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上師言教-054-20200324-皈依-《備忘錄》
今天還是繼續《備忘錄》裡面的皈依。
皈依,用顯的角度講就是皈依佛法僧,所以,也就是根據佛、法、僧這3個角度講下來,如今已經講到僧的部分。顯教小乘的聲聞、獨覺、大乘的菩薩都講過了,接著就進入密,密宗這邊的僧眾他叫做持明、也叫做持明內僧眾,持明、內都是代表密宗的意思。
前面有關外密事部、行部、瑜伽部這3續部的僧眾都已經介紹過了,內容不外是要做些什麼樣的灌頂,3續部也都有各自的三昧耶的誓言,灌頂完就是要守戒,3續部也都有各自的教授,有關解脫方面是些什麼重點。這講完了以後,就等於是說明了僧眾的種類,也就是3續部每位僧眾他的修行次第以及修行內涵是什麼,比方,修本尊,將智慧尊者跟誓言尊者在外3續裡面的關係交代清楚,在事續是主僕關係,到了行部是兄弟或朋友關係,再上去瑜伽部則是要無二無別。還有,不一樣的部,他們需要成就的時間也不一樣,果位也不一樣。這是大致說明一下前面是講什麼,而由他醬子的說法等於是把外密裡面僧眾的種類也交代清楚了。
這講完了以後,接下來就講內密。
无上瑜伽续,按照宁玛派而言,此续包括玛哈、阿努、阿底三种。
內密,讀到現在大家應該已經都記住了,外密最後一個是瑜伽部,瑜伽部裡面又可以分做外瑜伽、內瑜伽,外密的瑜伽部就屬於外瑜伽,內密的瑜伽部可以分成3個大瑜伽或是叫瑪哈約嘎,無比瑜伽或者叫阿努約嘎,無上瑜伽或者叫阿底約嘎。我們今天就是接著講內3密他們的僧眾是怎麼分類的。
玛哈约嘎(大瑜伽),入门或者能成熟或者誓言仪轨,即续部寂猛本尊灌顶或修部八大法行寧瑪巴所修出世5法行:文殊身、蓮花語、真實意、甘露功德、決事業,加上世間3法行:召遣非人、猛咒詛罵、供讚世神的灌顶,如果没有得受这些灌顶,以其余的灌顶可以代表道灌顶,却不能代替基灌顶。
第一個就講大瑜伽。
當然他也有各自的成熟誓言跟儀軌,這就等於是相關的戒律,這時就要受寂猛本尊灌頂或修部八大法行的灌頂,修部八大法行的灌頂是什麼意思?根據寧瑪來講,就是出世間的有5個法行,蓮花語應該指的是阿彌陀佛,前面有講外續灌頂是根據5方佛來的,佛有4身5智,講5智基本上是跟5方佛相對應,這裡也類似醬一個意思,所以,出世間的5個法行就是5個本尊,修本尊就是根據這個。那還有3個世間法行就是一般講的憤怒本尊,因此就變成有8種本尊、8種灌頂。或者是寂猛本尊灌頂,這也不是很在行,理論上,寂指的就是出世間的,猛指的就是世間的,一般講的憤怒大概就在這邊,應該是這意思。我是想前面外密的時候應該也是一樣,記得一開始事部時是東方、南方、西方先3尊佛灌頂,到了行部是北方、中央共2尊佛灌頂,再到瑜伽部又加上2種灌頂,我在想基本上意思都差不多。應該到大圓滿時他的本尊就不一樣了,我想前面應該都是在醬子的一個架構下面,他灌頂跟他修的本尊都有對應的關係。
這個叫基灌頂,我們也了解就是說,一定要有的灌頂這是基灌頂,這是不能缺的,那你修某一位本尊這本尊的灌頂你一定要有。(這是否是說基灌頂跟本尊灌頂不是同一個?)
這次多加了一個旁述,讀完經我仔細分析後,我們都知道《備忘錄》是阿瓊堪布根據他的上師紐西龍多尊者的教言記錄下來的,所以叫做《大圓滿前行備忘錄》,只是沒想到《備忘錄》裡的內容是這麼深奧,前面外加行還好,一進到內加行,單單才講皈依他所引進來的所有資料等於是把以前所有你所知的在密宗顯的部分全部要複習一遍,比方前面講什麼叫聲聞、什麼叫緣覺等等,在這《備忘錄》裡裏你都可以看到。這些都出來還沒關係,可他在密的部分也不是用很粗淺的告訴你,雖然不是最深的,可是基本上對一個完全沒有根基的人來說是相當大的一個負擔了!不要說你們讀起來很吃力,包括我也一樣,我可能只是比各位讀佛學的經驗多一點,我就根據這個再想辦法去了解。他的難就在這些名相,不過我們也讀了這麼多當然不能放棄,雖說很多還是不知道,但也不是完全一頭霧水了,就慢慢來!這是值得的,因為,我相信各位繼續要學佛的話,在藏系裡面最後是一定要走到密的,就算這輩子沒有,誰知哪一世你總要走,那走進去的時候,因你有現在醬子一個薰習,多多少少一定會有一些幫助的。
✿✿✿如來藏、2轉、3轉、空性、能量
這個還不是《備忘錄》裡難的地方,這《備忘錄》到後面除了密宗這些,還有如來藏,如來藏在密法裡面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見地,不是理論的問題、是很重要的見地,所以他很多地方其實是如來藏的觀念。因此你要看的懂這個,變成你對如來藏的東西完全不知道你是看不懂的,而且還不能夠大概知道,大概知道你就沒辦法很深入,至少基本上應該知道的你都知道了,有醬子如來藏的見地讀這個就比較會懂。所以我一碰到這個也盡量在這部分想盡辦法讓各位了解,這個不是讀密的問題,因為就算在顯你也不能不知道如來藏。佛陀3轉的法輪裡,第1轉是講4聖諦,基本上這是教導小乘聲聞乘的,第2轉是講蠻重要的般若,主要就是講空性,目前在《廣論》或是格魯黃教他們是以這個般若空性為最終的了義,以前我們大概就以為這裡就是佛學最深的地方了,其實不是,因為這個2轉再下去有一個3轉,若是跟黃教學的他對3轉的東西並不是那麼的推廣,不是那麼強調的要講3轉,其實2轉是了義是沒有錯,可是你真正理解3轉你發現2個沒有衝突,不止沒有衝突而且在某一個角度3轉是很重要的,特別是你要走到密法裡的時候這3轉是不能不知道的。2轉一般叫做自空,3轉叫他空,今天不是要講這個,可是只要碰到總是想盡法子讓各位多懂一點,其實3轉最後他強調的……比方2轉也算是最了義,可是這時這個般若空性比較強調的重點是在法身的部分,到了3轉的時候他強調的是,說的直白一點,真正佛本身不是只有這個法身而已,佛本身是法身跟法身功德這2個是一件事,所謂法身,用一個不得已的比喻來說,法身相當於體,漢傳喜歡講體相用,就是本體、相狀、應用,法身主要強調的是本體談的是空性,這本體除了是空性以外他還有一個功能就是相用,空性,對我們來講空性就是沒有了那你跟我談什麼相用?不是醬子,這就是3轉裡面重要的觀念。
我剛剛講體相用來讓你了解法身指的是體性,法身功德指的是相用,醬子大家就比較能懂了。重點是,體跟相用這3個東西,一般講空性的時候,若是2轉的話是不會去談相用的,可是到3轉的時候他告訴你相用本身跟這個空性假如以這個勝義的角度來講他們是一件事是無二的,那你是不是搞糊塗了?!其實不是。再用另外一個比喻,各位就會懂了。以前在講《廣論》的時候特別用能量的模式來解釋什麼叫空性,在座很多同修聽過我講這個,我用愛因斯坦的E = mc² 這個公式,就是能量等於質量乗上光速的平方這個質能互換的方程式。現在重點就是說為什麼會有空性這個名詞出來,用現在科學知識其實就是能量的觀念,只是這個能量不是有為法的能量,這是宇宙真正的實相。因為,你講到有光、有熱、有電那已經都變成有為法了,假若以無為法的角度就是真正實相的角度他不是醬子的。那他是什麼?用另外一句話,他叫做空性。所以空性不是沒有,其實空性是這個宇宙的實相,或者不叫他能量而叫他能量的原始形式,就是要讓大家了解到現在所講的能量不是有為法是屬於無為法。為什麼他屬於無為法呢?因為,假如是有為法的話他就不是空性了,那之所以要用空性來描述他就是因為他是無為法,他不是無常的,你不能講他有也不能講他沒有,你講他有不對。為什麼?因為,有為法如世間的物質一定是用2個座標就可以定位他的,所以叫他有,用時間、方位就可以證明他存在,而時間、方位這都是有為法。可是能量基本上是無法用2個座標定位他的,你沒辦法用方位說這能量在哪裡,你也沒辦法用時間軸說這能量在哪裡,能量沒有所謂的過去、現在、未來,有過去、現在、未來這種時間軸的觀念都是有為法。簡單講,空性本身一定是無為法,所以在2轉的時候強調的就是讓我們懂這觀念,就是般若智慧、就是法空,讓我們懂得真正實相是空性。
為什麼我要講這麼多,就是要由這個角度再說明一下大家就知道他為什麼有法身跟法身功德。因為能量雖然是空性,可是他本身就有能夠顯相能夠發生功用的這個潛能,假若能量本身不能夠顯現沒有顯現這個相、或者是沒有產生功用,醬子今天就不會有這有為法了,就不會有這世間法了。因為世間的實相是無為法,是這個能量。那為什麼會變成有為法呢?就是能量本身,就是當今物理科學也有這種觀念,就說能量本身自己一定會讓他趨向最大亂度,然後最後就會從潛勢變成一般講的現行,潛勢的意思是他是一個潛在的力量,變成現行就是顯現出來了。所以,能量本身是醬子一個東西,因此,能量本身一定能夠成相,最後一定也會有功用。大家了解這意思嗎?!所謂他會成相、他會有功用的這個角度,一般在佛學術語裡面叫他法身功德。法身跟法身功德這都是無為法。再用另外一個角度,以前也給各位解釋過的,就是為什麼寧瑪會特別強調空分、明分、現分這3分,這3分之外還有一個比較少聽到的覺分,明分是比較類似能夠成相的潛力,現分是比較類似能發揮作用的潛力,覺分是代表能夠覺悟產生智慧的潛力,一般不論是明分、現分、覺分總稱叫作樂分,所以一般會講空分、樂分,樂空雙運,樂分簡單的說指的就是法身功德,就是體性以外其他具有的潛力一般就歸於樂分,細分樂分可以分成明分、現分、覺分。不過有一點一定要記住,不管是講明分、現分、覺分他都還是無為法,不是有為法。他只是告訴你所謂的實相,你用體的角度來看他叫空分、或是空性,以相的角度來看他叫明分,因他有顯相的潛力,以用的角度來看他叫現分,因他有發生功用的能力,以智慧的角度來看他叫覺分。他是這個意思,其實這幾個分都是畫等號的,不是說這實相本身可以切成一個叫空分、一個叫樂分,樂分裡面再切成3個,不是的。再講一次,正確的說法是:實相本身,用體的角度來看他叫空分,可是這個實相本身也有顯相的能力,用這角度來看他叫明分,這才叫做無二,這才叫做雙運。
現在又講了很多,主要是要讓各位理解如來藏的本質,就說到3轉時就強調一個法身跟一個法身功德這觀念是什麼,也就是所謂佛的境界到最後時是3轉的這種概念。所以他本身,若用現分的角度來講他大悲,他那個大悲的功用就出來了、他本來就是醬子;你用明分的角度來講時他會顯現出報身、化身、色身等等,這都是他的本質。所以,沒有3轉如來藏這個觀念的時候是沒有辦法把佛講得清清楚楚,佛本身的境界、佛到底是怎麼回事。如來藏這裡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簡單講,佛本身就是如來藏。可是我們一般又講如來藏是人人都有,因人人都有成佛的佛性,那成佛的佛性跟如來藏有什麼關係?是一件事,就代表每一個眾生都是佛,你又覺得怎麼可能眾生都是佛,佛跟眾生是不一樣的。現在的一個觀念就是這如來藏本身一般會講因果的關係,比方,現在一個具有佛的種姓的凡夫,你的觀念一定是會往這上面想,因為,你的觀念裡面都是有為法的觀念,都是你習慣世間法的觀念,所以你會想說有醬子一個成佛的芽,然後慢慢加上很多緣,最後這個芽長大了、最後變成果,這個因就不見了就變成那個果,最後那個果就是佛。這個不是如來藏的觀念,如來藏的觀念是什麼?如來藏本身,剛剛一直強調他是一個無為法,佛本身其實是無為法,佛本身不是有為法,所以,他一個如來藏,他本來就是佛,他並不是你慢慢加上東西讓他長大最後變成佛,不是。他之所以顯不出來是因如來藏這個佛性是被外面的客塵遮住了、汙染了,所以,顯不出來。假如你客塵拿掉他就顯出來了。那這個顯出來不是新生,所以你在很多地方會看到強調這點,比方,《心經》裡強調他不是新得的,他是本有的,本有的意思是他本來就是醬子只是你看不到,現在把障礙拿掉你看到他就是他本來的樣子,不是長出來的。所以這個不是一般我們所講的那種因果,這就是無為法的特性,也就他本來就是這樣,所以他就不是無常的,無為法是常法、是恆有的。所以有時講佛是常樂我淨,這是根據無為法角度來說的。
現在要講的是,以前講到實相的時候只有空性的概念,那現在3轉告訴你,空性本身不是只有空而已,空性本身他是能顯的,所以叫現空雙運。基本上,佛本身就是醬子一個東西。大家理解?所以3轉很重要,也就是如來藏這個觀念是很重要的,你今天不經過這個教法你很難去想到這樣,事實上這在佛學的教法中是很重要的一個基本。你再慢慢讀下去,你在很多地方你就會發現假如你不知道剛剛所講的那些東西,你看不懂他在講什麼,你也沒辦法體會他為什麼醬子講。因此讓我在這裡沒辦法很快的講過去,很快的過去對大家一點幫助也沒有,現在花了這麼大力氣慢慢一步一步走,其實醬是值得的因你慢慢能體會到→以前沒仔細想過的東西原來是這麼核心的東西。現在就不再多講了,其實是我一直想要讓各位了解這如來藏的重要性。
這一段我加上這個(旁述:),主要就是他在說明瑪哈約嘎就大瑜伽這些僧眾本身是怎麼分類,他有什麼功德等等,那這段旁述等於是給你一些參考資料。現在他沒有直接去講這個大瑜伽,那這個參考資料就有助於你了解大瑜伽的僧眾。
(旁述:)依照续部必须要得受外十利金剛身的灌顶五物精華灌頂、冠冕灌頂、寶瓶灌頂、冕旒灌頂、珠鬘灌頂、兵器灌頂、幢灌頂、傘蓋灌頂、手印灌頂、飲食灌頂、内五力金剛語的灌顶、密三金剛意甚深的灌顶。
續部指的是密宗,任何一個密宗的行者基本上都要外10利、內5利、密3的灌頂,也就是身語意即金剛身、金剛語、金剛意的灌頂,至於裡面詳細內容就暫不管他了,有需要時再去查。主要就是了解到一般密宗的行者一定要受金剛身的灌頂、金剛語的灌頂、金剛意的灌頂,金剛身的灌頂有10種也查出來了,至於金剛語的灌頂5種、金剛意的灌頂有3種這就沒查到,不過我們現在也不需要知道這麼多細節,可你知道他大概是在告訴我們什麼即可。
起初,上师要成熟弟子的相续,自开始作准备起到受皈依戒、菩萨戒之间的所有事宜就相当于酿酒一开始要煮青稞一样,堪为灌顶的法器,弟子明观成本尊的三处三文字,清楚地观成身语意三本尊,从中放光周遍虚空,由浩瀚无边的十方刹土尤其是密严刹土等处以身手印、语文字、意标帜的相迎请智慧尊者,融入弟子。
接著就指出來上師要成熟弟子的相續,他開始就準備讓弟子受皈依戒、菩薩戒之間的所有事宜,這就相當於釀酒一樣,一開始就是要讓弟子成為能夠灌頂的法器,就相當於釀酒一開始就是要煮青稞一樣的意思。那,弟子明觀成本尊的三處三文字,清楚地觀成身語意三個本尊,從中放光周遍虛空,由浩瀚無邊的十方刹土尤其是密嚴刹土等處以身手印、語文字、意標幟的相迎請智慧尊者,融入弟子。這中間有很多內容我也沒辦法清楚講出來,但是沒關係,現下我們只要了解他想要告訴我們什麼。他現在告訴我們就是在整個密宗修行的過程中一開始就像煮青稞,煮青稞這後面的意思就相當於這些灌頂,灌頂就等於是要讓弟子將來能夠成為一個堪為教授的法器,開始的灌頂就好像煮青稞一樣。
如果是上等者,就会证悟灌顶义智慧。假设是中等者,会生起明乐无分别的觉受,即便是下等者,也将对三门是三金刚这一点产生不被他夺的定解,这就相当于青稞发酵。
這裡就提到如果是上等者,就會證悟灌頂義的智慧;假設是中等者,會生起明樂無分別的覺受,即便是下等者,讓這些弟子對這3門是三金剛這一點產生不被他奪的定解,這就相當於青稞發酵。這裏面也沒辦法用白話把他講得清清楚楚。
接着依次进行四灌顶寶瓶灌頂(外/身)、秘密灌頂(內/語)、智慧灌頂(密/意)、句義灌頂(極密/事業),结尾时,归纳所有誓言,让弟子以“主尊如何嘱,我亦如是行……”进行承诺。这个过程就相当于平酒。
再來提到一個4灌頂,又說要依次進行,在我的理解裡面→這是各種不一樣種類的灌頂,在每一種灌頂裡面由淺到深,基本上這叫做4灌頂,就是寶瓶灌頂(外/身)、秘密灌頂(內/語)、智慧灌頂(密/意)、句義灌頂(極密/事業),這就等於說任何一種灌頂基本上有這4個程序依序進行。這4個程序本身所代表的含意就是→寶瓶灌頂屬於身、秘密灌頂屬於語等等,基本上就是讓你了解為什要有這4個灌頂,每一個灌頂本身按照次第都有這4個。
結尾時,歸納所有誓言,讓弟子以“主尊如何囑,我亦如是行……”進行承諾。灌頂完後就是你可以去讀密續、去修密法了,同時你就是要守戒了,這裏面他都有他的誓言,叫做承諾,這個過程就相當於平酒。
如果自此之后没有持执灌顶的命脉——以清净的誓言守护相续,那就如同酒虽然开始经过煮青稞、发酵、压平的程序却以魔障和客人冲犯等变腐了一样。《金刚手现前灌顶续》中云:“秉持灌顶命脉即誓言,如若失毁则如种子被火焚。”尽管一开始得受了真正的灌顶,但如果中间没有守护清净的誓言,那就没有利益可言了。其实,具誓言和破誓言两者之间并无太大的差距,把地看作地就是破誓言,把地看成佛眼佛母就是具誓言。本来,后代的诸位密宗行者境界里应该显现本尊、密咒、智慧的游舞,如果一切景象都呈现为妖魔鬼怪,那使自他都不舒畅,如此一来,他们没有一点密咒的味道。别解脱戒主要注重外在身体语言的业,所以容易守护。菩萨戒,单单依赖于善恶心的分别念,较前相比稍有难度。密宗的所有誓言都必须在智慧上看待,就更为困难。可是,当今时代的大多数人认为别解脱戒难以守护,反倒觉得密乘戒随随便便就可以,但实际上这是颠倒妄执。
這是做酒的程序,他的意思是完全照這個程序以外,重要是這個弟子本身不能破戒,假如破戒那就白忙了一場,就像酒無法發酵一般。
灌頂到他守戒到最後達到修行的成就,他就用青稞釀酒這整個過程來做比喻。這比喻意思是最重要就是告訴弟子,上師用什麼方式都對,最後弟子若沒按照上師醬子的布局、沒有真正的把戒守好,沒有按照醬子最後去成就的話,這個酒是發酵不出來的就白忙活了。
講完這些他講了一句很重要的話→別解脫戒主要注重外在身體語言的業,所以容易守護。菩薩戒,單單依賴於善噁心的分別念,較前相比稍有難度。密宗的所有誓言都必須在智慧上看待,就更為困難。這上次已經講過,就說:別解脫戒就是一般我們講聲聞乘的戒,其實別解脫戒不只是聲聞乘的戒,就菩薩戒前面也要有一個別解脫戒,就律儀戒,就一定要有一個律儀戒,再來就是要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這3個加起來就叫做菩薩戒,或者又叫三聚戒,若單單只有律儀戒的話基本上就是別解脫戒。一般在家人守5戒,5戒就是在家人的別解脫戒,出家人的別解脫戒就是比丘戒、比切尼戒,這就是出家人的別解脫戒。最後一個重要的結論就是密宗戒最難守。大家都隨便的沒有把密宗戒當一回事,可是這裡他說密宗戒是最難守,偏偏守這密宗戒對自己來講又非常重要,若沒有守好的話一定是下金剛地獄。再來,你這個密宗戒假如沒有守好的話,你是不會有成就的。簡單說,就剛剛講釀酒整個程序,上師給你灌頂,傳授給你這些密法讓你修行等等,最重要就是你從頭到尾都有嚴守這個誓言,按照這個續部裡面的規定,那醬子到最後你才會有成就。簡單說,守密宗戒這個誓言在整個過程中是非常核心的一件事,而他又是很難守,如果沒有守住那全白搞了,意思就是醬子。記得在《廣論》的時候描述阿底峽,別解脫戒是根本沒有犯過任何一點小錯,菩薩戒勉強也沒有問題,到密宗戒就不行了,偶而會出現可是只要一出現,阿底峽馬上就懺悔。
以上剛剛是講瑪哈約嘎這部分也就是大瑜伽、內密的第1個,是在講他所謂的灌頂跟守誓言這部分。這部分講完就開始講他解脫教授,前面你記得外續也是按照這個順序在講。
✿✿✿ 瑪哈約嘎的解脫教授
這就不一樣了,前面的外續主要是修有相瑜伽跟無相瑜伽,有相瑜伽跟無相瑜伽這是跟止跟觀是有關係的,有相跟無相就是在描述你有沒有進入……就說你進入智慧的,有智慧的部分一定是無相的,有相的一般都是方便,一般叫作方便或方便身,方便就是道、修行的方法,這時一定是有分別的叫有相,可在有相的時候你是法執還是有分別心,這仍是一種執,最後你在大乘不管是顯宗、密宗,最後你都一定要斷掉這個所知障這個執著這個障礙,所以,你一定要有這個無相的,無相就等於是方便身,或者是你用一個是止一個是觀你用這個角度來想也可以。所以,最後他一定會有一個方便跟智慧,那這個有相瑜伽相當於方便、這個無相瑜伽相當於方便身,這有相瑜伽相當於止、這無相瑜伽相當於觀,有相瑜伽這相當於有相、無相瑜伽這相當於無相,大概就是醬子一個觀念。
以玛哈约嘎自宗的清净誓言守护相续,能解脱的教授,玛哈约嘎主要修行方便生起次第,智慧圆满次第,只是修风和明点圆满次第中的风圆满次第的一部分。
但從內密開始他就不講有相瑜伽、無相瑜伽了,他叫做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就是醬來的。可是他又告訴我們大瑜伽的時候,在修圓滿次第的時候,他修的叫做風圓滿次第。圓滿次第有2種→風圓滿次第,記得說過風脈明點,這邊不談脈,風指的就是氣,修風的圓滿次第,還有修明點的圓滿次第。那在大瑜伽圓滿次第這部分修的是風的圓滿次第。明點圓滿次第一定是到後面的阿底約嘎那邊修的。
(旁述:)方便1生起次第:通过观修平庸不清净的相分别的对治——方便生起次第,使三境意根、手的觸根、眼根清净,首先意的对境前了然呈现自己的本尊;第二触觉的对境自己的手能明显接触到本尊及其装饰、标帜等有触碍的形象;第三根的对境前,别人也说见到修生起次第的上师是大吉祥怙主和大威德等等。在这样的生起次第明显稳固的八种量达到标准、五种觉受尚未究竟之前一直修习,结果,虽然平庸的相分别依靠生起次第能归摄为本尊的本体,可是由于还没有离开执著本尊的耽著分别念,所以必须修行耽著殊妙本尊的对治法——智慧2圆满次第。圆满次第包括风和明点的两种圆满次第。其一,风的圆满次第,如果风没有堪能,那么明点就无法切中要点,一开始生起次第趋于究竟得以稳固的行者,除了外在身体空朗朗呈现本尊以外,平庸人的身体并不明显。当然,仅仅是修气并不代表圆满次第,因此起初生起次第得以稳固至关重要。
這邊又來一個旁述,這是在解釋生起次第跟圓滿次第,所以這跟剛剛講的相配合,生起次第叫方便、圓滿次第叫智慧。
生起次第,主要就是通過觀修平庸不清淨的相分別的對治方法,這簡單說就是淨觀。方便生起次第,第1個要讓你三個境要清淨,淨觀,密宗裡面這很重要,密宗裡修行都用淨觀,所謂淨觀,舉一個例你就懂了,就是說在佛陀的眼中天下有沒有壞人?沒有。若有壞人他就有分別心了,就算他認為有壞人,他壞人那種觀念也不是我們凡夫這種觀念,我們一般不是淨觀,我們說這人好壞、他是不是在算計我,這是不淨觀,為什麼?因為都有貪嗔癡在裡面。密宗裡面他淨觀就是天下所有人都是好人,就有點說人性本善醬子一種概念。淨觀,我是覺得真是有天分的,不知道各位自己感覺自己是天生有淨觀呢,還是天生沒有淨觀呢。【20200401老實說,我沒有,現在學習中,不過,我有一個朋友是,她把人都看成好人。】
生起次第,第1個要你三境要清淨,這3境指的是意根、手的觸根、眼根。
首先是意的對境有辦法呈現自己的本尊,你本來是一個平庸的人,為什麼要修本尊?就是你要把你自己看成也是本尊,就我就是佛的意思!在意上面要讓自己變成本尊。前面在外密的時候,他3個續部有不一樣的觀修,行者是誓言尊者跟他的智慧本尊間的關係,先是主僕、繼之為兄弟或朋友、最後是無二無別,那現在進入內密基本上一定是無二的,在意的對境上面我就是本尊、本尊就是我。
第二觸覺的對境,這時有辦法修到自己的手能明顯接觸到本尊及其裝飾、標幟等有觸礙的東西,因他在觀的時候、他在入定的時候他會顯出本尊的影像,除了能夠把自己觀成跟本尊一樣,他還能夠觸覺到本尊的身體或是觸覺到觀出來本尊身上的衣飾。
第三眼根的對境,別人也可以見到修生起次第的上師是大吉祥怙主和大威德等等,意思就說不只是你自己感覺,連別人都可以看到你顯現出的本尊相。這聽起來有點玄,其實,千萬不要認為玄,這些事情都是真正有的。
在這樣的生起次第明顯穩固的八種量達到標準、五種覺受尚未究竟之前一直修習,八種量是哪8種我是不知道,以後你去修時慢慢就會知道了,八種量、五種覺受都要修到究竟,就說你沒有達到這個程度的時候你要一直修,修到最後就是,雖然平庸的這個相分別用生起次第也能歸攝為本尊的本體,這是分別心的東西、有一點是止的意味,因為你在分別,你若沒分別怎麼會有本尊的影像?所以他說這時行者還沒有離開執著本尊的耽著分別念,也就是說這還屬於方便,生起次第是屬於方便所以沒有離開分別念,因此行者一定要再進去圓滿次第,就說行者必須要把分別念這個執著也拿掉就變成屬於智慧的部分,這就叫圓滿次第,類似觀了。用不一樣的說法,生起次第叫有相、或者止,圓滿次第叫無相、或者觀,大概就醬一個觀念。
10種外灌頂、5種內灌頂、3種密灌頂,加上寂猛本尊灌頂或修部八大法行的灌頂 |
||
出世5法行(5本尊):文殊身、蓮花語、真實意、甘露功德、決事業。世間3法行(憤怒尊):召遣非人、猛咒詛罵、供讚世神 |
||
生起次第 (淨觀) |
||
意根清淨 |
觸根清淨 |
眼根清淨 |
自己呈現本尊身 |
可觸及本尊身 |
他人亦可見你的本尊相 |
圓滿次第,包括風和明點的兩種。在大瑜伽瑪哈約嘎這邊他就是修風的圓滿次第。接下來就是解釋,如果沒有修成風圓滿次第,那麼明點就無法切中要點。其實,我有一點膚淺的氣功經驗,脈,氣,我都很清楚知道有,明點就難了,可他現在是告訴你,你身上的脈是氣走的路徑,氣有一定的路線在走,那氣本身是什麼在駕馭呢?就是明點。我是想辦法用比喻讓你明白,講白點,他指的就是能量。所以你到最後你氣沒辦法運的話你怎麼有辦法感受能量呢!像有經驗的人就能體會這話、這觀念是有道理的。接下還是解釋,就說,一開始一定要讓生起次第穩固,意思就是你那個本尊要能夠很清楚的顯出來,因你最後是要讓自己修成跟那個本尊一樣。那平庸人的身體並不明顯,意思就是你在淨觀下面你把自己修成本尊後你那個平庸相沒有了;若按照前面講的,你入定時候別人看你你的樣子也不是平凡相。當然,僅僅是修氣並不代表圓滿次第,因此起初生起次第得以穩固至關重要。這裡不懂很自然,這裡涉及到很多密宗名相,還有你沒有實際修行的經驗也沒法體會他所說。
接下來還是一種旁述,但是主要是講大瑜伽內容。
随后,修具四种引息、滿息、均息、射氣双运的宝瓶气,使风心入于、安住、融入中脉。
瑪哈約嘎修氣,修的叫做寶瓶氣,學氣功的人都聽過寶瓶氣,簡單說,寶瓶氣有4個步驟:引息、滿息、均息、射氣,先不看課文的內容,他的目的是讓你的氣進入中脈。大家還記得前面的說法,這個脈分成左脈、中脈、右脈,其中左脈、右脈男女相反不同,就1是智慧脈1是煩惱脈,這屬於世間;最重要是中間的中脈,我又再去查過一些資訊,中脈相當於道家的沖脈。寶瓶氣的意思就是要讓你氣進入中脈,就用寶瓶氣的修法,這一定要有人教不能自己亂搞,引息就是你呼吸進去,滿息就是你不吐出來讓這氣飽滿,均息讓這氣均勻,射氣意思就是硬逼這氣進入中脈,大概是醬子,這叫做修寶瓶氣,這在氣功很重要,在佛學也是要修、目的就是讓你氣入中脈。為什麼要讓氣入中脈?因為當你真正能夠把氣導入中脈的時候你就可以見道。作用在這裡,因為中脈不是世間,所以剛剛講世間脈是左脈、右脈,中脈是出世間的智慧,氣入中脈就會產生出世間的智慧,也就是見道。
【 reference:談中脈 】
所谓的四空,风入于中脉,依次根识融入意识为空,意识融入染污意(7)为大空、染污意融入阿赖耶为极空,阿赖耶融入智慧为一切空,由这四空引发的喻光明喻智慧/畫月(暖頂位)、水月(忍世第一位)在相续中生起以后,以三现白、紅、黑道現作为光明的因,风五光作为缘,从而使不清净的幻身,能如幻般起现成唯以风心所成的真实本尊身。
然後又提到4空,這就是你氣導入中脈的時候,因你氣入中脈就會產生出世間的智慧,所以他才如此描述,開始你讓根識融入意識,就是5根,5識融入意識是為空,再讓第6意識融入末那識這指的是第7識是為大空,又將第7識融入第8阿賴耶識是為極空,所以,空、大空、極空,最後阿賴耶融入智慧為一切空,阿賴耶融入智慧這是一個什麼觀念?其實,阿賴耶識跟如來藏是一件事,但是當你有無明的時候,你原始的這個根本就不再是無為的,他被無明遮蔽汙染了以後,他就是一個有為法他叫阿賴耶識,所以阿賴耶識是有為法。那為什麼跟如來藏是一件事?如來藏是無為法,這就是在佛學中很重要又很妙的一個地方,當你是阿賴耶識時他就不是如來藏,當你變成如來藏的時候他就不是阿賴耶識。這2個是相對的,一般我們講不一不異,不是一件事又不是不同一件事,這就是很重要的觀念,修行本身也就是讓你的阿賴耶識恢復變成如來藏。也就是你阿賴耶識是帶有客塵的如來藏,客塵就是那些雜染,這就包括煩惱雜染、業雜染、生雜染,在《瑜伽師地論》你也讀過這3種雜染,當你能夠把這些雜染去掉的時候,這阿賴耶識就變成沒有客塵的阿賴耶識也就是如來藏了,如來藏就是……就是說有客塵的如來藏基本上被認識的時候應該是一種阿賴耶識的狀態,可是,當這阿賴耶識把這些客塵或是說這些雜染都拿掉的時候,這時他顯出來的就是如來藏。所以,是醬子一個觀念。
再由這個四空,因為你經過氣入中脈,你慢慢就有出世間智慧出來,這4空就引發出來的叫做喻光明,這是一個名相,這4空智慧引發你的喻光明其實就是講喻智慧,
這裡做一個比喻,當他講喻光明的時候你一定要知道他的相對是義光明,喻光明跟義光明這2個是相對的東西,喻智慧相對的就是義智慧,那是什麼呢?我們用比喻來說明,月亮,有一種是畫出來的月亮叫畫月,這並不是真正的月亮是你畫出來的,是一種影像,另外一種叫水月,這也是屬於喻光明或喻智慧,就是天上的月亮、天月當天氣很好的時候反映在水中的影像這叫水月,他不是畫出來他事實上是有這個影像,這叫水月。可是,畫出來的月亮、水中反映出來的月亮這都不是真實的月亮,真實的月亮是天上那個月亮。因為你氣入中脈產出的這個智慧、這個4空,慢慢就引起你會有一個……你的目的是要看到真實的月亮,可是這時你還沒看見真實的月亮,你相當於看到畫的月亮或是你看到水月,這是一種相似的不是真的所以他會用比喻的,這時你得到的智慧是屬於一種相似的智慧。大家知道在整個修行過程中是由資糧位進入加行位,資糧位就是你由聞思慧得到了決擇,有了決擇以後你去修行就是進入加行位,加行位的目的就為了要見道。見道,若在這裡比喻就是你要看到真實的月亮。所以,你這4空經過暖頂位的時候是加行位裡面的前2個,1個叫暖1個叫頂,這時我用畫的月亮來比喻,不是真的月亮,真正月亮是天月、那是見道的時候。第2個情況比剛剛要真實一點、但還不是真正的、叫水月,因為這是真正的天月映在水裡面的影像,這就相當於忍跟世第一法,就是加行位的後2個。所以,現在4空引起的喻光明就相當於畫月跟水月,也就是4加行裡面的暖頂跟忍世第一法。
同時你因有4空引出這個喻智慧,再用三現作為光明的因,這我就沒辦法解釋了,三現用白、紅、黑,一般我們上座時要除垢氣時不就是要除掉各自代表貪嗔癡的這3色氣 (左紅貪、右白嗔、一起黑癡),那我現就沒辦法解釋這個,這就跳過。他說三現作為光明的因,然後,再風五光作為緣,風五光,總有一天你都會知道這是什麼,現在不知道並不影響我們去學習,他說由醬子的4空,這整個過程是由修寶瓶氣把氣導入中脈,那由氣導入中脈之故因而產生4空,4空這個智慧就可以引起你得到相似的智慧,這個就叫喻光明、或者叫喻智慧,這時你就可以使這不清淨的幻身,就是能夠如幻般變成現起是由風心所成的真實本尊相。雖說不懂但這意思就是你在淨觀下面,因為你突破了,你在這個過程裡面,你這個所謂不清淨的幻身就變成是風心所成就的真實本尊身,這就接近生起次第裡你修行的目的了,你修行的目標就是要現出本尊身。
这样的喻智慧畫月(暖頂位)、水月(忍世第一位),能修成义光明義智慧/天月(見道),增进的行为,有需要或不需要玛哈远道六月会修仪轨两种。
像醬子的喻智慧就是指畫月(暖頂位)、或者水月(忍世第一位),到最後可以讓你變成義光明、或者叫義智慧,也就是喻光明、喻智慧會變成義光明、義智慧,這個義光明、或者是義智慧就相當於天月,這就是實在的東西了,這時不是加行位這時就是見道,醬子的過程就是見道了。增進的行為,就整個修行的裡面,瑪哈遠道六月會修儀軌這是一個名相,是不是有需要做這儀軌或是不需要就這2種,至於瑪哈遠道六月會修儀軌這是什麼儀軌我也講不清楚,但是我知道,簡單講就是你能夠從加行位變成見道在這整個過程裡面,增進的行為,就是你要增上、就再進一步,就變成有一種需要再經過所謂的瑪哈遠道六月會修,有一種是不需要的。那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時候不需要,這我也講不清楚,不過我們就知道他的意思就是了。
实际上,正如前文所说,所有上师全部是生起次第、风得以稳固、证得加行道暖智者,要符合坛城圣聚的数目而聚会。具备三层坛城,里面驱敌兵器、除病妙药、维生食品、修行圣物要样样齐全。在众会之中,即便是有一个破根本誓言的人,也使得其余所有人的修行都成枉然无义,不会修成殊胜悉地,只有可能会得到些许共同悉地,除此之外会修没有实义。
所以,實際上,所有的上師全部都是生起次第、風得以穩固、同時也是證得加行道暖智的修行者,為什麼要符合壇城聖聚的數目而聚會,這我就沒辦法解釋了。壇城就是修行的場所,在具備三層壇城裡面要放上驅敵兵器、除病妙藥、維生食品、修行聖物等要樣樣齊全。重點是:在共修的眾會裡面,瑪哈遠道六月會修就是大家一起藉這共修的力量讓所有人從加行位變成見道位,也就是變成聖人的意思,就是真正得到無分別根本智,可是在這中間只要是有一個破根本誓言的人,就是守戒不清淨的,也使得其餘所有人的修行都成枉然無意義,修不成殊勝悉地,最多只有可能得到一些共同悉地,因為你要得到的是不共的悉地,簡單講就是在密裡面你最後是要能成就所謂瑪哈約嘎裡面的見道,結果這共修中間有一個人破戒大家全部得不到,你只有可能得到一些共同悉地,就是指顯宗裡面的某一種成就,這也沒辦法講清楚,就是得不到你要得到的那個成就,可能你可以得到一些並不是你主要目標的那種成就,可是,真正你你要得到的那個你得不到。
正如恩札布德所说:“一位破戒者,能毁诸行人,如一有伤蛙,能坏诸余蛙。”如果众会之中的所有人都是具誓言者,那么六月仪轨需不需要酬补,也要看根基的差别。這裡我也沒辦法解釋,當然要真正修行人,如過在眾會之中的所有人都是具誓言沒有破戒的話,那麼六月儀軌需不需要酬補,那就要看根基的差別了。這裡似懂非懂或是不懂也沒關係,至少整個輪廓不會完全不知道他在講什麼。
六月圆满之时的黄昏,红黄蓝交错的光芒散射,由本尊处取受悉地,中夜由怨敌处取悉地,具足三种满足而降伏并取悉地。黎明时分,依止她身手印的道,依靠上降明点居頂輪的白菩提(父精)?,相续中生起樂空雙運真实俱生智慧,即不离乐觉受的智慧,依靠下固明点居生法宮的紅菩提(母血)?,最后在相续生起自然俱生智慧远离一切明乐无分别觉受耽著的义智慧天月(見道)。
瑪哈遠道六月會修圓滿的時候,這是在講當時的情況,這也是很複雜的,黃昏時紅黃藍交錯的光芒四處散射,由本尊處取受悉地,黃昏時他是由本尊處得到成就,到了中夜是由怨敵處得到成就,最後具足三種滿足,就不知道這三種滿足所指的意思了,並能夠降伏並取悉地。到黎明時分,依止她的身手印的道,這個她到底指誰,我在想理論上是指瑪哈約嘎,這代名詞代表的是瑪哈約嘎的這個修行方法,所以他說用她的身手印的道。到這裡面又比較麻煩了,依靠上降明點,我的推理,這個上降明點應該是指居頂輪的白菩提,因為明點有1個白菩提有1個紅菩提,當父精母血成就這個受精卵的時候,這時是有父親的白菩提跟母親的紅菩提也就是父精母血和合在一起,在慢慢成長當中,按照密宗說法,大家記得中脈裡面有7個輪,最上面頂輪最下面海底輪,這個父親的白菩提往上到頂輪的位置,母親的紅菩提就降到生法宮應該即是海底輪。所以這裡說的依靠上降明點我認為這指的是居頂輪的白菩提,這時他的相續中就可以生起樂空雙運真實俱生智慧,樂空雙運是我加上的,這就是前面花了許多時間跟各位解釋如來藏的時候,記得有講到樂分、空分,樂分跟空分是一件事所以雙運,法身跟法身功德是一件事,醬子才是真正的實相叫做俱生智慧,這指的就是如來藏。所以,相續當中就具有醬子樂空無二、樂空雙運的這一種真實的俱生智慧,這時候是法身加法身功德指的是如來藏。所以會講說~這是不離樂覺受的智慧,這意思就是樂空雙運的意思,這個不離樂覺受指的是樂分,那他用不離樂覺受的智慧就是說體跟相用是一件事,就是今天一開始講的、你到這裡就看得懂他這在講什麼這指得是什麼。
一般,母親的紅菩提他指的空性是指法身的部分,父親的白菩提代表的意思應該算是法身功德這部分。這時他依靠下固明點,這也是我推想的所以我打上問號。但你若不管紅白明點的話,他清楚告訴你一個是上降明點,這名相我猜是指白菩提,依靠這上降明點就能讓這修行人的相續真正得到所謂樂空雙運的醬一個境界,這是他要講的,這個就是如來藏,用另外一個角度就是說你證悟如來藏,可是因為這時候是在見道位所以不是完全證悟,但是你已經進入了。第2個講下固明點,我猜這個就是指紅菩提了,他最後能夠在相續生起自然俱生智慧遠離一切明樂無分別覺受耽著的義智慧,我在想這個就類似無分別根本智,這等於是指他見道了,他就是靠上降明點然後再由下固明點,最後他生起自然俱生智慧,一般你只要看到自然俱生智慧他指的就是如來藏,就說你要有醬子一個概念→一般用到俱生大部分指的是無為法,像這自然俱生就是指無為法。這是遠離一切明樂無分別覺受耽著,這時候他純粹是空性的體,也可以說這是指法身、前面上降明點那是指法身功德。其實,這裡所講的東西都跟如來藏有關係,而且真正是大乘裡面最究竟的一種見地,你最後修行要能夠成佛那這些你都要懂。
在那时,佛父相续中现量生起乐智慧法身功德、佛母相续中现量生起空智慧法身。其后,能起现有学双运清净的幻身誓言尊者,也就是能起现身意双运真实圆满次第的本尊身智慧本尊。就这样,从资粮道逾越到加行道, 由加行道逾越到见道,见道越到二地……
所以,你看這時他會說佛父相續中,所以我為什麼會猜他這是白菩提,佛父指的就白菩提這部分,大家記得以前說過佛父指的是菩提心、佛母指的是空正見,這個菩提心用密宗的術語來講就是法身功德、就是相用,因菩提心不是全然出世間法,菩提心最後反映出來是世間法。所以他在佛父相續中現量生起樂智慧,他用樂智慧他不用空智慧,所以我在這邊加註法身功德,所以我為什麼這邊我會猜想是屬於白菩提,因為,這就是佛父。那麼這時在佛母相續中現量生起的不是樂智慧是空智慧,所以這就是法身。醬子大家理解這意思?或者你也可以說1是樂分、1是空分。希望我醬講能讓各位體會到他後面他要講的東西。你看這邊他所講的樂智慧法身功德其實指的就是真實智慧,可是他是不離覺受的智慧,這叫做法身功德。單單的空智慧法身指的是自然俱生智慧遠離一切明樂無分別覺受耽著的義智慧,義智慧跟樂智慧就不一樣了,可是義智慧跟樂智慧剛剛講的喻智慧是2件事,喻智慧指的是加行道的東西,義智慧指的是見道,樂智慧也是見道,指的是見道裡面那個實相的樂分,義智慧是見道裡面那個實相的空分,大概是醬一個意思。【感恩師兄,將這麼多的名相釐清其中關係。】
經過醬子後,就能生起有學雙運清淨的幻身,這是你自己本身叫做誓言尊者,還有一個是真正你要修的清淨本尊叫智慧本尊,誓言尊者跟智慧本尊這2者的關係,在進入內密的瑪哈約嘎時這2個是要修成無分無別,若是在外密的時候一開始是主僕、再是朋友,最後也是無二無別。這時就能現起有學雙運清淨的幻身,也就是能現起身意雙運真實圓滿次第的本尊身,所以這裏面,前面是誓言尊者,後面是智慧尊者,修行人修自己本身變成了本尊這叫誓言尊者,等你修到家真正成就的時候、圓滿次第出現的時候,那個真實的智慧本尊那不是你去觀出來的,他是自己出現的。就這樣,從資糧道逾越到加行道,由加行道逾越到見道,見道越到二地、3地、4地、5地……所謂這個有學就是在修道裡面的意思,修道中你這誓言尊者越來越易現起,到最後完全圓滿修到那個果位的時候智慧本尊就會出現,最後這就相當於無學道。反正就是在醬子一個框架裡面。
瑪哈約嘎(大瑜伽) |
|||
圓滿次第 (風的圓滿次第) |
|||
寶瓶氣→氣進入中脈,就會產生出世間的智慧,也就是見道 |
|||
4空→喻光明又叫喻智慧→三現、風五光→自身變成風心所成就的真實本尊身 |
|||
喻智慧(加行道) 修成義智慧(見道) 的中間看根器有可能要修瑪哈遠道六月會修 |
|||
瑪哈遠道六月會修儀軌圓滿時,黃昏時他是由本尊處得到成就,到了中夜是由怨敵處得到成就,再到黎明時分,依止瑪哈約嘎的身手印的道,由上降明點、下固明點生起樂智慧、義智慧,完成見道,接著,誓言尊者、智慧尊者無二無別 |
|||
上降明點 |
下固明點 |
||
居頂輪的白菩提即父精 |
居生法宮(海底輪)的紅菩提即母血 |
||
樂空雙運真實俱生智慧 |
自然俱生智慧遠離一切明樂無分別覺受耽著的義智慧 |
||
樂智慧 |
空智慧 |
||
樂分 |
空分 |
||
法身功德 |
法身 |
||
現起有學雙運清淨的幻身(誓言尊者),也就是能現起身意雙運真實圓滿次第的本尊身(智慧本尊) |
|||
壽自在持明 |
異熟持明 |
大手印持明 |
任運持明 |
如果大家都具足誓言,那么掌握时间的鸡和犬、犏牛等也能走向持明地。倘若会修者全部获得了暖相,那在六个月期间,顶位忍位圆满取悉地时,继胜法位刹那智慧世第一之后,得到显宗所说的见道或密宗所说的大手印殊胜悉地。按照教部索瓦派的观点,诚如《道次第论》中所说:“得未得能力,见道为二种。”
接著又講,如果大家都具足誓言,那麼所有人都能走向持明地。持明地意思就是最後能夠修到成就那個目標,可是他為什麼會加一個掌握時間的雞和犬、犏牛,這意思就完全不懂了,為什麼會用一個掌握時間。可是簡單的講這意思應該是,因現在是在講那個瑪哈約嘎,若是這個團體裡都沒有人破戒的時候,連旁邊的雞犬都可以升天了。倘若瑪哈遠道六月會修的這些人全部都獲得了暖相,那在這六個月期間,經過頂位、忍位最後圓滿取得悉地時,意思就是在6個月裡面很順利的完成了加行道,最後,繼勝法位刹那智慧之後,勝法位刹那智慧,這就是指加行位最後的那個世第一法,醬子就得到顯宗所說的見道、或是密宗所說的大手印殊勝悉地,大手印殊勝悉地也是指見道的意思。那按照教部索瓦派的觀點,以我以前的了解,大家還記得那個班智達跟古薩里,一是注重見地、一是注重修行,這個教部,比較屬於班智達那邊,那修部就是指的古薩里這邊,可是並不是說注重見地的人沒有修行、注重修行的人沒有見地,不能醬子講,他只是比較偏重一方。他現在指的是比較屬於班智達的,至於這個索瓦派不知是什麼派了,他就引用《道次第論》,這應該跟《廣論》無關,論中就說:得力跟未得能力,見道分為二種。這裡為什麼說見道分為2種,我認為是跟法身、法身功德有關,一個是空智慧一個是樂智慧。不管你是空智慧或是樂智慧,基本上都是義智慧、都是見道裡面的東西。所以,他說分成2種我的理解應該是指醬子,其實在觀念上他在見道不會有2種見道,他的意思是見道裡面有2個內涵,但我認為也不是無分別根本智跟後得智,不是指這個,這是指在見道的當中你有法身見道跟法身功德見道,且我認為這2個見道是同時間。
接著又是一個旁述。
(旁述:)依靠禅定的火能清净庸俗的身体,使它变得澄清,证得无生无死寿自在,即是寿自在持明;没有能够清净身体,尽管心成熟为本尊身,可是由于未能清净身体,就是异熟持明;从二地到九地之间,是大手印持明;任运持明,是没有得以成佛的究竟道部分。
在這當中,你要依靠禪定的火能夠清淨庸俗的身體,使它變得澄清,證得無生無死壽自在,叫做壽自在持明。
這就是指瑪哈約嘎裡面的僧眾分類,有的叫做壽自在持明、有的叫做異熟持明、有的叫做大手印持明、有的叫做任運持明。因我們讀的是寧瑪的大圓滿前行,那,
依照全知无垢光尊者龍欽巴的观点,安住大资粮道边际者,身体还没有成熟为本尊身,心已成熟为本尊身,即是异熟持明;之后见道是大手印持明,身体成为澄清以后寿命得以自在,胜法位道圆满,即是寿自在持明;如果没有得到寿自在,那么在即生当中证得见道,中陰越到二地,后得起现有学双运境界,一直到十地末际以上是大手印持明,达到究竟现前佛地,即是任运持明。安住于以上四种持明地者,就是大瑜伽续的勇士勇母,也就是持明内僧众。
就依照全知無垢光尊者龍欽巴的觀點,他說:安住大資糧道邊際者,身體還沒有成熟為本尊身,心已成熟為本尊身,這叫做異熟持明。這是在下定義,所以,在資糧道裡面還沒有到加行道的時候,他們叫做異熟持明。到了見道以後則是叫做大手印持明,身體成為澄清以後這個壽命得以自在,他的勝法位道圓滿,這個就叫做壽自在持明。如果沒有得到壽自在,那麼就在即生當中證得見道,中陰越到二地,後得現起有學雙運境界,一直到十地末際以上也是大手印持明。達到究竟現前佛地,這就叫做任運持明。這裡是用瑪哈約嘎的角度跟你解釋這些修行人也可以用醬子的分類,持明指的就是密宗的修行人。你只要是安住於以上這四種持明地的人,就是大瑜伽續裡面的勇士或勇母,也就是持明內的僧眾。
我們現為了要理解他講這個分類的時候,變成逼的我們也要知道很多密宗的東西,這對我們來講也是一個很好的收穫,又結下醬一個善緣。
大瑜伽講完下面一個就是無比瑜伽阿努約嘎。
阿努约嘎(随类無比瑜伽)能成熟的灌顶,十种外灌顶、十一种内灌顶5?、十三种修灌顶8?,加上两种密灌顶3?,获得这三十六种根本的最胜灌顶以后,以自道的清净誓言守护相续,实修能解脱的教授,生起次第的部分、圆满次第玛哈约嘎中讲的风圆满次第为前提,在这里主要切中要点修行明点的圆满次第,具足自身方 便,脉直、风清净、明点堪能以后,依靠她身手印之道,首先凭借明点上降的力量引发出真实的俱生智慧,在下固明点之际生起假立自性的俱生智慧,然而在初学阶 段,难以生起远离耽著觉受的智慧。当喻智慧畫月(暖頂位)、水月(忍世第一位)在相续中生起时,后得所谓不清净的幻身,实际上能起现唯风心所成的本尊身。当相续中生起义智慧天月(見道)时,能起现清净的 幻身,也就是智慧相中呈现的本尊身。在希求心的资粮道,辨别大种姓的加行道,获得大授记的见道,得大安慰的修道,圆满大妙力的无学道,安住以上五种持明地者,就是阿努约嘎自道的空行和空行母,即持明内僧众。
阿努約嘎又叫做隨類瑜伽,一般則叫做無比瑜伽,他的灌頂也跟前面不一樣了,前面瑪哈約嘎時說是都要受10種外灌頂、5種內灌頂、3種密意灌頂,再加上8種修灌頂,用8你記得前面有一個修8大法行。到這邊,有36種灌頂,10種外灌頂、11種內灌頂、13種修灌頂,加上2種密灌頂,一共有36種根本的最勝灌頂,我想這都是基灌頂,不過也不是很有把握。以後,再以自道的清淨誓言守護相續,自道的清淨誓言,意思就是阿努約嘎有阿努約嘎的三昧耶戒,誓言指的是他的三昧耶戒、密宗戒。他實修能解脫的教授也是生起次第的部分、圓滿次第,圓滿次第在瑪哈約嘎中講的是風圓滿次第,但在這裡變成主要是修行明點的圓滿次第。圓滿次第有2種,風圓滿次第、明點圓滿次第,瑪哈約嘎是修風圓滿次第,到了阿努約嘎則是修明點圓滿次第。具足自身方便,脈直、風清淨、明點堪能以後,一樣是依靠她身手印之道,這個她我認為指的就是阿努約嘎。首先他也是憑藉明點上降的力量引發出真實的俱生智慧,這點跟剛剛瑪哈約嘎講的是一致的,這是講法身功德。在下固明點之際生起假立自性的俱生智慧,這是講法身。
他不是說有2種見道,一種是由明點上升的力量產生的這屬法身功德的見道、或者說是證悟樂分;另外一種是下固明點的力量讓你生起的這屬法身的見道、或者說是證悟空分。他說,然而在初學階段,難以生起遠離耽著覺受的智慧,意思就說一般初學的人沒有辦法在證悟空性的時候證悟到非常純正的空性的智慧,因為你還是有耽著覺受的智慧。可是,當加行位中的喻智慧,一個是畫月(暖頂位)、一個是水月(忍世第一位)在相續中生起時,後得所謂不清淨的幻身,實際上能起現唯風心所成的本尊身。這是在加行位的時候跟剛才瑪哈約嘎差不多意思。當到了見道位的時候,相續中生起義智慧即天月(見道)時,能起現清淨的幻身,也就是智慧相中呈現的本尊身。所以說,在希求心的資糧道,辨別大種姓的加行道,獲得大授記的見道,得大安慰的修道,圓滿大妙力的無學道、這就是最後的佛果,在不一樣的階段他安住以上五種持明地者,也就是有資糧道的持明者、有加行道的持明者、有見道的持明者、有修道的持明者、還有最後無學道的持明僧眾,這就是阿努約嘎這個無比瑜伽裡面的空行和空行母是他們的僧眾,也就是持明內僧眾。
阿怒約嘎(無比瑜伽) |
|||||
10種外灌頂、11種內灌頂、13種修灌頂,2種密灌頂,共36種根本的基灌頂 |
|||||
生起次第 |
|||||
圓滿次第(明點的圓滿次第) |
|||||
上降明點 |
下固明點 |
||||
居頂輪的白菩提即父精 |
居生法宮(海底輪)的紅菩提即母血 |
||||
樂空雙運真實俱生智慧 |
假立自性的俱生智慧,遠離耽著覺受的智慧 |
||||
樂智慧 |
空智慧 |
||||
樂分 |
空分 |
||||
法身功德 |
法身 |
||||
生起義智慧時,能起現清淨的幻身,也就是智慧相中呈現的本尊身 |
|||||
資糧道持明 |
加行道持明 |
見道持明 |
修道的持明 |
無學道持明 |
|
最後講阿底約嘎就是一般講的無上瑜伽。
阿底约嘎(最极無上瑜伽)能成熟的灌顶,得受下面两种灌顶的四种句宝灌顶寶瓶灌頂(外/身)、秘密灌頂(內/語)、智慧灌頂(密/意)、句義灌頂(極密/事業)中特别分出的有戏、无戏等四灌顶,以自宗的清净誓言守护相续。实修能解脱的教授包括懈怠者无勤解脱的本来清净直断和一精一进者有勤解脱的任运自成(頓超)。如果从法的角度而言,必须把法性(實相)现量相(證悟空分)安立为见道。然而,以修行者作为出发点,法性现量相立为资粮道觉受增上相即加行道;觉性如量相(證悟覺分)为见道;在法性尽地时,外所取境、内能取心、密觉受增上都逐渐灭尽,是圣者有学道;圆满灭尽时,即是无学道。安住在以上道位四相(加行道、見道、有學道、無學道)中者,就是持明内僧众。
阿底約嘎又叫最極瑜伽,一般叫做無上瑜伽,他的能成熟的灌頂,得受下面兩種灌頂的中間,他為什麼會用2種灌頂?意思就是在無上瑜伽的時候,灌頂會特別分出來有戲跟無戲,有戲,是有戲論的意思,這就是說還有分別的意思,又或者是代表有相的意思;無戲,就是無相或是沒有分別。醬子就有差別了,有戲層次就比較低。無上瑜伽裡分成有戲、無戲這也是一個次第,先有戲再無戲,可是每一個有戲跟無戲裡面他又有他灌頂的4個次第,這個四種句寶灌頂指的就是前面講的4灌頂→寶瓶灌頂(外/身)、秘密灌頂(內/語)、智慧灌頂(密/意)、句義灌頂(極密/事業)。就說整個無上瑜伽灌頂分有戲、無戲,有戲、無戲裡面有各有自己的4個次第也就是四灌頂,再根據阿底約嘎自宗的清淨誓言來守護相續、就是守護他們的三昧耶戒。實修能解脫的教授,這前面讀過,現在就很直接地告訴你,一個是直斷、一個是頓超,為什麼要說懈怠者無勤解脫的本來清淨直斷?無勤解脫是說沒有下太多功夫,他這不是負面的意思,因為主要就是根據他體性的本來清淨,剛剛講過如來藏是無為法,所以他的因跟果是一件事,他因就是果、果就是因,醬你就理解這種姓就是佛性,那你能夠理解這個道理的時候這就叫無勤解脫,因為你不需要用功力你本來就有的,所以這叫做本來清淨。這種就叫直斷。另外一種,他是用精進者有勤解脫,他是用任運自成、用頓超,我的感覺前面這是你直接針對體性這點下手,後者是從相用的角度,這不是哪個比較高哪個比較低,其實理論上直斷跟頓超這是修大圓滿的2種方法。
如果從法的角度而言,必須把法性的現量相安立為見道。這段話,假如你對如來藏的觀念不清楚的話,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在講什麼。那前面已經跟各位做了一些解釋,你現在就較能體會而不是完全不懂。他說這話意思是什麼?如果從法的角度那什麼叫做見道?應該是法性,這個法性指的就是實相,法性指的是實相是無為法、法指的是現相是有為法。他說,你應該要把這個實相的現量相,也就說瑜伽現量下面你證到了這個實相,這一般若用白話講就是證悟空性、證悟空分就是法身的部分,這個叫做見道,用法的角度證悟空分叫做見道。
然而,若以修行者角度作為出發點,法性現量相應該要立為資糧道覺受增上相也就是加行道;還有,覺性如量相,這個指的是證悟樂分裡面的覺分,或是說證悟樂分也可以,所以這時候以修行的角度來看應該是證悟樂分裡的覺分叫見道。所以,在法性盡地時,所謂的法性盡地就是你把這些全都消滅了,法本來就該消滅,消滅了法以後你證到法性,可你若執著有這法性你還是在執著,所以,法性也要讓他沒有的時候,這裏面就包括沒有外所取境、沒有內能取心、也沒有所謂密覺受增上,這時就是聖者的有學道;等到你圓滿全部都滅盡時,簡單講,由法的角度你證到空分就叫見道,若以修行的角度不只是證到空分還要有證悟覺分獲是證悟樂分醬子才叫做見道。但見道以後還沒解決,你要修道,所以在修道的當中就是慢慢的你要把法性這部分的執著也要拿掉,因此他說慢慢的把外所取境、內能取心、密覺受增上這些都要滅盡,這就所謂的有學道,有學道就是修道的意思。等這些個你也都讓他滅盡了,這就是到最後的無學道了。安住在以上道位四相中者,道位4相指的就是加行道、見道、有學道、無學道,這就是持明內僧眾。
這裡為什麼要跟你強調一個法的角度、一個修行的角度,為什麼見道就見道卻要分做一個叫法性現量相、一個叫覺性如量相,這就是你要對如來藏的觀念有一個理解。我再講一遍,如來藏本身講的是實相,如來藏指的是無為法,標準的說法是大無為法,一般在這個實相在這個大無為法裡面他是包括空分跟樂分,因此會空樂雙運。所以,最後他不只是空性本身,最後他是雙運的,不是空說性本身他沒辦法顯,空性跟顯最後這2個是一件事,所以他才會在見道的時候做醬子一個分別。這裡大家去慢慢體會,當你能夠全部體會的時候,那至少你對整個佛學從2轉法輪到3轉法輪這裡面他所強調的見地跟其間的關係你就有辦法真正都理解了。今天就講到這裡。
阿底約嘎即無上瑜伽 |
|||
有戲、無戲2種灌頂,也各自有其4灌頂→寶瓶灌頂(外/身)、秘密灌頂(內/語)、智慧灌頂(密/意)、句義灌頂(極密/事業) |
|||
直斷 |
頓超 |
||
懈怠者無勤解脫的本來清淨 |
精進者有勤解脫的任運自成 |
||
法的角度解釋見道═法性的現量相,即證悟空分亦即法身部分,叫見道 修行者角度解釋見道═法性現量相應該要立為資糧道覺受增上相此即是加行道;還有,覺性如量相,這個指的是證悟樂分裡面的覺分,或是說證悟樂分也可以,所以這時候應該叫見道。修道的當中就是慢慢的你要把法性這部分的執著也要拿掉,因此他說慢慢的把外所取境、內能取心、密覺受增上這些都要滅盡,這就所謂的有學道。這些個都滅盡了,就是最後的無學道。 |
|||
加行道持明 |
見道持明 |
有學道持明 |
無學道持明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