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五蘊皆空,並非一句名相虛言,必須實修實證得到,方為佛法究竟。五蘊的色蘊粗相,即是地、水、火、風四大所造,能造者心,所造者境。想念堅固,作成所造的四大色相。欲求解脫,非從心造心滅處一一修證過來不可。
初觀風大如巨蟒大蛇,各有四頭,兩上兩下,即是色身中風大的各種氣化現象。色身中的氣化,約計有上行、中行、下行、左行、右行等氣。輕清者親上,重濁者凝下,一有阻滯,便積滯成勞,化為物質,質礙成病,不可救藥而輪迴生死海中。故須以智觀觀想其遊行變化的劣根惡習,漸漸調柔,至於靜態淨化,方可轉物歸心而達心能轉物。由此觀法演變,世間便有各家各種修氣的差別功夫出現,亦各是得其一偏之長,但有利於人,而未必有利於道業的成就,此須知。
其次,風火變相,出現夜叉形的惡鬼,「吸火擔山」種種形相,即是自識心中過去業力種性的反映。我人色身,因暖、壽、識三位同功,才呈現有生命的活力,暖即火性,因風力的摩蕩而發生火功。這種生命的暖力,能使我人生活的更活躍,但也如夜叉惡鬼一樣,在生存的過程中,更增惡業惡果。所謂「吸火擔山」,即我人因風大的呼吸而增加體溫,便形容它是吸火。因此而使此粗重的骨肉之身存在,便形容它是擔山。觀想到此境界,心生恐怖,並非外力,亦是自心嚇自心而已。此須知。
再次,便是水大觀中的毒龍、毒蛇,以及許多鬼怪鳥獸等等,便是對紅白血球,以及好細胞與壞細胞的種種形容。至於獼猴,則是意識的虛幻變相,此須知。
至於白骨,即是地大變相。
以上種種境界,因心力的觀想成就,自空起有,因緣所生。但能一一親證過來,同時可知自心結使的可畏。唸唸遷善,即成靜相淨相;唸唸習惡,即如禽獸鬼怪夜叉;唸唸菩提,鬼怪夜叉禽獸等等皆成護法大神;唸唸惡染,即盡為魔羅。密宗各種修觀法像,大多融會毒龍毒蛇猛獸惡鳥以及諸多夜叉、羅剎與屍身白骨骷髏,遍佈周圍,即由以上此等說法,擴展演變而來。了此秘密,便可知顯密通途不二的真諦。此須知。
若能合參佛說楞嚴經,指示四大體性,如:「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則可由此禪觀修法,直接轉入大乘菩提道次,望諸學者,好自為之。】
四大第二觀、結使根本觀
第十二,四大觀與九十八結使境界的觀想成就之後,再須系心一緣,住念守意觀想腰中間部位處的背脊骨。先要觀背脊間的白骨,白如珂雪,然後諦觀全身骨節,節節尖端相拄,更加明淨,白如玻璃。每一大小節骨,以及支節,也都明淨猶如玻璃。但在所有骨節的拄接空隙之間,地、水、火、風變化的各種境界,顯現無遺,與第十二觀的大而無外剛好相反,變成小而無內的境界。
這一觀想成就以後,自見座處地下,漸漸豁開,由小而大,由一方丈乃至十百方丈,直到下方洞穿而無障礙,觀見下方虛空之中,自有各種風起。原先在第十二觀四大觀境中的夜叉(注九)等,都在此骨節空隙的境界中,吸入下方所起的各種風大。這些夜叉吸進風大以後,自身所有毛孔中,各出現鳩渠茶(注十),而且從每一鳩渠茶口中,吐出火山,充滿大千世界。
在這些火山之中,忽然又生起無量無數的美妙少女,或者打鼓,或者吹蕭,玩弄各種樂器,載歌載舞,自然湧向座前。同時,又有許多羅剎(注十一)出現,互相爭奪,吞食這些美妙少女。
但有這種境相出現時,初修禪觀的人,可能生起極大驚怖,不能保持定力而不驚、不怖、不畏;或者立即倉皇出定,因此而常患心痛,而且頭頂骨有疼痛欲裂之感。
對治之法,首先須知這些境相,只是修習過程中四大業力變化的幻相,並非真實。必須重新攝心入定,回復前修所觀的四大變化境界,然後憑此四大本身定力,便可自見身體猶如玉人,淨白無瑕,每一支節間,同時向上起火,向下流水,耳中出風,眼中雨石。
到此境界,又見座前地上,有十大?(缺字:左蟲右元)蛇,長大五百由旬(注十二),有一千二百隻足,猶如毒龍的爪。身上冒出水火,宛轉盤伏在地。
見此境界,了知都是自己宿世毒害心之所感,但當至心懺悔先世罪業,不怖不畏,出定以後,必須緘默,不得與人多言。只在寂靜之處,一心繫念,除二時粥飯之外,皆須至誠懺悔。而在此時,應當審察醫藥,稍加進補,如服酥酪及適當藥物。然後自再易觀,另換修法。
佛告阿難,此觀名第十三結使根本觀,亦名第二、四大觀。好自受持,慎勿忘失。
所謂易觀另換修法,須自審慎仔細諦觀理所當然的反應現象。如在觀想境中,觀見火大發動時,應當生起雪山之想。倘使週遭雪山的冰雪,亦都為大火所融化。火大力量猛利熾盛,身體蒸熱無比,便須觀想空中出現天龍,紛紛雨石以掩猛火。落下的石,同時皆粉碎為塵。龍復吐風,聚攏所有微塵,堆積成山。有無量數的樹木及荊棘叢刺,皆在山上自然生長成林,郁茂青蒼,綠陰普覆。同時有流泉白水,映成五色祥光,卻在所有豐林茂草之間流出,匯聚山頂之水,猶如疊雪積冰,凝然不動。如此觀想成就,即名為第十四易觀法。
「佛告阿難:『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三昧正受者,汝當教是易觀法,慎勿忘失。此四大觀,若有得者,佛聽服食酥肉等藥。其食肉時,洗令無味,當如饑世食子肉想。我今此身,若不食肉,發狂而死,是故佛於捨衛國敕諸比丘,為修禪故,得食三種清淨之肉(注十三)。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問:從第十二,四大觀到此第十三、四大第二觀,及易觀修法,有些問題未能詳細,煩請師解:
一、修第十二觀時,要諦觀背脊骨,以定心力,觀想成就高台。所謂背脊骨,究竟指哪個部位?
答:舊稱人身背脊骨節,吻合一年二十四氣節。即從下至上,由薦骨(五小塊合而為一)以上開始,腰骨五節,胸骨十二節,頸骨七節,共為二十四節。第十二、四大觀所謂背脊骨,是從胸骨中間第五節開始向上,約當夾脊部分。第十三、四大觀,是由胸骨第六節開始向下。
二、毒龍何以從臍出來?
答:臍是人體生成的根蒂之處。人在母胎中,呼吸養分,皆由臍帶輸入自身。一出娘胎,剪斷臍帶而有後天呼吸。毒龍從臍出,即是業識的幻變轉相所現。
三、第十三、四大觀中,收攝第十二觀四大變化的各種境界,都在節節骨節空隙之間,是何意思?
答:即四大精力在人體關節間匯聚的主要關鍵。
四、從下方虛空起風輪,是否有特別意義?
答:有。十方虛空,本自周圓,並無方位,方位是人為而定的。虛空之中,充滿風輪。世界緣起,先有風輪。中國道家所說太虛空中,萬氣根本,亦即此意。在地球世界的物理作用,與人體的生命作用,風輪元氣的變化,都是由下而升,由內而外,方能變化而昇華。其間有密意,盡在不言中。
五、何以一遇夜叉、鳩渠茶、羅剎、?(缺字:左蟲右元)蛇等境出現,必須至誠懺悔?
答:此皆自我身心,無始以來的三毒——貪、瞋、癡等業報所化現,唯至誠懺悔,祈求佛力加庇,得自他不二之力,可使加行成就。
六、服用何種藥補,最為適宜?
答:世無神藥,除非宿世自具特別福緣。經上所說酥酪等品,只是印度古代調藥主要用物,即如各種乳類營養品。修持人須要藥物補助加行,必須要通菩薩五明的「醫方明」。龍樹菩薩法系,尤其注重醫藥。內藥、外藥,即是東方琉璃世界藥師佛長壽修法的大乘道行之一。
七、第十四易觀法中,顛倒四大,又准許肉食,其理不明?
答:第十四易觀法的開始,顛倒水火觀想,契於易卦的「水火既濟」的道理,思之自明。准許肉食,只准食三淨肉,並非許可但圖利己,或貪圖口腹之慾而恣殺生命。此處不可假藉以藉口,應當嚴守別解脫戒。但觀行功夫到了必須好飲食以資助時,如通達醫方明者,亦不必一定需要肉食了,因肉食原本是療饑之藥而已。
又:第十四易觀法中,亦即是五陰會聚的粗相觀,此亦當知。】
見五陰粗相觀(亦名修身念處初觀成就。修證頂法。修證阿那含果位觀法。)
世尊重告阿難說:由於修得前面所授易觀「水火互濟」境界,復當更教住意繫念,諦觀背脊骨(與胸骨第八九兩節相對之脊骨),使其白淨,過前數倍。因骨節的明淨,使觀想之力,增益盛勝,便可得見一切穢惡等事。
作此一觀想成就之時,當觀自身成為一具骨人,節節之中,都白淨明亮,猶如玻璃明鏡。照見閻浮提(注十四)中一切骨人,及四大觀所有境界,都可在一骨節中顯現無遺。
得見此一境界之後,繼續觀想如次:
觀見許多白色骨人,一排一排的行列,數如微塵,不可勝算,從東方而來,面向自身。由此增廣,充滿東方娑婆世界的許多白骨人,皆是行行排列,來向自身。接著,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也是如此。
由東方開始,復有青色骨人,也同白色骨人一樣,無量無數,來向自身。又有淤泥色骨人、濁水色骨人、紅色骨人、膿血塗身骨人、黃色骨人、緣色骨人、紫色骨人等等,都是行行排列,來向自身。
復有那利瘡色(注十五)骨人,於諸骨節之間,流出十六色(注十六)諸惡雜膿,也行行排列,面向自身而來。
觀想到此境界,可能生起驚怖之念,又見許多夜叉,欲來啖食自己。
同時,又復觀見這許許多多各色骨人,從骨節間,節節火起,火焰相次連接,遍滿娑婆世界。
復見骨人頂上湧出諸水如玻璃幢。
復見骨人頭上一切眾火,化為石山。
正當此時,便見諸龍耳中出諸風力,吹動這些骨人所發的火焰,燒動諸山,而這些變動中的火山,旋轉住於空中,猶如輪盤。
得見這種境界之時,必大驚怖。因一動驚怖之念,便自見有一億鬼擔山而來,口吐火焰,形狀各異,來到面前。
轉入正思惟修的另一層境界
佛告阿難:「若有比丘,正念安住,修不放逸,見此事時,當教(深入經教,參究)諸法空無我觀。(即使在)出定之時,亦當勸進(精研教理),令至智者(善知識)所,(請)問甚深(般若)空義。
「聞空義已,應當自觀我身者,依因父母不淨和合,筋纏血塗,三十六物(注十七),污露不淨(之所組合),屬諸業緣,從無明起。今觀此身,無一可愛,如朽敗物。
作是思惟時,諸骨人皆來逼己,當伸右手,以(中)指彈諸骨人而作是念:如此骨人從虛妄想,強分別現。我身亦爾,從四大生,六入(注十八)村落,所共居止。何況諸骨從虛妄出。
「作是念時,諸白骨人,碎散如塵,積聚在地,如白雪山。(其他)眾多雜色骨人,有一大虺,忽然吞食。」
九十八結使的影事重現
「於白雪山上,有一白玉人,身體端嚴,高三十六由旬,頸赤如火,眼有白光。時諸白水,並玻璃幢,悉皆自然入白玉人頂。龍、鬼、蛇、虺、獼猴、獅子、狸貓之屬,悉皆驚走,畏大火故。尋樹上下,身諸毛孔九十九蛇,悉在樹上。
「爾時,毒龍宛轉繞樹。復見,黑(色大)像在樹下立。
「見此事時,應當深心,六時懺悔。不樂多語,在空間處,思諸法空。諸法空中,無地無水,亦無風火。
「色是顛倒,從幻法生。受是因緣,從諸業生。想為顛倒,是不住法。識為不見,屬諸業緣,生貪愛種。
「如是種種諦觀此身。地大者,從空見有,空見亦空,雲何為堅?想地如是,推析何者是地?作是觀已,名觀外地。
「一一諦觀地大無主,作是想時,見白骨山;復更碎壞,猶如微塵。唯骨人在於微塵間。
「有諸白光,共相連持,於白光間復生種種四色光明,於光明間,復起猛火,燒諸夜叉。
「時諸夜叉,為火所逼,悉走上樹。未至樹上,黑象蹋蹴,夜叉出火燒黑象腳。黑像是時作聲鳴吼,如師子吼音,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亦說此身是敗壞法,不久當滅。
「黑象說已,與夜叉戰。夜叉以大鐵叉刺黑象心。黑象復吼,一房地動。
「是時大樹根、莖、枝、葉,一時動搖。龍亦吐火,欲燒此樹。諸蛇驚張,各申九十九頭,以救此樹。
「是時,夜叉復更驚起,手執大石,欲擲黑象。黑象即前,以鼻受石,擲置樹上。石至樹上,狀似刀山。
「是夜叉奮身大踴,身諸毛孔,出諸毒龍。龍有四頭,吐諸煙焰,甚可怖畏。
「此想成時,自見己身,身內心處,深如坑井。井中有蛇,吐毒上下,現於井上。有摩尼珠,以十四絲,系懸在虛空。時彼毒蛇,仰口吸珠,了不能得。失捨躄地,迷悶無知。是時口火,還入頂中。
「(修此觀想)行者,若見此事,當起懺悔。乞適意食,調和四大,極令安穩。當坐密室,無鳥雀聲處。」
佛告阿難:「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此觀者,名得地大觀。當勤繫念,慎莫放逸。若修不放逸行,疾於流水,當得頂法。
「雖復懶惰,(亦)已捨三塗(注十九)惡道之處。捨身他世,生兜率天,值遇彌勒,為說苦、空、無常等法。豁然意解,成阿那含果(注二0)。」
佛告阿難:「汝今諦受地大觀法,慎勿忘失。為未來世一切眾生,敷演廣說。
「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得此觀者,名第十四地大觀竟。亦名分別四大相貌。復名見五陰粗相。
「有智慧者,亦能自知結使多少。四念處中,名身念處。(但此亦)唯見身外,未見身內。(只是)身念處境界四分之中,此是最初。得此觀者,身心悅樂,少於諍訟。」
附註
(注一)夜叉:有捷疾、輕捷、勇健、能啖、傷者、苦活、祠祭、威德等義。住在空中、天上或地上,具有威勢的鬼類。有的是守護正法和諸天,有的惱害人類,啖血肉,奪人精氣。
(注二)鳩槃茶:譯為甕形鬼、瓶腹、甕行、陰囊、形卵、形面似冬瓜鬼、厭魅鬼等。這類鬼的陰囊狀如冬瓜,啖人精氣。行時將陰囊扛在肩上,坐時靠在陰囊。
(注三)毗捨闍:譯為食血肉鬼,啖人精氣鬼,或癲狂鬼。是啖食人的精氣和血肉的鬼類。
(注四)娑婆世界:梵語娑婆,其義能忍。謂此世界眾生,能忍受煩惱苦毒,故名。
(注五)閻浮提:梵文jambudvipa譯名大洲,即吾人之住處。
(注六)野干:類似野狐的動物。雜阿含云:野干常樂塚間,鳥常欲飛空,蛇常欲入穴,狗常欲入村,獼猴常欲人山林,龜常欲入海。喻人之六根系樂六塵,所著不同。
(注七)九色:即紅、橙、黃、綠、藍、靛、紫、黑、白。
(注八)九十八結使:與煩惱同名,又名隨眠,常隨逐於人,微妙難察,包含欲、色、無色三界見思二惑。斷惑見真,方證果位。
(注九)夜叉:見(注一)。
(注十)鳩槃荼:見(注二)。
(注十一)羅剎:食人血肉惡鬼,或飛空、或地行,捷疾暴惡可畏。有云:羅剎男為黑身、朱發、綠眼;羅剎女為絕美之婦人。
(注十二)由旬:為天竺裡數名,上由旬六十里、中由旬五十里、下由旬四十里。
(注十三)三淨肉:不為我所殺,自不教他人殺,不見他人殺而生隨喜者,名三淨肉。
(注十四)閻浮提:見(注五)
(注十五)那利瘡色:形容癰、疽、癤、瘡等瘢痕的顏色。
(注十六)十六色:肉身色相轉變破壞成骷髏,見於外之形相有十六色相之不同。
(注十七)三十六物:佛言人身有三十六種不淨充滿,分為三類。(一)外相十二(發、毛、爪、齒、眵、淚、涎、唾、屎、溺、垢、汗。)(二)身器十二(皮、膚、血、肉、筋、脈、骨、髓、肪、膏、腦、膜。)(三)內含十二(肝、膽、腸、胃、脾、腎、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
(注十八)六入:;舊曰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為內六入;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境為外六入。新曰六入即六根六境互涉入而生六識,即名六處。
(注十九)三塗:塗者途之義,猶道也。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同義。一火塗——地獄趣猛火所燒之處。二血塗——畜生趣互相啖食之處。三刀塗——餓鬼趣以刀劍杖逼迫之處。
(注二十)阿那含果:阿那含意譯為不還,不來。阿那含果為四向四果中之第三果,指通過修行完全斷除欲界煩惱而達到的果位,達到此位的聖者,不再生適欲界未來,當生色界無色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