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上師言教-025-20190709-輪迴過患-p98

          戊四、人

上次已經談過3個根本苦,但是上次講得比較快,可我覺得這3個根本苦其實是蠻重要的,今天就還是從這3個根本苦開始。
其實串講這個我個人是蠻矛盾的,像說到地獄,我曾經遇到有人讀到這裡完全無法讀下去,因他記得他自己前世曾經在地獄過,所以當他一讀到這他整個人受不了,那一般人讀到這大概是沒有去過就沒啥大感覺,不過在佛教的講法中因你有無限的輪迴,所以6道你都有可能去過只是時間久遠不復記憶,我們也不要刻意不信。修行是修一個心,為什麼世俗是虛幻的有,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心、有一個分別的能力,因為有這個心有這個分別的能力就可以製造出很多很多的……心識是一種能緣,因為醬子可以起很多所緣。在唯識的角度,其實能所是一件事,所以,唯識唯心,在早期,特別是有部的時候,心、識是分開的東西,也就是有能緣、也有所緣的境。現為什麼要提這個?就說所有這種境,因為你製造境的能力,所以任何的比方他講出來的地獄或是西方淨土,其實都是……若用另外一個角度,不過大家要很小心我這種說法,因這種說法本身是只要讓大家比較平和的去看這件事情,而不是要強調這是佛學的某一種教證,因為你心識……我現在是醬講,就說,佛經告訴我們有這6道,假如我們心裡產生疑惑的話,這就是我要講這些話的目的,其實你是有本領造出各種不一樣的境,包括你現在活生生你認為很實在的這個世間,若按照佛學的道理這也是你造出來的境。那你說我造,那為什麼別人也一樣,這在佛學講叫做共業,這部分到你了解佛學很深的空性的部分,在講為什麼世間是虛假的,當你都了解了這些講法,你再去配合現今科學上的某些觀點跟某些發現,其實你會完全的同意佛學的看法。就說這並不是宗教上的崇信,就算現在很理智的在科學上面你都可以發現某些講法跟佛學是一致的。
用一個比較簡單的道理來講你可能可以體會,就說任何你認為是實在的東西是以你的角度說的,這點你無可否認確實是這樣,但是,比方,你看到前面一棵樹是醬子,旁邊的某人看那棵樹也是那個樣子,但你怎麼告訴我這是我心去造的呢?怎麼會說這是不實在的呢?那假如你今天旁邊是一隻狗,那這隻狗所看到的那棵樹跟你所看到的那棵樹不見得是一樣的,醬哪一個對?你不能說是你對,因為真正的事實是應該放諸四海皆準,意思是你用人的角度來看這就叫做主觀,這就不是客觀。其實,就像你在作夢的時候你可以夢到任何可能,那人死了以後這個識還可以輪迴的話,你就借這夢的角度來看,是不是有可能6道也會呈現出來?會呈現當然也有因果上面的關係。並不是要大家去鑽研這些,而是說像地獄假如是事實的話感覺還蠻難承受的,可是這些事實是有可能存在的,餓鬼也一樣,旁生就不用講了,他跟我們也有共業生存在同一個空間,這比較容易體會。
今天這一部分是在談輪迴之苦,是因這6個共同外加行前面4個,他主要目的就是讓我們發起出離心,出離心是修行裡面最根本的元素,你為什麼要修行,就因為你要出離。修行的原因就是出離。為什麼要出離?也就涉及到現在講的暇滿、無常、輪迴、業果,你在這上面一定要有非常深的聞思,也就是你能夠產生很強的一個決擇,你覺得確實要出離,假如不出離這所有的問題是解決不了永遠存在的,現在所有目的就是醬子。所以在講輪迴之苦也是要生起出離心。

輪迴之苦,這個苦字,佛陀一共有
3次轉法輪,第1次轉法輪叫做4諦法輪,就是講4聖諦苦集滅道,雖說那時是對小乘的說法,可是這不能說是一個小乘的法跟大乘沒有關係,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根本的東西,就像我們現在修前行在修輪迴之苦,這也是一個根本的苦。苦集滅道,這個苦不是消極、是告訴你真正世間的實相,以前可能你沒有仔細去想過這問題,但當你仔細去聽、去想他的教言,你發現他說出來的是事實、並不是無病呻吟。他說出來的這個真相以苦集滅道的角度,他就是告訴你,你現在是落在輪迴裡面,這輪迴本身是一個非常苦的事情,所以第一個他先告訴你苦諦。集諦,就是跟你講為什麼會這麼苦呢,就來自於你的……一般講惑業苦,也就說你產生了煩惱,你有了煩惱以後,這煩惱最根本的就是貪嗔癡就3毒,有了貪嗔癡以後你會造業,造業以後這些業本身就會感果,這個果就是苦諦。所以告訴你真相是苦,原因就是集諦,這個集諦推到先前就是講這個煩惱,煩惱來自於什麼?今天若用小乘的角度來講就是你執有我、叫做我執,你認為這個我是存在的,一般人每天都是活在我這個境界當中,若告訴他說你錯了、佛法說實際上沒有我,可是很難改變這根深蒂固的觀念,所以這整個根源是來自於這個執著。小乘是執著有我,而佛陀真正要教的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大乘法,不要說我沒有、連所有的法都沒有,所以,世間的任何東西其實追根究底到最後因為空性的關係才說是幻有,所以,你執有法其實是空的,而我執是法執中間的一種,法執就包括了我執,因為我也是法裡面的一種。你了解這是一個執著、或者推到最究竟、最原始的問題是無明,以前讀12緣起一開始也是講無明,這2部分你了解以後你就真正了解這個苦諦,這個苦你知道這個原因後你就只有脫離這個苦也就是出離心。你有出離心,你又知道原因是什麼,所以你要用很多方法來破除這個我執跟法執,當你能夠把這個法執跟我執破除的時候,這在佛學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說你有這個障礙,現在叫做煩惱障、或者是所知障,集諦講的就是一種障礙,煩惱障簡單講就是惑,煩惱障是因為你認為有我而產生了一堆障礙,這叫煩惱障。可是真正不要說我沒有其實連法都沒有,那你因為不了解這個你產生了很多障礙,這類就叫做所知障,就說你的知識不夠,你因為不知道真相你就會有很多障礙。最後你一定是要把這些障礙破除掉,你要破除這些障礙的時候你需要的是一個智慧,你要有空性的智慧來解除這個人我執、法我執。我怕一下講太多太深,以後有機會,其實這部分是很重要的。你有了這個智慧代表什麼意思是這些障礙就去除了。因為這個障礙跟這個智慧就相當於光明跟黑暗,他們2個不可能共存的。你今天有了障礙就是你沒有智慧,你有了智慧,這些障礙會在嗎?不會。就好像黑暗的地方只要光線進來黑暗就不見了。所以這2個是相違的。當你修行去除了這2個障礙,換句話講就是你要得到那個智慧,你有了智慧的時候障礙就沒有了。障礙一沒有了,接下來所有問題都解決了。所以在有智慧下面他得到的境界就是跟剛剛苦諦是相對應的,我們叫做解脫、或者叫做涅槃、或者叫做滅諦。整個道理是醬子,這道理是佛學最根本的東西,由這根本再下去會到2轉法輪,這時已經不是談4聖諦的問題,因最重要是要解決障礙,這時需要智慧,而最高的智慧就是法空,或者一般叫他般若,2轉法輪就是根據般若經,般若經就是為了得到般若的智慧。所謂般若的智慧就是了解真正所謂我們執著認為有的東西其實都是不正確的,去掉了這個執著就是去掉了法執,同樣也就去掉了我執。去掉法執等於解決了所知障,在佛學的理論上去掉法執你是我執也一併會去掉,因為法執一定包括我執,我執不一定包括法執,我執小於法執,我執是別相、法執是總相。那醬子已經結束了為什麼還要到3轉法輪?3轉法輪最重要的一個觀念是要讓我們了解所謂的空性本身他是一個實相,世間幻相就是現象、顯現的幻象、是假相,經過4聖諦到了2轉告訴你實相以後為什麼要再3轉,最重要是告訴你,實相、現相這2個是雙運,就是一件事,空性的本身他是一定會顯現,顯現跟空性這2個是一件事,這點很重要,因為在大乘的角度到了最後的時候沒有特別說有一個所謂的涅槃,既然是法都可以空又怎麼會有涅槃。沒有涅槃不是表示說沒有解決問題,不是。我們用一句最簡單的話,所有的道路都是一樣的,修行前你還是凡夫的時候跟你變成聖人的時候,並不是客觀的環境做了改變,因為客觀本身他是一個實相就是一個實相,最重要在佛學叫做有境的改變,意思是最重要是智慧的改變。所緣境的所緣本身他只有一個實相,有人看的到這個實相,有人看不到這個實相,就在於有境的不一樣,有境就是能緣,也就是因為智慧的不一樣,到你有那個智慧你就能真正的看到實相,沒有那個智慧你就看不到這個實相。所以整個並不是外在東西的改變,而是你這個人智慧的改變,所以你還是走同樣的道路,可是你應對的方法跟你的心態完全不一樣了,你就不是苦了。不是說聖人不輪迴,有必要的時候他還是會顯現、還是會幫助眾生,可是他跟我們就是2件事,他不會有煩惱這些的,因為他有足夠的智慧,他了解真正的實相,這就是差別。【這就是所謂的“不異舊時人,只異舊時行履處。”
今天雖然花了一些時間解釋這些,但這些觀念是很重要的,你就知道你為什麼要讀這個、你為什麼要知道這個。我們現在輪迴在人道,所以你要能夠體會這個苦集滅道的輪迴之苦,你從你自己本身做人的苦開始去體會,你再去觀想、仔細的思考,你會發覺真的就是這樣,並不是天馬行空編出來的,也不是故意講一些消極的話,實在就是醬子。

回到課文,他講這個根本就是在講苦諦,4聖諦的苦諦。苦諦又有3個根本苦、8個支分苦,比方說煩惱,3個根本煩惱叫做貪嗔癡,煩惱又可以分做大隨煩惱、中隨煩惱、小隨煩惱等類別,這就是相當講8個支分苦。一個講根本,一個就是再細分出來展開。上次消文時很快過去沒有很清楚的報告,在這書的科判他是用變苦,苦苦,行苦,但一般都是用壞苦、苦苦、行苦,而且不只是名相用的不一樣,裡面所解釋的涵義也不全然一樣,你可以問說是哪一種對、哪一個錯,不是,這是在不一樣的角度在說的,所以千萬不要去區分哪一個對哪一個錯,而是你心裏要明白佛教在說3個根本苦的時候主要有2種解釋方式。什麼是2種解釋方式呢?先講一般、或過去讀《廣論》的時候,只要提到3個根本苦都是用苦苦、壞苦、行苦,這個輪迴本身就是一個苦因為沒有自在,這就是行苦。有一個比喻說你生了瘡,這本身就是一個苦,這叫做行苦,如果你用冰敷這個瘡讓瘡痛緩解得到的舒適感,這叫做壞苦,可是你若用熱敷這個瘡就變本加厲得到更痛的感覺這時就叫苦苦,一般比較會用醬子的方式去解釋這3根本苦。我是喜歡用沒有目的的開車上了高速公路,就類似行苦;壞苦,一個人天生麗質到了晚年對於自己的容顏衰老會較一般人有難以承受的痛苦,除非他有修行,不然你看有許多人特別是女明星特別喜歡去美容,他就是怕丟掉他曾擁有的美貌。壞苦一般大部分就是用醬子的解釋方法。
可是在課本裡面,他不叫做壞苦、他叫做變苦,變苦所強調的重點是沒有永遠、好的東西一定會變的,以前解釋著眼在快樂本身一定會消失,你原來很高興很快樂你失去了你一定很痛苦,這就變成最後是痛苦的,是用醬一個角度來解釋壞苦;變苦的角度,解釋方式類似說好的東西不會永遠在的,比較有一點無常的觀念在裡面,就像剛剛講的年輕美貌、時間到了就沒有了,他著眼在無常。苦苦的著眼點是強調苦中再加苦,一般可用“禍不單行,福不雙至”醬一個概念表示苦苦的意思,就說著眼在好的東西會變壞、壞的東西則經常是壞上加壞。行苦的說法更特別,以前我們是說輪迴本身就是一種苦,因為沒有自在,我們是完全被動的,就像高速公路那個例子一樣,可這裡行苦的著眼點是在你輪迴在這個世間當中,基本上你根本就是處在一個……索達吉堪布講解時怕大家誤會他也做了多註解,什麼誤會?因為在課本裡如來芽尊者教導華智仁波切的時候,他用了茶葉、糌粑
這2個例子,茶葉對藏人來講是很重要的貨物,像阿底峽尊者,他很喜歡茶葉,認為茶葉是很清淨、不殺生取得,又能讓人腦筋清醒的東西,可是在課文中就說到在得到茶葉的過程中有無限的罪惡,上次就講過,從種樹、採摘、揉捻、烘烤到運送、買賣中間,不知殺了多少的含生,含生就指有生命的小動物,交易時各種詐欺的行為,如此造了很多惡業。一個很簡單的茶葉,背後就包括很多惡業,西藏人要得到茶葉都要用羊毛、羔羊皮去交換,那這些羊毛、羔羊皮的取得也都是造下很多惡業。另外一個糌粑是藏人日常的食糧,而得到糌粑的背後也是涉及到很多惡業,而糌粑跟稻米是一樣的都是平時的主食,你又不能不吃。他醬子說的一個目的是告訴你,輪迴的人生本來就是很無奈的,並不是清淨的,這涉及到各式各樣的evil、罪惡,但你卻無能為力,這是自然法則。他是用這種角度在說明行苦。也就是這3個根本苦都是用跟平常不一樣的角度來說明。
今天把速度放慢是有必要的,因他真正要我們懂得這些東西,假如我們沒有理解,在人道上的這3個根本苦沒有理解,我們在觀修時就很難得到正確的決擇。也就是沒辦法產生他預期我們觀修後產生的一個強烈出離心。現在開始看課文……


人的痛苦分二︰三大根本痛苦,八支分痛苦。
  三大根本痛苦︰變苦,苦苦,行苦。
  變苦︰現下所擁有的片刻的安樂也是千變萬化,所以他的重點稍微有點無常這個角度,一瞬間也將變成痛苦,例如,本來是食用利益身體的飲食後腹內飽足,覺得很幸福時,沒想到胃腸裡生了寄生蟲,突然患了嚴重的浪踏病115,痛苦不堪。浪踏病,就是一種胃病但這胃病涉及到寄生蟲的問題。現下充滿快樂之時,如果被怨敵趕走了家畜,大火燒毀了房屋,突然遭受病魔的損害或聽到別人的惡語中傷等,快樂瞬間會變成痛苦,頃刻之間就樂極生悲。所以他強調的跟我們以前講的壞苦有一點不大一樣,不過這2個角度都可以。從這一點來說,凡輪回中似乎所擁有的安樂、福祉、名節,其實都無有一絲一毫的恆常性、穩固性的,皆不離痛苦的本性,意思就是任何東西到最後都是苦,壞苦也是這種結論,可是在描述時的方式稍微有些差異,因此應對輪回之事生起厭煩心。

  苦苦︰前面的痛苦尚未斷盡時又遭受新的痛苦,一波接一波的起,有點禍不單行的味道,如麻瘋病未痊癒又生毒癰115,毒癰還未好又生瘡;父親不幸死了、接著母親又亡故,遭怨敵搶劫又死了親人等等。無論生在輪回之何處,都是唯有以苦上加苦而度日,無有一剎那安樂的機會。
其實,索達吉講起藏地的公案聽了更真是很難過:家鄉天災,一對夫妻帶了2個幼子去投奔遠方親人,途中在野外過夜,先生在睡夢中被毒蛇咬死,妻子直到天亮才發現先生已經死了,可再難過自己跟孩子還是要活下去,只好拋下先生的屍體繼續趕路,來到了河邊,河水湍急,他沒有辦法一個人帶2個小孩過河,就叮囑大的在這岸邊等,他先抱著小的過河,到對岸他放下小的孩子,回頭一看,那大的孩子看媽媽抱著弟弟過河他急著一直哭叫媽媽,結果等不及就自己下水了,媽媽回頭叫他卻已經來不及了,媽媽眼睜睜看著這湍急的河水把孩子一起帶走了,他傷心難過的痛哭著往回走,等他回到岸上卻發覺他剛剛抱過來的幼子不見了,而地上都是血及野獸雜沓的腳印,他痛心欲絕,此時他遇到一位出家人經過,問起他要去哪裡?他說出要投奔的地名及人名,沒想這人正好是從那裏來的,他告訴這位傷心欲絕的母親,不幸的很,昨天房子失火他們均葬身火窟了。這公案聽來真是太恐怖了,藏人用這來描述苦苦,意思是世間上真是萬事難料的苦到不行。

  行苦︰現下我們這些自以為安樂的人們,表面看起來好像都沒有親身感受痛苦,但實際上也絕未擺脫超越痛苦,如吃飯、穿衣、住房、受用、裝飾及宴會等等,這一切都可能成為造作罪業的因。一切所作所為也全部離不開造作惡業的虛偽之行,這一切業果唯有感受痛苦而已。
所以大家要很小心讀這一段,他的目的是說整個生命本身就充滿了很多無奈,當然索達吉有解釋這不代表你真正造了業,比方說你吃米飯,那這稻米在生產的過程當中殺害了很多生命,因為醬子所以你也有罪過。其實,後來很多大德解釋這個,因為業本身有事、意樂、加行、究竟這幾個元素組成,最重要業本身是有意樂,你有做壞事的意圖跟這種心,可是你在吃飯時你並沒有意圖要去傷害這麼多的生命,所以這是另外一個角度。但是我想要各位注意、要強調的就是,華智仁波切、如來芽尊者他們也是修行人,今天他們會醬子講應該是有憑有據的,所以他這個角度在我的感覺就是強調整個生命的無奈,就是你完全沒有自在,很多東西你是控制不了的,你不想可也沒辦法,這是自然的規律。
例如︰僅僅就茶和糌粑而言,也不離痛苦之因。
茶是漢地所種植的一種植物,在播種、剪葉等種植、生產時就殺害了無數的眾生,等從康定以下,要依靠人力運上來的時候,每人要帶六十二卡,這卡是藏地秤量茶葉的單位,他們所有的人將茶頂在頭上運來,所以前額的皮膚被磨得糜爛白骨清晰可見,但仍然還在運送。從康定以上,依靠  氂牛、  牛、騾子等馱運上來的時候,所有的牲口也是腹背瘡傷、毛脫皮爛等,感受無法想像的役使之苦。到後面經銷茶葉時,又唯以打妄語、違誓言等欺騙的手段或爭吵來銷售。大多數商品是用綿羊毛和羊羔皮兌換來的。
這些綿羊毛也是同樣,夏季時,一隻羊身上的蝨子及吸血蟲等含生與它身上的羊毛數量一樣多。當用剪刀剪羊毛時,這些含生大多數被割頭斷腰,五內脫出而死;未死的也是與羊毛絞在一起,憋得喘不過氣而死去。
羊羔皮也是如此,小羊羔剛剛出生,諸根圓滿具足並有了苦樂的感受,身體正在發育成長,剛剛感受到生命的快樂之時,就立即被宰殺了。雖然是愚昧無知的傍生,也同樣渴望生存、畏懼死亡、害怕遭受氣息瓦解的痛苦。被殺的小羊羔的母親也如同死了獨子的母親一樣悲痛,這些都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親眼現量所見之事。思惟諸如此類的商品買賣,僅僅喝一口茶其中又牽涉多少無奈、多少不幸,實也不離惡趣之因。

  再說糌粑也是如此,最初開墾田地之時,地下所有的小蟲被翻到地面上來,地面上所有的小蟲被埋到地下,耕牛走到那裡,烏鴉、鳥雀等都跟在後面不停地啄食著小蟲。當灌溉田地時,水裡所有的含生乾涸而死,旱地上所有的含生溺水而死。到播種、收割與舂磨等時,所殺的含生也不可勝數。如果想到這些,我們吃糌粑就如同在吃蟲蠅的粉末一樣。

  同樣,有人認為酥油和牛奶等稱為三白三甜115,算是無罪清淨的食物吧,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大多數小羊羔和牛犢被殺,未被殺的剛剛生下來便吃不到一口甘甜的母乳。主人用繩子將其拴在樁子上,行走的時候把兩個牛犢互相連在一起,吃一口母奶的機會也被剝奪了。而主人取出牛奶的精華(酥油),母親身體的精華是孩子生命的源泉,牛奶被奪走後牛犢處於不死不活的地步。雖是強壯的母牛,(因主人日日抽取其身體的精華後),到了春季時,從臥處爬也爬不起來,筋疲力盡,奄奄一息。大多數牛犢、羊羔也因飢餓而死,未死的這些也是幹癟羸弱,四肢萎縮,步履維艱,瀕臨死亡,猶如拔炒棍頭115一般。因此現下我們認為福祉的所有事物,包括口中吃的、身上穿的一切財物、食品、受用也都是唯以造罪業而形成的,這一切之果報最終將要感受漫漫無邊的惡趣痛苦,所以現下一切表面上的快樂也是行苦的本性。
這裡面有2個角度,我們能夠理解他的目的是什麼,但我們又不能因此不吃不喝,所以主要他是強調生命輪迴的無奈,其實這個無奈就是你完全沒有自主性,我們就受著業力牽引完全不得自主。所以,修行越精進越能理解行苦是怎麼一回事,越能感受行苦的可怕。
先看一下補充資料,3根本苦。
★      苦苦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经中既使没有指出,我们也是认为是苦的,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由社会环境引起的爱别离苦,即亲爱的人不能厮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能如愿;怨憎会苦是怨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及五蕴炽盛苦,即五蕴身心不平衡的痛苦。
苦苦,根本不需要佛經告訴我們這是苦,像是8苦中的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蘊熾盛苦,這些都是。
坏苦:又作变异苦,乐境变坏的苦。对所爱的人或物,因死亡破坏的变化所生起的苦感。是指我们通常快乐的感受。壞苦,又稱變異苦,我們通常快樂的感受,反過來失去的時候就是很大的痛苦。以佛法的智慧来看,我们所谓的快乐受并非真正的快乐,其实本质也是痛苦的。例如我们饥饿时想吃,吃饱了就觉得快乐,但如果继续吃下去,不会觉得快乐反而痛苦。身体脏了,洗澡觉得快乐,但长时间在水里泡著不会觉得快乐而且會痛苦。這是在講壞苦的定義、內涵。由此可见我们的所谓快乐,是因为我们有了某种欲望之后,通过外境的刺激得到满足心理上出现暂时的平衡、暂时的快乐,于是我们就觉得快乐,然而吃饭的实质并非快乐,倘若吃饭的实质是快乐的话,理论上无论吃多少都应该觉得快乐。然而事实不然,当我们带著强烈的欲望吃馒头时,吃一个、两个、三个感到快乐,吃到四个、五个、六个时,你会发现此时已由原来的快乐转变为痛苦了。吃饭是这样,世间上一切通过欲望得到的快乐莫不如此,因为这种乐受能变坏,因此称为坏苦。又如人类的乐受,与苦受、忧受、喜受一样,都是一种情绪,我们喜欢乐受,也喜欢喜受,但乐受过后必然是苦受,喜受随之是忧受,苦乐忧喜都属于动荡不安的心态,在四禅八定的修行中,初禅、二禅、三禅因为喜乐受还在的关系,未能避免水火风的灾难,唯有到了四禅舍念清净,无喜无乐,才能平安无事。
用醬子角度讓你理解壞苦。
行苦:行,是迁流变化义。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这乃是宇宙人生之规律。但世人不识这种规律,追求永恒:希望身体永恒、家庭永恒、婚姻永恒、事业永恒、人际关系永恒、爱情永恒,事实上世间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世事无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大家要去體會這3個角度所講的3個根本苦,你會覺得跟以前解釋的方式不一樣,其實,基本上原則都是一致的,沒有哪一個講法是對或是錯,因為這些都是有根據而講的。
將來觀修,按照他的教法,你也要觀修地獄、餓鬼、旁生等等。你要能夠產生最基本的出離心,觀修人道是蠻重要的,因為你最能夠體會,所以這部分要多去思考。

  八支分苦︰生,老,病,死(四大瀑流),怨憎會苦,愛別離苦,不欲會苦(5蘊炙勝),求不得苦。
這個8苦很容易記,生老病死,怨憎會苦,就是你不喜歡的你總是碰到,愛別離苦,你喜歡的都跟你分開了,求不得苦,你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偏偏給你,不欲會苦,這一般叫5蘊熾盛苦,5取蘊熾盛,先天就有強烈的貪嗔癡這些煩惱,到後面再看是怎麼將5蘊熾盛、不欲會苦匯通到一起。
接著就一個個看。

  生苦︰南瞻部洲的人們大多數是胎生的,中陰尋香116的意識趨入父母的精血中,逐漸便形成凝膜、皮包、血肉、肉團和支節等肢體……體驗住胎的痛苦。中陰、尋香這2個為什麼會放在一起?中陰你知道,尋香你知道,食香者是欲界中有或中陰,各依因緣而以各種氣味為食,梵文音譯為乾闥婆。先看一下補充資料的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八部眾以天、龍為上首,故曰天龍八部。八部眾者:一、天,二、龍,三、夜叉藥叉;非人四、乾闥婆香神;中有,五、阿修羅非天,六、迦樓羅金翅鳥/食龍,七、緊那羅歌神/似人,八、摩睺迦大蟒神
金庸就有一部小說叫做天龍八部,這是佛教的名詞,其實是眾生裡面的一個分類,有8個部眾,以天、龍為首,夜叉或是藥叉,一般又叫非人,是謂一種捷疾勇健的鬼道眾生;再來就是尋香,包括天龍八部的香神又是樂神、或者是中有,所以我們一般會點香,中有就類似於香神以香為食;6道中的阿修羅叫做非天或無端正,因阿修羅其男衆極醜,女衆絕美,屬於兇猛好鬥的鬼神,經常與帝釋33天爭鬥不休。說它是天神,卻沒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處。說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說它是人,雖有人的七情六慾,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惡性。因此,它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界於神、鬼、人之間的有情,後被佛教收為護法。其他,如緊那羅,是歌神、似人,就類似人面獸身的為半人半馬,或者形貌似人,然頂有一角等等,像乾闥婆專奏俗樂,而緊那羅專門演奏法樂。
提供這資料就是了解尋香有2類,1是天龍八部的乾闥婆,稱為香神又是樂神,2是中有、中陰身,也是靠香為食的。
回到課文,這是講到生苦,主要是講中陰進入
父母的精血,形成凝膜、皮包、血肉、肉團和支節等肢體……這是一個住胎的過程,《廣論》也有但名稱不一樣,醫學上也有這些過程,大家了解有醬子一個過程即可。
住胎時期的痛苦︰肢體和分支等諸根圓滿具足的時候,就感覺到母胎中非常狹窄、異常臭惡、漆黑一片,猶如關在監獄中一樣痛苦。用另外一個角度說為什麼我們都不記得?這不要緊,其實,我們都死過很多次,我們向來也記不得中陰裡面那些事,主要是強調真正的生苦,嬰兒角度按照他醬說,若不用嬰兒的角度,用母親的角度,就可以感覺被生的苦、生人家的也苦,相較於父親整個生的過程都是母親受苦。這課文中是站在嬰兒的角度來說,除此我們也可以思考到生的本質就是苦,醬同時你也能了解到母親的苦。所以用嬰兒的角度說,母親食用熱的飲食時猶如在火中燒灼一樣痛苦;母親食用冷的飲食時,猶如浸在冷水中一樣痛苦;母親睡覺時如被山壓著一樣痛苦;母親飽足的時候,猶如夾在山崖中間一樣痛苦;母親飢餓的時候,猶如墮入深谷般痛苦;母親行走活動時,猶如被狂風刮走般痛苦。總之,不論母親怎麼樣都牽扯到嬰兒的痛苦。
就這樣住胎月數圓滿以後接這就要出生,出生時被三有的業風吹動,讓頭足翻轉顛倒,透過產門時猶如被一個大力勇士拉著腳拽出來,摔打在牆壁上一樣痛苦。想也知道,嬰兒本在一個密閉空間,經過一個狹窄的產道被拉出來,其實母子雙方都受不了這苦。從整個盆腔中間出來的過程,猶如透過(鐵斧頭上的)鐵孔一樣痛苦。如果母親產門過於狹窄不能生出來,現在醫學可以剖腹生,以前也許就死在母腹中、甚至母子二人同歸於盡,即使僥倖沒有死但也已感受到接近死亡的痛苦。蓮花生大士曾說︰“母子二人中陰邁半步,除母頜骨餘骨皆分裂。”頜骨是上下顎的骨頭,意思是說生產的過程中母子都非常接近死亡,母親除了頜骨不變以外其餘骨頭均皆……說分裂有一點誇大,實際是沒有一根骨頭不被拉扯。所以坐月子很重要,生產是全身被拉扯變動,萬一不小心得到風寒是一輩子的事情,因此產婦月子做得好壞對於她往後的健康影響非常大。東方這個傳統比西方人要正確,你發現西方女人老的很快!不知道跟坐月子這有沒有關係。
嬰兒出生後被放到墊子上時,猶如落到荊棘叢中一樣痛苦;這些雖是旁邊人的想像,但也不能說沒道理,因為突然換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環境,原先全是恆溫的水包覆著,現在乾的毛毯、冷的空氣。在當護士剝脫背上的胎膜時,他又猶如活活剝皮般痛苦;幫他擦拭身上的不淨物時,猶如用荊棘的鞭子抽打一樣痛苦;母親抱在懷裡的時候,猶如鷂鷹叼捉雛雞一樣痛苦;在頭頂塗酥油(藏族的風俗,小孩出生後祝願吉祥的儀式)時,猶如捆綁後拋到坑裡一樣痛苦;放在睡床上時,猶如沈溺於糞尿之中。作為嬰兒,無論出現飢渴病痛等什麼痛苦時也只能是啼哭而已。
隨著歲月的流逝,昔日嬰兒當發育成長到韶華之年時,表面看來青春美滿,但實際上人的生命一天天在不斷縮短,正一步一步走向死亡。因人壽是一定的,佛學的觀念,根據過去業力的關係,壽命是已經注定了,不但壽命,連福都是註定的。以前也講過,福是不能亂用的,福用盡了一定是壽命也跟著沒了。
今生世間的一切瑣事沒有了結圓滿之時,猶如水面的波紋一樣此起彼伏、不斷湧現。這一切也都是與罪業相關聯的,所以只能成為惡趣之因。
這是當時如來芽尊者教華智仁波切所說的,他主要就是站在生命很無奈的角度,生命不是清淨的、不是乾淨的,這就一定會牽涉到業報的問題,當然業本身最重要是那個意樂,但你要去體會這個無奈,能不醬子你一定會選不要醬子,可是偏偏你沒辦法選擇,不是由你決定,你根本做不了主。於是你越愛做主你越難以適應這個自然法則,唯一就是解脫。

  老苦︰相對來講,今天同修中還有一些很年輕的,對於生老病死這個老,我個人感受是越來越強烈,人真是很無奈,年輕的時候,你講到唇乾舌燥他都不會聽,也許他相信可是他沒有辦法去體會,他沒法感覺、講也是白講,可是時間很快,沒注意之下已經面臨了老苦。最簡單,你看自己的容顏、皮膚,肌肉流失,外觀就變沒有光澤、韌性,皺紋爬滿了一臉,當你能夠體會能夠了解時已經是日薄西山沒有辦法了。所以在這之前,你能夠深入去觀想,理解這個事實,至少等你遇到時不會那麼痛苦。那另一個角度,就是希望你能夠借這個來體會到佛陀為什麼會告訴你苦諦?這些都是你避免不了的,你現在面臨老苦,即使你逃避面對他依然是降臨在你身上,除非你死了再投生,你重新年輕,可別忘了這年輕後面還是有老,所以這是解決不了的問題。因此,苦諦的本身就是告訴你,你想要改變這個唯一的方法就是解脫、心的解脫。年輕的同修若能在這上面有所體會,真要恭喜你,你就贏過我們醬年紀到了才體會的,能越早體驗越有幫助,就能明白追求什麼是有意義、什麼是沒意義,這太重要了。比方,我個人感覺,一個大企業家垂暮之年還投入選戰,他不知道所有的東西很快會都沒有,他若有所體會苦諦,他今天就不會醬子的所作所為,那一刻到來時,他會比任何人都難以接受、他會很可憐。今天你若能體會、了解這苦諦,相對的你能夠得到自在、解脫,也就是佛學所講的滅諦,也就是佛學所講的涅槃。以我自己來說,今天讀這個老苦跟以前年輕時讀的感受完全不一樣,因此才會特別提出來分享自己的感想。希望同修尤其是年輕的,都能產生強烈的感受,盡量去觀想、盡量去理解他講的這些道理。
輪回之事無有實義可言,並且沒有一個完結的時候,正在吃喝玩樂享受生活之中,不知不覺就已感受到衰老的痛苦。人到了垂暮之年,這時周身體力逐漸減弱,再豐美的食品也不能消化,目前自己是還沒到醬子地步但已經感覺到很多東西;眼根視力減弱,老昏花根本看不到遠處的景物或細小的物體;耳根減弱,無論說話聲音如何,都聽不清楚;舌根減弱,品嘗不出飲食的味道,並且說話吞吞吐吐口齒不清;意根減弱,神智不清、記憶模糊、健忘,總是昏昏沉沉,是說現在記憶力衰退可也不是老人痴呆,很容易忘記,忘記的都不是過去的,忘記的都是現在的,越近的越容易忘記,這是跟年紀有關;口中牙齒脫落,不能咀嚼堅硬的食物,而且口齒不清;體溫失調,衣服稍微有些單薄,便會覺得寒冷容易感冒;支撐力下降,所以不能承受沉重的衣服;雖然渴望欲妙受用,怎奈心有餘卻無力享用,這在老人是很普遍的現象,比方吃的、運動;身體的風脈衰退,所以承受力、忍耐力變很脆弱;經常受到眾人的欺辱,所以內心感受絕望、異常痛苦,這也是有,不見得是被欺負,比方年輕時到哪裡都有主場優勢,很容易受到別人的注意成為中心點等等,後來除非你有某方面的優勢,不然年紀越大這點就越來越減退,這是很自然的,相對來說世間是比較不關心老人,當然現在社會氛圍不一樣,有些改變了,若今天不去強調這些,老人本就是弱勢族群,不會被當作重點,這就是在講這一類的問題;因身體的四大紊亂,所以遭受許多疾病和損害,一切行動也是無力艱難。
正如米拉日巴尊者說︰“1. 拔出牧樁之起式,悄捉小鳥之走式,重物落地之坐式,倘若具足此三時,祖母身衰心意敗;2. 外皮集聚諸皺紋,內失血肉現凹凸,癡啞盲聾境迷亂,倘若具足此三時,祖母示現憤怒母;3. 身著沉重襤褸衣,口食冰冷混濁食,睡處四層皮墊褥,倘若具足此三時,人狗踐踏似証士”。
老人的行貌正如尊者所形容的那樣,藏地他們都是要紮營的,一定要靠很多木樁,起式就是老人站起來的時候,年事已高的人,站起的時候,不能自然而然立即起來,要用兩手插在地上,就像從堅硬的大地中拔出牧樁一樣,越老時站起來越像是要從地上拔一個東西起來,就是描寫老人站起來的困難;行走的時候,彎腰低頭,雙足不能迅速起落,緩慢蹣跚而行,就像孩童要去捉小鳥、又怕驚動小鳥時一樣躡手躡腳悄悄地走路;坐下的時候,由於手足所有的關節不夠柔軟、疼痛難忍,不能輕緩坐下,身體沉重落下時,如同重物墜落到大地上一樣;假如你具有這3個現象的時候,那就是祖母身衰心意敗,衰老的第1個可以觀察出來的相貌。第2個,身體的肌肉已流失了,所以皮膚都似乎是掛在身上,身體和面部全都佈滿了皺紋,體內的血肉減少,所以骨節全都很明顯,牙腮骨、關節頭全都凸出在外,記憶力減退,所以變成了癡啞、盲聾,意識模糊,體力減弱,並且美麗容顏已消失,假如你具有這3個現象的時候,那就是祖母示現憤怒母,難看叫做憤怒母,意思就是衰老的現象。再來,不重視外表的美醜,所有的衣服沉重破舊,飲食也是殘羹剩飯,因舌的功能喪失,所以感覺所有的食物又冰冷又混濁,吃什麼都不覺得好吃;身體沉重,所以無論做任何事都極不方便,即便是四周都有依靠物,也不能經常從床上起來。証士就是指已經證悟的修行人,有證悟就是沒有分別心,所以他不會在乎穿的好看與否、吃東西也沒特別感覺,這時一隻狗或是一個人去踐踏一個已經證悟的修行人他不會在意,因他已經得到這個智慧,也就是無分別,一般講無分別的智慧。如你具有這3個現象的時候,老到後來看起來好像證悟了的人一樣,其實他不是證悟,那是無可奈何。到這時候,外面的幻身老朽不堪,裡面的意識頹敗,非常痛苦;容顏美貌消失後,皮膚出現了許多皺紋,所以示現了醜陋的憤怒母的形象;即使受到眾人的欺辱,並且在頭上踐踏,再也站不起來了,真好似無有淨垢分別的証悟者一樣,因無法忍受這種衰老的痛苦,所以他們內心希望盡快死去,但是實際上所有老人又非常害怕面臨死亡,諸如此類的這種老苦,也等同於惡趣眾生的痛苦。
所以他最後都用這個結語,主要是要大家產生對於輪迴上面的出離心。以前我在老人院做了5年的志工,有一位100多歲的,從我第1天進去到我後來沒有做志工離開,他都還活著,這是淨土的團體,他每次碰到出家人都要問為什麼阿彌陀佛不帶他走?他也問過我23次,這怎麼回答呢!他們是活到很無奈、可又走不了,當然在佛學裡,自殺是絕對不可取的行為。所以我常常想,活要活得健康,活太久就實在……當然也有例外,特別是修行人;死要死的痛快,像過去的社長蠻可惜的那麼年輕就走了,可在某一個角度來說,他是死的痛快喔!不過,想他在中陰時可能會相當痛苦。【痛苦不痛苦,我是不知道,可是在夢中他似乎很迷惘……】最怕就是在那邊拖延,我個人認為活的健康不在乎長短,重要是走的時候要乾脆,千萬不能拖。要達到醬子的希求,整個修行裡面一定要盡量做善事、心裡盡量要正直。其實這個問題,除了修行求解脫,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法。這又令我想到家父對我的教誨,越來越感覺他那種教育方法是很正確的,功名利祿、道德只能21時寧取道德,想想我們若沒經過佛學的薰陶,那我們的一生造的業會是很可怕的事。好吧,今天就到這了。

arrow
arrow

    七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