阿底峽的說法,所以像所謂格魯或宗喀巴大師或是日常法師一系跟隨格魯的以達賴喇嘛為上師,他們就一定會用這個水供。

作水供时要将七个供水杯等供器认认真真擦得干干净净,排列的时候间距也要适度,不可有过宽过窄、东倒西歪等现象,并且水中不能混有谷类、灰尘、含生等杂质,水器中的水也不能满满当当或极度不满,供台上不可有溢出的水流等等,一定要做到精致美观、令人赏心悦目。有含生的水基本上就不清澈,那一般供佛都會有水供,基本上就要注意他強調的這些細節。《普贤行愿品》中也说:如是最胜庄严具。无论是哪一种供品,甚至摆放、罗列的形式都要做到美观庄严、使人舒心悦意。簡單講不管你供什麼都要做到清潔莊嚴、賞心悅目。这样,依靠恭敬诸佛菩萨之因便可圆满自己广大的福德资粮,因此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去做。這裡是講供曼茶羅增加自己的福德資糧,可我們今天並沒供曼茶羅,一般要培植自己的福德資糧大多數都會去禮佛,也有供桌、供品,同樣就可以應用這些觀念,比方,每天親手用專門的布清潔擦拭供桌。

当然,在自己穷得叮当响实在无能为力等情况下,以一颗清净的心供养肮脏的残汤剩饭、低劣物品等也未尝不可,這時主要是講東西品質的優劣、數量的多寡並不是最重要,此時心才是最重要,可是同理,你若有能力絕對不能供下品,因为诸佛菩萨并没有干净、肮脏执著的分别念,也就說最莊嚴潔淨的供品後面那一顆心才是關鍵,比方,往昔也有贫女仲涅玛供养世尊酥油灯的公案。貧女供燈這公案大家應該都聽過,就說貧女仲涅瑪想供佛卻沒錢,終於好不容易積下了2文錢,就在佛前虔敬的供上一盞小小的酥油燈,祈願自己得以成就。到第2天早上目犍連尊者要將仍然亮著燈熄滅的時候,其他的燈都滅了,只有這盞小燈他熄滅不了,大家知道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他用盡方法也滅不了這盞燈,佛陀見了就告之:你滅不掉的。意思就是說這盞燈後面的那一顆心的力量無與倫比,故事到後面是這貧女成為比丘尼也證到阿羅漢。所以這就是強調供品本身最重要是後面的那個信。另外曾经有一位患了麻风病的女子在行乞的时候得到了一碗米汤供养声闻大迦叶尊者,大迦葉尊者跟禪宗有關,就是佛陀拈花、迦葉莞爾的公案,在禪宗角度裡比喻說不清道不明的明心見性的觀念,当时一只蚊子落入汤里,麻风女试图除去蚊子,要知道痲瘋病的肢節是會斷裂脫落的,因為痲瘋病的關係,结果手指断落在米汤中。但是大迦叶尊者真是慈悲,他为了满她的心愿而喝了米汤,并作为自己全天的斋饭,这使得麻风女无比欢喜,以此因缘她死后转生到三十三天。所以,供养曼茶罗时也是同样,以清净意乐、尽己所能做成纯净悦意的物品而供养是殊胜的要诀。殊勝的要訣意思是照醬子做就可以事半功倍。

戊六、积资之理:
為什麼要集積資糧,道理何在?

供曼茶罗等精勤积累资粮的方便在修道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修法。如续部中说:未积资粮无成就,沙子不能榨出油。不积累资粮而希望获得成就,如同想从河边的沙子中榨出油来一样,就算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挤压沙子,也不可能从中得到一点一滴油的成分。而想通过积累资粮来获得成就则好似榨芝麻得油一样,芝麻就代表有集積資糧了、本身有得到成就的那個條件,榨多少芝麻就会出多少油,哪怕是仅仅将一粒芝麻放在指甲上挤压,它也会使指甲变成油渍渍的。佛在经中也说:未曾积累资粮欲得成就,好似搅拌水想得油;积累资粮欲得成就,恰似搅拌乳想得酥油。

因此说,获得终极殊胜的成就是圆满二种资粮的正果。正像前文中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圆满福慧资粮,就无法获得具备二种清净的佛果,2種清淨佛果是指色身跟法身,智慧資糧是讓你得到法身的清淨,得到的佛果就是法身,福德資糧是讓你得到色身的清淨,得到的佛果就是報身跟化身。怙主龙树菩萨也亲口说:此善愿诸众,圆满福慧资,获得福慧生,殊胜之二身。意思是说,通过圆满有缘福德资粮而获得殊胜色身,依靠圆满无缘智慧资粮而获得殊胜法身。

而且,暂时世间的成就也都来源于圆满资粮。剛剛是講出世間的成就,暫時的世間成就理論上應該是指的增上生,成就本身最後都是要得到佛果的,如果暫時成就是賺大錢那跟你將來成佛不但沒有幫助有時還怕會障礙你決定勝~成佛,所以這裡應該指的是增上生,對你最後的決定勝有幫助的那些世間成就。如果自己从来没有积累过资粮,那么无论下再大的功夫也无济于事。比如,仅仅就眼前的受用、饮食、财物来说,有些人依靠以往积累资粮作为后盾,不费吹灰之力自然而然财源滚滚。可是有些人整个一生都是千方百计、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经商务农等,结果却没有芝麻许收益,最终竟然還落得个饿死的下场,诸如此类的事情,是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目共睹的事实。這裡講的跟我剛剛講的意思稍有差異,我的意思是說你不只是最後的決定勝部分需要2資糧,在增上生部分你也需要2資糧,那什麼叫增上生的2資糧?就說你下一世還是要到善趣,不只是善趣而且是有足夠的時間足夠的金錢支持你繼續修行,是醬子的觀念。那這裡是全沒提到佛教增上生的觀念,他意思是即使一般世間的富貴你也需要集積資糧,你沒有資糧你也不會富貴。其實我個人感覺也確實如此,不管是追求世間的名譽或世間的財富,你看世間多少人努力的要死卻一無所成,當然也有人努力得到回報,那也有人生來就是富貴榮華一生,也有人欺上瞞下也是富貴榮華享不盡,看起來這似乎不符合因果律,但整個一定是在因果律下運轉的結果,絕不是沒有原因的。所以他所說的資糧就是你種下的因,因你今天是活在因果律下面,所有的結果都是按照因果律在支配,因此你集積資糧是應該且必須的。

再者,有些想通过修财神、护法神等得成就获财富的人也是一样,如果自己没有往昔所积累的布施果报,那么护法神们也爱莫能助。意思你布施的不夠多你想要財富是不可能的,下面就是一個公案。

从前,一位深居山里的修行人生活拮据,一无所有,于是他便开始观修单坚护法神,结果真的修成了,已经达到了人与人交谈般的境界,可是却没有获得任何悉地。单坚护法神对他说:因为你以前布施的果报一分一毫也没有,所以我实在无法给予你悉地。
單堅護法神,在藏系是很重要很有名的,又叫具誓金剛、善金剛居士,是寧瑪3根本護法之一,也是格魯派的主要護法,我們應該了解的是他屬於世間相護法。護法基本上有分世間相護法跟出世間相護法,細分則是3~純世間、世間相、出世間相,所謂出世間相護法一般的理解這都是佛菩薩變的護法,所以他們是不管世間上面的東西,只針對出世間的保護比方你要修行不受侵害。世間相護法則是保護你不受世間上面的侵害,比方有鬼神要害你阻擾你修法,他算是佛教的護法,可他處理的是世間方面的,比方,修行人沒有錢他想要得到一點錢,這時他就要去找世間相護法如單監護法神,若找出世間相護法是沒用的因他不管這些。我聽過這些護法要把他當作世間的護法,你把他當作佛菩薩的處理他會不高興的,這怎麼說?醬子講,他是以凡夫俗子的角色來幫助你,這時你也把他視為凡夫俗子接受他的幫助,醬子2人都達到目的,可是你硬是不視他為凡夫俗子而是視同佛菩薩一般時他不高興,因被你拆穿。這是大概的護法觀念,對於世間的護法,你就以世間的想法、世間的規則來對待他。
悉地,簡單講就是一種成就,在這邊的成就是說你修行裡面你的願望要達到的目的。比方說你修行裡面你想成佛,最後讓你得到了這個悉地,也就是實現了你要成佛的目標。所以這個成就本身跟你修行的願是相關的。那先看一下補充資料……
悉地:意译作成就、妙成就,梵汉并举而称成就悉地、悉地成就,簡單講就叫成就,即修法时所求之愿,如意现前,故曰成就。講完整就是你修法時所求之願如你的意圓滿現前,這就叫悉地成就、成就悉地或者簡單講就叫做悉地或者就是一種成就。于密教,意指依诵持真言等,以身、口、意三密相应而成就世间、出世间种种妙果。所以基本上都是根據你修行的願而得到的成就。通俗说,所谓成就,即修法时心有所求,皆能满吾人所愿而如意现前,醬你就明白悉地代表的意思。成就有两种:一、世间成就:如求财、求子、求升官、求名位的获得等。像世間相護法就是能幫你滿足這種願的。二、出世间成就:如求得解脱,或求了脱生死等。像出世間相護法就是幫你到解脫的目的。凡悉地种类,诸经不同,《大日经》有二种:即世间悉地、出世悉地,又云有相悉地、无相悉地,有相悉地即是世間悉地、無相悉地即是出世間悉地。《教王经》有四种:一、义利悉地。二、金刚悉地。三、持明悉地。四、一切如来最胜悉地。唐密成就悉地之法其数虽多,约而言之,不过四种,即息灾、增益、敬爱怀、调伏诛。以密宗角度這就是息增懷誅4種事業,息灾,指“除灾生德”,息就是幫人消災解難;增益,指“增进福智,圆满万行”;降伏,指“损减怨敌,克服强暴”;敬爱,指“得人宗仰,使众和合”。四种成就法的差别在于护摩的作法不同,沒有深入去了解護摩代表的意思,不過若要做這4種修行或是要滿足這4種事業當然會有一些根本修行上的差異。这四种修法都是通金刚界五部(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羯磨部又稱事業部)和胎藏界三部(佛部、莲花部、金刚部),這就是看你要用哪一種修法,基本上,胎藏界是由空的角度來說的,站在大無為法的角度佛可以分成所謂佛部、蓮花部、金剛部,雖說是大無為法但這裡可以分成法身跟法身功德,可以產生有為的時候就是來自於法身功德,那蓮花部就代表法身的角度,金剛部就代表法身功德的角度,為什麼還有佛部?這就是自性身。這3個都是站在無為的角度,也就是本覺的角度來說的。金剛界5部佛是站在始覺的角度就比較屬於有、樂分的角度, 雖然都有蓮花部、金剛部,但基本上的出發點不一樣,因要回到本來面目、你要一些方便幫你除垢,你清除塵垢得到的結果叫做始覺,最後的結果始覺跟本覺是一件事。

金剛界 5部佛

胎藏界 3部佛

始覺、法身功德、樂分、有

本覺、法身、空分

蓮花部

金剛部

如來部

珍寶部

事業部

佛部

蓮花部

金剛部

法身

應化身

自性身

法身功德

法身功德

自性身

法身

應化身

空分

樂分

基體

明分-自利

現分-利他

 

阿彌陀佛

阿閦佛

大日如來

寶生佛

不空成就佛

珍寶

事業

 

妙觀察智

大圓鏡智

法界性智

平等性智

成所作智

 

西

中央

 

這部分觀念是蠻重要的,你若能理解貫通,那多多少少能理解佛教最後所講的智慧是指什麼,真正的空性指的是什麼。空性其實指的就是智慧、就是佛的智慧。
在这四种成就法以外,另加钩召(指“召摄欲得之人”),名“五种法”。另外,还有延命法,为增益法的分支。藏密也有自己的悉地法,分类与唐密基本相同。
現在回到本文,是說你雖修成了單堅護法神、這護法神本應該給你悉地成就你的願,讓你如願得到成就的意思,但,單堅護法神告訴他因你以前沒有積集資糧、沒有種下因,所以也沒辦法讓你如願成就,即使想幫也幫不上。

一天,在众多乞丐的行列中,这位修行人得到了一碗稀粥。回来后,单坚护法神问他:今天我给你悉地了,你知道吗?
那人说:我仅仅得到了一碗稀粥,而且不只是我,所有的乞丐都得到了,不知道您所赐的悉地到底是什么?
单坚护法神说盛粥时,你的碗里落的一大块油脂,就是我赐的悉地啊。

可见,如果自己实在不具备往昔所积累的布施果报,即使修财神法等也不能遣除贫穷。這個公案裡是說他以前沒有資糧故得不到悉地,但後面也沒交代是從哪裡積累資糧而得到的悉地,所以,我想他最重要是告訴我們要得到悉地先決條件一定要有資糧。因為他接著講,假设世间的财神等也能够赐予受用的悉地,那么诸佛菩萨的威德、神变胜过他们百千倍,并且全部是未受嘱托而利益一切众生的,他們是指世間相護法神,佛菩薩的威德神變勢必勝過世間相護法神千萬倍的,又是甘願無條件的去幫助眾生,必定会在这个世界上降下受用妙雨一瞬间消除一切贫穷,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事实上也并不是这么一回事)。為什麼不醬子做?意思就是他想這樣做也沒辦法,因,佛學其實是一個完全講究自利自救的一個宗教,沒辦法靠他利。比方以基督教來說是信我者得永生,你不用去做什麼你只要相信基督就解決了。佛學不是醬子,我有法子幫助你的前提是你要先幫助你自己。這2個是完全不一樣的邏輯,這也是佛教跟世間道理相應的地方,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也是因果律非常清楚體現的地方。也就說你一定要種因才有果,那種因絕對不是別人幫你種的,別人也沒辦法幫你種因只有你自己才能種。所以,一切受用财富等唯一要靠积累福德才能获得,诚如古大德所说:精勤如山王,不如积微福。 也就說你再努力可沒有那個因也是得不到那個果的,那你說我努力難道不是因嗎?當然也是,只是這裡是講要得到福報,那得到福報本身除了努力以外還要有所謂的福德資糧,福德資糧是直接的因啊。

当今时代,在一些穷乡僻壤的地方,人们看到稍有受用地位之人,便大呼小叫地喊道上师知!这个人多么多么的了不起啊而大惊小怪。其实,如果遇到殊胜的福田,加上自己怀有一颗清净的心,达到这种程度并不需要积累很大的福德资粮。意思是這是一種竅門、一種方便,你要種這個因、你要累積福德資糧這中間也有竅訣的,1是你要誠心,2是要去找殊勝的福田,每一個人都可以讓你積福,可是有特別殊勝的福田如佛菩薩、父母親等等,醬子比較容易事半功倍。举个例子来说,在历史上我乳转轮王曾经以七颗豌豆的布施果报,后来统治了三十三天以下,我乳轉輪王公案以前也碰到過,一般轉輪王管到4大洲,他還管到33天跟帝釋平起平坐~~~所謂,七顆豌豆做輪王,一念惡心失福德,因小果大切莫忘,勿以惡小而為之,莫輕善微而不做;波斯匿王的福禄也是以往布施温热无盐食团的果报。

昔日阿底峡尊者初来西藏时,当时整个藏地要比现在繁荣昌盛得多。這段時間應該是吐蕃王朝鼎盛時期,唐朝也打不過他,所以以後才會有文成公主的和親政策。這是華智仁波切的老師如來芽尊者講的,所以要看如來芽所處西藏時是什麼情況,再去比較阿底峽所處時期是什麼情況,也許整個藏地要比現在繁榮昌盛得多這句話就成立了。不用這個角度,那現在西藏一定比阿底峽在西藏時要繁榮昌盛的多了。可是尊者却说:西藏真正成了饿鬼世界,因為,在西藏居然没有一个能享受曾经对清净福田布施一斗青稞果报的人。 這話意思簡單講,不知道是西藏沒有清淨福田、還是有清淨福田可藏人不知道在清淨福田上去累積資糧,不知道是哪一種,反正這也是配合前面所講的強調一定要累積資糧,而累積資糧也有竅訣,一定要做到事半功倍的方法。

有些人之所以对于眼前微薄的财富、地位感到稀奇罕见,原因有三:其一、自己孤陋寡闻,见识短浅;其二、对于现世过于贪著;其三、并没有一五一十地懂得前面所说无忧树之果等要诀的因果规律或者只是懂得而没有诚信。這簡單講,也就是說得到一些世間有漏福報就滿足於現狀了,那根本是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就、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悉地。因為我們以為這就是一種成就、一種悉地,實在這不能算成就,再來就是把世間看得過於重要了,世間法並不值得特別去稀罕、追求,更怕有了富貴權勢反而造下惡業、地獄的果報,第3個這裡就牽涉到竅訣的問題,先看一下無憂樹的補充資料。
无忧树﹙火熖花﹚:据《释迦牟尼传》记载,佛祖的母亲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生产的途中经过蓝毗尼花园的一棵无忧树下时,佛祖便从其右肋降生了,后来释迦牟尼创建了佛教,为劳苦大众解除苦难,故人们把这种树称为“无忧树”,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无忧树被尊为圣树。
不知道這裡講~無憂樹之果等要訣的因果規律~是不是跟上面有關?
總而言之,業是自作自受、增長廣大、未作不遇、已作不失、決定感果。所有的業都是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這樣的業,自己必定會感這樣的果。而且,業果是不會虛耗的,乃至江河湖海的水枯乾,劫末時一切器情世界變成虛無的時候,業果也不會空耗。造了業,如果沒有任何因緣對它進行破壞,就一定會感受相應的果,而且業會增長廣大。業果不會虛耗,除非在中間出現破壞感果的因緣。比方,造了惡業之後,如果發起了深深的懺悔之心,在進行懺悔的時候,業因也在不斷扭轉。若是將感受下墮地獄的果,可能會因為懺悔而重罪輕罰,乃至於有可能最後不感果。因為做了對治,有了“對治”的因,因為業果不虛之故,就感受“不用感果”的果。

因此,如果相续中真正生起了无伪的出离心,那么即使见到现世中那些富如龙王、高如虚空、厉如霹雳、艳如彩虹的人,你也不會去隨喜他們,也一定会认识到这些没有芝麻皮许恒常性、稳固性的实质,进而必然像胆病患者见到油腻食物一样感到恶心、厌烦。你要集積資糧是希望這些資糧讓你得到什麼樣的果報、什麼樣的悉地,作為一個佛子本就應該清楚了解自己追求的是什麼。

当然,为了今生的受用圆满精勤积累资粮对世间平凡人而言倒也勉强说得过去,但是沾不上出世间正法的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是一位希求获得解脱果位的真正修行人,就必须像前面三番五次所强调的那样,做到如丢唾液般抛弃现世的一切贪执,背井离乡,奔赴异地,唯依静处,就算罹患疾病、也乐观对待,死亡临头、坦然面对而精进修法。

接下來是告訴你佛子要集的是什麼樣的資糧,你集積資糧後應該是得到什麼樣的悉地才是正確的。
一位弟子曾经问无等塔波仁波切,塔波仁波切有人說他可能就是蓮花戒,可並不確定,不管是不是他是一位印度大德,經常會被引用。弟子在如今的末法时代,对于一个修持正法的行人来说,很难得到衣食资具,我们应该是修财神法还是修学摄生术,或者干脆走向必然的死亡?到底怎样做才好呢?這裡主要是在講現在末法時期修行人的難處,沒人看得起也無人護持以致生活艱困,醬子情況是不是要修財神法、或是攝生術,攝生術泛指憑藉花草藥石延年益壽之術。

仁波切告诉他说:即使修财神法,但如果没有往昔的布施果报,也很难以达到目的,而且内心想如理如法修行的人为了今生利益去修财神法也是矛盾的,意思是並不認為這是正確做法;摄生术也是同样,在繁荣兴旺的古代,土石水木等营养充足的当时倒是容易修成,古時的花草藥石不會被農藥染污,現在不是沒有有機產品可一般只能污染更嚴重,甚至有毒,而在营养已经殆尽的现代,修摄生术也不可能获利;走向必然的死亡也不合情理,像如今这样的暇满人身将来难以复得,可是如果内心深处真正生起一种死与不死都无所谓,我决定修行的观念,那么永远也不会缺衣少食,从来没有出现过修法者被饿死的先例。比方,我在青海的師父,他有10幾年都獨自在蓮花生大士修行的深山洞中潛修,雖說是有人護持,可護持也是很困難的,他們本身就不是很富足,那還要爬山涉水走很遠的路送達山腰,更不要講還有苦寒的天氣影響根本沒法護持。所以師父曾說過他們要學會吞食砂礫跟小石頭,以防止長時間沒有食物時腸子不會因沾黏而造成生命危險,這是他們修行人的經驗。其實想想,冰凍的氣候無衣無食,這種情況要存活下來真的很不容易,修行中沒人餓死這可真的是冥冥中有神奇的力量在護祐,不然你怎麼解釋這一切。世尊也曾说:纵然发生一藏升面粉兑换一藏升珍珠的饥荒,佛陀的追随者也不会缺衣乏食。一藏升是西藏的容量單位,這是佛講的,同樣重量的珍珠去換同樣重量的食物,表示食物之匱乏太甚,在饑荒這麼嚴重的情況下,可佛陀僧團中也沒人餓死。

诸位佛子菩萨们积资净障也都是为了饶益遍满虚空界的一切众生。不用说成办自己现世的利益,即便是为了自利希求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也根本不属于大乘道。簡單說一切就是以眾生為主,我們都知道我為什麼要成佛,因為我如果沒有成佛、我就沒有辦法幫助眾生,這個角度很清楚的在講為什麼要成佛。可在有的地方他的角度是說~~~你的重點是在幫助眾生成佛而不在你自己成佛。看起來這2個觀念是可以融通在一起、可依照表面去思考又有點牴觸,我如果沒有成佛我就沒有辦法幫助眾生,我是要幫助眾生成佛而不在自己成佛,試想如果不是佛要怎樣幫助眾生成佛?我想這可能是角度問題,不過2個角度都可以接受就看你站在哪一個立場。(個人觀點~博士的老師並不一定是博士啊。)所以,无论是积累资粮还是净除罪障都必须为一切众生的利益着想,绝不能掺杂自私自利之心,这一点至关重要。這就是菩提心也是大乘的原則。倘若如此修行,那么自己的利益以及今生的幸福安乐等不求也会自然获得,如同点火的时候炊烟自然产生、播种青稞禾秸自然长出一样。为此,我们务必抛弃如毒般追求现世自利的这种心。這裡是強調累積資糧的目的最後其實還是回歸到幫助眾生,並不是說讓你累積的資糧最後是追求自己的有漏福報。就像前面塔波仁波切說的修行人不適宜去修財神、修攝生術,即使是為了自己能修行下去最後成佛都不應該有這種想法;應該是說目的就是為了要修行要利益眾生,因為有一個暇滿人身難得的觀念所以也不能說死就死。所以結論就說最重要就是有一個真正修行人的觀念,不去修財神、不修攝生術、不去想死就死,事實上就是真正修行其他不計較反能活下去的。其實這裡面應該有深深的哲理可以繼續分析一下,但對我們來講,我們現在學到這裡最重要就是要知道一定要去集資淨障,一般這可以當作你修正法前面的加行,可是這種加行也可以當作正行來修,你就是修集資淨罪,他不是加行而是正行。

今天就到這裡了,過年停課2週,23日上課。庚子年不好過總算過去了,先祝大家新年快樂!

arrow
arrow

    七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