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上師言教-027-20190723-輪迴過患-p106

上一週有位同修針對死苦提出2個問題:
1. 從死亡的過程可否測度那人下一世往生何趣?
2. 死亡是我獨行,但集體死亡也是嗎?
後來在賴上有做一個簡單回答,不過,這個問題本身基本上我是沒有資格回答的,因為這涉及到相當高深的修行。
1. 從死亡的過程可否測度那人下一世往生何趣?
人過世的時候在一些教法裡面有說到看他身上的溫度從哪邊退,這溫度是由上面往下退、或是由下面往上退,由醬子來推斷他是到惡趣還是到善趣。基本上這個我不了解這屬於修行人比方高僧他們來看這個溫度呢、還是我們一般人就有辦法?因為,我想一般人特別是遇到自己的親人往生的時候,那時候大部分人應該都不會去做這個動作,至於別人基本上應該也很難得會有人了解這些。不過,善業由下冷、惡業從上冷,二者至於心、一處同時捨。頂聖眼生天、人心惡鬼腹、旁生膝蓋離、地獄足板出。很多人應該都看過這種說法。但是這有一個地方很清楚,我們讀到後面的頗瓦法好像會提到這個,但目前沒有把握。像這些有修行的高僧大德,他不一定要在現場看著往生者,在很多教法裡面有提到他可以入定觀察,就知道這往生者投生到哪一趣。我的回答就是我相信他們有很多方法,入定只是其中一個方法。高僧大德他若在現場看著往生者相貌,應該也可以有某一種方式的分別。這一部分我只是根據一些常識回答,各位同修若有機緣遇到高僧大德可以再請教之。【嗯,記得郝師姐分享過藏人臨終前都希望能趕緊送到上師身旁,上師可以幫往生者改變臨終時的種子排列而改變去處,不知我記錯沒?】
2. 死亡是我獨行,但集體死亡也是嗎?
比方說空難時,整架飛機出事一下子很多人同時往生,根據佛學的一些教理,一個人往生到哪裡是由你的業來決定,因為每一個人的業是不一樣的,就算你是在同時往生也不代表會走同樣的路,因為用往生到哪裡的角度這是由業決定的,而不是由當時死亡的原因、時間來決定的。所以同時死亡還是由業決定的。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這些人在集體往生的時候應該會產生中陰身,這些中陰身彼此……這就沒把握了,有把握的是每一人往生可以叫我獨行是根據業的角度,每一個人業不一樣,有的投入善趣、有人墮入惡趣、有人再轉生為人,這時大家走的路當然不一樣,即使天人也有去不一樣的天,轉生為人的每一個母胎也不一樣。以醬子的理論來看當然都是獨行。至於當下的一剎那是不是那些中陰身彼此之間都可以看到對方,這就沒把握了。這一部分佛學並沒有講得很清楚。所有的中陰身彼此之間是不是都可以看到對方,而且中陰身也有不一樣的中陰身,像是投生惡趣的中陰身,若是到地獄根本沒有中陰身是直接就下去了,所以,若有那些中陰身彼此之間是否可以看見對方,這就沒把握了,有機會可以去請教高僧大德。
像以前那些空難,像大園的空難事後有很多的傳說,那些基本上我感覺跟中陰身不是同樣的東西,那些描述有些聽起來很恐怖的,那些不是中陰身,那叫冤魂,冤魂跟中陰身是不太一樣的觀念。中陰身,人過世了然後要往下一世中間的過渡期,這過渡時期就是他要找他投生的地方,而在佛學講法是他不一定能找到,那7天過了他再經歷一次死亡的痛苦再轉成另一個中陰身,一般是749天之內解決了、大多會找到投生的地方,有一部分若在49天內沒有去轉生,以我的了解那不是好事那是很可怕的,他不轉生那就是冤魂,這跟中陰身有差別。
基本上都是各人的業決定你去哪裡,所以以這角度來講,最後絕對是一個人走,你造什麼業你走你自己的路。
那回答就到這裡,若有機會,大家可以再去請教一些高僧大德們的說法,他們所讀到的東西、或者以修行人的經驗一般會比我們多很多

我們現在是在講輪迴之苦,又分作總苦、6道各別的苦來解說,目的就是告訴你你只要是在輪迴裡面你就是苦,所以最後一定要求解脫離開輪迴。佛陀一開始就是講苦諦,你了解了苦諦,最後你當然就是要求解脫。現在就是講6道,每一道不管在哪裡都是苦,講地獄時有8熱地獄、8寒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再來講餓鬼、旁生,現在講到人。
人的苦又用3根本苦、8支分苦這2個角度來說,在人的篇幅講得比較多,想我們都輪迴很多次、曾經也在惡道中,但是都記不住,那我們現在是人,人的苦我們切身感受可說非常了解。當然其他道你也要觀修,但對人的苦是最應該要觀修的。
所謂根本苦,簡單講,苦苦、壞苦、行苦,壞苦在這裡叫做變苦,感覺解釋跟《廣論》也稍微不同,再仔細一想他還是一樣的只是用不一樣的角度。比方說行苦,行苦最簡單的觀念就是輪迴之苦,你沒有自在、你沒法自己控制,因為你本身有這些煩惱,有了惑以後你會造業,你造完業以後你就會輪迴,輪迴本身就是苦。可是在這邊介紹行苦的時候角度不太一樣,一般講行苦就是告訴你輪迴本身就是苦,這邊是,你在輪迴裡面就是造業,一定會造很多業,可後面部分他沒有講,他是用你會造業的角度,大家應該還記得他提到用羊毛換取茶葉,這2種不一樣的生活方式裡面就涵蓋了很多很多的造業,你種茶葉、造茶就殺死了很多蟲子,剪羊毛也一樣,表面上看起來這解釋的方式好像講不一樣的東西,其實一樣的意思。因為最重要是你要了解這個觀念,就說他談到你生活無形中就在造業,只是他沒有強調造業前面的那個煩惱、惑,一般有煩惱的問題就是會造業,而這裡不去談煩惱只談造業,為什麼?因為,造完業以後後面一定跟著的就是輪迴,造完業以後就會感異熟果,這2個是一致的,感異熟果就代表會輪迴一樣的意思。
所以大家在觀想的時候,用他現在教的觀想,或是用《廣論》所講的、或是一般講的,你就慢慢會理解他整個的問題,比方說變苦,在某一個角度,東西不會永遠不變的,最後快樂一定變成苦;其他地方叫壞苦,意思是說快樂本身就是苦,因為快樂本身也是在無常的原則下面,所以他不會永遠快樂,快樂會消失,快樂消失以後的那個感受比沒有快樂過的更痛苦,你就不知道我失去快樂的痛苦。所以,變苦跟壞苦,好像講的不一樣,其實後面的觀念原則都是一致的。所以這3個根本苦有一個很好的比喻,身上長瘡這本身就是苦就代表行苦,瘡若用熱敷會更加痛苦這就是苦苦,瘡若用冰敷會暫時緩解這個痛苦,可這本質還是一個苦這就是壞苦、或說是變苦。這3個根本苦,其實不只是人的立場,6道基本上都在這範圍裏面。比方說地獄,那裏面苦苦是非常強烈的,當然也有行苦,因為他也在輪迴裡面行苦是跑不掉的,至於他有沒有壞苦,這以前在別處也讀到過,在地獄裡面眾生因他過去也有做過一些善事,有時會有一陣微涼風吹過他身上致使有非常短暫的舒適感,以壞苦的觀念來講這微涼風就是壞苦。所以這3個根本苦在苦的本質上面是包羅萬象、是非常完整的描述了苦諦。
8苦一般叫做支分苦,是特別針對人道說的。生老病死,其他5道眾生也都有生老病死的苦,但再下來的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不欲臨這些就不知道其他5道的狀況,但這是以人的角度來說的。
那我們上次已經講到8個不欲臨苦《廣論》這叫做5取蘊苦,在別處一般這叫做5蘊熾盛苦。所謂的5取蘊苦,最重要是強調因為以人來講,我們人得到這個5取蘊,為什麼叫做5取蘊?就是你由惑造業、造完業你的異熟果就得到這所謂的5取蘊,這5取蘊本身就是一個受苦的器皿、一個苦器,這是在5取蘊的角度說。同理,5蘊熾盛,因為你醬子一個5取蘊本身他帶有很多煩惱,5取蘊這部分的煩惱熾盛最後的結果就是你又會造業、造業結果最後又會生苦。
那在這課文裡面強調的比較是以類似行苦的角度來看事情。我們上次講了一部份,今天應該是由米拉日巴這段講起。
那在前面這裡所用角度還是一樣,是說很多你不想要的可是你就偏偏……你說這不是跟怨憎會所講的那個角度一樣?雖然有一點一樣,但著重的重點不同,意思是說你本來就躲不過。比方說你不想當王的臣屬、你不想當富人的僕從,事君如虎這是很可怕的,可是你毫無辦法、你就是在醬子的一個角度裡面,你就是沒有自在,這意思都是很接近的,這用行苦的角度來講是很接近的,你本來就是要受這些苦、或者說你在醬子的輪迴裡面所產生的5取蘊本來就是要來受苦。類似醬子,也就是說你只要沒有跳出輪迴,你本來就是……雖然你不想要,不欲臨,你不喜歡碰到、不喜歡醬子,可是你沒有自在你躲不了。現在來看課文。
誠如米拉日巴尊者說︰“本來佛陀世間主,為摧八風說諸法,如今自詡諸智者,豈非八法反增長?佛陀說法目的是為了要摧毀8風,結果今天一些自認是智者的人不但沒有摧毀8風反而是增長8風。如來護持諸戒律,為斷俗事而宣說了這些教法,如今持戒諸尊者,豈非瑣事反增多?持戒之人不了解守戒的背後是清淨,反而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輪迴瑣事導致不清淨。往昔僧人之威儀,為斷親屬佛宣說,如今僧人諸威儀,豈非過分顧情面?出家就是為了斷塵世俗緣,現今僧人卻總顧念俗緣未曾斷,堪布就說常看到出家人打電話問候家人,醬子不是很正確的做法。總之若未念死亡,修持正法徒勞矣﹗這就話鋒一轉,你假如沒有念死的話,修法是白修了。我們現在這是在共同外加行部分,前面講過暇滿、無常,現在是講輪迴之苦,接下去要講業果,這4個的目的都為了要讓你產生出離心,重點就是要我們產生出離心。所以這整段重點還是要產生出離心。比方說,8風就是講世間的法,像是你希望得到人家的讚美、你希望榮華富貴等等,這些都是俗世間的東西,結果,應該出離的,反而你現在還重視這些,那這是跟佛陀的教法是背道而行。你若去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你就會感覺到現今世間上整個教育跟佛陀教言是不太相容的,有時這也是一個煩惱。就比方說年輕人比較難以接受佛學的觀念,因為他按照佛學的觀念跟社會會有一些脫離,因為這世間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經常是看他的財富、地位、權勢這些,若把教育程度當成一種榮耀這就是在8風裡面,若把教育程度當成是提升一個人的智慧那這就不是在8風裡面。這些衡量的元素以佛法的角度來看都不值什麼,因為佛法告訴你這些東西沒辦法幫助你解決輪迴的問題。你今天追求的是8風,最後仍是南柯一夢,對你想離開輪迴沒有一點用。你若說你不要離開輪迴那當然就沒話講,沒話講意思是你沒有真正理解佛學,佛學就是告訴你這些沒有用,你若細細思惟你會發覺佛陀的教言真是非常有道理,醬子你還說你不要出離,那你就不需要來讀佛法了。可是在相信佛法所講的都是有道理的情況下,你去追求這些東西對解脫是沒有用的。
以我自己來講,冷靜思考過後,年輕時候雖聽過佛法醬子講也不排斥,可整個大環境還真是沒辦法,看自己的下一代也一樣,必須按照社會的標準去努力。到現在一路走來,我發覺佛學講的是正確的,你有名、有利,在過去的生活有短暫的快樂,這是佛學講的壞苦,到你最後一天走上死亡之途,這些名利有幫助嗎?一點都沒有,你還會繼續輪迴,對解脫一點幫助都沒有。所以,他一直強調你在臨死的時候,你以往建立的功德或能力可以幫助你度過死亡的痛苦,不至於那麼恐懼、沒有自在,同時對你下一生的輪迴也有很大的幫助。你知道自己會死、你相信輪迴,你就會發覺你這一生去追求的東西對這些完全使不上力,真正有幫助的,好在我們現在正在慢慢累積這些有利的資糧,念佛、持咒、行善,聞思修,只是不知道到時候是不是有足夠的成果來對付死亡、往生了!不過至少已經在這上面努力了,有時還想早知道應該更早做這些。今天這些題外話講多了,只是我覺得這很重要,我們現在讀這個的目的就是這個。如果你讀、或觀修你沒法起強烈的共鳴,那這部分可能就沒有很大的幫助。看看很多在世俗算是功成名就的人以佛學的標準來看,到有一天臨終時,才發覺這一輩子都白辛苦了,更甚的還怕會墮入地獄,這真是很可怕。我們現在讀這些,再回頭審視自己過去所做所為,到底對自己臨終時能有多少幫助,不知道,不過至少已經開始努力在調整了。這個前提就是他一直強調的出離心,那這個共同前行就是在教你這個,你沒有出離心不可能走上修行之路。現在,我不敢講我有出離心,可是我是真正被佛學的教法打動了,這時就算不是真正的出離心而是相似的出離心,我也體會到我這一生是到了這很後期才做了一些對出離心有幫助的事情,以前大部分時間都被世間8風所佔據,好在不是不知不覺的過了一生。
      024 世间八法(風):一、「利(得)」受用圓满,二、「損(失)」受用貧乏,三、「樂」無病心安,四、「苦」與樂相違,五、「稱」眾人稱讚,六、「譏」眾人譏笑,七、「譽」他人面譽,七、「毁」當面惡言。阿底峡用很棒的方式描述:“有八件事情让人软弱”,意指希望受到赞美,不希望受到批评;希望得到,不希望失去;希望快乐,不希望痛苦;希望声名远播,不希望默默无名或受到忽视。
所以,總的來說世間四大部洲的眾生無有安樂可言,尤其是我們這些生在南瞻部洲的人們,如今正處於五濁惡世,我們真可以感覺到現今世界的價值觀紊亂、道德標準低落、理直氣壯的顛倒是非黑白、笑貧不笑娼,真是很可怕!別想有一絲一毫安樂之時,就唯有感受痛苦。年複一年,月複一月,日復一日,朝朝暮暮轉瞬即逝,時世卻越來越汙濁,劫時越來越惡劣,佛法越來越衰敗,這世界在某一個角度真的有這種傾向,比方美國川普怎麼……跟伊朗簽好的條約又否認,就是在比誰的拳頭大又硬,台灣也不惶多讓……歷史總是重演的,不以歷史為鏡,做了傷天害理的事都不怕報應臨頭嗎?!眾生的福祉逐漸減滅低劣,想到這傷感之情油然而生,所以,思惟這些道理應生厭離心。此外,南瞻部洲是業力之地,所以一切賢劣、苦樂、凶吉、善惡、高低、法與非法等都是不一定的,通過審視我們日常生活中有目共睹的這些事實,對於現量所見的這些情況,自相續中自然應該進行取捨。
這是講不欲臨苦、或是5取蘊苦,就說你沒有自在,其實講起來就是行苦的另外一個角度的說法。5取蘊苦,你本身就是一個苦器,你就一定會接收這些苦,在這些業力下面你不想要都不行。這是講人的第8個苦。
      023 五濁:《瑜伽師地論》4418頁「言五濁者:一者、壽濁。二者、有情濁。三者、煩惱濁。四者、見濁。五者、劫濁。如于今時,人壽短促;極長壽者,不過百年。昔時不爾。是名壽濁。如于今時,有情多分,不識父母,不識沙門、若婆羅門,不識家長、可尊敬者,作義利者,作所作者;于今世罪,及後世罪,不見怖畏;不修惠施,不作福業,不受齋法,不受淨戒。昔時不爾。是名有情濁。如于今時,有情多分習非法貪,不平等貪,執持刀劍,執持器仗,鬥訟諍競,多行諂誑詐偽妄語,攝受邪法,有無量種惡不善法,現可了知。昔時不爾。是名煩惱濁。如于今時,有情多分,為壞正法,為滅正法,造立眾多像似正法;虛妄推求邪法邪義以為先故。昔時不爾。是名見濁。如于今時,漸次趣入飢饉中劫。現有眾多飢饉可得。漸次趣入疫病中劫。現有眾多疫病可得。漸次趣入刀兵中劫。現有眾多互相殘害刀兵可得。昔時不爾。是名劫濁
全知上師無垢光尊者龍欽巴,你若是在讀大圓滿教言,無垢光尊者龍欽巴你不能不知道,他說︰“有時觀察自現之順緣,了知自現驗相為助伴。有時觀察違害逆緣現,斷除貪著迷亂之要點。意思就是說,當你看到一些對你有幫助的你就要學著按照醬子做,碰到一些對自己有傷害造成自己沒辦法進步的,這時你就要知道斷除掉、遮止這些東西。有時觀察道友他人師,了知賢劣策勵勤修持。同時,你觀察道友、上師,你也可以分辨哪一些是你該學的、哪一些是你不該學的。有時觀察空中四大幻變,了知心性無有勤作已。這意思就是世俗上面不要執著,其實世間東西是幻有,真正實相不是醬子。智慧,一般叫做無分別根本智,就是無分別的意思,因為真正的實相……
先醬講,佛學的術語一個叫做實相、一個叫做現象,實相就是一般講的勝義諦、或者叫出世間、或者叫解脫、或者叫涅槃,這都表同樣的意思,這部分是叫做心性。為什麼用心性?因為,這其實是在講一個法性,一切的法本身……若根據大圓滿的教法,其實並不只有大圓滿,很多都同意這點就在世俗上面最高的就是心,所以說萬法唯心造。心性的本身其實就是實相、他的法性就是空性。心本身並不能代表這個實相,心性,加上這個性字就可以代表實相,或者用法性去代表實相。實相,並不是像你想像的那裏有所謂的是非、有所謂的有無、有所謂的快樂、有所謂的痛苦、有所謂的黑、有所謂的白,這些其實都是一種主觀的分別,假如以客觀的事實是沒有這些東西,至於為什麼沒有,現在就不多講不然一講又太多了,重點就是用空性的角度,我喜歡用E = mc² 這個公式來說明,因這個說明比較容易讓人了解,也就說你真正現象這個本質,這個本質本身不知用什麼字、有各式各樣的名稱,但是以佛學來講他叫做空性,他就是描述這個實相。這個空不是否定的意思,他是連否定都不存在的這才叫做空。一般這會叫做離戲、離開戲論、離開4邊,什麼叫做4邊?有、無,又有又無、非有非無,這叫4邊。在分別裡面若用這4邊就把所有分別都含蓋了,只要是用分別的,這4邊就全部都含蓋了。現在告訴你離戲的意思就是這4邊都不是,不是就是代表你已經離開了分別,簡單講就是你已經離開了這世間了,所以會叫做出世間,一般這就叫做空性,這是實際的真正的實相。可是這個實相本身、這個所謂的空性若以佛法來說他最高的境界他本身他是會變成現象的,實相跟現象2個其實是一件事、並不是2件事,因為實相本身他一定會顯現,這裡要細講實在很多東西,由於這個實相的顯現,那這個顯現裡面就變成所謂的世俗、所謂的分別。雖然實相是沒有分別,可是他本身也可以用顯現的方式表現出來,雖然實相他本身是沒有這些顯現跟分別,可是他又有顯現跟分別的這種能力。當你有顯現跟分別的這種能力的時候你就會產生有無、美醜、吉凶、快樂不快樂等等都會出來了,出來的東西可是58門,也就是現在整個的幻相,整個世界就是醬子成立的。所以真正的實相是無分別根本智,一分別了以後就不是實相,就是58門就產生所謂的世俗,這時就會產生有、沒有、又有又沒有、非有非沒有,這4邊都會出來,可他的本質是空性,所以這個顯現就會叫做幻有。幻有就是醬來的。
他說觀察4大的幻變,意思就是讓你能夠了知世俗本身他是一種幻變是一種幻有,真正的實相是空性是無分別的。那觀察這幹什麼?為什麼要講這段?因為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分別了以後我們產生了執著,重點在這。因為你有了執著,執著,簡單的一個概念就是說你認為是有、你不認為是幻有、你認為是實在有、實際上有,當你認為實際上有的時候你就會產生執著。當你產生執著的時候,這個執著本身在佛學這就是一種無明,由這個無明開始就會演變出各式各樣的煩惱。因為你執著認為那是有、或者漂亮是存在的你就喜歡那個漂亮,那這就是貪;當人家奪走你的有,你就會產生嗔。這都是因為有一個執著來的,你了解了幻變最重要目的就是讓你不再執著
現再把這裡還蠻多的名相串連起來,應該對大家的了解會更有一些幫助。
因為我們人最重要的2個問題煩惱障、所知障,簡單講,因為有這2個障礙讓我們沒有辦法不輪迴。只要去掉我執→執著有我存在,你就能夠解決煩惱障;你要解決所知障你就一定要去掉法執,不僅是我沒有、所有的法也都是空的。一般我執屬於法執裡面,法執是總、我執是其中一部分,所以煩惱障應該也是所知障演變出來的東西。小乘的解脫就是靠去掉我執,可是醬不完美,因為只去掉我執並沒辦法解決所知障的問題,所以法空,不只是我沒有、法也沒有,這也就是般若經的內涵,當你知道法都沒有的時候最後你就能去掉所知障了,去掉所知障那個就叫塵薄(取音,因找不出是哪一個名詞)。所以這裡面叫你觀察4大的幻變,了知心性無有勤作已,這麼簡單一句話其實這裡面的內涵就是剛剛花了這麼多時間講的,其實都還沒有講完,只有提綱挈領的講一些。最重要要理解為什麼要有出離心?因為你真正了解世間的這一切都是假的,就是這些假的讓你產生執著、你以為是真的,所以你就被綑綁在裡面、然後就變成輪迴。現在,當你明白了,你就要有出離心,你就應該厭惡認假做真。可是這裏面實在很複雜,不是說你了解了你想要出離就能出離,你要先生起這個心,接下來就有很多修行的事情要做,最終目標是有能力把執著去掉,你看清楚了,這就叫證悟,你了解原來是這樣、你再也不執著了。你知道你也不存在、法也不存在,所以你最後就會有大自在,你不會再輪迴了,這個才是真正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就是解決你的煩惱障跟所知障,解決的方法就是人無我、法無我,而這個人無我、法無我就是所謂的智慧,煩惱障、所知障跟人無我、法無我這是互相相違的。
接下來又說,有時觀察自境建築財,了知如幻斷除執迷現。有時觀察他人眷屬財,了知悲心斷除輪回貪。了解自己又了解眾生,生起悲心,總之一切種種迷現法,這迷現法就是指4大幻變的世間或是講現象,觀察自性摧滅實執迷,這就是講去掉執著,自性講心性或是講空性,你觀察了、能夠有自性就是產生那個智慧了。”所以我們應遵照尊者所說的實地如此去修持。
無垢光尊者龍欽巴醬子一個偈頌裡面是包含了佛法很重要的內容,他把這些道理用偈頌表示出來。

          戊五、阿修羅

    阿修羅又叫做非天,6道中天、阿修羅、人這3個算是善趣、另外餓鬼、旁生、地獄這3個算惡趣,一般若講5道時則將阿修羅省略,不過在經論中對阿修羅又有不一樣的解釋方式,堪布開示時說經論中說到阿修羅有4化生,比方說天人是化生、地獄眾生也是化生;胎生,這我們就懂了,人就是胎生;卵生,旁生中很多都是卵生;濕生,當時他是濕氣降生,以現在科學來講其實應該也是胎生或卵生之類,只是我們看不見而已。所以看見阿修羅這名相要稍微注意一下這裡面有不一樣的說法,連講到阿修羅的故事也有不一樣的故事。6道中的阿修羅也是很痛苦,會去這一道就是嫉妒心非常強烈的人,一般阿修羅都是指一些很能幹的人,其實你若觀察一下世間人,你會發覺有些人跟阿修羅很像,一些很奇怪很難以做的事他可以做得到,他就有那個本領,在佛經裡不是強調他的能力、最強調是他會嫉妒,其實他真正是傲慢加上妒忌。一般會妒嫉的人慢心也是很強的,看不得人家好。
本來阿修羅的財富受用可與天人相媲美,但是由於往昔的嫉妒、好爭好鬥、狂妄的不善業習氣所感召,得到阿修羅之身相,嫉妒心極為粗重明顯。在自己的範圍內或區域與區域間、部落與部落間也是進行爭鬥不停,相互不合睦,唯以戰爭度日。看見位居上面天人的財富受用圓滿,一切需求都是從如意樹上生出,而且更令他們怒火中燒的居然是如意樹根是生在自己的境內,這是說,阿修羅也是住在須彌山但不到山頂之處,現在講的天人應該是住在須彌山頂的33天的天人,如意樹是長在須彌山從下面長上去,天人想要的東西都可以從如意樹上得到,可是如意樹的根是在阿修羅的管轄範圍內,因此就一個住在樹根處、一個住在樹冠開花結果處。所以,令他生起了無法堪忍的嫉妒心,怒火中燒,於是身披盔甲、手持兵器全副武裝就前去與天人作戰。
阿修羅跟天人打仗在經典中有很多故事,常聽到的是阿修羅王的女兒非常美貌,嫁給帝釋為妻,醬2邊結秦晉之好應該相安無事,但帝釋太多妻妾、天女,阿修羅王女一氣之下回去向阿修羅王哭訴,就引起2邊戰爭。其實故事很多,我也沒全看。
與此同時,天人則從粗惡苑中取出兵器乘著護地神象,粗惡苑,課本有解釋,這是天人4個花園之一,一般天人都是活得很快樂不起嗔心,可是他一到粗惡苑的時候他的嗔心就會生起,這就是他準備出去打仗的時候,兵器也都在這。坐騎護地神象一共有33個頭,天王帝釋就騎在大象正中間的頭上,33天其他的三十二眷屬就是東南西北各8個騎在大象的其餘三十二個頭上,由不可思議的天兵天將圍繞,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威風凜凜、勢不可擋。浴血作戰時,天人的兵器如金剛、寶輪、短矛、鐵弩等如雨點般降下。因為天人具有神變,所以可以抱起大山順手拋出,由於往昔的業力,身體魁武身高相當於站立的七個人,相較之下阿修羅卻很矮小。天人除了斷頭以外,其餘部位無論如何受傷,用天境的甘露塗敷會立即恢復,不致死亡。阿修羅則與人一樣,擊中任何要害部位便會死亡,所以經常慘遭失敗。天人又在醉天象的鼻上繫上寶劍輪,遣出天象時,能殺害數十萬的阿修羅,它們的屍體從須彌山上滾下來,落入遊戲海中,遊戲海就是須彌山外圍7金山相間雜的6大海,為諸龍王嬉戲之處,海水都染成了血紅色。這是在描述非天的痛苦。這些非天就活在嫉妒中、經常以戰爭虛度時日。這是這裡的說法,堪布在解釋時說有經典說法不一樣,阿修羅王要為女兒報仇去打天人,天人打不過阿修羅被打得很慘,最後天人是念咒語,記得好像是心經最後的心咒,靠持心咒反敗為勝。故事不是完全一樣,重點不在故事怎麼講,而是要我們感受6道皆苦沒有一道值得你去,最後都是痛苦、都是苦的本質。所以,我們應當誠心觀修阿修羅之處也不離痛苦的本性。
是醬啦,我們在觀修時候當然是按照這些教法要想一想,可真正的能深入打動你的,你就觀人這個3根本苦跟8支分苦,應該就足夠讓你產生很強烈的出離心。

          戊六、天人

    一般來講,天人活著的時候一切受用應有盡有、快樂幸福、受用圓滿,整天就是在散亂中消磨日子,所以根本無有修持正法的意念。這點很重要,我們要了解從某個角度來說這世界他有他的公平性,當然由空性的角度也可以理解這個平等性,比方說以壞苦的角度說,一對情侶感情非常好大家都很羨慕,可是一定會生離死別,到這事發生時就很慘;一對怨偶大家都覺得可以算了,雖說他不會太感受離別之苦,可是他一開始就是個苦。你想清楚,這苦諦不管從哪個角度講都是確實的。現在天人就有這個意思,像溫室的花朵一樣無法接受風雨考驗,另外,天人都有放逸的傾向因為日子太好過了,一般他不會去讀佛法。現實生活中確實也有醬子的人,吃喝玩樂到後來都覺得沒意思,但要他去做有意義的事又做不了。天人的壽命雖長達數劫,但在他們自己的感覺中只是剎那顯現、瞬間即逝,這大家都有同感,好日子時間過得特別快、煩心的日子卻怎麼也過不去的度日如年,就在這散亂迷茫中一下子壽命已到盡頭,接近死亡邊緣。
首先第1個從欲界6天講起,從四大天王、帝釋33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到他化自在天一共有6天,再往上去就是色界天的初禪到4禪,初禪到3禪每一禪有3天、4禪有9天,色界醬一共18個天,再上去就是無色界4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那欲界6天從四大天王到他化自在天一共有6天,無論你生在那裡都要感受死亡的痛苦,意思是壽命即使那麼長可因為日子好過無感中一下就過去了就接近死亡。天人臨近死亡時,就要付出所有的代價來接受這個痛苦,這個道理跟壞苦的道理是一致的。比方說一個首富之人富可敵國可他一輩子向來沒去想過人生的真諦跟意義,一晃眼最後他也要走向死亡,這時來不及了,是一片狂亂……曾聽過一件傳說,台灣一位名人在他出殯的那天,他的棺材上面突然出現了一條蛇,這是很不可思議,你想想,一般都是殯儀館,有錢人的場面一定是非常哀榮廣大,怎麼會出現一條蛇?蛇又在棺材上不走,現場有做佛事的出家人上前去溝通了好久才慢慢爬走。這是什麼意思?他是作夢都沒有想到他最後是一無所有,他受不了!是什麼迫使他變成一條蛇、還跑到棺材上?!這一刻到來時他是非常慘的!他現在講天人的意思就是醬子,佛學講欲界天、色界天的天人身上會發光,無色界當然沒有因為他們沒有色身所以不會有光輝。像以前每個天人身體的光可以照射一由旬或一聞距,由旬、聞距,這都是印度距離的單位,面臨死亡之時身體的光已消失;這是天人5大死亡的徵兆之1,以前如何坐在寶座上也沒有不歡喜的,此時不願意坐上寶座,因甚感不適,所以很不歡喜,也就是說渾身不對勁、坐立難安;以前天人頭上的花鬘經久不枯萎,此時全部已凋謝;以前天衣如何污染也沾不上污垢,此時天衣陳舊也已染上污垢;以前天人身上不會流汗,此時身上出現汗水、也就是身上會臭。身上無光、坐立不安、花冠凋萎、天衣髒舊、流汗發臭這五種死相現前時,他們自己也知道將要死亡,內心十分痛苦。以人來講要過世的時候,我們大多不知道自己會去哪裡,可有修行的人特別是有神通的他會知道自己去到哪一趣、在哪裡轉世,越強的越知道細節,可這並不表示他出生的時候他會記得前世,少數知道一般不會記得。這點蠻有趣的,若是出生能知道前世這會搞得天下大亂,只有要死時會知道他去哪裡,醬子不會亂了天下。但是天人都能知道自己死後會去到哪一趣、在哪裡轉世,這就更慘,為什麼?因佛學都是講壽命以外還有一個福分,能夠當天人一般都是他過去造了福業,現在則是把福都用掉了。以前講壽命無常也跟大家報告過,要惜福、不能亂用你的福報,不停的亂享受就是把你的福份用掉了。現在這道理是一樣的,做天人就是你的福分用了一大堆、甚至是用盡了,那又因為日子太舒服你又沒有再製造新的福業,因此當天人要死時福的倉庫是零,零則表示你悲慘是轉生到惡趣連人都做不成,可怕的是你自己還知道,若不知道也就跟我們凡夫一樣雖然很恐怖但渾渾噩噩的也就過去了。若你知道你死了以後會去很不好的地方,那不是更慘嗎!那現在天人就是落在醬子情況中。偏偏這時旁邊他的同伴的天子天女們也知道他們將要死亡,都閃他離身邊,只是從遠處散花祝願︰“願你從此死去後,轉生於人間,行持善業,再生天界。”這樣祝願後就全部離開了,說不定他真是後悔當天人期間沒有惜福造善業醬子可能一死又再回來,如今只留下自己孤孤單單,淒淒慘慘。而且他以天眼觀察後,了知後世將轉生何處。神通,一般人都看的很神秘,其實某一個角度講一點都不神祕,因為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所以稱他是神通,可是天人有這個能力那就不是神通了。比方說我們可以拿石頭去砸一隻狗,狗卻無法把石頭丟回來,這個動作在狗來說某一個意義上就叫做神通,可對我們來講這不是神通。所以,當修禪定到某一程度的時候你跟天人有交集,有交集就是說天人的能力你會具備了,當然你就有這些神通了。醬子舉例說明大家就理解所謂的神通其實是很合理的。天人因為有天眼通一般就會知道自己後世轉生至哪裡,大部分都是墮落的,這時又看到轉生之處的痛苦,死亡的痛苦還未去除,又加上墮落的痛苦,使痛苦增長了兩、三倍,大聲哀嚎。這種悲慘情形要持續停留七天,三十三天的七天可是等於人間的七百年啊。臨終的天人憶念往日的快樂福祉,而如今無有自主繼續住留,感受即將死亡的痛苦;又看到後世生處的悲慘,感受墮落之苦,遭受這兩種痛苦的折磨,這時內心憂傷其苦已遠超過了地獄的痛苦。這跟壞苦道理是很接近,我們一定要記住,若有一天做了天人,按照佛學來講,七聖財信、戒、慚、愧、聞、捨、慧,讀書這東西是帶得走的,知識可以帶走的,希望不要忘記,大家共勉!記得做了天人到時不要放逸、或者是下輩子能記得今天讀到的東西那真是阿彌陀佛!上面的兩天界(色界、無色界)雖然沒有現行的死亡痛苦,色界、無色界沒有現在欲界天這些死亡的痛苦,可是他們一旦引業窮盡後將如大夢初醒般墮入下趣,也是非常痛苦。意思是說雖然色界、無色界這些天人沒有受到剛講欲界天人之苦,但他是另外一種,所謂引業受盡,就說他能夠做色界、無色界的天人是有他的異熟果、有他前面造的這些不動業。佛學講禪定是善法是不動業,這個的業報也會盡,所以他們也有壽命的,當他壽盡的時候一樣要回到輪迴裡面。曾看到一些描述對無色界在某一個角度來說是蠻負面的,因為,他是定力很強、相對來說智慧部分就比較弱了,所以在某一個角度看也相當於放逸,就是他沒有再增加、沒有再修行,因此這個業報一報盡的時候他就是沒有善業基礎,這時變成他的異熟果一般都會很差、甚至會墮到地獄。所謂的好、壞,假如你能夠了解一些這類的道理,碰到壞的時候你有辦法改變讓壞的也能對你有幫助,同理,你碰到這些好的你也不會被好的反面的副作用所傷害。就如怙主龍樹菩薩說︰“梵天離貪獲安樂,後成無間燒火薪,不斷感受痛苦也。”梵天一般指的是色界天裡面的初禪,當然這裡不是這麼狹義的解釋,指的就是天人。因他過去造的善業離貪獲安樂,後成無間燒火薪,這意思就相當於把福報用完了,接下來就是痛苦,福報用盡了所以叫無間。

  通過上述道理不難看出,如是六道眾生無論生於何處,都離不開痛苦的本性,超不出痛苦的範圍,自始至終只能被痛苦縈繞,就如處在火坑、如羅剎洲、如海浪、如站在刃鋒、如不淨室,羅剎,是天龍八部中一種,一般不叫非天屬於非人一類,羅煞蠻可怕會吃人的,比較屬於惡毒的鬼,可有很多羅煞又變成護法,跟夜叉一類有他負面的形象可經常也有他正面的如是佛教護法。為什麼叫羅煞洲?輪迴到就是活在一個到處有羅煞、厲鬼會吃人的地方,簡單講就像是殺人不眨眼的土匪窩。不淨室指的是公共廁所。醬子根本無有絲毫安樂的機會,《念住經》在講6道是很重要的一部經,後面有交代一些經典可以去參考,《念住經》中云︰“地獄有情受獄火,餓鬼感受飢餓苦,傍生感受互食苦,人間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爭鬥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輪回猶如針之尖,何時何地無安樂。”這就講6道的苦,很容易就懂了。彌勒菩薩說︰“五趣之中無安樂,不淨室中無妙香。”鄔金蓮花生大士說︰“輪回猶如針之尖,佛說永無安樂時,稍許安樂亦變苦。”這類似講的,像針尖描述行苦、沒有安樂指的是苦苦、稍許安樂亦變苦這就指壞苦或是變苦,基本上就包含了基本3苦。
因此我們應當細細思索諸如此類的教言,心中當觀想此生死輪回之處,即上至三有之頂也就是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天以下,下至無間地獄就是指地獄的最下層以上,無論生於何處,都無有少許安樂的機會,都無有絲毫實義,所以我們應當徹底斷除對輪回的貪執心。最重要的就是告訴我們要出離,這就是前行、一些修行的基礎,假如沒有出離心是不可能有修行的成果。就當如有膽病的人見到油膩食物一樣不生嚮往希求之心,所以不應只是表面上聽聞瞭解輪回的種種痛苦,而應從內心深處體會這些痛苦,這點真的很重要,大家在觀修的時候就是盡量去想,觀想6道其他的道要直接體會那個痛苦可能比較難,可是你觀修人道的痛苦時,剛剛講的3根本苦、8支分苦,《廣論》還有講到6苦,別的經典也有不一樣的角度去談苦,但你若只用3根本苦、8支分苦,你真正深入仔細去思惟這講的有沒有道理還是危言聳聽,到最後你會發覺這講的沒有一個是假的都是事實,你再由自己的經驗去感受,最後你一定會深信不疑,對此生起定解而修持。如果你已經能深信不疑、能這樣生起定解,則不需要刻意提防惡業、歡喜善法,自然而然會行善斷惡。因為你了解到輪迴是無自主的。

接下來是一件公案,今天可能講不完,先提一下。
世尊度難陀出家的故事,這在佛經是很重要的、蠻出名的一個公案,只是有時人、事在不一樣的經可能會不一樣。這是講世尊的同父異母的弟弟難陀,阿難是世尊的堂兄弟,但阿難跟難陀常會被搞混,在其他的地方有說是帶難陀到天上或是到地獄的不是世尊本人而是目犍連跟舍利弗。細節下週再講了,再下一節課就是討論跟複習,不再消文了。
佛陀有兩個很容易令信徒或外人搞混的尊者,出身相似,長相相似,甚至連名字稱呼都很相似,一個叫阿難陀,一個叫難陀。阿難陀就是阿難,是佛陀的堂弟兼侍者,十大弟子之一;難陀是佛陀同父異母的胞弟。由於佛陀兩個弟弟都很英俊,同時具有“三十相”(佛陀有三十二相),比佛陀只少兩相,所以很多人一直沒搞清楚阿難陀和難陀誰是誰。尤其是難陀,如果有人未認識或只見過佛陀一次,會以為難陀就是佛陀呢!

阿難是佛陀的侍者,經典上記載得就比較多。阿難最大的麻煩,就是太容易招致女人喜歡。雖然佛陀是個美男子,但祂已成為佛,女人一見到祂,崇拜感很快就會戰勝情慾,少有想入非非的。阿難就不一樣了,他未成就佛位,大不了只是個和尚而已;加上他和佛陀長得很像,很適合作為「一見鍾情」者的移情對象,所以阿難的女人障礙就特別多,屢遭婦女之誘惑,最出名的就是摩登伽女的事件。後來阿難證得阿羅漢果,被譽為「多聞第一」。

再說難陀,雖然記載難陀的資料不多,但現今法師給人講看破色慾的道理時,常常拿難陀作為例子。其實渡化難陀就是一個難題,原因就是他妻子太美麗,是出名的美女,名叫「傾城女」。難陀的全名是孫陀羅難陀,孫陀羅是他妻子的名字。我們平常稱呼一個結了婚的女人,總是冠以夫姓;孫陀羅難陀卻是冠以妻姓,即是說這個難陀是屬於孫陀羅的。難陀未出家前,每天也有一大功課,就是坐在床邊看著美麗妻子孫陀羅梳頭。難陀很崇拜大哥佛陀,即使捨不得妻子孫陀羅,還是出家了。在僧團裏,最初難陀茶飯不思,滿腦子都是孫陀羅,修行是一點進步也沒有。佛陀知道弟弟問題不在性慾,而是沉迷於女人美貌中而不能自拔,所以特地找難陀談了一次話,並用神通力帶他到天界。在這次談話中,難陀體會到天女之美非人類能夠想像的。難陀於是為天女而放棄妻子,一心想生天國;後來又怕墮地獄而勵志修道,最後修成阿羅漢果,被譽為「調和諸根第一」。

原文出自:阿難和難陀的區別
http://vajrayana.asso.fr/Chinois/Sagesses-C/34-Ananda_Nanda.htm

引申閱讀難陀
https://www.masterhinlun.com.hk/sixteenarya-Nanda.htm

引申閱讀:難陀出家記
https://www.ctworld.org.tw/sutra_stories/story067.htm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七七 的頭像
    七七

    水月世界~借假修真!

    七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