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上師言教-077-20200901-不共內前行-發殊勝菩提心之行菩提心學處-般若

今天進入智慧度,度,一定是有菩提心攝持下面才有辦法把我們送到彼岸。行菩提心學處就是要行6度,般若就是最後一度也是最重要的一度,若沒有智慧度那前面5度就跟沒有眼睛一樣。
到目前為止,這裡每一度他都分成3個,像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持戒有嚴禁惡行戒、攝集善法戒、饒益有情戒,上次講的靜慮也是分成凡夫行、義分別、緣真如3種,那智慧度,也分成3個:聞慧、思慧、修慧。其實6度本身可以當作戒定慧來看,靜慮跟智慧就是定慧,前面4個有2種說法,1是把精進分出來講,就說任何一個修行都需要精進,那也有說法是精進也是可以放在戒定慧的戒裡面。戒定慧3學、聞思修3慧,這均屬於佛學基本觀念,聞思修,幾乎每次碰到都會提醒各位,聞思屬於資糧道的東西,目的是為了讓你得到決擇,有了決擇以後才有資格去修行,沒有決擇你是在修什麼。所以,聞思得到決擇以後再來就是去修行,這叫做修慧。修慧在《廣論》也有一個定義,修又有狹義、廣義之分,比方,決擇了空性以後就進入加行道,最後是要見道、證悟空性,基本上這個修本身就是為了最後那個證悟,就是最後那個金剛喻定佛的證悟,這中間有一個很重要的階段就是見道,所以這個修比較狹義的就是為了證悟空性、得到無分別根本智;以廣義來說,在資糧道裡面就有修了,因為你的聞思最後能得到決擇你前面一定要做了很多觀察修,一般這個名相就叫做觀察修。所以,狹義的修是要修空性,廣義的修那你前面的聞思也都是修。讀過《廣論》的就記得宗喀巴特別強調的說:若一定要到未到地定以後才算修,那在沒得到之前難道都沒有修嗎?!所以他修的定義是比較廣,觀察修也算修。那除了觀察修以外,資糧道裡也有止住修,因你一定要有是靠聞思慧觀察修得到的決擇,同時也用止住修去得到奢摩他以上的禪定本領,然後你把這2個加起來才有辦法進去加行道。這裡又複習一遍,你就更清楚在整個修行上面基本上是要有醬一個次第。

己六(智慧)分三:一、闻慧;二、思慧;三、修慧。

庚一、闻慧:

闻慧是指对于上师所传讲的一切正法的词义,自己听闻后原原本本地理解。
聞慧,簡單講,就是上師傳講一些正法的法義,其實並不只有上師,你所讀到的經論都屬於聞慧,你完全沒有誤差的理解,都能吸收消化他所講的。

庚二、思慧:

对于上师所讲的一切法义,不是仅仅限于表面听听、表面了知,而是在自相续中通过反复琢磨、研究、观察、思维而加以抉择你看他用了決擇,其實這很重要的,不懂的地方请教他人,不以似是而非、似懂非懂为满足,而要生起定解,必须做到将来自己身居寂静深山独自修行时,必須沒有任何東西會有疑問,不然深山獨處去問誰呢?所謂決擇就是沒有疑問,关于修行的要点不需要请教别人,完全有独立自主、彻底断除疑惑的把握。決擇本身有這個意思,也有思慧,剛講你在觀察修的目的就是成就思慧,為什麼叫觀察修?你讀完了有聞的智慧,你在觀察修的時候要反覆的串習,最好還能舉一反三,把所有的教理融會貫通。所以我常講沒有一個人不會修行,只是看你修什麼,有人天天修的是貪嗔癡、有人修的是慈悲喜捨,醬你就容易了解觀察修就是用腦筋去思考。不過,佛學要求的觀察修是你一定要上座,要按照那個毗盧七法去做,如此差別。

庚三、修慧:

所谓的修慧,也就是指真正了知法义后通过实地修行而在自相续中对实相之义生起真实无倒的证悟你注意他是對實相之義生起真實無倒的證悟,這就是狹義的修了,就是修空性、就是見道,也就是你在決擇以後最後你去證悟,決擇以後那個證悟叫做決定,決定就是證悟同樣的意思。大家可能有一點不能理解,為什麼他一定要提一個親證?你今天前面所有做的觀察修那個都不叫證悟,這差別在哪裡?差別在,你前面所做的全部的觀察修用一句佛學術語那是分別念下面的產物,都是你用分別念、你的第6意識等等。佛學強調實相,實相的相對是現象,實相是真正的相貌,現象是假的,因為,現象是由分別念所引起的產物,是主觀的東西,你認為那裏有一個石頭,是真的有一個石頭嗎?你可曾想過,那個石頭是經過可見光,你的腦筋本就被設定成要靠可見光才可見物,然後反射到你的眼睛視網膜裡面成一個影像,腦部有另外的東西就可以分別他,以現量的角度來講你就看到有一個東西在那裏,這東西再經過分別念把語言加進去就叫做石頭,那老美就叫做stone。醬你就懂這全是主觀的東西、分別念裡面的產物,那真正的實相,以那石頭來講,當你用出石頭或stone這些都是語言的,這就是遍計所執,這本身就是一種現象。那知道這些現象是什麼東西讓他產生的?就是分別念。醬你就了解為什麼要用證悟?因為,證悟本身在某一個角度就是你已經超越、克服了分別念,像我跟你講的都是分別念,若你用分別念不論你搞得再清楚那也只是一種決擇。聞思慧最後讓你得到決擇,決擇是分別念下的產物,所以決擇本身並不是實相。可是你要依靠決擇,這有一套方法就能夠讓他超越那個分別念,超越了分別念以後在佛學術語叫做瑜伽現量,是用瑜伽現量去證悟,就決定了,就真正理解到、等於說他親眼看到了實相,不是用推理的,也不是用思考的方式,而是真正的親眼看到,證悟本身強調的就是這個。為什麼會強調證悟?因為你要發現的實相,這實相本身最重要一個元素就是離開分別念。所以證悟本身不是用分別念去證悟的,一定要去體會這些東西,因為現象本身是分別念的產物、完全主觀的;實相是離開分別念你才有辦法得到的,這時這東西才是客觀的,才真正顯出事實是怎麼回事。醬我們就了解他所謂的這個修在這裡是一個狹義的修,指的是證悟,或者以佛學的術語這叫做決定
彻底生起定解,這裡要小心,決擇也是一種定解、是分別念下的定解,這裡所謂的徹底生起定解是無分別念下面的定解,解脱是非之网后现见实相的本来面目。為什麼叫做是非之網?因為是分別念的東西。請問你是跟非這是不是分別念的產物?無分別下面是沒有是非這個觀念的。所以你要看懂他的用字,一直也不停的提醒大家注意用字後面的內涵,你越搞清楚這些內涵你越懂他要教你什麼。所以,是非之網正是分別念的另一個表示,就說你解脫了分別念、然後現見實相,現見指的就是證悟,就是瑜伽現量去證悟,那實相本身就是所謂的無分別的根本智,就是證悟裡面你所體驗到的那個叫實相,這時候你才見本來面目。再講一遍,醬一句話你也可以讀過去就過了,可讀到今天你一看到這些文字你一定要知道他後面要講什麼,為什麼他要講是非之網,為什麼他會講實相的本來面目。
也就是说,一开始依靠闻法和思维断除增益,聞法跟思維就是聞思,為什麼是斷除增益?因為一般在思維下面的時候就是在分別念下面,也知道現象本身是分別念的東西,分別念最大的作用就是會增或減,所謂斷除增益,那現由增這個角度來講,因我們都是用語言在了解東西的,你在思維也是在用語言,那語言本身在世俗裡、分別念裡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你是靠他得到決擇的,可是你也要知道語言的過患,這是分別的基本上就會有增益,本來是一個實相,你判斷以後你加了一些文字一些思考,話又講回來,最後的證悟一定也是靠世俗的方式因他是一個方便,你沒有這些世俗的方法你也沒有辦法達到證悟,主要就是要靠這個方便、這個方法,靠這個方法去得到方便生,生滅的生,所以,方便生本身指的就是智慧,方便指的是一個方法,一般你在用方便的時候你是離不開世俗諦的、你一定是聞思的、一定是用分別念的。其實很多地方都要用分別念的,比方,你要做觀察修、你要做決擇,這都是分別念。可是方便是不是百之百的就是指這個,也不是,因為他在修定的時候是有很多方法的,比方,整個方法裡並不是只有用語言的,像根據毗盧七法坐禪定,這毗盧七法本身就是一種方便,最後目的是要得到方便生。所以他說一開始你是要依靠聞思也就是分別念,你要依靠這個分別念做工具,然後經過分別念的分析以後你有辦法把一些增益或是減損把他排除掉。這什麼意思?就說,當我現在用文字本身我了解實相是空性,我做了這個了解以後,我真正要修行之前我要做最後的決擇時,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就是,我知道這個空性,我現在沒辦法只能用空性這2個字來表達我所知道的東西,同時我也知道我現在醬子表達所了解的空性是相似空性,是相似不是真正空性,真正空性一定是要所有語言跟分別念都斷掉的東西。醬你就知道所謂的聞思斷除增益就是剛剛我解釋的這些,就我用分別念下面了解以後,我知道這裡面有分別念在內,那我也知道真正最後這個分別念是要被排除的。你若也可以醬子去理解文字後面的內涵,你就比較真正懂他後面要講的是什麼,就是可以完全掌握他要講的意思。這就是你的決擇本身是靠你的聞思做決擇,可是在你決擇的當中你已經知道聞思本身這個分別念是會產生增減的,雖然你得到的還是一種聞思的決擇,可是你已經知道這部分在真正實相裡面是要排除了,這就是正確的決擇,随后在进行实修时,对于五种外境的一切显现观为无实有的空色幻化八喻什麼叫五種外境?這就是12處的內6處裡面的眼耳鼻舌身意,就是人擁有的感官、能覺知外境的器官,配合的外6處就是色聲香味觸法,也就是6根對6境或說6塵。這裡講的5種外境是把第6意根所對應的法塵暫時不討論,只講無分別識所對應的色聲香味觸這5外境;這5外境都是色法,只有第6意根所對的法塵是心法。所以他會講說你對於5外境所顯現的你都知道是假的,是空性的、是色法,是色法可是他是空的所以叫做空色,對空色這又有一個很重要的幻化八喻如夢、如幻、如光影、如陽焰、如空谷聲、如尋香城、如影像、如幻化城,不記得這是不是龍樹最先提出的,他就是把世間的這些假象、這些現象……現先用另外一個角度3自性來解釋空色
自性本身指的是有的意思,不是沒有、是有的意思,什麼才叫做空性?叫無自性,無自性指的是空性。講自性是站在有的角度去講的,在有的角度把所有的法分成3大類
1、遍計所執:簡單講,語言就是百分之百的遍計執,根本是沒有的,你把他假立為有。比方,石頭這個名詞就是你發明的,你把這個石頭跟外境中一個東西連在一起說這就叫石頭,大家都如此叫,所以就習慣這類東西就叫石頭,經過長久串習最後你把這當成真的了,有石頭、石頭是存在的,這就叫遍計所執,其實他不是石頭,他是假立你編出來的一個東西,你是非常顛倒的認為他有。遍計所執,就是一種顛倒的有,在佛學這個叫做言說自性
2、依他起:前面的言說自性,就是語言的意思,這是假的,他再告訴你真的就是離言自性。所謂離言,一定要先把語言拋開,離言意思就是離開了遍計所執以後所謂的有是什麼,他不是沒有,他講的有這就叫依他起、依他起自性。這個依他起在世俗的角度來說他是有的、是存在的,算是世俗的實相,以世俗的角度他是存在的,可遍計所執是不存在的。依他起是存在的,可他這個存在是錯亂有,剛剛的遍計執是顛倒、根本沒有,這是有、是存在,是錯亂下面的存在。比方,你得到黃疸病所以你看所東西都是黃色,這黃色對你來講一點都不假他本來就是黃色,可是實際上他應該是白色,之所以會看成黃色是因為你有病才把他看成黃色,所以是錯亂下的產物,依他起本身指的是這個。一般緣起的法則都算在依他起裡面,什麼叫緣起的法則?像因果律,或者更深的4重緣起,這都是一種緣起的法則,他是實實在在的、在依他起下面你是一定遵從這個法則,你講他錯亂也好可他就是有這個規則就會按照醬子走。所以一般講依他起是有,只不過他是幻有。那現在所謂的幻化8喻,也就是告訴你世間法裡所有真正存在的這些東西這叫做依他起,他用8個比喻叫做幻化的來告訴你世俗上所顯現的這些東西其實都是一種幻有,再講白一點,幻有還好聽一點,其實是錯亂有,為什麼會有錯亂?這沒辦法,這就是在緣起的規則裡面。
3、圓成實:最後,離言自性裡面,依他起是錯亂有,另外一個東西就是真正的有、就是這邊所講的實相,這個實相真正有他是有什麼?有空性。醬理解?就圓成實指的是有法性。一般,依他起叫做法,圓成實叫做法性,法性本身指的就是空性,也就是指的是實相。
這就是告訴你真正的世俗裡面的實相是2依他起、圓成實,可是依他起是一種錯亂的實相,真正沒有錯亂的實相叫圓成實,那叫空性。可空性是沒有、那你現在又叫他自性,所以,你要理解當他講自性的時候是以有的角度來告訴你說是有空性這件事情。可空性本身你一定……你要了解這個觀念→現在是用有的角度告訴你說世俗上存在的:一個是根本沒有是顛倒的遍計執,另外一個是有是錯亂的有的依他起,那真正的有是實在的是沒有錯亂的真正的有叫做實相也叫做圓成實。現告訴你有空性那不是又跟空性牴觸了嗎?所以你到這裡一定要知道,真正的唯識講這個法相有2個,1叫隨教唯識、1叫隨理唯識,若以隨教唯識無著菩薩的這個系統他一定是跟中觀完全配合的,也就說彌勒菩薩跟文殊菩薩的教法雖然一個講法相一個講法性、一個講唯識一個講中觀、一個是廣行一個是深見,講法相要比用唯識正確一點,因為,唯識的範圍較之法相要小一點,所以在真正實相的條件的時候,圓成實他一定會連上勝義無自性性。也就說,3自性要對上3無性,遍計執所對應3無性的相無性,依他起所對應3無性的生無性,圓成實用標準中觀的觀念其實他是對應3無性下的自性,所以追根究底是無性,這就完全吻合空性的觀念了,所以是勝義無自性性。

給各位醬子很重要的梳理以後,你就知道幻化8喻是在講什麼。最重要就是用8個比喻來告訴你:真正你所看到世間裡面存在的這個就是依他起,他其實是一種錯亂下面的有,你叫他幻有、錯亂有都可以。這個不是遍計執,這是真正在世俗裡面的實相。根據世俗實相有2個,真正的實相是圓成實,依他起則是錯亂下面的有、或者是幻有。
幻化8喻就是用8個比喻來讓你了解你現在認為的有其實相當於第1個比喻夢境,这一切本来无有而在迷乱者面前显现,犹如梦境一切本來是沒有可是你在錯亂下面會顯現,就像夢境,夢裡面你可以看到山河大地……由因缘缘起聚合而骤然显现,犹如幻术;本来无有而显现为有,犹如光影2個幻術,幻術跟後面的幻化有一個差別,幻術一般要靠工具,比方他用一個樹枝再念咒變成馬這叫幻術,幻化是不需要其他輔助的東西而無中生有,這些都是假的。他為什麼要用這個8喻,如果我沒記錯他這是要配合8不中道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就是說以如夢喻不生、幻術喻不滅、谷響喻不常、水月喻不斷、幻化喻不一、尋香城喻不異、煙花喻不來、陽焰喻不去。幻化8喻,我記得有2種說法,比喻不一樣,那不重要,主要這裡是談智慧,你就了解在世間裡面其實都是錯亂有、或是幻化,或者是光影本來沒有顯現出來的等等,正在显现之时不成实有,犹如阳焰;里里外外均不存在而显现,犹如谷声;无有能依所依,犹如寻香城,尋香是天龍八部之一,依著聞香而生存,一般中陰跟這還蠻像的,這一族他們的居所是沒有依憑的,所以他叫做沒有能依所依,一個城市不知道是依在哪裡可是他就是存在,而且這個存在裡住了尋香;现而无自性,犹如影像,影像基本上應該指的是鏡子;本来无有之中显现一切,犹如幻化城,幻化是變出來的意思,剛剛也解釋過了跟幻術的差別,其實水月也是一個很標準的在描述什麼叫依他起,他是顯現可是後面是假的、是沒有的,你看到月亮,水裡映出一個月亮,是非常清楚的顯現、是有,是有一個月亮在水裡面,可是這水中月沒有任何的實體,所以這是很標準的告訴我們空性的比喻、描述很多東西的本質是空性。由此了达外境的显现均是虚妄的本性,這就回到剛剛講的依他起,色聲香味觸這些都是色法,一般沒學過佛學,對這5個色法天經地義的認為是有的,明明就聞到這香味明明是有,其實告訴你這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比方,你覺得這個東西很甜,科學已經有辦法解釋,因為糖本身有一個oh鍵、氫氧鍵,我們人被設計的碰到糖類的氫氧鍵的時候我們的感覺就是甜,很簡單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為什麼做化療過後的人吃東西都沒有味道,現在你就知道佛學講的完全都是事實。他告訴你是幻有,你說明明是甜的,那現在發覺做過化療的人他吃糖是沒有味道,那明明是甜的怎麼會沒有味道?這你才理解你認為明明的東西其實都是一種主觀,講起來也都是分別念下面的產物,因為你本身就是被設計成醬子就有一種主觀,最後你就認為那個東西是存在的。他說你了知外境就前面說的色聲香味觸都是假的,那你再通过观察显现这些的作者——有境心的自性,那現在你要注意他要講什麼,首先他告訴你外境是假的,現在告訴你這些外境的作者這指的是有境,什麼叫做對境?什麼叫做有境?簡單講,一個叫所緣、一個叫能緣,或者剛剛講的色聲香味觸那5個叫色法,現在有境就是心識,色聲香味觸的有境指的就是眼耳鼻舌身這5個的識,醬你就懂了。所以由外境是假的,你再觀察發現有境也就是這眼耳鼻舌身5根識的自性真的是有嗎?你知道外境沒有,現在再去觀察這感受外境有的這個有境他本身是不是真的、你去看他的自性,這時你才發覺他也是沒有的。其實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所謂的外境跟有境,這是因為我們就是被設計成醬子,有主觀、客觀,有能所2緣在裡面,其實能所就是一種錯誤的分別念,真正的實相是沒有能所的。假如沒有外境你是不會有有境的,這2個是互相觀待、互相依賴的,沒有有境不會有外境、沒有外境你是絕對不會有有境的,那你現在發覺外境都是假的,那有境怎麼可能是真的呢?!醬懂嗎!因為這2個是互相依存的。比方,父親是因為有小孩才叫做爸拔,小孩是因為爸拔才叫做小孩,那若發現爸拔不存在的話,那小孩會存在嗎?或是小孩不存在的時候這爸拔會存在嗎?那這名相就不會存在。我是用名相來比喻可醬你就理解為什麼要用這個順序跟你講,其實在修行上面我們講唯識無境,這第1關一定就講的唯識無境,唯識無境成立以後第2關就是有境也消滅了,因這2個是互依的,所以你在修行裡面也是先消滅外境,當你發覺外境是假的你就知道內識也是假的,你的心識也是假的。
所以,从而在对境显现不灭当中止息执著对境的分别念,這裡分別念指的就是有境,這句話意思就說你把這些搞清楚了,雖說外境這種顯現你沒辦法把他滅掉,因為你就是被設計成能看到感受到,但你經過觀察以後你知道這對境是假的,所以雖然他可以一直顯現,因為你知道他是假的、經過你的觀察你就知道你的這個有境你的分別念也是假的,你的有境是假的以後自然就會屏除這種分別念。再講一次,從而在對境顯現不滅的當中你可以止息執著對境的這個分別念,也就是你知道唯識無境,當你知道唯識無境繼而就進入境識雙泯2個都沒有了,不僅是外境沒有,因外境沒有內識就沒有了,所以,到最後你就會止息內識的這個分別念,然後,于证悟虚空般明空法性的境界中安住,你就能證悟空性,明空法性,明指的是顯現,空指的是實相,所以這明空法性就是指真正的實相醬子的一個境界,用明空雙運也可以,你就知道顯現也是空的,空也可以顯現,这就是智慧度。

花這麼長的時間只講了這麼一點,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學會去理解、銘記下來他每一個字後面所具有的甚深意義,你就更能了解他為什麼這麼說。

以上所讲的六度,如果再展开解释,那么每一度都可以分为三种,這前面已經講過,就像慧分成聞、思、修3種,靜慮分成凡夫型、義分別、緣真如3種等等,这样一来共有十八种。其中的财施又可以分为三种,財布施分成普通布施、廣大布施、極大布施3種,这样算来,共有二十种,再加上方便度、力度、愿度、智度,6度最後的智慧度又可以分成方便度、力度、願度、智度,也就是由6度改成10度,正好可以配合10地菩薩,到6地主要是般若度圓滿,再上去到7地為什麼叫方便度,因7地菩薩是完全了解世間所有方便,所謂方便就他是一種方法,就比較屬於世俗上面的各式各樣的法他都知道這就叫方便度。力度就更高了,再來願度,最後真正的智度就等於10地菩薩了,总共为二十四种。如果再详细一点分,那么每一度都可以分六类,共有三十六类。前面24度是一種說法,36度則是每一度再展開成6度,比方,以布施度展開成6度為例,叫做布施的布施、持戒的布施、安忍的布施、精進的布施、靜慮的布施、智慧的布施,醬你就懂了。所以6度可以有618202436這幾種組合。

下面以布施度中的法布施为例,讲者上师、所讲之法以及传讲对境的弟子,这三者具足以后进行讲经说法,这就是布施度,這就是布施的法布施;在讲经说法的过程中,上师不贪图名闻利养并且也不杂有宣扬自己功德、冷嘲热讽他人等烦恼的垢染而传讲,这就是持戒度,這就是持戒的法布施;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讲解一个句子的意义,不顾一切辛苦劳顿,这就是安忍度,這就是安忍的法布施;说法之时不为懒惰、拖延所困,不违越时间而传讲,这就是精进度,就說我跟大家共修若是32頭的說有事請假,這就叫違越時間,應該按進度而行,不違越時間這就是精進的法布施;心专注在所讲的词义上不外散乱,无有错谬、不增不减而传讲,这就是静虑度,這就是靜慮的法布施;这般进行传讲的时候,以三轮无分别的智慧摄持,这就是智慧度,法空的智慧攝持下傳講這就是智慧的法布施。显而易见,在法布施当中已经完整地具足了六度。

再以财布施中的下施乞丐饮食为例来说明,所布施的东西、作布施的人以及所布施的对境三者具足以后进行施舍,这就是布施度,這就是布施的財布施;不布施低劣、鄙陋等物品,而是将自己所享用的饮食施予乞丐,这是持戒度,這就是持戒的財布施;对方三番五次地索求也不嗔不恼,这是安忍度,這就是安忍的財布施;不顾及辛苦劳累,不耽搁及时布施,这是精进度,這就是精進的財布施;专心致志布施,不散他处,这是静虑度,這就是靜慮的財布施;了知三轮体空,这就是智慧度,這就是智慧的財布施,可见财布施也同样具足六度。持戒等其他般罗蜜多都可依此类推。這就是解釋怎麼有36種。

此外,如果将十度归纳概括,6度的智慧度展開方便度、力度、願度、智度配合10地菩薩成為10度,正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说:断除我执外,无余布施度,是說你如果能斷除我執的話就沒有其他的布施了,簡單講,你能做到醬子基本上你已經布施圓滿了。這讓我想到《廣論》中提到一點很重要,所有6度要能圓滿他都是心法,不是說讓天下的乞丐全部都不再是乞丐,這你是做不到的,你若像這就是一種心法,告訴你在你的境界裡你斷除了我執,我執就是捨不得,若你不再貪著,你的布施度已經圓滿,你要知道修行裡最重要是修心法;断除狡诈外,无余持戒度;不畏深义外,无余安忍度,深義是指讀佛法時,因安忍以前讀到過對甚深法義的安忍,讀到深奧的佛法你不會害怕,這裡有2個角度來講,你有辦法去理解很深的法義,同時你不會誤解不會害怕,不是說你讀完空性以後你嚇死了;不离修行外,无余精进度;安住本性外,无余静虑度;证悟实相外,无余智慧度;所做如法外,无余方便度,所做所為均如法,基本上你的方便度就圓滿;摧伏四魔055外,无其余力度;成办二利外,无其余愿度2利就自利、利他,到這已經是9;知惑自过外,无其余智度,你能了解所有的煩惱其實是你自己的問題
什麼叫做四魔?就是指: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天魔
四魔:指恼害众生而夺其身命或慧命的四种魔类,即烦恼魔、蕴魔、死魔、天子魔。烦恼魔指恼害众生身心的贪嗔痴等烦恼,簡單講,煩腦魔就是你會輪迴的原因,因你有煩惱就會造業蕴魔指起种种障害而构成众生生命的色受想行识五蕴,又作阴魔、五蕴魔、阴界入魔等。死魔指能断众生命根的死。天子魔又作天魔、天子魔,其實鬼神都算,惹到時對你都是一種修行上的障礙,這裡主要是講欲界6天最高的他化自在天天主波旬,當一個修行人得到奢摩他以上的定力的時候,就可以脫離欲界進入色界,人還在欲界但他可以跟色界產生交集,之所以有輕安有神通其實都跟奢摩他有關,這時波旬會煩惱會來阻擾你得奢摩他。依《楼炭经》云︰“在欲色二界中间别有魔宫。”其魔怀嫉,譬如石磨,磨坏功德。《大方等大集经》卷九︰“若能观法如幻相者,是人则能破坏阴魔。若见诸法悉是空相,是人则能坏烦恼魔。若见诸法不生不灭,是人则能破坏死魔。若除憍慢则坏天魔。复次,善男子,若知苦者能坏阴魔,若远离集破烦恼魔,若证灭者则坏死魔,若修道者则坏天魔。”

库鄂仲三子曾经问阿底峡尊者:一切道法以何为最?庫鄂仲這是指阿底峽3個重要的弟子,即庫敦·宗哲雍仲、鄂·勒貝喜饒、仲敦巴·甲哇迥乃三人,合稱為“庫、鄂、仲”,在噶當傳承中很重要的3人,他們問一切的道法是到什麼程度才算是圓滿?

尊者答道:了达之最就是证悟无我的意义,了達,了知跟通達能夠圓滿的時候就是表示你已經證悟了無我的意義,敦肃056之最就是自心相续调柔,敦肅,有些地方解釋為溫和、厚重,還有虔誠、恭敬,就是他非常的溫和也很厚重的一個人,他不輕薄,他很溫和,然後也很真誠很虔敬,而且非常的虔誠,這個方面來講就是敦肅。當然有些地方說它是屬於對於行為上面非常如法的,戒律方面、行為方面很如法的,這個也是一種敦肅。意思是說你的行為你的戒律什麼時候才是做到圓滿,也就是你自心相續調柔的時候。功德之最就是广大利众之心,這就是你真正的利他,教言之最就是恒时内观自心,簡單講就是你的聞思怎樣叫做圓滿,对治之最就是了达万法全无自性,就是你什麼時候可以不再對治你的煩惱等等,也就是你了達萬法全無自性,此時就是對治圓滿,所以是靠空性,行为之最就是不随顺于俗世,因佛法最後追求的是出世間的智慧,你若都是隨順世間你根本沒有機會證悟,所以你不隨順俗世才是行為的圓滿,成就之最就是烦恼日趋薄弱,最後就是沒有煩惱這就是你的成就,道貌之最就是贪欲日渐减少,道貌是指你的證悟之相,證悟的時候外表會表現出來的叫道貌,什麼時候是你修行的外相圓滿,就是你沒有貪欲了,布施之最就是无有贪著,這貪著跟前面講的貪欲是一件事只是用不一樣的角度,持戒之最就是自心寂静,安忍之最就是身居卑位,精进之最就是抛弃琐事,静虑之最即自心不改,智慧之最就是不执一切。

此外,持明无畏洲晉美郎巴也说,這裡都引用一些大德的教言來教導我們,持明無畏洲晉美郎巴,就是大圓滿龍欽寧體的這個伏藏是他開發出來的,在大圓滿傳承他非常重要,他說知足即是布施度,彼之本体乃舍心,這個捨是11個善心所之1无愧三宝持戒度,不失慧念胜忍辱,一切助伴需精进,不管做什麼事情你都會有精進,這就叫精進圓滿,所以叫一切助伴,执现观圣057静虑度,執現觀聖,簡單講就是密宗所謂的淨觀,在真正了義的時候認為所有東西都是清淨的,以前不講過有人天生看什麼都是善的,這是很有善根的,淨觀就是醬一個觀念,在了義把一切都觀成清淨的,贪执自解智慧度,貪執要自解才叫做智慧度。无有能思所思境,這就是無二,能所是假的,能所這種2元的觀念就是所謂依他起下面的錯亂有,其實真正是沒有能所,無分別根本智基本上就是沒有能所,并非俗念离定解,1個就告訴你沒有能所,所謂俗念簡單講就認為幻化8喻是真的有,很多依他起的東西你就認為真正有,更慘的是把遍計執的東西也認定是有,這些就是俗念,離定解,當你有那些俗念你怎麼可能會有空性實相的這種定解,不可能會有的;乃为涅槃胜寂灭,真正應該有的是涅槃,但這不是小乘的涅槃。此等一切不可说,這就是指分別念的問題,一切不可說就是叫你要離開分別念,就是讓你能真正去接觸空性、實相,愿汝铭记于心中。 這裡high-light起來,不是亂來的,這都是他們真正證悟的體會。
執現觀聖:所有我們能夠執著的現相觀聖,全部了知為聖尊的自性。因為按照了義的教法來講,一切不清淨的法,本性都是清淨的,所有的有情都是佛,所有的水都是佛母、無量宮,所有的山河大地,一切的地水火風,這些五蘊都是本尊的自性,叫做執現觀聖。

如果将六度等广大菩萨乘的一切经论正道归纳,可以完全包括在空性大悲藏之中。空性大悲藏,這句超重要,一直不停的聽到智悲雙運,那這就是智悲雙運的另外一個說法。空性指的是智慧、大悲指的是菩提心,佛學到最後他智跟悲是連在一起的,這2個是一件事。前面已經不知道講過多少次了,在淨空老和尚的影片中看到的,外國有一個科學家說某甲的能量跟某乙的能量是相同的,也就是某丙的能量,能量他是沒有分別的。這是一種智慧,在這種智慧下面你是否體會到大悲已經在裡面了?叫做同體大悲,所以為什麼最後智、悲會連在一起。其實,我們都是源於同樣一個東西在輪迴,但我們在輪迴當中卻又是截然不一樣的個體,可是真正的實相他們是一件事,所謂的空性是沒有所謂的有無,那你現在會有某甲、會有某乙、會有某丙這部全都是分別念的產物;假如你真正了解實相的時候他是沒有這種東西的,而不是嘴上在講沒有這些東西,他根本是渾然一體你絕對沒有辦法再去區分的,在能量的境界的時候你絕對沒辦法有任何語言出來的。以前也舉過能量的模式來解釋空性,現空性就是能量、就是勝義諦、無為法,另一邊就是物質、就是世俗諦、有為法,有為法就是你看到的這個世間,有沒有?當然有,包括心法你的思想都在內。為什麼有?因為我用空間座標加上時間就可以把它標出來了,因有是可以清楚定位在哪裡的,色法不用講,心法也是一樣,我起一個念頭,是在什麼位置、什麼時候起這個念頭都很清楚。可是能量是沒辦法定位的,能量本身是沒辦法用空間、時間來定位的,一般能量的位置在科學上都是用或然率表示,這是很勉強沒有辦法的辦法,而且能量絕對沒辦法用時間表示,沒法說這是昨天的能量、這是今天的能量。像我們手機發射的信號這不能叫做真正的能量,那已經是能量的用,都可以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更不要講實際的能量。根據愛因斯坦的E = mc² 這個公式,E代表能量,m代表物質,c是一個常數、就是光速,因為這個公式發明了原子彈,你看,一點物質轉換成能量就很大了,所以就是靠放射性物質,像放射性物質就是直接把物質變回能量。簡單講,所有的物質其實都是能量做成的,你就是能量做成的,雖然你現在看起來都是物質,但按照相對論能量跟物質是一件事的,他用等號就表示是可以互換的。就因為可以互換才有原子彈出來,因他把物質裡面全部的能量都釋放出來了。
醬你就知道,一個可以用空間、時間定位的東西居然是用無法用空間、時間定位的東西所做成的,而且他們之間是呈等號。這就是佛學厲害的地方,他的空性就相當於在講能量這邊的觀念,所以空性本身你是沒辦法去講他有,他跟有是沒有關係的,一產生有的時候已經是物質這邊了,不止是跟有沒關係,空性跟沒有也沒有關係,空性下面是沒有所謂的有跟無,也沒有既有既無、非有非無,這都沒有所以這叫離4邊,所以叫離48戲就是這個道理。
當你了解這個,你就能理解為什麼最後智悲會連在一起。對這,你稍微有一點感受時,你就會發現所謂的你、我、他都是假相,因為空性的關係,用平等的角度講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實際上是大平等,這時你就理解到智悲為什麼是一件事。講到這,不能不隨喜我們自己居然能接觸到佛學、且還能相信他、學習他。
空性大悲藏,這個藏,在佛學這個字基本上有能藏、所藏、隱藏3個角度來了解他的意思,所謂能藏就代表他是一切法,所藏的意思代表所有的功德,所謂空性大悲藏這個藏本身的含意就是:他就是一切法,一切法的功德也包括在這裡面。那為什麼還有一個隱藏的意思呢?一般,這我們凡夫俗子是不懂的。你一看到藏這個字,你知道有能藏、所藏、隱藏這3個角度,所以,為什麼阿賴耶識叫做藏識。空性大悲藏,若站在能量的角度,我叫他能藏,因為沒有他是不可能有後面產生的一切,若用所的角度來講,他包含所有一切法的功德,一切法由他產生、他也是一切法,這就是剛剛講能量的那種觀念。那為什麼還有一個隱藏的意思呢?這是我們凡夫俗子沒辦法懂的。這要修行到最後才有辦法解開謎底。
萨日哈尊者龍樹菩薩的上師,這位大德薩日哈尊者應該是印度佛教歷史中60幾個成就者中間的一位,他也是龍樹菩薩的老師,他的道歌中说:离悲空性见,非获殊胜道,假如你今天只有智慧你沒有大悲的話,是說,其實智悲這2個是雙運的,雙運意思是說2個是一件事,所以你沒辦法體會,你只能理解智慧這邊、空性這邊,你不知道其實現空是雙運的,或著你不知道最後的同體大悲,醬子你絕對無法開悟的,不是殊勝道。所以我們常講菩提心很難,可到最後一定是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是一件事,我們一定要有這個、沒有是不可能成就的。要由世俗菩提心有辦法變成勝義菩提心,可當你有了勝義菩提心時,你的世俗菩提心不用教你,這就是為什麼智悲是一件事。可是你若唯修悲心,意思是你沒有智悲雙運,你不懂這2個是一件事,你單單修悲心、你只修世俗菩提心,你也是沒辦法離開輪迴的,岂脱此轮回?何人兼具已,任何一個修行人2個都能搞清楚,不住于有寂,這個有代表悲、寂代表智,也就是一個代表輪迴一個代表涅槃,最後告訴你,其實,輪迴跟涅槃也是不存在的。不住於有寂不是他有的意思喔,就是你已經理解了所謂的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因為沒有所謂寂靜的涅槃,你不走上寂滅就只有輪迴,可你輪迴這個本身已經不是以前那種輪迴了,可憐我們的輪迴是沒有辦法的是被業決定的,他們再來其實不叫輪迴可還是在輪迴、只是他是回來度眾生他是乘願來的,他並不是走過去的路,他也不是有一個寂靜的地方比方說天堂讓他待住,所以愛因斯坦也講過最符合科學的宗教是佛教不住三有与涅槃就是指无住涅槃、圆满正等觉的果位。無住涅槃的意思不是說有這個涅槃而不去住,其實這意思是涅槃跟輪迴也不是2件事,其實對真正證悟的人來說是一件事是雙運的,因他沒有所謂的涅槃也沒有所謂的輪迴。另外龙树菩萨说:空性大悲藏,有者成菩提。 你看又把智悲放在一起,也就是醬子才能成佛的意思,所以,福智要雙運、智悲要雙運。

今天就到這了,大家要真正去體會,走到佛教的修行真正要追求的無非就是要證悟智悲雙運,無非就是要找到這個無住涅槃。當我們認清這個map,即使還有很長的路、很長的時間,可我們已經很幸運了,有很多人還不知道這條路。
 

 

 
arrow
arrow

    七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