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錄音帶文字檔 (007A)

  嗯,雖然有了兩次的課,等於沒有開始。那麽現在研究《成唯識論》重點以《成唯識論》來講的,不過我們為了瞭解《成唯識論》,開始啊大概把玄奘法師的《八識規矩頌》先作一個瞭解。本來這個是大家很熟的,可是為了有一些少數同學們不熟的,所以重新要提起注意。

  這個《八識規矩頌》,我們這兩次課程都耽擱了。那麼現在我們還是從《八識規矩頌》大概先作一個認識。不過講《八識規矩頌》以前,可能我們又需要耽誤一點時間。我們瞭解唯識學整個的法相的道理,有一個重點,尤其這個重點是根據唯識學的大經《楞伽經》來的。整個的唯識學,《楞伽經》的範圍,就是: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這個是佛法的修證全套的理論五法,所謂五法就是五樣東西,三自性,八識,二無我、兩種無我,這個基本先要認識,研究唯識的也就是研究全部佛法了。

  所謂五法,什麽叫五法?名、相、分別、正智、如如,這是五法。三自性,我們不用《楞伽經》舊的翻譯,用玄奘法師的翻譯,用唯識學唐朝以後慣用的,就是依他起、遍計所執、圓成實,這是三自性。那麼八識,我們不要介紹了,大家都知道,前面五個識――眼耳鼻舌身,如果把前五識和第六意識作一個階層,作一個前哨、一個部隊一樣,是前線,中間是第七識――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這就是八識。所謂八識,是解釋了我們講萬法唯心這個心的作用→分成八個部分、八個層次來解釋。這個特別要注意的。就是說宇宙萬有一切,不管是物理的、心理精神的,都是這個心王的能變所變出來的,所變化出來的。「能變」者是「心」,這個心呀,是包括了「心物一元」的心;「所變」就是變出了精神世界、物理世界、萬有的現象。所以用八識――八個部分、八個層次來說明心的道理,使我們要求明心見性而達到菩提證果的更明白、更容易,有理路可尋,有它的體系條理,有它的程序可以把握。這是八識。那麽整個的八識爲了達到、證到菩提,證到兩種無我,一種是「人無我」,是「人」空;一種是「法無我」「法」也空。這是《楞伽經》所慨括了法相唯識宗的大綱要――就是「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

  現在,我們現在五法講這個《八識規矩頌》,是幫助大家恢復記憶的。很多同學都很熟,不過現在為了大家疏懶了,我們再恢復他的記憶。《規矩頌》就是學八識唯識的道理,基本上等於我們過去讀書的《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一樣的基本,這是研究學問的一個基本,古人叫作「規矩」,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

  所以這個講的《八識規矩頌》是玄奘法師把全部的佛學唯識唯心的道理歸成簡單明瞭一個體系。那麼這個體系在我們唯識的道理裡頭講,盡在講「名」與「相」――一切的名詞、一切的名字――所包含、它內涵的現象是什麼。我們曉得整個的世界,我們現有的世界一切皆是「名相」來的。所以簡單明瞭的佛學一個名字就叫做「名相」。甚至於我們研究佛學的人,把佛學研究得非常好,只能說是「名相之學」。對佛學的名詞,佛學的內涵暫時地很清楚,自己成佛沒有?沒有!不相干,那都在名相方面轉。所以這個「名」,拿現在的觀念,包括了一切理性的,抽象的理、思想、理念同實際的許多事、許多物,這些東西。萬有的世界,精神世界屬於「名」、物理世界屬於「相」

  這些「名相」那裏來的?我們退而言之講一個「名」。比如我們現在手裡,中國人現在這個手裡端的這個叫「茶杯」。不過現在這個茶杯不同了,叫做「暖水杯」。這是我們人為地把它取一個名詞。假設開始這個名字這個東西叫「抽水馬桶」,現在我們說一定拿抽水馬桶來。這個名,世界上一有了名,人為地取一個觀念,把一個現象構成了一個理念的名詞的內涵。可是每一個人,就把這個名詞的內涵死死抓得牢牢的,抓得很牢。譬如人家罵你:南懷瑾就是一個混蛋!那南懷瑾不過是中國字三個字,它的混蛋跟我沒有關係。等於我常說有一次在火車上,我隔壁坐一個人在看《楞嚴大義》,是在坐到高雄,快到了,我說你看什麼書哇?「看《楞嚴大義》」,「哦,這是個什麼書啊?」他說是佛學的書,怎麼講一頓「非常好啊……」問我你認不認識這個人啊?我說不認識。本來我不認識,那是「南懷瑾」啊,跟我沒有關係。我這個時候在火車上並沒有研究佛學,所以同我更沒有關係。不需要崇名,跟到名啊,執相,執著那個現象。崇名執相,永遠不得解脫。所以名相哪裡來呢?都由自己第六意識起分別心來的。第六意識所有的妄想就是分別心。譬如我們人最會分別,尤其是個性分別慣了、妄想多的人,特別愛分別、愛挑剔。穿的衣服啊這裡穿歪了、扣不好啊、這個地方擺不好啊,這個人看到很難過啊……都在那裡分別,這些都是凡夫妄想。

  那麽凡夫的分別心是那裏來的呢?第六意識為什麼那麼多分別心呢?因為被「名相」困住了,遍計所執――「遍」,普遍地存在,「計」,自己下意識地把這個虛名、假造的、人為的觀念而抓得牢牢的,計就是計較,「所執」,抓得非常牢、不肯放。因此構成業力的生死、輪回,是由「遍計所執」來的。所以,名相由分別來的。自己分別以後,又遍計所執,永遠不得解脫。如果自己觀察清楚了,反省過來,得「正智」,曉得一切皆是虛妄,都是自己欺騙了自己。那麼悟到了正智,那就是普通我們講「悟道」,說得道了,「如如」,回到自己的生命的本來。那個如如不動,你叫他佛也好、上帝也好、主也好,你叫他是「憨不楞登」也好,叫他什麼名字都可以,那些是名相,沒有關係。所以看到世界上、在華嚴經上,什麼主啊、神啊、佛啊、上帝啊,都是一個「如來」的別稱。他都講了,你叫他是鬼也可以、叫他是神也可以,佛也說了;可是一切眾生不知道,就在這裡轉。

  像這個五法,就講的很清楚了。那麽我們這個名相的這些道理,此心怎麽動呢?一切皆是「依他起」,依他而起。依他起的道理就是「境風吹識浪」。外境界一動啊,內心就波動了。但是你看唯識這個名詞很嚴重了,拿我們這三四百年來的思想,從西方文藝復興以後,一直到十九世紀唯物思想的恢復發達,注意哦~唯物思想恢復發達。因爲希臘當時,希臘文化裏頭,乃至希臘、埃及以前,唯心唯物這兩派的思想始終存在,同人類的生命知識文化早就有了。不過到了十九世紀以後,因爲科學文明的進步,唯物思想更發展了。唯心思想就下去了,這是西方。

  那麽以唯物思想來看,看了唯識上「依他起」這個名詞,如果他只抓到一點的話,那麼,佛學會被他拉去走了,很嚴重。我們研究佛學的人,第一個思想要注意,「空」是個什麽東西?如果說空了就是沒有,正是唯物思想。唯物思想也講空了就是沒有,生命死了,人死如燈滅,如燈熄了一樣,沒有什麽果報,沒有什麽輪迴,一點用不著怕的。這是唯物思想,「斷見」!生命斷在這裏,空的嘛。

  所以你要曉得,東南亞小乘的佛學,恰恰給唯物思想、共產主義拉著跑,那個鼻子牽在人家手裡,因爲錯解了空,小乘的空的毛病,就有如此的嚴重。尤其研究佛學的人,特別注意!隨便談空,正是唯物思想所牽著走。你要曉得唯物哲學也講啊,我們如果研究唯物的心理學,說人的心理~那根本假的嘛,機械的,人是習慣來的。比如講,巴格洛夫的定律,蘇聯過去那個心理學家,像共產主義共產黨員就是用這一套理論來的。試驗狗的心理。吃飯的時候要狗吃飯,把盤子一敲一敲,狗就來吃飯。敲慣了,狗就來吃飯,到時間就曉得要吃飯了。那麼最後呢?盤子裡不放飯不放牛肉,「噗噗噗」一敲,狗又來了,看看盤子沒有飯,狗站在那裡,口水呀,想吃的那個食欲發了,口水緊流,可見這個心理作用完全是唯物來的,等於說依他而起。哎,你要曉得唯物心理很厲害哦!所以因此以這套思想控制人,人也就是那麼一個機械了。一切心理思想觀念都會轉變了,由唯物的物質環境把他轉變了、整個轉變了。一切都是唯物的。這是簡單明瞭講,我們不專講這個東西、不專講這個哲學,順便提到,大家對現在的思想裡頭特別留意。  再進一步說,就是現在西方歐美心理學的發展看到很了不起,還是在唯物思想的範圍。這一點,我們學者搞文化的人特別的注意!西方的思想盡管有唯物唯心的爭論,可到今天爲止西方的思想,它基本的立場始終還是在唯物的範圍,在那裏脫不出來。

  我們順便帶到人類思想的未來的危機。由這個觀點看來非常嚴重,並不是那麽太平。我們曉得近一百年來,世界所有的戰爭,不是原子彈在戰爭,是思想在戰爭,心物兩個思想在戰爭。那麽未來~所以我經常感歎,今天全世界的文化哲學是一張白卷,空白的,沒有東西。尤其是我們這一代,很丟人,紅面孔,真可怕,羞死了,我們這一代,對人類文化沒有交代的啊!所以扭不轉來這個世界的危機,在思想上現在是空虛的!東方跟西方都是空虛的。那麽由這些道理,這是因什麽而有這個感想呢?講到唯識學這個名相,一切皆是「依他而起」

  「依他而起」,比如諸位在座的,假使沒有一個宗教信仰,沒有學過佛,一張白紙的人,他腦筋裏根本沒有佛。從來也沒有看過佛像,也沒有聽過這個東西,唉,他心裏也很安詳呀。夢也不會夢到佛啊。但是學了佛以後呀,來去都是作佛裏佛氣的夢,而且受了許多糊裏糊塗的影響。等於任何一個宗教,所以現在心理學有一個病很難治的「宗教心理病」,信了基督教、信了天主教、信了回教、信了佛教,他走錯了路,思想那個錯誤變成心理病的,「宗教心理病」,沒有辦法治療了。那麽這種宗教心理思想是怎麽來的呢?「依他而起」。沒有這套學術加上,他的意識形態裏沒有這個東西。

  但是話說回來,好像前天,我們顯明法師講《法華經》,因為我自己事情忙沒有時間親自參加聽,不過我身上都帶的,隨時打開擴音機聽他在講經,像我還在場聽。這個講的很好。我可以補充一個道理,這個故事大家都曉得。我們中國佛教、中國文化有兩個故事。一個故事大家很流行,一個和尚在山裏,討厭了這個社會人心,討厭世間、厭惡極了!收了一個小徒弟~孤兒、小孩子,幾歲就把他帶大。沒有下過山,什麽都不知道。這個等他到了十七、八、九歲,也成人了。老和尚有一天要下山了,想想這個孩子,我要試驗試驗看。就把小和尚帶下山,下山以前告訴他,下去啊,很多這個世界花花綠綠啊,你當然都可以看。有個東西最可怕的,你要注意哦,那個東西呀同我們一樣,不過頭髮是梳起來的――古代嘛女人梳頭髮的,穿的衣服是怎麽樣的,腳~清朝時候腳是包小腳的,那個很可怕!那個東西叫老虎。這故事大家都知道。那麽小和尚帶下山來,走一陣看了以後,問小和尚街上什麽最好看?哈,老和尚吩咐他這個老虎不能看喔。小和尚講老實話,他很坦然,他心裏沒有什麽:師父啊,看來看去還是那個老虎最可愛了。
  好,我們這個問題來了,這個故事。你說這個心是「依他起」的嗎?是,「依他起」!他本來沒有看到過這個老虎,也沒有什麽可愛也沒有什麽可怕。但是,他那個「依他起」的那個本能呢他是有的,不是完全外物所引誘起來的。正是前天有人提到,一個青年人,不管男女青年,第一次做到愛欲的性關係那個夢境,並沒有對象而呈現對象的那個作用。所以,「依他起」是講第六意識境界。沒有錯,都是依他起。
  比方,我們世界上許多民族也實驗過,拿異國的民族,比如拿我們黃種人,中國人的孤兒送給外國人撫養。收養去了以後,他從小在那裏長大,他一定說他們的話,寫他們的文字,動作言語都是他們的習慣,絕對與我們習慣兩樣。可是人他的確是黃種人、中國人。因爲他從嬰兒開始受的教育,這個教育是「增上緣」,因緣裏頭屬於增上緣,四種因緣的增上緣之一,後天的教育叫增上緣。這種增上緣加上、父母的遺傳也屬於增上緣。父母的遺傳也是增上緣之一。後天的教育也是增上緣之一種
  那麼這個人,我們假設看到,你看,這個傢伙,是我們的種族的人就是一股洋氣,很討厭!但是他從一歲就給人家收養。可是你仔細研究,他那個根性裡頭,黃種人的根性還是黃種人的根性,不經過三代以上幾乎沒有辦法變。如果經過三代到七代,能不能完全變了還是問題。這個裡頭有一個東西不是「依他起」。這個不是「依他起」的,就是第七識與第八識之間~「遍計所執」非常牢固的那個業識的種子、種性。楞是像植物的種性一樣,那個種子不同就是不同。譬如說,一顆植物的種子移到其他的國家、其他的土地上去種,那個植物出來味道是變了,那個種性很難變、很難變掉,這是「遍計所執」所生的種子。

  假定悟道了的人,對境不「依他而起」等於說對境心不起。對境心不起是第六意識壓制的功夫不算道。對境無心,對境無心了,那麽不「依他起」了。但是無心的空的這個境界也不執著了,因爲執著了「空」也落在「法執」這個也不執著了,那「遍計所執」也去掉了、捨掉了。那「遍計所執」也捨掉了,對境而無心噢,如如自性本來現前,個個是佛。那就是等於禪宗六祖所講~「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那本來清淨。

  所以我們瞭解了這些道理~「五法、三自性」以後。現在我們簡單回來講《八識規矩頌》不拖了,不停留了,先把它趕快弄完了,好轉入《成唯識論》的正式的研究。我們在這個本子上的《八識規矩頌》的前五識頌,兩首。第一首偈子它屬於性境的,講前五識,他屬於現量境的,前五識。這個都曉得了,什麼是性境,什麼是現量境,已經解釋了。

  「通三性」,眼耳鼻舌身前五識,注意這個「通」字,通於三性。換句話說哪三性?善、惡、無記這三性。注意哦,唯識有這個三性,常常搞混淆了。另外剛才講的也叫三性,不過加一個名字,叫「三自性」或者「三無性」,就是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這三種叫做三自性,也叫做三無性。現在講「性境現量通三性」,這個三性不是那個三性,這叫做人性上的善性、惡性,有一個不善不惡的無記性~非善非惡,這要注意了。我們問題不討論了,因為討論要耽誤下去。為什麼前五識啊,眼睛有善有惡又通無記,耳朵聽聲音也是如此,這個中間討論下去就很多很多了。記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眼耳身這三個識,本來前五識,眼、耳、身,鼻(呼吸)、舌(嘴巴舌頭)這兩個不談了。眼識、耳識、身識~身體的感覺、感覺到有身體,這三個是「二地居」。怎麼叫「二地居」呢?第一地:唯識說五趣雜居地,地獄、畜生、惡鬼、人、天,阿修羅包含在天裡頭。天人與我們世界不同,可以說是外星球另一個世界的人~天人,同我們人~這個地球上人類,乃至畜生、惡鬼、地獄這三種在~叫「五趣雜居地」,普通的凡夫。比這個高級的天人~天人裡頭就有分別了,欲界天,欲界天還有欲哦,同我們一樣有欲哦!再上去是色界天的初層,這所以叫大家你們同學們,「三界天人表」一定記清楚啊!如果我們基本講佛學,現在又要重新講三界天人了,就是宇宙生命的分類,分成三十三層。嚴格地分,六十多層。(007B)……借用來用。外太空的生命,在佛學、兩千多年、認為是六十多層,是有生命存在的。到今天自然科學太空總署你問他,月亮、月球裡面究竟有沒有人?他真正的負責人不敢答覆這個話。還不知道誒!你不要認為人到月亮裡頭去了,已經證明沒有人了,這是不懂科學的亂講話。真正科學家到今天為止不敢下這個定語。還不知道。那麼我們並不一定說它有沒有,我們現在只講佛學。在佛學的理念的範圍,你看兩千多年前就有這樣高明的理論。

  那麽我們人,當然在「五趣雜居地」以內的,當然有眼睛、耳朵、鼻子~呼吸,鼻、舌前五識都有。如果到了初禪的境界,初禪就是「二地」了,超過了「五趣雜居地」到了色界天的初禪天了。這個時候呢,鼻識、舌識兩個不起作用了,只有眼睛、耳朵、身體三識還存在。怎麽講法呢?入了定的初禪的人,呼吸沒有了停止了,所以鼻識不起作用了。嘴巴當然不吃東西,連口水都不咽了。你們初學打坐的還嫌咽口水啊咕嚕咕嚕還在咽,到了真正入初禪定以上,連口水也不需要咽了。那麼呼吸自然停止了。鼻、舌兩識不起作用了,不是沒有哦,潛伏了、不起作用了。只有眼識還存在、耳識還存在。

    所以入定的人你叫他,有時候聽不見,你拿引磬,這個引磬「叮————」這麼一敲,他就可以出定了。有時定了,自己出不來的時候,你們學打坐的注意哦在家裡。萬一瞎貓撞到死老鼠的時候,你們在家偶然入昏沉定,出不來定,自己就拿著這個東西吩咐旁邊人千萬不要碰你身體,千萬不要碰;更不能搖動。那麼,就拿這個引磬,在耳朵邊上慢慢地敲,慢慢地敲、慢慢敲,他就可以出定了。所以這個叫引磬,也就是通「觀音法門」。那什麼道理呢?講物理的道理,這是中國的醫學,中國道家:耳通氣海。所以「觀音法門」效果大,其理由如此。拿物理的、生理的道理,耳通氣海。那麼這是附帶告訴大家的。

  所以,這眼、耳、身三個識二地居,還存在。如果超過了二禪以上,那前三識也慢慢退化了。所以真得眼神通的不是這個肉眼了,所以叫「天眼通」,不是這個肉眼。得天耳通也不是這個耳朵了。所以你們注意啊,你們一般打坐修道的,包括……這個眼睛閉起來打坐,實際上腦神經沒有休息。腦神經屬於什麼?身識。所以腦神經沒有休息,在昏沉境界裡頭,哦,看到什麼,自己以為眼通,你還正在眼識那裡玩呢!哪裡是眼通哦?!那是神通的兄弟、老三,叫做神經。千萬注意啊!有時,打坐覺得耳朵邊上有菩薩跟我講話,教我什麼,也是耳神通的老弟、老四,也叫做神經,不要搞錯了。換句話說,在這個時候,前三識沒有離開。所以入定,不管如何走,身識。識,我們講唯識這個識,你們注意哦,千萬注意!要記得!識是三種東西一定連在一起的,心物一元的道理:暖、壽、識。暖、壽、識三樣連在一起的。

  所以真正入定的人,剛才為什麼告訴大家吩咐家裡人真正打坐的時候不要碰你呢?真正入定了,身體整個的骨節、整個的經脈,軟的跟棉花一樣、跟麵粉一樣。你就拉拉他的手,算不定把手拉出來一丈多長,因為這個柔弱無骨了。所以入定了以後,他身上的溫暖、溫度,低溫,沒有退的,甚至溫度還有高溫的。你看到很低的溫度,摸到還有一點暖,可是你拿別的東西,拿物質的東西一接觸到,假定你用個小茶壺,放在他身邊,肚子、胸口這麼一放,算不定過個個把鐘頭,那個茶壺開水會滾起來了。生命活著,暖氣永遠存在的。死亡就冷凍了,就僵硬了。所以暖氣在的時候,生命在它一定有暖。所以老年人為什麼骨頭硬了?雖然叫做老啊,老就是死亡的前面一半啊!所以啊,本省話、閩南話就叫做「頂殼殼」了,硬的可以打鼓了,他越來越……所以有暖氣在就越來越柔軟。所以我們曉得,經典上有時候翻譯善行功德到了~「軟地」,又翻譯成「柔地」,那麼我們講教理的人啊,「軟」的解釋啊,這個惡業輕了叫做「軟」。實際上「軟」也講真正功夫的境界。禪定功夫證到了,這個肉體你不要練什麼武功、不要修什麼氣脈,它自然柔軟,越來越柔軟。

  那麽說「暖」一定存在。壽,凡是暖、沒有冷卻以前、沒有冷凍以前,它生命永遠存在的。所以真正入定的人,縱然一定八萬四千劫,乃至於說十二萬年,他只要體溫還存在,他並沒有離開;第八部分的阿賴耶識沒有離開過身體。
  那麽這裏又有人問了,道家所說的出陰神、出陽神,那是第幾識啊?這裡是個問題,你們去研究研究看。有沒有這回事?那是第幾識的作用?第幾識帶什麼作用?第六意識帶質境。
出陰神是第六意識帶質境;出陽神不同了,假定修到了,幾乎近於佛所說《楞伽經》佛法所說的「意生身」的境界。等於「意生身」的境界。
  所謂「意生身」的境界呢?報身、化身兩個合在一起了。這都是實際的功夫。
  所以暖、壽存在,識的作用就在那裏。識,這個要注意噢。這個是「眼耳身三二地居」這個作用。

「遍行別境善十一」
好,第三句呢?第三句是講意識所起的心理現狀。現在我們注意,年輕的同學,還在讀研究所的你們諸位博士們注意,這個就是最新的「心態學」。心態學~這就是新名詞,外國人愛弄個名詞,中國人隨便翻譯又是一門新科學。前幾年,大家流行研究心理行為,現在心理行為學過去了。心靈學、心態學,又是最新一門學科了。心理的形態,其實也就是心理行為的那個形態。實際上呢,你如果跟著外國人一迷糊啊,你都搞不清楚了,實際上翻來覆去,人類玩不出新花樣,還是那套舊酒,不過取一個名字你就不懂。我們曉得唯識學裏頭心理行爲學包括了政治領導學、工商業的領導學、心理行爲學的一切等等不在話下,這許多名稱。心靈學、心理能力學、現在乃至心態學,這個分門別類太多了。你要把《百法明門論》有心理意識部分都要搞清楚,你就可以創作了,可以發展了。溝通東西文化、形而下的作用,我可以保證你可以寫一百篇的博士論文也寫不完,有一百個不同的題目可以做。

  那麽這個重點研究唯識必須要研究一本書叫《百法明門論》,世親菩薩作的。《百法明門論》換句話說,它把一切唯心的心法,色法就是物理,心法、色法,有爲法與無爲法歸納起來,這個心的作用歸納又歸納,不是分析噢。假如像我們現在走科學的路線,要分析再分析,但是你曉得古代歸納又歸納你覺得不過癮呐,非常過癮。因爲正好給你現在去拿學位。這個裏頭包含的東西你拿出來,把舊瓶裏頭拿出來變成新酒去賣,你把那個舊東西歸納性地拿來分析再分析,做起學問來就覺得你好淵博哦。而實際上古今以來什麽叫學問?唬人的,都是一切衆生自生妄想。但是,你不要看妄想啊,妄想就很偉大。諸佛菩薩神通智慧有多大,眾生的妄想本事就有他那麼同樣的大。不要輕視了眾生的妄想,科學是妄想出來的。但是呢你今天科學是非常可怕!你不要認為這個科學不是智慧哦!它屬於什麼智慧呢?是般若裡頭的方便般若的「工巧明」這一部分。你研究了唯識就懂了,屬於方便般若裡頭的「工巧明」的這一部分,這是科學的這個智慧的範圍。

所以下面,講前五識,包含的心態作用有幾種呢?有遍行——五遍行它具足的。五遍行,具備的。我們對於五遍行特別要注意啊。現在如果名詞沒有分析,暫時不管它了。下面表都有,什麼叫五遍行?這個諸位如果你手邊有這本《楞伽大義》,你翻開下面《八識規矩頌》的法相表,裡頭都有了。什麼叫五遍行?都有了。所以五種遍行它是具備的,前五識。別境,有特別的境界,它也具備。善法,具備了十一,這是講這個前五識心態作用,換句話,有第六意識幫助它。乃至第六意識,現在心理學注意哦,所講的「潛意識」、「下意識」,乃至於說「第六感」這些等等,還是唯識學第六識的範圍哦,沒有跳出來哦。有人認爲說現在心理學講的「下意識」或「潛意識」就是第八阿賴耶識,那你不曉得錯到那裏去了,那是大錯特錯的事,不要跟著錯哦。那我的門牙要笑掉了,連我的假牙也笑掉了。不能玩的呀,不要搞錯了。你要曉得,這些所講的是前五識配合第六識所引發的心態

「中二大八貪瞋癡」
「中二」,它前五識,有中煩惱的心態兩種。「大八」,大根本煩惱、大煩惱的心態有八種,不俱全啊,不像第六識。第六意識那壞了,善、惡、無記樣樣都俱全。前五識有些有、有些沒有。根本三種煩惱前五識都俱全,「貪瞋癡」,這是一切眾生的根本煩惱三種~貪瞋癡它都俱全。

  那麽我們先講根本。大概提一下噢。不作詳細講,詳細在《成唯識論》裏頭再研究。比如眼睛它具備了根本煩惱――貪。眼睛一看到好的色相,那個眼睛就給它吸住了,它就貪起來了,貪看色相,貪住了,所以眼睛給它拉住了。別人好看的東西,譬如說這兩天買金幣,我看到那個臺灣銀行,起來一瞅,唉喲,我說街上怎麼排隊排到我們門口來了。我下了電梯,我說這是幹什麼的?說買金幣的。哎呀我說這是……正好看到一切眾生的貪瞋癡。這個事有什麼那麼好玩嘛!還有人行軍床啊,夜裡就鋪在那裡等了。這很奇怪,我想我們當時如果看到金幣,那兩個眼睛……說「走吧!走吧!」「哦,好嘛!好嘛!」眼睛一定給它拉住,眼睛會這個貪,眼睛貪色。耳朵貪聲。所以我們文學講對好的歌聲、聽好的音樂,餘音繞樑,這個什麼繞梁不絕呀!其實那個音樂早就過了,那個餘音在裏頭哇,這就是耳朵對音聲的貪。

所以眼睛瞋不瞋恨人啊?我們一切眾生都是瞋恨眼睛看人。尤其人看到那個討厭的人,就是這樣,那個眼睛就馬上瞋恨,這個眼睛壞的很呐!識,都具備的。但是眼識啊,比如拿眼睛來講,它根本三煩惱是具備的。除了悟道的菩薩、佛能夠轉化了,是佛眼看衆生,沒有這一套,一切衆生具備。可是你要曉得前五識貪瞋癡三樣~三個根本煩惱具備的;哎,它沒有犯罪。幫忙它犯罪的是第六意識,它是教唆它犯罪的。前五識等於一個不大懂事的孩子,它很天真,有這個貪瞋癡這些根本煩惱的成分,它沒有強去貪瞋癡,那個後面那個壞東西~第六意識,加上去啊,它根本煩惱了,犯罪的行為大了。所以換句話來說,第六意識想去犯罪、那個理想想去犯罪啊,前五識不幫它的忙,第六意識也沒辦法。它們是互相在因果在作伴的。那麼前四句偈子大概扼要,詳細的我們由《成唯識論》的時候再作研究。先休息一下。

 成唯識論錄音帶文字檔 (008A)

  第一個偈子大概的內容如此,詳細的,去查後面的表。第二個,關於前五識的偈子,很難了啊,又碰到一個難題。
五識同依淨色根,九緣七八好相鄰。合三離二觀塵世,愚者難分識與根。
  非常討厭的問題來了!前面五個識~眼耳鼻舌身,靠什麽起作用呢?靠「淨色根」起作用。現在我們先研究、解決一個問題。佛學的名詞,什麽叫作「根」呢?根就是我們生理上的「官能」、「機能」,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拿身根來講,身體什麽是根呢?整個的生理上、身體上的神經,所有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這些都是根,其實這樣講還不夠,神經是什麽作成的?這個神經拿醫學來講是什麽東西變的?細胞、蛋白質組合攏來變的,就是各種各樣組合攏的。有些是現代科學醫學知道了,有些還不知道。就變成我們這個身體,整個的神經,這個都屬於身根。乃至於我們的腦子~大腦小腦這一些都是身根,就是現在人要追求的間腦~大腦小腦中間有一點,現在還不知道,醫學還在研究間腦。這個東西一般認爲,研究科學的認爲現在我們人之所以有五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這些個通,有特別靈感,是這個間腦的作用。但是你注意,這個理論並不一定是確定了的哦!現在醫學上在追究這個東西,只有研究這個間腦,還在研究。但這點東西啊,同我們丹田一樣,所以西醫過去不承認丹田,現在不同了,因為針灸一流行,承認了。以前所謂中國人講有個丹田在肚臍下一寸三分,把屍體拿來解剖,這裡沒有東西嘛,腸子這個綜合體。但是中國過去人解剖過沒有?我們過去呀上古以來也解剖,不是拿死人解剖,活人解剖。而這個東西,活著的時候呼吸,這個裡頭起作用的。一死了,它是腸子嘛,沒有什麼,沒有氣了。間腦也是這樣,現在間腦,我們曉得,活著的這個間腦是液體,等於說這個冷凍起來的這個布丁一樣~一點東西,假使一死了它硬了。所以是不是間腦這個東西,同神通有沒有關係?不去管它,我們順便帶到這個。

  剛才講,就是現在所謂間腦也不過是身根的一種而已,一個小部分,還不是「淨色根」。譬如,我們的眼睛,眼睛的眼神經的,沒有病的很健康的這個眼神經,認爲眼神經這個細胞,有人認爲這個就是唯識學所講的「細脯」――這個淨色根,也錯了,不對的,也不是。所以淨色根」這個根我們瞭解了是指這些官能,佛學名詞啊,古代的叫作「根」。

  那麽什麽叫作「色」呢?要注意了,所以要研究佛學《百法明門論》了,什麽叫做「色」?色法「有表色」「無表色」。可以表示的,比如:紅黃藍白黑,大小長短方圓等等都是可以表示出來。有一種東西「無表色」,無法可以表示的。這個無法可以表示的色已經到達了,拿現在的觀念己經到達了「精神」的領域。好了,我們又出來一個名詞了。那麽在精神的中國,我們文化裏頭講,唉,精神是個什麽東西?誰敢下個定義?這麻煩了。等於我們以前在學校上課哇,幾十年以前有一個同學,我自己本人就擔任這個課程,常擔任這課,唉,今天有沒有你的課?有。上什麽課?《精神講話》。我自己擔任講《精神講話》這個課。不過,自己心裏在笑話,別成神經講話噢!這怎麽說精神?精神是什麽東西?《精神講話》,換句話,講話就是要精神的,沒有精神就不可以講話。我講完了,我精神講話講完了。

  這個精神是什麼?呵,那麼拿中國道理,可是有沒有道理?有。「精」,譬如老子有提到過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狀哉?你講他是唯物,不是唯物,唯心,不是唯心,有個東西呀,老子的觀念。如果研究《黃帝內經》我們中國的老祖宗的這部醫書,也就是生理哲學跟物理哲學的最高這本書,它「精」「神」2都有定義,但是不屬於唯物的範圍,己經超過了物,進入了另外一個東西了。所以「精」「神」兩個東西將它合攏來,我們後世講精神兩個字啊,是理念上抽象的。在中國文化裏頭這兩個字的定義名相,它的名詞不是抽象的,精是精,神是神。但是這個「精」字不是現在醫學所講的男性生理上那個精蟲,不是這個。所謂男性生理那個精蟲,女性生理上的卵藏,是精神那個精的範圍的一個小部分。這是剛才提到的精神兩個字,又解釋了這個名詞。

  好,那麽我們曉得「淨色根」,無表色已經到達了精神的領域。還有「極微色」。極微,在《百法明門論》還有個東西叫「極微色」,還有個「極迥色」~迥然不同的那個迥。

  色法,你看看佛學的科學噢!注意哦。色法,歸納又歸納,分成四大的範圍。有表色,有表色我們很簡單,都看得見的。無表色已經是要我們的通過這個思想經驗(來理解),困難了。還有「極微色」,「極微色」等於什麼?現在所講的原子、核子是「極微色」。所以極微色分七分,「極微色」再把它分析,它還包括七分、七部分,這七部分怪了,「極微色」包括了七部分。哪七部分?「色、聲、香、味、觸、法、覺」。覺,感覺的覺。這奇怪了,「極微色」。

  那麽有人要問了,不過我在《楞嚴大義》上已經解釋過,「極微色」~物質分析到極微,古代只好用這個名詞。現在說極微,顯微鏡都沒辦法看。原子能的這個能量是什麽?爆炸開了,空的,電子原子到了最後是空的~一爆。但是,空的東西~比方像什麽?我們這個電燈泡,中間是真空哦,把空氣都抽了。所以,真空的東西,你再把它一爆破那個聲音大得很,爆炸的力量也大的很。還有我們動物,河裏頭有的魚,鯉魚那個膽,兩個,我們小時候在家裏吃鯉魚,那個膽都拿來玩的,空的噢,所以鯉魚的力氣很大。所以夏天釣那個鯉魚,在我們鄉下釣,那麽粗的竹竿有一二丈長,剛好釣到鯉魚的一個壯丁,拉著這個鯉魚,總要跟它玩個把鐘頭才敢拉上來,不然拉不上來。那麽粗的釣竿被它拉的彎得,那個釣線幾乎被它拉斷。緊拉著跟它走,等到鯉魚實在疲倦了,才把它拉上來。爲什麽鯉魚它力氣那麽大?它中間有兩個膽,這個膽是真空的。所以我們小孩有時候玩夠了,放在地下把腳一踩「吡呀」,鞭炮一樣的大聲。是真空的東西,它爆破的力量很大。所以原子爆破了以後呀,比方啦,當然我不是原子,我也不懂原子,同一般人的科學一樣,寫一個「原子理髮店」,我說這就是中國人的科學。啊,跟著科學的時髦。「原子冰淇淋店」,我說不要吃噢!吃了會爆炸,中國人的科學。跟著名詞亂來,愛因斯坦講一個《相對論》,我們講「易經論」,陰陽相對。唉,這就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哎呀,這只好搖頭,這就是中國人的科學。

  但是這個「極微」爲什麽分七分呢?一個真空分析到最後極微,空到沒有,爆破的時候,它放光,它出來味道了,所以「色、聲、香、味……」。如果人碰到那個真空爆破,你這個細胞就感受哇,就死亡,傷了。是嗎?它是具備了七分啊!可是我們這位老人家——釋迦牟尼佛,三千年了,他早就說出了,極微到最後還具備七分。「極微色」我們拿~因為有現代的自然科學的一點點的很粗淺的知識還可以解釋了;到了「極迥色」沒有辦法了。「迥」是代表遠大,很高深遠大。豈止肉眼看不見,恐怕「顯微鏡」科學儀器是不是看得見呢,我也不知道了,只好在理論上解釋「極迥色」。等於我們現在太空科學一樣,發現最近不是……這兩天報紙上不是有,發現太空裡頭有個黑洞是無比的大,可以容納這個銀河系統幾千個進去還寬大有餘。現在這個宇宙越來越神妙了!當然今天科學,第一我們不是學科學的,只曉得一點點皮毛又皮毛的皮毛的常識,隨便來比方。但是要注意你用不著跟科學走如果不是專家,因為科學是未定之間。科學本身隨時不能下定論,今天認為是定理,算不定明天就被推翻了,又一個新的發現就被推翻了。所以你把科學當作定理來用,那是非常笨了。它永遠不斷的在前進,還在追求嘛,還是未定之間。所以我們千萬小心,就是說借用了今天一點點皮毛常識,姑且拿來,因爲沒辦法解釋比喻嘛。尤其是我們現在的青年,同我一樣都是“原子理髮店”的科學家,“原子冰淇淋”的科學,都有點皮毛常識,只好皮毛對皮毛了,拿來比喻一下。

  所以極迥色它是己經介乎心、精神跟物理之間的東西。這個色,字我們介紹了噢!所以你們研究《心經》要注意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兩句話講起來不好講啊!嚴格講,不好講啊,拿唯識學來講《心經》要你的命了,碰到這個就要你的命,但是也很好講!過去都講眼睛看到色,等於宋儒所講的~“座中有妓,心中無妓呀!我眼睛看到色不動心,我是把色空了,笑話!那個眼睛色相而已,那不相干呀!佛法的色是講這個“色法”

  好,那麼佛法還有個歸納,我們四大~“地、水、火、風。那物理世界呢?這個大類歸起來,地、水、火、風,四大,佛經經常用。實際上佛經重要的地方用到五空。“五大”~“地、水、火、風、空。你們注意噢,青年同學,如果研究印度文化、東方文化的交流,地、水、火、風、空同中國五行是一樣的;中國的標記:金、木、水、火、土一個東西你們要注意!
  所以佛學所講的
十二因緣,跟中國陰陽學的十二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個東西。兩個表達不同。千萬千萬要注意。不然你所研究的佛學、你所理解的佛法都是錯誤了。因此看古人所講的到現在許多注解的錯誤哇,不可記數,很多的!

  好了,現在要回轉來講到本題。色法:地、水、火、風物理世界這四大類,所以叫做“四大”。在我們的生理上呢?四大是假合爲身。比如講,像骨頭,堅固的,我們身上~拿現在醫學上講,骨髏系統的,這是地大的範圍。我們身上的血液、荷爾蒙呀,這些東西屬於液體的,水大範圍。我們身上的熱能,這個屬於火大範圍。我們的呼吸系統,風大範圍。地、水、火、風四大構合攏來,成爲我們這個身體。地、水、火、風是色法哦!不是淨色哦!就算身上的細胞,細胞屬水大,水大所構成的色法,不算淨色,這問題就大了。所以認爲淨色根就是細胞的話,錯了,不對。細胞是蛋白質所構成。

  那淨色根是什麽東西?比如說,我們這個精蟲,你把它再分析由蛋白質、酸性的,這些東西構成的,它也沒什麽!可是精蟲也不是淨色根啊!我們再來研究了,男性的精蟲碰到女性的卵藏,爲什麽兩個一進去一結合了之後,爲什麽變出一個人來呢?人是兩個精蟲卵藏一結合了一半一半,一陰一陽,等於兩半這樣湊合攏來。你要注意哦!所以真講修持,我們人體的氣脈有所變化,你看到我們人是這樣坐著的,可,整個來講人體氣脈變化是這樣的。人的一陰一陽,等於我們這個地球的軌道。我們這個地球軌道指南針不是正指南,不是指著正南的,偏東南哦,一定西北偏。所以我們的身體真正的靜是這樣的,一半一半哦、左右一半一半。這個道理你們很難體會了!等到你們禪定的功夫慢慢到了,到了那一部分體會。

  就是說精蟲卵藏結合了以後,他第一天~就胎兒入胎第一天,那兩個東西一結合以後,第一根變化起來的就是中脈,這中脈是中空的哦,由底下到頭頂~第一天。那個時候第一個七天的變化,你叫它是——現在西醫有個翻譯的名詞也是有形——,月字旁邊坐個泉那個,荷爾蒙所經過的地方,這個東西叫。我們可以說這個東西幾乎有一點相近——相近於,所以修佛法講修持氣脈的那個脈,等於是個的東西。譬如荷爾蒙分佈的是那種,它不就是神經系統。這個大家在座學醫學的這幾位應該是知道的,正式學西醫的朋友們。但是我們要知道這個還不是淨色根

  淨色根等於什麽呢?很難表達了。我們回轉來瞭解一些舊東西。比如講我們中國文化講的陰陽學~十天干、十二地支由五行變化出了十天干:甲, , , , , , , , , 癸。拿五行的歸納:甲乙都屬,丙丁都屬,戊己都屬,庚辛都屬,像今年是辛酉年屬金啊,壬癸都屬。好了,既然十個天干,所謂天干,這個是代表宇宙,宇宙與這個地球彼此在放射、彼此在干擾,彼此干擾、放射的干擾的那個作用,交互干擾、交叉干擾那個作用,所以叫天干

十天干

,

,

,

,

,

五行

  甲乙都屬,那個甲木哇,不成形的木,不成形、不成形態、還沒有變成物質,那個所以指木的乙木,是成形的木了,成了形態的木頭了,這叫乙木。丙丁都屬,那個丙火是火的。這個是什麼東西呢?我們借用現代的自然科學觀念說是那個,那個”~沒有變成東西的那個能量。總算我們把吃奶奶的力氣也拿出來了。從小長到大的所知的範圍拿出來解釋淨色根,所以淨色是這個。但是如果拿中國文化籠統的解釋它,很簡單,什麼是淨色根呢?氣!氣,這什麼東西?問題就來了。
所以說五識同依淨色根這個、這個

  什麼叫九緣七八好相鄰呢?
這個九緣幾緣,《楞伽大義》書下面有表,你們翻看就知道了。唯識學講,我們人這個眼睛要看見對方一個東西的話,眼睛相對的叫做色相。眼要能夠看到東西,要九個因素才能看到,不然看不見。第一個,眼睛看東西前面一定要有空間。要空、要有距離,沒有距離你看眼睛就被矇住了,看不見了。所以要有空間。要有光…等等要九個因緣看,所以叫九緣,眼睛要九緣。
  耳朵聽聲音呢?只要八個因緣就可以聽見,因為耳朵不要光線,不要色相,所以只要八個緣。鼻子呼吸、嗅氣,舌頭嘗味,身體的感覺冷暖、快感不快感、痛苦不痛苦等等,只要七個因素。所以眼睛要九緣、耳朵是八緣、鼻舌身是七個因素,就可以發生作用。
  所以歸納結果,玄奘法師,你說他文學我平常都遺憾~這位法師的文學不高。但是啊,《八識規矩頌》我服了他,沒辦法用文學作,可是他能夠作出這樣的像詩句一樣的,己經了不起了。九緣八七好相鄰在比鄰間一路連下來。

合三離二觀塵世
身識~身體的感覺噢;鼻子的鼻識,跟舌這三個識噢,要合攏來才起作用。怎麽講呢?這個身體,沒有接觸到它沒有感覺的。我們把衣服穿在身上接觸了,皮膚接觸了,唉不舒服,脫掉。那衣服放的遠點還有一分的距離,有時候當然有感覺了,這一分的距離已經與身體發生作用了,它必須要配合起來。比如舌頭,我們這個舌識啊,這個菜,這個吃的東西要到了嘴裏舌頭、牙齒一嚐,唉喲,太鹹了。這個時後它才有感覺了。它假如不接觸不合攏來,吃空氣有沒有味道?沒味道。有淡味,它的味道應該是淡味~沒得味道的味道。那麽這樣一吃,合攏來,我們就知道了。所以這三樣合三
  眼識跟耳識呀它要有距離的~“離二。所以說合三離二觀塵世,這個世界上的這個作用前五識,這個五官機能的作用,有這麽些道理在。這現在還沒有詳細噢!這是大綱的大綱,詳細的要研究《成唯識論》。

  所以愚者難分識與根,沒有智慧的人啊,分不出來。我們眼睛看東西,只曉得是眼神經反映的作用,透過腦神經,眼識這個神經反映的作用。現在醫學所謂講唯物的~這是神經反應的作用,我們拿現在觀念~屬於唯物的論點。
  拿唯識的論點,這就是愚者只知道是根的作用,他不曉得識的作用。識是什麽東西根本他就不知道。所以愚者只認爲的作用,就包括神經啊,細胞哇,這個機能反應的作用,叫
  識呢?你注意第一句噢,五識同依,它像一樣,要依賴這個電燈管,它才發出電的光的。
 (008B) 那個呢?現在把變成那個,所以要依賴五色根它起作用。那他說~沒有真的開悟,沒有定慧等持、見道以前,愚者難分識與根,識,什麽是識,什麽是根,他兩個分不開。在我們普通只覺得我的眼睛看不見了,沒有辦法說識看不見了。這一點注意!楞嚴經上佛有提到這個問題,不過楞嚴經提的不同,佛跟阿難討論,問阿難說,你說瞎子看不看的見?阿難說看不見,佛說你錯了,瞎子也看見,瞎子他永遠看見前面呀看不見的那個東西。瞎子的看見,看到什麽?永遠看到自己看不見的那個東西,那個瞎子在看的那個呀就是眼識作用。等於我們把眼睛如果矇到,完全閉起來,看見看不見?看見!你是看見我們那個看不見的那個東西。眼識還是存在。瞎子有沒有眼識呢?有眼識的作用。但是爲什麽叫瞎子?他沒有這個根~眼根。所以不能面對色相的現實,現量就出不來了。但是瞎子看見的也有瞎子眼根的現量哦,他那個現量都是黑咚咚的。
  同樣的道理,而聾子有沒有聽?聾子也在聽,聾子聽到自己嗡啊嗡噠悶,像我們耳朵老化了就聽到悶悶的,永遠是在悶悶的。那是聽不在聽呢?耳識還在聽,聽得。那麼,耳根壞了,耳識沒有壞。要注意這個。所以,愚者難分識與根
  同樣的道理,我們割一塊肉,像開刀時,活的肉把它割下來,他的細胞還會有一個短時間的跳動,那還是身根上面的跳動,餘力,生命的餘力在。這個時候,這個識,身根的身識的作用還帶一點在,沒有完全散去。那麽身識的歸返第八阿賴耶識,細胞的死亡歸到色法裏頭去了,歸到四大裏頭去了。這個要注意噢。

  所以,前兩首偈子
性境現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別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貪瞋癡。
 五識同依淨色根,九緣七八好相鄰,合三離二觀塵世,愚者難分識與根。
是介紹前五識的大要的作用,我們研究唯識之前就要懂得。

到了第三首,講修道的。
變相觀空唯後得,果中猶自不詮真,圓明初發成無漏,三類分身息苦輪。
變相觀空唯後得
你要修道,一個人修道,得了道、悟了道、證得菩提、開悟了,前五識能夠“變相”~起變化的作用,起大變化的作用。簡單的、勉強說,拿我們中國儒家的文化,氣質變化了,前五識的作用同普通人不同了。比如說,真得了道、功夫到了~禪定功夫到了,真正定力夠了以後,近視眼的不近視了、好了,老花眼的不老花了。一切都變了,比如前五根返老還童了,這是他的前五根的變相。乃至前面前五根變成三神通了~天眼通、天耳通、身體有神足通。比方,到這個時候那需要怎麼樣呢?修到身能夠空,空掉了,身根空了,眼耳鼻舌,五根都能夠觀空,都證得了空性。由空以後,性空以後緣起,再修妙有,這樣才能夠證得這個報身,色身啊~身體同五官轉變成佛身、報身的佛身。要得到後得智的人才辦得到。得根本智還做不到。悟道明心見性是得根本智到十地菩薩~八地菩薩以後的程度後得智,才能夠做到楞嚴經上佛所說的:心能轉物,即同如來。這是要實證的,不是空洞講理論,不行的呀。變相觀空唯有後得智的人。得了後得智,你就漸漸見一個空、悟一個道、一念不起,以爲這就是禪、就是道,那是騙騙你的啊。過去說是空拳哄小兒的,是不是啊?老師,這個對不對?”“嗯,對,對,先給你來個安慰,不然你要氣得自殺。怎麽辦?哈,只好騙一下。那個不是,那個還不是根本智啊。根本智得了還不能轉,要得後得智

  果中猶自不詮真啊。你要曉得,悟道了、成了四果羅漢、得九次地定、可以灰身滅智、具足五神通的人,他對於這個前五根啊,這個生命的道理、有形的啊,還不懂、還不能透徹。要到什麽程度的人呢?四果羅漢、聲聞、緣覺,除了有神通、可以變換騰空自在、可以知道前五百劫,後五百劫,都知道了,本體的道理、功能還沒瞭解。故說果中猶自不詮真。要等到什麼?圓明,八地以上到了佛地,大圓境智、第八阿賴耶識轉成大圓境智了;乃至初地的菩薩登歡喜地~圓明初發成無漏變成無漏果了。一到了真正的無漏果來呀,這個肉體的色身才能變化掉。能夠變化掉這個肉體的根與前五識了,三類分身息苦輪才能修到千百萬億化身,如各種類身,下地獄上天堂、變畜生、變螞蟻、變狗變什麽隨便你去變化就是,三類分身千百萬,度一切衆生。菩薩的境界。後面四首是講功夫、證道、見地,果位上事。前面兩首是先介紹識與生理的作用,如此而已。後面的特別注意,尤其我們這裏是講修證的~“變相觀空唯後得,果中猶自不詮真啊。

  真正的道理你懂不進去,四果的羅漢什麼…你初初會打坐,入一點定,那根本不相干,你揀一點空的境界不相干的,所以要到佛地。因此你曉得呀,我們唯識學的前五識轉了,變成什麽智啊?成所作智轉前五識變成成所作智,那就叫“成就”。換句話說,以禪宗來講~言下頓悟,大致上十分之八九悟到了法身清淨的一面,你這個肉身的報身你就轉不了在那裏。當然,像六祖一樣轉了,前兩天有人照過來的六祖現在肉身的照像,還在。但,六祖肉身的照相這個照片你們看到的,同普通肉身照片完全不同。那真是完全活到真的人一樣的。這個又不同哦。可以說他自己故意把它變的。所以圓明初發才能夠轉這個身體

  所以,我們普通打坐學佛,得到一種心境的清淨,或者自己覺得妄念都不起,很清靜,七天也好、半個月也好、三個月也好、一年也好,一念清明很自在是第六意識的境界而已啊!前五識毫不相干啊!前五識毫不相干!那是第六意識的偶然的境界而已。不要認爲第六意識的這點清明~當然理解上也懂了很多了,哎呀,好像看佛經也懂了、什麽也懂了,好像我己經得了道、悟了,你給自己第六意識又欺騙了自己。統統落在法執上。法空都沒有做到。噢,這個須要注意的。
  那麽前五識的三首偈子你們瞭解了噢。

  現在開始第六意識。
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輪時易可知,相應心所五十一,善惡臨時別配之。
  性界受三恒轉易,根隨信等總相連,動身發語獨爲最,引滿能招業力牽。
 發起初心歡喜地,俱生猶自現纏眠,遠行地後純無漏,觀察圓明照大千。
  它的綱要給我們介紹,第六意識不同前五識,也不像後來第七識、第八識喔。三性它具備了,三量通三境三界輪時易可知。這第六意識啊這個東西噢,所以我們中國的《西遊記》小說啊,就把它叫作孫悟空,就是這個東西。最壞了,它也最高明,我們這個心理第六意識是這樣。我們現在普通人講,這個,攏總,佛學也好,普通人講這個啊,在唯識,這個在第六意識的範圍。

  第六意識無所不通,它具備三性、三量~現量、比量、非量都具備。噢,通三境,都通。三界輪時,你要曉得,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切六道輪回,乃至於說現在的凡夫將來成佛都靠它。你不要輕視了它~第六意識。唉,雖然壞,你不要輕視了它哦!沒有第六意識的思想你還成不了呢!所以三界輪時易可知。它這個第六意識的心態呀,包括多了,哈,跟它相關的心所,不是心的哦~注意噢,心的,不是能變的是第八阿賴耶識喔。第六意識也是所變呐。在第八阿賴耶識的立場來講,第六意識也是它的所變而已,不過是它的當家的兒子~老二在當家,大兒子是第七識,不大管事的。等於我們唐朝一樣,當家老二李世明當了皇帝了。哈,老二當了皇帝。
  (第六意識)相應心所,它包括的心所~不是心”~有五十一個,善惡,一切壞的好的它都有。善惡臨時別配之,第六意識它的善、它的壞,不一定的,當它急著……非常不定,它要得到前面前五識的幫忙,臨時對境依他起的時候,對境依他的時候,善惡的境界、所得的業果、所起的作用不同,善惡臨時別配之

  他說,這個性界~它自己的意識自性、它的界別,經常受三——欲界、色界、無色界的支配,恒轉易隨時在變化。所以像我們的心一樣,前面一個思想正想做壞事,後面馬上一個思想~第六意識另外一面又來了,哎呀!自己勸自己,這不是造業嗎?哎呀,算了算了不要做了,還是去打個坐、拜拜佛吧!它隨時在變化自己,性界受三恒轉易

  ,意根,意有根哦!哈,意根在哪裡?意根在哪裡?腦神經!我們這個腦神經是意根所在。過去人家認爲是心臟,不過心臟是發動器。腦神經呀,所以意一動啊,它腦神經發動,前面五根跟著都動,前面五識跟著五根都來幫忙。他六個兄弟是一幫,在西門町啊專門搗亂的,這六個兄弟一霸,眼、耳、鼻、舌、身。根隨,好的時候啊,說大家要學佛了,這個信念來了,哎呀,我要信佛、我要做好人!對自己有信心,這個是好東西。但是當信念一起,六根一齊起作用~“根隨信等總相連。所以第六意識是最厲害的東西,我們下地獄上天道、成佛成凡夫都是它

  動身”~身體的作用,乃至每個細胞的發生作用,動身;“發語~講話,你說有些人的這個嘴巴壞,所以常常發現有一些人佛口,佛的嘴巴滿口佛話。蛇心,古人說的啊,佛口蛇心,佛口、蛇的心理毒蛇的心理——兩面刀,這個嘴巴造口業。但是你不能推諉給嘴巴,哎呀,我這個嘴巴不對,我心裡沒有這回事啊!我也常常說,有許多人講:哎,某人心很好啦,就是嘴巴壞。空話!嘴巴講話哪裡來?意念動的,就是心動啊,心就是壞,好就是好,這個好人,滿口善言,就是好話。所以動身發語,你要知道,所以這個最厲害,統統是它造的,貪瞋癡慢都是它。那說這個人“我脾氣壞了,我心好的。”哪有這個理?!你不要下地獄就原諒你!脾氣是什麽?就是意動啊!不是偏袒脾氣,脾氣還有另外一個東西呀?脾氣不是什麽識呀?還有個脾識吧?!脾氣就是這個意!
動身發語獨爲最最厲害啊。
意業造滿了等於拉弓射箭一樣,惡貫滿盈的時候,引滿能招業力牽。它的現行、現在的行爲~意業這個思想構成了現在的行爲,現在行爲累集多了,變成習慣,這個習慣就是業力的因,就變成未來的種子。過去生中那個意識的習慣,變成習氣,習氣就是業力,變成這一生的個性。就是過去生意識業力的種子。種子生現在的現行~現在的行爲。現在這一生的行爲,變成未來的種子。三世因果、六道輪回、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都是它搞的事。所以《瑜伽師地論》意地卷數占了二十幾卷,最多,都是講這個東西。但是變聖人、變凡夫都是意識的作用。這個意識的心態呀,最可怕了。所以動身發語獨爲最,引滿能招業力牽就像拉弓一樣,要拉滿,所以中國文學裏頭講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日子未到,那個力量沒有拉滿呐,拉滿了以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你自己就發出去了。拉不住了,都是這個意業

  所以我們搞了半天修行,你修禪、修個一念空、清淨,是轉意業把它轉清淨。念佛的人把佛念成意業,把它念成習慣,變成那個正念,如此而已。學密宗人搞了半天,也就是練習那個意業,拼命向好的路上轉;但是意業貪著太多啊,那密宗就給你許多花樣給你貪嘛,你愛想得很美麗給你想得很美麗,你愛十八隻手,給你四十隻手好不好?而且說哎喲,每個手心裡更有一個眼睛……”更厲害!你愛什麼給你什麼。哈,那個誘導法之高明!佛法教育法、誘導法非常高明。統統在轉你這個意業。我們今天先到這裡。

 成唯識論錄音帶文字檔 (009A)

  說明這個意識證到所謂聖位。我們普通所謂感覺到心境的清淨,念頭的空了,或者打坐的人做到自己無念、空,這是非常難得的啊。真做到完全空靈、無念,這是意識、第六意識這個分別心完全如如不動,清淨了,這個很難得的事。但是雖然說難得啊,沒有什麼了不起!這個意識心很容易空掉。例如一般修禪的,一般人用工夫啊,把這個意識心做到三際托空。這個三際托空這個觀念,就是說把心理的狀況→前面這個思想過去了,後面思想沒有來,三際托空,這個中間當下這一念好像空了,就清淨了。這個在學禪的人非常有名,叫做三際托空,也叫做三心空性。這就是說,前面這個念頭、後面這個念頭、中間這個念頭~假定的噢,我們人爲地把它分開,我們的思想連續很密切,分不開這三段。但是一個修定用功久了的人,可以把這個心理狀況,把他切開了分成三段。前念,比如念佛的人“南無阿彌陀佛”,這就算前念過去了,下一句還沒有念,就是後面一句沒有念:南無阿彌陀佛的這個字還沒有起來,那麽中間,假定這個中間,中間沒有念,就停住了。在淨土宗念佛的人,比如說,有時候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的很久很多,一心不亂,專一了。突然,往往有些人,自己不知道,這個佛號念不上來了,沒有了。連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南無的“南”字都不會起來了,就愣住了一樣;可是自己並沒有昏迷,也很清醒,可是想提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提不起來。往往很多念佛的人到這個情況就著慌了,自己反而驚慌了,覺得糟糕了。實際上有很多人把修持上這些情況來問,我們經常講一句話,就是說你好葉公之龍。就是春秋戰國時候一個故事,葉公”~“是一個春秋戰國的小國家的名字,湖南山東這一帶有個縣,葉縣,過去是個國。那麽這個國家的諸侯,小諸侯,在周代制度封爲公~這階級。葉公呀素來好龍,喜歡龍,房子柱頭地上畫的都是龍,因爲他的愛好龍,感動了真的龍來了,這個龍真來了把他嚇死了。平常喜歡龍,畫的到處都是龍,結果把真龍感動來了,反而把他嚇死了。

  所以我們經常說,一般人念佛修佛想求到空,真的空的那個境界現前呢,他又嚇住了,甚至嚇瘋了。所以《金剛經》你要注意,《金剛經》上~佛再三提到,如果有人見到這個空,而不恐怖者,不嚇住;空的境界來了,並不受嚇住了,不起怖畏心,不怕了,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不是在一個少數佛前面種了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才有這個氣魄,才有這個智慧的認識。不然呢,天天求空,一達到空的境界,個個害怕。

  其實這種,我們避開空與不空這個問題不談,我們普通人心理狀況,偶然碰到好像思惟、思想、意識突然切斷了,人好像用我們普通的話叫愣住了,那個意識切斷佛經有一句形容的話:截斷眾流。好像一股流水,長流水,我們打一個堤防把它切斷了,兩邊這個堤防一隔開,中間一段流水就沒有了,空掉了。所以截斷眾流。可是普通人也有這麼個狀況、心理的狀況,偶然一斷,前後念斷了、切斷了。這個時候——要注意的啊,在心理狀況——如果說身心絕對的康健而達到這個境界,那是好事情。但是有時候我們普通人心理狀況忽然到達這個情況,那是什麼道理呢?那在唯識學上叫做悶絕位。悶絕,譬如說一個人,不是暈過去了,不是死過去了,悶住了。我們悶絕的這一個心理狀況同睡眠的心理狀況是一組的,是一個範圍。悶絕位睡眠這個位子是根本上無明的境界,不是好事。所以我們有時候,作功夫的人,經常在這個悶絕位上以為自己是空位,念頭空了。這個樣子的下去,現生腦子越來越笨,可以現生、這一生變成白癡。至於這種修法他生來世的業果,那絕對是變成豬啊、變牛啊~~不用腦筋的。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把悶絕位悶絕的這個境界,當成了三際托空。這非常重要。

  再其次,我們現在研究了唯識法相以後,應該知道我們這個思想意識→第六意識容易空掉的、容易切斷的,這個要特別注意噢。思想意識是很容易切斷。所以有許多人,尤其這個學密法的,學密宗的或者學禪宗的人,偶然~你不是大家聽到我經常講一句話:唉,你這個傢伙,瞎貓撞到死老鼠。那也就是這種境界,偶然來一個空靈:這個就是。那是誘導你。這是意境上偶然一段的空靈,等於說“三際托空”。意識的“三際托空”並不難,很容易。

  很多人學禪到了這個境界,這個念頭空了,慢慢影響身體,也是一堵牆一樣,就是像達摩祖師所講的: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你要注意,學禪的人,達摩祖師的這四句話~外息諸緣:一切外緣空,沒有了。內心無喘:怎麽樣弄個喘氣這個喘呢?這個心理的心波啊,心波浪不跳動了,同時呼吸好像停止了~內心無喘。這個時候啊心啊如牆壁,心怎麽如牆壁?身體呢~梗起來了,寂然不動的那個樣子。心怎麽如牆壁?內外隔絕了。外境界任何都不動心,打不進來。達摩祖師說:到這個境界,“可以入道”。他並沒有說這個就是道。所以一般人看禪宗祖師的語錄,要特別注意!達摩祖師說,你如果修持到這個境界,可以入道了,可以入門了,慢慢地可以入門了。並不是說這樣就是對喲。那麽我們現在引用達摩祖師這個話,這個時候心如牆壁、三際托空,普通人容易做到了,修持很容易做到。我們注意噢,一般乃至於古人,《指月錄》上、《五燈會元》《傳燈錄》裡所記載→很多禪師到達這裏以爲自己大徹大悟了,都沒有到家的,這只是意識的空

  比如說,我們現在一般講禪學的,到了這個境界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因為對境心不動了。換句話:見人不是人。見人不是人是什麽?看到別人在前面一站,也曉得你是人啊,也曉得你是張先生、李小姐、王大娘,都知道啊,不過看起來你這個人啊就像個電影上的影子一樣,看這個世界都是夢中一樣。噢,這個第六意識的空靈到這個程度,可以是這樣。所謂這種情況是第六意識的境相。不過話說回來,諸位噢,像我現在的講法,把這些境界,一般認爲很了不起的都批評了一個錢都不值,不要傲慢噢。諸位能夠修持到這一步,已經很值得恭喜了~第六意識能夠經常空掉。那麼對修密宗大手印的人到達了這一步~經常空掉,那的確你後面的路好走了。達摩祖師也講過啊:心如牆壁,可以入道。就容易了。可是我們現在大家,念佛的也好,修淨土的也好,修密宗、修禪的,最困難是這一段切不掉,不能切斷眾流,這個念頭空不掉。這還不叫做空,這個就是第六意識的三際托空。但是我們要知道噢,第六意識的三際托空是容易的。

    在道理上我們要瞭解,我們這個人,嬰兒投胎就有了我們這個生命,這要第八阿賴耶識入胎。唉,陳祖光先生特別請你注意噢,到了講那個第八阿賴耶識請你再提醒我講人怎麽投胎出胎的事噢,我要詳細報告噢。這個,我們人~第八阿賴耶識~投胎以後,慢慢胎兒成長,第八阿賴耶識的現量、前五識、前五根都成長了,第七識跟著,當然發生,與生命俱來人就有”~“這個觀念,這是第七末那識的作用。但是嬰兒出生的時候沒得第六意識哦,所以嬰兒沒有意識分別心噢。對於一個剛生下來的嬰兒你拿牛奶餵他,你拿大便的紙去餵他都差不多,你說那麼有沒有分別?嚴格講有分別,牛奶放他嘴裡跟苦的藥放他嘴裡他還是不大接受。但是那個不接受的不是意識,那是五陰的感受的。真正意識完全是像我們現在的人——思想清楚、分別觀念大,這是意識。所以啊,我們要知道,嬰兒等到這個頭頂上那個嘣嘣跳的這個地方一封口了,開始會講話,意識慢慢形成了。所以我經常說,我們普通罵人,像我們這些年紀大的,人家罵:老奸巨滑、老頑固。嗯,我承認。爲什麽?這個意識,由嬰兒到老大這個年齡,越老越頑固,這個頑固就是現行,又變來生的種性,這個習慣就變種子了。所以,這個意識是後天慢慢塗上去,譬如我們的言語啊、思想啊、習慣啊,就像一個嬰兒生下來,也不會講英文或西班牙文、葡萄牙文,這個都是後天意識給你加上的。乃至也是不會講中文,就是我們中國人能講中文,這個不是嬰兒先天帶來,也是第六意識加上去的。

   第六意識,後天一切的教育、家庭的教育等等,讀書學識,這都是意識慢慢、慢慢給你累積起來,累積這個意識的現行,變來生的種性。所以我們這一生的生下來的相貌、態度、習慣等等是前生的根做今生種子帶來的現行,這講到意識。那麼,這個意識我們瞭解了以後,所以這個意識呀後天的加上,我們容易把它切空了,容易把它空靈。

   比如說,我們講一個現實的,聽了唯識以後,尤其在中年以上的朋友應該注意:有些人到了中年、到了老年,不管你修道否大部分是失眠、睡不著。其實啊老年的睡不著很天然的,沒有什麼了不起,沒有什麽可怕得到失眠。因為人在意識當中後天有些習慣,都認爲人應該睡眠多少,不一定的。我常講的臺大有一位教授,很多年前來問我,他失眠三十年,那個時候來問我的時候,也常見面了,他來問我的時候六十歲了,六十多一點。我說:咳呀,你真傻,這不是問題,你緊考慮這個問題。他答:哎呀,我總覺得不好嘛。啊、啊,我說怎麽呢?他說:我總覺得不正常嘛,人總要睡眠。我說你今年六十幾啦?62呀。我說你沒有死吧?他說不是開玩笑吧?我跟你倆講話怎麼講我死呢?!我說你這樣失眠三十年沒有死掉,現在六十幾了,精神蠻好,那個睡眠對你有什麽關係嘛!而且你活60年等於別人活120年,別人一半還在床上黑夜過來,你黑夜還挺精神不是比別人都划得來!爲什麽有這個觀念?所以,睡眠完全是習氣,你知道嗎?修道的人要斷除財、色、名、食、睡,特別是飲食、睡眠還要特別修持到把它斷除了,既然自己不想睡,還認為是毛病,這說在修道的人那不是愚蠢到極點了嘛?!本來還想斷除睡眠。拿道家來講功夫到家的人有一句話身輕如葉身體輕到像一片樹葉子在虛空中飄一樣,晝夜常明怎麽叫晝夜常明?白天夜裡都是亮的,沒有昏迷~~睡眠是昏迷、無明啊!晝夜都常明,永遠都是光明亮的在那裏。你還不好嗎?咳,我們在座就有個老修道的朋友,今天還跟我講這樣的話,所以我講你該打屁股。道理都不懂,還說修道呢?!

  但是老年人,自然睡眠少了。嬰兒的睡眠最多,年輕人睡眠~比如說,中學生階段,我們像經常是現在有許多家長啊、教導的老師都不知道,所以小孩子眼睛都搞壞了。中學生、小學生我們現在的受教育的小學、中學這個階段的兒童,真的睡眠要十二個鐘頭。結果我們現在教育制度之下,十個鐘頭也睡不到了,背那麼重的書包,又拼命地用腦子,真可憐!糟蹋自己的根苗!實在不應該!可是誰也不懂。所以這個年齡要十幾個鐘頭睡。當然普通人、老年人愛睡。像人家問我,嗯你睡眠?我說我沒有睡眠問題,老了,沒有標準了,分期付款,有時間就睡,沒有時間不幹了。但是真要使我睡個痛快、滿足~二十個鐘頭,這一覺睡上二十個鐘頭以上,那麽我今天總算過了癮了,覺睡夠了。可是平常沒有機會睡覺,那還不就算了,怎麽辦呢!

  睡眠、飲食、男女等等都是意識習氣,這個習氣不能斷,不談修持作功夫。但是我們講到失眠是什麽道理?譬如我們覺到失眠,你說失眠的那個痛苦、那個是病態是什麽?第六意識的作用,跟生理沒得關係。心理有關係啊,你感覺上,哎呀,血液流動非常快,躺在枕頭上也聽到心臟的咕咚、咕咚,氣血在流動,好像血壓一量馬上高。你們還有一個噢,現在人一般很習慣隨時量血壓,我從來不量的。人家問我,我說現在血壓正在高。像我現在你來量我可能就高。因為我故意把精神要提上來。不然我要睡眠去了,要休息了,誰願意講這些話?什麼八識?九識我也不管!但是為別人,只好提起精神來,強調它,啊,這個血液會向上沖的。血壓高與低不是決定健康不健康的絕對的問題,有關聯(而已)。可惜一般人有一點點的皮毛的醫學常識,經常注意自己的血壓,沒有病也找個心理病來,這叫做是恐怕血壓病,這不是完了?但是你那個睡不著,血壓還是會高的。如果你心理呀,第六意識曉得、知道了,他不要睡,我們睡眠是兩種,所以佛在經典上佛這個問題答覆得很好,過去,有弟子們問佛~不是這本經典。人爲什麽會睡眠?佛說兩個因緣:一,心疲勞,思想心理的疲勞會睡眠。一個人碰到倒楣了,心思灰心到極點,就一天到晚都想睡,什麽精神都沒有。一種身疲勞,體能的疲勞,要睡眠,心裏並不想睡眠,而體能過分疲勞,他要睡眠。所以佛說:睡眠者,有二因緣,一,心,一,身。四大疲憊,一個是心理疲勞。但這是普通人。
  如果是一個修行的人,身、物,身與心兩個一元的。又進一步了,那可以停止了睡眠;乃至靜坐入定,它不但替代了睡眠,比睡眠~恢復身心的疲勞比睡眠好。因為我們這樣躺下來睡眠,這個五臟六腑是折疊在一塊的那麼一坨擺在那裡,你仰著、這樣擺著、後面趴著都是。只有坐起端正,以背脊骨為中心,它這個心、肝、脾、肺、腎很整齊地掛著,它是完整地掛著,不容易疲勞,所以睡眠久了很疲勞。

  那麽以中國的醫學講起來,久睡傷身體,睡眠過度了。久睡傷氣,元氣受傷。久行~這個做事多了、勞動多了,不使它休息呀~傷筋。很多啦,譬如久臥傷氣,久視傷血,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所以人體自己要調平這些道理,都出在《黃帝內經》裡頭,有書自己去看了,不要貪便宜。像某一個同學說啊:哎呀,老師,我們不行的啦,腦子也不如你,多聽聽你講,免得我省了看書的力氣了。這成什麼話?這都不對的。這都自己不檢討、不反省,不是修道人的話。道是智慧的透明。那如果不靠自己,那三藏十二部,佛對成佛的經驗都擺在那裡,那你說我出幾萬塊錢買一部大藏經,佛成就的功夫智慧都在大藏經裡,你把大藏經煎湯吃下去了,你不是成佛了?那不行的呀!非要自己參究!同時你要知道,我有時候給你們講的並不是書上看來的呀。但是你翻開書去看,決定有;我還可以說出哪一本書上的,那一本書我摸都沒有去摸它,第幾頁我都可以告訴你。噢,所以要自修啊!不要貪這個便宜。

  講到這個意識的這個作用。所以我們人睡不著的時候,你如果能把意識三際真能夠空了,不配合生理血液的循環,不理會這個身體四大,一點問題都沒有。當然最起碼,你會睡著了。高明一點,身心兩個分開了。分開了什麼情況呢?那個也叫做定了,那真正的定境了:你看到自己身體在那裡睡,看到身體還在打呼呢,哧呀呼啊呼吸來往,自己這個清醒的、清明的這個意境啊~就照見這個身體。所以有時候自己還可以偶然跟自己開個玩笑:格老子你給我睡好一點啊,精神睡夠一點,等一下起來我要用你的啊!——這個肉體我們要借用它的。——就是這樣一個境像。所以第六意識,是這麼一個情況。假定我們修定的作功夫到達了這個境界,你說以禪宗來講~“三際托空,意識清明在恭,算是開悟沒有?很多人在這個地方認為就是這個!就是這個!哪個經典告訴你就是這個?那是誘導方法,不得已。
所以《法華經》上說指黃葉為止兒啼。佛說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因此佛就有八萬四千法門。總而言之,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那是大徹大悟的話。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如果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呢?
噢,那衆生有八萬四千煩惱,
 (009B)佛有八萬四千法門,等於一個小孩在哭、哭了,沒有辦法哄他,只好拿著一個樹葉子、黃樹葉子說:不要哭!不要哭!這是黃金,你不哭我就給你。把小孩子哄得了不哭就好了嘛!管它是真的金子假的金子。所以佛在《法華經》上說:一切法都是空拳誑小兒。空的拳頭,說你不要哭,我給你糖吃,你哭不給你,你停了哭我給你。實際上,這個裡頭沒有東西,一切法皆是如此,空拳誑小兒。

  所以,在意識清明這一段,有時候學禪的人給他一個方便說:你這個就是了你認爲清明這個就是了?是什麽?哈!現在告訴你,第六意識偶然清淨的現量的一面,還是意識的境界。你所謂空,還是意識上的空嘛。對不對?你不清醒睡著了以後,你還有沒有這個空的境界?就沒有了嘛,那個意識進入睡眠位了,所以這個清明沒有了。你說我醒來又空,當然又是意識造成了這個空嘛。嘿呀,我現在好空喔,空、空……啊,我都懂了,世界都是空的呀,哎呀!我真的,我現在總算清醒了。你說他在說夢話嘛!所以我們站在旁邊說:呣,好,懂了啊,有道了,嗯,這個悟了。實際上我們回頭蒙著嘴在笑。這還不是意識自己造的境界?

  但是意識造成這個境界~真的假的呢?話說回來,你真能從此如達摩祖師所講的心如牆壁,可以入道,這是個鑰匙拿到了,你可以去開發它。
所以,我們可以說,禪宗不是分三關嗎:破初關、到重關、破末後牢關。我們勉強地可以講的確是這個樣子。拿《八識規矩頌》的階段,把意識的這個習氣之流、業力之流,破得開,見到意識無自性的空,可以說破初關那麼功夫到達這個境界,要行、住、坐、臥,隨時隨地都意識空靈,無分別、無妄想的境界。你說這個時候能做事嗎?當然更能做事。意念都是空,儘管在講話,講完了沒得意念了。在空中能夠講。那麼可以說是破了初關的境界。但是沒有破重關。
要到把第七末那識破掉,破掉以後,快到破第八識的邊緣了,可說到重關
破末後牢關:就是超越了物理世界、超越了精神世界、打破了第八阿賴耶識,證到大圓境智、如來藏性。那才是說破末後牢關所以叫做牢關,堅牢而不可破的。
這也是三關之說,是禪宗方便之談。

  現在我們瞭解了第六意識這個樣子,所以玄奘法師在《八識規矩頌》上關於第六意識這一首說:發起初心歡喜地,菩薩、大乘菩薩、登地菩薩,就是以普通一個人修菩薩道、作功夫,初步、初地的菩薩,剛剛上地,等於我們上樓梯第一層樓梯,電梯上來,到了第一層了,十層房子到了第一層,初地叫做歡喜地

  所以呀,第六意識真的破了,所謂破是方便的話,意識怎麼叫?這是人類語言的表達的一個方式。第六意識真達到無分別、無妄想、空靈了,我們剛才講假定一個名稱叫它了,沒有什麼破不破;就是把這個妄念比較切斷了,三際空靈而能起用。不是三際空靈事,這叫做菩薩登初地以後第六意識才能空。發起,剛剛發心,那麽普通講發心,這個樣子,發明自己第六意識心地的空靈~所謂發起初心~菩薩登~歡喜地。這是入門。所以,分別妄念不空,你說你得定了、你學佛修道了,都不算數的。到第六意識空,隨時能夠做到性空、無自性,能夠做到了以後,你這個人才夠得上說是學佛的了。所以發起初心歡喜地

  但是第二句卻是俱生猶自現纏眠哪。注意這個,睡眠的眠,不是這個感情纏綿那個綿綿不絕的綿哦。這個字用得比那個纏綿的“綿”字還要高明。他說第六意識空了的時候啊,你把這個人初悟道的初地菩薩就了不起麼?沒有什麼了不起。俱生→與生命俱來的那一個習氣、所有的習氣還在,習氣的根根統統在,所以不算成佛哦。俱生猶自現纏眠纏繞著你,眠→隨眠,眠是一個佛學、唯識學叫隨眠煩惱,它跟隨著你,永遠使你無明、你無知的狀態,無知這樣子,等於睡眠、永遠睡在你旁邊的。哎,你起來它起來,你坐它也坐,你躺下它就躺下,它纏繞著你,使你永遠是沉迷不醒。所以啊,俱生我執……等等,俱生以來這個煩惱習氣,俱生猶自現纏眠它跟著你。

  第六意識真的完全乾淨了、空了,所以要教理來講沒有頓悟的,都是漸修的。由一個凡夫發心,修到了第六意識能夠空、登菩薩初地,那不得了,要一大阿僧祗劫以上,那有規定的噢,有一定的數字,不過我現在報的數字不準確。由見了道以後,修到了到第七地的菩薩叫遠行地,又要一大阿僧祗劫;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所以要把煩惱習氣的根根修斷呐,遠行地以後,遠行地即第七地;第八就是不動地了,就不退轉了。沒有修到第八,其實到了第八地,就如禪宗講的:破了重關了,可以不退轉了。所以我們學禪的,禪宗的話、有一句話——你們年輕的同學這個要閉關那個要閉關,唉,我看還是叫警察把你關到禁閉室容易——“不破本參不入山,第六意識初關不破,入山都沒有資格。不到重關不閉關,真正要閉關要到了遠行地以後的第八不動地的重關境界才可以閉關。真正的閉關關房裡一本書都不准有的,佛經都沒有,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個茶杯一個碗,然後有個坐的地方。四壁~畫都不准掛,什麼也沒有!什麼都沒有!說閉關還可以看經啦、看大藏經、看書嘛,還弄個搖椅搖一搖嘛,還弄個清茶來熬一熬,哎呀,你看,我喝一杯清茶,還點個檀香——那還是在玩弄習氣耶!不行的啊!所以真正閉關你們怎麼去閉呀?啊?所以到了遠行地後純無漏,第六意識真正轉了,所以得無漏道

  你們注意噢,外道有五通,羅漢才有六通,第六是漏盡通。所謂漏盡是什麽漏盡?外道的解釋:男女只要不漏丹就漏盡了。切,那你不吐口水呀?你眼睛張開多看看,眼睛的神也漏掉了。耳朵喜歡聽音樂也要漏掉了。六根都在漏啊。

  漏盡→意識無漏,漏盡,所有煩惱習氣、無始以來習氣根根統統轉了,所以普通叫做是方便名稱,無所謂空——清淨圓明了,並不是空並不是沒有,轉成清淨圓明了。那麽到了這個境界~第八地的境界第六意識轉了,叫轉識成智了,不叫第六意識了,叫做妙觀察智。所以得道的人、諸佛菩薩在定中,用的是什麼?還是用的意識,可是不是凡夫境界用的意識了。你知道吧?所以,百丈悟道的時候跟馬祖講,拿起那個拂子:即此用!離此用!就是這個東西,還是這個東西,可是不是凡夫的意識。這個時候意識轉了叫做妙觀察智,是觀察圓明照大千,第六意識變成智慧境界。變成個什麼呢?變成我們的照見三千大千世界的大的雷達網,這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眾生、風吹草動、乃至一個螞蟻、一個灰塵動,在這個第六意識圓明清淨、大圓鏡上清清楚楚。這是第六意識。所以遠行地後純無漏,觀察圓明照大千

  那麽我們一般所謂學佛的,偶然心清淨~那個境界是第六意識偶然清淨,所以禪宗祖師有時候講,一般人想想唉喲,達到空了!來告訴師父:哎呀,你給我印證一下。哦,現在青年很多,常常有些青年寫信來,自己認為已經悟道了,要求我印證。我又不學禪,我也沒有悟。哎呀,或者你不給我印證?!那個火氣之大啊!啊,你不給我印證?!好像罪該萬死。還有一個青年當面跑來,說:我這個硬是悟了。我說我不懂禪呐,你找我幹什麼?他就說:我悟了,你要給我印證。我說印證什麼啊?我又不懂禪,我又不是禪師,你叫我印證?那不行啊,你不給我印證!我把桌子一捶、痛駡一頓,我說:你給我滾開!你神經了?跑到這裡來?!我這裡又不是道,也沒有道,也沒有佛,我是個普通人,我還給你印證?
你看這樣的人?好幾個。這個可怕吧?呵,這個!所以呀,學佛啊,什麼叫做入魔?這些人就叫做入魔。頭腦還清醒得很,講些都有道理,實際上這個道理他講得對不對呢?他也覺得自己:哎,我現在跟你講話,我都覺得沒有我誒,我都空的呀!其實他跟我講,我絕對相信他是真的啊!不是假的,因為他不是神經;神經的眼神、意識都看得出來。但是第一個,他做人的基本已經不夠了!哪裡冒冒然跑來這樣認,也不認識,好像我就欠他有個禪有個什麼的!啊,很多啊!還有一些寫信來,只好一丟。連基本的做人的道理都不懂,這個時代你說怎麼得了呢?!

  其實這種境界我們普通人都有~意識狀況。禪宗祖師所謂叫做什麽:孤光偶露 偶露,這是形容詞。所謂你們看禪宗的語錄就知道:孤光偶露,偶然撞到一下。譬如我們人走夜路,忽然碰到一個木頭,一嚇:呃!哪一個啊?好像還是三際托空的啊!中間這一刹那之間一個念頭都沒有。好像也是三際托空意識空的境界。我講好像這個裡頭有個竅妙哦,也可以說不是好像就是把你切斷了。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所以受重大的刺激,受嚇、喜怒哀樂中間都可以碰到意識狀態這個境界;要就發瘋,要就大智慧、開悟。就這樣一個情況。所以開悟也沒什麼了,這個悟這不是禪宗悟道的悟哦。我講開悟就是:理解了,就是第六意識那麼一個清明的境界。有時候可以保持得很久,那麼保持得很久是很舒服的,身心是很舒服的。但是有一點哦,你上座坐久了,你兩個腿的氣不通的話,你坐在那裡照樣地腿痛腿麻,麻得你第六意識一點都不清明了,所以靠不住的啊,不是道啊。所以第六意識空,就是要習氣的徹底空
再說第六意識,比如我們學密宗的人有個討論,前五識,我們都曉得在那裏,身體、眼睛、耳朵、鼻子。身體、嘴巴、舌頭,味覺了,嗅覺都知道~前五識。
第六識在哪裡?過去人講在心臟,不是。第六意識在腦,所以我們思想越用多了腦越停不了,第六意識的機關開得越大。那麽後來討論到第七識在哪裡?第七識,無所在,五根、六識裏頭都有、都在,哪一點都有我見、我執。說第八阿賴耶識在哪裡?在密宗我們當年學這個討論的,兩派的爭論,一說,第八阿賴耶識在中脈,在背脊骨的中間;有一說,在腦子裏;其實都不是。他們都忘記了第八阿賴耶識受薰持種根身器,乃至我們這人體噢手有多寬,人體放射的能、人體自己的電與光就有多高、多大。在這個範圍不但有第八阿賴耶識的功能;超這個範圍以外跟宇宙通的,都是第八阿賴耶識整個的功能。你說它通過督脈、或者是通過中脈、通過間腦而起作用可以;說第八阿賴耶識就在這裡,或者在海底、在哪裡,那都是著相的,是錯誤的觀念。我們先休息一下。

 成唯識論錄音帶文字檔 (010A)

  《八識規矩頌》簡單地、快一點瞭解了,好正式研究《成唯識論》。
現在是講第七識
帶質有覆通情本,隨緣執我量為非,八大遍行別境慧,貪癡我見慢相隨。
 恒審思量我相隨,有情日夜鎮昏迷,四惑八大相應起,六轉呼為染淨依。
 極喜初心平等性,無功用行我恒摧,如來現起他受用,十地菩薩所被機。
第七識一般的習慣沒有辦法翻,不翻義,翻音、叫末那識,這個字在過去讀。這個末那識第七識,尤其現在研究心理學的同學們更要注意,現在心理學所講的潛意識、下意識,乃至什麼這個第六感等等,並沒有超過第六識的範圍。所以末那識沒有辦法翻譯成什麼識,理念上的理解它,它是真正第六識~叫做意根~意的根。那麼我們如果加以進一步的理解普通就叫做,這個就是,念頭那個念。因為第六意識我們容易分別瞭解它,人的思想分別、頭腦的清楚,對於事情的思考周詳,是第六意識的作用。第七識所謂之意根啊,有時候好像不起分別、沒有分別,那個境界、裡頭、這個是~這是我們有念,尤其我們在這裡,大家都是注重修行求道,打坐的時候進一步覺得自己一點雜念都沒有,覺得清清靜靜坐到,那個正是,那個正是第六識的根、意根。

  所謂,普通經典翻成,對於,我們經常拿一個笑話的辦法、可以說是笑話的辦法——測字攤,一般算命看相測字那個辦法。中國字這個字,你看字下面一個,現在心,這個就是,今心嘛!說睡眠睡著了,什麼思想也沒有,那個睡眠境界就是。也是念,這個念進入睡眠昏沉的狀況;心理狀況在睡眠昏沉當中。所以剛才特別提出來,做功夫的朋友們特別注意,你覺得自己完全放下、睡眠、空掉了,身體感覺都沒有,這個中間你要分辨清楚,算不定這個完全放下連身體感覺都沒有,正如普通人在睡眠位”~位置那個位,心理的位置,或者是悶絕位”~悶過去了,相同的。這個正是意識的境界,不要認為這個時候不是意識,這個意識接近到第七識末那識境界。

  所以末那識,普通也有解釋,很普通的解釋叫做我執,叫做俱生我執,與生命同時來的覺得有個。那麼一切眾生之所以不能成佛,就是我執第一空不了。但是這個我執哪裡來的呢?俱生我執,當我們入胎的時候已經有,乃至沒有這個肉身、變成中陰身的時候,這個也沒有離開、第七識沒有離開,所以俱生我執。(你們沒有書的人可以跟他們有書的坐在一起借一下啊。)所以,第七識末那識叫俱生、與生命同時來的。例如這個嬰兒生出來,第六意識、現行的第六意識(剛才講的一段啊,要特別注意)嬰兒沒有現行的第六意識,但是第六意識習氣的根同樣地在,沒有爆發而已,受後天教育等等灌輸,再來爆發那個根。那麼嬰兒沒有第六意識分別、思惟、思考等作用,但是嬰兒的第七識的我執早就存在。比方說,兩個雙胞胎都餓了的時候,一個早有奶吃,遲有奶吃(的那個)他還是不高興的,覺得我怎麼吃遲了?那個我執與生命俱來,有生命就有我。這個就叫做第七末那識

這個末那識、意根,玄奘法師把第七識的也做了三個偈。
 “帶質有覆通情本,隨緣執我量為非
第七識哪裡來?是帶質境,由第八阿賴耶識的帶第八阿賴耶識的本質所呈現的。所以有,就會起帶質的作用,所以,它的境界屬於帶質境。
有覆”~因爲有,把自己的第八阿賴耶識本來的功能遮住了,有覆就是這麽蓋起來,像這個東西拿個毛巾那麼蓋起來,看不著了、看不見了。
所以第七識,我們第六識自己也可以體會呀,我們這個思想曉得,唉,這個是第六意識作用。自己找自己這個生命啊,第七識在哪裡很難找到!因爲它這個有覆的作用,把第八阿賴耶識蓋覆了!自己也僞裝的蓋覆了,這個我相、我見說在哪裡找不到。我們覺得自己哎!我這個人無我了!嘿,這句話就是我這個人啊,都無我的!這句話正是。所以帶質境,有蓋覆的。通情本,我們有許多情緒變化、一個人情緒變化,喜怒哀樂、心裡煩悶啊,有時候你看~我們看有些人天生的啊,每一個人生下來、有許多人坐在那裡無緣無故啊,都是帶一種憤怒的形態,看起那個面孔都好像是討債的面孔。有些調皮的面孔,你一看就是調皮,他一生都表現出來。為什麼?它是帶質境。所以這個肉體上的變化,都是那個第七識的那個我相所表現的通情本,一切眾生、一切有情發生這個情緒的作用也都是它所變。所以我們普通講:哎,你注意呦!我這個人個性不同。我們普通講話、現在人講話,這個個性就是第七識的我執。是有不同,每個人個性不同,由第八阿賴耶識種子所爆發出來的。所以這一點,就比較講到第七識深刻一點了,很難懂一點,帶質境蓋覆的,通情本

  隨緣執我這個他從生命以來他就抓住這個在哪裡表現?並不是單獨有個”——“隨緣執我,碰到事情,做什麼有思想,那個我見、這個主觀,所謂我見就表達出來了。個性、主觀,這個我見越強的人,個性也越強。所以說隨緣執我
    但是這個有個什麽東西呢?沒有東西,它非量境。其實呀自性中本來無我,所謂本來無我,本來是大我,非常偉大的我。可是因爲我們沒有證得道以前,所以始終抓這一個隨緣執我的這個小我。自父母給我有這個身體以後,就抓住這個是我,很看得牢~~“非量境界,所以的境界是非量境界

  那麽第七識所包含的心理、心態~“八大,八種大煩惱都有。那麼這個注解上有。哪八種大煩惱?本書注解上有的,不需要我再講了。因為我們講什麼是根本煩惱,什麼是這種心理狀態,都在《成唯識論》將來都要仔細地討論。討論到了以後才曉得,自己打坐作功夫哪一種狀況是屬於什麼心態的~~~不要搞錯了,以為自己得道了

  所以,第八識的最密切連帶關係八個大煩惱,五種遍行。我們注意這個五遍行噢,五種遍行~八識裏頭都有,五遍行好厲害。哪叫五遍行~我們今天提出來一下,什麼叫五遍行呀?作意、觸、受、想、思。這是五個遍行。前五識、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裏頭它普遍地存在,五遍行。所以我們注意哦,修道的人,不管你修淨土、修禪、修密宗、修止觀,有時候覺得自己第六意識空了,有許多修道~打坐身體上功夫氣脈也做得蠻好,也覺得打起坐來:我也沒有思想沒有念頭——你不要自欺了!沒有粗的想,正在的境界,那個細微~“我都知道!這是思的境界,正在五遍行中。你什麼空了?那就真叫做空了,你空搞一場,是(音讀控)”了,鑽了空子了。所以這個五遍行要認得清楚得很!但是五遍行最可怕,它八個識裡都存在的。

  所以第七識裏頭,有大煩惱八個、遍行五個,但是有別境,別境裏頭有幾個心態噢,有一個心態是是別境哦。怎麽叫做別境?我們普通人心理狀態裏頭,沒有得道以前有思想、有妄念,沒有智慧;悟道的時候有智慧。這個智慧是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引用《中庸》的話,不思而得不要去思考它,不要去研究它,一通百通、自然悟了。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勉強的勉,不勉而中,一點也不勉強,隨時都在道的境界裏。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你們要注意!這個是慧的境界,慧的境界不是思想出來的。你說我打起坐來想出來、研究出來,那個是妄心呐,那正是妄心、妄想。所以慧啊,是別境,另外一種境界。

但是第七識裏頭,第六意識意根真的清明了,慧~智慧透出來了,所以它又具備一個好的特殊境界~別境慧。但是第七識啊,根本煩惱大的很,就像樹根一樣,水泥做的根啊,牢得很。什麽呢?貪、痴、我見、慢、相隨。你注意哦,我們根本煩惱三個:貪、瞋、痴。第七識沒有!追求一切的貪欲、貪念,我們貪名、貪利、貪高興、貪漂亮、貪什麼,都是它;痴迷,最痴的東西,那痴極了!就像豬那麼痴,愚痴到極點。這個地方~沒有哦!這個是第六意識最大了,越想越不對:老子揍死你!哎!這個是第六意識。第七識那個意根裡頭啊,可是它雖然沒有,有個什麼?、我慢,是不得了的。等於我們從前看的寫的小說,所謂《阿Q日記》,上面所講的,挨了人家的打的那個白痴,被人家打了以後,個個欺負他,他自己白痴嘛,一點辦法都沒有,但是他還是:不要緊,格老子,哼!兒子打老子!自己給人家打了,他還罵:哼!不要緊,兒子打老子。好像自己還是你的父親,你這個兒子打我!描寫一個白痴。但是這種人的心理狀況經常有,一個非常懦弱自卑的人,受了人家欺負的時候,也是想想:哼,我還怕你啊?我才不怕呢!不過我讓你就是了!我慢!這是一面的我慢。

還有一種我慢呢,人生下來,現在我們稱作自尊心,好聽點。所謂自尊心,人就是我慢。總覺得我了不起。這個我慢這個東西呀,慢心是不得了的啊!很可怕的,與生命俱來的,所以屬於第七識的。這一生下來,就覺得,我比你就不同,我就是比你好。最笨的人他覺得比聰明人~“我還是比你好!,這個是我慢
如果有了學問、有了知識以後啊,這個慢心增加了,叫做增上慢,所以學佛最怕增上慢。有一點功夫了,有一點心得了,呃!然後哇,天下人都不在眼下了。嗯,我們看到很多的過去一些老前輩學佛的,你譬如說熊十力呀、歐陽境無先生,我們當時就講:哎,這二老啊經常罵人,增上慢,太可怕了。那是增上慢。太虛法師跟他也可以說同門啦都是楊仁山的弟子,想跟他來談談唯識問題。太虛法師也不錯呀,歐陽境無說:太虛!他還有資格來跟我倆談唯識?不見!就這樣,那個增上慢是嚴重得很呐。噢,有道、有學問的人,那個慢心是越來越嚴重。那一種心叫做增上慢
增上慢是非常可怕哦!諸位呀,學佛修道有學問,學者多犯這個毛病,學問越好,增上慢越大所以成道越難。所以我們大家要共勉之噢,共同要勉勵。

所以,貪、痴、我見,這主觀的我見、成見、主觀等等,慢心,這些心態的狀況都是跟著第七識與生俱來的,只要生下來同來的。不過我們要回轉來講,以凡夫境界啊,我覺得貪、痴、我見、慢都是好東西,一個普通人沒有悟道的如果沒有這幾樣他活不下去了,不想活了;一個白痴,一個最最沒有出息的人,因為他有慢心,他也覺得自己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啊,哈!這是另一面,講一個普通心理的笑話的話。可是在修道我們之所以不能證道,這幾樣東西,心態的障礙太大、太大了。所以第七識是這麼一個東西,介紹完了。

第二段告訴我們,恒審思量我相隨,有情日夜鎮昏迷
換句話,有些人愛睡覺、糊塗的人我執越大;腦子聰明學問好的人,我慢、我執越大;但是越糊塗的人、越愛睡的人,我慢更大、我執更大。就是這個第七識的,你要注意。所以這個啊,這個第七識這個東西,意的根吶,它的那個地方的心態作用:,經常的;,這個字注意哦,會審察、仔細得很,我們這個意識的作用有時候粗枝大葉,比如對一件事情,人家說:哎,你這個東西送給我好不好?我們有時候高興,這個意識說:好哇!你拿去!嘿,意識作用。過後,他拿走了,有時候一靜下來一想,心裡:這個不對!太可惜了!剛才怎麼給他了?這個第七識的審察自己,你看不出來,那都是第七識的、意根的那個我見來的。所以它恒審思量,平常在思想,這樣、那樣……那個細得很,不是我們普通心理狀況所瞭解的第六意識。第七識恒審思量,這個一起思量、這個念頭一起作用,就在其中了,這就是嘛。認為我怎麼可以這樣,我不可以啊!哎,我怎麼送給他了?!我怎麼答應了他呢?就是譬如說我們這一件事情,過後一想後悔啊;睡著了、將睡未睡,或者一睡醒了,思想第六意識門面都沒有打開、沒有開張的時候,在那個迷迷糊糊中間,那個作用就是第七識。我思的~這個意根來的。恒審思量我~這個我見~相隨。所以西方哲學家笛卡兒所講:我思則我存,我經常說笛卡兒很不錯了,真有見地,已經到達這個認識,就是王陽明所講的良知良能也只認到了這一點。所以王陽明的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王學的四大教名句。但是王陽明也是打坐的呦,他也發過神通哦,他只看到第六意識的意根——第七識這個境界,認為這個是良知良能。第八阿賴耶識他影子都沒有摸著。
可是你要曉得,一個修養作功夫到了破了、轉了第六意識,能夠到達第七識境界的人,決定可以成大師、大哲學家了,了不起哦!智慧超人一等,因為第七識裡頭有個別境慧,所以哲學家的思想都是這個別境慧出來的。文學家有時候的名句,那個好的文學境界自己都不曉得怎麼寫得出來的,那個也是別境慧裡頭出來的。所以啊,這個第七識是這樣:恒審思量我相隨,有情~一切眾生~日夜鎮昏迷,這個識、第七識跟著你,晝夜跟著你,字要注意!把你壓住了,把你壓住在那兒,鎮昏迷,所以我們的無明,智慧出不來、不能悟道,鎮日昏昏就是這個東西~我見、我相。

四惑八大相應起,六轉呼為染淨依。
四惑八大什麽是四惑?下面都有、八大煩惱都有,相應起,這個東西最厲害。四惑八大這些東西都是這個意根~第七識的作用。
六轉呼爲染淨依。哎囈!但是你說我這個我見~第七識要怎麽修到無我呢?我們怎麽樣達到無我?空掉、把我空掉?嘿,要它前面的那個東西~第六識轉了,它(第七識)也轉了。它跟第六識兩個是~陰陽兩面這樣轉哟。第六識轉了,第六識完全分別妄想不起,變成清明在躬的時候,第七識也變成淨相,乾淨的面,這已經乾淨面。第六意識一動、一冒火了、一起念頭了,第七識馬上也變成黑暗面了。所以第六意識跟第七識它兩個關聯那麼密切。所以六轉第六意識轉了,呼為染淨依染依就是污染了,凡夫就跟外境污染了、外境界的污染,第七識被污染了。因為第七識它本身啊,雖然有個我見,他不會分別思想,帶領它做壞事是第六識。所以《西遊記》上把這個第七識變成哪一個師兄弟呀?就是那個沙和尚,光是挑東西的,跟著後面挑。那個豬八戒是情感,豬八戒騙沙和尚:哎哎!師弟啊,你不要聽猴子~猴子就是第六識,不要聽孫悟空,聽我的!那個沙和尚也莫名其妙,聽豬八戒騙了。碰到了孫悟空~第六意識:你怎麼那麼笨又聽這個老豬走了!怎麼聽這個感情走哇?你跟我來嘛!哎,沙和尚又跟著猴子來了,呵!六轉呼為染淨依,他自己沒有多大的主見的,它都是跟著第6識。
所以你知道我們禪宗的六祖,你說他一個字不認識,任何宗教任何他的徒弟們,他不認識字啊,那些跟著他學的徒弟們都是第一流的法師、第一流的學者。他平常聽他們講完了,他可以跟他們作結論的,所以六祖他唯識講得最透了: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圓。所以悟道的人,第六識先空念頭、空掉了,第七識就是因上轉,初初悟道~~得一個清淨法身的境界,相~清淨法身容易,這是六祖講的,六七因上轉。你要想把身體也轉過來,肉體四大,心物一元就轉變,把六根、五根都轉變,也具五神通了,起作用了~這報身、化身的成就哇!五識和第八阿賴耶識要證得佛果以後才變得了哇!你看他老人家兩句簡單扼要的話~~把唯識修持的道理,唉!六七因上轉。所以說我們修淨土念佛的也好、修禪也好、修止觀也好,初步的要空轉轉這個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清淨,空轉了,那麽差不多了。第七識跟著轉,所以說六七是因上轉。前五識、第八識,前五識我們不是講過了嘛,要到第八阿賴耶識轉了前五識才能轉,很難呐。所以是:五八果上圓呐。所以第二首就講:四惑八大相應起,第六識轉了,(010B)六轉呼爲染淨依第六識修到位了,第七識我執俱生我執也跟著莊嚴起來了,它是這樣轉的一個東西。

極喜初心平等性,無功用行我恒摧,如來現起他受用,十地菩薩所被機。
那麼,下面講得道的時候,極喜初心平等性,那麽第七識這個我執~俱生我執,它同第六意識相依爲命,它是第六意識的根。所以菩薩登初地~歡喜地的時候、剛剛悟道的時候,功夫到了三際托空,在三際托空裡透出來這個別境慧,突然一悟,所以大家要問禪宗怎麼叫悟道,你就是做到三際托空,那個是心量的境界啊!你悟了沒有?那個悟是般若ㄟ!你在三際托空心量的境界裡頭透出了這一悟,所以才別境慧啊!是這個道理。這就是悟哇。
所以大家,譬如說禪宗有一些語錄講錯了:破初關~“未參禪以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悟道以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那是功夫境界、心態的狀況,那同悟不悟沒有關係,那只不過是看到一個鏡相心呐!那我們把第六意識只要擺平了,你看一切境界都不同了。任何事亦然,這沒什麽稀奇。所以見道以後~見山不是山,這都是空話!所謂悟道,悟與不悟,禪宗這一悟~透出了,但是要這個定的境界、心量的境界到達了清明,這個中間透出了這一點慧的覺性,叫做悟了。不是說你們拿著某一個清明的境界,抓著這個境界~“哎呀,我得了道!我悟了道!你不是自己欺騙了自己嗎?
所以,我們上午講到明朝那位明師所講~人生只作三件事:自欺、欺人、不然被人家欺。多半在自欺中過,要特別注意!所以第七識,初地菩薩得道的時候登達歡喜地。其實初地的歡喜地啊,就是四禪八定初禪定的功夫配合,所也初禪呢~定生喜樂極喜初心平等性,只要菩薩一登地,見到自己空性的時候,初地登歡喜地,我見沒有了,我相沒有了,看一切眾生都是平等、慈悲,都是平等、慈悲。所以,極喜初心~發起平等性。但是,換句話說,我想在座好幾位都有這個經驗,當你用功好的時候,心境很和平的時候,自己好像的確沒有我相了,人家侮辱你打你一下都不會生氣,覺得每一個人都很可憐、都很可愛的,會慈悲心會起來的。平等性,我跟你都平等、一切平等。但是這樣叫做無我嗎?沒有哦,還早哦!初地菩薩登地剛剛見到了無我的這個平等性,真正達到無我要八地以上的菩薩。無功用行我恒摧,到達第八地菩薩,拿我們剛才以禪宗比方,到達破了重關的時候~“無功用行了。無功用行很難了,不需要用功了、自然都在用功,行、住、坐、臥,都在定中、都在慧中。在水裡頭游泳也好、你去打滾也好、跳舞也好、打架也好、開車也好、登山也好、滾下來也好,你都在定慧中,不需要用功了,自然有定有慧,無功用行

所以我們曉得,像禪宗的祖師~趙州和尚,大禪師,八十歲了,還到處找明師訪道。所以趙州八十猶行腳~到處去參訪善知識。當然,他是方便講的話,人家問他:老和尚,你是大祖師,八九十歲了,還在外面跑什麼?~~~~為了這個要打成一片哪!此心還沒有打成一片。禪宗所謂打成一片,還沒有到達無功用行。你還要用打坐作功夫入定才有,不打坐不作功夫你那個道就倒掉了,不叫做了,叫做了,茶杯要出來了。用功才有道,不用功沒有道,這個道你說還值什麼錢嘛?不值錢了!所以菩薩到第八地以上無功用行,所以叫第八不動地,不退轉。沒有到第八地以上的菩薩,你功夫再好、智慧再高,還會退轉哦,還會退到六道輪回裡頭去哦,還在那裡轉的哦!到第八地以上的菩薩,在不動地才可以不退轉。但是到這個時候是無功用行了,不需要用功自然用功,無往不是道,無一不是禪,到這個時候才是真做到了有我的無我無功用行我恒摧,永遠真正無我境~人無我。但是第八地以上的菩薩,只破除了人無我,法無我還沒有到達完全乾淨哦,還沒有到達完全乾淨。

所以如來現起他受用,十地菩薩所被機。真做到法無我的時候,成佛了,十地以上的菩薩,進入了如來地、佛地了。那麼還有我沒有我呢?對不起,還有我,這個我是什麼?佛的大慈悲,千百萬億化身,一切處度眾生,所謂他受用。變成佛的、這個我啊,一念一動,這個念一動,哎呀,我要救這個人!這一念一動,就化身出去了,變成他受用身,這個化身在教理上也叫做為他受用”——為利益你而用的,一切的動作為了幫助你,乃至打你罵你一切等等,愛你、笑你等等,為了。所以佛菩薩的境界,化身千百萬億,這個身,像釋迦牟尼這一生,來教化我們這個世人,這一生的釋迦牟尼佛的肉身,也就是他化”——他受用身,為我們一切眾生,這個指我們其他的一切眾生。所以成佛有我,這個才是大我,這個才是真我。所以佛一生下來,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個來了,還是有

所以,難懂吧?所以修行之難呐!先要無我,後來的真我,是這個樣子。但是這個真我是《涅槃經》上講:常、樂、我、淨這個我。這個我是如來地境界、成佛了的境界的我。所以如來現起,現量境要起就起,看這個眾生,所以觀世音菩薩循聲救苦,以三十二變化身,救度這個世界。豈止三十二?他在密教裡頭,有二十一尊度母,也是他的化身。所謂正法明如來、準提佛母,就是他的正化身,都是他的化身、變化。這些身有時候變成二十一尊度母,所謂綠度母、紅度母、白度母等等,有時候又變成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觀世音菩薩何以有如此的功德?因為他早已成佛了,他的本名叫正法明如來,正法明如來化身在這個世界是觀世音菩薩,同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也是他的化身~正法明如來。這一些化身就是如來的境界,現起他受用,為了眾生,自己化身出去的,這種境界要到十地以上的菩薩、到佛地,這個我是真我的成就,常、樂、我、淨。

第七識,我們也交代了。現在講第八阿賴耶識,麻煩來了,講第八阿賴耶識,陳先生前天提出一個問題,投胎的時候,據他也親眼看到他的家鄉,因為他跟我同鄉、浙江人,不過不同縣,陳先生是浙江吳興人。他說看到家鄉的,有人的確到媽媽要生的時候才來投胎的。他說前天聽了三生石上(三生石上舊精魂的故事)這個事情,他問我~是不是入胎的時候就投胎,還有半路投胎、有出胎的時候投胎?因為我們前天講得時間來不及,我說講到唯識第八阿賴耶識詳細說明這個問題,恐怕今天我看看時間不夠,先念了,大概下一次我們專題報告這個問題噢。

第八阿賴耶識,
《性唯無覆五遍行,界地隨他業力生,二乘不了因迷執,由此能興論主爭。
  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受薰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
  不動地前才舍藏,金剛道後異熟空,大圓無垢同時發,普照十方塵剎中。》
這是根本,性唯無覆五遍行 第八阿賴耶識,沒得蓋覆的,它沒有躲藏在哪裡,無所不在,第八阿賴耶識,無所不在,心物一元,無所不在的。它自己的性能~這個無覆,第八阿賴耶識其他的作用、心態的狀況它沒有。心態的狀況,第六識、第七識有,前五識有一部分,第八阿賴耶識,它沒有心態狀況。它是這麼一個東西。
根根,等於我們一棵樹的,它這個種子所生的樹根、等於這個樹根;第七識等於這個樹幹;第六識啊~樹的幹的中間、那個主要的中心;前五識~這棵樹前面開的花、結的果,比方,我們把它比方是這麼一個東西。所以第八阿賴耶識,它其他心態沒有,可它有這個作用——“五遍行:作意、觸、感受、想、思。
所以你們有許多打坐的要了命!很多人因為理路不懂、道理不懂,理論不懂去盤起腿來想試驗這個科學~生命的科學,你怎麽通嘛?!都覺得:哎呀,我定是很定嘛,就是也沒有念頭,可是總是我曉得呀!好像他要學死人才好!完全不知道他才叫做。你要曉得第八阿賴耶識正是有思哦!這一思都沒有,你不是悶絕就是昏沉,這不得了哦!大糊塗哦!它正在五遍行中,五遍行第八阿賴耶識有思哦!所以入定的人,一點也都不知道了,那叫做定啊?那是你的佛法,你自己亂解釋的佛法。

所以一般人認爲:哎呀,打坐坐在這裡應該是什麼都不知道。哎呀!我越來越清醒誒,越來越不要睡覺了。嘿嘿!那是當然囉!哦,你以為越來越糊塗、越來越愛睡覺、乃至睡著了以後什麼都不知道,這叫做入定啊?這叫做變豬!真的呦!這個果報修下去會變豬了的哦。不僅我那麼講,宗喀巴大師也是那麼講,很多祖師吩咐你:不要以為昏沉的境界是定、不要以這個是無念,那是錯極了的呦!無念的話,是觀察圓明照大千,大圓鏡智,更清楚;但是自己沒有動思惟心,沒有動分別心,那個才是無念呀!所以像鏡子一樣,照天照地,纖毫一動都知道,那才叫無念;不是無知哦!所以你功夫越好越不要睡眠、越清楚,是當然的啊!清明境界現前嘛。所以可悲啊,很多人不懂學理亂去修行!我幾十年常教你們要想學佛想用功先要窮理呀、先要窮理呀!嘿,老朋友也好新朋友也好都不聽我的,不聽我也只好算了,跟我沒有關係,你要去變什麼你愛去變,下一次我碰到你說:來來來,又來了。再說,變狗也好、變牛也好、變獅子也好、變老鼠也好,再教你來嘛!再不聽話,又去變去嘛。是這樣哦!不是講笑話,很嚴重。所以它裏頭有五偏行~阿賴耶識。這句話講完了。

界地隨他業力生,這個宇宙佛說有三界、九地,三界九地這個表後面都有,整個的宇宙萬象,都是第八阿賴耶識這個功能變出來的,這個功能叫做業、業力。三界六道、天堂地獄、畜生惡鬼,鬼、神有沒有?都有。什麼變的?不是上帝、不是閰王、不是玉皇大帝,也不是佛、也不是菩薩,是我們每一個人第八阿賴耶識自己的業力所造的~~“界地隨他業力生啊!

二乘不了因迷執,由此能興論主爭,小乘的羅漢、聲聞、緣覺,雖然他自己覺的證得涅槃、證得空,他都認不清楚第八阿賴耶識是個什麽東西。不了,他根本不知道~小乘羅漢~根本不知道,所以還不算悟道的呦!所以《楞嚴經》上,佛把聲聞、緣覺都罵成外道。所以五陰~色、受、想、行、識,識陰裏頭,十種外道,因爲第八阿賴耶識他不知道,二乘不了因為迷執
由此能興論主爭 就是大乘菩薩,有些也搞不清楚,所以由佛過世以後,有《成唯識論》啊、《辨中邊論》啊、《中觀論》啊、《大智度論》啊,這些菩薩們沒有辦法起來作論,就是論這個道體這個東西,由此能興論主諍,意見上、思想見地上的差異。我們今天先到這裡。

arrow
arrow

    七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