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上師言教-062-20200519-不共內前行-發殊勝菩提心之修4無量-《備忘錄》
現在是在講修捨無量,前面一段教我們觀想時怨敵在自己右邊、親友在左邊,用現在過去未來醬3個時間觀察之下,很有可能你會感覺仇敵不見得就是仇敵,親人也不見得永遠就是親人。所以,接下來就說,从修行的角度来说,正是因为被敌人抢劫一空的外缘才使我遇到佛法,如果有这样的外缘出现,那这回我就是一个佛子菩萨了。意思是說你以為的怨敵其實常常是自己無形中學佛的助力,若不是他給予自己的打擊自己是根本不會來讀佛法的。再者说,百年布施不如一日守戒,百年守戒不如一日修忍,在6度萬行裡面前3度是布施、持戒、忍辱,意思是說忍辱是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佛陀的所有相好就是通过安忍而获得的,相好就是指佛陀色身的32相80隨形好,如此殊勝的相好來自於修安忍,而且修安忍的对境就是仇敌,這教我們怎麼去化解仇敵,也跟修捨是有關係的,所謂修捨有3種觀念:1是善心所的捨,這叫行捨,2是受蘊中不苦不樂的捨受,3是無量捨,屬於4無量的捨,這無量捨有2種解釋,1是對眾生不分親中怨一視同仁,一般修4無量開始要修的捨是指這個捨,對眾生一律平等而不分親中怨,第2種無量捨的解釋是希望眾生都能丟掉貪嗔癡這些煩惱,這2個都是無量捨的含義。課文這裡說修安忍的對境就是仇敵,這就類似第1種無量捨的意思,就是說不再把仇敵當作仇敵,意思就是不再分親中怨,如果我能够修行安忍,那怨敌就是饶益我的人,所以他并不是敌人。由這角度看他並不見得就是敵人了。
将来,这个敌人也会变成亲人而帮助我。
还有一种情况:这个仇人从无始以来的生世中作为我的怨敌加害于我,现在也是作为怨敌加害于我,未来也将作为怨敌加害于我。
由此可见,这个敌人对我既有利也有害。意思是說就算這個怨敵永遠是我的怨仇人,可他可以讓我修安忍以外,有時反由於他的打擊而讓你得到成就,事實上這種例子很多,最出名的一個公案可以密勒日巴為例,還有吉祥比丘尼,她原是備受父王寵愛的公主,因為生病變得又臭又醜,連國王都不要她,她就遠離人煙求佛菩薩加持專心修法,最後得以成就。我們經常碰到一些違緣、或是仇敵的加害,其實就因為有醬子的違緣才讓我們得到很大的改進。
接下来对这个只是一味贪恋的亲人也加以思维,上面是說即使是自己永遠的仇人也不見得對自己只有害,反因為醬子而促使自己改變這是有利之處,那這裡就反過來講到親人也是一樣,要经过一番详详细细的思索而断定他是仇敌。前世当中,这个亲人也害过我,他作为怨敌曾经无数次掠夺过我的财产、剥夺过我的生命、砍断过我的头颅肢体。今生,他也成为我修行正法的违缘,孩子成为父母的痛苦缘,父母成为孩子的坑害者,其實親人也不見得就是親人,比方,他生為你的孩子,你為了愛他、照顧他,你就沒有時間去兼顧到自己的修行,若孩子他不善良、不健康更會成為自己的痛苦。父母为孩子迎娶作为终身伴侣的妻子,这实际是把我们捆缚在轮回的绳索上,并且教给他们如何制伏敌人、如何扶助亲友、如何做生意、搞欺骗各种各样作恶的方法,这无疑会导致我根本无法从轮回中获得解脱。這意思是很容易懂的,不過,有一點困擾,是說把仇人不當仇人這比較容易做到,可是要把親人不視為親人、甚至當成陌生人或仇敵,這是比較困難。他的目的只是要我們不要執著在親上面,可若能把眾生都視為自己的親人,那去愛你的親人應該就沒啥問題了。當你能把一切眾生都視為自己的親人時這也就是菩提心了,這就類似知母的觀念,你把天下人都視為自己的母親。
从正法的侧面来讲,我起初幸逢了了不起的上师,中间修行妙法,最后守持戒律等等,可是为了成办父母双亲等这些亲人的利益,我的戒破了、禅定退失了、智慧一败涂地了,这就是他们所造成的。所以说,前世的敌人因讨债变成今生的亲人,今世的亲人因为讨债后世也会成为仇敌。这个亲人在三时里做我的仇敌。這裡分析的意思是親人也不見得就是親人。
还有另一种情况,这位亲人从无始轮回以来,曾经当过父母等利益过我,现在也作为亲人,从衣食、住所等方面来帮助我,将来也会变成亲人饶益于我。
可见,亲人对我也是既有利也有害。
記得前面講仇敵對你是有害也有利,現在以親人的角度分析過後結論也是一樣,親人有時是有利的有時又是有害的。推論的結果就是告訴你:親人跟怨敵基本上是一樣的,都是有利有害的。經過醬子分析後不需要再把親人跟仇敵當作2回事,其實都是一樣的,有利、有害兼而有之。最終目的就是要建立對待親人跟仇敵產生平等的感覺。
综上所述,其实,亲人敌人都是利害兼而有之,通过如此观修,结果心里既不会有想要加害敌人的念头也不会有想帮助亲人的欲望。如果停留在这样的状态上,就叫做无利无害的愚舍。經過醬子分析後,結果是你不去加害仇敵也不去幫助親人,這就變成了愚捨,不應該變成醬子。所以,必须进一步观想亲怨两者是母亲,是该帮助的对象。所以,你應該既幫助怨敵也幫助親人,應當是積極的作為。那要怎样来观修呢?虚空遍及的地方充满有情,有情遍及的地方充满业感痛苦,業感痛苦,是說有情皆因有惑有煩惱,由此而造業受苦,所以說是業感的痛苦,被业感痛苦折磨的一切有情从无始时以来无一不曾当过自己的父母亲友等等。沒有一個不曾就是大家都做過,現是教你怎麼修,你想到遍虛空所有的有情都是陷在痛苦裡面,而這些陷在痛苦裡面的有情沒有一個不曾做過你的父母,就是每一個都做過,所以他是教你從知母這個角度修起。从更亲密一层的关系来讲,就像如今的这位生身母亲一样,这个敌人也当过我的母亲,并且不只是一次而是不可思议次当过母亲。不可思議次就是數不清的次數、沒辦法算的完的次數當過我的母親。
接下就舉龍樹菩薩所說以為教證,龙树菩萨曾说:“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意思是你把大地的土都團成一個個小土丸子,用這個去算做過你母親的眾生數都還不夠算,也就是做過你母親的數字遠遠大於這些大地土丸子數。比如说:在无所不知的如来面前,坐着我母子二人或者敌人和我,佛陀告诉我们说:这个怨敌和你,在前世是这个人的母亲,再前世当一个天人的母亲……于是,我把这个大地的土抟成枣核丸来计数,结果这个大地的土已经用完了,可是单单这个怨敌做母亲的边际还没有算尽。因佛陀是有宿命通的所以他能夠知道這些,單單這個怨敵做過誰的母親,每做一次拿掉一個土丸子,如此下來到最後土丸子全都拿光了,可是佛陀都還沒講完他做過的母親次數。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从无始以来迄今为止一直流转,可想而知,在巴掌大的土地上,不曾多番出生、不曾多番死亡的地方是没有的。每個地方都有算不完的生死,除了天界与地狱的多数众生是化生以外,佛經說胎暖化濕4生,基本上大都是胎生,如果需要从胎中出生,那没有母亲就无法出生。当然,假设只是一个众生作为母亲,那倒也仅此为止,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一切有情彼此之间都曾无数次做过母亲,这个敌人当母亲的次数就相当可观。
✿✿✿怎麼去觀修眾生都做過你的母親
那由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在輪迴的時候是從無始開始的,無始,在佛學是非常重要又非常巧妙的一種用法,在你剛剛開始變成輪迴的時候,在那一剎那你從一個所謂的能量,因能量本身不是輪回的,你從那樣子一下變成是可以輪迴的這種情況時,那一剎那的開始的前面一定是沒辦法去談第1次或是第2次的沒辦法計數的一個實相、或者說那樣子的一種能量境界。醬懂嗎,一開始你說這是我的第1次,那我的第1次若用現在講實相的角度,真正的實相是大無為法,所以在變成有為之前你是無為的,那現在因為你變成有為了,所以開始可以算這是第1次。可是你這第1次的前面是無為,假如你前面是無為,無為是沒有所謂1的這個觀念,醬懂嗎?你這個可以開始當1,但在比你這個可以當1更早的時間是沒有1這個東西的,醬能理解嗎?能,這就是無始的意思。我認為這是非常精準的表現出實相的一種用字。那當你無始的話,沒辦法有開始的這個角度來說的時候,也就是你無始就開始輪迴。假如在邏輯上面你無始、沒有開始就輪迴的話,代表你的輪迴是無限大,因為沒有辦法開始。那沒有辦法開始代表的數字在數學上的含意就是無限大。你了解你輪迴的數字是無限大,而只要有輪迴就一定有媽媽,所以你有無限大的媽媽,做過你媽媽的數字是無窮大,因你有無始的輪迴、你有無窮大數字的媽媽,這是第1點。第2點,世間所有的有情,這不光講人是指所有的有情都算在內,你不知道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字,那個數字是很難統計的,可是,不管這數字再大他都不是無窮大,這數字是有辦法得到的一個數字,跟剛剛那個無窮大是不一樣的觀念,雖然這數字很大可不是無窮大,他還是有一個數字。在邏輯上面,無窮大一定是大過這個數字。那簡單的結論,曾經是你的母親的這個數字是遠大於現在所有眾生的數字。這個一成立以後,就有辦法建立→所有的眾生都是你的母親。醬推理大家能理解嗎?就說你去觀所有天下的人都曾經是你的母親,或是說這邊的例子→做過母親的這個數字是永遠算不完的,那用剛剛的解釋你會發覺這個說法是站的住腳的,最重要就是在於無始的那個觀念。假如你說有第1次輪迴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輪迴本身是一個算不出的數字、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一碰到實相一般都是不可思議。醬子解釋過大家就應該能接受裡面所講的知母的道理。这以上是知母。
以前在《廣論》讀7因果時一開始也是要把眾生想做是你的母親,那這裡雖說是講無量捨,但他先由不分親中怨一視同仁開始,後面又告訴你親、怨對你都是有利有害的,你接收了這觀念,再來,你也知道仇敵也做過你的母親,所以對你來說親怨是平等的、是一件事,這就叫知母。由於知母後接著你就要念恩,其實整個過程也就是過去讀過的7因果。
所以怎麼去觀修眾生都做過你的母親這點很重要,然後你被說服:是的,眾生都做過我的母親。這就要用上剛剛前面講的那一個思路,理論上這是合理的。所以知母以後接下來就是念恩。這邊是沒有直接說7因果,只說修4無量心,一開始是從捨無量先修起,從捨無量得到的結論其實就是親中怨是沒有差別的,且有一共同點就是都曾做過你的母親。那剛剛講述怎麼轉這個就是思路,你現在承認他們都做過你的母親的時候,你就很容易接著修下去了,因為,接下去修的東西大部分是你自己親身的經歷,除了少數人大家對媽媽所給予的東西都是非常深刻的且絕對意義非常,所以接下來就是念恩,念什麼恩呢!
接着就要念恩,只要是母亲,就必然有着深恩厚德,无恩无德的母亲是不存在的,當然實際上也是有極少數非常不好的媽媽,哪怕是变成了鹞鹰和豺狼等凶残猛兽的崽儿,当母亲的它们是杀害别的众生来深情养育自己的孩子。即使是身為兇禽猛獸的媽媽對他們的孩子依然也是有深恩厚德。不用说转生为丰衣足食应有尽有的富家子弟,就算是投生在乞丐之家的时候,恩重如山的母亲,以启明星金星做帽子,用白霜当鞋子,以毕宿星星座之一做鞭子,脚上的血流在地上,手上的血洒在石头上,脸肉给人,小腿肉给狗。啟明星指的是金星,比喻身為乞丐的母親以星星做帽子,地上的白霜為鞋子等等,受盡侮辱、痛苦。也就是说,母亲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孜孜不倦,呕心沥血,历尽艰难,饱经沧桑,甚至不顾脸皮為了孩子溫飽去做乞丐,用痛苦和罪恶换来的乞讨食物当中,哪怕有指头大小的油脂,她会马上给我,即便只是得到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垫子,她也会把稍微结实的地方给我做成衣服或补丁,诸如此类。母亲就是这样以深情厚爱来养育我的。這是第1個的養育之恩。
现在的这个敌人在作我的母亲时,当我自己徘徊在中陰中的寻香近取神识,中陰身基本上類似尋香神是以香為食,也所以我們會上香祭拜,闻到食物的香气而奔去的时候,依靠以往的业力和父母做愛的因缘而入胎,簡單講,現在你認為的敵人,可他以前是做過你的媽媽,那時你中陰身因緣會遇而入胎成為他的孩子,母亲她怀胎九个月零十天,忍痛受苦,暗地里流着酸楚的泪,付出血肉之躯的一切代价,全然不顾滔天罪恶、艰难困苦、恶言恶语。母亲享用饮食的营养和身体的所有精华通过脐道来养活我的生命,使我身体得以成长,这是生身之恩。這是生下你的恩德。
接着是出生时候的我,说活着,连头都抬不起来,说死了,气还没有断,就是这副要死不活、蔫蔫巴巴的样子,是深情的母亲,要死的没让死,要烂的没让烂,要干的没让干。就是保護你、給予你生命讓你活下來。母亲满怀着生子的最大喜悦,以慈爱心抚育,脸上散发出含笑的光彩,用亲昵的爱称来呼唤,展开双手搂在怀里,不让我死去,这是赐命之恩。
漂泊不定的中陰神识口里无食、手中无财、背上无衣,不知何去何从,当来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家里,是那深情似海的母亲,用最初的食品——甘甜的乳汁喂我,乳汁的精华落到眼里,人在命终之时,眼里莹莹流的泪水就是它,糟粕留在体内吸取所有食物营养,使身体茁壮成长,待到死亡之时,上吐下泻身体元气的东西就是它。這段無法詳細解釋,應該是出自佛經,在科學上不知怎麼去解釋這個。人在命終的時候留下的眼淚應該是跟最初母親乳汁的精華有關係,反正,知道有這麼一樁事,而他的目的是告訴我們,母親餵養我們的乳汁就是他最早施給我們的重要東西。母亲,用自己的体温当作我最初的衣服。当我稍稍能吃东西的时候,母亲总是先把好的食品给我吃,不管是白的红的,凡是有营养、香喷喷的食物,她就用嘴来喂我,用手给我擦拭脏物,用手轻轻抚摸我的肚子看我饿了还是饱了,用指头测试食物的冷热,用最好最柔软最暖和的布给我做衣服。母亲她自己却总是舍不得上供三宝,舍不得下施贫乞,舍不得给亡者作佛事,舍不得给生者食物,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不顾一切罪业、痛苦、恶言所积累,通过邪恶、欺骗的手段所攒下的一切财产通通给予我,就算是让我登上转轮王位,她也不觉得给予得太多。轉輪王以前解釋過,就是天生具有7寶→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藏臣寶、兵臣寶。我要食马上给食,要财马上给财,身上无衣给我衣裳,从无吝啬心和舍不得的心,母亲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受用通通给予了我,这是施财之恩。
当我刚刚会吃东西、会走路的时候,母亲教我吃饭该怎么吃,穿衣服该怎么穿,衣服哪是上哪是下,腰带拴的松紧程度、鞋带该怎样系。不会走路教我怎么走,不会说话教我说“妈妈、爸爸……”,耐心地教我世间的所有知识。当我们在摇篮里的时候,母亲真的好像把自己的心掏出来放在平原上一样把我当成心肝宝贝,极其宠爱,视为掌上明珠,一直到我长大成人,这是教世间知识之恩。這段道理很容易懂,特別是當媽媽的同修感受更深,那男生回想以前跟媽媽的相處時光也是可以感受的到。
以上生身、赐命、施财、教世间知识四种,是感念世间法方面的恩德。
這段是怎麼生下你、給你生命、施給你財物、教導各種知識的恩德。
念世間恩:養育之恩、生身之恩、賜命之恩、施財之恩、教導世間知識之恩。
从佛法的侧面来说,具足十八暇满的这个珍宝人身也是大恩母亲所生,剛是從世間的角度來感念這個恩德,那從佛法的角度你也會發覺,今天你得到這個暇滿人身是媽媽給你的,再者衣服饮食、住所资具等修行菩提的这些助缘,如果没有母亲,单凭自力一样也是实现不了的,由此感念母亲的恩德。佛子菩萨道,首先发殊胜菩提心,如果没有母亲,也无法发起,修大乘法第一個一定要有菩提心,要有菩提心基本上就是從修4無量心開始,整個4無量心就相當於7因果的知母、念恩這些等等,所以意思是,現在修佛法假若沒有媽媽我們也沒有辦法去修這個菩提心。中间修学如海的菩萨行,就是指6度萬行,如果没有母亲,也无有修学的对境,倘若不具备菩提心、菩萨行,就不会有最终现前圆满佛陀的果位。可见,从佛法方面来说,母亲对我也是有着大恩大德。
以上从佛法和世法两个角度来忆念恩德,就是念恩的修法。
接下来心里思维:对我具有深恩厚德的母亲,既然在这以前是将利益胜利奉献我,亏损失败自取受,以深情养育了我。我这回有幸遇到大乘佛法,承蒙上师善知识的摄受,明晓道的利害,以往是妈妈关注我的苦乐,现在该轮到作为孩子的我要关注母亲的疾苦。心里有渴求报恩的想法,这就说明产生了想要报恩的念头。所以,知母、念恩、報恩,這是7因果裡面的順序,這就是教我們在修行上的思路。
随后,从自己的亲生父母、兄弟姐妹等逐步观修,在临收座时,对一切有情无有亲怨贪嗔,平等观成中等的对境,这就是修舍无量心。意思是說在修捨無量的時候,修知母、念恩、報恩的時候,一開始從自己親生母親開始,慢慢逐步擴張到兄弟姊妹,最後不再分別、所有的眾生都一樣。
在这般观察修的过程中,心感疲惫,不想继续的时候,不跟随过去的妄想,也不迎接未来的希求,又不持续现在的分别念,不加改造悠然安住,这就是舍等持。這裡為什麼會提到捨等持?前面講過整個4無量本身你由慈無量到慈等持,接著再悲無量到悲等持、喜無量到喜等持、捨無量到捨等持。等持,以前解釋過,現在稍微複習一下,在修行時,有觀察修跟止住修2種,其實,觀察修、止住修這2個在資糧道都很重要,因為,觀察修的目的是要讓你決擇,決擇了,另外在資糧道裡面還要做止住修,止住修目的是為最後讓你得到奢摩他。為什麼要得到奢摩他?因為你將來要證悟的時候一定是要靠這個奢摩他再轉成毗鉢舍那,就是止跟觀,你要先得到止,再由止去變成觀,要有醬子的本領才有辦法證悟、才有辦法得到那個智慧。那就止本身來講,首先就是9心住、或叫9住心,觀的時候所緣境是一直變化的因你是用分別念,止的意思是你有所緣境但所緣境不變。你釘住一個所緣境,比方你修止的時候用佛像,只有佛像在你腦海裏面其他都沒有,那時間也要夠長,基本至少30分鐘以上,時間長甚至可以好幾天。所謂的止就是你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你的所緣境只有一個,你能做到這就叫止。相當的一段時間內你的所緣境只有一個,這就是9心住裡面的第8住心一境性。可是這第8住心你是有功用的,也就是說你很賣力的想盡辦法去做到只釘住一個所緣境,這個做到了,再過來就是第9住心等持,等持跟心一境性的差別就在第8住心你是有用力的,你想盡辦法讓自己做到,可,到了等持是很自然你不需要用力就做到了。就好像你背書,一開始一定是盡辦法背出來的,這就似第8住心,到第9住心你滾瓜爛熟的根本不用想就背出來了,這就叫等持。這時還是欲界的等持,這時並不是資糧道要修止住修的一個階段,止住修,是得到欲界等持以後,你要想辦法讓這等持當中能夠生起輕安,輕安又分心輕安、身輕安2種就不細講了,當你有輕安時這就叫未到地定、或是未至定,這就叫奢摩他。有了這個這才是完成在資糧道所謂止住修的第一個階段。因你前面有觀察修以後的結論就是決擇,你用醬子一個等持、用醬子一個奢摩他再去觀那個決擇,在觀這個決擇當中最後你是要證悟,證悟最後讓那個決擇變成決定,這個決定一定要靠奢摩他,由奢摩他的力量讓你在觀的時候也能夠產生輕安,那時就叫毗鉢舍那、或者叫觀。所以整個都是在有輕安的基礎下做止跟觀。為什麼要有輕安做觀?你才有辦法專注、才有辦法觀的久,才有辦法真正去體會去證悟現量、才有辦法得到瑜伽現量。
他前面有講卻沒有講清楚,這裡卻突然告訴你,我在想這就是他講的所謂竅訣,止住修有2種,1是教理的有一定的方法、1種是竅訣的,這段文裏面意思就是,你用觀察修,修修修,修到你累的時候,在觀察修的當中,你心感疲憊你已經累了,坐不住想太多了,也不想繼續觀察下去,你就過去、現在、未來全部把它隔斷,然後不加改造,就是你不要特別去更動任何東西,就停止在醬子一個所緣境下面,這是什麼所緣境,假如你在修捨,這時所緣境也可能就是一個捨字,這時你就停在這個狀況,當你停在這個狀況就等於你是在修止,就是變成止住修了。所以你的觀察修變成止住修。止住修以後,慢慢比較不累了,你再回頭去做觀察,又回到觀察修。最後就是變成止觀雙運,這時已經是見道的,有時觀有時止,到你能止觀雙運時就止跟觀基本上是一件事。這境界我是不懂,但講到雙運的時候,基本上變成又止又觀,在止觀雙運的境界去證悟的。
這裡會講到捨等持,我想這跟他前面講要用竅訣的修法大概有所關聯。
当再度想起心动念时,又进行观察,就是再回到觀察修,就这样通过观察、安住轮番交替来修寂止,安住就是止住修的意思,這是告訴你在修捨無量的時候,觀察修當中累了就換成止住修,不累了再回去觀察修。结座与前面一模一样,前面有告訴你整個修行一開始是加行,就是身口意、最好雙盤的跏趺座,記得要排垢氣,意就是皈依發心,最後有上師加持,加行完就是正行,正行就是觀察修,觀察修當中累了就換成止住修,如此輪番交替,到結束時有結行,結行最重要就是回向。
随之进入座间,進入座間,意思就是《廣論》所謂的未修中間,正行是你在座上修止或修觀,這一座跟下一座中間一定有不在座上的時候,這時候就叫做座間。在座間,以有贪嗔的有情作为所缘境,知母、念恩等观修法与前相同,心想:但愿此人远离相续中的贪嗔;如果他能离开贪嗔之心,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远离贪嗔之心。为了使他远离贪嗔而虔诚祈祷三宝。這一段講的是捨的另外一個定義,醬懂我的意思?無量捨有2種:1是親中怨都一樣這叫平等,1是希望眾生都離開貪嗔。這裡就是屬於第2種的希望眾生都離開貪嗔。
這裡進入座間highlight了綠色,以我的認知,座間、或者是未修中間,最重要的觀念是什麼?就說你不能只在正行的時候專注跟正確修行都沒有問題,可是一下座就全部都丟開了。比方,你在座上修皈依,一下得座來佛法僧在你腦中一剎那的念頭都不曾出現過,這是非常不對的,講起來醬子修是沒有大用的、效果有限。所以座間最重要的強調是你心還在,比方說修皈依,有一個皈依境,在正行時,這皈依境是一絲不苟的想的清清楚楚,一棵樹有5個分枝,中間是上師、前面是佛、後面是法、兩邊是僧,整個皈依境放光等等,醬子在修皈依境。你修完以後,你下座了,你在走路的時候,你可以把皈依境放在你的右肩,吃飯的時候把皈依境放在喉間,以我的了解這時候你並不是還要去想這個皈依境,如果要像正行時那樣觀修那就不需要下座了,所以這時候重點是你的心還在皈依境上並不是你要詳詳細細再去觀他。這時你觀察修是修捨的時候,你要希望眾生都離開貪嗔,你這是一種願望而不是像剛才講知母念恩那樣有一個清楚的思路,你下座時心還要繫在這上面,雖然不是那麼仔細可是心心念念不忘,所以座間最重要就是心還繫在那裏,而不是座間你還要跟座上那樣詳細觀,假若醬子就不要下座了。
剛剛前面是講修有緣的捨,再來就要你修無緣的捨。
在此之后,修无缘的舍心,有緣的捨,屬於世俗諦,修無緣的捨就是修勝義諦了,所以這時候就變成是修空性了,基本上這是另外一個角度。簡單講,一個修福、一個修智,就是修福智2資糧。修無緣的時候這個角度是著重在智慧上面,所以叫做無緣的捨。這時候,自他的身体可分成微尘,心刹那间生灭,不会停留到第二刹那,這講的是無常,在胜义中自性不成立,就說勝義當中是沒有自性的,就是空性的意思,名言中在一切皆非的空性中缘起不灭,這特別是我們至中寧瑪很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勝義本身是空性,名言本身是幻有,那皆非的空性中緣起不滅那是不是代表有?是說,在實相是上沒有,可是在緣起上面或是在世俗上面他不是有他是幻有,他是有可是這個有是假有,這個觀念很重要!就說你修無緣的時候基本上就是修智慧。所以,对空性和缘起不灭平等引生定解,這個又更深,這就叫做現空雙運,這屬於3轉法輪。若是2轉法輪一般是強調離戲大空性,然後在空性上面講平等,一般這又叫做圓覺,這是究竟了義的究竟空性,叫做離戲大空性,以這個做基礎,最後你也了解到雖說真正的實相是空性,一般顯現就是緣起一般我們講他是假的,雖然他也是有可是他是幻有。所以一般認為空性比較是正面、顯現是負面,這在2轉裡面強調的平等是以空性的角度來說平等的,因為一切都是空性。可是到了3轉的時候,就告訴你所謂的緣起這種幻有其實跟空性是一回事,他是雙運的,也就是沒有那個不緣起的空性,緣起一定是空性,可是也沒有那種空性他不會緣起的,沒有這種事情。其實這很容易理解,就好像能量跟質量互換這個觀念,假如今天能量不會自動變成質量的話這世界就沒事了,就全部都是空性。可空性本身因緣合和的時候他是一定會顯現的,所以在最高的見地裡面一定叫做現空雙運,一定是這種觀念,也就是一般我們叫他做如來藏,這是3轉的觀念。所以他教你這時候要生起一個無緣的角度,在不加改造的状态中安住,这是生起胜观的方便法。
✿✿✿修行的架構
醬一來你心裏就很明白了,觀察修同時要有止住修,當觀察修跟止住修都具有且到達一定的程度,就是你有決擇也有奢摩他的時候,再來你進行的東西就叫做止觀了、就叫做勝觀。你要有這本領才能進入勝觀,而勝觀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證悟空性。所以你不管修什麼東西,你從有緣的修到後來轉成無緣的修的時候,基本上就是要修空性。我想再找一個時間把這再講一遍,你就會理解為什麼他提那個到最後會講到勝觀。你如果了解他整個系統是醬子一個架構的話,你就不會覺得為什麼從這可以講到勝觀。
今天就到這裡,等《備忘錄》講完,會把實修再過一遍,然後就是討論,如果還有時間就會把整個修行的結構跟各位講一下,因為當你把這個搞清楚,你就知道他為什麼要醬子講,不是從這個跳那個。因為整個修行的開始一定是觀察修,在觀察修的當中你一定也會要有止住修,觀察修的目的是讓你決擇,就像4無量你最後有一個4無量的決擇,慈悲喜捨這個決擇。可是在觀察修的當中你也做了止住修,這目的是要讓你得到奢摩他,你具有了奢摩他的本領,加上你觀察修後得到的決擇,當然觀察修裡面的決擇有2種:1是屬於廣行的,比方說出離心、菩提心這類的決擇,另外一種屬於智慧的,就是深見方面的決擇,深見的決擇一開始也是觀察修,所以一般叫做相似勝義諦,因為你是用分別念的方式去了解空性,可是這也是很重要。就像每次跟各位講空性,比方說什麼叫做自性不成立,這都是在講空性,什麼叫做空性跟緣起不滅平等,像這個現空雙運這都是在講空性。可是這一部分也是需要觀察修的,最後的結果也有一個決擇,就是對於智慧方面空性的決擇。所以當你有了空性的決擇,再加上你止的部分有奢摩他了,這時你就可以用這個奢摩他為基礎來再做這個空性的決擇,醬大家懂這意思?就是再拿奢摩他為基礎去做空性的決擇。你過去在做空性的決擇的時候你是沒有奢摩他的本領,那時你只有決擇、那是相似勝義;而你現在拿了奢摩他的本領來做空性的決擇,這次不一樣了,因為你有奢摩他的輕安,最後讓你在重新觀空性、在決擇的時候能夠產生輕安,這時就是毗鉢舍那,就是變成勝觀了。這個觀察修跟過去的觀察修的差別是,過去叫觀察修,現在叫勝觀、殊勝的觀察修,也是一種觀察修,可是跟前面講的觀察修是不一樣的。這個觀察修是在有奢摩他為基礎下面的觀察修。為什麼最後要跳到講這個勝觀,因為整個佛學修行的目的是最後證悟空性去得到佛陀的智慧,在前面講的是屬於廣行方面的觀察修,可是你會從廣行的觀察修繞到最後是變成智慧方面、深見上面的殊勝觀察修,這就是修行裡面最高的階段。
用3句話簡單總結:整個修行若分成初級、中級、高級。
初級,就是屬於你在修出離心、菩提心這種觀察修去得到的決擇,也就是觀察修。
中級,簡單講就是禪定,這時還算是在資糧道裡面,因為你前面一定要做止住修,可是你得到的這個止住修、這個奢摩他本身是可以從未到地定一直到根本定的,有了根本定在幫助做勝觀的時候是比未到地定要有力量的多。所以整個止住修這一部分就代表是中級的。
高級,就是你會用禪定最後去證悟空性,高級的就是證悟空性。
像我們大圓滿的目的就是要證悟空性,我們現在是在這個法門他的前行,可是到你修大圓滿正行的時候就是要證悟空性。所以整個大圓滿就是證悟空性的一種方便、一種方法,這是很高的一個層次,而且這是我們至中裡面非常有傳承、有證明的是有效的方法。當然證悟空性的方便裡面還有所謂的大手印、所謂的禪宗,祖師禪是禪宗他們用的方法,可是禪宗用的方法跟大圓滿好像很接近,這些等等,那今天就到這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