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上師言教-115-20210615-內前行-上師瑜伽-《備忘錄》

上師相應法已經到最後一科的專心祈禱,上師瑜伽一共3~1、明觀福田,就教你怎麼觀出上師這個福田,2、七支供,觀完以後就做七支供養,3、專心祈禱,七支供養結束後就專心祈禱。

三、专心祈祷:

所谓的专心就是发自内心、从心坎深处的意思。修成悉地,包括修行基、所修、修行方便、修行方式、成就之果五个方面1、修行基是指如来藏(胜义俱生本来三门,也就是以灌顶成熟、以见解证悟、以道获得,所修与成就之果是一个意思。) 粗大三门及法性——粗大的四金刚,细微的四金刚——能依的风脉明点及法性,极细微的金刚——具三智慧(聲聞、緣覺、大乘)的自性,就是修行基。
先告訴你什麼叫專心,接下來就比較複雜一點,專心祈禱的內容就是你能夠修成悉地就由上師的加持讓你能夠修成悉地,悉地簡單講就是成就的意思,在哪些方面讓你有成就?這就包括5方面:修行基、所修、修行方便、修行方式、成就之果,若用基道果的角度時也可以說修行基是基,所修、修行方便、修行方式這是道,成就之果即是果,或說修行基當深見,以外之所修、修行方便、修行方式、成就之果4個是廣行。反正,修行就不離這5個概念,修行基,用白話講就是對空性能夠證悟,就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那現就一個個看下去。
修行基就是指如來藏,這意思就是你要證悟如來藏,證悟如來藏又是甚麼意思?以前講過就是你要得到佛的智慧,這是指智慧。那一講到這當然你也馬上要記得如來藏本身就是法身跟法身功德雙運,所以你證悟如來藏就等於是成佛了,因為如來藏用白話講就是佛的智慧,這個智慧本身是個大無為法。一講到大無為法,你就要知道這其實是了知這個世界的實相,而實相本身就是大無為法。那你怎麼去想這個大無為法、到底是甚麼意思?以前跟各位講過,你可以用
E = mc² 這個模式,他相當於是能量,可這能量不能用一般水電光熱那種有為法裡面的想法,這無為法是真正最基礎的那個能量。是說,我們現在所能理解的都是有為法,而這個有為法他基本的來源其實是這個無為法,奇妙的就在這裡,這2個是不一樣層面的東西,可是他中間居然有等號,醬你就理解修行基是這個概念,就希望你在證悟如來藏這一方面能夠達到悉地。
接下來(勝義俱生本來三門,也就是以灌頂成熟、以見解證悟、以道獲得,所修與成就之果是一個意思。)這一段,我盡量解釋但不是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說~勝義俱生本來三門,本來三門就是身口意,勝義俱生的本來三門,這怎麼講?因你用勝義的角度來講他就沒有所謂身口意的概念了,因為你是勝義。先講你最後成就的這個果其實是三門~身金剛、語金剛、意金剛,也就是成就化身、報身跟法身,若講4門就加上最重要的無別金剛或叫本性身。所以這個勝義俱生本來三門,3門原是可以分辨的身口意,但你到了證成的時候這概念就變成是佛的……比方說,佛的3身;佛的3身,就一定要加上勝義俱生。很難解釋就在這裡,因為他這個主要……當然你要理解為什麼這邊會提到3門、提到身口意,因為你成佛的時候那個果位可以用3門來表示,3門其實就是化身、報身跟法身,雖然其實他是4門還要加一個本性身,化身即是身金剛、報身對應語金剛、法身對應意金剛。這看起來很難懂,可,佛學最後真正的道理就在這裡,哪一個道理?就雙運,雙運是到最後最高的見地。醬一講就應該能理解了,講身語意3門的時候是世俗,可這邊又跟你講勝義,那有時就會搞混了,其實你只要抓住他最重要最後是雙運,也就是勝義跟世俗,或是說3門是有辦法分別的算是有為法、勝義算是無為法,有為跟無為,為什麼能夠連在一起?最重要就是雙運。那為什麼會是雙運?所以每次一講到如來藏時一定會講法身跟法身功德雙運,這是甚麼意思?就是當我以空性的層面來講這如來藏叫做法身、他是大無為法,可當我用顯現或是……大家記得空分、樂分?空分是以空性的角度講、樂分等於是用有為法的角度講,有為法的角度總稱他叫樂分,細分又可以是現分、明分、覺分,所以你會聽到現空雙運、明空雙運、覺空雙運,這3都是樂空雙運的一種,重點就在如來藏本身是一個大無為法,這大無為法本身以空性的角度來講他叫做法身、或者叫空分,他還是無為法可是他最後能夠顯現,為什麼最後能夠顯現?這就是現空雙運、樂空雙運的觀念。你現在用空的角度來講他是無為法,這個無為法最後他也是能夠顯現,所以,用E = mc² 這個公式幫助你了解。也就是這個法真正的本質雖然是屬於大無為法,可是因為這個大無為、有這個大無為他才會產生這個有為。所以這個難解釋!我一直不斷的解釋這部分,即使你無法百分之百地掌握,想你們多多少少已經建立了一些我想要填到你腦筋裡面的東西。所以這個明明是2件事,他卻把他寫在一起,能夠寫在一起就是根據剛剛講的那些理論。因此當你看到這個東西,即使你沒辦法講得很清楚,可是你並不覺得矛盾,這點很重要,這是在佛學裡面你必須要能夠得到的一種智慧。那我們現在這種智慧跟最後證悟空性不是一件事,可是這個智慧最後是能夠幫助你證悟空性。等下若有機會就再多講一點,現在先把這解釋完。
再來,他說~~~這是用灌頂成熟、以見解證悟、以道獲得,所修與成就之果是一個意思。這句話要告訴你:其實這都是一件事。以見解證悟這是屬於修行基的部分,以道獲得這是修行的方法、方便,所修成就之果這是果的部分,至於灌頂成熟這是用在密宗上面一定會有這一部分。雖說修成悉地是由5個方面~~修行基、所修、修行方便、修行方式、成就之果來說,第一個最重要就是修行基,其實修行基指的就是如來藏,他進一步又講:搞清楚了如來藏跟所謂的這些灌頂成熟、見解證悟、以道獲得等基本上其實是一件事;這又是雙運的概念。所以可以講這5個方面,把修行基當作深見、下面這些當作廣行,而這個深見又有一點勝義的角度,廣行又有一點是世俗的角度,所以勝義世俗雙運、深見廣行雙運,更深入講,空分樂分雙運。所以~勝義俱生本來三門,也就是以灌頂成熟、以見解證悟、以道獲得,所修與成就之果是一個意思。~這句話是表達這個意思,最後這會幫助你證悟。
粗大三門及法性——三門指身口意,粗大就指世俗上面你能夠體會的,可一講到法性指的是空性,法性跟空性是一個意思,只是法性是用有的角度來說的、空性是用空的角度來說的,而空性最正確的說法其實是甚麼都沒辦法表達,可是因為世俗之間要溝通、要有辦法溝通就只能用有的角度來溝通,也就是用分別念的角度來溝通,就告訴你有醬子一個東西事實上他是空性,你不能說有可又得要醬子講,那當我醬子講的時候就會有法性這種概念出來,或者講3自性。還記得唯識的3自性~~~遍計執、依他起、圓成實,那若用有的角度來講法性是哪一個?法性就是圓成實。
接著又講粗大的4金剛、微細的4金剛,粗大的4金剛以金剛果位來區分,很明顯的有化身佛、報身佛、法身佛,比方,普賢王如來是法身佛、金剛薩埵是報身佛的概念、喜金剛是化身佛的概念,這時就是一種粗大的。什麼叫微細的4金剛?這時就涉及到風脈明點及法性,為什麼這裡會提到法性?因為最後這時是成就果位,這等於是佛的智慧,或是用有的角度、他空的角度講這是如來藏,所以在他空的概念下這法性指的就是如來藏。那什麼叫他空?自空,真正正確究竟的自空就是離戲大空性,就是般若經講的你講什麼都沒有,也不能說沒有就是沒有所謂的有無這種概念,這叫自空。那什麼叫他空?就是當我跟你講最究竟的他空就是如來藏,醬子大概就能理解他空的意思,究竟的他空就是指如來藏。如來藏是不是有?不是,他還是自空的基礎,但這是大無為法。所以,究竟的他空就是指如來藏,同時告訴你如來藏是大無為法。所以這時講有這一空性其實這不是你所理解的那種有,這是在大無為法下面的角度講的,難就難在這裡,所以會加上這個法性;這個叫做粗的。那麼微細的就是風脈明點,風脈明點,脈就是化身、風是3門中的語、明點是最後的意或是法身這部分,這叫微細的四金剛,屬於內密,到極微細就屬於無上密,粗大部分可算是外密或是顯的部分。

✿✿✿自性的意思
在極細微的金剛,就是具三門智慧的自性,三門指的是聲聞、緣覺、大乘,這裡要注意,這自性本身就講~~~智慧其實講的就是空性,空性的智慧就是佛的智慧,用空的角度講他叫做空性的智慧,用有的角度講就是他空,用自空的角度講就是離戲的般若就是大空性。用有的角度講就所以會有自性這2個字,這就等於是~~~當你把空性當作有自性的角度來談空性的時候這就叫他空,這就是他空的觀念,以這個角度來講當然是如來藏。為什麼?這就是修行基。為什麼用這個角度來講他是如來藏?因為他是用自性的角度、用他空的角度來講。醬懂?若今天是用空性的角度來講,他3門智慧其實是空性的智慧,就叫做般若,這是自空的概念。若用自性的角度,因為有自性或是講自性的意思,在佛法裡面真正標準自性的意思是實相、是真正的實相,那你也知道自性、真正的實相是空性,空性是甚麼?簡單講就是沒有有無的一種概念,除了沒有有無以外,你馬上又要生起一個概念~其實他是有無的來源。是甚麼樣的有無的來源?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來源。醬明白?因為醬子講是很清楚的把佛學要講的都講出來了。所以當我在講自空的時候我不會用自性,自性其實就是空性,所以最後自性就等於無自性。千萬要懂這意思!當你在講空性,其實就是無自性,空性就是無自性;其實,空性不止是無自性,空性也就是自性,自性也就等於無自性。這怎麼說?因為,自性的定義是真正的實相,這個實相是空性,而空性是沒有所謂的有無,那沒有所謂的有無這叫做空性,那是不是反過來就是無自性?!這一點都不矛盾,只是有些人沒理解這道理,一下講自性,一下空性無自性,最後又講到有自性,所以會搞混了!其實,當你在講自性的時候他指的是空性,這是由2種概念來說明空性的,1種叫做自空,自空就是講空性沒有所謂的有無,可是要記得,沒有所謂的有無但他又是有無的不可思議的來源。有無的來源為什麼說是不可思議?這裡若理解就不會
confuse了,用語言也只能醬子告訴你~~~因為沒有所謂的有無,可他又是有無的來源,這不是很矛盾嗎!可你要知道這矛盾其實不矛盾,因為這時是不可思議的來源,不是你可以用分別概念的想法去理解的,這叫不可思議。所以當我講自性,他就是空性,空性就是沒有有無、可是他又是有無不可思議的來源。現在出現2個東西,一個叫沒有有無,這就是一般自空的概念,你講甚麼都不對這叫自空的概念。所以最究竟的自空就是般若,就是所謂2轉法輪的離戲大空性。可是他又是有無不可思議的來源,這時就偏向有的角度去講了,這個有的角度還是用不可思議的、不能用一般分別念裡面的有跟無的角度去思惟,不能用分別念裡面的有跟無的角度去思惟因為他不是有為法,是大無為法。所以當你用這個角度來看他時,這就類似是在談他的自性、空性的自性,其實空性是沒有的、現在是用有的角度來說他,所以這時候叫做他空。醬理解?!一個是自空、一個是他空。究竟的他空就是如來藏。
這裡若不懂,一定要反覆思惟,思惟到懂為止,因為這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說,自性就是空性,空性就是自性,自性就是無自性,醬懂?就看你用甚麼角度去說他而已,其實講的都是一件事。
因此,他最後告訴你到最後真正最微細的要證悟的已經不是4金剛、不是佛的化身報身法身本性身,或是講身語意再加上法性,他到最究竟的時候他叫做修行基,他要講的就是這個,也就是所有智慧的……這就是他空的角度,這個智慧明明是空性,空性的自性這就是用他空的角度說的意思,他是誰?他就是修行基、也就是如來藏。再講一遍,2轉法輪是自空,究竟的自空就是所謂的離戲大空性,沒有所謂的有無,也就是無自性,這是實相也就是空性。到了3轉法輪時,一定要根據2轉的基礎是由2轉的角度變的,由空性的角度轉到自性的角度告訴你,這就叫做他空,3轉是以這個角度在說的。所以,2轉自空、3轉他空,究竟的他空就是如來藏。如來藏是大無為法,如來藏是佛的智慧,也就是真正的實相,今天明明是處在有為的世間,而要證悟的就是你無為的本性。這個無為的本性,人人都可以成佛,其實是根據這個角度講的,因為是你本有的你只是再回去,就如
E = mc²,講過多次了,這是很好的一個模式讓你理解什麼叫做大無為法,為什麼叫大無為。能量跟質量間用等號,這能量指的是大無為法。為什麼是大無為法?以前也解釋過了,這裡再提醒一下,有為法特性是根據時間、方位這2個座標可以定位的,所以可以有跟沒有;然而能量是沒辦法用時間跟方位去定位。
專心的祈禱因一開始修行基這部分比較難懂,就花了較長時間加以解釋,其實,你專心要祈禱你修成悉地最重要的就是證悟如來藏,這些都是在說明為什麼證悟如來藏是最重要。
粗大的四金剛——金剛果位來區分,屬顯或外密。
細微的四金剛——能依的風脈明點及法性,屬內密。
極細微的金剛——具聲聞、緣覺、大乘三門智慧的自性,屬無上密,智慧就是空性,用具三智慧自性這角度就是他空、講的就是如來藏。自性就是空性,而空性是沒有所謂的有無但又是有無的不可思議的來源。

自性就是空性,空性就是自性,so,自性就是無自性
2轉法輪是自空,究竟的自空就是所謂的離戲大空性,沒有所謂的有無,也就是無自性,這是實相也就是空性。到了3轉法輪時,一定要根據2轉的基礎是由2轉的角度變的,由空性的角度轉到自性的角度告訴你,這就叫做他空,3轉是以這個角度在說的。所以,2轉自空、3轉他空,究竟的他空就是如來藏。

2、所修是四金刚果位。具体而言,清净为金刚或化身清净为金刚或受用圆满身(報身)清净为金刚或法身法性清净为无别金刚或本性身
再來,第2個,什麼叫他所修?就是你所修的就是要修這4個金剛果位,4個金剛果位也就是3門身口意、或者是化身報身法身、或者是脈風明點,就看你用哪一個角度都可以,最重要是第4個,一般密宗講的顯比較沒講,叫本性身,法身跟本性身很接近是看你用甚麼角度。其實簡單講,這4個都是一件事。為什麼是一件事?因他是如來藏的法身,化身跟報身是如來藏的法身功德,法身跟法身功德這都是如來藏,只是角度不一樣。至於法身跟本性身,2個很接近,我以為這裡面唯一的差別……他說本性身這叫法性清淨、法身則是叫心清淨,若要加以區分,法身的心清淨應該是指離垢清淨而本性身的法性清淨則是指自性清淨,因大無為法、如來藏本來就是自性清淨。這裡有一個重要觀念,因真正在修清淨時,你要用甚麼辦法讓你本來清淨?你只有用離垢清淨。離垢清淨是甚麼意思?雖然說他是客塵,本來清淨沒有問題,可是因為我們被客塵遮蔽。所以一定得用離垢清淨,離垢清淨後就可得2個清淨就離垢清淨、本來清靜。我們沒辦法直接去修本來清淨,一定得用離垢清淨,所以會有一大堆的修行方法、道,這些道的目的就是幫你把這些客塵清除乾淨,讓你恢復本來面貌。所以,當他講法身的時候是有點用離垢清淨的角度在說他,然而,離垢清淨以後就會得到2個清淨~離垢清淨、本來清靜,如來藏其實是本來清靜;離垢清淨意思就是把阿賴耶識轉依成如來藏,這叫離垢清淨。阿賴耶識跟如來藏是一件事,你本應是如來藏,因為無明的關係你變成是阿賴耶識一直在流轉一直在輪迴。這裏面,阿賴耶本身可以分成2類:1是真實義的阿賴耶、1是種種習氣的阿賴耶,阿賴耶用有的角度也可以分成:1是空性、1是功德,阿賴耶本身也有醬一個意味在裡面。所以,你先想盡辦法讓自己在阿賴耶那部分回到他的真實義阿賴耶,真實義阿賴耶以後他的轉依就是如來藏。簡單講,你現在修的是阿賴耶,雖然他的本性是如來藏,可是那離得太遠了,雖是你的本性可是你是活在阿賴耶裡面,因此第一個你要解決阿賴耶,這個叫做離垢清淨。所以你修的法就是讓你的阿賴耶變成真實義阿賴耶,然後轉依成如來藏,這個過程叫做離垢清淨。你修的離垢清淨以後到你轉依變成如來藏時,你就得到本來清淨。醬懂?!就說,你修的是離垢清淨,到你修成以後會得到2個清淨:離垢清淨、本來清靜,所以,我認為法身指的是離垢清淨的果位,本性身指的是本來清淨的果位。
法身~離垢清淨,本性身~自性清淨
離垢清淨以後就會得到2個清淨~離垢清淨、本來清淨,如來藏其實是本來清淨
修法就是讓你的阿賴耶變成真實義阿賴耶,然後轉依成如來藏,這個過程叫做離垢清淨。

3、修行方便,包括上师的修行、本尊的修行和空行的修行等,其中这里是指上师的修行。
修行方便有3:上師、本尊、空行,其實在密宗的角度也等於是佛法僧,因這裡在講上師相應法,所以在這指的是上師的修行。

4、修行方法,依靠心裡满怀虔诚敬信、口裡祈祷来修行。這裡就是在修信,以前講過有易行門、難行門,修信就是在範圍裏面。依止上师的方便法就是感恩戴德的恭敬信心,就是在修信。要产生感恩戴德的恭敬信心的方便法,上师的身为色身,意是法身,这二者双运就是黑日嘎是法界,是智慧,是双运。就前面有講過黑日嘎,那個是從網路擷取的資料跟這有差別,這應該是正式的法本,那我們應該以這裡所教的為準~~~就“黑”是法界是空性,“嘎”是智慧,“日”是雙運,空性跟智慧雙運。((其實,我倒是覺得網路上蒐來的資料較為正確,因他是說“黑”是法界是空性,“嘎”是大樂,“日”是雙運,所以是樂空雙運;這裏講空性跟智慧雙運,空性不就是智慧?20211202))上师在任何坛城黑日嘎的本体中圆满灌顶等。其實,黑日嘎,也有憤怒本尊的意思。依靠了知上师是佛等五种了知而生起敬信心。前面有講過5了知,就:上師的事業就是佛的事業等等。上师的每一分功德也不可思议,是指什么呢?就是身语意之密不可思议的智慧,不可思議,你要理解這強調的是無分別的意思,也就是在空性下面的一種智慧,虚空遍及之处法身周遍,法身遍及之处报身周遍,报身遍及之处化身周遍。這話意思是說法報化3身其實是一件事。身语意一切种相,身体具足相好庄严的一切功德,语言具足梵音的一切功德,意呈现智悲的一切功德。身体,在诸十地菩萨前显示报身,于除此之外的众生前显示化身和种种幻化。比如,如来的无见顶相,持力菩萨显示神变力,到上方不可思议的世界去观看,结果也没有见到它的边际;也就說,持力大菩薩以神變力去到如來上方也看不到如來的頂,有时俗人也可以接触到,能呈现出所有所知相,這裡一定是根據某一個公案才會講出這句話,但我不知道。语一切种相,能显现出天语、龙语等应有尽有的所有音声。意一切种相,在智悲力的境界中如如不动,智悲力~~~智慧、大悲、神力,這是形容佛跟菩薩3個很重要的功德,在我面前表现出贪嗔等相,智悲力,在聖人是智悲力,在意上面我們凡夫就是貪嗔癡等等。修行悉地的时候,虔诚祈祷至尊革日guru仁波切(莲花生大士)等,這裡提到的革日仁波切,這是翻譯的,革日就是英文的guru意思是大師,guru仁波切,意指最大的仁波切,讀英文藏系佛法的人都知道guru仁波切其實是意指蓮花生大士,那現在是講上師相應法,最重要就是祈禱你的上師,前面講過明觀福田一般都會把上師轉化成蓮花生大士來代表,所以你就直接觀蓮花生大士就等於是觀你的上師一樣,在念诵七品祈祷文时,必须要结合每一品念诵要求的时间来读诵。那這部分我不懂,屬於修行上面的,若是真正到密宗到時就知道甚麼叫七品祈禱文,每一品都有不一樣的時間,這暫時就不加以解釋了。
修行的方法,基本上就是要顯現出上師以蓮花生大士代表,及七品祈禱文、每一品都有不一樣的時間等等。

5、修行之果,虽然暂时是四持明果位異熟持明、壽自在持明、大手印持明、任運持明(元成持明)、究竟现前四金刚的果位,但这里通过如此修行和祈祷的加持,意传境界融入于心,得以见到实相的本来面目,生起证悟的验相,至於修行的果暫時是4持明的果位,會用持明果位醬子的名相指的應該是密法,資糧道跟加行道有成就的時候這叫做異熟持明的果位,壽自在持明指的是密宗在見道時的果位,修道時叫大手印持明果位,最後成就佛果時叫做任運持明、或者叫元成持明,暫時是根據這4持明的果位,真正究竟的時候是前面所講的4金剛的果位。所以修行成就之果有暫時的是屬於密宗持明的果位,一樣有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跟最後的無學道,但是,究竟來講是修前面所講的4金剛的果位。4金剛的果位,其實可以統一講就是為了證悟如來藏。實相,就是空性、如來藏,生起證悟的驗相,這講得是親證是現量、是瑜伽現量,是真正的證悟,這不是用比量。
什麼叫做比量證悟?什麼叫做現量證悟?這就類似於相似勝義、究竟勝義。

就是生起慈悲菩提心、信心、出离心、辨法智慧,然而也有先出现功德后生起证悟和先生起证悟后获得功德两种情况。證悟是現量,驗相是一種覺受,這2個是不一樣,驗相是有分別心的,屬於比量證悟,而證悟是屬於現量證悟,所以,比量證悟會生起這些覺受,因這是分別心的東西,所以他會有慈悲菩提心、信心、出離心、辨法智慧也就相似的空性的智慧,這些都叫做驗相或是覺受,講的是一件事。
所以,将觉受和证悟区别开来,生起法性证悟,才是修行之果這個法性證悟講的是現量、瑜伽現量的證悟,在這裡講的覺受是屬於比量的證悟。法性證悟,這個是見道,現量的證悟是見道;比量的證悟或者是覺受是屬於資糧道加行道裡面的證悟,是分別念下面的東西,一般有分別心下面的這種體驗是屬於比量,所以一般稱之相似勝義、或者稱之相似的智慧。所以這裡會有辨法智慧,這就是相似的智慧。可是若是法性證悟的時候,是現量證悟,因不是比量證悟所以是沒有分別心的,這時就是屬於見道的東西,叫做究竟勝義、或者叫究竟智慧。而辨法智慧這屬於相似勝義,差別就在於一個是用比量一個是用現量,講白了就是:一個是有分別心下面的覺受、一個是無分別下面的親證。
所以修行之果最重要談的是~真正最究竟最後那個佛果位,不論是用比量證悟、現量證悟、相似智慧、究竟智慧,主要修行之果指的是要究竟智慧、是要現量證悟。
我之所以了解是靠聞思知道這些,可並沒辦法真正體悟到甚麼叫現量證悟,我知道甚麼叫比量證悟,就像我現在跟各位講的大部分都是屬於比量證悟、相似勝義。其實,佛法就是有比量證悟、現量證悟這2種證悟,一個就是資糧道跟加行道得到的成就,一個就是見道以上得到的成就,這也就是這邊講的覺受跟證悟2個之間的差別。
資糧道、加行道~異熟持明,見道~壽自在持明,修道~大手印持明,成就佛果~任運持明、元成持明
驗相、覺受~比量證悟~資糧道、加行道~有分別念~相似勝義、相似智慧~辨法智慧
法性證悟~現量證悟~見道~無分別念~究竟勝義、究竟智慧

全知无垢光尊者说:若未了知觉受证悟别,修行觉受执为证悟谬,开悟恒无贤劣及迁变,修行彼性功德觉受现。如若你沒辦法了解覺受跟證悟之間瘩差別,那你就會修行覺受卻搞錯而執為證悟,也就說你明明只有資糧道或是加行道上面的證悟,你卻以為你已經有了見道的證悟,這叫增上慢,开悟恒无贤劣及迁变,開悟就所謂的證悟,恒无贤劣及迁变,這指的是沒有分別的意思,平等,是一種無分別的根本智,修行彼性功德觉受现,這是屬於有分別的,修行彼性的彼性指的就是空性,這就是究竟證悟也就是真正的現量證悟,也就是這邊講的證悟。因你在修行這個彼性時有他的功德,當你證悟時也有證悟的功德,在資糧道或是加行道得到的功德是覺受,是比量證悟。所以,在這你應當知道什麼叫比量證悟、什麼叫現量證悟、什麼叫相似智慧、什麼叫究竟智慧,那你就懂他這裡為什麼醬子講了。

接受四灌顶属于道灌顶。接下講4種灌頂,這比較麻煩,一般来说,灌顶包括基灌顶、道灌顶和果灌顶,其中
1、基灌顶:如果证悟了心的法性如来藏,就拥有涅槃的自在,倘若没有证悟,就归属到三界轮回中,从这个角度称为基灌顶。就是讓你能夠得到如來藏。道灌顶的基灌顶是真实灌顶所成熟的法。這句不懂在講甚麼,先略過不看。基灌頂,我們知道,主樣是在討論對於如來藏這一方面,你為了要能夠證悟如來藏,需要讓你灌頂成熟的這叫做基灌頂,這沒問題,最重要是在道灌頂分成3種,就由道本身又分成基道果~~~道灌頂的基灌頂、道灌頂的道灌頂、道灌頂的果灌頂。所以,這句話應該是提前講、屬於道灌頂的基灌頂。那為什麼道灌頂的基灌頂是屬於真實灌頂所成熟的法,這我沒辦法解釋。
2、道灌顶有三种,
2-1道灌顶的基灌顶,当具足法相的上师在续部寂猛或者修部八大法行078任一坛城中授予灌顶的时候,上根者证悟义见解中根者生起明乐无分别觉受(喻見解),下根者也产生三门是三金刚不被他夺的定解。如果得受了这样的四灌顶,那么就代表金刚乘道之所依的灌顶。否则,请求、得受的灌顶倒是很多,而心相续中一丝一毫也没有长进,在头顶没有压偏之前天天求灌顶也并不代表灌顶。證悟義見解,這就是見道,上根者直接就能見道,叫做義見解;中根者生起明樂無分別的覺受,用佛學的名言這個覺受可以叫做喻見解。所以,義見解就是究竟的意思,喻見解就是相似的意思也就是覺受。醬就知道,上根者見道是現量證悟屬究竟智慧、中根者有資糧或加行的體驗是比量證悟是屬相似智慧;下根者,三門是三金剛,也是屬相似智慧但層次較低,尚不到比量證悟應該是只有到信心這個角度。
4灌頂屬於道灌頂,前面專心祈禱祈求悉地時讀過,叫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句義灌頂。

2-2道灌顶的道灌顶,自从得受了这样的灌顶以后,既可以在他人面前求灌顶,(也可以自己通过观想等来受灌顶。所有这些都属于密宗的长净或道灌顶。) 就是指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句義灌頂這4個,在專心祈禱時就自己用觀想的可以做這些。
2-3道灌顶的果灌顶,是指大光明灌顶或者密宗的深明无二的三灌顶這類似前面的明樂無分別的明樂無二,這一下我不知道怎麼解釋,所以《備忘錄》讀來若沒有一個地方不懂得,他一定是顯的基礎非常好,再加上密的札實了解才會沒有問題,今天因我在密的方面不足,有時會碰到一些講不清楚的地方,那就算是先種下善根。依靠灌顶的义智慧,能摧毁所有习气障或者三现迁移习气當你一看到義或是喻,一個指的是現量一個指的是比量,或是一個指的是究竟真實的一個指的是相似。義智慧屬於見道,當然能摧毀所有的習氣障,那三现迁移习气,這是最難破的、是10地菩薩最後要破的東西,金剛喻定就是在破這個。
3、基道果中的果灌顶,在道灌顶之果灌顶的后一刹那获得遍知智慧,自在驾驭所知轮涅所摄的一切法。最後的果灌頂,就是在道灌頂的果灌頂最後的那一剎那,這時等於是見道,獲得遍知智慧~用佛的角度來講這叫如所有智,這是深見上對於空性上面的智慧、也等於是勝義諦的智慧,後面這個輪涅所攝的一切法~這叫盡所有智、也等於是世俗諦的智慧。

这里是指道灌顶的道灌顶。他說在專心祈禱這裡講的灌頂是指道灌頂的道灌頂,也就是前面p39專心祈禱求悉地時的4灌頂~~~唵、阿、吽、吽。观想:
从莲花生大士白毫间犹如水晶般晶莹剔透的字放射出如月光一样的光芒入于自己头顶,从而净化杀生等三种身业及能产生身的脉障,获得了上师身金刚之加持,得受宝瓶灌顶,相续中生起灌顶义智慧——现空智慧,识聚清净为幻化网,显现相、传出的声音、心识分别解脱为本尊、咒语和智慧,有资格修行生起次第的道,相续中具有暂时异熟持明果位、究竟化身果位的缘分。
接着观想上师喉间(宛如红莲花般的绚烂璀璨的)字放射出犹如红闪电般的光入于自己的喉间,从而净除了妄语等四种语业,清净能产生语的风障,获得语金刚之加持,相续中生起灌顶义智慧——明空智慧风的生、入、住解脱为咒语
再观想:上师心间如蔚蓝天空般的字放射出如长香之烟般的光芒,入于自己的心间,从而净除贪心等三种意业,清净了能产生意的明点障,获得上师意金刚之加持,相续中生起灌顶义智慧——空乐智慧,识聚解脱于空乐境界中。這裡直接用空樂,因樂分包含現、明、覺,若只講空覺就沒包含前面的現明,可到這裡已經是得到法身了,理論上樂空應該都在裡面,就像法身跟法身功德、或是空分跟樂分。
最後,
又观想:从字中出现第二个字,与自心融为一体,从而净除三门所依阿赖耶、阿赖耶识障碍以及执著三轮的所知障這裡有點類似已經達到離垢清淨了,所以3門所依的阿賴耶跟阿賴耶識的障礙以及執著三輪的所知障,就获得上师智慧金刚之加持,相续中生起灌顶义智慧——自然本智這裡就相當是得到本來清淨的意思。其實,阿賴耶、阿賴耶識這2個講的不是同一個概念,以後若有機會再細講阿賴耶、阿賴耶識怎麼不一樣,還有,什麼叫做現量證悟、什麼叫做比量證悟,也就相當於什麼叫做究竟智慧、什麼叫做相似智慧,醬子等你碰到時你知道他在講什麼,也就說你的相似智慧會比較清楚一點,因為你已經種下這些善根。
這以上就是講屬於道灌頂的道灌頂的4灌頂,也就是在專心祈禱上師加持求悉地時的觀想。
月称菩萨说:不生是实慧离生。相续中生起华智仁波切亲口所说若谓蕴相离法界,此外蕴空有何益?观察空非究竟义的智慧,三门执为异体的分别念解脱于法性中……這裡其實蠻深的,那先看~“若谓蕴相离法界,此外蕴空有何益?观察空非究竟义”這句,這裡有一點強調雙運的意思,就說你最後一定要知道雙運這種智慧,一定要有現空雙運這種佛的智慧,你看~三门执为异体的分别念解脱于法性中,這是甚麼意思?到了法性裡面這就是空性,到了法性裡面這3門跟法性是沒有分別的,你本來執有身口意3門醬子的分別念,解脫於法性就是雙運,最後發覺這跟空性是一件事,是在強調3轉法輪的他空的智慧,因他空很重要的代表觀念就是要雙運、現空雙運。再看~“不生是实慧离生”,因為沒有前後文若就醬子看不知是不是也在指雙運?不生、應該就是一般講的8不中道~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一般講戲論就是有生滅有常斷有一異有來去,離戲論就離這8不的分別念。所以,不生就是在講中觀、講空性的觀念、離戲的空性,重點是在強調2轉法輪的般若、自空的智慧

普賢言教-108-20210427-上師瑜伽 4灌頂.jpg


收摄次第,与观想的往生法是一个要诀,這裡比較不懂,這裡是講專心祈禱,所謂收攝是你上座要結束的時候,下面最後就是講往生的破瓦法,跟破瓦法是同一個要訣,到底是甚麼要訣現在不知道,一旦……”偈颂,收摄次第中出现明相,是共同圆满次第的细微瑜伽想來這部分要真正修密宗才有辦法講得很清楚,聽者也要有相當的密宗基礎,比方,收攝當中出現明相意思是有悉地的覺受或是證悟,這就算是修上師相應法的圓滿次第的細微瑜伽,為什麼圓滿次第在這邊叫共同?前面有生起次第那這到底是不共還是共,是沒辦法講清楚,那要知道這些才有辦法把這句話講清楚。

以上是講入座,現在是下座出定後的座間:

在后得吃饭、睡觉、行走、安坐等一切时分,必须转为道用。也就是入座裡面的那些東西,在你出座後也不能丟掉,比方說你入座後得到所謂的身口意、或是法報化3身跟自性身,像這些不管是覺受還是證悟的,你在出定以後一定也要跟這些連在一起。入座所得到的東西不能出座後的座間完全無關,不能醬子。总之,要具足清净观,转为道用。淨觀,以前也講過,是密宗裡面很重要的一個法門,簡單講,淨觀就是全往光明的地方想,比方,看到一個惡人,密宗行者會用淨觀去看待而不是用負面的角度去接這個所緣境。其實,在我們的周遭確實是真有人有這善根的,不知道各位怎麼樣,至少我這個善根不太好,若有人說:你逃不過我的法眼。其實他這就是沒有淨觀,有淨觀善根的人看世間一切事物都比較美好;其實淨觀是很重要,若看世間都是惡人那你不就跟活在地獄中一樣?!反之,若看世間都是好人似是看來不切實際,可你的世界不就是天堂?!不是嗎?!怀着对上师的恭敬诚信而将乐因乐果和苦因苦果转为道用。這就是在強調密宗修行的竅訣。如果出现乐因及乐果,感念上师的恩德而虔诚祈祷。不管吃什么喝什么,供养献新而把这一切都看成是上师的大恩大德所致。獻新,就是你有任何的東西在沒有用之前先供養佛菩薩,一般很虔誠的學佛人都會醬子做,比方,他買一件衣服回來他會先放在佛桌上做供養……当遭受苦因和苦果时,要怀着对上师的恭敬诚信而转为道用。如果自己不具备信心、恭敬心等,要祈祷上师,祈求拥有信心和恭敬心等。如果昏昏沉沉,要祈祷上师,倘若掉举,也要祈祷上师,身体的要点、看式也要对治昏沉、掉举相应来调整。身體的要點、看式這指身體的坐姿,像毘盧7法醬子的坐姿比較不容易昏沉掉舉。如果见解上出现好坏怀疑,要虔诚祈祷上师;修行上出现贤劣境界,要虔诚祈祷上师;好壞懷疑、賢劣境界這都是分別念,可你要成就也是要靠這個,之所以複雜就在這裡,所以說要先得到離垢清淨,然後就同時得到2種清淨~~~離垢清淨、本來清淨,可是你離垢清淨這本身是屬於有為法,你在修行離垢清淨的時候是屬於有為法,因為這些垢、這些煩惱、這些客塵都是有為法。行为上出现取舍问题,要虔诚祈祷上师;见修行上出现二取障碍,要虔诚祈祷上师;二取,指的就是能所,所謂無分別智就是離開能所,要祈禱上師就是要請上師幫忙解決這部分的障礙。遭遇病痛、魔障等所有不幸,都要想到这是上师智慧的幻变游舞,為什麼這裡要醬子講?上师智慧,簡單講就是佛的智慧,佛的智慧,簡單講就是如來藏,如來藏本身……所有這些所謂的不幸它的來源也是如來藏的關係,就是說~煩惱即菩提,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讓我們知道~~~你碰到的任何所有不好不幸的境都是你所追求的那個東西的一種幻化。醬懂?也就是煩惱即菩提。进而带着清净观,這裡又講淨觀,用淨觀可以将妖魔鬼怪等通通观为上师,虔诚祈祷,正如古德所说身凭信心得恢复,恶缘悉皆转道用

归根到底一句话,把一切快乐痛苦,都看成是上师如來藏、佛智慧的自性,什麼叫做上師的自性?用他空的角度,這意思就是如來藏,佛的智慧。而满怀感恩戴德的恭敬信心虔诚祈祷。你得到快樂也好、得到痛苦也好,其實都是你所追求目標的一種幻化,他的本質就是你要證悟的東西,他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上師相應法到今天就全讀完了,下節課就是複習或討論問題,比方說,什麼叫阿賴耶、什麼叫阿賴耶識,若能清楚掌握這觀念,你在比量證悟上面會很有幫助。

 

 

arrow
arrow

    七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