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上師言教-095-20210112-內前行-念修金剛薩埵-《備忘錄》

所知障和习气障障碍什么呢?障碍获得遍知智慧。
這些障礙基本上是障礙善趣,其實這些障礙最重要是障礙你得到智慧。

以上这所有障碍分别遮障善趣等,总体来说就是遮障万法的实相真如。这样的实相取名为法性、真如、真性、真实际、法界、万法之无过法性、如来藏等都是显密共同的名称。依照密宗而言,称为自性清净佛本体本净佛基任运自成佛《黑日嘎刚波续》中说:实相体性基,法身无缚解心的本性或真性或实相,就是法界空性、智慧佛智无二无别,不曾有业和烦恼之垢,如同虚空太陽般的佛陀三身一切功德未经寻觅本来圆满存在,于众生基位时,没有变劣,功德无减,于佛陀果位之时,没有变好,功德无增,也就是说功德无增无减,本性当中不着客尘,自本体本来清净,本体本净的自性,原本超离束缚解脱的智慧,就叫做实相体性之基或本来义阿赖耶。所谓的,如果证悟了,就是能生涅槃——所生的真正一切智;倘若没有证悟,那就是轮回万法无则不生阿賴耶識。为此,命名为基。尽管本来是佛陀的自性,但并不代表成佛。如《二品续》中云:众生本是佛,然为客尘遮。不代表成佛的原因是,由倏然的迷乱二取垢染遮蔽着。客尘,如果分类,有八万四千烦恼等等,但这一切归纳起来,就是五蕴。五蕴再进一步概括,就是这颗接连不断的分别心,如果把它取名,那就是迷乱假立之,是能生迷乱相轮回万法——所生的真正因。因此,要想在阿赖耶的镜子里映现出证悟的影像,必须清净所有遮障。如云:障碍得清净,自然现证悟。
以上這所有障礙分別遮障善趣等,總體來說就是遮障萬法的實相真如。一般,煩惱障的話最重要是障礙你解脫,所知障是障礙你得到遍知的智慧、障礙你成佛,遍知的智慧指的就是佛的智慧;小乘只是破了煩惱障,所以他們能夠解脫但是他們沒有成佛;大乘除了破煩惱障以外也破了所知障,所以得到了所謂的遍知的智慧,這遍知的智慧一般叫做一切智,可詳細分一切智指的是小乘的智慧,佛的智慧叫做一切道種智,所以碰到這有時候要看他前後文,不過一般有時是直接佛智就講是一切智,但在有的地方一切智代表的是小乘的智慧。
這樣的實相,你就是能夠知道實相,但實相是什麼?取名為法性、真如、真性、真實際、法界、萬法之無過法性、如來藏等都是顯密共同的名稱。一般大都稱之為法性、空性、就講的一件事,一般最標準就是用真如,真性、真實際這比較少聽到;法界,這應該不陌生,很多時候這就指的空性;至於這個萬法之無過法性更少聽到,如來藏,這是指實相一般最常聽到的,這些都是顯密共同用的名稱。依照密宗而言,稱為自性清淨佛,本體本淨佛,基任運自成佛,這些比較少聽到。不過,一般如來藏講3聚義就是本來清淨、任運自成、大悲周遍,那大悲周遍這裡沒現出來,所以密宗的名詞可以從如來藏3句義中看出來。
《黑日嘎剛波續》中說:實相體性基,法身無縛解。這句話可能一下子難以理解,一般所謂的實相,基本上當所知障破了以後能夠知道實相,這裡是講在密宗裡實相是如稱呼的,也就說:心的本性或真性或實相,就是法界、智慧無二無別,法界指的就是實相、智慧指的就是佛智,其實這講的是一件事,他如此用字法就是告訴你你現在的智慧已經能夠了解實相了,所以叫做法界智慧無二無別,也就基本上是一樣的。不過這裡強調的這個實相或是所謂的如來藏他本身既沒有業也沒有煩惱之垢染所以叫做本淨,他就如同虛空或太陽般的佛陀三身一切功德本來就圓滿存在,此即所謂人人都能成佛基本上的根據就是每一個人都有如來藏,可是現今你如來藏是被遮蓋了,你是以阿賴耶識的形式出現,如若你的阿賴耶識回到如來藏就等於你證悟了、你得到了佛智。他意思是說這種智慧並不是新生的是你本有的,在眾生基位時,沒有變劣,功德無減,什麼叫眾生基位?就是尚未開發出來的時候,也就說雖然你有但現在是隱性的,在你沒證悟時他也沒有變壞、功德無減,意思是說現在沒有顯現不是代表他已經變壞了所以無法顯現,也不是他整個該有的功德損減了,這全都沒有。於佛陀果位之時,並沒有變好、功德也無增,也就是說功德無增無減,這觀念大家都有,本性當中不著客塵,自本體本來清淨,本體本淨的自性,原本超離束縛解脫的智慧,就叫做實相體性之或本來義阿賴耶。有一種比喻,就說你看初一、十五的月亮,你看起來好像是有增有減,其實你了解那月亮的本身根本沒有變過,他本就是一個圓月。那這裡要講的就是這種觀念,那我想大家都已經有這觀念了,這裡只是再提醒一下,這裡主要是講說你為什麼要去掉煩惱障、所知障、習氣障、業障,最重要是讓你能夠得到智慧,其實這個智慧本來你就有了、並不是新生的。現就是在解釋這個,這名相大家可能是第一次看到,可我也講不太清楚,但大家要記住一句話~~~阿賴耶跟阿賴耶識不是一件事,阿賴耶識大家都知道,可只講阿賴耶的時候他跟阿賴耶識是有一點差別的、不是一樣的意思,至於阿賴耶是什麼意思我現在沒有把握講清楚,這有一點~~~你本來是如來藏你本來是醬子的,那不知什麼原因突然起心動念然後就生起這種阿賴耶,這等於是讓你因為醬子就開始進入輪迴。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以前也跟各位講過~~~假如你本來是如來藏的話,這裡要聽清楚噢,按照佛學的教法你證悟了如來藏是不會退轉的,就說你不會成佛以後又墮落回到世間6道裡面,基本上是沒有這種事。所以假如你原來一開始就是如來藏的話,你是沒有道理就變成輪迴了。醬懂我意思?因為當你是證到了如來藏是不會退轉、不會證到了又丟掉。所以你一開始是如來藏你怎麼會退到阿賴耶識?這裡這個觀念向來沒有講清楚,可能這種地方比較講不清楚、是比較玄的。那我為什麼要講這個,因為說到這裡面就提到這個阿賴耶了,就會有阿賴耶這個觀念。就說你本來應該是如來藏的,結果不知道為什麼你一開始就變成阿賴耶識,這個重要就是一個阿賴耶的原因。所以阿賴耶本身的意思我沒辦法講得很清楚,可是你要記住~~~假如人家跟你提阿賴耶識但是沒特別講什麼那他的阿賴耶識就是代表阿賴耶識;可是單單講阿賴耶後面沒有加識的時候,那它所代表的內涵跟阿賴耶識不完全相同,那他的意思我現在也講不清楚,就類似不知道為什麼你就受醬子一個影響,這也是自然的,也就說你一開始絕對不是如來藏,雖然你的本質是如來藏,可是你一開始絕對不是如來藏。為什麼你一開始絕對不是如來藏?這並沒講得很清楚,但最重要就有阿賴耶這個觀念,所以一開始你就變成是阿賴耶識。因此千萬不要以為你最早就是如來藏,不是的;你假如是的話你就不會變成阿賴耶識,只不過你變成阿賴耶識這阿賴耶識這個東西的本質是如來藏;就說你是阿賴耶識你就不是如來藏、你是如來藏就不會是阿賴耶識,而這2個是一件事。可要說這2個是一件事的時候又要很小心,因為這裡面牽涉到一個世間法、一個出世間法,所以,世間法跟出世間法中間要劃等號的時候,你也可以用簡單的方式就醬表達,可這表達當中你一定要了解並不是這麼簡單,就像E = mc²,這個能量跟這個質量本身中間用等號就代表他們2個是一件事、可以互換的,可是,還有加一個光速的平方。現只是用這個比喻跟大家解釋,就說阿賴耶識等於如來藏這是一個方便的說法,其實不是如此直接了當的就可以在中間劃等號,因為一個是世間法一個是出世間法,基本上這2個是不搭嘎的,一個是分別念、一個是無分別,這2個完全是不同的情況,你顯現出來的世間的這個本質其實它的內涵是出世間,這也就是佛學奧妙所在。我是深信、且現今科學上也發現很多知識是有醬一個觀念。比方,一個物質看起來沒什麼,可是若有辦法將他能量釋放出來時那就不得了,就是原子彈了。(這麼聽下來,自己感覺阿賴耶是一種機制,是讓你本初的該是如來藏卻變成阿賴耶識的一種機制。20210309)
所谓的,如果证悟了,就是能生涅槃——所生的真正一切智所謂的基,現在是在解釋這個基,這就變得他很難講,中間大家一定要去體會,如果你證悟了,那這個基是什麼?就是能夠生涅槃,涅槃是他的所生,所以假如你能證悟的話,這個基就是能生。這個能生他能生什麼呢?就是他的所生~涅槃。所以這個觀念在這個基本身~你能不能把這個基當一個物質,好像你用一個物質的角度來看他的話,若他是物質他生出涅槃、涅槃就是能量、或者涅槃就是出世間法,若是把基看成物質他就是世間法,所以變成~世間的東西變成出世間,這是很玄妙的!其實這是不得已的講法,因為這裡面過於奧妙,所以他告訴你這個基,當你能證悟的時候他就是讓你得到智慧變成涅槃的原因。我們現在就直接把這個基叫做如來藏好了。假如你沒有證悟的話,那這個基就是讓你輪回萬法無則不生的基。
( 證悟時,如來藏~能生,涅槃~所生
 未證悟時,阿賴耶識~能生,迷亂相輪回萬法~所生)
醬懂了?假如你能證悟的時候基就是如來藏、倘若你沒有證悟,那他就是阿賴耶識。你能證悟的時候他叫做如來藏,可如來藏是大無為法,若你不能證悟的時候他叫做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百分之百的有為法。所以,你能證悟這個基他就是如來藏、是大無為法、你不能證悟這個基他就是有為法、就是阿賴耶識。所以變成能量跟物質之間一個很巧妙的關係,也就類似於阿賴耶識跟如來藏之間的微妙關係,所以一般叫他基;其實這個基是一個不得已的用字,其實這個基本身是講不清楚的,在科學你叫他量子也不知道是否恰當,因對量子定義也不是很了解,可是要從佛學上看~~~你就知道這個基是很不得已的說法,告訴你就有這麼一個東西、這麼一個基礎,可這個基礎當你證悟的時候這個基礎是大無為法、是不可思議的,這時你不能說他是一個基礎,因你能說他是一個基礎他就變成可思議、他就不是無為法。當你沒辦法證悟的時候他就是一個有為法,阿賴耶識是什麼你比較容易理解,如來藏其實比較難理解,雖說現在你並不知道你的第8識在哪裡,可是,用識的觀念你就比較清楚。總之,這些只能意會,若用任何文字去說明都要很小心謹慎,醬子你才能真正去體會他所要表達的是什麼。
所以,儘管你本來是佛陀的自性,但這並不代表你成佛。像這些文字是以前阿瓊堪布的上師紐西龍多尊者醬一位高僧大德的語錄,這本來就是很難講的,你看他也沒辦法一句話講清楚,他就用眾多的角度把他的體會、他的了解表達出來這是什麼。他告訴你,你雖然是有佛的自性,可並不是代表你是佛。為什麼?就如《二品續》中云:眾生本是佛,然為客塵遮。因為你現在是被客塵所遮蔽,這裡面他的用字都是很精準,怎麼講是很精準?你有醬子一個佛性,可並不是代表你就是佛。為什麼呢?因為佛性是被客塵所染污遮蓋了。怎麼會說客塵遮蔽,就像前面強調的沒有證悟的時候跟證悟的時候其實是一件事、並沒變成2件事,而這個說法也很容易理解因為他是大無為法。而大無為法本身是不會變的,這個才叫做大無為法,恆常不變只有無為能夠適合這個,可當你說無為是恆常不變時又要小心,因為,這裡所說的恆常不變跟在有為裡所說的恆常不變不完全是一樣的意思。在有為裡所說的恆常不變是一種肯定的,他就是可以醬子、千年萬年不變,那在大無為裡所說的恆常不變他根本一件事、就是沒有辦法分別的他怎麼變、就像能量本身,這是講能量的恆常不變;能量的恆常不變跟物質的恆常不變不是一個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所以他用不一樣的角度講了這麼多就是想把這觀念描述出來希望修學的佛子不要誤會。也就說你雖有醬子的本性但你這本性被遮蔽而無法發揮,所以最後是要把這客塵除掉恢復本來面目。再重複一次,雖然是被客塵蒙蔽,你把客塵除掉露出本來面目,你若是想~~~露出本來面目就好似一個寶石被汙泥包住,你洗淨汙泥露出寶石,你的觀念若是醬子那這只是一個方便的比喻,但你要知道這比喻中有一點不正確就是他不是你想像中的寶石,醬理解?寶石是物質是一個分別念下面的東西,其實不是,這只是一個沒辦法的比喻。就說,客塵是一種有為法,當你把有為法的這些垢染去掉了以後顯現出來的不是有為法的寶石或是有為法的清淨,不是,他顯現出來的是一種無為法的清淨跟無為法的圓滿。那因無為法是沒辦法比喻的,就像我們用能量的本質來說你是沒辦法形容的,真正能量本身是無法定位的,像物質是可以定位的,有為法基本上就是物質、他的有無可以靠2個座標時間跟空間就清楚標出他的有無,在有為法在我們現在認知的世界裡就是醬一回事。可一變成無為法一變成能量的角度,這個能量不是你想的火、光、熱、電,不是的,是最基礎的那個能量是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概念,你能說能量存在哪裡嗎?科學上描述能量位置不得已是用或然率來表示,更沒有說這是今年的能量、是沒有時間的概念。
客塵,其實就是有為法,客塵,如果分類,有八萬四千煩惱等等,八萬四千意思就是很多很多煩惱,在51心所表中只提到大中小隨煩惱只是一個簡單說明,細分是很多的,但這一切歸納起來簡單講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煩惱應該是放在行蘊,其實受蘊、想蘊都是行蘊的一部分被特別提出來,為什麼要把他特別提出來呢?就是以5遍行的角度,因為所有的心王都有遍行心所,遍行心所中就有一個想、受,行蘊在5遍行中就叫做思,所以歸納起來就是5蘊,其實應該說歸納起來是5蘊中的行蘊。5蘊本身就是有為法,所以八萬四千煩惱這些客塵也就是有為法。五蘊再進一步概括,就是色受想行識的識,也就是這顆接連不斷的分別心,如果把它取名,那就是迷亂假立之,這個基指的識、就是阿賴耶識。醬就清楚了,轉來轉去就是要講清楚這觀念,這時這個基就是能生,這個能生就是指阿賴耶識,這個阿賴耶識的所生就是迷亂相輪回萬法。從這角度你就懂為什麼阿賴耶識是攝藏所有的種子,因為所有的萬法根據世俗諦裡面推到最後的因的時候就是用種子做代表,種子是最高的因再高也沒有了,那種子就是攝藏在阿賴耶識裡面。所以,唯識有把這一部份的邏輯很清楚的交代出來,為什麼這個基能生迷亂相萬法這就是阿賴耶識的觀念,你就了解阿賴耶識是怎麼回事,當你了解阿賴耶識是怎麼回事你當然明白阿賴耶識就是能生,他的所生就迷亂相輪回萬法,因它裡面含的都是種子,這種子就包括器世間以及各式各樣的有情、心法等等,這就代表了一個迷亂相輪回萬法。聽到這仍會聽不太懂時就表示你對阿賴耶識本身還不是很了解,那沒關係就慢慢來,一般解釋阿賴耶識是告訴你他是能生種子、又能夠攝藏種子,就說收藏種子的地方也是產生種子的地方。為什麼會醬子解釋,因為他把世間所有任何的一個法最原始都是推到種子身上,都用種子來代表,所有的種子能夠永遠存在就是有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這個3法同時生種子的方式,還有種子生種子這個2法異時生種子的方式,這些都扯到唯識了,那你只是目前還不能百分之百理解唯識的教法,你了解了你就知道為什麼我醬子講,有空去看看怎麼解釋阿賴耶識你就懂他為什麼會醬子講。
(客塵種子攝藏在阿賴耶識中,阿賴耶識~能生,迷亂相輪回萬法~所生)
因此,要想在阿賴耶的鏡子裡映現出證悟的影像,必須清淨所有遮障。阿賴耶識的鏡子裡,這是很不得已的比喻說法,其實你若證悟了的時候他就不是阿賴耶識了,為什麼他現在要說阿賴耶識的鏡子?當他講鏡子的時候代表就是幻相,醬懂我意思?你看鏡子中的那個你是幻相,科學講法是光折射、反射回來你看到的,你也知道鏡子裡面那個不是實在的你。所以這個就是叫做顯,空性,可是他能顯,這就像水中月一般是很好的一個比喻,明明水中那個月亮是空的可是他能顯,鏡子也是一樣,你知道鏡中顯出的影像本來就是沒有的,你只是沒有去想,那佛學現在告訴你顯現本身並不是有才會顯現,空性、沒有的東西也是可以顯現,而一般我們只要一看到顯現就認為是實在的有其實是錯誤的觀念。所以他用阿賴耶識的鏡子就是告訴你這是假相,可是又要在阿賴耶的鏡子裡映現出你證悟的影像,這是一種不得已的比喻說法,阿賴耶的鏡子裡顯現出你證悟的影像,用另外一個角度講,意思就是阿賴耶識的鏡子讓他變成如來藏的這……這該怎麼講、又不能叫他鏡子,阿賴耶識的鏡子是個世俗的幻相,映出證悟的影像,這時阿賴耶識的鏡子並不是說他在鏡子中的顯現、而是說他整個東西就是變成一個如來藏,那這個如來藏本身所謂的證悟、你對如來藏的了解絕對不能去想像的是分別念下面的那種概念,他絕不是。所以阿賴耶的鏡子映現出證悟的影像,這是一個比喻,若用佛學的話講就是讓阿賴耶識變成如來藏的意思,醬你就不會把如來藏變成是阿賴耶識裡面的東西了。他是用醬子一個描述,真正意思是讓阿賴耶識變成如來藏,這時候你就要把所有障礙去除才有辦法變回如來藏。所以,障礙得清淨,自然現證悟。

現在是回到主題了,因為現在是在講修金剛薩埵。
初学者,主要净化业障,能净化的方法就是善巧方便、大慈大悲的金刚萨埵佛(念修法),有关别解脱还净他胜、僧残等在各个的章节中有解说。菩萨乘的《三聚经》,包括顶礼聚、忏罪聚、随喜或回向聚,由此就叫《三聚经》。还有《大解脱方广忏悔仪轨》等等。简单一句话,奉行善业現行對治力?是忏悔罪业的唯一方便法。别解脱中的真正忏悔能使自地的所有堕罪得以清净,从堕罪之因和堕罪果报中脱离出来,菩萨的所有堕罪依靠别解脱的忏悔不能清净,凭借菩萨乘和密宗的忏悔,不仅能从自地的堕罪因与堕罪果脱离出来,而且也能从下面所有堕罪异熟果报中脱离出来。
初學者,主要淨化業障,剛剛講過有業障、煩惱障、所知障、習氣障,修金剛薩埵對付的是業障、你沒辦法對付煩惱障跟所知障,煩惱障跟所知障要能夠清除的時候用的是止跟觀,醬就懂了,用止觀斷煩惱障跟所知障,至於習氣障也是用止觀,可是那是最後的金剛喻定。所以初學者最重要是對付業障,所以叫做淨罪,淨你的業障。
那能淨化的方法就是善巧方便、大慈大悲的金剛薩埵佛(念修法),這就回到我們的主題了,前面講那麼多就是告訴你為什麼要修金剛薩埵,就是要清除業障。有關別解脫還淨他勝、僧殘等在各個的章節中有解說。別解脫就是所謂的比丘戒裡面的戒條,他勝是很嚴重的戒律、是根本罪,若是犯了他勝以後就不用再談了,你別解脫戒戒體就沒有了,這一輩子也不可能重受了。僧殘,以前解釋過,比丘戒分做很多類,就像菩薩戒分做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這叫惡作,最嚴重的叫他勝,僧殘是第2嚴重的(082-20201013-不共內前行-發殊勝菩提心之菩提行心-《備忘錄》比丘是4根本、13僧殘、30捨墮、90墮罪,按罪業輕重排列。)他勝、僧殘等這是講犯的戒的種類在各個的章節中有解說。大家要記住後面是可以還淨,他勝是一犯就結束了,至於菩薩戒也是破戒但你可以重受。不過最好是不犯不重受,畢竟重受還是不好。
菩薩乘的《三聚經》,包括頂禮聚、懺罪聚、隨喜或回向聚,由此就叫《三聚經》。還有《大解脫方廣懺悔儀軌》等等。簡單一句話,奉行善業是懺悔罪業的唯一方便法。奉行善業這邊加註了現行對治力,因我們知道4力對治裡面所謂的奉行善法屬於現行對治,另外一種叫做所依對治,所依對治就是你35佛懺,依附到35佛上去懺這叫所依對治,現行對治你只要做善法這包括你念經、禮佛等等。所以,奉行善法屬於現行對治,拜35佛懺其實應該屬於所依對治,但這裡又把35佛懺歸屬於現行對治,可能一下子會困擾跟以前學的應該是所依對治不一致,不是,因為在大圓滿前行這一章這裡講的他算是現行對治它已經不是所依對治了,也就說念金剛薩埵~~~在別處是叫做是所依對治,可在這裡主要是講念修金剛薩埵因此念金剛薩埵就不叫所依對治他就叫現行對治。簡單講,懺悔罪業的一個方便的方法就是奉行善業,這裡奉行善業指的就是念修金剛薩埵。
別解脫中的真正懺悔能使自地的所有墮罪得以清淨,從墮罪之因和墮罪果報中脫離出來,可是菩薩的所有墮罪依靠別解脫的懺悔是沒辦法清淨的,這時你就要憑藉菩薩乘和密宗的懺悔,不僅能從自地的墮罪因與墮罪果脫離出來,而且也能從下面所有墮罪異熟果報中脫離出來。若用白話講,一般懺悔可能就用《35佛懺》、《三聚經》、《梁皇寶懺》或是《大解脫方廣懺悔儀軌》,可是這裡說若是菩薩或是密宗這時你的懺悔就不能用剛剛那些、你就要用金剛薩埵,簡單講就是要念修金剛薩埵。

這裡就是講到念修金剛薩埵的源起。
显宗密宗的忏罪方便有许许多多,其中念修上师金刚萨埵最为殊胜,金刚萨埵在往昔学道位时,曾经发愿未来时,凡持受我名者,一切堕罪得以清净,若不清净,我不成佛。金剛薩埵在尚未成佛前發願~~~將來只要持我的名,一切墮罪得以清淨,若不清淨,我不成佛。大家注意,這裡用的是墮罪、不是根本罪,所以就是能夠懺的部分。并且,他积累了无量福慧资粮,发下大愿,结果所有发愿都得以实现,上师金刚萨埵成就了佛果。我们前往十方每一位佛陀前勤求忏悔方便法,不如观修金刚萨埵与一切坛城散摄的作者上师无二无别来作忏悔殊胜,这里是总集宝珠的修法。這裡意思是你如果前往十方找每一位佛陀尋求懺悔的方法,其實你不如就是修金剛薩埵,那他說金剛薩埵跟一切壇城散攝的作者上師無二無別,這我比較無法解釋,這應該是密宗修本尊,意思就是那你不如就是觀修金剛薩埵,類似設壇城修本尊那樣修金剛薩埵,醬子是一個最好的懺悔的方法。

以上簡單的一個結論就是在講:我們有些什麼罪障,那我們初學者最重要就是要淨除自己的業障,淨除業障的方法很多,但以菩薩乘、密乘來講最重要是修金剛薩埵。

接下來,這裡就是講到4力對治,在大圓滿前行也講過4力對治。
4力對治分做2類:已生令斷,又分做1是要對治、1是要懺悔,就是你過去有的罪障,有的是用追悔、懺悔的方式解決、有的是要去對治,對治就有所依對治跟現行對治,所依對治就是依35佛懺》或是依金剛薩埵醬一個對治,現行對治就是盡量去做善法。未生不生就是絕對不再犯。

4力對治

已生令斷

未生不生

追悔

一般對治

特定對治

_

廣論

破壞現行力

對治現行力

依止力

遮止罪惡力

奉行

發露懺悔

一切善法

35佛懺

不再犯

前行

厭患對治力

現行對治力

所依對治力

返回對治力

奉行

罪業6

修金剛薩埵

修金剛薩埵

2種發誓


所有忏悔都必须具足四种对治力。诚如寂天菩萨说:所净罪六门,能净四力治,净法三殊胜。能淨四力治,就是指4力對治,3殊勝就是皈依發心、專注一心或是具空性、回向。淨罪六門,意思就是你要懺悔你要從下面6個不一樣的側面去回想你有些什麼罪、然後懺掉這些罪;6門就是指有6個途徑讓你去懺悔,每一扇門代表一個途徑,這叫淨罪6門,內容接著就在下面會講。
所依對治力(已生令斷之特定對治)
首先,忏悔的所依或对境是别解脱戒的亲教师、轨范师及僧众,親教師~剃度,軌範師~傳戒,僧眾~同修,一般懺悔有的是要對你的親教師或是軌範師做懺悔,有的只需對你的同修做發露懺悔,所以他說這是你懺悔的所依或是對境。或者菩萨乘的上师善知识,或者持梵净同行道友,或者《三十五佛忏悔文》中所说的三十五佛、《大解脱经》中所说的十方佛陀等,或者是密宗的上师和坛城的圣众。在这里,是上师金刚萨埵,壇城聖眾應該就是指本尊,可是在這裡指的就是金剛薩埵,这就是所依对治力,它包括外所依对治力内所依对治力两种。外所依对治力就是指观修金刚萨埵。内所依对治力,是皈依、发殊胜菩提心,尤其是生起大悲心。所以此处调整发心相当重要。外所依对治力的本体是信心;厌患对治力的本体是悔心;返回对治力的本体是戒后心;现行对治力的本体是对正法产生希求心

所依對治力(特殊對治)

~觀修金剛薩埵、信心

~皈依發心

厭患對治力屬於4力對治中已生令斷的追悔部分故其本體是悔心,在廣論不是用厭患對治力,故不容易記住,不如就記已生令斷、未生不生方式反而好記。返回就是未生不生,重點就是發露懺悔以後絕不再犯;現行對治力就是希望要行正法,這裡就包括你布施、持戒、忍辱等等,這都叫現行對治力,所以這是一般對治。

起初在修所依对治力的此时,虽然有把自己身体明观成本尊的头顶或者不执著自身的头顶上等观修法,不執著自身的頭頂上,是說你不執著你有身體,這屬於密宗修行的方法我比較講不清楚,等以後你修密自然就會知道,但这里,就是在恶贯满盈、罪业累累自己的平常身体头顶上的毛漩口处插入四指莲花茎的十万瓣白色莲花,這是在講觀想,你要按照他講的去觀,压在其红黄花蕊分开的三分之二位置的满月上面,本体是无等大悲宝藏具德根本上师,形象是一寸大小的白色吽字。一心专注于它,观想那个吽字也是朝着自己方向,对准自己的胸口。以了知上师是佛五了知(上师瑜伽里有说明)诚心诚意祈祷,结果上师的心里生起强烈的大悲,大乐本体的吽字似乎在动摇,之后以鱼浮出水面的方式从中出现上师金刚萨埵,他身色洁白,宛如十万个太陽照耀在雪山……内容容易理解。這是告訴你觀修方法,而且是非常細的觀修方法。什麼叫5了知,先看一下補充資料……
★      五种了知:
第一、了知上师是佛;
第二、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佛陀的事业,包括共同事业﹙息、增、怀、诛﹚和殊胜事业﹙一切所化众生安置在解脱与遍知果位﹚;
第三、了知对自身而言,上师比佛陀恩德更大;
第四、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师是一切皈依处之总集;
第五、了知认识到这些道理以后,如果能虔诚祈祷,无需依赖他道之缘,便可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

5種了知就是修上師瑜伽、上師相應法裡面很重要的一個見地。
現在在學止、打坐的時候要觀,比方觀佛像,為什麼觀到最後不只是要觀出來,還要所有的細節都觀的很清楚,因以後修密的時候就可以用上場,很多東西都是要做醬子觀。

再观想:他(他,這是指金剛薩埵)以超越人的明目照见、以超越人的耳听到、以超越人的遍知心垂念我,面朝向我。通过耳闻、心念,上师金刚萨埵心情不悦,脸色陰沉(這應該是講金剛薩埵了解你過去的罪業)。此后,生起你无所不知的信心、发殊胜菩提心,这两项最为关键,这仅是就外所依对治力(這是講要有信心、菩提心來修金剛薩埵)而言,内所依对治力中信心、皈依、发心居于首位,因此必须努力增生这些心。

厭患對治力(已生令斷之追悔)
接着,是厌患对治力,所净的是罪业六门:
已知令斷一個是對治一個是懺悔,厭患對治力就是已知令斷中懺悔部分,懺悔就是讓你已經產生的罪業用追悔的方式去處裡、讓他消失掉。什麼叫罪業6?意思就是你要怎麼去思考這些罪業。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時間門
貪嗔癡~~~動機之門
從身語意之所生~~~通過之門或積累之門
今在佛前求懺悔~~~本體之門

第一时间之门,从无始轮回以来迄今为止所积累的罪业,今生当中犯下的自性罪和佛制罪,自己心里能回想起来,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我自己造了这样的罪业,唆使别人造,随喜他人造的这所有罪业,心里不藏,身体不覆,口里发露忏悔
比方,在漢傳的懺悔偈來說,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這是指時間門,他們在念的時候是根據罪業6門的觀念,首先要想到這個罪業是無始的,以時間角度來講是往昔所造,這都是無始的,無始輪迴,現在就不再解釋無始了。一直覺得佛學用這個無始既厲害又很生動的描述出了時間的冗長。
從無始以來到現在所累積的罪業,今生當中犯下的自性罪和佛制罪,自性罪就是不管你有沒有守戒你都不能犯、你犯了就是自性罪,比方殺盜淫妄這都是自性罪;佛制罪就是佛的戒條,所有的自性罪一定是佛制罪、佛制罪不見得都是自性罪。自己心裡就能回想起來,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我自己造了這樣的罪業,唆使別人造,隨喜他人造,隨喜他人造是你沒有造的可你看別人造了你在旁邊高興、贊同他,這所有罪業,心裡不藏,身體不覆,口裡“發露懺悔”。所謂“發露懺悔”就是把它說出來,像天主教有告解這就跟佛教的發露是一樣的觀念。

如果有人认为:自己造罪,谁也不曾见到,佛菩萨也看不见。其实并不是这样。如云:未见之中造罪业,如服毒药岂安乐?天尊具通之仙人,以清净眼定现见。意思是不要以為所造業人不知鬼不覺,頭上3尺有神明都知道的。华智仁波切说过:恶分别毒隐腹内,命终之前必现前。你造過的業你都不講,你認為人不知鬼不覺,命終之前必現前,這句話很有含意,基督教講最後的審判是由上帝來審,佛學則告訴你這個審判不需要上帝是你自己會審自己,這就很厲害了,法官審可能有漏網之魚,而自己審自己不可能遺漏任何一件事的,華智仁波切講得更清楚,命終時你過去所有事情全部會在腦海中過一遍,在《中陰度亡經》也是醬子講,你做過的不論大小事情就像影片倒帶一樣全部回放一遍,所以你是躲不掉的,那所謂閻羅王審判就是一種比喻、其實就是自己判自己。佛菩萨不可能不见不睹,如同一个盲人周围有一百个有眼者团团包围着一样。盲人以為自己看不見,其實別人看得清清楚楚。凡是自己心里能回忆起来的一切罪业,直接说出,怀着惭愧、畏惧、后悔之心进行忏悔,加上所有想不起来而成为佛菩萨遍知智慧所见对境的一切罪业通通忏悔。所以這個時間之門,回到~~~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你今生所造、你不知道的過往所造就太多了,你都要去懺悔。你怎麼去做懺悔?第1個要由時間之門做懺悔。

第二动机之门,是指由贪嗔痴引发的一切罪业。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貪嗔癡這就是動機,這3個根本煩惱下面引發了多少的罪業,這是第2個通過動機之門去懺悔。

第三通过之门或积累之门,身语意的一切不善罪业。
從身語意之所生,就是身語意,是第3門。

第四本体之门,自性罪的十不善和无间罪等,与佛制罪外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密持明密乘戒相违的一切罪业。
漢傳的懺悔偈也是根據6門不過只講到前3門,他沒有包括的就是第4個本體之門,意思是你想到你犯的自性罪、佛制罪,佛智罪包括了別解脫戒,若你守菩薩戒你有律儀戒也包括5戒,外,就是以大乘做標準,內菩薩戒、密宗所持明的密乘戒。本體之門你就要根據自性罪、佛制罪,佛制罪又要根據外別解脫戒、內菩薩戒、跟內密乘戒這3個角度去懺悔。

第五对境之门,依靠三有轮回、寂灭涅槃所积累的一切罪业。
再來,你就要根據對境之門,三有輪迴很容易理解、就在輪迴當中,那為什麼寂靜涅槃也有累積罪業?這一下很難……還是我誤解了他的意思,會不會是說在輪迴裡面追求佛道時犯的,不知道!還是說這是指小乘?我不敢講。不過你知道有一個對境之門,意思是你所犯罪的時候你的那個對境是3有還是那個對境是涅槃,這個角度叫做對境之門。

最後這個很容易懂叫作用之門。
第六作用之门,即生当中短命多病、财物贫乏、受到怨敌威胁等;作用之門就是,比方,你多病、貧困,多病、貧困都是你以前造業欠下的果報,由這些果報當中你去回想這個果報前面的原因,有的甚至你這一生就看到了。當然,一個總的來講,后世漂泊在无边无际的恶趣中,你現在漂泊在輪迴裡面就是因為你以前造了惡業,這叫做作用之門。成为诸如此类之因的一切堕罪,要像服了剧毒一样,怀着痛心疾首的强烈懊悔心观想,在上师金刚萨埵您的耳闻目睹,您垂念于我,我今天对您无有好的呈禀,我从无始以来迄今为止所积累的一切罪业在您面前不覆不藏发露忏悔,深感内疚,追悔不已,进行忏悔。祈求您垂念,令我的此罪,速在当下就在此地此坐垫上得以清净。我们必须要急不可耐地忏悔。比如,一个人要给我半个铜钱一类的微薄之物,我都会急不可耐地催他,那么要清净罪业,为什么不需要迫不及待地忏悔呢?這是告訴我們要用這種急切的心去做懺悔,懺悔有許多好處,別人要給你些好處你也會催他快點,同理,你懺悔以後會有很多好處,當然你就應該很急迫的趕快做。這是有關於已生令斷的追悔的部分。

返回對治力(未生不生、不再犯)
返回对治力:如同院子的篱笆以前破损后来恢复一样,破了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后来通过忏悔得以恢复,发誓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再犯。這部分都不是指他勝罪,這都是指墮罪,僧殘也許還可以,像菩薩戒,他勝就已經破戒了你要重受,若是惡作就可以用懺悔懺掉。我们这些人,都已经受了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对此本不该有什么区别,可是单单口里大唱高调说今后不犯是没有什么用的。现在的上师僧人们,一边口头上念诵发露忏悔,不敢覆藏,从今此止,永不再犯一边所行似乎都是不善业。這是一個感嘆!其實每個時代都有這種事情。

下面這段很有趣
诸如拿杀生来说,如果一开始就立誓我不杀所有杀不了的众生,那么就具备了不杀生的戒律,并且获得功德利益。如果没有这样立下誓言,那只是自性无罪,而不会得到戒杀的福德。因此,在家人,不管是男是女,假设能发誓我不杀狮子、龙、大象等杀不了的众生,那就得到福德。身为出家人,最初也要发誓纵然我生命遭难,也绝不杀狮子,再加上纵然遇到生命危难也绝不舍此誓言,一定要用这两个誓言的铁钩钩住。再者,从一一众生做起,这样用戒杀的两种誓言铁钩钩住。
諸如拿殺生來說,如果一開始就立誓“我不殺所有殺不了的眾生”,你想他為什麼要醬子講,你既然殺不了你去發這個誓幹什麼?那麼你就具備了不殺生的戒律,並且獲得功德利益。這邊以前也有提過,格魯一位很出名的滾卻仁波切,他已經圓寂了,但他的再來也找到了,以前讀過他對《廣論》作的註解,有一段我印象非常深也經常跟同修分享這句話,他說:花瓶有沒有功德?你奇怪為什麼問這句話,他說因為花瓶不殺不偷不盜不淫也不妄語,那他有沒有功德?一點功德都沒有。為什麼?因為他沒有發誓過、所以對他沒有用。你沒有犯、可你並沒有發誓你不犯,所以那功德是沒有的。這就提到很根本的問題,現今很多人不去守戒因為怕守不住反而更……這點就先不提了,那有的人是覺得根本就不會去犯那去發誓幹什麼?絕不會犯,這就是針對這個,你不會犯並不代表你就會有功德,你一定要發誓你不做醬才有功德。所以為什麼“我不殺所有殺不了的眾生”要發這種誓,醬子發誓後才有不殺生的功德,這是蠻有趣的!如果沒有這樣立下誓言,那只是自性無罪,而你是不會得到戒殺的福德。就說自性無罪並不代表你會得到那個戒上面的功德。
因此,在家人,不管是男是女,假設能發誓“我不殺獅子、龍、大象等殺不了的眾生”,那就得到了福德。身為出家人,最初也要發誓“縱然我生命遭難,也絕不殺獅子”,再加上“縱然遇到生命危難也絕不舍此誓言”,一定要用這兩個誓言的鐵鉤鉤住。再者,從一一眾生做起,這樣用戒殺的兩種誓言的鐵鉤鉤住。

同样,不予取等剩余的九种不善,都一一发誓不犯,不予取就是不盜,等就是淫妄都包括進去了,10不善業就身3~殺盜淫、口4~綺語兩舌惡口妄語、意3~貪嗔癡,前面講過殺,所以這裡從盜開始剩下的9;即便是我的肉被揪成一块一块而死,也绝不舍弃此誓言。每一个都应该用这两个誓言铁钩钩住。同样,发誓不造五无间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就是兩舌裡面最重的罪,共有五种誓言,发誓不造近五无间罪,有五种誓愿。发誓不造四重罪,有四种誓愿。一般通俗所說4重罪指殺盜淫妄,但不是真正標準答案,真正標準答案是~~~所谓的四重罪1.居智者之首位;2.享用密咒师的财产;3.不居比丘顶礼之前;4.享用修行人的食物。当然,享用修行人的食物并不是指所有修行人的食品,但如果某个修行人心里决定期限依靠此食品我在这个月里修行,假设享用了他那寥寥无几的食品中的一点儿,那么在他所想的期限里,饮食就不足了。八邪罪8邪罪,通俗的講就是8正道的反面,可這也不是標準答案,標準答案在這裡一般都是根據密宗的講法:如云:诋毁白法赞黑法,减低行善之资粮,扰乱信士之内心,舍弃上师尊道友,脱离坛城对治八。1.诽谤白法;2.赞叹黑法;3.对行善者积累资粮从中作梗,减少他们的资粮;比方,人家吃素,卻一直勸他不吃素,這就犯了8邪罪。4.对修善的信士说难听之语而扰乱其心。后四种邪罪:5.已入密宗金刚乘坛城以后在会众行列中发起争斗、恶语相骂、争吵不休,背弃上师;6.已入密乘者远离本尊;7.已入密乘者脱离道友;8.已入密乘者舍弃坛城。心里立下不犯此八邪罪的八种誓言。其實我以前對4重罪、8邪罪的理解跟這並不一樣,因這屬於密宗的部分,以前的了知不是正確答案。

近五無間罪︰https://nianjue.org/article/57/572802.html
與五無間罪相同的重罪就有很多種︰污比丘尼、殺見道菩薩、殺有學僧伽、奪僧伽資具和拆毀靈塔。
俱舍論卷十八載,五無間同類業,又作近五無間、五無間同分、近五逆、類似五逆。即與上述之五無間業同類之五種罪業,指:
(1)污母阿羅漢尼 
(2)殺住定地菩薩 
(3)殺有學聖者 
(4)奪僧合緣 
(5)破窣堵波 

外别解脱戒断除的学处,首先居士的四根本加上酒,就是5~殺盜淫妄酒,立誓不犯有五种誓愿;沙弥笼统的十戒,详细的三十戒,一一发誓不犯相违的戒条。比丘戒第一是四根本罪,立誓纵然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违背,有四种誓言。随后是十三僧残,发下不犯的十三种誓言。三十舍堕、九十单堕、四向彼悔、一百一十二种恶作,都要一一发誓不违背不就犯,以两个誓言铁钩钩住。
外別解脫戒:
居士~ 5(殺盜淫妄酒)
沙彌~ 10戒、詳細30
比丘~ 4根本、13僧殘、30捨墮、90單墮、4向彼悔、112惡作

接下来是菩萨乘甚深见派的十八种根本堕,加上愿行学处共二十种,八十恶作,要立下不违背这些的二十种誓言。一般深見比較不清楚,一般大都是受廣行的戒律,对于广大行派的四种发心、八种加行、四十六恶作,都要一一发誓不犯。4種發心應該就是指4種他勝、是根本罪,4+8+46=58條戒,8種加行不清楚指的是什麼,我也是第一次聽到,46個惡作就是把善法戒、繞益有情戒放在這裡面。一般這是指彌勒菩薩的菩薩戒,漢傳、藏傳不一樣,藏傳好像就是46+450個,漢傳有5250幾不太一樣,多出來幾個。一般比較清楚是廣行的菩薩戒、居士的5戒,至於出家人就很複雜了。
密宗里的二十五条禁行戒,共同内外五部的内外两戒,十四条根本戒、八支分粗罪,大圆满根本誓言有二十七条,二十条支分誓言,无有、平等、唯一、任运四大誓言,心里一一发誓绝不违背;讀戒也是很複雜的,你是要去讀的,之所以經律論為什麼會有律,到你真正去守密宗戒這些你就都會知道了。我們今天沒有出家只知道5戒,其實比丘戒是很複雜的。遇到生命危难也不舍弃这样的誓言。我们必须做到以这两个誓言铁钩钩住。心里要想:对于自己能守护的所有戒,发誓绝不犯,对于不能守护的所有戒律,我要尽可能守护,祈祷上师金刚萨埵您加持令我相续完全得以清净。如果真正立下誓言,那么相续就会越来越清净。相反,只是粗枝大叶、浮皮潦草地说发露忏悔,不敢覆藏,从今此止,永不再犯起不到任何作用。隨便說說不去做是根本沒用的。

現行對治力(已生令斷之一般對治)
现行对治力一般是指成为不善业对治的一切善法,但在这里,是观想金刚萨埵甘露降下、净化的修法自利法身的念诵之时,对所有上面的对境生起诚挚的信心,观想上师金刚萨埵放射光芒,他利色身念诵的时候,对下面的有情观修知母、念恩等等,从而萌生于心不忍的强烈悲悯之情,观想金刚萨埵放光、收光。
剛才前面講修金剛薩埵是現行對治,在這邊就講解得很清楚,因一般的現行對治是指你去奉行善法,叫做現行對治。
就說,已
生令斷有2~追悔跟對治,對治有一般對治跟特殊對治,一般對治指的就是現行對治,指的就是你盡量做善法,這就是現行對治或叫一般對治;特殊對治又叫所依對治,就是你去拜《35佛懺》、拜金剛薩埵拜百字明,這就叫特殊對治或叫所依對治。但是這邊告訴你因你現在在讀《備忘錄》在講金剛薩埵,一般講現行對治是要你奉行善法,但在《備忘錄》這裡面講的現行對治指的就是修金剛薩埵。醬就懂了!所以,在《備忘錄》這淨罪時主要是講所依對治是修金剛薩埵、現行對治也是修金剛薩埵。
自利法身的念誦之時,對所有上面的對境生起誠摯的信心,觀想上師金剛薩埵放射光芒,他利色身念誦的時候,對下面的有情觀修知母、念恩等等,所以,自利法身的念誦時你是修金剛薩埵,他利色身的念誦時就是生起菩提心這些等等,從而萌生於心不忍的強烈悲憫之情,觀想金剛薩埵放光、收光。這等於前面所講的外所依對治、內所依對治,外所依對治就是指修金剛薩埵、內所依對治就是指發心皈依。那這是用另外一個角度在講現行對治,用現行對治來講時他用了自利法身的念誦、他利色身的念誦,就相當於前面所講過的外所依、內所依。這些只是開闔的問題。

講到這,已經把有關於懺悔淨罪部分全部結束了。這部分是沒有實修的,實修在上一專題已經結束了,再下來就是集資,醬也快結束了,後面還有修破瓦法,越到後面是越接近密宗的內容。好,今天就到這裡了

PS其實,懺悔是很重要的一門功課,由無始以來輪迴至今都是我們造了很深的業障,業障會阻擾我們明心見性、會障礙我們解脫、會阻礙我們得到佛果位,一般,佛學中經常會把一些加行的東西當作正行來做,比方,禮佛、持名念號是加行,但有人修行直接就拿這個加行做正行,這是可以的,特別是對於一些初學者。同理,懺悔也是一種加行,有人直接把這個加行做正行做,特別是這個修金剛薩埵。今天若有人什麼都不知道怎麼去修,那你學到這個你知道你有一件事可以去做了,就按照他講的,每天念108遍的百字大明咒,持之以恆,那作用是很大的。若一下子無法念108遍,就7遍再慢慢增加,你可以單單就由百字大明咒下手當作一個功課來做,這也就是把加行當作正行來做,我相信這效果是很大的。

 

 

arrow
arrow

    七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