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上師言教-048-20200204-皈依-p191

因為過年停課3星期,所以先簡單複習一下。
我們在讀所謂的大圓滿前行,這前行一開始是所謂的共同外前行,因整個大圓滿是密法,所以共同的意思是指在大乘裡面是共同的,也就是指顯的部分,密宗看顯宗的東西叫做共同,若不共就是指密宗部分。共同外前行,一共有6大部分
1.暇滿人身難得,2.壽命無常,3.輪回過患,6道不管你在哪一道都是苦的,深入理解這就是佛學3苦裡面的行苦,一般人是無法體會的,對佛法有做聞思的人比較能領受所謂的行苦。4.因果不虛,這整個問題就出在我們有煩惱,有了煩惱就會造業,造業後所產生的業果就是輪迴,也看你造了什麼樣的業而去6道中那一道輪迴,基本這屬於引業、異熟果;除此之外,還有所謂的等流果、增上果的滿業部分。經過以上這4個教理,目的是讓我們可以產生出離心,這裡的出離心指的是大出離,也就是大乘的、上士道的出離心。這並不是小乘的出離心,中士道、上士道的出離心是有差別的,也就是所謂的小乘、大乘的差別。所以前面這4個加行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產生出離心,因為真正的問題就是出在我們的執著,會執著就是因為無明的關係,有無明之後就產生了煩惱、產生了執著。在這種狀況下,為什麼要你先生出離心呢?因為有了出離心後可以解決比較粗的、大的執著,簡單講,當你了解到整個世間的輪迴毫無意義時你不想繼續下去,而在以前你就是被這個綁住,你認為這世間的一切都是真實的讓你留戀不捨,不論是愛的、恨的你都捨不下丟不開,醬子陷在輪迴苦裡不得自在。一旦你有了出離心,基本上可以對治比較大的執著,有了出離心再進一步就是要產生菩提心,而比較小的執著就可以用菩提心來解決掉,可是真正要把全部的執著都解決掉也就是你要證悟空性,在《廣論》宗大師把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就叫做3主要道,基本上修行的整個目標就是針對這3個。為什麼是針對這3個主要就是為了解決眾生的執著,執著解決了才有辦法解脫、才能真正跳出輪迴之苦。在大乘的角度到最後並不是要住涅槃,而是無所住,意思就是還是要救度眾生、目標是讓所有眾生都能離苦。4個共同外前行之後,接著,5.解脫利益,你知道苦當然會產生出離心,因為有了出離心,你就會了解到你若能真正的解脫,在佛教的角度就是你解決了問題你跳出了輪迴,那解脫有什麼樣的功德、什麼樣的利益。最後就是,6.依止上師,你要做這些事你一定要依靠上師,在佛教裡沒有一個解脫的人得到佛果位而他能沒有上師的。雖說緣覺本身可以靠自己去領悟,但我們講的是證到大乘真正的解脫,所以用依止上師做結尾。6個共同外前行這一部分簡單講就相當於以前《廣論》在奢摩他以前的篇章,當然《廣論》中是講得比較詳細,可是基本上原則是一至的,要產生出離心、菩提心就靠剛剛前面所講的那一個過程,最後要靠空正見醬一個智慧證悟。若後面的止觀不談的話,就是修空正見的時候,雖涉及一些比較深的觀念,但整個基礎就是前面這6個共同外前行、或是《廣論》中奢摩他以前的篇章內容,把這學好對學佛來講就是把基礎打穩固了。

過去很多漢傳的上師是認為不需要走密的,甚至還有一些對密宗有一些比較負面的說法,我本人並未說要反對漢系大德們的教言、看法,只是我經過一段相當時間的比較,事實上按照藏傳的說法,你假如智慧不夠你到顯就停了你不要進去密,若你智慧夠是那個種姓的,他認為你還是要進密,可是你還是要先有顯再入密,不是直接入密,一定要先把顯的基礎打好才好入密。經過醬一段不算短的時間,我個人對密還是一知半解,可是對於我所知道的東西我認為他是有道理的。比方,密叫做果乘,直接在果的這個角度修行,而顯宗是修因,在因的角度上面去修行,這裡最重要的差別就是方便,就是你修行用的方法,密提供很多善巧方便,常常這些方法又可以加速你修行的效益,簡單講就是能節省你修行的時間,像顯一般講要3大阿僧祇劫才修成佛,可是密乘到最高層次都強調叫即生成佛。那這裡面最大的差別就是方法,可能有人無法接受、或者是沒有這個種姓。像密宗裡面有一個淨觀~果上修,假如你已經是佛了,你會對哪一個眾生產生他是壞人的想法嗎?絕對不會。淨觀本身就是你以正向思考、光明面去看待天下所有人事物。為什麼要醬子做?因為成佛以後就是醬子。像我們凡夫俗子常有的貪嗔癡慢疑的心態,佛陀絕不會有醬子的心態,因他假如有醬子的心態他就不是佛了。所以如果在修行上直接用佛的立場,是不是……這就叫果上修。現舉這一個例子,其實太多醬的例子,就像他為什麼要視師如佛,這也是一種方便,想想你跟佛學是不是會比跟一個普通人學早一點成就?而所有的修行基本上都是心法,都是在修這個心,所以你把老師真正當作佛,當然前提你也是要找一個真正的上師,不能隨便一個人就當作佛。等你依止了一位上師、是指根本上師,記得有6種上師,能讓你有成就的就是根本上師,你真心誠意把這些都看做是佛,那你就是跟著佛學,那你是不是能夠早一點成就?!密宗裡面充滿了這一類的東西,在方法上你常可以看到醬子的東西。我個人是覺得走密是對的,可也不能好高鶩遠,且走密有密的規矩,也要看個人因緣,這裡面有很多條件的。密到最後最高層次的法叫做無上瑜伽,像寧瑪紅教的大圓滿、噶舉白教的大手印、薩迦花教的無上道果,基本上大圓滿跟大手印他們之間有雷同的地方。格魯黃教比較不一樣,他就是圓滿次第,並沒有再外加上些什麼。所以,今天不是一定要你跟著紅教,跟著哪一個基本上都可以,反正一個原則,最後走密是對的,那既然走密最後就會到那最高的密法。今天所謂的大圓滿前行也就是我們先跟這密法結了善緣,雖不是已經真正入密,因入密條件很多,我也不是一個真正有資格教大家密法的人【師兄雖說不是上師,但很感恩很感恩師兄帶領,給了一塊敲門磚!】,可是今天透過這大圓滿前行跟這個最高的密法結了這個緣,而且,大圓滿前行這本書是有傳承的,即使只是一個結緣式的連結,但終有一天我們有可以去修這個密法的因緣。大圓滿最終的成就是虹光身,而所有這些歷代有虹光身成就的祖師大德們,他們每一位都讀過這個大圓滿前行,所以我們真的要非常珍惜這個因緣,我們在讀的是華智仁波切、阿瓊堪布的書,他們的傳承都是非常清淨的,你們今天不是跟著我某某人去讀,所以我一直強調我不是各位的老師,我跟各位是同修就是這個道理,因為,要做一個上師要有資格的,我今天只是根據我過去的經驗、用我最大的能力把這個清淨傳承裡面的東西跟大家共同研究、把他講清楚,當然我也不會隨便亂講,我只是幫助大家消文讓大家跟這結上緣,這點我相信是可以的。

共同外前行修完後,接下就是不共內加行~就直接屬密:1.皈依,2.發菩提心,3.淨罪修金剛薩埵,也就是懺悔,4.供曼荼羅,累積福德資糧,5.上師相應法,還是用依止上師結尾,記得前面講依止上師實修部分的時候,有很多部分就跟所謂的不共的上師瑜伽、上師相應法相關,也就是要視師如佛。我們現在就在不共這部分,還有第3部分的破瓦法,在這部分我其實是蠻謹慎的,因為,怕自己不夠,到底密上面不是有足夠的經驗,但就是盡量按照他所講的做一個盡量沒有錯誤的吸收。
不共這方面,一開始就是講皈依,我們今天是進到這部分。
皈依的基礎,有3種:1、清淨的皈依,2、你有那個意樂、欲望的皈依,3、勝解皈依。現在看這名相可能會誤解,因佛學中用到清淨的時候一般都是很高的層次,其實,這清淨皈依是最低的層次。怎麼講是最低的層次?這沒有經過很強的欲望,沒有產生這一個願而產生的一種皈依。什麼叫沒有這個願望、這個欲?比方,你知道、感受到解脫的重要,所以你皈依是希望能解脫,你要皈依你才有辦法解脫,這就屬於有欲望的皈依,這是第2類。最重要是第3種的勝解皈依,在講這勝解皈依時他講了非常多的例子,根據勝解信而皈依,信就是皈依的基礎。在11個善心所裡面信是第1個,一般講信進念定慧的5根5力,所以看見信是一個基礎,他跟皈依連在一起,強調最後一定要在勝解信下面的皈依才是真正應該要的皈依,所謂清淨的那個層次尚不夠,什麼叫清淨?可能是前世的、或是某一種關係,像你有時到了寺廟、看到佛像或是看到某些上師你會淚流滿面,心理產生很大的震動,這種叫做清淨信,但是,這種他強調有可能會變、會退轉,一定要到勝解信才不會退轉。所以才要求一定要在勝解信下面的皈依。後面講了很多公案,就是你看見密勒日巴就是在醬子一個勝解信下面,因此他才有辦法吃那麼多苦,最後才有辦法達到即生成佛的成就。
皈依的基礎講完了以後接著就講皈依的分類,就是上節課講的有小士道的皈依、中士道的皈依、大士道的皈依,也就相當於
《廣論》中所謂的1.求人天祈望不到惡趣去的士道的皈依,一般又叫做人天乘。2.是所謂小乘的中士道的皈依,主要就只祈望自己跳出輪迴為目標,他不是不愛眾生只是並未想要解救其他眾生也跳出輪迴為目標。所以一般這是小乘的皈依叫做中士道的皈依。3.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大乘的皈依,又叫做上士道、或者大士道,基本上是以有菩提心做基礎,中士道只要有出離心為基礎,在上士道也要有出離心,因沒有出離心之下是不可能產生真正的菩提心,這裡的出離心一般叫做大出離心,就是要跟中士道的出離心做一個區分,因此大出離心之後一定是菩提心。此時的菩提心一般稱作世俗菩提心,此時這菩提心是屬於分別念下面的產物,他剛剛講到的3主要道最後的空正見,一般證空性的那個叫做勝義菩提心。所以,勝義菩提心指的就是空正見,就是見道、證悟到法無我。這裡一直強調應當要走大乘的皈依,不論顯密一定都是要走上士道的皈依,沒有菩提心那就不能算大乘,大乘包括顯、密。所以,皈依的分類,最重要的目的是讓我們了解我們皈依一定要走大乘的皈依。
簡單複習過講信的程度方面的所謂皈依的基礎、再是皈依的分類後,就進入新的一章節,皈依的方法。現在這是在密宗裡面的皈依方法,密宗皈依儀軌是非常複雜,可能大家無法做到,但你只要記住先結一個善緣,即使仍是在顯裡面的皈依,你記住在
《廣論》中所講的就可以了。可是這裡主要是密、是不共加行的這一部分,所以這個皈依是密宗的皈依,就會比較複雜些,特別是在觀修上面。在後面就是皈依的功德等等,才講完皈依這一部份。

        丁三、皈依之方法

1、共同乘皈依法這是講顯、密都一樣所以叫共同乘,一般在過去所學、或是在《廣論》中所講皈依都是佛法僧,因此這皈依簡單講就是皈依3寶,誠信佛為本師,法為道,僧眾乃為修道之助伴,以此模式而皈依。
2、不共同密乘皈依法《廣論》中、或是一般所講皈依比較不談這部份,佛法僧到這裡變成上師、本尊、空行,三門供養上師、依止本尊、空行為助伴,以此模式而皈依。上師是指密宗的根本上師,本尊是你在修行當中定一位本尊。
除此以外不共部分又細分下來2種,這差別,我想應該是配前面講過有外密、內密之分,內密又分做幾個次第的瑜伽,因這關係又分做3類,最簡單的第1類就是上師、本尊、空行,再過來第2類叫做殊勝方便之金剛藏皈依,當你講殊勝方便的時候這在整個密乘的角度是屬於比較是在分別念上的這一種層次,到最後的究竟無欺實相金剛乘皈依,這才是勝義,是無上瑜伽最高的密裡面的皈依,至於講殊勝方便又不能用世俗諦這3個字來講,因為,很怕這樣講不對,可基本上他就是這個意思;這2個的差別是究竟無欺實相金剛乘皈依這個最高的皈依才是勝義諦,而只要講到方便基本上就是屬於世俗的、還有分別心在的,至於實相就是指無分別的完全回到最根本的本性上、真正的空性、實相上面。
3、殊勝方便(內密)之金剛藏(瑪哈、阿努)皈依法︰依靠脈清淨(僧寶)而顯現化身,風(氣、法寶)清淨顯現報身,明點清淨(佛寶)顯現法身,以此捷徑而皈依。這個風指的是氣,脈、風、明點,為什麼要脈清淨?是為了顯現化身,最後成佛是成就法身,基本上是要成就3身,靠脈、風、明點來各自成就顯現化身、報身、法身,脈、風、明點這些名相是什麼意思?我只能盡我最大的能力想盡法子來解釋一下……
★      內皈依:上師、本尊、空行(三根本);密皈依:風脉、明點;了義皈依:光明、空性、無二法
一般講內皈依就是指密宗的上師、本尊、空行3根本,這是最低的層次。再上去一層這裡叫密皈依,課本是叫殊勝方便金剛藏,包括脈、風、明點;最高一層光明、空性、無二法的了義皈依,這等於是最究竟的、實相的,等下回課本實再解釋,就比較能掌握這名相後面的涵義。
★      脉:最主要有左脉(方便脉;煩惱脉;輪回脉/男右女左)、右脉(智慧脉/男左女右)、中脉(不二脉);男生的右脉是轮回脉,女生的左脉是轮回脉。中脉中产生如竹节的六脉轮,即头顶脉轮、喉部轮、心间轮、腹部轮、私处轮、脚面轮,六轮为体内所有筋脉的结合处。《六明灯经(幸绕弥沃著于公元前1917年,公元前220年时,由于政治变迁,此书埋在地下,约公元900年,被幸钦隆噶掘藏,成为最早期的伏藏精品。)》云:“右脉是缺点之脉,是烦恼脉或轮回脉,它使人生起烦恼、分别、无明、不自在。左脉是寂静无忧虑、悲伤之脉,里面善念明点与智慧气流动着,使人生起智慧、仁慈、安乐以及涅盘三十七品。中脉非乐非苦,觉悟智慧之脉。”有的人天生聪明伶俐,但不是很公正、正直,那是因为他(她)的智慧脉虽是正常的,但中脉有问题;有的天生爱生气,或者傲气重重,容易妒忌,这都是因为他(她)的烦恼脉有问题。

現最重要是了解什麼叫做脈、風、明點……其實這3個都不是很容易理解的,先不說我們在密上面沒有很正規的修行,在顯方面其實也沒有很深入的修行,止跟觀、或說奢摩他跟毗鉢舍那這些等等都沒有,而一定是有止跟觀這些基礎下才會有脈、風、明點醬子的東西,感覺上比較能講的是脈,至於另外2個就比較保守,不敢講太多是因為這是涉及密宗真正的實修你才有辦法講清楚。對我們來講沒有實修的基礎就很難深入去談,而脈這一部分比較敢講是因我以前學過道教的氣功,它裡面也有這些脈的觀念,跟佛教裡的觀念我想基本上是有相通的,可又不是完全一樣,我也不能用道教氣功所理解的東西來講密宗的脈,可我在靜坐中又有辦法運氣,這就是用以前氣功為基礎。我只能說這東西確實是存在的,當時的同修很多是博士他們也覺得在科學上無法解釋這個,可明明就有,初始我也不信這個,最後慢慢自己真正體驗到的時候,你自然無法不信。
氣功來講會說一種圓周性的帶脈,脈,氣所走的道路叫做脈,什麼是氣?到底有沒有氣?至少我知道在道教氣功裡面的那個氣是存在的,是有這個東西的,可要講又講不清楚。
【嗯,非常確定我自己是有氣感的】帶脈,道教裡講可順時鐘可逆時鐘走,氣在帶脈用圓周式繞著你的身體轉,這就叫做脈,氣所走的道路。還有衝()脈,中醫、氣功都有講……
http://acupun.site/FourteenChannel/chong_S.html
衝脈循行古代原文:
﹝循行﹞
1.起源:《靈樞‧動輸》:「衝脈者十二經脈之海也。與少陰之大絡起于腎下,出于氣街…」;《靈樞‧五音五味》:「衝脈、任脈皆起于胞中…」;《素問‧舉痛論》:「衝脈起于關元…」。說法不同,實則都是指起于腎下,也即《難經‧六十六難》所說的「臍下腎間動氣」所在。胞中,是就其內部臟器而言;關元,是就其外部穴位而言。王冰注說:「其本生出,乃起于腎下也。」
2.後行支(伏沖):《靈樞‧五音五味》:「衝脈、任脈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為經絡之海…」。是指
行于脊背深部,被稱為「十二經之海」的主幹,又稱「伏沖之脈」。
3.前行支(本支):《靈樞‧五音五味》接著說:「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會于咽喉,別而絡唇口」。這是
行于腹部,夾臍旁左右上行,即從氣衝出來,經足少陰橫骨各穴,至幽門而上胸。即《素問‧骨空論》所說:「衝脈者,起于氣街,并少陰(《難經‧二十八難》作「足陽明」)之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也。」
4.上行支:《靈樞‧逆順肥瘦》:「夫衝脈者,五藏六府之海也,五藏六府六府皆稟焉。其上者,出于頏顙,滲諸陽,灌諸精…」。楊上善《太素》註:「衝脈氣滲諸陽,血灌諸精,精者目中五藏之精。」可知
這一支上行頭部,對五官七竅起滲灌氣血的重要作用。
5.下行支:《靈樞‧逆順肥瘦》又說:「其下者,注少陰之大絡,出于氣街,循陰股內廉,入膕中,伏行骭骨內,下至內踝之後屬而別。其下者,並於少陰之經,滲三陰,伏行出跗屬,下循跗,入大指間。」這一支大致上與足少陰腎經并行而下達足大趾間。《靈樞‧動輸》所載基本相同:「…出于氣街,循陰股內廉,邪入膕中,循脛骨內廉,并少陰之經,下入內踝之後,入足下;其別者,斜入踝,出屬跗上,入大指之間,注諸絡以溫足脛。」
﹝病侯﹞
衝脈為血海,與婦女月經病證關係最大《靈樞‧五音五味》:「今婦人之生,有餘于氣,不足于血,以其數脫血也。」《素問‧骨空論》:「
衝脈為病,逆氣、裡急。」是指氣血不順而見厥氣上逆和胸腹裡急。《素問‧骨空論》所說的「從少腹上衝心而痛,不得前後,為沖疝」,即指氣上逆、大小便不利的衝脈見症。《脈經》所載:「苦少腹痛,上搶心,有絕孕、遺失溺、脅支滿煩也。」是對衝脈病症的總括。
﹝交會穴﹞
氣衝(會足陽明),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商曲,石關,陰部,通谷,幽門(以上會于足少陰)。會陰,陰交(以上會于任脈)。此外,足太陰脾經絡穴公孫通於衝脈。
從交會關係可以看出,衝脈是并足少陰之經行于腹部,而不是《難經‧二十八難》所說的「并足陽明之經」,與足陽明的關係主要是在「出于氣街」,以及上、下巨虛,為衝脈下部輸穴;還有足太陽的大杼,為衝脈上部輸穴。衝脈為十二經之海,分佈最廣,上部「滲諸陽,灌諸精」;下部「滲三陰」,「注諸絡」。衝脈之名為「沖(衡)」,即說明其滲灌血氣的作用四通八達,遍及全身。因其作用的重要,故又稱血海和五臟六腑之海。《靈樞‧五音五味》還說:「血氣盛則充膚熱肉,血獨盛則滲灌皮膚,生毫毛」,指出肌膚的熱量和毛髮的生長均與衝脈功能有關。衝脈與任脈的功能發源於腎氣。腎氣的盛衰直接關係衝任。《靈樞》還指出,男子的不生鬍鬚,是由於「任衝不盛,宗筋不成,有氣無血,唇口不榮故須不生」。從而可以理解衝脈「滲灌皮膚,生毫毛」的全面意義。

https://www.dharmazen.org/X1Chinese/D32Health/H517MagChong.htm
奇經八脈經行路徑(3)—衝脈
第三節、衝脈
衝者街道也,為十二經之所注,猶如四通八達之路也。

1.脈經穴道:
衝脈起點橫骨穴,係接足少陰腎經內股鼠蹊之氣沖穴,至幽門共十一穴。在任脈中線左右各五分處,每一穴距離約一寸。自小腹下橫骨穴開始,上行大赫、氣穴(功穴)、四海,中注、盲俞(功穴)、商曲,石關、陰都、通谷,幽門穴後至胸散佈任流行。
2.循行路徑:

衝脈起於腹氣之氣街,足陽明胃經後天之宗氣,並於先天之真氣,此先天之氣來自於胞中與腎氣(足少陰腎經),相並挾臍而上胸部。大氣至胸中而散開,再會合任、督兩脈充身懷,再分佈臟腑諸經絡。故知衝脈是五臟六腑之海,亦是十二經之海,與少陰腎經之大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也。
3.疾病症候
患衝脈疾病者,有下列病候:氣從小腹上沖、腹中脹急疼痛。

衝脈循行路線:
1、起於少腹之內胞中
2、上循脊裡為經絡之海
3、其浮於外者挾臍左右上行
4、並足少陰足陽明之脈至胸中而散
5、上挾咽
6、別絡唇口

還有垂直的前任、背督2脈,運氣走任督時只能正轉不能逆轉,由後背氣起來經過頭頂百會再下丹田至背部再拉上來至腹部,而帶脈順逆皆可。這些東西都存在,氣在脈上走,那在密宗這裡分做左脈、右脈、中脈,最重要是這中脈【南公懷瑾上師曾說中脈不通而言得定者,絕無是處。reference談中脈為什麼修行跟這個有關?當你氣能導入中脈就有辦法見道、就能明心見性,所以他們都希望能打通中脈,先有醬一個概念,這跟道教講的脈沒辦法直接連動,可是任脈、督脈、沖脈都是在中間的。左脈,又名方便脈、煩惱脈、輪回脈,一般左脈不通就是分別心重、煩惱很多的輪迴種姓,但這輪回脈對於男性是在右邊、女性在左邊。右脈,又名智慧脈,不過這邊所謂的智慧還是有分別心的東西,真正沒有分別心的是中脈,男智慧脈在左邊、女智慧脈在右邊。所以,男性、女性的脈不同。那中脈又名不二脈他的6脈輪,腳面輪比較難以體會【私以為是不是湧泉?】,脈輪,就是可以分出很多的細脈,可以連接到全身,所以,六輪為體內所有筋脈的結合處。
《六明燈經》,記得前面講過雍仲本教,幸繞彌沃這人可以說就是雍仲本教的佛陀,這屬於古象熊文明,跟現今的佛教有著相當的關連,所以密宗跟這是有關係的,才會引起密宗一些負面的說法,其實是有很深的歷史淵源,西藏過去並不是完全沒有文明的地方。雍仲本教、苯教是不同的東西,西藏現今的大德像噶舉白教法王跟雍仲本教當今教主都有著非常深厚的友誼,相信是因為密宗的關係。《六明燈經》是雍仲本教的佛陀幸繞彌沃在西元前1917年完成的著作,在西元前220年時,由於政治變遷,這就應該是指象熊文明被吐蕃所征服而令此書被埋在地下,直到大約西元900年因緣成熟了,被幸欽隆噶掘出這個藏,紅教除了經律論3藏還有第4藏的伏藏,像大圓滿龍欽寧體就是伏藏,《六明燈經》就成為最早期的伏藏精品。他之所以醬子講都是根據《六明燈經》裡面的說法,在佛教中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靜就是往善的走,動就是往惡的走,而煩惱就是不寂靜,至於左脈為什麼又叫做悲傷之脈就不懂了,佛教所講的智慧是靠中脈。其實去查這些資料時是很繁雜的訊息,我只挑了重要的,各位有一個了解即可。比方,有的人天生聰明伶俐,但不是很公正、正直,那是因為他(她)的智慧脈雖是正常的,但中脈有問題,醬子你就可以區分出智慧脈跟中脈的差別;有的天生愛生氣,或者傲氣重重,容易妒忌,這都是因為他(她)的煩惱脈有問題。真正要追求的是中脈裡所代表的智慧。
★      氣:上行气、持命气、等住气、遍行气、下行气是所有气的根本,称为根本气;是五大元素的最细、最具能量的精华,是以业力所形成的特细微的元素,起到人的身体增长、养育、生存的作用。
在道家氣功、中醫倒是沒有醬子分5種氣,可是根據中醫的奇經8脈來說應該是更加細微複雜。5大元素是指地、水、火、風、識,地、水、火、風是色法4大元素,心法元素就是識,講6大就是再加一個空,這不是空性的空,這是代表空隙、空間。道家練氣功這屬於世間法,是可以怯病延年可以長生不老,不是佛教追求的目標。
reference:奇經八脈--修行者之脈

https://www.dharmazen.org/X1Chinese/D32Health/H514Magic8p.htm

★      明点:并非是单纯的一种光明,而是一种能量和真理,人眼可接收到的明点只是外在的光波,但是内心存在的明点不是眼睛的对象,只能以觀修照见。
明點,這就更複雜了,他不是一種單純的光明,在觀修明點的時候,他們一開始是想我們所謂的光明,而真正的明點不是那種光明的,而是一種能量和真理,其實,明點也就是空性,記得講空性時我很喜歡用能量的模式來說明空性。用另外一個角度說,我們現在用電腦,電腦是一個機器、是一個死的東西,可是當你接上電源後按照他的程式驅動後就不得了了,他可以變出各式各樣的東西,也可以演算,哪裡像是一個死的東西,但是能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是來自於電流,電流就是一種能量。人也一樣,這是我自己的感覺跟各位分享,你的心為什麼會跳動?人身上的電池在哪裡?你是知道你身上是有能量的東西,暖壽識,當暖不存在時你就沒有生命了。你心的跳動、你能思考,常常在講識,其實這些在某一個角度都是同義字,空性、能量、或者識,識本身是不是一種能量?因識是一種了知、了別,若不靠能量他靠什麼去了別,不過講到能量你心中要有一個分野,所謂你能感受到的熱、光、電,這是能量的用是世俗的東西,不是指勝義的意思。現在講的是能夠產生光、熱、電這些東西後面的那個最原始的那個能量,當你想到這個最原始的能量你一定要知道他不是有為法,他不是世間的你能感覺到的你能講出來的,這些通通不是所謂最根本的那個,那個東西就叫做空性,空性只是一個名相而已,所以空性不是有無,因為假如你有有無那就是分別了,那就不是空性,他是一個最原始的。這很麻煩,希望大家能體會這個。這裡所講的明點、能量,你就要體驗到的是剛剛所講的空性的、用能量模式來比喻的那種能量,講白一點,他是無為法、他就是我們講的如來藏,是真正的大無為,不是有為法所能理解的東西,他變成有為法你才能理解,他根本不是你思考範圍中的東西。其實,他們觀明點、修光明最重要就是為證空性,空性或是說非世間法所謂的能量的能量是大無為的能量,他就是實相。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最後空正見就是這個,明點只是修行中給他的一個名詞,而在一個一個步驟下來的明點的名詞是不一樣的,最後就是空性。
修行第一要有脈的觀念,氣在脈上面走,氣在脈上面走時這中間就會連帶到明點,若沒有明點氣怎麼會在脈上面走?風脈、明點,基本上,脈是一個道路,氣相當於一匹馬,馬要走在跑馬道上,明點就是馬能夠跑的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我們所講的能量。密宗修這3個,當你了知以後你發覺這不是亂講的,雖然你現下無法感受,但你發覺是很有道理的。人眼可接收到的明點只是外在的光波,但是內心存在的明點不是眼睛的物件,只能以觀修照見。你身上能夠讓你存在的那個電、那個光,或者我們講空性、或者講這叫做你的識,這不是你眼睛的對境不是你眼睛能夠看見的,這是要靠觀修去照見、用心去體會,他本身就是一個心,你用心去體會一個心的存在。
這很難,就講到此為止。
他講這些,可是他有沒做更深的解釋,但要知這後面是一大堆東西,我們繼續努力,有一天你會真正知道他是什麼,你也真正體驗到他。所以他說,依靠脈清淨(僧寶)而顯現化身,風(氣、法寶)清淨顯現報身,明點清淨(佛寶)顯現法身,以此捷徑而皈依。

4、究竟無欺(內密)實相金剛乘(阿底無上瑜伽)皈依法︰皈依境聖眾相續中的本體空性(空分)體性本淨/法爾清淨//佛寶、自性光明(明分)自相任運/法爾顯現//法寶、大悲周遍(現分)法爾功德//僧寶三相無二無別的智慧,我們為了使自相續生起這些智慧而反覆修持、決定,以此模式而皈依。
再上來這簡單講就是在講如來藏,密宗跟如來藏是離不開關係的,他用了3個名相,1是本體空性,就是講空性,也就是講性、相、用中性的部分,體性本淨,如來藏在寧瑪有所謂的3句義,就用3句話可以把如來藏的觀念意義表示出來,第1個就叫做體性本淨,這是用空性的角度算是性的部分,一般也叫法爾清淨;第2個是自性光明,這自性光明在如來藏的3句義裡面就是自相任運,最後第3句就是大悲周遍,如來藏的3句義就是:體性本淨、自相任運、大悲周遍,就把如來藏的基本精神表現出來。自相任運就是法爾顯現,空性部分是法爾清淨,可空性是可以顯現的我們叫他現空雙運,就是3轉法輪最重要的觀念,是佛陀的境界,現跟空是一件事,不是黑白2條繩子纏在一起,現就是空、空就是現,是一件事。空、明、現這3個是一件事,在某一角度就現出如來藏的本體是空性、他有顯現的能力,在用的時候是大悲周遍,所以是法爾功德。那最後的究竟無欺實相這就是大圓滿的境界,那這所皈依的一定是如來藏、或者講空性、或者講心性、心,就是你能夠講出的實相、真正的那個本基,其實這東西他是三相無分無別的,無論你是用體、用相、用用來講這3個是一樣的,這是很重要的觀念。我們為了要使自相續生起這些智慧而反覆修持、決定,以此模式而皈依。這就是整個大圓滿最後的皈依,這個皈依也就是如來藏、也就是空性、也就是空正見,你最後的皈依就是空正見裡面的東西,就是你皈依空正見、或者講般若,這個般若是以2轉法輪的角度來講的,用3轉法輪就是叫如來藏。
今天,這只是結緣,密宗,一下子要去了解他所有的東西是有困難的,但沒關係,大圓滿前行,所有過去的高僧大德都讀過這本書的,我們要進去這個傳承裡面,就要跟他結上這個緣,讓我們有一天也跟前人一樣走在這個解脫的大道上。

  這樣所有的皈依方法已明確後,接下當明觀皈依境p193修持真實皈依。這是什麼意思?《廣論》也有,修皈依的時候要有一個皈依境,課本193頁有皈依境圖,是皈依時觀想用的,要觀出這張圖來,實在是很難!就慢慢來。其實,像淨土宗就是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你若不念佛就去念貪嗔癡了,這就是驅散效應,把貪嗔癡驅趕開了。在密宗,觀修的時候很複雜有一個很大的作用,若你能做到他要你做的時候,這時你腦筋中還能裝下任何一點其他無關的東西嗎?根本就無暇顧及其他,你用盡所有的心力就為了完成這個皈依境的觀想,這時你全都在這個善法裡面,一點貪嗔癡都沒有,完全不會沾染到一點煩惱,所以這麼複雜的觀想要知道他後面的功德。
現就告訴我們怎麼修這皈依境。
具體來說,即︰將自己的住處觀想為由各種珍寶組成的清淨剎土,先把自己環境觀想成處圓滿,以前在暇滿講過5種自圓滿所依圓滿,環境圓滿,根德圓滿,意樂圓滿,信心圓滿,所以一開始要觀處所美妙悅意、平坦光滑猶如鏡面,無有凹凸不平的山崗、窪地。在自己正前方觀想一棵具有五枝的如意樹是說這棵樹只有5個分枝,根據圖你就知道他在講什麼,每個分枝上都有你皈依的那些聖眾在上面。

20200204皈依境.png

枝繁葉茂、百花齊放、碩果累累,極其圓滿,遍滿東南西北整個虛空界,所有的枝葉全部是以各種珍寶鈴、瓔珞嚴飾。
再於中央的樹枝上觀想︰本體為三世諸佛的總體、無等大悲寶藏具德之根本上師,也是你的根本上師,因為是講寧瑪的皈依境,一定是觀蓮花生大士,形象為鄔金大金剛持(蓮花生大士),身色白裡透紅,一面二臂,雙足以國王游舞式安坐於八大獅子寶座上面的各種蓮花、日月座墊上。你現在觀修很難觀到如此仔細,開始可以簡單的,右手以契克印執持金色五股金剛杵p203契克印、金剛杵前面都有過補充資料,查看一下即可,左手平托天靈蓋,天靈蓋就是人的頭骨,內有充滿無死智慧甘露的寶瓶,瓶口以如意樹嚴飾,身著錦緞大氅、法衣、咒士衣,不知咒士衣是什麼,應該是密宗裡修行人穿的,頭戴蓮花帽,與身色潔白、手持彎刀托巴的佛母益西措嘉空行雙運,簡單粗俗的說,益西措嘉空行母就是蓮花生大士修行的女伴,當時蓮花生大士就是應她的請法才有後來的大圓滿法這個傳承,當時很多人因此法而成就。蓮師面向觀修的人自己方向,這樣安坐於自己前方的虛空中。
再觀想蓮師頭頂上諸傳承上師以重樓式安坐蓮花生大士在中間,旁邊有5部分就是樹的5分枝,現就開始告訴你每一樹枝你應觀想什麼,所以首先就要把樹中心的蓮花生大士觀出來,你要知道連花生大的衣著裝扮、左右手拿著什麼法器,坐在蓮花座上,這跟一般看見的蓮花生大士的像是不一樣的。本來共同續部有無數傳承上師,續部,即是密宗的角度,但此略觀大圓滿心滴派的根本傳承上師,即龍欽寧體這傳承上師有︰法身普賢如來、報身金剛薩埵、化身極喜金剛(噶繞多吉)、阿阇黎文殊友、上師西日桑哈、智者加納思扎、大班智達無垢友、鄔金蓮花生大士、法王赤松德贊、譯師貝若扎那、空行益西措嘉、遍知龍欽繞降(無垢光尊者龍欽巴)、持明無畏洲(智悲光尊者晋美郎巴),他們各自裝飾裝束圓滿,上者的座墊未接觸到下者的頭部,傳承上師以重樓式安坐。其周遭由四續部不可思議的本尊天眾與空行勇士眾圍繞。

  在前方的樹枝上,觀想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周遭由賢劫一千零二尊佛等十方三世諸佛所圍繞,全部是殊勝化身梵淨行的裝束,頭有頂髻、足有輪寶等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好,雙足以金剛跏趺坐而安坐,身色有白黃紅綠藍色,身體放射出不可思議的光芒,不一樣的佛有不一樣的顏色,藥師佛就是藍色的

    右方的樹枝上,觀想︰三怙主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觀音菩薩為主的八大隨行佛子由大乘聖者僧眾圍繞,身色也全部是白黃紅綠藍色,以十三種圓滿報身裝飾莊嚴,雙足以平等式站立。於左方的樹枝上觀想︰舍利子、目犍連聲聞二聖由聲聞緣覺聖者僧眾圍繞,身色全部是白色,身著三法衣,手持錫杖與缽盂,雙足以立式安住。

    後方樹枝上觀想︰法寶經函累積,金光閃閃的格架中央最上方陳列著六百四十萬大圓滿續部,全部函頭標籤p207對向自己,經函光芒四射,並自然發出“啊勒、嘎勒p207”的聲音。這些樹枝的所有空隙中間有智慧護法神和業成護法神,其中男相護法神全部面朝外,是成辦和保護修持菩提正法,遣除違緣與障礙以及阻止外部障礙進入內部的事業;女相護法神全部面向內,成辦內成就不散失於外的事業,這些事業護法神都具有智、悲、力的無量功德,對我們(修行人)十分慈愛,把他們都觀想成引導眾生的大導師。這真的是很難觀,但他們都是醬子觀修皈依境。

再觀想今生的父親在自己的右側,母親在左側,前面是自己的怨恨敵人和損害自己的魔障為首的三界六道一切眾生,猶如地面上大聚會的人們一般聚集在一起,面向皈依境而合掌,身恭敬頂禮,語恭敬念誦皈依偈,意恭敬意念︰從現下起自己無論是上升(獲得成就或轉生善趣)、還是下墮(墮於惡趣)、是苦是樂、是好是壞、是病是痛,除上師三寶您以外我沒有其他的依靠者、救護者、怙主、友軍以及希求處與皈依處。因此,從即日起乃至獲得菩提果之間,全心全意,誠心誠意將自己托付於您,成辦任何事既不向父親詢問,也不與母親商量,又不自作主張,完全依靠上師三寶您,一切奉獻給您,精勤修持您,除您之外我無有其它的皈依處、希求處。以如此至真至誠的猛烈渴望之心念誦︰
匝瓦        (外密)
匝龙        (內密)
怄哦让         (阿底、如來藏)
波瓦 色切       

    每一座期间尽心尽力念诵皈依偈,皈依境都是在座上修的,总数合计起来至少要圆满十万遍,前面有講過至少要50萬加行,其中皈依發心就是10萬遍,像最近持念蓮花生大士心咒1萬遍迴向給武漢肺炎就用了45天,10萬遍該多少天,他幾乎都用10萬做一個單位,在没有达到数量之前,一定要以闭关的形式来观修,在平日里也应该念修皈依。這就是教你怎麼修皈依,皈依境觀不出來沒關係,初學也可以簡單點,若不要用密宗的皈依境,也可以用漢傳的佛、法、僧去修皈依。

    如果有人想:皈依时将自己的父母观在左右,而将怨敌、魔障二者观在自己前面,为什么观想怨敌魔障比父母还重要呢?

    这是因为,作为已经进入大乘的修行人,我们理所应当对无边无际的一切众生平等地修慈悲心与菩提心,尤其是为了圆满广大的福德资粮、避免失毁所积累的一切善根,完全有必要将修安忍放在主导地位。正如所谓的“若无生嗔境,于谁修安忍?”意思是你有這些讓你非常容易生嗔的東西,你才有辦法把安忍真正修好、不生氣了,也就是说,我们只有依靠怨敌、魔障对自己进行损害,才能修成难行的忍辱。如果好好加以观察,就不难发现,从修行方面而言,仇人与魔障比自己父母的恩德更大,为什么这样说呢?父母教给我们的是成办现世利益的一切欺诳手段,使我们后世无法从恶趣的深渊中解脱。从这一点来说,父母的恩德并不很大。而怨敌魔障呢?其中的怨敌以对我们制造违缘、妨碍修行而成了我们修安忍的对境,并且使我们斩断长久以来无法摆脱的轮回缚索,远离财产受用、没有自由等等一切痛苦的来源,所以对我们恩德极大。魔障也同样是我们修忍辱的对境,它使我们遭受病痛及苦痛的折磨,我们依靠这种折磨可以清净自己往昔所造的许多罪业。例如,至尊米拉日巴依靠伯父与姑母霸占他们家所有的财产受用这种外缘才遇到了正法。又如吉祥比丘尼(創巴摩派)也是因为遭受龙魔的侵害而修持观音法,最后获得了殊胜成就,通过诸如此类的实例可以看出,怨敌和魔障作为我们值遇正法之因,可以说是恩德深厚。如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龍欽巴说:“遭受危害令己遇正法,得解脱道害者恩德大;厌离痛苦令己遇正法获得永乐痛苦恩德大;非人作害令己遇正法,获得无畏鬼魔恩德大;人等嗔恨令己遇正法,获得利乐嗔者恩德大;猛烈恶缘令己遇正法,获无变道恶缘恩德大;他人劝告令己遇正法,获精华义劝者恩德大。平等报恩善根回向彼。”因此,怨敌、魔障不仅今生今世对自己的恩德颇大,而且他们也是自己往昔生生世世的父母,这样来观想非常重要。
今天只能講到這裡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皈依境 風脈明點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七七 的頭像
    七七

    水月世界~借假修真!

    七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