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上師言教-058-20200421-不共內前行-發殊勝菩提心
一般在五明佛學院對於這不共內前行他們習慣稱之為5加行,前面讀過的共同外加行的前4個則習慣稱之4加行,修4加行主要是要生起大乘的出離心,所以一般稱之大出離心,共與不共一個指顯一個指密。5加行從皈依開始,這部分已經讀完了,接下來就是菩提心,還有修金剛薩埵、上師相應法等等,目的就要生起菩提心。這個是大圓滿的前行,若單單講顯就是共同的部分只要是大乘仍是應該以菩提心為準,沒有菩提心不能算是大乘,沒有菩提心所行任何善法是與大乘無關,這是成為大乘要件之一。我們讀5加行的重點就在菩提心,以前讀《廣論》也知道菩提心是修行的重點。
這裡菩提心強調一開始要由4無量修起,第一步就由捨無量開始,這道理很簡單,當你修慈悲喜這3無量的時候,你心中對所有眾生沒有一個平等心的話,這就偏頗了,基本上不能跟真正的大乘相應,所以一開始強調這個捨無量,這部份上節課讀過了。一般四無量是慈悲喜捨,現他是倒過來要大家先修捨無量,再來才是慈悲喜,上節課慈無量也讀過了,現在進入悲無量。
講到悲無量,最近自己有點感觸,今天講菩提心,讀《廣論》時其中強調你沒有大悲心你是不可能有菩提心的,把這2個接近畫上等號了,但還是有點差異。真正菩提心裡面的觀念,我們先了解下慈跟悲之間的差別,慈的意思是說我愛眾生、我希望眾生得到快樂,就像父母對待子女一般希望子女快樂無憂,這叫慈。看到眾生在痛苦,希望能拔除讓他能脫離痛苦,這叫做悲。一般慈、悲是用醬子的分野,即慈與樂、悲拔苦。悲心跟菩提心之間,一般說悲是他的根本,若以4聖諦的角度來講的話,苦集滅道,代表整個世間、整個輪迴是一個苦的事情,這是苦諦,所以整個輪迴是苦。大悲就是希望所有眾生都離開這個苦,而,大悲心跟菩提心之間差別就在於要不要成佛,悲心本身只強調我要救眾生,因為眾生陷在輪迴苦中不得脫離,所以希望拔除他這個苦;可是我要拔除眾生這個苦,但我根本沒有這個能力,我連自己的苦都無法解決我怎麼去解眾生的苦,所以我要成佛。重點在這裡,我要成佛,成了佛以後,我才有辦法幫助眾生,也就是我成了佛以後我才離開這個苦,我要自己先能離開這個苦,就是說悲心用在自己身上,雖然整個出發點是由眾生開始,可簡單講,我要先有本領我才有法子讓眾生離苦最後也成就佛道。所以,悲心跟菩提心之間非常清楚的差別就在於菩提心是我要成佛。因此,大家千萬不能存有成佛與我無關的念想,對我來講成佛是遙不可及的事,我哪有辦法成佛!假如你有這種想法你就已經離開菩提心了,現在不是講謙虛的時候,你就是要成佛,整個菩提心裡很重要的一個內涵就是要成佛。
為什麼要成佛?剛剛解釋過了,所以,這點是非常的重要。現在由比較深的層次來看成佛,成佛不是說像圖片裡的佛那樣,不是你腦筋裡浮起來的佛的影像,不是,其實不是說這不對,而是沒有真正抓到核心,要成佛、要得到佛的果位,真正是要得到佛的智慧。這是很重要的觀念,因為你要成佛、或是你的皈依,其實講起來都不是色法、最後都是心法,因為你整個修行就是心法,所以你要得到的是佛的智慧。以前在讀《廣論》時我並沒有強調如來藏的觀念,是因現在對如來藏的觀念比那時較為深入比較多一點,也就比較敢講分享出來。為什麼現在一直要強調這個?特別是我們寧瑪至中,因為你成佛是要得到那個智慧、或是成佛本身跟如來藏是一個意思。而如來藏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如來藏是一個大無為法,因為他若是有為法的話他就是無常的。一個無常的東西你怎麼可以皈依他呢?!當然以小乘、甚至到唯識並沒有強調佛的智慧、或是如來藏是一個大無為法,那是因他的見地尚未到這裡,而只要是中觀,在佛教來講一致公認中觀是最高的見地,以中觀來講絕不會有人認為佛、或是佛的智慧是一個有為法。這個智慧本身除了是大無為法以外,還有另外一個不停跟各位強調的觀念→就是空分、樂分,最後是空分、樂分雙運的,這個樂分由不同的角度又可以講他是明分是用相的角度、現分這是用的角度、覺分這是心法了解智慧的角度,一般總稱樂分,那不管他怎麼講你都不能把他想成是2個東西,不是一個空跟一個樂纏繞在一起叫做雙運,錯了,這2個就是一件事,空分等於樂分。這觀念很重要是因為若是一個常法,在座有人讀過《中觀莊嚴論》應該還記得在中觀裡一直強調的能夠證明所有萬法無自性的方法叫做『離一多因』,簡單的講就是世界上的任何法沒有一的,都是可以分的,所謂的一這是我們人創出來的一個觀念,所有世界上任一個只要你講的出來的法他都可以分,因為他可以分、他一定是無常的,他是可分的所以他一定沒有自性的。醬大家了解這意思?所以,『離一多因』,是一個很重要的來告訴我們世間上的萬法是沒有自性的,這是靜命論師在《中觀莊嚴論》中強調萬法是沒有自性時所用的方法,叫做『離一多因』。因此今天在談如來藏這個大無為法,講常的意思是他是大無為法的常,這時候並不是否定2轉時所講的空性,那這就不多講了,那現在他強調這是一個大無為法的時候,他本身絕對不可能有一部份叫空分、有一部份叫樂分、或者叫現分或者叫明分,如果他醬子講代表可以分。大家懂了吧!就說這東西有一部份叫空分、有一部份叫明分就是可以分了,他只要一可以分他就不是常法,大家懂我意思了吧!他就是沒有自性。那我們今天在談真正最後的佛智、或是在談如來藏本身,他絕對是一個常法,他若是一個常法就絕對不可以分,所以為什麼要強調雙運。醬大家就了解整個邏輯,這是很重要的觀念。
那為什麼一開始要先跟各位講這個,因為今天在跟各位講菩提心,在我們過去的觀念裡面,至少在我對如來藏還沒有非常強烈的認同跟了解之前,我們會覺得一個勝義諦一個世俗諦,會認為有一個是智慧一個是菩提心,所以這2個都很重要。可是當剛剛所有這些觀念講完以後,這中間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請各位務必記住,按照剛剛講的觀念,智慧跟菩提心、或者說大悲,他2個是一件事!一般這就叫智悲雙運。這你們應該都聽過,智悲雙運指的是佛的智慧,真正的智慧跟大悲是一件事。當你能夠了解這個非常重要的觀念,你慢慢就發覺為什麼到了佛智的時候這麼強調菩提心,而菩提心一開始是非常強調大悲心,那又從另外一個角度知道他們說佛的智慧叫做智悲雙運,就類似剛剛講的空分、明分雙運的意思,跟如來藏的觀念是可以舉一反3的、其中都有關聯性。今天所講的這些觀念都是關鍵性的東西,對你將來證悟的那一天是有幫助的。根據如來藏的觀念,智慧跟悲心,根本是一件事!已經不能用一個勝義諦一個世俗諦來說了。為什麼到最後智慧到極致究竟時會跟大悲是一件事?這裡就是很深奧的地方,暫時不繼續討論下去了,不過,你如果漸漸理解再套用以前能量解釋空性的模式你慢慢也能夠體會這其實是一件事。醬子講,很難用一個很標準的話,可是在我們至中寧瑪這裡有一個名相→基,基礎的基,這不是基道果的基,後面這話要小心仔細的去理解可萬萬不要落入實在有的窠臼,其實真正的實相是空性,現在這個基你不要往實在有的角度去想的話,他也就是輪迴的基礎,這個基礎本身其實就是能量。可是這個能量不是你想像的光、熱,那已經變成是一種顯現,不是真正在勝義諦裡面的東西了,在勝義諦角度裡面來看能量,當然他就沒有實在有醬子一個觀念。那我們現在真正是想要表達什麼?就說,真正這個基,如果你能夠理解我講的能量的意思,同時也能夠了解基的意思的時候,你就很容易接受智慧跟大悲是一件事,或者說空性跟大悲是一件事,因為都是這個基。因為這個基,才有所謂的智慧出來、有所謂的大悲出來。
現在是說你在觀修這個菩提心的時候,他是很強調跟悲心之間的關係,雖說你現在沒辦法百分之百的相應、理解,可是你要記住這菩提心跟空性已經是一件事,或者說是跟智慧已經都是一件事。一定要有醬子一個理解為基礎,慢慢就比較容易理解佛學中深奧的內涵。
現接下就進入課本講的修悲無量。
戊三、修悲无量心:
修悲无量心的时候,观想一位被剧烈痛苦逼迫的众生,希望他远离痛苦。经中说:“观想一名被关入监狱最后接近被杀的罪犯,或者是屠夫面前生命垂危的旁生等遭受剧烈痛苦的一个众生作为悲愍的对境,对它生起母亲或儿子想。”具体修法:比如,观想一名被国王下令带到刑场的囚犯或者一只正被屠夫捆绑的绵羊时,放下他是其余某某众生的念头,想想,如果那个众生就是我自己,该怎么办?专心意念那边正在感受痛苦的众生就是自己,现在到底该怎么办呢?无处可逃、无处可躲,无依无怙,无法溜走,也不会飞行,凭借力量和武力也不能抗拒,在这一瞬间就要离开今生的一切显现,甚至自己珍爱保护的身体也要舍弃而步入后世的大道中,这是多么悲惨啊!……观想那样的痛苦落到自己身上而修心。
修悲無量心的時候,他教我們方法是觀想一位被劇烈痛苦逼迫的眾生,希望他遠離痛苦。他教你怎麼去觀想去修悲無量,根據經中說:“觀想一名被關入監獄最後接近被殺的罪犯,或者是屠夫面前生命垂危的旁生等等,將這遭受劇烈痛苦的一個眾生作為悲湣的對境,對它生起母親或兒子想。”所以你先要找到醬子一個對境→在屠夫面前待宰的羊,等於是在下一刻生命就沒有了,或者是死刑犯在他即將行刑的前夕,那麼這時你要把他當成自己的兒子。具體修法:比如,觀想一名被國王下令帶到刑場的囚犯或者一隻正被屠夫捆綁的綿羊時,放下他是其餘某某眾生的念頭,你不要他跟你無關,你要想想,如果那個眾生就是我自己,剛剛是要你想那是你的兒女,現在你就是那個待宰的眾生,這時你該怎麼辦?專心意念那邊正在感受痛苦的眾生就是自己,你是即將行刑的死囚、你是待宰的小羊,現在到底該怎麼辦呢?無處可逃、無處可躲,無依無怙,無法溜走,也不會飛行,憑藉力量和武力也不能抗拒,在這一瞬間就要離開今生的一切顯現,甚至自己珍愛保護的身體也要捨棄而步入後世的大道中,這是多麼悲慘啊!……觀想那樣的痛苦落到自己身上而修心。
意思就是你要用醬子親生的感受去觀想悲心,這種觀想是非常強烈的,有時你只要想一想任何眾生都要面臨死亡,除非你是很有修行的,不然即使他不害怕也會有無奈。問題就在沒有人可以不死,所以這不是你要不要而是天生下來就是往這條路上走,所以修這個悲心根本就是一個事實,尤其是面對自己所愛之人,你會不捨、你會想救他,由此推論下去,你就可以理解這跟菩提心不是一件事,所以才會要你先修捨無量,由空性的角度你會發覺沒有所謂的親疏愛怨,都是平等的,那今天單單用很淺顯的理你都能理解,確實你是有悲心,不是很難修的,只是到最後你不能只是針對自己的親人,你要把眾生觀成自己的母親,用這個觀法你一定受不了會想辦法、就會生起所謂的大悲心。你說他不是你的母親,那佛學告訴你任何一個眾生都曾是你的母親,這不是空口白話是有他的理論在的,而這理論→知母前面也講過了是成立的。你是由父精母血和合生出來的,那父親暫時不管,你每一世都會有一個母親,那往回推要到你第一次的輪迴,可沒有那個第一次,為什麼?這個觀念很重要也很簡單,假若你有第一次有一個最早的那個母親,那那個母親是怎麼來的?再往上推就一定變成無因生了,就像外道講的最後是推到上帝的,可是在佛學裡是沒有這個無因生在的,所以推到最後一定是講無始,就是沒有一個開始,當他沒有一個開始的時候這數字就是無限大了。可是,今天整個世間的眾生不管他數字再大、也許講不出這數字,可是他不是無限大,他是有一定的數目,即使這數目大到怎樣他還是一個定數,這定數跟無限的來比的話就小了很多。所以,做過你母親的人的數字是遠大過於所有眾生的數字。這道理醬子你就能懂了,那以這個角度來講,任何眾生都做過你的母親。這是一種理證。
用醬理證你就可以理解你現在所觀的所有這些眾生都是你的母親,你能真正接受這個觀點,你就會發覺你只要能夠幫助他們你絕對是會去幫助的,你想你這一世的母親,你是不是會盡你最大的力量,那怕是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這主要是讓大家體會他用這樣的方式讓你生起悲心。
或者看见一只羊被带到屠宰场去了,观想:如果这只羊就是我的亲生母亲,那该怎么办?放下那是一只羊的念头,发自内心观想它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接着再进一步观想:如果我的老母亲没有一丝一毫的罪过却这样无辜被别人杀害,那么现在我该怎么办呢?我的老母亲该是何等的痛苦!诚心诚意地想,当迫切希望老母立即摆脱被屠夫宰杀的痛苦或者情不自禁地生起慈爱悲悯之情时,再接着这样观想:现在正在感受痛苦的这个众生虽说不是我今世的父母,但是它肯定在以往的生生世世中做过自己的父母。在当母亲时也完全是像现世的母亲那样深情地养育我,它的大恩大德与现在的父母双亲没有差别,遭受如此剧烈痛苦逼迫的父母亲,该有多么的可怜!如果他们此时此刻瞬间就能摆脱这种痛苦那该多么好啊!一直观修到生起猛烈悲心忍不住泪水簌簌而下为止。如果对他们生起了悲心,再继续观想:感受这种痛苦也是往昔造不善业的果报,如今为非作歹的这些人后世也一定会感受这样的痛苦,实在可怜。
你要他離苦,這就是悲心。慈,是希望給他快樂!這整個觀念如今是針對一個對象,其實整個輪迴也就是醬子,所以這是一個大苦諦。
如此以正在造杀业等痛苦之因的人们作为对境而修悲心,然后再观想堕入地狱、饿鬼等趣的苦难有情,专心意念它们就是自己或自己的亲生父母,发奋努力而修悲心。
現在慢慢擴大,為什麼每個人最後會得到這個苦諦?為什麼每個人在輪迴裡面都脫不了這個苦諦?只因這個苦是業造的,有為法裡緣起、業的原因來的,業又是因為有煩惱。你也看到包括你自己都是活在醬一個情況下,都是因為有煩惱而造業,造業的結果就是很不忍的那些痛苦。再觀想在惡趣的眾生,專心意念它們就是自己或自己的親生父母,醬子發奮努力而修出悲心。
簡單講為什麼要有這悲心,因為整個世間、整個輪迴就是苦。
最后观想:虚空所遍及的地方遍满众生,众生所遍及的地方充满了恶业和痛苦,这些唯造恶业、唯受痛苦的众生多么可怜!如果所有的这些众生都远离六道各自的一切业惑、痛苦及习气,获得永久安乐圆满正等觉的果位该有多好!反反复复诚心观修。这样修悲心时,最初以任意一个众生作为所缘境,唯一对他观修,然后范围逐渐扩大而修,到了最后对一切众生普遍观修……如果没有这样一步一步去修,而是漫不经心、浮皮潦草,也就不可能如理如法修成。
惑業苦,輪迴就是這一回事,造業以後就有異熟果,惑就是指煩惱,習氣,嚴格講就是種子。脫離這些唯一的辦法就是成佛,就是解脫、得到那個智慧,得到那個智慧以後就不會再在這裏面輪迴。修悲心先是以一個眾生作為對境,再慢慢擴大範圍,到最後就是所有的眾生,這裡不是只有人。如此修出大悲心,因這是修菩提心的前提,有這個將來菩提心才容易生起。
接下來是依藏族的文化而講一些各式各樣的情況讓你去感受如何修悲心,漢人可能比較無法體會,因不一樣的民族不一樣的文化,但也有類似的對境讓你很容易生起悲心。
尤其是平日里看到依靠自己的牛马羊等感受痛苦和艰辛时本该修悲心,可是我们这些人又是怎么做的呢?当自家门前的牛等牲口遭受穿鼻、阉割、拔毛、活活放血等地狱一样的多种痛苦时,主人从来没有想过它们也有痛苦的感受,如果慎重加以观察,就会知道这是没有修悲心的过患所致。我们好好想一想,假设换了自己,就是现在拔出一根头发也会“哎哟哟”直叫,觉得这种刺痛实在让人不能忍受,而当主人用绞木p270使劲地拔掉牦牛身体上所有的粗毛时,那头牛已经是全身赤裸、血迹斑斑,每一个毛孔里都在滴滴流血,疼得它不时地发出低低的呻吟声,可是主人对牛遭受这般难忍的苦痛想也不想,反而觉得自己手上因此而磨起的水泡令人忍受不了。
絞木,用來拔去耕牛身上毛的木棒。像醬子的人根本不可能會有菩提心,解脫是遙遙無期。雖說身上都有如來藏,但若沒經過醬子的修,沒有把這些客塵清除,你那如來藏是顯不出來的。
此外,人们在骑马行路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自己臀部疼痛不能端直地坐在马鞍上而需要侧身斜坐,却不曾想到座下的那匹马也同样有疲乏、有苦痛,反而在它精疲力竭、寸步难行的时候,认为这头牲口性情恶劣不肯继续前行而生起嗔心,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对它一刹那也不生怜爱之心。
這世上沒有悲心的人是可惡也很可憐!不知你們注意過沒?在讀佛陀的本生,從他成佛以後沒看過他騎過牛、或馬,似乎是也不能醬做是因為不要讓眾生痛苦。
尤其是绵羊等被宰杀的过程中,首先被从羊群中抓住的时候,它会产生想象不到的恐怖感、畏惧感,最初被抓的部位皮下淤血,然后身体被翻倒在地。这时屠夫用皮绳把它的四条腿紧紧捆绑起来,又用细细的绳子勒紧它的嘴巴,使它呼吸中断,感受气息分解的剧烈痛苦。假设死亡的时间稍微拖延,大多数罪孽深重的屠夫则火冒三丈,一边气急败坏地说“这该死的畜生还不死”,一边拼命地捶打它。只要这只羊一死,他们就立即剥掉它的皮,取出内脏,紧接着抽取另一头活牛的血液,这时那头牛也已经体力不支,走起来踉踉跄跄。主人将死肉与活血混合起来装入前面宰杀的那只羊的内脏里,然后大模大样地吃了起来,这种人真成了恶业罗刹。羅剎就是一種吃人的非人。【邊聽邊感到反胃噁心……】
现在我们认认真真地思维这些道理,看到那些旁生痛苦而观想感受者就是自己会怎么样?我们不妨试一试,自己用手捂住口鼻中断呼吸停留片刻,看看会有怎样的痛苦、何等的恐惧?经过这样一番慎重观察之后,心里默想:连续不断感受这般剧烈痛苦的一切众生实在可怜,如果自己有能力将他们从所有不同的痛苦中解救出来那该有多好!对于以上的道理要反反复复地观修。
所以有時做放生、護生是有必要、值得去做的,在藏地,一些公牛年紀一大都會被宰殺,假如你買下他放生,就會在他身上綁一個紅色綢布做標記,基本上他就不會被宰殺了。可是有時放生還是沒有解決問題,最終仍是要死,下一世會投生到哪裡都不知道,輪迴是不停的重來!直到有一天能夠成就佛果位。所以,你最後就要成佛幫助他們脫離痛苦。
尤其是,所有的上师和僧人本该身先士卒作为慈悲的表率,然而遗憾的是,如今有些上师、僧人无有丝毫慈悲心,对众生造成的痛苦甚至比在家人还严重,这真是到了佛法末期,已经是将食肉罗刹作为供养处的时代了。
這是代表華智仁波切那個時代也是有很多不堪入目的這些行徑,不要說在家人,出家人都有很多,他是很感概的在前行這說出來。
往昔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也是将转轮王的王位弃如唾液而毅然决然地出家,通过修道最终证得了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当时世尊与眷属阿罗汉众全部是手托钵盂、持执锡杖徒步前去化缘的,非但佛的眷属没有乘马骑骡,就是世尊也从没有乘过一匹坐骑,正是因为佛陀想到令众生痛苦不是佛教的宗旨,否则世尊怎么会想尽办法而得不到一匹马骑呢?
索達吉在他的視頻中也提到出家人是不能騎馬、有坐騎的。
如今我们有些僧人去俗家做经忏等佛事的时候(可并不是这样的),他们透过一头牦牛的鼻孔穿入一根粗糙的尾毛绳子。僧人骑在牛背上,两手用力拽着绳子,每拽一下,那头牦牛因鼻子疼痛难忍而转过头来,僧人就用鞭子使出全身力气连连抽打它的屁股,这时那头牛疼痛难忍而疾驰奔跑,僧人又拽住穿鼻的绳子,它又因为鼻子痛得受不了而停下来时,僧人依然如故用鞭子抽打,就这样轮番不断。到了最后,牦牛身体疲惫不堪、内心说不出的痛苦,每一根汗毛孔里一滴滴向外流着汗水,伸出驮罩般的长长舌头,实在是走不动了,在那里气喘吁吁,发出“呼呼”的声音。这时骑在牛背上的僧人认为现在这头老牛不肯好好地走,便生起嗔恨心,用鞭柄棍棒猛击它的屁股,因为嗔心大发用力过猛,结果把棍棒折成了两段。只见那僧人将折断的棍棒插入腰间,又俯身捡起一块尖石从牛鞍上转过身来继续捶打那头牦牛的脊背。这些都是因相续中未生起少许大悲心所导致的。
這感覺其實是在講這些僧人沒有騎過坐騎,現在上來騎又不會騎,反而造成坐騎更大的痛苦,他不懂,認為牛偷懶又用鞭子打牛,如此惡性循環。駝罩,一張大毯子遊牧民族拿來蓋東西用的,現在是用這個形容吐出來的舌頭。這應該是華智仁波切那時代的現象,希望寫下來讓這些出家人看到後可以改善。索達吉在他的視頻中也提到為什麼斷掉的棍棒還要撿起來,是因在西藏某些地方是很難拿到木頭的。木頭很稀有,所以對於任何的木頭都很珍惜。
此时我们专心意念那头牦牛就是自己,观想自己的背上承受着难以支撑的沉重负担,鼻子由绳子穿着,臀部被鞭子抽着,肋骨被脚蹬顶着,前后左右全部是疼痛的感觉,没有片刻休息的时间,还要爬上高坡,冲下陡壁,渡过大河,越过平川,连吃一口食物的空闲都没有,从早晨天明到傍晚日落,一直在不情愿中来来去去,感受何等的艰辛劳累、疼痛饥渴,如果这些痛苦落到自己头上,想必不管是谁都一定会生起难以堪忍的强烈悲心。
其實,修悲心並不是只針對人而已,而是要修對所有眾生,修到所有的眾生,那像螞蟻、蚊子、還有一些微生物這些都是眾生。看來這整個世間真是一個大苦器。
本来,所谓的上师僧人是无偏救护一切众生的依处与怙主。可是如今有些上师僧人心里认为对自己热情款待大作供养的施主是自方的人,現在是講另一種不如理不如法的修行人,口中也说“我保护你们、救护你们”并且赐予灌顶加持。而将那些由恶业之因牵引转为低劣身份、兴风作浪的饿鬼、鬼魔等看作是敌方,對於惡鬼、魔等其實他們也是輪迴中的眾生,雖然他現在扮演的是壞人,心里对它们生起嗔恨,口中喊着“杀杀、打打”,身体做出各种打击的姿势,真正认定那些加害于人的鬼神该打该杀,这说明自相续完全落入了贪嗔的控制中,這是說對施主他是貪、對施主要對付的對象他是用嗔,也是没有生起平等悲心所导致的。現是從多方面讓我們了解正確的悲心該是怎樣的相貌,如今醬子也是違反佛的教義。
我们如果好好加以观察,就会发现那些作害的鬼神其实比施主还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些加害他众的鬼神由于恶业之因感召而转生为低劣身体的饿鬼,這甚至比旁生還要低劣,有着无量无数痛苦、恐惧的感受,常常是饥渴交迫、疲惫劳累,始终处于忧虑的状态之中,相续中充斥着嗔恨、野蛮与粗暴,大多数死后会立即堕入地狱,没有比它们更可怜的了。而对于施主来说,虽然暂时遭受一些病痛或苦恼,但是依此只会消尽恶业而不会积累恶业。那些加害于人的鬼神怀有恶心危害其他众生,结果必然会被这一恶业之因引入恶趣的深渊。所以,释迦牟尼佛才以大慈大悲善巧方便宣说了利用强力与现行的方式驱逐、降伏鬼神的法门,这也是悲悯那些鬼神,用善巧的方法不能用嗔恨的方式,醬我們就知道應該把自己的心安在一個什麼位置才是合理的,就像母亲打骂不听话的小孩一样。这种降伏的事业只对于那些有能力断绝无恶不作众生的罪业并且将它们的神识引到清净刹土的人才有开许。這什麼意思?這就是密宗4個事業裡面的誅業。像這,一般原則上能夠施這法的人基本上是不會用嗔恨心,且他最後是有辦法將他所誅殺的人的魂引到清淨的剎土裡。醬子的人才開許有資格行誅業這法門。否则,认为施主僧人眷属等为自方的人而贪执他们、认为鬼神及作害的那些众生为他方而嗔恨它们,这种以贪心护持自方、以嗔心打击他方的方便法门,佛陀又怎么可能宣说呢?不可能的。觀念要搞清楚,對付非人的時候,並不是用嗔心來解決的。
具有这样贪心、嗔心的人,驱逐、打击那些意生身的鬼神,意生身,以前也解釋過,簡單講就是一種化生的意思,我們知道有4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什麼人是意生身?像鬼神是一種化生,可惡鬼裡面有胎生的,到地獄就是直接化生,人是胎生,那菩薩,只要是見道以上的菩薩按照佛學的教法都算是意生身,因他們並不是用貪愛、愛取有的那個方式來投生的,他們是由菩提心這種願來投生的,所以意生身的解釋基本上要配合剛剛所講的那些觀念。所以,非但不能使它们言听计从,反而会使自己深受其害,不仅是怀着贪嗔之心不能降伏,甚至执著那些鬼神自相实有者也同样制服不了它们。意思就說在對付所謂意生身的這些鬼神你是不能用貪嗔的方式來解決的,甚至……這句是說一個修行人怎麼處裡這些事情,如果你沒有空性的觀念,你認為那個鬼神是真正存在的話,醬你是制服不了的。所以這就變成是要有空性的觀念,還要有大悲心的觀念,醬子才是真正對付這些來害人的意生身的鬼神的善巧法門。這裡就講起以前的公案→从前,米拉日巴尊者住在穷隆穹县时,有一次出门去拾柴。回来时发现魔王哦那雅嘎,這魔王的名字查不到,應該是出自密勒日巴道歌,這魔王利用神变而幻化出五个瞪着碗大眼睛的丑角惡鬼坐在他的卧室里。尊者祈祷上师、本尊不起作用,修本尊的生起次第后念诵猛咒还是不能赶走它们。尊者心想:上师玛尔巴罗扎曾经传授我现有法一切直指为自心,現有,不管是輪涅法都在內,簡單講就是法、一切法的意思;現有一切直指為自心,也就是說任何的一切法其實是唯心造,這裡就有唯識的教法在內。我們了解在中觀講所有一切都是空的、是空性,之所以會有『幻有』的東西、或是世俗上有這些法的存在,那麼其實他是來自於識,就是由自心所顯現的,輪迴也算在世俗裡面,那他也是由心變現的,重點在這。所以這邊強調不管是輪迴或是涅槃,基本上都是一種法。法本身用勝義的角度來講他是空性的,用世俗的角度講他都是心變現的,這是很重要的。所以,唯識是世俗裡面最高的見地。心性直指为空性光明,這句剛剛等於是講出來了,任何的萬法以勝義來講他都是空性的,他用空性光明就變成有如來藏的觀念在裡面,就法身跟法身功德是雙運的。另外,若用世俗諦的角度來談他的時候他就是心變現的。所以,将魔障执为实有外境則肯定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你要有2個觀念,1個是空性觀念,1個是你若要認為他有那你也知道這是心變出來的東西,並不是實在有的東西。于是他安住在鬼神为自现的定解中径直走入山洞,自現就是剛剛講的那個道理。五个丑角非常害怕,眼睛咕噜噜地环视着,当下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意思就是說密勒日巴之前用任何的方法都解決不了,最後真正得以解決,還是要回到空性的觀念、跟唯心所變的觀念,就說他不是實在的,醬子才有辦法解決掉。所以他才說你假如相信這些鬼神的自相,那你就制服不了。最後,有辦法制服就是因他知道這些都是假相都是幻有。
其實你碰到任何危險或是正值死亡的時候,假如你能夠理解這些都是空性,其實都是心法,是一種心的顯現,你就可以離開很多痛苦,甚至因醬子而開悟。是說這不太容易,但這理論是站的住腳的,所以平常有做醬子的觀修,至少你還有機會。
密勒日巴寫了很多道歌,道歌雖是唱出來的,但其中都含有很多很深的佛學的哲學跟教法。此外在《岩罗刹女道歌》中写道:“本习气魔由心生,倘若不知心本性,你虽劝逐我不去,若未证悟自心空,似我之魔不可数。若已认识自心性,一切违缘现助伴,我罗刹女亦为仆。”可见,如果不具有鬼神就是自心显现的定解,以嗔恨心又怎么能够降伏得了鬼神呢?
本習氣魔由心生,這些魔鬼其實都沒有自性的,都是你自己心中生起的,倘若不知心本性,都是你心中造出來的東西、是你心法的一部分,你雖勸逐我不去,你假如不知道我是你心裡面所生起的心法,你也不了解心的本性,心的本性就是空性,那你就沒辦法把我趕走,意思就是醬子。你若未證悟自心空,那就不只是我而已,類似我之魔不可數。若你已認識自心性,這時候,一切違緣現助伴,一切違緣就會變成你的助伴,意思就是你能證悟空性、你能了解這個道理,由你自己心法中生起的任何的魔其實最後有辦法利用它們來幫助你的,所以才說違緣變成你的助伴或眷屬,連我羅刹女亦可為你的僕。”除了道歌這也有故事,索達吉講最後帶了她所有的眷屬來皈依密勒日巴。可見,如果不具有鬼神就是自心顯現的定解,這是屬於唯識的道理,但是唯識跟中觀要合起來用,那以嗔恨心又怎麼能夠降伏得了鬼神呢?這裡有2種,你顯現出來的是一個心法,你嗔恨心這個心法沒辦法去對付你顯現出來的這個心法。簡單講,以唯識的角度,假如你了解這是你自己顯現出來的一個心法,以中觀的角度,你又知道這個心的本性是空性的話,那沒有什麼東西是你降伏不了的!這才是真正的善巧方便,來解決所有這些非人的侵擾。
还有一点也值得一提,当今时代有些上师僧人到施主家里的时候,那些施主宰杀许多羊只而供养肉食,这些上师僧人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顾虑,而是喜笑颜开地大吃起来。這是在西藏,索達吉講得很清楚,他說:漢傳一般強調要吃素,這才是正理,在佛教中沒有一個教法說吃葷是站的住的,藏傳的吃肉的解釋也許是成立的,他們在高山苦寒之地,那種環境下蔬食難以取得,沒有肉食又不足以生存,因此理由吃葷的。可是我知道至少我的上師他們一定有段時間規定吃素的。但不管怎樣,因為藏傳佛教吃葷而認為吃葷沒有什麼不對這是站不住的。我們從頭就在講這個悲心,哪有用眾生生命維持自己的生命,這根本違反佛教教義,你不吃素但不要去阻擾他人吃素,這比你吃葷的罪過還要大的!站在護生的角度,吃素是正確的。你有大悲心,你要把眾生從痛苦中拔出來,但在醬子一個心理面你又去吃它然後你活下來,這算什麼?尤其是进行消灾免难、祭祀求福等时,他们说必须要用新鲜的肉,并认为刚刚宰杀、鲜血淋淋、热气腾腾的肉才是干净的,用荤腥血肉装点美化食子和供品,气势汹汹、杀气腾腾地举行佛事,其实这些只是苯波教与外道之类旁门左道的做法,根本不是内道佛教的法规。如果按照内道佛教的宗旨,那么皈依以后必须要断除损害众生的事情,上次就講蚊子也是讓我很煩,以佛教徒來講是不殺任何一個眾生,无论到哪里,哪怕是危及一个众生的性命而杀害、享用血肉就完全违背了皈依戒。
尤其是身为大乘行人,理所应当作为天边无际一切众生的皈依处和救护者。假设对于本该救护的那些恶业有情没有一丝一毫的悲悯之心,而当施主杀害救护对象的众生后将烹调的血肉摆放在救星菩萨的面前,救星菩薩是在諷刺他的意思,对方喜气洋洋地开始大吃大喝,并不时地发出打嗝声,难道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痛心的吗?
接下這段會涉及到一些密宗蠻重要的觀念。
密宗金刚乘诸论典中说:“血肉供养不依教,违背桑哈查门意,祈境空行予宽恕。”有些人振振有词地说,所谓的依教之血肉供养,必须遵照密宗续部论典中所说而实行。那么,到底密宗经典中是怎么说的呢?“五肉五甘露大小香、腦髓、紅白菩提,饮食外会供”,意思是说,作为密宗誓言物的人肉、马肉、狗肉、象肉、孔雀肉等五肉,并不是为了食用而宰杀、而是作为供品摆放的无罪五肉,这才是“依教之血肉供养”。否则,被净秽分别所束缚,认为人肉、狗肉等是肮脏的东西或者低劣之物,为了食用而刚刚杀的、香香的、肥肥的肉是干净的,就像“所受五种三昧耶051,视净为秽行放逸”中所说的“视净为秽”,因此与所受的三昧耶戒相违。虽然是五种净肉,但是除了能将饮食变成甘露的人或在寂静处修持成就的时候以外,如果贪著肉的美味而到村落里肆无忌惮地去吃,那么就称为“所受誓言行放逸”,完全违背三昧耶戒。
在密宗金剛乘諸論典中說:“血肉供養不依教,用白話講,密宗裡是有血肉供養這種供養,如果不按照教典所講的做這血肉供養,醬你就違背了桑哈查門,查門指的是空行母,空行指的就是一些護法,空行裡面有很多是證量很大的,像密教的3根本→上師、本尊、空行,桑哈查門是指有8位很出名的空行母,詳細資料就沒查了,因我們現在離這還很遠,就不需要記了。你如果不按照密教教典來做血肉供養,你就違背了空行的教法,你就要祈求空行予以寬恕。”因為這樣就有些人振振有詞理直氣壯的說,所謂的依教之血肉供養,必須遵照密宗續部論典中所說而實行。那麼,到底密宗經典中是怎麼說的呢?他們就提到了“五肉五甘露,飲食外會供”,這裡的五肉p270指的是人肉、馬肉、狗肉、象肉、孔雀肉,所謂五甘露指的是大小香、腦髓、紅白菩提,其實這些資訊如若對密宗的東西不是很理解,有時候反而會誤會,大小香就是修行證悟的人的大便、小便,他們認為修行有證悟的人的大便、小便是香的,腦髓就是得道的高僧死了以後的腦髓,紅白菩提,紅菩提是有證量、證到空性的空行母的經血,所以有時候對密宗不是深入了解真會產生很多誤會,白菩提就是修行有證悟的人雙修時的精液,反正知道5甘露指的是這些。其實,作為密宗誓言物的人肉、馬肉、狗肉、象肉、孔雀肉等五肉,並不是為了讓你食用或是要做供養而宰殺,真正作為供品擺放的無罪五肉都不是殺的都是自然死亡或生病死的,這才是“依教之血肉供養”。那為什麼需要血肉供養這裡沒有講,索達吉解釋時說只有某些儀式才會需要用到這無罪五肉的供養。
這裡還有一個強調,就說會被淨穢分別所束縛,這就涉及到『淨觀』,一般,認為人肉、狗肉等是骯髒之物,你會覺得這5種東西不乾淨,而並不是要為了食用剛剛殺的、香香的、肥肥的肉是乾淨的,他說不是。他們在『淨觀』裡像這無罪5肉要視為乾淨的肉,所謂乾淨不是一般凡夫的角度,像自然死亡的人肉等等你不可能去吃這些,就算去吃也跟吃其他的肉一樣是沒有分別的。在『淨觀』這觀念中是沒有壞人的,也沒有不乾淨的東西,為什麼要強調這個,因這是以佛的角度來說。若以你今天就是佛這種方式來修的話,你是佛、你所見的會有不乾淨的東西嗎?不可能。會有壞人嗎?不會。因為他是大悲,對所有眾生都平等的。醬理解?
所以他解釋是你根本沒有了解金剛乘諸論典中的重點是什麼,第1個,血肉供養不是殺來吃的那些血肉,要的是這種自然死亡的無罪的5肉,第2個,用這個也是要在『淨觀』的角度裡為之。
這像“所受五種三昧耶051,視淨為穢行放逸”中所說的“視淨為穢”,因此與所受的三昧耶戒相違。五種三昧耶,沒有真正進入密的時候暫時就不需要知道太多,這裡強調視淨為穢行放逸,是你把乾淨的東西當作骯髒的,這是犯了三昧耶,簡單講就是要『淨觀』。所以反過來說,任何東西不看成乾淨的你就有問題了,因為你要想以佛的角度所有的東西都是乾淨的。說到這要盯下,密宗絕對不能自己盲修瞎練,一定要找到真正合格的老師經過灌頂的,所以他要秘密傳授。現在密宗已經……
剛剛那些東西,也就是密宗的善巧方便,比方,你就把自己當作佛然後你來修,所以你就是佛,用這種方式比你去修成佛的因當然是要來的快!若你修成功了你就是佛。以佛、智悲雙運的角度,你想想,佛的眼睛中會有壞人、有骯髒的東西?不可能的。你要知道他們用的很多方法,假如你感覺起來是有點受不了,那是因為你沒有辦法理解他後面的哲理,他用5甘露後面一定有他的道理,不過基本上那都是有證量的人的,即使大便、小便他都不忌諱,香不香我不知道,不過像我的上師他的汗是真香,這我親身經歷的。有成就的修行人,真不是我們能想像的,為什麼會香到今天我也不知道原因。
雖然是五種淨肉,但是除了能將飲食變成甘露的人或在寂靜處修持成就的時候以外,如果貪著肉的美味而到村落裡肆無忌憚地去吃,那麼就稱為“所受誓言行放逸”,完全違背三昧耶戒。血肉供養,這裡有2個含意,那不是一般人會去做的,要某一種特別儀式,而主持這特別儀式的都是很高明的修行人,像前面講的那到施主家吃的狼吞虎嚥的那就已經是犯了三昧耶戒。
所谓的清净肉类,是指以自己的业力自然而死或者因病而亡等等情况下的肉,并不是为了食用而宰杀的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众生因为自己的业力衰老、命终或者因病而死亡的肉,基本上這些肉也是在『淨觀』的角度下視為乾淨的肉。否则,就像无等塔波仁波切所说:将刚杀的温热血肉摆放在坛城中,壇城是他們生圓次第時供養的道場,那么一切智慧尊者都会昏厥过去。他又亲口这样形容道:“此外,如果迎请智慧尊者以后,用刚刚宰杀的血肉对他供养,就如同在母亲面前杀了她的儿子一样。”比方说,请一位母亲做客,将她被杀的儿子的肉放在她面前,我们可想而知,那位母亲会不会欢喜?同样,一切佛菩萨对所有众生就像独生子的母亲一样满怀慈爱地关照垂念,杀害任何一个被恶业所转、无有思维的旁生后作血肉供养,诸佛不可能欢喜。如寂天菩萨说:“遍身着火者,与欲乐不生,若伤诸有情,云何悦诸佛?”意思是說若你身上著火的時候,你怎麼可能還會有欲樂呢!換言之,你傷害有情的時候,佛怎麼可能會快樂呢!所以這裡就是強調悲心,有可能是當時藏地裡面有一些非常不如法的殺生或是吃這些血肉供養的的不如理情況,非常的不以為然、痛心,所以寫下這一段。也讓我們知道真正的悲心不可能吃的下眾生肉。
当自己一边享用新杀众生的血肉,一边供血供肉,祈祷护法神等等的时候,那些智慧天尊,护持佛教的护法神全部是菩萨勇士,所以他们不仅不会享用这些犹如摆在屠夫面前一样的血肉,而且也不会近前一步。意思是你若用這些血肉供養,他真被你嚇跑了。相反,那些喜爱温热血肉、恒时精勤于损害众生之恶业黑法方面的大力鬼神却会聚集在那里享受他们血肉供品。而且这些鬼神也会时时跟着那些念诵血肉仪轨的人,偶尔倒是提供些微乎其微的顺缘,就說給你一些好處,你就覺得還真有效,其實,他們是常常就是损害众生,使他们突然生病、骤然着魔。这时候,那些人又来念血肉仪轨、作血肉供养,鬼神似乎又会给些暂时性的帮助,就这样,做血肉供养的人和鬼神互帮互助,形影不离,鬼神如同罗刹放哨一样整天怀着贪食、贪财、贪利的心态到处游游荡荡,而做血肉仪轨的人则因为鬼使神差而使以往具有的出离心、厌离心、清净心、信心以及正法的光明一并遮蔽,即便佛在空中飞行也不起信心,這用漢人的話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時間越久問題越大,哪怕掏出众生的肠子也丝毫不生悲心,就像恶业的罗刹奔赴战场一样,面红耳赤、怒气冲冲、性情粗暴、勾心斗角。依靠鬼神相助,他们认为咒力不凡、具有加持而心生傲慢,这些人死后只能是如投石般立即堕入地狱,或者以恶业转生为凶狠鬼神的眷属,肆意弑杀众生,或者投生为鹞鹰、豺狼等旁生。
今天就講到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