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0317廣論錄音,因為說到讓人聽聞佛法可以當作貴重禮物送人,
因而講到一則取自《法句譬喻經》的佛典故事,忍不住去找了原典如下:
法句譬喻經惟念品第六
昔佛在世時。弗加沙王與瓶沙王親友。弗加沙王未知佛道。作七寶華以遺瓶沙。
瓶沙王得之轉奉上佛。白佛言。弗加沙王與我為友。遺我此華今已上佛。願令彼王心
開意解見佛聞法奉敬聖眾。當以何物以報所遺。佛告瓶沙。寫十二因緣經。送持與之
。彼王得經心必信解。即寫經卷。別書文曰。卿以寶華見遺。今以法華相上。詳思其
義果報深美。到便誦習以同道味。弗加沙王得經讀之。尋省反覆亘然信解。喟然嘆曰
。道化真妙精義安神國榮。五欲憂惱之元。累劫習迷始今乃寤。顧視流俗無可貪樂。
即召群臣國付太子。便自剃頭行作沙門。法服持鉢詣羅閱祇城外在陶家窰中寄宿。明
日當入城分衛。食訖當至佛所奉受經戒。佛以神通知弗加沙明日食時其命將終。故從
遠來不得見佛。又不聞經甚可憐愍。於是世尊化作沙門。往至陶家欲求寄宿。陶家語
曰。向有一沙門。在彼窰中可往共止宿也。把草入窰坐於一面。問弗加沙從何所來師
為是誰。以何因緣行作沙門。為見佛未。弗加沙言。吾未見佛。聞十二因緣便作沙門
。明日入城乃分衛已。當往見佛耳。化沙門言。人命危脆朝夕有變。無常宿對卒至無
期。但當觀身四大所由。合成散滅各還其本。思惟覺意空淨無想專念三尊。布施戒德
能知無常見佛無異。方念明日種無益想。時化沙門即說偈言:
夫人得善利 乃來自歸佛
是故當晝夜 常念佛法眾
己知自覺意 是為佛弟子
常當晝夜念 佛與法及眾
念身念非常 念戒布施德
空不願無想 晝夜當念是
時化沙門在於窰中。為弗加沙說非常之要。弗加沙王思惟意定。即得阿那含道。
佛知已解為現佛身光明相好。弗加沙王驚喜踊躍。稽首作禮。佛重告之曰。罪對無常
畢故莫恐。弗加沙王言。敬奉尊教忽然別去。明日食時弗加沙王。入城分衛。於城門
中逢新產牸牛護犢。觝殺弗加沙王潰腹命終。即生阿那含天。佛遣諸弟子耶旬起塔。
佛語諸弟子。罪對之根不可不慎。
佛陀時代,弗加沙王與摩揭陀國的瓶沙王非常友好。一天,弗加沙王將一朵由金、銀、琉璃……等七寶裝飾而成的花送給瓶沙王,瓶沙王知道弗加沙王未曾聽聞佛法,於是將花轉供養佛陀。瓶沙王告訴佛陀:「弗加沙王是我的好友,他送給我這朵珍貴莊嚴的七寶花,現在我將它轉供養佛陀,希望他能藉此功德,放下成見,心開意解,並且前來拜見佛陀,聽經聞法,從此敬重三寶。但是我現在有一個困惑,就是不知要準備什麼東西來回報他的餽贈?」佛陀告訴瓶沙王:「你就書寫《十二因緣經》送給弗加沙王,他得到此經,一定會開始信受佛法。」
瓶沙王聽了之後,回去馬上抄寫經卷,另外又附上一段話給弗加沙王:「你送了這麼珍貴的寶花給我,我也以佛法之花回贈,若能思惟其中義理,必能明瞭因緣果報的道理。希望你收到後,可以馬上誦讀,以便同嚐法味。」
果然,弗加沙王讀誦經典後反覆思惟,當下便信解法義。他讚歎地說:「佛法實在是微妙精深,能夠使人心神安定、國家興榮,而昔日所追求的財、色、名、食、睡等五欲之樂,原來就是煩惱的根本。累劫以來我執迷不悟,今日才看清人生的真相,世間的一切並沒有什麼值得好貪戀享樂的。」於是弗加沙王召集群臣,宣佈將王位交給太子後,便自行剃髮出家。
出了家的弗加沙王,欲向佛陀求授教法及戒律,便著衣持缽一路行腳前往王舍城。到了城外,由於天色已晚,弗加沙王決定在製陶人家過夜,以便第二天一早入城托缽後,即可前去精舍向佛陀乞戒。
佛陀以神通力知道弗加沙王明日進城托缽時,將會意外身亡,不但無緣見佛,更遑論聽經聞法。於是佛陀心生悲憫,化身為尋常比丘,前往製陶人家,欲求寄宿。主人說:「稍早也有一位沙門前來寄宿,現在正在窯窟裡,你可以跟他同住一晚。」於是佛陀抱了一捆乾草前往窯窟,找一個角落坐下。佛陀問:「這位沙門,請問你從哪兒來啊?你的老師是誰呢?是什麼樣的因緣讓你想要出家?你是否見過佛陀呢?」
弗加沙王回答:「我從未見過佛陀,只是看了《十二因緣經》後,便發心出家修行。我準備明天入城托缽後,就去求見佛陀!」佛陀聽了,告訴他:「人的生命是非常危脆的,朝夕之間變化迅速,根本無法預知無常何時會降臨身上。我們平常就要觀照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假合,一旦死亡敗壞時,只是四大組合歸還本位,毋需驚慌恐怖。同時,也要保持覺性,遠離妄想,一心專念佛法僧三寶;平時也要多做布施、嚴持淨戒,體會無常的真理,若能如此,則如同親見佛陀一樣殊勝。如果你只是想著明天要見佛陀,是沒有什麼益處的!」於是,佛陀又說了一首偈子:
「夫人得善利,乃來自歸佛,是故當晝夜,
常念佛法眾。己知自覺意,是為佛弟子,
常當晝夜念,佛與法及眾。念身念非常,
念戒布施德,空不願無想,晝夜當念是。」
接著,佛陀又為弗加沙王開示苦空無常之理,弗加沙王一心思惟,攝心入定,即證得阿那含果。佛陀知道弗加沙王已契悟真理,於是恢復本來光明莊嚴的佛身。弗加沙王看了驚喜萬分,馬上頂禮佛陀。佛陀再次叮嚀他:「無常來臨時,千萬不要害怕!」弗加沙王則敬諾將依教奉行。
隔天一早,弗加沙王進城托缽,結果在城門附近,被一隻剛生產完為了保護小牛的母牛,以牛角刺腹而亡,因為已證悟道果,死後往生至阿那含天。佛陀知道後,便派遣弟子為他火化,並且造塔。佛陀告誡弟子們:「罪業產生的根源,不可不謹慎小心啊!」
法句譬喻經言語品第八
昔弗加沙王入羅閱祇城分衛。於城門中為新產牸牛所觝殺。牛主怖懅賣牛轉與他
人。其人牽牛欲飲之。牛從後復觝殺其主。其主有子瞋恚取牛殺之。於市賣肉。有田
舍人買取牛頭。貫擔持歸去舍里餘。坐樹下息。以牛頭掛樹枝上。須臾繩斷牛頭來下
正墮人上。牛角刺人即時命終。一日之中凡殺三人。瓶沙王聞之怪其如此。即與群臣
行詣佛所。到作禮畢却坐王位。叉手白佛言。大可怪。世尊。一頭牸牛而殺三人。將
有變故願聞其意。佛告瓶沙王。罪對有原。非適今也。王曰。願聞其由。佛言。往昔
有賈客三人。到他國治生。寄住孤獨老母舍。應雇舍直。見老母孤獨欺不欲與。伺老
母不在。默聲捨去竟不與直。老母來歸不見賈客。即問比居云皆已去。老母瞋恚尋後
追逐疲頓乃及。責索舍直。三賈客逆罵詈言。我前已相與云何復索。同聲共觝不肯與
直。老母單弱不能奈何。懊惱呪誓語三賈客。我今窮厄何忍欺觝。於我願我後世所生
之處。若當相值要當殺汝。正使得道終不相置也。殺汝乃休不爾不止。佛語瓶沙王。
爾時老母者。今此牸牛是也。三賈客者弗迦沙等三人為牛所觝殺者是也。於是世尊即
說偈言:
惡言罵詈 憍陵蔑人 興起是行
疾怨茲生 遜言順辭 尊敬於人
棄結忍惡 疾怨自滅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斬身 由其惡言
佛說是時瓶沙王官屬。一切莫不恭肅。願崇善行作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