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空-20220920-03

很快地先把重點複習一下:
觀現世量/資糧加行道﹙有為法:適用於因明、有相唯識、相似勝義、單空﹚→瑜伽現量/見道﹙大無為法:入虛空金剛三摩地証無分別根本智、究竟勝義、離戲大空性﹚→顯宗後得淨見量﹙應成、自續、瑜伽行之般若勝義空智、他空智﹚→密宗後得淨見量﹙了義大中觀/大圓滿見﹚
就說你現在到底是在什麼位置在學他空?目前仍是在有為法的位置學習他空,因我們沒有見道,所以屬於資糧道甚至連加行道都沒到,因此我們是屬觀現世量用現量、比量來判斷事情的是非,像這情況適用於因明、有相唯識,一般講叫相似勝義、或單空。單空,廣義時他就是相似勝義,狹義時則是強調尚未離戲只是著重在否定有的那種空性。
進入瑜伽現量就是見道了,這時就屬於無為法,一般是進入虛空金剛三摩地證到無分別根本智,這時就是究竟勝義、離戲大空性。
這些成就了若還在顯宗的範圍內,就用後得的淨見量可以教我們像應成、自續、瑜伽行有關於自空部分的般若勝義空智、或者是他空部份的他空智。我們現在學的就是這些人證道以後以他們後得淨見量告訴我們的他們的見聞覺知。這階段完成後有些聖者就要入密,修密也有見道不見道的差異,見道過一般後得淨見量就是講了義大中觀、或是大圓滿見,以寧瑪自宗來講就是大圓滿,可我們現在並不是在學大圓滿,這個課本身還是在講他空中觀的概念,要等到如來藏時才比較會在大圓滿範圍內。

 

聖者入定境界諸法皆空→聖者淨見量﹙自空勝義理觀察下無有人法諦實、無有不空者;他空自空基石,約如來藏光明分側面,承許勝義諦實不空以區別客塵空﹚。攝義:自空之諦實﹙人法我﹚≠他空之諦實﹙如來藏﹚;自空之空性﹙二諦不分一切空、平等圓覺﹚≠他空之空性﹙唯迷乩所現的客塵空、現相與實相一致→現空雙運﹚
接下來,聖者入定的境界是諸法皆空,這也就是瑜伽現量、見道時定中的境界是諸法皆空→出定後的他則是淨見量,也就是~~~以自空勝義理觀察下知道人法諦實均不存在、無有不空者。自空勝義理,其實若講勝義理就2個原則,實相是無自性、也叫空性。為什麼?因只要有自性的東西一定有2個條件要滿足~~~1是永恆不變,他本身不會有變化的這叫有自性或者是實有的,2一定是獨立自主,什麼叫獨立自主?像緣起就不獨立自主,因為緣起都有觀待,比方說,因果這是果觀待因來的,相依就能觀待所,類似這種觀念都屬於觀待下面。所以在觀待下面的這些東西你發覺沒有一個東西可以獨立自主可以恆常不變,因此所有的東西都是空性。因此勝義理你用這2個概念去檢查,幾乎沒有一個法能夠滿足這2條件,他沒辦法永恆不變而且他也沒辦法不觀待。所以他們淨見量知道在勝義理觀察下面沒有人我沒有法我,而且沒有不空的、全部都是空。
有醬子一個基礎以後,他空就依據自空這個基石,這時他觀察的重點不一樣,他是以如來藏的光明分側面,什麼叫如來藏的光明分側面?應該記得一直在講的法身法身功德,雖然他屬於空性可是大無為法最後的……其實法身跟法身功德是一件事,現在是把他當作最後能夠現空雙運的這些基礎我們就叫他法身功德。這時他的觀念就是承許勝義諦實不空,這點在我們讀的當中他一直在強調,就說若以自空的角度基本上是用勝義觀察理就沒有不空的,那他空不一樣、就是認為勝義諦實,就你真正有見道大無為這種空性的境界,這時他就承許這個東西是諦實不空,但要記住這個諦實不空不是否定自空這邊,所以一定要用自空的基礎建立他。因為,這時他所謂的諦實不空是用大無為法的角度來認為的,以大無為的角度認為他是有所以他是諦實不空。為什麼要做這個動作?因為這個動作能夠區別客塵空,因為真正修行是要去掉客塵的,也就說這是不正確的,而勝義諦實不空是正確的。因此你一定要有一個正確是什麼做標準,有了這個正確那當然客塵就是不正確了。所以後面有講21
攝義總結:自空之諦實﹙自空是認為人我跟法我均不存在﹚什麼叫自空的諦實?就是當你認為人法我存在,當然這是會被否定的,因為一切都空性,人跟法都是沒有諦實。所以自空在講諦實的時候他講的是人我跟法我的諦實,其實這也是他空要破的。因此,自空講的諦實並不是他空所講的諦實,這點是前面一直在強調的,他空之諦實指的是有勝義的、或著說大無為法下確實是有如來藏這角度。
自空之空性跟他空之空性2個不是一件事,自空之空性一般就是一切都空,所以基本上他二諦不分的一切都空,他是一本體異反體,這是一個比喻讓你好記,可真正2諦本身在聖者入定時是不會去分這是勝義諦這是世俗諦,因此在入定裡面是沒有2諦的,這2諦是後得淨見量下的認知。平等圓覺,是說所有的萬法在空性下面平等,因大家都空性大家都平等。他空的空性概念不一樣,他空指的空性是什麼?迷亂所現的客塵叫空性,就說真正勝義他是不空的,這時他的現相跟實相是一致,什麼叫現相實相一致?對一個聖者來講,他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比方他看到了現相,他知道這個現相本身不是真正的實相,因他知道何者對何者錯,可像我們不知道,我們看到現相以為實相就是醬子,聖者知道這2個不是一件事、他有能力分別。而這個概念到最後就是現空雙運。

 

自空:順世外道→自續中觀→應成、瑜伽行中觀
他空:數論外道→小乘→有相唯識→了義大中觀
這就是講演變的過程。
自空從外道一直到內道再到最後面究竟的自空,順世外道這算邪見,內道的自續中觀不是邪見是不了義自空,簡單講他是相似勝義的角度說他不了義。應成中觀是了義,可應成說瑜伽行中觀也是不了義,這點我們自宗大德並不同意宗喀巴的判教,我們瑜伽行中觀也應該是了義、因這也是在強調究竟勝義。
他空的部分就標準是數論外道,勝論外道也是,內道就是小乘、或者有相唯識,他們就算不了義的他空,真正了義的他空就是了義大中觀,最標準的就是我們自宗講的大圓滿。

 

中觀自空﹙一本體異反體﹚:一自性空之本体,約空分成立勝義諦反体、約現分成立世俗諦反体;中觀他空﹙遮一之異體﹚:聖者淨見量下「現相與實相一致」為正確勝義諦、凡夫觀現世量下「現相與實相不一致」為錯誤世俗諦,二者只有一個是正確的他體;隨理唯識﹙三性說﹚:「依他起離言自性﹙真實世俗﹚」若依似二顯現﹙法能相→法相﹚則成「遍計言說自性﹙虛妄世俗﹚」、若依無二決定﹙法性能相→法性相﹚則成「圓成離言自性﹙勝義空性﹚」
這些是上次課程中蠻重要的地方,你知道中觀裡面在自空的時候他所攝量2諦的概念跟他空2諦的概念不一樣,這兒順便也把唯識的一些見地一併放入加以解說。
自空中觀的2諦是一本體異反體,所謂的反體這是因明的用語,反體本身是分別念的意思,比方一張椅子它是無常又是所作,無常跟所作都是分別念,椅子本身~現在不是講他的名相是在講他的自相或者事相~他是有的這是存在的所以這叫一本體,這一本體可以產生很多反體因為是分別念,那椅子本身也是無常也是因緣所作法,所以你可以說這是2個反體。一本體異反體就是這種概念,用在這裡它是比喻。這告訴你用自性空當作本體來講時,當然空本身是沒有體這裡只是一個比喻,也就是假如現在用空性、自性空這個本體,可以以空分的角度成立勝義諦的反体,意思就說假如空性這是個本體,這本體其實是自性空所以要記得這只是一個比喻而已,把這自性空當本體時他們在攝勝義跟世俗的時候就相當於是這本體的2個反體,所以叫一本體異反體。第1個反體是根據這本體的空分就是空性的這部分他設叫這個勝義諦的反體,若是用顯現分一般就是世俗的部分由這成立世俗諦的反体。所以一本體異反體是醬子的意思,不過一定要記住這是個比喻,只是為了要讓你了解,一直強調是比喻是因為真正按照自空的角度來講是沒有這個本體的,而反體本身就代表不存在,因為這在因明裡面叫做總相,反體這就是一種分別念,而分別念在世俗上是不存在,這東西是你創造出來的並不是在世俗上真正有醬子一個你思想的東西。以分別念的角度說他是反體而他本來就不存在,這沒問題,但是,要記得不是真正有一個實體,以空性自空的角度是沒有體的,若講體就是空性,概念是醬子才正確。
若是中觀他空,叫做遮一之異體,前面多加一個二,二遮一之異體,醬子比較容易記,遮一,不管是勝義諦或是世俗諦就這2個東西其實是一本體,這個概念其實跟自空一樣,比喻為一本體下的這2個一個是正確的,也就是在聖者淨見量下「現相與實相一致」是為正確的勝義諦,在凡夫觀現世量下「現相與實相不一致」這是為錯誤的世俗諦,所以一個本體的東西產生2反體一個是正確的一個是不正確的,就只能2擇一,2個選一個就遮掉一個異體。意思就是,他空中觀分勝義跟世俗的目的就是要成立哪一個是正確的。二者只有一個是正確的他體,可事實上這還是一種比喻,因為真正的這2個東西並不能叫他們是異體,2個都是反體,反體本身就不是存在的東西,所以不能說他是異體,雖然是一個東西的2種形式,可這中間只有一個是對的所以一定要選擇,就好像如來藏跟阿賴耶識一樣,如來藏是真正的、阿賴耶識是虛幻的,是醬一個概念。
隨理唯識角度來看時,
唯識最重要的見地~~~三性,就是以有的角度來說是有3個自性,這個性是自性,一般中觀講自性就是空性,唯識自性,若以隨理唯識最究竟的角度來講他也是空性,一樣是他空的概念,就是空的東西用有的角度來說。
在唯識3自性裡面:1依他起的離言自性,這在世俗裡面是真實存在的,剛剛講反體是一種分別念是不存在的,那什麼東西是存在的?比方,色法,你看見的石頭、椅子這些色法等等是存在的東西,是在世俗的角度他是存在的不是在勝義的角度。依他起本身算是離言自性,這時是真實的世俗,可只要是言說自性就是虛妄的世俗。若是以醬子一個基礎,結果你是似二顯現,就是有能所,就有法能相然後去緣法相,然後你又有名言的顯現,其實語言基本上全是分別念類似是反體是一種總相是不存在的,所以你若是變成似二顯現,就變成2、遍計言說自性,他就是虛妄的世俗。若你知道是無二,依無二的決定,一般這決定本身
代表的是見道,若是了解他一般叫做決擇這還是分別念,若用了決定一般是有現量的證悟,你知道是無二你就是知道法性能相去緣法性相,這是用了剛講《辨法法性論》中的名相,若這時你的依他起若是變成似二顯現這時你就變成遍計言說自性這是虛妄的世俗;若是你知道是無二的話,這時你就是變成是圓成實,這也是離言自性,這時就是勝義空性。
用隨理的角度來講他是勝義空性,因圓成實是勝義無自性性。若是隨教唯識,這3自性都要在3無性的角度下面說的,所以當講圓成實的自性時他上面的無性叫勝義無自性性,因此基本上跟中觀不會牴觸的。可若是隨理的話,對勝義空性的解釋就變成會是存在的,所以他變成是他空,只不過他是不究竟的他空。
很快複習過一些重要概念後就進入今天的課文……

是故,如此胜义从自性角度不空,在名言中譬如须安立如绳一般的是胜义谛。如蛇一般的是世俗谛。要善加分辨上述二名言淨見量﹙聖者後得非觀現世量﹚中一者成立,另一者不成立的差别,绝不能二者同为迷乱或同成谛实般。因此胜义自体不空,1也就是胜义不迷乱的境与有境二者都具有故。2不空有,没有非如是的正量能害,3不空是以決择空性的理论为前提后所成立的结果,4并且以观名言量世俗正量﹙合理、不猶豫、正確﹚真实成立,对不空以诸天在内的诸世间谁也无力反驳。
「勝義有/他空勝義」乃以名言建立諸法大無為實相為「確實現見、現空雙運」而非「唯空」,是諸佛後得智﹙有境﹚現見「實相與現相相融」之境而作如實安立之「名言勝義」。
根據前面所講過的概念,就知道,勝義從自性角度他是不空的,這是他空的概念,這自性是把它當作有來講,其實有沒有自性?是沒有一個東西是有自性的。因此,你要習慣這裡強調是用『有』的角度來講,所以說勝義從自性角度來講是不空的,那在名言中譬如須要安立像繩一般的是勝義諦。這意思是~~~因為談他空的時候是要把勝義當作不空、當作是正確的,這就相當於在世俗名言的時候、用觀現世量的時候、你在談分別念的時候,你就必須要安立像繩子一般的勝義,為什麼會用繩一般來比喻?因為繩子可能因人有眼翳病而看成是蛇,可正確是繩子。所以就是在用分別念觀現世量的時候,在醬子一個角度要討論時,繩跟蛇,繩是正確的,正確的叫勝義諦,如蛇一般不正確的那部分就叫世俗諦。之所以提到繩跟蛇,這前面也講過,用這角度就為了要區分哪一個正確哪一個不正確。因此一定要善加分辨這2個名言中一者成立、另一者不成立是有醬子的差別,這名言,其實能到這種程度一般都是聖者,所以這裡的名言並不是凡夫的觀現世量應該是淨見量是後得的東西,但凡夫觀現世量也應是如此區分繩跟蛇,那為什麼要強調淨見量?因為是以聖者的角度是淨見量而非觀現世量。不管怎樣,他就告訴你他空的目的,就像~~~絕不能二者同為迷亂或同成諦實般,這就是排中律,在分別念下面這邏輯是~2個中間只有一個會對,不可能2個都對或2個都錯,一定是一對一錯,這叫排中律。所以,勝義他的自體不空,這裡是米滂仁波切講的,他真正目的是告訴你,他空勝義不空主要就是強調勝義是正確的,所以勝義的自體不空。
勝義自體不空是根據下面4個條件建立的,這段很重要,雖然他講勝義不空,可這勝義不空是在4個基礎下面成立的:
1、就是胜义不迷乱的境与有境二者都具有故。就是在聖人的境界裡面或是見道的那階段裡是確實有勝義這種不迷亂的境與有境,就是有醬子的一個分別心跟他的對境;其實真正要講見道的時候境跟有境是一件事因為沒有能所。可這裡是告訴你~你從能、或者說識的角度來講他是有醬子,你從境的角度來講他也是有醬子~就真正不迷亂的勝義的境界,所以他主要強調確實是有醬子的東西。
2、對此勝義不空的有,沒有非如是的正量能破他。當他說這個東西是有、有勝義不迷亂醬子的一個境界,這個此指的是勝義不空。對勝義不空認為是有醬子的一個事實,也就說是有胜义不迷乱的境与有境,他說這個東西是有你是沒有任何一個正量可以破他的。在淨見量下面當然是承認有這個東西,那你用世俗的觀現世量的角度來講時,你也沒辦法破斥這個。為什麼?理由很簡單,首先,你用觀現世量的角度你根本沒辦法知道真正勝義裡面是有這個境界,那你怎麼破?!你怎麼可能能成立某一種正量來破他講的所謂有勝義確實存在的事,你不可能、你也沒辦法,而且事實上在淨見量的角度裡面你觀現世量的正量根本是不被承認、是不能成立的。所以第2點就告訴你~現在我說這個勝義存在你也沒辦法否定,因為你要否定一個東西一定要找出一個正量出來否定說這個是不存在或不正確的。那現在這個是聖者自己的境界,所以他的淨見量當然支持這個東西,怎麼可能你會找到一個正量破他,你觀現世量不用講而也不可能找到另一個淨見量可以破他的這種承認。
3、此勝義不空是以決擇空性的理論為前提後所成立的結果。他空就是勝義不空,他是決擇空性理論為前提後所成立的結果,也就是一直在強調2轉是基礎,所以所謂的不空是用大無為法的角度說他不空、並不是用世俗的角度說他不空。所以,先有建立2轉自空的基礎,他空是不會違背自空的,這才是正確的他空。
4、並且以
觀名言量真實成立,對此勝義不空以諸天在內的諸世間誰也無力反駁。觀名言量就是世俗的正理,用觀名言量的角度這時他也是成立,你也沒辦法去破這個,即使是各天的天人沒有任何人能找到一個正量來反對他。
「勝義有/他空勝義」乃以名言建立諸法大無為實相為「確實現見、現空雙運」而非「唯空」,是諸佛後得智﹙有境﹚現見「實相與現相相融」之境而作如實安立之「名言勝義」。
讀了因明就知道為什麼要寫這個,因為,所謂正量本身一定要滿足3個條件:合理、決定、正確,他一定是合理、豪不猶豫是決定的東西、是不顛倒是一定正確的東西。所以在勝義下面建立有這個境界~勝義不空,不管你是用合理的角度、或者你用他是不是一種很確定的而不是猶豫不決的用猜的、那他是不是正確的,用這個你就會發覺他們是成立的。所以,這邊就是告訴你~~~他空,是如何做一個正確的選擇?他是根據這4個條件下面都動搖不了他的時候做的這個選擇。這裡就是做一個文字的整理。
勝義有,或者叫他空勝義,這是用名言建立諸法大無為實相,用名言建立~簡單講就是淨見量的意思,這跟自空不一樣,自空本身是定裡的境界,這是後得的境界、後得裡面的東西,所以,後得會用到名言,這時他建立諸法大無為這個實相、是真正有醬子的一個境界;這是「確實現見、現空雙運」而非「唯空」,現見,這是指入定的現見是他們真正有這個境界,同時這也就是現空雙運,這主要強調的是你真正的基礎是這個大無為的實相。這個大無為的實相用空性的角度來講他叫做法身,將來世俗會顯現也是因為有醬子一個基礎,雖說現在是講基礎本身他是大無為的,至於大無為為什麼會有顯現真正的概念就是法爾,本來這就是一種實相、雖然基礎是空性可是空性就是會顯,而並不是唯空,這就是強調他空是醬子一個概念。
他是諸佛的後得智現見「實相與現相相融」之境而作如實安立之「名言勝義」。這裡用了一些能讓你很清楚的描述,他空講的勝義其實應該算是「名言勝義」,因為這是後得的淨見量討論的東西。

接下來看堪布對上面這段的解釋:
此段亦是继续宣讲胜义如来藏不空之理,首先以比喻来说明。如黄昏时,见花绳为蛇,而在光线具足的白昼则见唯一是花绳。既然有如是见蛇与绳的不同,则在名言中就一定有一者真实中成立,另一者真实中不成立的差别,不可能二者同成迷乱,或二者皆成立为谛实。当我们承许花绳是谛实之真相的同时,便自然承许另外的蛇是迷乱的假相,故在此二者当中若一者是真,则另一者必然是假,反之,亦复如是。不仅讲他空中观时须如是承许,包括讲自空中观时亦有如是承许,如《入中论》云:
由有翳根所生识,由翳力故见毛等。观待彼能所俱实,待無翳识见境二俱妄。所以,在名言中须安立如花绳般的胜义谛与如蛇般的世俗谛,此二谛决定存在一者是实相中有另一者是实相中无((p344))的差别,不可能二者都是迷乱或者都是谛实。如是善加辨别,才相符于第三转法轮善加辨别的含义。
此段亦是繼續宣講勝義如來藏不空之理,如來藏不空就是他空,首先用比喻來說明。如黃昏時,見花繩為蛇,而在光線具足的白晝下則看見的是花繩沒有蛇。既然有如是見蛇與見繩的不同,則在名言當中就一定有一者真實中成立,另一者是真實中不成立的,不可能二者同時成錯的,或二者同時成立為對的。當我們承許花繩是真的時候的同時便自然承許另外的蛇是迷亂的假相,故在此二者當中若一者是真,則另一者必然是假,反之,亦復如是。不僅講他空中觀時須如是承許,其實,講自空中觀時亦有如是承許,如自空中觀應成派月稱菩薩《入中論》云:由有翳根所生識,由翳力故見毛等。觀待彼識二俱實,待明見境二俱妄。這就說因為你眼睛有毛病你才會看到這些毛髮,若你根據觀待彼翳識,你假如用有病眼睛產生的識你發覺你確實看到你看到的東西確實是毛髮,所以叫做二俱實、有能所的意思;今天談的是有病的眼睛產生的識,這個識也確實產生有醬子的能、也有毛髮的所,這2個確實是存在的;待明見境二俱妄,可是等你明就是沒有眼翳了,這時你已經變成是正確的時候你的能見跟所,這個見是能、境是所,二俱妄,你就知道這是虛妄的;而真正對的是2個都沒有,你能看到有毛的那個眼識也是沒有、那個眼識看到的毛也是不存在的。醬一講你就知道這頌在講什麼,《入中論》是標準的自空中觀應成派很重要的一部論,堪布就告訴你根據《入中論》這個頌詞很清楚的知道自空也是有醬子的概念,前一個二俱實不正確、後一個二俱妄正確,這也是他空要講的。
所以,在名言中須安立如花繩般的勝義諦與如蛇般的世俗諦,此二諦決定存在一者是實相中有、另一者是實相中無,你就知道有醬子的差別,不可能二者都是迷亂或者都是諦實就對的。如是善加辨別,才相符於第三轉法輪善加辨別的含義,就你才真正懂3轉法輪在講什麼。

下面再以因明具体決择胜义以自体不空之义。此处胜义是宗法,以自体不空是所立,论文中讲了四种能立的根据。
下面再用理、或者因明來具體決擇勝義以自體不空醬子一個他空中觀的一種見地,用理來決擇發覺不能成立:在這裡,就是現在列出一個叫“勝義以自體不空”醬子一個論述,在因明理面,勝義一般叫有法、或者叫他宗法,以自體不空是他的所立,他要建立這個勝義自體是不空。然後,論文中就講了四種能立的根據、也就是找了4個理由可以成立所立。這4個理由就是剛剛前面講過的勝義自體不空是根據4個條件建立的,現在堪布再用因明的方式展開,當然若讀過因明你就知道他是用因明的角度,讀過因明就有辦法用這方式一檢查你就能知道他在因明上是否成立,這裡先拿一個例子來解釋,可能你沒有因明的基礎,但我解釋的方法想你還是會聽的懂。
“勝義以自體不空”醬子一個論述,所謂的能立就是他的因,勝義以自體不空這叫做宗,是他的所立,所立叫做宗,宗可以分做是宗法跟所立,下面這能立就是因。所以,宗、因還有一個喻,比喻在這裡沒有用到,比喻其實也是用來證明這個因是成立的,那現在比喻不看,看第一個因。

第一能立:胜义不迷乱的境与有境二者都具有故。
从名言的角度讲,佛陀的境界中并非如兔角般的空无,而是一种具有胜义不迷乱的境与有境的殊胜境界。每个佛教徒对此观点都会承认。

勝義不迷亂的境與有境二者都具有,就確實是有醬子的境跟有境、勝義是正確的,這些聖人都知道因為他在定中知道有醬子的境跟有境。為什麼他能成立呢?這要從3來告訴你他可以成立;因3項要成立:
1、宗法本身跟他的因本身是能夠連起來的不會矛盾。這什麼意思?也就勝義本身是有,勝義的境跟有境2個都存在,這點沒問題。因檢查時發覺宗法本身跟因是沒有矛盾是可以配合的,這成立後看第2項。
2若能立則所立。意思就是,用白話講,若是這不迷亂的勝義境跟有境是存在的時候那就代表這個勝義的自體是不空的,就代表是有醬子不空的自體。
3若非所立則非因。若自體是空的話,那勝義這不迷亂的境跟有境是不可能存在的,這叫因3~若非所立則非因。
堪布列出3個所立3個因,然後你可以用因明來證明這3個一共有4個因都可以成立,成立以後就代表“勝義以自體不空”醬子一個立論是沒問題的。這邊就是用因明的方式在檢查,表示他所講的醬子一個立論絕對是合理的、不猶豫、正確的。其他的就看過去,現在不太懂也沒關係,等有一天讀到因明的時候你就會了解了。
那這第一條能立說勝義不迷亂的境與有境二者都具有時,所以說,從名言的角度講,意思是用因明來檢查的時候,佛陀的境界中並非如兔角般的空無,而確實是有一種具有勝義不迷亂的境與有境的殊勝境界。每個佛教徒對此觀點都會承認。這裡直接就告訴你他承認,剛剛告訴你用因明的是因為他標了宗因,醬子的東西怎麼檢查,基本上就是因3項要成立。

第二能立:对此有,没有非如是的正量能害。
對此有,這此指的是勝義不空,那就不再一一用因明做檢查了。
即对于不迷乱的境与有境二者都具有之理不可能有任何人能够以任何正量遮破说:根本不存在如是不迷乱的境与有境。倘若有正量能够以任何正量遮破,则必须成立一切凡圣都具有迷乱的境与有境,如是佛的智慧以及圣者入定的智慧亦成迷乱体性。但是此种观点,任何一个佛教徒都不可能承许。如是理论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亦有宣说,如《入中论》云:如有翳眼所缘事,不能害于无翳识,如是诸离净智识,非能害于无垢慧。
即對於不迷亂的境與有境二者都具有這個理不可能有任何人能夠以任何正量來遮破說:根本不存在如是不迷亂的境與有境。就沒有人有辦法遮破的。倘若有正量能夠以任何正量來遮破的時候,那等於是說一切凡聖都具有迷亂的境與迷亂的有境,還有,佛的智慧以及聖者入定的智慧也變成都是迷亂的。但是此種觀點,任何一個佛教徒都不可能承許。就如是理論月稱菩薩在《入中論》中亦有宣說,如《入中論》云:如有翳眼所緣事,不能害於無翳識,如是諸離淨智識,非能害於無垢慧。就沒有淨見量的或是一般凡夫觀現世量他是非能害於無垢慧,無垢慧就是淨見量下面的無垢的智慧。

第三能立:此是以決择空性的理论为前提后所成立的结果。
以決择空性的胜义理论決择诸法本自远离一切戏论的真实性后,便成立一切迷乱的人与法的显现皆是实相中本无。如是在实相中唯一成立离戏光明,所以,胜义自体是建立在空性前提上的本有。

以決擇空性的勝義理論就指自空的理論,用這去決擇諸法本自遠離一切戲論的真實性後,便成立一切迷亂的人與法的顯現皆是實相中本無的。如是在實相中就唯一能夠成立的離戲光明,所以,勝義自體是建立在空性前提上的本有。這裡堪布不是用宗因喻因明角度來說的,不過他醬子反而清楚,若我們是用因明證完以後這個成立的話,那他用醬子一句話就是告訴你這是成立的。

第四能立:并且以观名言量真实成立。
按照名言量来衡量,十法界皆具有自界的境与有境。即从六凡来讲具有地狱乃至天的境与有境,从四圣来讲具有声闻乃至佛陀的境与有境。

按照觀名言量來衡量,十法界皆具有自己界的境與有境。也就說,從六凡,這就是指6道輪迴的來講具有地獄乃至天的境與有境,對四聖來講,4聖就聲聞、緣覺、菩薩、佛,也具有聲聞乃至佛陀的境與有境。
并且随着障碍的不断清净,补特伽罗的境与有境亦不断清净,至佛位便成为无有更上之最清净。在如是所有的境与有境当中可以分成迷乱与无迷乱的两种,划分的标准即是:凡是现相不同于实相的境与有境便安立为迷乱的体性,反之则安立为无迷乱的体性。如是衡量佛的境与有境可以周遍决定是现相同于实相的境与有境,此是从正面讲。
並且隨著障礙的不斷清淨,就從最低層到最高層到了佛就完全清淨,補特伽羅的境與有境也慢慢地不斷清淨,就剛剛講從6凡位至4聖越往後面是越清淨,至佛位便成為無有更上之最清淨。在如是所有的境與有境當中可以分成迷亂與無迷亂的兩種,劃分的標準即是:凡是現相不同於實相的境與有境便安立為迷亂的體性,反之則安立為無迷亂的體性。如是衡量佛的境與有境可以周遍決定是現相同於實相的境與有境,雖說現在是在淨見量角度下的現相,不是入定中的境界,可這時他看到的是跟真正的實相是一樣的,因他已經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此是從正面講。

从反面讲,若承许在佛的智慧前,现相不同于实相,则应成佛的境与有境是迷乱的体性。因为由于佛的智慧没有现见实相,故只能成立有境是颠倒的心识,又由于现相是不同于实相的实际中本无而现的妄相,故只能成立境是虚妄。并且由于不见实相还应成佛的相续有障碍,应当还有增上的空間而不是无上的过失。但如是观点,凡是佛教徒都不可能承许,以理亦不可能成立,如是便决定成立佛位有实相现相相同的境与有境的存在。
若從反面來講,若承許在佛的智慧前,是現相不同於實相,那這讓佛的境與有境會變成是迷亂的體性。這是反過來講,所以,現相跟實相2個不一致這反映出~~~佛的現相會是迷亂的,這怎麼可能?!因為由於佛的智慧沒有現見實相,故只能成立有境是顛倒的心識,意思是~~~若你不承認佛的現相跟實相是一致的,這時就會產生這個問題。又由於現相是不同於實相的實際中本無而現的妄相,所以這就變成佛的境界是虛妄的。並且由於不見實相還變成佛的相續有障礙,若是有障礙就代表佛應當還有增上的空間,就還有修行的必要而不是無上的過失。這點誰會承認?沒人會承認。就說,佛的現相跟實相不一致的話一堆問題就出來了。如是觀點,凡是佛教徒都不可能承許,以理亦不可能成立,如是便決定成立佛位有實相現相完全相同的境與有境的存在。至此你就更了解他在立勝義諦的時候,他是強調現相跟實相一致,若不一樣就會產生醬子的問題。

再衡量圣者菩萨入定的境与有境亦决定成立现相同于实相。因为假如入定时现相不是实相,则应成立入定智慧只是一种未见法界的颠倒心识。如是入定之有境只是虚妄分别心而非无分别智,但此观点有与圣教量以及瑜珈现量均相违的过失。所以大乘圣者菩萨入定位亦决定有实相现相相同的境与有境的存在。
再衡量聖者菩薩入定的境與有境亦決定成立現相同於實相。為什麼呢?因為假如入定時他所看到的現相不是實相的時候,那就應成立入定智慧只是一種未見法界的顛倒心識,這裡法界就是見道的意思。醬子的入定之有境只是虛妄分別心而不是無分別根本智,但此種觀點就跟聖教量以及瑜珈現量是完全違背的。若不認定菩薩入定的境界的現相跟實相一致的時候,就會造成醬子的問題,所以大乘聖者菩薩入定位亦決定有實相現相相同的境與有境的存在。
所以,這段話是很好讓大家了解他為什麼要用醬子的方式來建立勝義諦、世俗諦。

由上面讲的四种能立,可下结论说:对于以名言量真实成立胜义以自体不空的观点,以诸天在内的诸世间,如沙门、婆罗门、天、魔、梵天等,任谁亦无有能力如理遮破。
由上面講的四種能立成立,可下結論說:對於以名言量真實成立勝義以自體不空醬子的觀點,就算是諸天在內的諸世間,如沙門、婆羅門、天、魔、梵天等,任誰也沒有能力用道理去遮破他空見,這就說他空見是合理的。

【如果他空胜义自身是實現相融之谛实与无欺故,何时也不以如是之法空,如果空则须有成立非谛实及迷乱的觀現世或淨見正量,然而不可能有彼故,如果有彼,寂静涅槃应成不可信任之处,然此种承许除魔与外道中不具正量的说法者外,对此教法具信者谁会宣说。】
如果他空的勝義他自身是實相跟現相相融,代表是一致的且沒有欺妄,何時也不以如是之法空,我們建立的勝義是代表正確的,那你怎能說正確的東西是空的?如果空你則必須要有能夠證明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就你要有非諦實及迷亂的觀現世量或淨見正量來否定他,然而你不可能能夠找得到;如果你真找到,代表寂靜涅槃變成不可信任的,因為這個寂靜涅槃代表勝義、就變成勝義不是正確的,然此種承許除魔與外道中不具正量的這些人的說法可能會醬子亂講以外,對此教法具有信者也就指佛教徒來講不可能有任何人會不同意這說法~~~就所謂的他空勝義這東西不空。

接下來看堪布的解釋:
所谓胜义,是实相现相相同的境与有境。因为现相即是实相,实相即是现相,所以是谛实与无欺,无有半点虚妄,因此何时亦不以如是的胜义法空。即便要宣说胜义自身空也不能凭空宣说,必须要有成立
彼他空見為非谛实与迷乱的正量,不具正量的宣说无有任何意义。
所謂勝義,是實相現相相同的境與有境。因為現相即是實相,實相即是現相,所以是諦實與無欺,無有半點虛妄,因此何時亦不能以如是的勝義法空。即便要宣說勝義自身空也不能憑空宣說,必須要有能夠成立這個他空見是不諦實或者是迷亂的醬子一個正量你才能夠否定,若你沒有醬子一個正量你要否定他那是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何时也不可能具能立的正量,因为正量中的观现世量无法衡量胜义如来藏的光明分,而净见量面前又必然成立实相现相不二的胜义本体。若以净见量成立胜义是非谛实与迷乱,则世俗在净见量前便应成立为谛实与无迷乱。但实相中本无的现相若成立是无迷乱,则净见量便不是净见量而应成为颠倒之非量的过失。
但是何時也不可能具有能立的正量,就是不可能找到,因為正量中的觀現世量無法衡量勝義如來藏的光明分,而淨見量面前又必然成立實相現相不二的勝義本體。標出來的這一段很重要,正量中的觀現世量無法衡量勝義如來藏的光明分,就說凡人是根本無法理解那境界那你又憑什麼去否定呢?你完全不懂的東西,是人家看過的人告訴你是醬子,那你沒看過你也沒經歷過你又憑什麼可以去否定別人呢?而在淨見量面前又必然成立實相現相不二的勝義本體,若你是觀現世量你根本沒資格,若你是淨見量你絕對就不可能否定因那是你真正了解的東西。
若以淨見量成立勝義是非諦實或者迷亂,那麼世俗在淨見量面前就變成是諦實是正確的、變成觀現世量是正確的、無迷亂的,這不成了笑話?!但實相中本無的現相若成立是無迷亂,那麼淨見量便不是淨見量而變成是顛倒的非量,這不可能的。

再者,假如有成立胜义是非谛实的正量,则应成寂静涅槃是不可信任之处。但此种承许除邪魔与外道中非具正量的说法者外,凡是对于佛陀之教法具有恭敬与信心的人,谁又会讲寂静涅槃是实相中本无的欺诳之处呢?
再者,假如有成立勝義是非諦實的正量,就代表寂靜涅槃是不可以信任的。但此種承許除了邪魔與外道中非具正量的亂講的以外,凡是對於佛陀之教法具有恭敬與信心的人,誰又會講寂靜涅槃是實相中本無的欺誑之處呢?
當時米滂仁波切這一開始重點就是在指出所有能夠成立他空的經跟論也包括密續時輪金剛在內,他告訴你這都是有來源的不是覺囊派的人亂編造的。講這麼多還有一點,就你們一直要說他是不正確的,那你們跟外道、邪魔有什麼差別?!這講的很重,發覺米滂仁波切在講法的時候他是不留餘地的。他的老師就第一代的蔣揚欽哲有交代在所謂的利美運動中並不是要去貶抑他宗,其實就是指達賴這個系統的格魯黃教,而是要融合各宗派。其實宗教真的不能跟政治掛勾,再好的宗教都會因慢慢有權而變質。

虽然实相胜义本来如此,但对未如是证悟的迷乱显现世俗有能成立自已為非谛实及迷乱的正量,彼正量此处称之为世俗,与具遮障义之名的意义相同。
雖然實相勝義本來如此,但對未如是證悟這種迷亂的顯現的這種現相他確實也能夠成立自己是非諦實及迷亂的正量,那這種正量一般就稱之為世俗,其實稱他為世俗他代表的是具有障礙之意,這意思是相同的。其實講來講去就一件事情用不一樣的角度一直來說明,說明什麼?不外是告訴你他空什麼是正確的,而我們追求就是要追求這個正確的;另外他告訴你確實也是有不正確的,所以會有沒證悟不是真正了解的人在他不正確的範圍裡也能夠成立他的正量,比方觀現世量裡面的正量,就像我們現在認為的正量其實在實相上面是不正確的,所以他就把這部分立做世俗,除了世俗這個名言外還有一個含意就是他是有障礙的。為什麼是有障礙的?因這會影響你成佛,這是修行的障礙,你就要空掉這一部分。

接下來看堪布的解釋:
虽然实相胜义本来如是存在,但在未证悟实相的分别心前依然有迷乱的显现。因为此种显现是实际没有而现的现相,所以便有能成立其是非谛实与迷乱
世俗的正量,即世俗虽然在净见量前不成立,但在分别心前仍然显现。弥勒菩萨在《辨法法性论》中亦云:世俗而现故乱,勝義不现亦尔。彼论亦将如是无而现的迷乱显现称之为世俗。此世俗与具有遮障义之名称的意义相同,即与自空中观将障碍现前真如本性的迷乱显现法称之为世俗的讲法相同。如月称菩萨在《中论》之注释《显句论》中讲世俗的释词有三种含义,其中一种便是以能障为世俗,以无明遮障证悟实相空性的缘故。而本论此处所讲的世俗亦是以具遮障义而安立世俗之名称。
雖然實相勝義本來就如是存在,但在那些未曾證悟實相的分別心前依然有迷亂的顯現,這講的就是觀現世量。因為此種顯現是實際沒有而現的這種現相,所以便有能成立他是非諦實與迷亂的正量,就他們也有他們能夠成立的正量,這就是一般講有為法裡面也能夠找到的規則,所以看你現在討論什麼,若今天是在講因明我們用的還是觀現世量裡面的正量,這種正量對他空角度來講,因他是分別念是不正確的所以最後要成佛的時候也算是要去掉的。也就說,世俗雖然在淨見量下面是不成立,但在分別心前面仍然會顯現,這點想必能體會。
特別又引用彌勒菩薩在《辨法法性論》中亦云:無而現故亂,有不現亦爾。無而顯就叫做迷亂,無指的是世俗、因為世俗是沒有的東西去顯現的所以這是迷亂,反過來,假如是有、勝義有卻不現也是迷亂。這就告訴你支持他空的概念。彼論亦將如是無而現的迷亂顯現稱之為世俗。此世俗跟具有遮障義之名稱的意義是相同的,也就是自空中觀將障礙現前真如本性的這種迷亂顯現的法稱之為世俗的講法是一樣,自空中觀也是對顯現這種世俗告訴你這是空的,也是有分別是非的醬子教言。就像月稱菩薩在《中論》之注釋《顯句論》中講到世俗的釋詞有三種含義,其中一種含義便是以能障為世俗,代表說他是無明遮障證悟實相空性的緣故。而本論此處所講的世俗也是具有會障礙義而安立世俗之名稱。
他主要是要告訴你~就算自空中觀對2諦有不一樣的分法,可是一些原則都是一樣的。自空中觀裡面雖然講一切都空,但世俗裡面也有貶的意思認為這是會造成修道障礙的。

【因此胜义以彼世俗空,因为以具世俗名者即迷乱显现所摄的境与有境,彼等自性本来即空如于绳以蛇空般,如是尤需承认。】
因此勝義以彼世俗空,他們用字的意思是以勝義是對的醬一個角度來用勝義做標準,那當然世俗就是空的,勝義以彼世俗空的意思就是~~~用勝義本身當作是對的是標準的時候,當然世俗就變成是錯的是空的,就剛剛有講2擇一。因為以具世俗名者就是迷亂顯現所攝的這個境跟有境,彼等自性本來就是空的就好像繩以蛇空,所以,一定要醬子承認。你們醬子讀過以後將來對他空的概念就不會那麼迷糊了,很清楚知道為什麼要講他空,他空又是根據什麼角度來的。

接下來看堪布的解釋:
经由以上以正量的观察,便成立了他空之观点——胜义以彼世俗空。成立此理的理由是:迷乱显现所摄的境与有境在实相中本来没有,故世俗自性本来即空。比喻是于绳以蛇空,即由于在绳体上本来没有蛇的存在,故只是对于花绳上本来没有蛇的真实叫作花绳以蛇空并非是有花绳与蛇的两种法,将蛇去掉之后叫作他空
經由以上以正量的觀察,就成立了他空之觀點——勝義以彼世俗空。剛剛也解釋了什麼叫做勝義以彼世俗空,這句話用白話講就說勝義當作是對的那世俗當然是錯的。
成立此理的理由是:迷亂顯現所攝的境與有境在實相當中本來就沒有,真正存在是勝義的境跟有境,所以世俗自性本來就是空的。這就好像是於繩以蛇空就是勝義以世俗空,以繩作正確的話、那蛇當然是空的~~~由於在繩體上本來就沒有蛇的存在,故只是對於花繩上本來沒有蛇的真實叫作花繩以蛇空,堪布把這邏輯再串習一遍,這並不是代表有花繩有蛇這兩種法、將蛇去掉之後叫作他空。不是,前面已經講過2擇一,2個中間只有一個是對的,並沒有2個法、這2個其實是一件事情的對跟錯2面。

同样道理,实相胜义以迷乱世俗空亦并非在实相中既有胜义又有世俗,将世俗去掉后便叫作他空,而唯一是从在实相中本来没有迷乱显现所摄的境与有境的角度宣说实相胜义以迷乱世俗空。下面首先讲他宗观点,然后以同等理安立他空亦可真实成立,以如是方便来作決择。
同樣道理,實相勝義用迷亂世俗空亦並非在實相中既有勝義又有世俗,將世俗去掉後便叫作他空,其實他是不停的重複告訴你這些重要的觀念好加強你的記憶,而唯一是從在實相中本來沒有的迷亂顯現所攝的境與有境的角度來宣說~~~實相勝義是以迷亂世俗空。這文字剛開始念起來似乎有點卡卡的,但當你懂了之後你再念就不會卡了,講來講去就是我用勝義做正確的,所以另外那個當然就是錯誤的,那個錯誤就是空的,意思就醬子。
下面就開始講一些批評他空中觀的其他宗派的觀點,其實講的就是格魯黃教,先講格魯的觀點~就反對他空把他空當作邪見,然後以同等理安立他空亦可真實成立,什麼叫同等理?一開始時有講過應成派有不共的4大應成理論~~~匯集相違、根據相同、能立等同所立、他稱三相理論,這裡沒辦法跟各位解釋,但同等理簡單講就是根據相同。意思是:按照對方你所講的,既然你醬子講我就根據你醬子講來否定你,就類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是你講的,根據你講的我做一些分析,然後你就發覺你在某些地方這論述有錯謬。這叫同等理、或叫根據相同。以如是方便來作決擇。
等這讀完以後希望大家記住一個東西,以後讀佛法你在別的地方還會碰到,也就是米滂仁波切在應對這些個批評他空概念的時候有他非常標準的應對方法,你會發覺米滂仁波切有非常高的智慧。

按照自以为遮破他空的他宗观点而言,如同无实有空性是決择胜义自空理论的所立而不能承许为胜义他空理论所破,以及远离戏论是決择胜义自空理论的所立而非〝遠离有〞成為所破﹙=〝有〞為所立﹚故,如果没有无实有及离戏论的承许,则彼自宗应成派应成没有任何所立。
應成派雖強調不立宗而遮破一切宗見;然而,破立應是相依有,所以他空見唯是站在遮破迷亂的側面,建立不迷亂的勝義有。
按照自以為遮破他空的這個宗派的~就自以為是認為他空是不對的這觀點來講,主要他們有2種概念:1、無實有是決擇勝義理論的所立而不能承許為所破,就說這些遮破他空的人們認為當他講無實有的時候,他主要就是決擇勝義理論是來成立勝義的成立、而不是來做為所破,醬子似乎很不好懂那加一些字你就讀懂了~~~如同無實有,這個無實有指的是空性、自空講的空性,這裡是自空的觀點因為他們現在自以為他遮破了他空,他遮破的論點是什麼?第1個講空性本身是決擇自空,這個勝義理論指的是自空是決擇自空用的,所以他是用空性來成立自空,而不能夠是承許他是所破,這什麼意思?我們用空性在自空中觀裡面是拿來成立空性理論,他空中觀是把空性拿來破的,醬懂?!他說,空性本來是拿來成立自空的,那你他空現在把空性拿來是破的,不能把它當作是破勝義理論的。再講一遍,就你本來是用空性來建立勝義,你現怎麼反過來是用破空性來建立勝義。醬懂?!所以這邊的勝義理論指的是自空,不能承許為所破這邊指的是他空、變成勝義的他空,加了這些字你應該就讀懂了。這是要破他空的人第一個要反對的就是空性是用來建立空性的,那你現在是反過來是破空性來建立空性。所以他們說你這個是不對的。
2、遠離戲論是決擇勝義理論的所立而不是所破,這句話意思是醬子:自空的人講空性是用來建立空性的,那遠離戲論本來是決擇自空理論的所立,意思~我用空性來、因為是空性所以無實有、醬子就沒有諦實一切都是無實有來建立自空,而且是用遠離戲論就是離開一切的這個有,遠離戲論就是遠離有的意思,戲論這就當作有來看、就說遠離了有,他在決擇自空的時候他是離開有所以叫離戲,只要有、認為有像醬子的都要撇個乾淨,他是用醬子的方式來建立自空角度的勝義的;而不是把遠離有成為所破,在他空的時候是把這個「有」當作是所立,他空說勝義有,就說本來應該是沒有、遠離有是用這種方式來建立空性的,而不是把遠離戲論當作破,為什麼?因為在他空是建立有,他空勝義是不空的、勝義是有的,他是用醬子建立方式。所以就等於把勝義理論當有,是把遠離有這本來建立自空的東西在他空裡面變成是破。簡單講,自空裡面要建立的東西、他空裡面是要破的東西。當然這站在自空的角度時他這說法是沒有錯的,那他意思是你既然是用自空的基礎,那你怎麼可以自空本來是醬子的一個原則你正好是反過來?
如果沒有無實有及離戲論的承許,就是指空性及遠離戲論這2個承許,那麼彼自宗應成派就沒有任何所立了。這裡有點複雜,這意思用白話講,就那些自以為破了他空的人其實他們的根據就是2點:他本來是用無實有跟遠離戲論來建立空性建立勝義,那你現在是反過來,你變成不是無實有而是用有來建立勝義;然後他本來是用遠離有來建立勝義,那你現在是反過來用有來建立勝義。醬子想你們都已經聽懂了。

應成派雖強調不立宗而遮破一切宗見;然而,破立應是相依有,所以他空見唯是站在遮破迷亂的側面,建立不迷亂的勝義有。
這裡面加了這句,要講一下。
應成派基本上是強調不立宗而遮破一切宗見,他強調是根據月稱的理論,最重要就《入中論》,他們有一個很重要的強調,因為他是自空,那他為什麼不立宗呢?因為自空,所以任何的東西基本上都是空性的。他為什麼叫應成?就是應敵成破;不立宗,但是你只要立宗我就有辦法破你,這是應成的應敵成破,應敵人然後你就可以破,意思是我不立宗,但你只要立宗我就有辦法破你。這是應成的概念,像剛剛講的4大理論也是根據這種概念來的,就說我不會建立什麼,比方剛講的同等理、根據相同,就因為你講我就根據你這講法來破你。可是,我是認為米滂仁波切裡面有這味道,就說,破、立本來就是相依的,你破一個東西反面一個角度你就是立,意思是說~比方,你在破有神,認為不應該有神這種東西,你在破所謂的自在天,沒有自在天這種東西,反過來你是不是在立無神論?所以,破、立本來就是一種相依的關係。
那他空見唯是站在遮破迷亂的側面來建立不迷亂的勝義有。意思是說,你應成你認為你沒有建立什麼,其實,你還是根據無實有跟遠離戲論立這2個做為應成的建立,假如你應成沒有這2個的建立你也就沒辦法去破什麼。當然米滂仁波切他講得不明顯,但是我認為很有醬的味道。可能你們會覺得為什麼應該沒有所立,就應成本來是講他不立宗的。可是假如你今天沒有醬子的東西那你也沒辦法破,也就是假如你沒有無實有跟離戲論立這2個東西的話,那你用什麼東西來否定他空見。醬懂?!你用什麼東西來否定他空見?你要用立啊,你要立2個東西,1叫無實有、1叫離戲論,你不立這2個你怎麼來否定他空見。就說,應成一直強調不立宗,事實上,卻一直在強調無實有、離戲,若是真沒有立的話,你根本就沒有辦法破這個他空見。那反過來講,他空見的重點只不過是我在立什麼叫正確,然後等於是破那些不正確的。這裡有趣的是那些認為他空是不對的人其實你也是堅持無實有跟離戲,那你現在講你不立一些宗見來破別人,其實,事實上你立了,你假如沒有這2個你怎麼去破他空呢?!他要破他空的意思就是他空是立了、立了有、勝義是有的,這叫做立。反過來,反對他空的若是沒有立你也是沒辦法去破他空的,而他空用立來破迷亂。這需要你們自己去體會,但最重要就是在要讓你們讀懂這裡講的是什麼,加這補充就是讓你們知道有醬一個背景,重點、精彩的在後面。

接下來看堪布的解釋:
自以为遮破他空的他宗观点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讲:无实有是決择胜义理论的所立,不能承许为所破法,若无实单空的承许都没有,则应成自宗没有任何所立。另一种亦是以相同方式说:远离戏论是決择胜义理论的所立而非所破,若没有远离戏论的承许,则应成自宗没有任何所立。如是他们承许无实有的单空或远离戏论不能作为所破,否则便没有大中观应成派之宗派,或者佛护、月称等安立应成派的根据应成没有。
自以為遮破他空的他宗觀點主要有兩種,其中一種講:無實有是決擇勝義理論的所立,剛剛也講過應成要破就是根據這2點,不能承許為所破法,若無實有單空的承許都沒有,那麼應成自宗也就沒有任何所立。這剛剛前面講過,就說,你還是要立啊不然怎麼有辦法破,那現在他空的理論也就是要立一些東西而不是都用破的。
另一種就是用相同方式叫做:遠離戲論是決擇勝義理論的所立而非所破,若沒有遠離戲論的承許,則應成自宗沒有任何所立。假如他們承許無實有的單空或遠離戲論不能作為所破,那也就沒有大中觀應成的宗派了,也就說他若沒有立出這2個見地那他是什麼宗派?或者說佛護、月稱等安立應成派的根據都沒有。
這裡你們聽著可能有點亂,那就再講簡單一點:也就說,你們在破他空的時候最重要的意思是不應該立,因為在講空性的時候基本上是遮不應該立,而他空很清楚是立、立勝義不空。你們是醬子的主張,可是仔細去分析你所講的這個主張你也是立出來的,你假如沒有立這2個見地你要怎麼去破他空呢?!所以剛剛一直強調這個破跟立是相依有,有破就有立、有立就有破,那你應承一直強調不立,事實上你假如沒有立你怎麼破?!那整個應成講起好像你都不立、事實上你假如沒立你怎麼破~~~我是認為米滂仁波切在文中是有這個意思。那反過來的意思就是~~~他空本身是立,這也沒什麼錯,因為,本來很多理論就是立,立本身他就是破,為什麼呢?因這2個是相依的。所以他空是在立勝義不空那就是在破世俗空,他就是要破世俗。所以這裡面有醬子一個重要的概念,沒懂沒關係,有機會還會再講的。

同样,如果胜义也如世俗般自性是空,则不能成立胜义不迷乱与实相中谛实,也不能成立世俗迷乱及彼本体不成谛实,由于此处所谓的空是观察某种空基被觀待之有以某法空故。
同樣,如果勝義也像世俗一般自性是空的話,就像你自空醬子講的話,那就沒有辦法成立勝義不迷亂以及實相是對的、就沒辦法立這個見了,也沒辦法立世俗是迷亂的及他們的本體不是諦實的,所以,此處所謂的空是觀察某種空基以某法空故。觀察某種空基以某法空,這個很重要,用白話講你就懂了,就是:這個空基指的是被觀待的標準。比方,勝義以世俗空,那勝義本身就被觀待的標準、就是被觀待的有,因此你要說誰是空的話你的根據是什麼?你的根據就是勝義,因為勝義是有、是實在的、是正確的,所以其他的就空。這個就是觀察某種空基以某法空,文中都會出現醬子的句子,再用語言文字整理一下讓你比較能懂的話,就是:你一定要有一個標準你才能判定哪一個對哪一個不對,空基指的是你被觀待的標準。

接下來看堪布的解釋:
同样,若胜义亦如世俗般自性是空,则胜义便成为实相中本无之法,如是便不能成立胜义不迷乱与在实相中谛实的观点。进一步分析,由于没有胜义不迷乱的安立,便不能成立世俗的迷乱。或者说由于不能成立胜义在实相中谛实,便不能成立世俗在实相中非谛实。原因即是:此处所谓的空是观察某种空基以某法空,若空基不成立,则无法成立空的世俗法是迷乱以及本体不成谛实之观点。
同樣,若勝義亦如世俗般是自性空的話,則勝義便成為實相中本來沒有的法,那醬子就不能成立勝義不迷亂、還有在實相中是對的觀點。進一步分析,由於沒有勝義不迷亂的安立,你就沒辦法安立世俗的迷亂。或者說由於你不能成立勝義在實相當中確實是有,便不能成立世俗在實相中是不正確是沒有。原因即是:此處所謂的空是觀察某種空基以某法空,就是你建立哪一個標準再用這個標準來說另外那個是空的,若空基不成立,則無法成立空的世俗法是迷亂以及本體不成諦實之觀點。
若是自空裡面,空基這個概念指的是入定時候的境界,自空的空基是用入定時候的境界,那這本身就代表什麼都不存在,所以是離戲、一切萬法空。
他空的空基就不一樣了,他空的空基是用確實有勝義這件事,所以,不是這件事都是空的。
記得前面也講過~~~講自空的時候他的空基就是根據所謂的平等、大平等那個空性,根據大平等的空性所以一切空。那在他空裡面的空基就是大無為法,大無為法,就是如來藏。所以一個是空性平等為空基,一個是有大無為法醬子的一個實相為空基。

如花绳以蛇空的前提是必须成立花绳是谛实,方能成立蛇相是虚妄。若连作为空基的花绳也没有,则蛇相又观待何者为虚妄呢?凡是说虚妄或迷乱一定要观待谛实或无迷乱而说,在名言中不可能不观待而安立虚妄或迷乱之观点。
就好像花繩以蛇空的前提是必須成立花繩是諦實、是有的,你才能夠成立蛇相是虛妄是沒有的。假若你連作為空基這個標準的花繩都沒有,則蛇相又觀待何者成為虛妄呢?凡是說虛妄或迷亂一定要觀待真的或不迷亂而說,在名言中不可能不觀待而安立虛妄或迷亂之觀點。
現在重點就在,自空的標準是定境裡面的那個境界,然而,他空的標準是出定以後在淨見量裡面的一種主張~就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不正確的。慢慢醬子大家就越來越能知道他在講什麼。
今天就講到這。
PS:這跟修行很有關係,一般都是先自空、他空最後進入密宗,所以要先了解我們在5道的那一個位置、學的是什麼。那我們位置是觀現世量,我們學的東西是根據那些有親證的人述說他們自空的淨見量、他空的淨見量,再下去就接上了大圓滿、或者說是了義大中觀。
他空的意思是勝義不空世俗空。勝義有這個文字常會看到,可最好不用勝義有,用勝義有要了解真正的實相,就具體來說,實相當然是空性但確實又是有勝義這個境界,這個境界才是正確的,這個才是真正的實相。這裡這個有是大無為法,大無為法可不可以講有?理論上是不可以講有,可是現在是站在要說他確實是有醬子的境界,有大無為法的這種實證,在這種情況下面我講他有,可是這個有還是大無為法,並不是說因此就破了空性,沒有,空性還是空性。
反正,每次都會先複習一下前面,應該會有幫助的。

 

arrow
arrow

    七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