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上師言教-029-20190806-輪迴過患-討論
今天先把實修這一部分過一遍,因實修這部分是要自己做的。接下來會去青海上師那裏12天,回來後不想未準備妥善而過於匆忙的消文故中間暫停2堂課,大家正好趁這時間好好做觀察修。【嗯,真是太混了!自行放暑假了。該打!可放假放的好爽耶!눈_눈】
接下來就把實修的根本苦、支分苦過一遍,上次有講過,前面地獄苦、餓鬼苦、旁生苦要觀這些可以從實修法上面看過再去觀,畢竟這些苦不是那麼直接能感受的,今天重點就放在3根本苦、8支分苦,這是提到人的苦,跟我們有切身關係、感受最深也是最能體會的苦。3根本苦已經看過,現在再重看一遍。我們本也應設身處地觀想6道裡面的痛苦,可因為作為人,我們是最清楚人的痛苦,所以人的3根本苦跟8個支分苦更應好好觀想。
2-4、人類之苦 分二:2-4-1、根本苦;2-4-2、分支苦。
2-4-1、根本苦:
前行:皈依、發心。
觀修之前的前行部分都一樣是你要皈依、發心,身:結跏趺坐,女性可以單盤;語:排9垢氣→左鼻排出紅色貪、右鼻排出白色瞋、兩邊同時排出黑色癡;意:皈依、發心,祈請上師加持。
正行:觀想人類的三根本苦:
前行裡面3根本苦的說法跟我們以前其他地方讀到的3苦似乎是不一樣的說法,其實這只是角度不一樣,可是基本上他要講的東西仍是一致的,這就不再贅述。你也可以用以前的觀念去觀修,最重要是你要能親自去體會去觀修。
1、苦苦:指前面的痛苦還未煙消雲散,後面的打擊又接踵而來。比如說,父親去世的憂傷尚未得以平復,緊接著母親又撒手離去;身體不好的時候,心情也不好;麻瘋病還沒有痊癒,又患了其他傳染病。
2、變苦:變苦或是叫做壞苦,現在所擁有的快樂也是瞬息萬變,轉眼間就會變成痛苦。譬如,迎娶新娘跳舞歡慶時,突然出現了天災人禍,當下的快樂瞬間就變為痛苦(就如同去年汶川大地震一樣)。因堪布住在四川五明佛學院。
3、行苦:表面上看來好像不是什麼痛苦,實際上並沒有擺脫痛苦之因。好比吃了慢性毒藥,馬上不會有感覺,但它終究會引生痛苦,同樣,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如吃飯穿衣、住房受用等,都可能成為造罪業的因,其後果無疑就是痛苦。這就是用不一樣的角度來解說行苦,你為了要生存,在這整個過程就會讓你造很多業,造完業就是受苦,你就輪迴沒法解脫,這是前行中教你觀察行苦的方法。
這三大痛苦,除了聖者以外,凡夫之人不可能沒有。要想脫離如是痛苦,依靠財產地位等手段都沒用,唯一的方法就是必須修持殊勝佛法。簡單講就是苦諦,佛陀第1次轉法輪就是講4聖諦,第1諦就是苦諦,告訴我們生命在輪迴裡面的事實,並不是用悲觀的角度來講,而是說明實際上的情況是怎樣。接著講集諦,就是告訴我們為什麼會有這些痛苦,原因就在於我們有無明所帶來的一堆煩惱,煩惱就會讓我們造業,造完業就是會墮入輪迴,輪迴本身就是苦。醬子整個觀念就很清楚了,也就是說你唯一解決這個事實的方法就是你一定要出離、要解脫,解決的方法就是滅諦、就是涅槃、就是解脫,再告訴我們用什麼方法才能解脫、能進入涅槃,這就是所謂的道諦。所以課本才會說唯一的方法就是修行、就是解脫,沒有其他方式你可以解決這個痛苦,而要解脫正確方式就是所謂的道諦。
後行:回向善根。
✿ ✿ ✿ 第30修法終 ✿ ✿ ✿
2-4-2、分支苦 分二:
2-4-2-1、四大瀑流 分四:
2-4-2-1-1、生苦;2-4-2-1-2、老苦;2-4-2-1-3、病苦;2-4-2-1-4、死苦。
2-4-2-2、其餘分支苦。
2-4-2-1-1、生苦: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生老病死四大瀑流中的生苦:
中陰、尋香就是指以香為食的靈體,中陰尋香意識到處漂泊時,這時若見到他下一世的父母做不淨行,其神識便進入父母的精血中,于七七日中依次形成凝酪、膜皰等胎位七處,直至身體在母胎中形成。這是佛經中的說法,當然可能有人會質疑試管嬰兒、或是人工受孕,這就不見得要經過父母不淨行這件事,其實我以為碰到佛的教法中這一類的東西不必去那麼在意,因這不是要教我們的重點,重點是在是不是有生苦這件事。假如真有生苦這件事,何必去斤斤計較這些不是重點的細節,主要意思是不要被這些不重要的地方去影響我們對聖教的信心。就像人家說這聖教是一字不能改,我也不這麼認為,我一向是實事求是,而我的想法很簡單,那再碰到這種你就容易接受不會太在意,因佛教經教文字傳到現在已經2000多年,這2000多年當中誰可以保證他向來沒有汙染?傳承本身是存在的,可是,以藏系來說佛法曾被滅過,漢地也有過3武滅佛運動。就像唐朝玄奘法師在印度師從那爛陀寺住持戒賢法師學習《瑜伽師地論》,返國後先翻譯了這部100卷的《瑜伽師地論》,再與弟子窺基將印度10大論師的著作擷取精華揉合而成《成唯識論》,成立了法相宗。但玄奘過世後20多年間法相宗沒落,以致後來是太虛法師跟歐陽竟無先生的老師楊仁山先生是從日本再尋回這部《成唯識論》,再翻譯去點校《瑜伽師地論》。這就說有一點瑕疵也是很自然的事,而整個教理是可以經過理證、教證的考驗,他整個教法都站得住的,甚至跟今天的科學都不相違。你醬一想就不會那麼在意一些不重要的細節。
那在住於母胎期間,胎兒覺得母胎裡漆黑一片、臭氣熏天、令人發嘔。當母親吃涼東西時,他會像浸在雪水中一樣極為寒冷;當母親吃熱東西時,又讓他如住火坑一樣十分灼熱;母親睡覺之際,他如同被大山壓著一樣沉重;母親饑餓之時,他會如墮入深淵般恐怖……在住胎九個多月的時間裡,始終都這樣痛苦不堪。我們肯定也受過如此痛苦,但因為時間過長,再加上胎障所蔽,現在不一定記得了。大部分是都不記得,若能記得也必有特殊因緣。這生苦本身包含你要被生出來時種種苦,同理,做母親懷胎當中也是受盡各種苦,甚至有生命危險,都是苦不堪言。
臨產時,由於產門極為狹窄,有些胎兒生不出來,以至於慘死於母腹中,這在過去真正是生死一線之間,現在可以剖腹生稍好一點;就算僥倖沒有送命,但也要感受接近死亡的痛苦。
落地後,身體被手接觸時,如寶劍割肉般無法忍受,這是一定的,因整個環境全不一樣了,以理推想這是很合理的;沐浴時如同剝皮般痛苦。諸如此類的痛苦無量無邊。所以,孩子降生後首先哇哇大哭,也是一種痛苦的表現。
每個人無論於何處出生,都不離此等痛苦。因此,深深思維這一道理後,為了不轉生於輪回中,我現在必須精勤修法。這是用生苦來體會苦諦。
後行:回向善根。
✿ ✿ ✿ 第31修法終 ✿ ✿ ✿
2-4-2-1-2、老苦: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衰老的痛苦:
老苦,我們同修裡面很多都算是老人,醬子老苦已經不是文字而是實際上的體驗了,來做這個觀修實際上是能有很深的體會的。人到垂暮之年,因體力喪失而難以站立,行動不便;因諸根功能衰退而眼觀不清,耳聞不明,記憶模糊;因識力喪失而思維外散,心胸狹隘,愛發脾氣;因風脈減退而如孩童般無有主見,感覺粗大;因內在身心改變而遭受諸多疾病損害,令眾人心不悅意,雖口口聲聲說願意死,實際上極為擔心死去……此等痛苦不可勝數。(我們身邊如果有老年人,應儘量去幫助他們。他們跟年輕人不相同,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稍微對他瞪一眼,或者說一句重話,他就會特別傷心。老年人的身體也很脆弱,輕輕碰一下就倒在地上,看起來非常可憐。我們每個人最後都會變成這樣。)
因此,我現在必須修持正法,以獲得無老無死的菩提果位。
【堪布提示語】:
這種觀想很簡單,有些人說不會修,其實沒什麼不會的,只要對這些道理反反復複觀察,看到底是不是這樣,實際上也並不難。假如你天天都這樣想,最後法一定是會融入你心。
今年的修行,雖沒有人說自己打開慧眼了,具有超勝的神通神變,能見到三千大千世界以外的東西,但通過這樣的觀修,可令我們對許多道理並不是留在口頭上,而是從內心中真正感受到法義。堪布這段話就是強調觀察修的重要,修行,整個佛法你除了聞思以外,你一定要能夠決擇,聞完法一定要思,思以後你才能決擇,這個觀察修本身就可以幫助你決擇。
前段期間你在座中觀察修就能幫助你決擇,最後你真正要證悟要生起智慧的時候,你也一定要靠止住修的成就,止住修到有成就就叫奢摩他、或者說是未到地定,根據這個慢慢上去到根本定,有根本定在這根本定下面去做觀修,連觀修都能產生輕安的時候就叫做毗鉢舍那,這時候已經不是決擇、這時候是真正要得到修所成慧、這時候是決定了、或者講證悟了,這時就是得到真正的讓你能夠解脫的智慧,你就是要靠這些智慧解脫。因為這些智慧能夠幫你把所有煩惱的根都拔掉,只要沒有煩惱就不會造業,不會造業你就不會輪迴,整個觀念就是醬子。所以,止觀是讓你成就最根本的方法,而要達到止觀就是一開始由觀察修入門,這等於是修行方便的打基礎。
後行:回向善根。
✿ ✿ ✿ 第32修法終 ✿ ✿ ✿
2-4-2-1-3、病苦: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病苦:
人在患病時,四大不調,病苦的感受極為強烈。原本思維、能力各方面不錯,一旦生病之後,身體發生極大改變,心也不快樂,容易發脾氣。由於眼根、身根等的根力下降,從而心煩意亂,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有時病中還會出現種種魔障,白天幻覺中浮現死人的形相、鬼神的形相,晚上睡覺也不安寧。甚至突然一反常態,害怕死亡的痛苦極為強烈、極其難忍。
病苦屬於輪回的痛苦,一般每個人都感受過。但光是吃吃藥、打打針,只能暫時解決問題,即便這輩子遇到再好的醫生,把自己的病統統治好了,可是下一輩子還是會有。因此,要想徹底根除病苦,唯有依靠修持甘露妙法。
我們每個人按照這去做這病苦觀修,多多少少都有這實際的經驗,即使是小小的感冒都讓人在身心上面受到挑戰,更別說是重病,特別是在死苦到來之前這個病苦一定是逃不掉的。因此事先能做這些觀修讓你了解實在是很無奈,必定要想辦法出離。在想辦法出離之間就做了一些思考、一些修行、或者是聞思上面做了一些決擇,即使短時間無法幫你解脫,但至少有了這一部分的磨練讓你知道這是輪迴中必經之苦、也讓你能夠較容易面對這些痛苦。意思就是做這些觀察修最後的目的是讓你產生出離心、最後方能跳出輪迴得到解脫。
後行:回向善根。
✿ ✿ ✿ 第33修法終 ✿ ✿ ✿
2-4-2-1-4、死苦:
按照佛學的觀念我們已經不知道死過多少次了,只是我們都記不起來,事實上不論你記得與否對於死亡都還是會害怕,我想這多少都是基於過去的經驗,死苦牽涉到的像是4大分解,在《中陰度亡經》裡面就說得很細,想想,突然之間『千山萬水我獨行』,什麼東西都帶不走,只剩下一堆遺憾跟後悔的業隨身。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死亡的痛苦:
人在臨死時,睡最後的床榻,享用最後的衣食,言說最後的話語(有些人也不一定有這個機會,事實上也不知道有這機會是好還是不好),雖為眾多親眷所圍繞也無濟於事。此時感受著死亡的折磨,眼前出現閻羅的獄卒或生前所殺的動物等這些迷亂顯現,獨自步入中陰狹道中。斷氣之後,身體四大依次隱沒,棄離今生所擁有的財產、身體、親友等,在萬般不捨中趕赴後世之境。
每個人都會出現這樣的死亡,這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如同從酥油中抽出毛一樣,丟下一切而獨自前往。此時,無論擁有多少食財,卻連一個食團也無法帶走;無論擁有多少眷屬,卻無有自由與一人同行,必須自己一人孑身前往,真是悲慘!
所以,今生中的這些伏怨護親、籌畫住所資具、疼愛子孫眷屬有什麼意義呢?從現在開始,我應當勤修無死的解脫勝道。
所謂的無死的解脫勝道,這裡面要講的又多了,以佛的角度來講,真正能夠成佛的時候,基本上是不是無死?以你成佛的法身來講,法身本來就沒有所謂的生死,這個所謂無死的觀念是醬子。若以報身來講,基本上是永遠不會消滅的,為什麼報身永遠不會消滅在我的感覺這是一種觀待的角度、相對的角度來說。可是在度化眾生的時候那些化身也沒死嗎?當然不是。這裡面,我的意思就是說這句話你不要把它解釋成好像到了天堂從此以後永生,佛學所講的不是這個意境。雖說不是這個意境,可是成佛以後去度眾生的化身這中間他也是要經過生老病死,只是他經歷這生老病死的感受不一樣,是說他能完全沒有痛苦地輕易應付這生老病死。所以事實上你說真有這事嗎?你只要細細想想,歷史上有多少了不起的人在面對死亡時一點都不害怕,你想想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基本上他們應該都是能夠解脫了,在佛學的角度這就是解脫了,他不會擔心害怕這個。比方,文天祥,正氣歌,天地有正氣,他所講的就是講智慧,在某一個角度可以詮釋成就是一種證悟、等於是一種解脫的智慧,這講的通的。他得到了這一種智慧,以致在他面對生老病死時跟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是完全不一樣,他不會貪生怕死、他不會貪求眼前富貴而受引誘。這是事實,不是天方夜譚!【記得在南師的說法中,他是在途中得到異人指點修習準題法門而得解脫】從這當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到這個所謂的無死這角度,跟一般外道或是其他宗教所謂的永生是不一樣的觀念。
【堪布提示語】:
死亡降臨是很容易的。最近有個道友剛死,他只有23歲,前兩天還好好的,後來因高山反應還是什麼,突然就死了。所以生命如是的脆弱,大家一定要多憶念死亡無常。
那麼,對死亡有利的是什麼?唯一就是佛法,除此以外,別無其他。現在很多人特別喜歡錢,認為錢是萬能的,錢就是一切。其實你活著的時候,錢在某種程度上還用得著,可是死了以後,有多少錢存在銀行裡,一分錢也帶不走。能夠帶得走的是什麼?就是你所行持的善法,比如念了一百遍的觀音心咒,這個功德可陪著你到生生世世,多少萬年後都用得上。
因此,對於來世,大家現在一定要做好準備。與今生幾十年相比,來世是漫漫無際的,故應當多為來世考慮。就像對有智慧的人來說,一天的生活重要,還是一輩子的生活重要?當然是一輩子的生活重要,一天怎麼過都可以。同樣,從佛教的長遠眼光來看,今生的一切無關緊要,幾十年隨便過就可以了,而漫無邊際的生死輪回,才是值得重視的。因而為了這個,大家務必要行持佛法。
我們看到有些人這一生有權有勢、富貴逼人,得到各式各樣所謂8風裡面的東西,得到這些東西最可怕的是他在沒有死之前,他不知道這些沒有用,特別是在這上面越有成就的人他越不容易在死前體會到這個,到臨死那一天若才體會到卻已經晚了。常常聽說地獄中不乏這些功成名就之人,只因生前利用權勢做盡壞事,假如他生前為人處事符合道德、符合佛法所講的道理,那這些權勢就不會助他為惡讓他進入3惡趣長久出不來的、而可能成就萬世善業。現在若以佛法的思想來教育百姓該有多好,以前西方就完全沒有這類觀念,現在也在慢慢改進中。你看當年英過號稱日不落國,現在呢?西方的個人主義到最後就是鼓勵貪嗔癡,而他們認為這是對的,其實這些都是跟佛學的教法是背道而馳。反觀東方一些佛教國家,人民看起來過得很苦,那就算他沒有修行成功至少他們還在良性的輪迴裡面不至於淪落到3惡趣,醬總有一天可以解決了問題。看看現在幾乎都以西方的教育為主,若沒有輪迴那還真不知道誰是誰非,若有輪迴有下一輩子,年紀越大越能感受佛學所講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價值,而西方的價值觀真是錯誤又害人。
後行:回向善根。
✿ ✿ ✿ 第34修法終 ✿ ✿ ✿
2-4-2-2、其餘分支苦: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除了生、老、病、死的痛苦之外,人類還有其餘四種分支苦:
一、怨憎會苦:特別容易遇到不喜歡的人,出現所擔憂的損害,不願意中遭受痛苦和不幸,讓自己內心苦惱萬分。也就說你不想要的偏偏就會來、不想見的人偏偏就會碰到。
二、愛別離苦:親朋好友死去或遠離,一想起他(她)的音容笑貌、往昔的美好回憶,便悲傷難過不已。也就說你不想要分離的偏偏就會離開,像父母、子女之間的愛,我們到這種年齡碰到這種情況一定也很多,都能讓你去感受去體會。
三、求不得苦:對於美好的事物,名聲、地位、財富等合意的對境,始終都得不到。其實這些不值得你去求,可是教育、天性讓你執迷不悟。比如,有些人想變得漂亮,結果卻事與願違;有些人希望很有錢,但財運總是擦肩而過;有些人拼命追求智慧,最後不但不成功,反而笨得不行,天天都打自己的腦袋……這些都叫求不得苦。
四、近取蘊苦:前面也解釋過這有時會由不一樣的角度講這一項,但是基本上的意思都是能夠匯通的。色、受、想、行、識這五蘊,實際上就是痛苦的來源、痛苦的所依、痛苦的處所,它完全是苦之本性。因他是5取蘊,你之所以會產生醬子的果報體,這個果報本身他就是受苦的器皿,本身他就是來接受苦的,他本身就是會產生煩惱的東西,所以他實際上就是痛苦的來源、痛苦的所依、痛苦的處所,它完全是苦之本性。例如,身上扎一個刺,刺痛的所依為“色蘊”;知道痛苦之心為“受蘊”;這是利用身上扎了一根刺來講解色、受、想、行、識這5蘊,你若沒有色、受、想、行、識這5蘊你就不會感受苦,可是你就是有色、受、想、行、識這5蘊你就會感受這個痛苦,所以5取蘊本身就是一個受苦的器皿。刺痛因你有色蘊、能夠知道痛苦是因你有受蘊……刺痛的感覺延續下去為“想蘊”,想蘊是一種分別、就你能夠知道有醬一種東西你能分別他;再次刺痛為“行蘊”;知覺刺痛之相為“識蘊”,這是一個了別。再次刺痛為“行蘊”,這個比較難以解釋,但行蘊本身意思以我的淺見、我的了解就說你在刺痛的時候你心裡產生了嗔,這就是一種行蘊,至於他說再次刺痛就一下子沒法給各位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但是行蘊用我剛剛的解釋是可以的,因這就是你心裡面馬上會起一種造作,這一類造作多半都是業,簡單講就是造業,比方說你看到一個東西你很喜歡你就產生貪愛,這個貪愛本身就是一種惑,貪愛的煩惱生起就會造貪愛的業。有了這樣的五蘊,世間上的一切痛苦,都會以整體性的方式由自己領受。這主要是講你本身這5取蘊就是一種苦、一個苦器,道理很簡單,你有這5取蘊是你的果報身,那你這果報身怎麼來的?就是你前世造的業,由這業讓你產生醬一個果報身。你這業是怎麼來的?業是因為你前面有煩惱,所以你有煩惱造了業、由業產生這個果報身。基本上,這個果報身是煩惱的產物,也是業的產物,業是一種負面、身不由己的,不是你要或不要自然就會讓你……是說你本身這個果報身、你這個異熟果本就是不好的因得到的果怎麼可能會是個好東西,當然是讓你繼續接受苦的苦器。
因此,為了斷除此等痛苦,我必須獲得無漏之聖者智慧。
後行:回向善根。
✿ ✿ ✿ 第35修法終 ✿ ✿ ✿
2-5、非天之苦: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非天(阿修羅)的痛苦:
阿修羅比較不容易做一個比喻,主要是阿修羅的嫉妒心、嗔心極為粗重。人間其實就有6道,有人活得像在天道要什麼有什麼,這時大部分都是在享福而不會造福積福,一旦福報用盡就是苦的開始。在自己的範圍內,區域與區域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總是相互殘害、身心不寧,始終在戰火紛飛中過日子。
與天人之間,因不能堪忍天人的福德,也屢屢發動戰爭。由於天人財富、受用盡善盡美,一切所需都是從如意樹上生出,而如意樹的樹根居然長在自己境內……在無法容忍的噁心驅使下,阿修羅身披盔甲、手持兵刃,與天人決一死戰。
假如轉生於阿修羅中,就如鍋中炒穀物般,一瞬間的快樂也沒有,恒時感受痛苦。因此,我必須勤修斷除輪回的甚深寂滅之法。
後行:回向善根。
✿ ✿ ✿ 第36修法終 ✿ ✿ ✿
2-6、天人之苦: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天人的痛苦:如果轉生於天界,也沒有快樂可言。天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
欲界的天人,儘管享受一些安樂,然而死亡時以神通觀察,得知往昔的福德耗盡,後世不幸將墮入惡趣,於是在七天中感受死墮的痛苦,此苦比魚在熱沙上翻滾之苦更為劇烈。
色界、無色界眾生,雖享受片刻的禪定安樂,但善業逐漸窮盡後,也將因惡業墮入惡趣感受痛苦。
有些人渴望轉生天界、升天成仙,這種想法不合理,因為天界終究不能超離行苦、變苦。所以,為了擺脫六道輪回,我今必須勤修正法,以獲得永無改變的究竟解脫之樂。
【提示語】:
修出離心非常重要。我們現在還在外前行,講過了暇滿、無常、輪迴,後面還有業果、解脫利益、依止上師3項才結束共同外加行,這目的主要是要修出離心。所謂的出離心,不僅僅是對今生的地位、名聲等不去追求,包括來世轉生到天界,也覺得沒有實在意義。簡單說出離心不是光指離開惡趣,而是讓你不再輪迴、包括善趣在內。以《廣論》的角度出離心屬於中士道,下士道最重要目的是讓你害怕惡趣而不去惡趣,所以下士道最重要是讓你得到人天乘。這裏差別是說即使是天界都不要去。這樣一來,對今生來世的一切有漏法你都會斷除貪執,唯一希求的就是解脫,完全離開三界輪回、證得佛菩薩果位,才是自己最究竟的目標。如同監獄裡的犯人,不但不希求這個監獄的生活,而且其他監獄的生活,他也根本不求,一心想的就是要得到釋放。
這一點相當關鍵!我曾遇到過很多寺院裡的人,他們修行只是坐禪,但不求出離輪回的話,最多只是得個人天福報,沒有什麼意義。所以,目標一定要搞清楚。
這裡我們要稍微了解一下,他修行只是坐禪,並不是說坐禪不對,這只是堪布話沒講清楚,因為坐禪裡面若你只是要求4禪或是4空定,而4禪或是4空定基本上都還在輪迴裡面,所以一般大乘的人坐禪修4禪或是4空定,他的目的是要利用這個4禪或是4空定來修出世間道。這就又回來了,也就是說你有這些根本定,利用這些根本定做止,以這個止的基礎去觀,觀什麼?觀剛剛講的所有這些,像能夠讓你斷除煩惱的智慧這就是觀,當你觀都能夠產生輕安的時候,就表示你能觀很久且那個智慧專注力非常強大,讓你能夠真正的證悟。以醬子的角度坐禪,坐禪最後得到根本定,靠這根本定最後讓你見道、得到出世間的無分別根本智、得到佛果位,當然除了智慧以外,還有6度裡面其他的5度也都是要具備的。這裡他醬子講主要是講坐禪只想得到4禪並沒有要得到出世間智慧的那一部分,所以才說頂多是得到人天果報。其實,坐禪能夠到未到地定以上是可以到色界,已經不止是欲界天,是色界天,一般沒有到未到地定是散定,再配上你造的福可以到欲界6天,這都是屬於人天福報。
後行:回向善根。
✿ ✿ ✿ 第37修法終 ✿ ✿ ✿
3、推理今生來世: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如今已得暇滿人身並且自由自在時,身體上落一個火星、刺入一根小針尚且不能忍受,輕微的寒熱、饑渴、疲勞之苦也無法堪忍,那麼死後墮入地獄、餓鬼、旁生的痛苦又如何能受得了?現在一天中生病的痛苦也不能忍受,又如何能堪忍無邊輪回的痛苦?既然輪回的痛苦如是可怕,不論轉生何處都沒有快樂,那我一定要厭離輪回、希求解脫。
這是輪迴過患最後一個觀修,就是讓你理解輪迴裡面這個苦的本質,不論是由3根本苦來看,或是由8個支分苦來看,更不用說其他5道的痛苦,你非常清楚只要你還在世間道當中輪迴這些苦就是沒法子解決的,只有修行最後得到智慧能夠跳出輪迴,唯一只有這條路沒有其他的路。最後這個觀修就是要讓你有強烈的這個體認。其實你回頭看看這一生從小到現在,你所做的事有那一件事可以幫助你跳出輪迴?想來很可怕,若佛法講的是事實,我們完全是背道而馳。一輩子很快就過,回頭一看這輩子又白來了,對跳出輪迴一點幫助都沒有,除非你不相信輪迴、或者是推翻佛學所講的道理,不然你很理性去想發覺事實上就是醬子,你會怕、你心裡真是想辦法要出離。
後行:回向善根。
✿ ✿ ✿ 第38修法終 ✿ ✿ ✿
現在屬於輪迴中的觀察修都過了一遍,其他地獄、旁生就不再特別說了。你讀完這些有感想、或是問題可以提出,有時你的感受會刺激別人激起回響,或許就讓他人很快生起出離心。
Jennifer:生起出離心真的是很難,尤其我們說是萬法唯心造,但西方跟東方的想法不一樣,他們幾乎沒有造業、輪迴的觀念,暫不論大善大惡之人,一般人臨死所見大都是一白光的隧道,充滿安詳、和樂,隧道中間是閃現自己一生的經歷、盡頭則是逝去親人在迎接,反觀東方臨終大都說是冤親債主來討債,苦不堪言。甚至於通靈問死去親友的狀況,東西方又是大相逕庭的觀念,東方都是苦、都是怨,西方則充滿愛、充滿希望,難不成世間的軌則還隨著東西方觀念而異?那豈不是用西方人觀念比較好!
師兄輕笑起來:OK,這要由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西方人見到的這些都是近10、20幾年的像《前世今生》這些書中記載有瀕死經驗的人所描述的情境,都是在醬子角度下的。記得以前我也講過,一般他就好像是進入一個很長的隧道裡,在這當中他一直奔向前方一個光明,那光很亮卻不刺眼,而且那光是充滿著諒解、充滿了愛,令人想投入那光明中。這是西方人醬子描述的,那在西方也不是沒有不一樣的描述,可是西方他們宗教本身都說人死後去天堂,因此他們的潛意識當中都會跟這有關。現在是看了你的問題後我的感想、我的反應,並不是代表我講一定對。他們這種想法跟他的文化是有關的,可是我曾經看過一位高僧大德在說這種事情時,他說這類都不是真正死亡經驗,他們這種都沒有真正的進入死亡,所以不能算死亡經驗。為什麼東方人對死亡不是像西方的感覺,同理,因為我們大部分都是受到佛教的薰陶、也會講到地獄,因此產生不一樣的文化上面的差異。
誰又知道真正的死亡經驗?!話講回來,若是真正的死亡經驗他就沒辦法告訴你了。所以這現象跟死亡經驗是完全可以畫等號呢、還是完全2馬子事,目前這誰都沒有把握。可是,根據《中陰度亡經》裡面他所描述的那個過程,裡面有沒有西方人講的這個?有。《中陰度亡經》裡面說開始這一段,也就是你死透了以後也就是你進入空性,這是等號,我們一般人沒有辦法證悟空性,你在活著的時候什麼叫證悟空性你是一點都不懂,只有修行見道的人能夠懂,可是所有死亡的人都能經驗到這個,問題就在於你經驗到這個時你完全不知道,因這時間非常短暫,一剎那就過去了。可是當你能夠證悟空性的時候,那個是一種,有點類似西方人所描述的就說你向著光明奔去,我是認為這跟他們宗教所教的有相似的地方,那在佛教所教的就是你死透的時候就是進入空性。
我現在要講的是,有些人他們在修行的當中若是不停的在體驗所謂的空性,他用在什麼時候?這就是《中陰度亡經》裡面所教的,當他能夠非常清楚知道這空性是什麼的時候,他就用在他死的時候。這什麼意思?也就好像他要去火車站接一個他從未見過面的人,他事前必定要不停地看他的照片看到很熟,那天到車站他才不至於接錯人。同理,這個修行人修行到一個程度、對空性理解到一個程度的時候,他是盼望著死亡來臨,為什麼呢?因為他知道死亡以後會現出這個空性、現出這個本性,又因為他生前已經做過無數次的練習、驗證所以他認得,因此當這個東西一現前時他就安住在裡面,解脫了。這就是《中陰度亡經》裡面在教的解脫的第1部分。所以大家要知道→佛教所教的所謂死亡的過程當中,其實把他講白了第1步是見道,只是我們一般凡夫根本不懂這個,醬一剎那就過去了。過去了以後再來的叫『法性中陰』,這個『法性中陰』就是你過去的習性又慢慢回來了。貪、嗔、癡等等各式各樣的習性都回來了,他回來是會以各種不一樣的方式顯現,有時是很可怕的形象、有時是很可怕的光、有時是很可怕的聲音、或是很可怕的顏色,讓你嚇到拼命找地方躲。在這一部分,很多修行人是利用這一階段解脫,他沒有辦法利用剛剛前面講的死透時出來的空性解脫,他可以利用法性中陰,因他知道這法性中陰這邊都是假的,你只要修行到某種程度,你碰到這你不會被他嚇到,因為醬子他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得到某種程度的解脫或是完全解脫。因為,他知道這個是假的。當這2個都過去了以後才是真正進入我們所謂的中陰身,那這個中陰身就會受到你過去生的業力影響,按照《中陰度亡經》裡面所描寫的是非常……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道,這個太複雜,你不可能到時候能夠靠分辨這個決定去哪一道投生,靠這個真正是不可靠,真正可靠的是你生前所造的業。
講這些是回應Jennifer剛剛的問題,按照佛教的道理其實在最一開始的景象就有一點像西方人所描述的→你快速的向一個光一樣的東西奔去。這講起來又很深了、到3轉法輪了,因在某一個角度空性本身跟光明是一件事,這講起來就非常深了。這一部分臨死的經驗假如是在那一部分就有一點像西方的論訴了,這時間是非常短!這一過就變法性中陰,法性中陰就是很可怕,各式各樣可怕的現象都出來了,那這又有一點像Jennifer講的東方人的經驗,當然不是完全一樣。
所以看到這個,我的反應、我的觀點,大家參考,也就是說這個跟所受的教育、跟文化有關,再來,我曾看過一個大修行人講這個都不是真正的死亡,這是他們的一個結論。真正死亡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根據《中陰度亡經》裡面所教的,第一個我們叫「此生自然中陰」,第二個叫做「臨終痛苦中陰」,第三個叫做「法性光明中陰」,第四個叫做「受生業力中陰」,第2個就是你死掉以後的第1個階段,接著是法性中陰,這個法性中陰過去後才是中陰身的階段。Jennifer,醬子的講法你有沒有什麼感想?
Jennifer:我知道師兄的意思,也知道《中陰度亡經》的講法,如果是醬子,可是,他們沒有這些觀念,又是萬法唯心造,那他們將來也會有這種……我不知道怎麼講耶!是醬子,最近是七月半,有所謂一般民間的度亡,然後就講說祖先很苦、要超度、要這要那的。剛好又看到一個電視節目,西方的一個通靈者幫那些西方人通靈,若是問到死去的親友,那些亡靈都是說他很好請他放心、他愛他、不要牽掛這些……而東方就完全相反。不免讓人覺得既然都是唯心造,那我們是不是不要用這種想法去接受這些東西?
師兄:我懂你的意思,唯心造,單單唯心造這裏面就有很大的學問,現在不是要回答你的問題,但我的意思是說我懂你現在的重點在講什麼。你的意思是說既然萬法都是唯心造,那為什麼要造一些醬子比較負面的法,我們為什麼不去造一些比較正面的法?我懂你的意思,那這個先不講。
唯識本身其實有很深的涵義,一下子之間沒辦法把這講清楚,但是,請你務必記得唯識裡面有2個層面→現象、實相,現象是顯現的相,在唯識3性裡面叫遍計執,一般實相也就是唯識裡面講的叫依他起。現在要跟你講的是,無垢光尊者龍欽巴他有一段很好的教言,他說:唯識裡面所講的一切唯心造是以實相的角度在討論這個東西,假如用現象的時候就不能用這個角度去看待。比方說,閃電下來把一棵樹劈掉,那按照唯識的講法,這些外界的山河大地都是心造的,那麼閃電把大樹劈掉是不是把你的心也一起劈掉?他說不是。所以在現象的時候,簡單的講就是一切唯心造有現象跟實相上面的差別,不是那麼單純的,假如一切都是唯心造用醬子比較單純的角度來講他的時候,那就很可能有很多東西會產生矛盾會解釋不清。我的意思就是說所謂的唯心造,假如你能夠用你的心去造任何的東西的時候,那就沒有異熟果的問題了,你可以去做盡一切壞事,但是你就用你的心把這個果造的很好,可能嗎?不可能。他唯心造並不是在這個角度來說。這是一個很複雜的,是有很多層面要討論的,如果可以用自己的心來決定一切萬法的話這世界就簡單了,也不用去思考業果了!那我做盡壞事、卻在自己心裏面都往好的地方去想。所以他不是完全醬子,不是用醬子的一個角度在思量,很多東西不見得一定要往不好的地方想,重點是在於是哪一類的東西。重點就是說你死亡時候真正的現象是不是你自己的心能夠決定的?假如死亡的現象是你自己的心能夠決定的,那這個世界可能相對的就容易的多了。那就不需要擔心為什麼事先做很多修行,你只要能夠……我們都知道西方是說死後是上帝的審判,佛教裡面有沒有上帝的審判?聽起來是沒有,其實也有,可是佛教這個審判不是上帝審判你,而是自己對自己的審判。其實自己的審判更加嚴厲,因為你做過什麼你自己比誰都清楚,上帝,可能那天他有些累了他忘記了你曾做過什麼,那自己來審判自己你是沒有一樣可以跑掉。這跟講業果的觀念其實在某個角度是有他相關連的地方,所以這就不是唯心造的問題,不是用你自己的心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不知道醬子講你能不能理解我要表達的意思?(可以。)不是要你百分之百都相信我,但這是一種讓你去思考的。所以真正死亡的經驗,假如按照佛教大德講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死亡。真正的死亡就回不來了。真正的死亡就像《中陰度亡經》裡面講的了。那你說他們怎麼知道?像《中陰度亡經》這算是一種伏藏,蓮花生大士寫的,已經是接近成佛的人。其實《前世今生》這本書出來了以後,在西方也多了以前沒有的思想,我有一個同班同學他就有受到《前世今生》這種思想的影響,然後他們就出了一些書,這些書是在《前世今生》所講的那種觀念裏面去推理,簡單講他們是比較樂觀的,人來到這世間是來學習的,跟佛教所講的苦諦是不一樣的觀念。所有的靈魂都是來學習的,每一輩子都來學,學到最後,學成的時候就變成真正所謂的靈,就到天國裡面就是不用再學了。他講輪迴,可是輪迴本身不是業來的,輪迴是來學的,所以學到最後學成了就不用再輪迴。這是比較靠近西方過去天堂的觀念,可是因為他有《前世今生》這個醫生所得到的案例,所以他認為有輪迴,他就把輪迴解釋成醬子比較正面、樂觀的角度。像我同學他甚至認為佛學就是這樣,其實是南轅北轍差了10萬8千里。
我客觀的看待、評論這種東西,我覺得佛學講的比較合理,包括空性、包括苦諦。假如用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我們本來都是一些能量,以能量的角度,這些能量是沒有需要所謂的分別,當然就不會有煩惱。可是當你,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在物理的角度來講的話能量會往最大的亂度去走,所以本來就會顯現,佛學也有醬子講,空性本來就是會顯現,本來認為顯現是假的,可是到3轉的時候最後叫做顯空雙運意思就是醬子→本來空性就是會顯現,可是在顯現的時候你要知道他是空性。那現在講,本來是一個空性的東西,那當你顯現的時候,假如你有足夠的知識也就是我們講的所謂的智慧那就沒問題,若是沒有這個智慧在佛學裡面就是叫做所知障,因為你產生了這種分別你就認為是有這種東西存在,一般這叫做法執,那因為你認為那種東西存在,慢慢你就執著、就在意、慢慢煩惱什麼就生起了,整個是醬演變出來的。所以整個修行就是最後你能夠理解到真正的本初、又是為什麼會讓你造成醬子分別、最後進入醬一個永無休止的輪迴。當你把這些都搞清楚了以後回到本初【這時就是所謂不異舊時人、但異舊時行履處】,那麼即使你再輪迴那個時候不是輪迴了,那就是出來普度眾生了,就是說你雖然走的是同樣的路,但是已經是不一樣的人了,這不是神喔,這並不是你變成另外一個神,你還是會經過醬子的生老病死,所以連佛來到世間也一樣都要示現生老病死,他沒有辦法不跟著生老病死醬子的一個現象去顯現,所以這整個道理是很合理的。今天Jennifer這個問題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相信大家都有不一樣的感受。Jennifer,你還有沒有什麼要表達的?
Jennifer:謝謝師兄,目前沒有。
師兄:我覺得很重要的是事實是什麼。我想最重要就是說我們千萬不要誤解,我們在很多事情上面是沒有自在的,假如你能夠控制讓你的心去調伏任一個東西讓他都是正面的,這就是所謂的有自在,可是事實上我們凡夫俗子是沒有自在的,不是你想他要變成什麼就變成什麼,不是醬子。輪迴最可怕就是沒有自在,能夠有自在基本上大部分都是跳出輪迴。不是說反對Jennifer醬一個觀念,但你一定要由這一個角度來想,不是你想他是怎麼樣是由你決定的,不是的。重要是事實是怎麼樣。有沒有誰還要跟大家分享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思考的不同地方不同角度,千萬不要以為自己不懂最好不要講。
引申閱讀:20130704(4) 我愛現行及中陰救度~ Auther及石師兄的分享補充題材
引申閱讀:中陰開示~宗薩欽哲仁波切
Jessica:西方人跟東方人思想不一樣的這個問題,我就想若是我現在串習的是醬子的思想,那東方人受西方教育的影響以致醬子的思想串習的力量強,有沒有可能來生投生為西方人?因我們現在修學佛法可能我們過去生就已經薰習過,所以我們這一生又再薰習。思想的問題是不是因為你現在的串習然後就會影響到你未來?
師兄:那當然會。可是這種影響的未來,簡單講他不是主要的,按照佛學的教法是你造的業,當然思想本身也是一種業,可是有一些思想……再讀下去就會講到,有些是不能造業的,並不是說你任何一個動作都會產生,我講的業是講會有異熟果的業,就是會決定你到哪一道去轉生的,有些是不影響你到哪一趣去的、可是他會影響你的滿業。業,是相當複雜的。我要講的是能夠決定你下一輩子到哪裡、或是怎麼樣的情況,絕對不是那麼簡單就像我們在說要採取東方人或西方人的思想。因為只談東方人的教育或是西方人的教育,那對這個到哪裡轉生他不是關鍵性的條件,就不是critical的元素。真正關鍵性的東西就是後面講到的業,以前你們也讀過,其實Jennifer提出來的是死亡時候的現象。那死亡時候的現象,若按照《前世今生》這本書描述是相當正面的,你是奔向一個充滿著愛、充滿著包容的光明,你到了那裡你有無限的滿足,他是醬描寫一個死亡的境界。假如是醬子的話,在某一個角度那自殺是不是也是走向那邊呢?所以真正的死亡也不是像西方人講的那麼單純,那是不是死亡就像東方人講的各種各樣的痛苦?不是。有各種各樣的痛苦都是你有不好的業,你若是一個人天的業死亡時就不是醬子。
那奔向一個充滿著愛、充滿著包容的光明,剛剛有講,其實在佛教中這就是死亡的那個中陰他是見空性的,這跟見空性是有某種程度的吻合。因此,我的意思是不是那麼單純,死亡時的現象到底是西方人的對、還是東方人的對,其實真正的實況遠比這個複雜,至少《中陰度亡經》裡面講的就是非常複雜。
Yellow:為什麼惡趣之苦都是以肉體受苦為定律?
師兄:沒有啊!其實惡趣的苦不止是肉體的受苦,肉體當然是苦,可是心裏面的痛苦那才是真正的關鍵,他並沒有只有肉體受苦這意思,心苦會自然黏在一起。像我們人身體受苦的時候你心一般也跟著這受苦,可有人身體受苦精神不苦,那就是修行人,可是幾乎沒有身體不受苦的,再是修行人也沒辦法身體不受苦。反過來講就是真正的苦是心裡面的苦,雖然描述的是身體的苦,可是真正的一定會牽動心裡面的苦。你看他描述地獄裡面是死了以後馬上就再活過來,活過來以後再讓你死,死了活、活了死,你如果有精神,這在精神上是不是很可怕?不用想都知道這在心裡有多可怕!
好吧!今天雖說是一個簡單的討論,但我感覺這問題是可以想想,其實不是由我們可以決定的。假如這個臨終是我們自己可以決定是什麼樣子,那就簡單多了。當然你有一個辦法可以決定,就是你修行,你修行越多到時候你就有很多可以幫助你讓你那個境界是你能夠handle的。只能用這個角度說。
停2個星期不上課,大家有時間去做一下這些觀修,讓你對這些真正產生很深的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