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上師言教-097-20210126-內前行-積累資糧-3身曼茶罗

在藏系的傳承中積累資糧最重要就是修曼茶羅,曼茶羅,意思就是壇城,壇城又是什麼意思?是你修法的一個處所,其中有你修法的上師、本尊等等,那這個為什麼跟你積累資糧有關呢?因為你把壇城觀成了整個世界,你再把這整個壇城都供養佛菩薩,在觀念上是有醬子一個意思,可用壇城這2個字來解釋似乎並沒百分之百把這意思很順的表達出來,最重要就說我用這個東西來供佛,用什麼東西?就是世間所有的一切。我覺得我並沒辦法把這2個字很傳神的表達出來,不過,我想大家多少能有一些體會。這在漢傳裡面沒有,但在藏傳這是很重要的一個修行法門,他們在集積資糧的時候一定都要修這個。一般漢傳,我們也去供佛、準備最好的東西去供佛,但我們並沒有一個所謂的壇城上供給所有的佛菩薩。那他們為什麼會有這個?其實,這個壇城代表的意思就是把所有世間你能想到的東西全部都在這裡,那這是不是最上的供品?!當然是最上的供品,因為世間所有的一切我都供給佛菩薩。
那現在講的是他們最標準的壇城,這是薩迦派的第5代法王八斯巴創出來的儀軌,後來大家全都按照他醬子做,這叫做37堆曼茶羅,前面就是講37堆裡面是些什麼東西。
普賢上師言教-096-20210119-37堆曼茶羅.jpg
課文304頁裡講得很清楚,一個盤子可圓可方有不一樣的形狀,用圓盤為大宗,供品按方位、順序置放在這盤子上,至於這37堆是些什麼東西也標出來了,第一圈,有須彌山、4大洲、每一大洲旁邊又有2中洲等等,你看東勝身州旁邊兩個中洲就叫身洲、勝身洲,這是佛學的宇宙觀,就是整個世界都在上面了;第2圈,佛學記載每一大洲都有他最重要的寶物,像珍寶山、如意樹、如意牛、自然稻,佛學紀載的宇宙觀跟現今科學上知道的並不一致,所以我們只要知道就好、也不必去計較這個對錯,為什麼會是醬一個觀念應該是有他的原因,我們有太多東西不了解又經過時間長河的洗滌也不知是否變了多少,anyway反正這些不是重點,他真正教我們的是追求解脫、追求成佛,這是絕對經得起考驗,他所講的空性完全跟現今科學所了解的都沒有任何不合理的地方,所以,抓住4不依~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文、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這基本原則正確即是。再下來就是轉輪王的七寶,轉輪王一般是管一大洲或2大洲、是世間法裡最高地位,像6字明~唵嘛呢叭咪吽叭咪指的是蓮花、代表出世間的內涵,嘛呢指的是摩尼珠、代表世間最珍貴的東西,所以,唵嘛呢叭咪吽就包括世間跟出世間都在內,這就是雙運的觀念。他提到每一洲的寶物以外,再提到17-24轉輪王的七寶、寶藏瓶,接著的嬉女、鬘女、歌女、舞女代表外供,外供就是指所有外面的資糧,花女、香女、燈女、塗香女代表內供,內供指自己的身口意,還有日、月、傘、幢一共37堆。簡單的看這就是一個世界,佛學的一個須彌世界就中間一個須彌山、旁邊有4大洲、8中洲,外邊有海,最外面是鐵圍山,配上日月,以現今科學的角度來說這相當於一個太陽系,因為有一個日;可現今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還有其他好幾個行星,共9個行星,佛學宇宙觀跟這是不合的,若是合的話那表示有4個星球有人居住,因那4大洲都是有人居住,我們是住在南瞻部洲上。
以醬子一個角度來講,你就知道所謂37堆的曼茶羅代表的就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你能想到所有重要東西都在上面,觀念是醬子,所以,以這個世界來講他就是一個壇城。壇城就是你修法的一個區域,那你現在把你這壇城觀成一個世界,這個世界裡面放了37堆代表這世界所有重要的東西都在上面

現在來看課文。
在念诵须弥山王……时,這就是修37堆曼茶羅的偈頌,中央須彌山,念這句時就在中央放上一大供堆代表須彌山,之后安置东胜身洲等四大洲时,将自己的这一方向或供养对境方向作为东方都可以,无论如何都要从东方开始依次右旋来放,這是個原則,就好像繞塔、經行都是右旋。安放代表身洲及胜身洲等附洲的供堆时,所謂身洲跟勝身洲就是東勝身洲的2個中洲,每一洲在东方、西方各有一个附洲,要按照顺序来放。再放置东方代表珍宝山、南方如意树、西方如意牛、北方自然稻的供堆,然后将代表轮王七宝及宝藏瓶的供堆依次放在四方四隅,表示嬉女等外供衣服、飲食、臥具、湯藥四天女置于四方,嬉女 鬘女 歌女 舞女4天女代表外供,外供就指衣服、飲食、臥具、湯藥,表示花女等内供身、口、意四天女的供堆放在四隅,花女、香女、燈女、塗香女代表內供,內供指自己的身口意,身口意只有3個他用4天女這我也沒法解釋,之后东西南北依次为表示日、月、珍宝伞、事业尊胜幢的供堆。当念诵到将此等无不圆满之人天之受用的时候,在那些供堆上面无有空隙地堆积供物,就是把他都堆得滿滿的,你對照那個37堆曼茶羅的圖就很清楚了,3435代表日月,是放在須彌山的旁邊的東方跟西方,大家知道佛學的宇宙觀日月是平行的,這跟我們現在的了知是完全不一樣,我們知道月是有軌道繞地球走的,太陽是恆星不動的,無數的太陽系成就銀河系,這又是另一種觀念了,那月亮重要是因為月亮是地球唯一的衛星,有的行星不只一個衛星,過去的人認為太陽由東邊往西邊走他不是圓周的觀念,是跟現在了解的完全不一樣,如果有宝顶,這是最後一個東西,一般你37堆可以用金銀珠寶也可以用五穀去堆放,很沒錢也可以用石頭堆放,最後這個寶頂最后就放在上面。

供养大恩具德诸根本及传承殊胜上师、佛菩萨众这里,有些人说需要加上无不圆满、圆满悦意,但是我的至尊上师说:这一句在本论当中没有,实属多余。 華智仁波切是根據他的上師如來芽尊者的教法說這句多餘不需要。关于曼茶罗的观想次第,我的上师在亲传引导时就讲了这么多,再没有别的说法,所以在此我也没有撰写。為什麼他要加這一句,很明顯的大家雖是用了根據薩迦第5代法王八斯巴創立的37堆曼茶羅儀軌,可是每一個宗派在自己的傳承中可能有些許細節上的變化,所以這裡講的完全是根據寧瑪的傳承,除此之外更強調是如來芽尊者跟他講的,所以他是百分之百根據如來芽尊者講的怎麼樣去供37堆曼茶羅、完全沒有添油加醋。然而,本引导文中说:另见《集密意续释》有详述。不過他最後加了一句,你想要更了解細節你就去看《集密意續釋》。所以,如果想要广泛了解,不妨参阅此书。

戊四、三身曼茶罗064
普賢上師言教-096-20210119-3身曼茶羅.jpg
3身曼茶羅是自宗寧瑪的儀軌,不知道其他宗派有沒有3身曼茶羅,這是寧瑪的儀軌用來供養3身曼茶羅。
3身曼茶羅觀念就不一樣了,37堆是用一個世界的角度、把這個世界放在基盤上面供養佛菩薩,那3身曼茶羅是用法、報、化3身的觀念,每一身有一個曼茶羅,化身曼茶羅放在最下層,化身曼茶羅供品放置完成後再疊上去的一層就是報身曼茶羅,等報身曼茶羅供品放置完成後再上去的一層就是法身曼茶羅,所以這叫3身曼茶羅。

現在就是把3身曼茶羅的內容全部講出來。
有化身、報身、法身3種不一樣的曼茶羅,你可以看見由下而上化身要放9堆供品、報身要放5堆供品、法身只要放1堆供品,現先看3身曼茶羅的補充資料……
三身曼茶罗補充資料:
1修化身曼茶罗的时候要摆放九堆供品。第一堆供品放在基盘的中间,代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中部的所有世界。第二堆供品放在基盘的东边,代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东部的所有世界。第三堆供品放在基盘的南边,代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南部的所有世界。以此类推,其他六堆供品分别放在曼茶罗基盘的西方、北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代表三千大千世界这六个方向的所有世界。每个方向都有无数的世界,修的时候心里也要这样观想。中部和周围八个方向的所有供品,代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化身佛的所化刹土,这里所有的珍贵稀有、清净美好的东西都供养给所有的化身佛、菩萨摩诃萨。然后供修报身曼茶罗。第二个圆盘放在化身曼茶罗的上面,代表一切报身佛的刹土。五部佛所有的坛城都在这里,修的时候也要这样观想。
修化身曼茶羅的時候要擺放九堆供品。你看課本305頁或是上圖依照位置擺放9堆,第一堆供品放在基盤的中間,代表整個三千大千世界中部的所有世界。這裡第1個要了解什麼叫做世界?這世界就是剛剛講的中間須彌山、旁邊有4大洲、4大洲每一洲旁邊有2中洲這中間有海、外圍是鐵圍山再配上日跟月,這就代表一個世界。1000個醬子的世界加上色界初禪天構成1小千世界,1000個小千世界構成1中千世界,1000個中千世界構成1大千世界,所以叫3千大千世界,亦即1000*1000*1000個世界此即一尊佛的剎土。(這裡的3千大千世界跟漢傳的講法稍有差異,漢傳的是說這世界是須彌世界,1000個須彌世界構成一個小世界,1000個小世界溝成1小千世界;1000個小千世界構成1中千世界……詳見:宇宙器界慨說~摘自 佛學概要十四講表述記,李炳南居士編 https://fufufromtw.pixnet.net/blog/post/422634934  )這裡講你要放化身曼茶羅的時候你是觀整個3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世界,放第一堆供品時觀想它的範圍是3千大千世界的中部的所有世界,若用現在的宇宙觀比喻時這相當於是一個銀河系其中就有無數的太陽系,一個太陽系就是他講的一個世界,在銀河系中間會有非常多的太陽系,意思是那第一堆你就想像是銀河系中間的太陽系。放置第二堆供品放在基盤的東邊,代表整個三千大千世界東部的所有世界,同理的去想像是銀河系東邊所有的太陽系。第三堆供品放在基盤的南邊,代表整個三千大千世界南部的所有世界。以此類推,其他六堆供品分別放在曼茶羅基盤的西方、北方、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各代表三千大千世界這六個方向的所有世界。這個9堆用現在的宇宙觀來講就是一個銀河系裡面按照48德及中間醬的方位一共有9堆太陽系,每個方向都有無數的世界,也就是有無數的太陽系,你在修的時候心裡就要這樣觀想。中部和周圍八個方向的所有供品,代表整個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化身佛的所化刹土,像釋迦牟尼的化土叫做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這裡所有的珍貴稀有、清淨美好的東西全都供養給所有的化身佛、菩薩摩訶薩,菩薩摩訶薩就是大菩薩,10地以上的就是大菩薩。化身曼茶羅安置完後,然後就要供修第2層的報身曼茶羅。第二個圓基盤放在化身曼茶羅的上面,代表一切報身佛的刹土,報身佛最重要的代表就是金剛薩埵,五部佛所有的壇城都在這裡,修的時候也要這樣觀想。
胎藏界、金剛界
是說等《前行》、《備忘錄》都讀完後會有一個討論複習,那時再把5部佛或是胎藏界、金剛界複習一遍。不管是胎藏界或是金剛界指的都是法界,這是代表2種傳承下對法界所做的分類,這2種不一樣的傳承一種傳承叫金剛界、另一種叫胎藏界,以前你可能碰到過但你不知道他的意思,等你讀完你知道他指的是什麼。那法界代表什麼意思?你可以想像世間的萬法叫一個法界,其實法界比較偏重於實相,所以這裡面講法界的時候基本上指的是實相;我們都知道實相就是空性,所以,法界本身有很多同義字,講法界等同於講如來藏、空性、實相、真如,不管你用哪一個名相他的意思都一樣,那醬子的一個意思後面就是代表簡單講就是實相,也就說實相的觀念有2種傳承,一種叫胎藏界、一種叫金剛界,胎藏界比較是用本覺的角度,下次想辦法用比較清楚的方式跟大家複習一遍,那現在要講的意思就所謂的實相用白話講實相指的就是空性,再用易懂的語言講指的就是能量,可是這個能量並不是你以為的電、熱、光等等醬子觀念的東西,因這觀念是在有的觀念裡面、是有為法裡面的東西,這裡我講實相是能量、這個能量是偏向於無為法的角度,所以以前才會講說E = mc² Em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其實能量本身根本不能說是東西,因為他不是有為法,一般我們都知道所謂的實相就是一種無為法。 這種無為法奇妙的就在於~~~你認為理所當然的有其實他的本質是無為的,也就說你所熟悉的物質其實是由能量構成的,偏偏這能量卻是你完全無法理解的東西,為什麼?因為在物質的觀念裡面你是很清楚的有或是沒有,這種觀念叫做分別念,你是非常習慣這種分別方式,可是居然他的實相、就說構成這種東西的本質、他真正本來的面目竟是一個無為法。什麼叫做無為法?就是根本沒有有無這種東西。這很重要、要去體會這話中後面的含意,所以,真正構成物質的東西不是你所理解的那種有無,這就回到他真正的實相,那麼,這實相用比較能懂的語言就說這叫能量,可是一定要記住這是無為法觀念下面的能量。這個能量奇妙就在醬一個沒有辦法講有無的本質的東西卻是造成有無的根本,就說這個根本完全是沒有有無的東西但卻可以變化出千千萬萬的有無,他這個能變化出千千萬萬的有無是你無法想像的能力、用佛學術語講就是功德。若是站在無為的角度來看他這個能力用佛學術語講就是本覺,他本來就有的,可是你一聽到這個有你要知道這是不得已的用字、因他根本沒有有無,這個他指這個能量、這個本覺或者叫實相、或者叫如來藏。記得經常跟各位講雙運、講空分、樂分,樂分又分做現分、明分、覺分,所謂的空分完全是站在無為的角度,當講樂分的時候不是代表有為的角度但是偏向講有的角度,所以一個叫法身、一個叫法身功德、是偏向有的角度來說的。你要知道所謂的空分、樂分並不是指2個東西,他是這個東西本身他用空的角度或是能量的角度就叫他空分,若是偏向有的角度也就偏重有為的角度或是偏重物質的角度來說時就叫他樂分。不過,大家一定要知道這2個是指一件事,不是一件事分成2個、不是醬子,是指一件事;是一件事那就代表你所了解所謂真正的實相他的本身,若你用空性的角度來講他時就叫他空性、或叫法身,還是同一件事若偏向講他有的時候這就叫他法身功德、或叫樂分。
現在重點是~~~當我在講是偏重於用空分的角度來也就是法身的角度說他的分類的時候這就叫做胎藏界。假如是偏重於樂分的角度也就是法身功德的角度來說他的分類的時候這就叫做金剛界。所以都是一件事、只是你用了不一樣的角度。
剛剛都是在解釋什麼是金剛界、什麼是胎藏界,為什麼這些東西我看得這麼重要,因這真正就是在解釋我們學佛到最後要追求要了解的到底是什麼。用另外一個角度看,我們常常會想生命的意義,為什麼會來到這世間,活在這世間、經歷了這許多,難免產生一些疑惑~~~到底我是誰,我活的宇宙到底又是什麼,你醬子一想你是不會有答案的、或是想到不正確的答案,你只有在佛學裡面可以找到我是誰。所以這個我本身就代表的是有情,因為你能理解能感覺到存在的東西就是有情、器世間,有情你馬上能想到的就是我,所以這個我直接跟你相關~我是誰,我是誰再延伸下去就是有情是什麼、再延伸下去就是生命代表是什麼。這些東西你可能想過可能沒想過,若你想要對自己有所掌握,生命也好、宇宙也好你總希望能了解是怎麼回事,若是按照醬一個角度來講這答案在佛學裡面有,只是你要讀懂、這答案就出來了。再來就是器世間,你現在只知道這器世間是銀河系,可銀河系並不代表整個宇宙,宇宙中有數不清的銀河系,你想不通為什麼是醬子。那就回頭再問自己~~~我到底是什麼、我活在的宇宙又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是醬子,這在佛學裡有答案。這答案簡單講就是說:你所感知的你或是你所感知到的這個宇宙並不是真正的實相,所謂不是真正的實相,這要用另外一個角度解說,他雖然是幻有,可是你在有的這個角度你也只有幻有,因為真正的情況是沒有。不知大家能不能體會這意思?幻有,其實也不能輕忽的,因為只要有就是幻有,沒有那個真正的有,真正的有叫做實相、真正的有叫做沒有所謂的有無,就根本沒有有這回事,這個叫做實相。今天講的有點多,等複習時想整理過能講得比較清楚。
也就說你是什麼、這個宇宙是什麼,佛學給我們的答案~~~你所看到你所感知到的那不是真正的東西,真正的就是空性。空性是什麼?也就是前面不得已比喻過的能量,不過不要誤解這個能量的意思,這是大無為法,當我講能量是代表無為法。真正的實相是醬子,那跟我們生命的意義、或宇宙是什麼又有什麼關聯呢?有關聯,這是我的感覺,其實我們是在根本沒有覺悟的情況下、不知道這個實相,因你不知道實相所以你以為有一個你有一個宇宙,然後迷迷糊糊地從一開始就輪迴至現在,且在輪迴當中受盡了各種苦,這苦你冷靜一想就知這是苦寂滅道的苦諦,這是真正存在的苦,試問哪一個人逃得過生離死別、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等等,不論多愛一個人註定是遇見就是離別的開始,這不是苦嗎!為什麼要來受這種苦呢?所以佛學會講到解脫。所以,佛學就是告訴你真正的真相,這個真正的真相就是我們所講的空性、也就是真如、是如來藏、是實相,而其實所謂的你其實是一種假相,真正的真相根本就沒有這樣子,可是他雖然根本是沒有這樣子,然而這樣子的一個實相你不能說他有、可是所有的這些有不論是你、或是整個宇宙卻都是由這個發展出來的。為什麼他會發展出來這些東西呢?這就是變成雙運。所以一定要記住勝義跟世俗是雙運的,這2個是一件事,因為實相本身本來就會變成現象,也就是能量本身本來就會組成物質,雖說能量跟物質是完全不同的2件事。不管怎樣這是真正的本質,本質用空的角度來說時叫他空分、用他能夠變化出來所謂的幻相的角度叫他樂分,可是這2個是一件事、也一定會有醬子的變化。你要留在空分裡面,不行,因為這2個是一件事你不會在空分、你一定會從空分裡面自然走向樂分的角度,然後就是輪迴開始了;在輪迴當中你把幻相認定是有就開始產生自私、愛、恨等各種各樣的煩惱,造成你就從過去一直到現在都在輪迴。
學佛、為什麼要成佛?所謂成佛就是得到佛的智慧,這觀念很重要,其實如來藏也就是佛的那個智慧。為什麼要成佛、就是為要得到這個智慧。所以,醬你就了解這叫做所知障。你得到這個智慧以後你才真正明白你不是待在空分裡面,你要空分也可以、你也可以用樂分的形式出現,可當你以樂分的形式出現因為你已經有這個智慧了,你這時就不是輪迴用佛學術語講這時是乘願再來渡化眾生。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大乘是很重要的觀念。
今天碰到胎藏界、金剛界為什麼盡力要把它解釋清楚,因為他所代表的意思就是剛剛講的實相,這個實相有2種傳承在分類他:胎藏界、金剛界。你再進一步了解他為什麼要做醬子的分類,這是在說明~~~你看起來他是在對佛的分類,千萬不要忘記你本來就有佛性,其實這分類是跟你自己有關,他要你能夠體驗能夠證悟的就是這些。所謂的5部佛或是3部佛,不管是講金剛部、蓮花部、如來部,其實這是在解析你是怎麼回事、或者是這實相是怎麼回事。今天這有點講多了,等複習時希望有更好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大家更易懂,這個了解以後你讀佛學才有意義。質疑為什麼要成佛、或是我哪有資格做佛,這就是不了解佛學,等你了解後你就知道你當然是要成佛、你當然有資格是佛。
現在再回到補充資料文……

2修报身佛曼茶罗的时候要摆放五堆供品。第一堆供品放在中间,代表毗卢遮那佛的刹土。第二堆供品放在东边,代表金刚不动佛的刹土。第三堆供品放在南边,代表宝生佛的刹土。第四堆供品放在西边,代表无量光佛——阿弥陀佛的刹土,西方极乐世界。第五堆供品放在北边,代表不空成就佛的刹土。五部佛的刹土里的供品,表示所有珍贵稀有、美好清净的东西都供养给报身佛、供养给五部诸佛菩萨。还要把自己清净的气脉明点也供养给报身佛、五部佛等一切诸佛菩萨。气脉明点本身是清净的,在我们还是凡夫的时候不清净,成佛了就清净了。
修報身佛曼茶羅的時候只要擺放五堆供品,這就涉及到不一樣的角度也就是剛講的金剛界了。
第一堆供品放在中間,代表毗盧遮那佛的刹土,若用5部佛來講這就代表如來部,如來部相當於自性身。以實相來講是法身跟法身功德雙運,或是講實相是空分跟樂分雙運,那什麼叫做自性身?就是不再去分他所謂的空分跟樂分、也就是講他的本質,這就是自性身、如來部,不是用法身的角度也不是用法身功德的角度來講的。
第二堆供品放在東邊,代表金剛不動佛的刹土,意思是代表金剛部,金剛部的代表就是報身佛金剛薩埵、他所代表的內涵就相當於法身功德,因為是報身,那報身是屬於有的觀念來說的,所以這就屬於法身功德的角度。就說你自己本身如來藏在法身功德這邊就叫做金剛部,你本身的佛性用整體的角度來看就叫做如來部,是有醬一個觀念。
第三堆供品放在南邊,因為是右旋觀念所以到南邊,代表寶生佛的刹土,就代表珍寶部,因這用有的角度、金鋼界的傳承來分類佛為5~或者說跟剛剛所講的相連時也就是你到底是怎麼回事,這時到了第3堆就是站在法身功德、樂分、有的角度將如來部又分做2~~~1是自利,所以叫做珍寶部,自利本身就說你的本性裡面本就有這麼多的能力,自立的部分簡單用珍寶部表之。
第四堆供品放在西邊,這是站在空性的角度、法身的角度,這時是代表蓮花部,代表無量光佛——阿彌陀佛的刹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蓮花部代表的是法身、或者是空分,
第五堆供品放在北邊,中間自性身再分成自利跟他利2種,就說你自己有2種能力1種是自利1種是利他,這個利他的部分就代表不空成就佛(亦即釋迦牟尼佛)的刹土,代表事業部、或者叫做羯摩,這就是很標準的化身佛。
五部佛的刹土裡的供品,表示所有珍貴稀有、美好清淨的東西都供養給報身佛、供養給五部的諸佛菩薩。現在這裡講法跟剛剛我講的有點差異,因他現在把這5部都用報身佛的角度來說他,我剛剛講的也有化身佛;其實化身佛跟報身佛,你一定要理解這2個中間真正的不一樣是什麼。化身佛跟報身佛差異:化身佛雖說你也要有條件你才能看到他,可是,基本上他是一般凡夫有辦法見到的叫化身佛。報身佛,則一定是有那個智慧、見道以上就是登地以上的菩薩才能夠看到。他們都是色身佛,所謂的差別不是他自己本身有差異,是因你自己的水準才造成2種不一樣的色身佛。其實所謂的報身佛、化身佛在觀念上都屬於色身佛,也就說是屬於樂分或法身功德的角度,因他不是法身佛。
這時你還要把自己清淨的氣脈明點也供養給報身佛、五部佛等一切諸佛菩薩。這裏就比較深一點了,你看,修第一個化身佛曼茶羅時是以3千大千世界的角度來看的,所有如你一般的凡夫俗子認為美好的一切東西都在化身佛那邊;到了報身佛的時候,你在前面認為是美好的東西在這時已經沒有意義了,在報身這邊最重要美好的是氣脈明點。為什麼會是氣脈明點?這怕是要等你入密以後讀多了自然會知道為什麼在這地方強調是氣脈明點。那這邊又強調氣脈明點本身是清淨的,在我們還是凡夫的時候不清淨,但成佛了就清淨了。這裡我沒辦法給各位更深入的解釋,但我是能體會他會做醬子一個區別,也就說當你在談報身佛的時候,這時的角度已經不是凡夫的角度這是以聖人的角度,在聖人的角度所謂好的東西就是清淨的氣脈明點。觀念上在這就有一個分野,所以你在皈依時有所謂的佛法僧一般的皈依,可進入密宗時皈依3根本就是上師、本尊、空行之3皈依,這時還是屬於比較初級層次的皈依,密宗再上去一個層次就是氣脈明點之3皈依,這就類似講大瑜伽、無比瑜伽、無上瑜伽醬子一個分類,這個再上去最後一個層次就是指如來藏的3皈依,記得以前講過皈依偈:
真實三寶善逝三根本 (外密)
風脈明點自性菩提心 (內密)
本體自性大悲壇城中 (阿底、如來藏)
直至菩提果間永皈依
其實這個偈頌就是3個層次,氣脈明點是屬於比較高一點的層次,在這一層最珍貴的東西就是清淨的氣脈明點。所以才說是用這清淨的氣脈明點當作供品。

報身佛曼茶羅

中間

西

毗盧遮那佛

金剛不動佛

寶生佛

阿彌陀佛

不空成就佛

如來部

金剛部

珍寶部

蓮花部

事業部

佛性本質

法身功德-樂分

自利

法身-空分

利他

自性身

報身佛

化身佛

報身佛

化身佛

 

3修法身曼茶罗,最后供修法身曼茶罗,把最小的圆盘放在报身曼茶罗的上面,代表法身佛的刹土。此刹土是由没有分别的平等心建立起来的,法界光明就是法身佛的世界,法身佛的刹土也是一切诸佛的本性。在小圆盘上摆放一堆供品,观想将法身佛刹土里,所有平等清净、庄严美好的东西都供养给法身佛,包括自己的清净心和清净的本性。最上面的是宝顶。供法身曼茶罗的时候,法身佛、法身佛的刹土和我们的心性都是一体的。应该把自己的心进入本初的状态,安住在法界当中,安住在自然光明当中。这是最殊胜的,也是最高境界的曼茶罗。修化身、报身曼茶罗的时候已经很高了,到修法身曼茶罗的时候就是最高的了。这三层代表三身佛的曼茶罗,也就是三身佛所有的刹土,一切供品都在这里,供养给三身佛。
最後供修法身曼茶羅3身曼茶羅由最底往上是化身、報身、法身,就把最小的圓盤放在報身曼茶羅的上面,因這上面只要放一堆供品,代表法身佛的刹土。其實,法身佛本身是看不見的,所以這個剎土是一個觀念,不像報身佛、化身佛有這些剎土。報身佛的剎土是非常莊嚴清淨的,包括我們現在的娑婆世界以報身的角度他依然是莊嚴清淨,我們看這娑婆世界這麼汙穢這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水準,若是見道以上的普特伽羅那他看見的娑婆世界依然是莊嚴清淨。這個法身佛的刹土是由沒有分別的平等心建立起來的,簡單講這就是不可思議,沒有用分別念就是不可思議,沒有分別念這時就是法身、就是沒有所謂的有無、這就是以空性的角度來說他了,那他怎麼看得見?看不見。所以這只是一個描述,談到法身的時候其實是沒辦法用什麼東西去代表的,所以這也只不過是一種比喻,用一種分別的方式來代表他本身的空性、跟他本身的無分別。所以,法界光明就是法身佛的世界,法界光明這裏面又涉及到很高的東西了,這裡所講的光明絕對不是你看到你了解的光明、是不一樣的觀念。他們為什麼會知道所謂的法身跟法身功德雙運呢?因為他們入定在最後體驗到那個實相的時候,我是以我的理解來說,他最開始的階段是一種空性,其實就是完全沒有的、體驗到的是這種空性,可當他再深入的時候在那種所謂的空性裡面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一種有,他這個叫做光明。其實我很怕用字不當,這裡面的意思就是當他說法界光明的時候他指的是法身功德,就是在他入定當中他感受到的那個法身裡面的功德的那個光明,可你一定要理解一講光明就已經不是空性的觀念了。空性怎麼會有光明?可是所謂空性的東西又有光明就代表其實空性裡面是能夠有光明的,也就說法身跟法身功德是雙運的。所以他說法身佛的刹土也是一切諸佛的本性,那這又回到實相了,所以簡單的講,法報化3身,一個叫法身、報化這2個叫色身,講法身的時候是用空性的角度來說他,是偏重於空分、以如來藏的空分角度來說的所以叫法身;可若是偏向於樂分、以如來藏的法身功德角度來說時這些是之所以能夠產生色身佛的根本,雖說這些根本跟法身佛的根本是一件事,可是他用法身角度來講他叫空分、用法身功德角度來講他叫樂分,那法身功德角度所演變出來的就是能產生報身跟化身。
他在小圓盤上擺放一堆供品,觀想將法身佛刹土裡,要記得這都是一種觀想,用正確的觀念來講是沒有所謂法身佛的剎土,因這是代表空分的層面,將所有平等清淨、莊嚴美好的東西都供養給法身佛,這也包括自己的清淨心和清淨的本性。為什麼都是平等清淨?這就是以空分的角度、本覺的角度來說的,簡單講,清淨心和清淨的本性這2個就是你的佛性、你的本覺,就說在法身的角度來說最美好的供品就是你的本覺,也就是你本有的佛性。在供品最上面的是寶頂,若有寶頂就在最上面蓋上一個寶頂。所以,供法身曼茶羅的時候,法身佛、法身佛的刹土和我們的心性都是一體的。這句話的意思,若是用比較白話的角度說~~~為什麼是一體?因為都是空性。所謂都是空性,不是說因為都沒有所以大家是一樣的、不是這個角度;醬子講法雖說勉強你是可以體會裡面的內涵,可是這內涵是代表實相,實相本身是沒有……就像以前舉過的例子說:甲的能量或是甲的空性跟乙的空性2個是一件事。所以為什麼是一體,並沒有分說有甲的空性甲的能量、有乙的空性乙的能量。以能量的角度、或是以空分的角度、或是以法身的角度沒有所謂甲的法身、乙的法身,若醬子講就是你完全不了解法身是怎麼回事。所以以前也講過在淨空法師的錄影帶中看到一段影片,說是一個科學家非常驚訝的說你永遠無法想像甲的能量跟乙的能量是沒有差別的,沒有說這是甲的能量、那是乙的能量,沒有這一回事。這個就是在講空分、這就是在講法身。
我講這個就是讓大家體會他所講的法身佛、法身佛的剎土跟我們的心性都是一體的。結果你把他想做有3件事,那這3件事都是一樣,其實觀念不是醬子、其實觀念是你根本沒有辦法分,這是用空分的角度或是法身的角度來說你根本沒有辦法分出有所謂的一個佛、一個剎土、一個你的如來藏的本性,沒有,你沒辦法醬子分的。所以這才叫做一體,他裡面的內涵就是這個意思,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觀念。
所以,應該把自己的心進入本初的狀態,所謂進入本初的狀態就是進入空性的狀態,也就是在實相的那個狀態,那麼就安住在法界當中,或者說是安住在實相當中、空性當中、如來藏當中、真如當中,用了這麼多名相都是代表一個意思,也安住在自然光明當中,安住在法界當中為什麼還要說安住在自然光明當中?依剛剛跟各位的解釋,安住在法界當中就是安住在法身、空分當中,安住在自然光明當中就是法身功德、樂分當中,就是醬一個含意,可是千萬記住空分跟樂分是一件事只是你用哪一個層面來說它。所以,這是最殊勝的,也是最高境界的曼茶羅。修化身、報身曼茶羅的時候已經很高了,到修法身曼茶羅的時候就是最高的了。當你去修3身曼茶羅時,如果你沒有剛剛講的那個觀念~~~空分跟樂分是一件事只是你用哪一個層面來說,那你在修法身曼茶羅的時候其實已經離譜了;這之所以提到5部佛,其實就是在分析你自己,為什麼分析你自己?因為佛就是實相,而你本來的根本也是實相,醬你就能理解為什麼要強調你要懂這個,因這其實就是你讀佛學的目的、就是要知道這些東西。那麼,這三層代表三身佛的曼茶羅,也就是三身佛所有的刹土,一切供品都在這裡,供養給三身佛。可是千萬不要忘記~~~三身佛,其實是一身,這也就是法身跟法身功德雙運、色身跟法身雙運。所以3身佛是一種方便的說法,可是用智慧角度來講的話其實是一身。

講曼茶羅課文一共講了3~~~
1
37堆曼茶羅,這是薩迦花教第5代法王八斯巴所創出修曼茶羅的儀軌,現在你也知道這37堆就是代表把一個世界供養佛跟菩薩。
23身曼茶羅,別的宗派不知道但是寧瑪紅教有供3身曼茶羅,這時你要了解佛本身就有所謂的法報化3身,法報化3身,若用化身的角度就是代表3千大千世界裡面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拿來供養佛菩薩。到了報身的時候,這時完全用金剛界5部佛的角度,你主要就是供這個。到最後最高境界法身佛的時候,什麼是供法身佛的供品?講白了是你的本覺、你的佛性,可這時你的本覺、你的佛性是以空分的角度來說的;這在報身佛的時候也是供你的本覺、你的佛性,可是這時候的佛性是以法身功德的角度來說的。這就有點不一樣,所以最後在供報身佛的時候你供養的是氣脈明點,供化身佛的時候就是你能想像的珍珠寶貝。醬子大家是不是能體會所謂的3身後面的含意是什麼?!
37堆曼茶羅,這是最簡單的一種,後面會講到。

現在回來看課文。
三身曼茶罗依照自宗(宁提派)的仪轨而供养时,
首先是共同化身曼茶罗:前面安置供堆时所说的四大部洲、须弥山以及梵众天算为一个世界,这样数到一千,就称为一千小千世界;拥有一千个四大洲世界的一小千世界算为一个,这样的小千世界一直数到一千,就称为二千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算为一,这样数到一千个,就叫做三千大千世界。其中具有百亿个四大部洲的世界是佛陀一个化身的所化刹土,比如释迦牟尼佛所化刹土叫做娑婆世界。接下来我们要观想,在不可胜数、不可思议这样的刹土中,天境人间的轮王七宝等有主、无主应有尽有的上等物品,加上自己的身体受用、寿命福德、权利地位、三时中所积累的善根、幸福安乐的事情等等,凡是最为喜爱的一切的一切都无一遗漏地堆积起来,不带有芝麻许的贪爱执著之心全部供养上师化身尊众,以上就是共同化身曼茶罗。
三身曼茶羅是依照寧瑪自宗(寧提派)的儀軌而供養時,
首先是共同化身曼茶羅:其實這就是化身曼茶羅,前面安置供堆時所說的四大部洲、須彌山以及梵眾天算為一個世界,這樣數到一千,就稱為一千小千世界;擁有一千個四大洲世界的一小千世界算為一個,這樣的小千世界一直數到一千,就稱為二千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算為一,這樣數到一千個,就叫做三千大千世界。這以前都講過了,相信大家都還記得。其中具有百億個四大部洲的世界是佛陀一個化身的所化刹土,是說一個化身佛本身剎土就是管3千大千世界,比如釋迦牟尼佛所化刹土叫做娑婆世界。接下來我們要觀想,在不可勝數、不可思議三千大千世界這樣的刹土中,天境人間的輪王七寶等有主、無主應有盡有的上等物品,加上自己的身體受用、壽命福德、權利地位、三時中所積累的善根、幸福安樂的事情等等,所以剛剛有所謂的外供、內供,凡是最為喜愛的一切的一切都無一遺漏地在曼茶羅上堆積起來,不帶有芝麻許的貪愛執著之心全部供養上師化身尊眾,以上就是共同化身曼茶羅。再配上剛剛的補充資料你就非常清楚他在講什麼,他供出來的9堆其實就是代表3千大千世界,中間那堆或者說代表銀河系在中間的太陽系,其餘就不再重複。

接下,這時就是報身曼茶羅,
接着再用心观想幻化出无数个五大庄严刹土均由不可思议的良田、无量殿、嬉女等无量供养天女作点缀,以此供养上师报身尊众,这就是不共报身曼茶罗報身曼茶羅在補充資料說的是氣脈明點是報身佛裡面最高的供品,跟這裡是有一點不一樣,但是,本質應該是一樣的。

将无生法界安立为曼茶罗的基盘形象,所显现的四相等一切分别识聚安立为供堆的形象,以此供养上师法身尊众,这就是殊胜法身曼茶罗
最後,將無生法界安立為曼茶羅的基盤形象,無生法界意指空性,所顯現的四相等一切分別識聚安立為供堆的形象,課本上328頁對4相的註解是說修習密乘大圓滿道,證得有學乃至無學所有的道相:法性現前相、證悟增長相、明智如量相、法遍不可思議相,這一般沒讀過,這應該是屬於密宗裡特別是大圓滿裡面講的。有點蠻好玩的,在這裡仍是以有形的東西來比喻代表無形的,但其實真正在法身這個角度裡面是沒有相的、是無相的,可是沒關係,他現在是用有相的東西來比喻無相,那你這個觀念不能丟,不然你又把法身部分變成有相了。這個所謂證得有學乃至無學所有的道相,其實當你證得有學乃至無學所有的道相時其實他證得的是無相、證得的是空相。可是他是用一個有的形式來說明這個無相,所以他的本質上還是無相。醬能理解這意思嗎?我所以要提這個因為這是一個根本,你讀到這時不能忘了這根本才會是比較正確的理解。以此供養上師法身尊眾,這就是殊勝法身曼茶羅。

接著就是供3身曼茶羅的偈頌。
精通这些观想要诀而怀着强烈的诚信、恭敬之心念诵下文:

嗡阿吽 谢瓦差 杰扬      嗡阿吽 百数俱胝三千世界刹(供上所有3千大千世界)
那登 拉莫             充满人天七宝等财富(外供)
          以及我身受用悉供养(內供)
          愿获转法轮王之国政
德波            报身佛处大乐密严刹
巴哼旦 措哦坚              具五决定五部供堆者
益巴           供养无量欲妙赞供云
拉秀            愿获圆满报身之果位
讷哦波             现有清净童子瓶佛身
即玛            大悲不灭法性游舞饰
哥荡 巴那大              供养持身明点清净刹
给扬 秀巴             愿获殊胜法身之果位
這些偈頌就不再細講了,內容跟前面所講也是一致的。

下面主要是講你這些動作都要非常誠心,中間還帶有一點苦行在上面,一定是你忍到沒法忍的時候才把曼茶基盤放在供台上。
计数的时候,左手如最初供养时那样握着曼茶盘,右手安放供堆。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左手极其疼痛,可是在没有达到根本无法握住曼茶盘之前,一定要以顽强的毅力手抬起来握着曼茶盘。所谓的苦行精进求正法,并不是说单单的口中没有吃的,而是指时时刻刻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修行。所以,仅仅依靠修曼茶罗的苦行和安忍,也能圆满广大的资粮,我们一定要身体力行。最后左手实在无法继续拿着曼茶盘的时候,就将它放在前面的供台等上面。在供曼茶罗期间,要一边供一边积数。在用餐、喝茶等一切间歇的阶段,要收好前面所供曼茶罗。当重新开始时再如前一样首先供养三十七堆曼茶并且继续计数。通过这种方式来供曼茶罗必须要圆满供足十万遍大家應該還記得所謂50萬加行,大禮拜10萬、皈依發心10萬、百字明10萬、再就是供曼茶羅10萬。暂时不能做到广供三身曼茶罗的人,仅仅念诵下文:

萨耶布切谢向美斗扎                 涂香鲜花遍大地
热绕 月涅得 坚巴              须弥四洲日月饰
扬德 得破瓦意             观想佛刹作供养
拉秀白            愿诸众生行佛刹
章格日 那曼扎拉勃匝梅嘎萨莫扎萨巴 那萨玛意啊吽

今天就到這,下次講的7堆是最簡單的曼茶羅,一般至少要做到供7堆曼茶羅。
PS:今天我想盡辦法做這些補充,主要是讓大家明白為什麼要了解5部佛。其實你今天為什麼要知道這些佛?為什麼要知道他不一樣傳承的分類?說起來也就是在分析你自己。簡單講最後的目的就是解決你~我是什麼、這個宇宙是什麼的疑慮,我人生的意義,或者我所認知的這個我跟這個世間對我來講到底有什麼意義。常聽人講生命的意義、宇宙的意義,這些答案佛學裡面有。

 

 

arrow
arrow

    七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