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上師言教-057-20200414-不共內前行-發殊勝菩提心

今天應該要進入菩提心了,但在講菩提心之前,先講一下近來自己的心得。
最近連線參加美國那邊由赤誠羅珠堪布主持的慧燈禪修,這跟我們大圓滿前行一樣前面是4加行,4加行的目的是要生起出離心,主要也是要觀察修。目前4加行講完了,他們進入5加行就是我們現在讀的,4加行是共同外加行,5加行是不共內加行,所以簡單講一個是顯、一個是密。一般在五明佛學院讀4加行跟5加行的時候很清楚的說明4加行是為了生起出離心,這個出離心是大乘的出離心、是大出離心,5加行是為了生起菩提心。在這2個加行之外,要修大圓滿前還有一個叫做特殊的加行,大圓滿的特殊加行。若以五明佛學院、或者自宗寧瑪修大圓滿這一系列修行或是教育的這一架構,以我們讀《廣論》的這角度來看其實在原則上他們都是一樣的,因為在《廣論》中宗喀巴強調3主要道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那我們現在在自宗大圓滿前行講的4加行就是出離心,5加行是菩提心,最後還有一個特殊的大圓滿加行那就是空正見在強調空性方面的東西,這3個加行過了之後就可以直接去修大圓滿正行。所以基本上這些原則都是一樣,出離心、菩提心也不會有什麼差異,可是每一個宗派到了空正見的時候就會有差別了,以後碰到了再去解釋。
我講這些主要是因那天聽了赤誠羅珠堪布對皈依這一方面的開示,我覺得他講的非常好,整理了一下他的開示等於是給大家對5加行的第1個皈依做一些補充,讓這個皈依的結束更加圓滿些。
普賢言教-057-20200414-不共內前行-發殊勝菩提心
我們都知道所有的佛學在修行上面都是心法,就像你在讀6度的時候也是修心法,比方,你布施,你不可能把天下所有的人都布施完了你才叫做布施圓滿,不是,而是要你的心能夠生起到某一個量的時候,布施圓滿不圓滿是以你的心做標準。皈依是同樣的道理,記得講過藏傳的要滿50萬加行,中間就有一個念10萬皈依偈,有不一樣的皈依偈,但藏傳最常用的就是真實善逝三寶三根本,風脈明點自性菩提心,體性自性大悲壇城中,乃至菩提果間永皈依╣,修皈依這要念10萬遍。第2有一個皈依境,一個有5枝的大樹,你要觀想根本上師在中間等等,非常複雜的皈依樹。堪布明白講這2個是很重要必須要做的步驟,但關鍵不在這裡,關鍵是在你能不能真正生起皈依。生起皈依是什麼意思?就是你對3寶生起了信心。在51心所法裡有11個善心所,第1個善心所就是信,在佛學這個信就是對3寶的信心,而整個3寶你要講他究竟的時候都可以歸成是佛。因為你修的法修成了以後你就是佛,僧是代表修這些法的普特伽羅,修這些法的普特伽羅成就了以後也是佛,所以3寶最究竟談的是佛。
可是你皈依佛,這佛是不是一個人?這很重要,你想一想,剛剛講皈依重點不在於皈依境,也不是那個10萬遍的偈頌,因為不管是持念偈頌或是觀修皈依境這都是一種方便,就是借用這些色法讓你產生這個心法,重點是在讓你產生對3寶的信心。那產生對3寶的信心其實到最究竟的時候是對佛,那佛是不是一個人?你直覺的反應是呀,觀想的時候佛就是一個人呀!釋迦牟尼呀!其實這不是很正確的想法,真正的佛指的是他的智慧,人只是一個方便、方便身,就是這個方法讓你產生什麼。所以那個佛本身不是指那個人像,佛本身最重要是講他的智慧,所以記得說小乘裡面是得到涅槃,大乘是要得到佛果,這個佛果指的就是佛的智慧,一般佛的智慧這叫一切道種智。
佛的智慧再深入講更清楚一點,堪布用了╠無緣大悲╣這4個字,若跟據至中寧瑪來講╠無緣大悲╣這4個字指的是智悲雙運,這2個是一件事。當我們講雙運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不是黑白2條繩子纏繞在一起,不是智跟悲2個混在一起叫雙運,雙運的意思是智就是悲、悲就是智,這是等號的。這代表什麼?記得講過如來藏本身的觀念裡面是空分、樂分,樂分又可以分做明分、現分、覺分,空分、樂分不是代表2件事,是由不一樣的角度來看的,若以體的角度、法身的角度說他是空分,若以法身功德的角度說他是樂分,其實,法身跟法身功德是雙運的,2個是一件事。所以簡單講,勝義諦、世俗諦基本上到佛的境界時是雙運的,2個是一件事,就說有空性他就會顯、顯的本身就是空性。
這觀念很重要,所以說你皈依到最後是這個智慧,這個智慧講更清楚一點的話叫做智悲雙運,當堪布在說這個的時候,你一定要跟如來藏裡面的觀念連起來。所以一直跟各位強調如來藏的重要性,因如來藏就是強調法身跟法身功德是雙運的,所以最後你所皈依的就是這種雙運的智慧,大家記住皈依的不是人、是那個智慧。由另外一個角度看這個智慧,他是佛內證的境界,這就連結上了一般所謂的不住二邊智不住3有、悲不住涅槃,可是這個智跟悲是一件事。所以不住3有跟不住涅槃在某一個角度來講就是中道,也不是2個境界、其實是一件事,而你真正皈依是皈依這個東西。這觀念很重要,那你想說以前不都對著佛像皈依佛,這並沒有不對,這是一個方便,就借由色法讓你產生心法、產生信心,這信心歸究到底是對佛的信心,這佛是指佛的智慧並不是指一個色身的佛,再者這智慧就是智悲雙運的智慧、或者不住2邊的智慧,到最後你就會發覺跟大乘是整個連在一起。
下面的智跟悲,堪布是引用12緣起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唯識的21重因果來解釋,他就是告訴你這個智為什麼讓他最後可以不住3有,為什麼這個悲讓他最後可以不住涅槃。就是因為智是斷掉了前面的無明、行等等所有的問題,這個斷了以後就沒有後面的引生果。另一方面用他的悲、他的無緣大悲,凡夫在輪迴時這地方是愛取有,愛取在佛學術語叫做潤生惑,讓佛不住涅槃下來渡眾生的時候他是依無緣大悲而不是用潤生惑,他是依無緣大悲讓他產生了一個色身來渡眾生,所以他所行的是無漏的老死,因12緣起最後2支是生、老死,一般凡夫基本上都是有漏的生、老死的引生果,這個有漏的引生果就是苦諦4聖諦裡面的苦諦,就是惑業苦裡面的苦。

上面是補充有關皈依這部分的一些重點,接著進入今天5加行第2個的菩提心。
二、发殊胜菩提心

以大智慧现前胜涅槃,以大悲心住于轮回中,
以巧方便证轮涅无二,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一開始,華智仁波切依照慣例先是頂禮讚頌上師如來芽尊者。
以大智慧現前勝涅槃,你讀多了或是你對佛學所講的東西真正理解的話,不須解釋你應該就看的懂,這個大智慧指的就是剛講過的智悲雙運的一切道種智,這是講佛的智慧,因為有這個智慧,他就會現前所謂的勝涅槃,這勝涅槃指的是不住2邊的涅槃,真正大乘叫做智不住3有、悲不住涅槃,勝涅槃指的就是這個。所以當你真正融會貫通的時候你看到你就知道他在講什麼,這是講他的上師已經具有智悲雙運的無緣大悲所以能夠現起不住2邊的涅槃。
再進一步講說,以大悲心住於輪回中,悲不住涅槃,就是住在輪迴當中,再以巧方便證輪涅無二,這也是很重要的觀念,這些都是相關的,為什麼他會有這個巧方便,這跟他前面的智慧是相關的,他具有智悲雙運的智慧,那靠這智悲雙運的智慧所引出來的方便他就可以證所謂的輪涅無二,因此他不住3有也不住涅槃。所以他就無等上師足下我敬禮。

偈頌之後就直接進入正題。
丙二(趣入最胜大乘——发殊胜菩提心)分三:一、修四无量心;二、发殊胜菩提心;三、愿行菩提心学处。
今天假如沒有菩提心的話,你根本就不是大乘。你沒有菩提心,你所做的布施、持戒等等這些善法全都跟大乘的善法無關,這是非常清楚的大乘教法。不知各位怎樣,不瞞各位講,這個教法對我一直有個壓力,對菩提心,我相信,因為有很多理證你是可以證明他醬子講絕對正確的。可是我們是凡人,修行的量又不夠,在這上面不是……像以前讀過的7因果:知母→念恩→報恩→慈→悲→增上意樂→菩提心,明明是在修大乘,那沒有菩提心就不是大乘,老實講壓力蠻大的!【深有同感,就是沒辦法做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分別心重呀!】可是你也不能不管他。或許在座的同修中有人對菩提心輕而易舉不覺得有那麼難,老實說這是你的善根,那真的是一定要讚嘆你、隨喜你!
要發菩提心,他是先從修4無量心開始,這跟《廣論》的教法並不是完全不一樣,因你再讀下去你就知道觀念是一致的,《廣論》的發菩提心教法就是2種:7因果、自他換,7因果是廣行的修法、自他換是深見的修法,這2種方法在這邊並不是講子講,不知道後面會不會講,但一開始是講4無量心。
4無量就是慈悲喜捨。
什麼叫作慈?簡單講就是希望他快樂,你把眾生都視為自己的孩子,首先你就會希望他得到快樂,這叫做慈。悲呢?假如他有痛苦,你要讓他離開痛苦這叫做悲。那麼喜呢?基本上就是你隨喜。4無量基本是慈跟悲,但最重要是後面那個捨,在他的教法裡面第一個講捨,雖然他是說修4無量,可是他一開始是要你修捨無量心。為什麼要先修捨?你假如有修捨的話,你才能得到平等心,這個平等心下面去修慈、修悲、修喜的時候你就不會偏頗,比方,你修慈希望眾生快樂,這個眾生若是你的親人你很容易做到、你當然希望他快樂,你這個慈心馬上起來;可是,當這個眾生若是你的怨敵的時候,你會希望他快樂?這就麻煩了!所以,一開始是要求先修捨。修捨,簡單講,眾生對你就是分親、中、怨這3類,不論碰到哪一類在你心理上都要把他們放在平等的地位看待,這是修捨心很重要的目的。後面有講那不是說不在乎,那個不叫做捨,那叫做愚、愚癡、愚笨,捨心是說親人或怨敵你都有辦法用平等的角度來看待。你想想看,這難不難?我是覺得很難喔!在捨上面要能夠產生這種……不過,我講很難不是要讓各位找到藉口不修捨喔!那是因我是劣根性、善根不足,我覺得難,但也有很多人不覺得難。
那真正是不是需要有這個捨,讀下去你就知道這是很重要的。所以他分4科,先修4無量,再來就是發殊勝菩提心,最後是願行菩提心的學處,這個在《廣論》是先有願菩提心再來是行菩提心,先由願菩提心開始,到你去行菩提心的時候就是所謂的6度萬行

丁一(修四无量心)分四:一、修舍无量心;二、修慈无量心;三、修悲无量心;四、修喜无量心。
1個修4無量,又分4科,先由捨無量開始,接著就是慈、悲、喜。

本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中,最初应该从慈心开始宣说,但这里从实地修持的角度而按顺序修心的时候,如果首先没有修成舍心,那么慈心与悲心就会偏堕一方,而达不到完全清净,所以最先要从舍心开始修。
其實以前在《廣論》講法雖不一樣,可是整個原則是一樣的。先看以前給過的補充資料:
001七因果:知母→7念恩→6報恩→5慈心→4悲心→3增上意樂→2菩提心→1佛(知母前先修平等捨
這裡有一點很清楚的說了知母前先修平等捨,不就一模一樣!這是過去《廣論》裡面7因果的教法,修法的整個順序是醬子,重點是一開始也是要修平等捨。這就是怕你修慈修悲偏頗,你的慈心悲心只用在親人,最多加上中庸上面,可是你對怨敵就沒了,醬子這個慈心、悲心不究竟不圓滿。

戊一、修舍无量心:

所谓的舍心,就是指断除对怨敌的嗔恨、对亲友的贪爱,而对一切众生无有亲疏、无有爱憎的平等心大多数的薄地凡夫对现世的父母亲友等自方的有情极其贪著、对怨敌等他方的有情嗔恨难忍,这实际上也是未经观察的过患所造成的。
最重要就是平等心,所謂怨敵不一定要有深仇大恨,比方,社會上的某些人你就是對他的一言一行非常感冒,這些我們都有,這些你都能體會,那現在就是要你把這些都打掉,後面會講到容不容易打掉、要怎麼打掉。他說,你會有這些貪著、嗔恨其實是你沒有經過觀察造成的過患,所以他才會一直要你實修,這個實修不是只用理論,像我們現在先要經過觀察,你經過觀察修以後你才能決擇,你就發覺他講的對,是應該要修捨心,這一定要先經過觀察。如果經過觀察,等你覺得對應該要先修捨心,你就進去修,這就是經過決擇進入去修了。我一直強調這個順序,就是希望各位同修記住這點聞思、觀察修、決擇、實修
事实上,现在的这些怨敌,在往昔的生生世世当中也曾经做过自己的亲友而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共同维护,所做的饶益也是无法想象的。而如今被当作亲友的这些人,在以往的生生世世中,有许多也曾经成为自己的仇人而加害过自己。
一般人碰到這個很多人很難接受這種說法,那先耐下心繼續往下讀,你慢慢發覺他們醬子講也不是沒有道理。

正如前面圣者嘎达雅那所说的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
這個公案前面也讀過,某天,嘎達雅那他看到某人抱著孩子坐在那吃魚,魚骨丟在地上有隻野狗過來吃,他就用腳踢狗。因嘎達雅那這位大德具有神通,他就看出其中因果,而說出:“口食父肉打其母,懷抱殺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輪回之法誠稀有。”這人過世的父親投生變成魚、過世的母親變成狗、過去曾經殺過自己的怨敵投生為自己的孩子,於是,他抱著曾是仇敵的孩子坐在那吃著曾是父親的魚、腳踢曾是母親的狗,而曾是妻子的狗啃著曾是丈夫的魚骨。所以說,這個所謂的親疏怨敵在輪迴之中其實是不需要那麼在意的,因你也根本無從認定親疏怨敵。

✿✿✿蓮明公主公案
从前,法王赤松德赞的王女莲明公主050刚到十七岁的妙龄就突然离开了人世。当时,法王赤松德赞向阿阇黎仁波切(莲花生大士)请问道:我的这个王女莲明公主也该算是一个宿业清净的人,因为她转生为国王我赤松德赞的女儿,并且有幸遇见了您们这些犹如真佛一样的大智者、大译师,可是为什么她的寿命竟然如此短暂呢?
2個更是一個很重要的公案,這個公案牽涉到的人都是很有名的,赤松德贊,大家記得,佛教之所以能夠傳進西藏最開始就是靠3個人,一個就是這位藏王赤松德贊,另外2位就是1.靜命論師,靜命論師就是瑜伽行中觀的始祖,他真是非常了不起,整個讀完他的《中觀莊嚴論》以後我是非常的法喜;2.蓮花生大士,不止是寧瑪,大部分甚至我認為包括宗喀巴對蓮花生大士都是非常崇敬的。前世在尼泊爾,赤松德贊、蓮花生大士、靜命論師這3人是貧窮人家的3兄弟,在一起修建廟宇時曾發誓未來要進入西藏弘揚佛法,現在公案主角是赤松德贊的女兒叫做蓮明公主。
蓮明公主在十七歲的妙齡時就突然離開了人世。當時,法王赤松德贊就去問阿闍黎仁波切,阿闍黎仁波切就是指蓮花生大士,一般叫做咕嚕仁波切,咕嚕就是上師的意思。他問道:“我的這個王女蓮明公主應該算是一個宿業清淨的人,因為她能轉生為國王我赤松德贊的女兒,那一定是過去的宿業非常的好,她不只是當了公主,並且有幸遇見了您蓮花生大士、靜命論師,您們這些猶如真佛一樣的大智者、大譯師,她命這麼好可是為什麼她竟然如此短命呢?”他想不懂。那現在先看一個補充資料……這段話在課本中有部分是沒有,但在索達吉堪布的錄音帶中有講到,你看過後你會非常驚訝。
050莲明公主:莲师回答:“这也是公主前世的业力所致。往昔,她曾出生在印度东部的嘎玛西日达城,是布拉古札王的大王妃。那时大王妃没有孩子,小王妃却怀了王子,因为嫉妒,大王妃谋害了小王妃的儿子。这位大王妃,就是现在的莲明公主,由于杀生的果报是短命,以此前世因缘,她今生只能活到17歲,早早就夭折了。”莲师紧接着又说:“其实,莲明公主也并不是因为宿业清净、做了很多福業,才投生为您的王女。而是因为以前過去生我莲花生、君王您、菩提萨埵曾转生为劣种的三个儿子,菩提薩埵就是靜命論師,我们在尼泊尔修建夏绒卡绣大塔,當時他們3人在修建塔時就發誓將來一起來藏地弘揚佛法,這是他們過世的一世,莲明公主那时生为一只毒蜂,叮入国王您的微血管,您无意中用手擦拭,碾死了那只毒蜂。正是由于当时的命债,它才转生为您的王女。”大家一定想說這是什麼話,欠她一條命,回來做他的女兒。那我的解讀是他非常愛她,而她17歲就死了,在故事的前面裡,赤松德贊是心痛昏倒的,後來是蓮花生大士、跟他的空行母就是他的明妃益西措嘉2個來把他救醒的,這是以後的對話。他昏死過去在救醒後,蓮花生大士一開始是跟他講法,提醒他無常,也跟他說你有一天也要離開這世間,慢慢他恢復正常後他才問蓮花生大士這問題,蓮花生大士回答他,告訴他,因為醬子,今天讓你很痛苦,也等於是償還你當時害了她一條命。
后来,莲师为莲明公主念经,通过密宗的勾招方法,把她的神识勾回身体,這是讓她復活的意思,然后在她的顶、喉、心三处,分别标嗡、啊、吽三个字。当莲明公主复活后,莲师又对她进行灌顶,传授密法,并在她心中埋下伏藏《空行心滴》,這很重要,大家記得伏藏是什麼,在寧瑪除了經律論以外還有一個伏藏,最早講《大圓滿》簡介時,有告訴大家寧瑪的出世間9次第,也講到《大圓滿》是屬於龍欽寧體,寧體又叫做心滴、或是心髓,接著又提到續,分成2類:1、廣大班智達類就是指龍欽七寶藏,2、甚深古薩里類,又分成伏藏傳、遠傳,遠傳就是年代久遠慢慢傳下來的,為什麼會有伏藏呢?因為經過這麼久遠的時間慢慢傳下來難免會有汙染,所以他搞一個伏藏,意思就是近傳。你懂,原要經過12000年傳下來的東西,那我用伏藏的方法,讓他在1200年比較靠近的時候出現,這時就是近傳就是沒有汙染的。那由蓮花生大士伏藏傳下的這又叫做《空行寧體》、或者叫做《空行心滴》,遠傳則是由布瑪莫札傳下的《秘密寧體》。到這,你再回頭看這補充資料你就恍然大悟。
蓮花生大士讓這蓮明公主復活,並在她心中埋下《空行心滴》的伏藏,也就是現今一般叫做《龍欽寧體》中包含了《空行寧體》及《秘密寧體》。《空行寧體》就是蓮花生大士的法,他當時是用伏藏的方式讓他傳下來的,他就是借由蓮明公主用伏藏的方式傳下來的。授命她为法嗣,随后她就去世了。他並不是要讓她活著,主要他是要埋下《空行寧體》在她身上,所以未來這個《空行寧體》就會由她的身上去發揚出來,這就是一種伏藏。莲明公主的后世,就是无垢光尊者龙钦巴龍欽巴就是《龍欽寧體》的開發者,所以他把這段歷史交代後,你才知道原來龍欽巴的過去世就是這蓮明公主,所以,尊者每每忆起前世,都对莲花生大士非常感恩,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常会提到“大恩莲花生大士”。后来,他开取了《四心滴》中的《空行心滴》。這樣一講完,很多東西都對起來了。
今天,以我來講,我絕對不認為蓮花生大士會說謊,我也不認為有誰敢拿蓮花生大士來開玩笑、來說謊製造這段故事,更不要講這涉及到無垢光尊者龍欽巴,他是《大圓滿》傳承中很重要的一位大德。我今天還沒有辦法生起真正的捨無量心,雖然我在努力,可是當我看完這些公案以後,我絕不敢有一點懷疑他們所講的捨無量這個觀念。

現在再回去看課文,等等用另外一個角度再談這個事情。
莲师向法王解释说:其实,您的这位王女莲明公主并不是因为什么宿业清净而投生为您的王女,而是因为以前我莲花生、君王您以及菩提萨埵曾经转生为劣种的三个儿子。我们修建夏绒卡绣大塔,莲明公主在那时投身为一只毒蜂,它叮入国王您的微血管,您无意之中用手擦拭,结果碾死了那只毒蜂,正是由于当时的命债,它才转生为您的王女。這段剛剛講過了。

本来,法王赤松德赞是真正的文殊菩萨,他也有这样宿债而生的后代,那更何况说其他人呢?是說赤松德贊應該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來救渡眾生,連他尚且也有這樣宿債而生的後代,那更不要說其他一般的人!現在不管赤松德贊是不是文殊菩薩的化身,至少從這當中可以了解到整個業的複雜程度,不是有宿命神通知道的,一般人怎可能搞得懂?就像明明就是命好才會生為公主,結果卻因胃病而短命。

现在我们这些人与父母有血缘关系,他们对我们的关怀、疼爱令人无法想象。当我们遭受痛苦或不幸的时候,他们比自己出现这类事还要悲伤,实际上这全都是往昔互相加害的宿债在作怪。如今成为自己怨敌的这些人也是同样,他们在往昔的世世代代中没有谁不当过自己的父母。就拿现在来说,虽然自己将对方看作势不两立的仇人,可是他们也不一定对自己有害;尽管自己将他们看成怨敌,但对方也有不把自己当作怨敌来看待的,就算是将自己视为仇敌,他们也没有能力加害我们,这种情况也是有的。這意思由另一個角度來說,有很多你的仇人其實是你的恩人,不知道你們是否有這種經驗,你仔細想想在你一生中、或是你看到的經歷,你發現有很多人是因為仇敵而讓他轉化的,這類事情很多的,別人加害他,可是因為被加害,就用這個被加害轉成一個力量、最後成功了。
再者说,也可能依靠怨敌加害的因缘,使自己暂时今生的名誉增上,遇到正法并成办究竟利乐的這個講世間法裡面被人加害以後有成就的事例是很多的,包括以前讀過的很多公案,像密勒日巴尊者、金剛公主不就是嘛。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自己通过各种方便投其所好顺其心意而说些温存柔和的话,那么彼此之间成为情投意合的亲朋也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相反,现在自认为是亲友的这些人,也有子孙欺骗甚至残杀父母的情况。這種事情現實世界也很多,我的朋友圈就有,沒有到殘殺,他是長子,媽媽寵他,可最後媽媽為了錢到法院告他。所以這類事情是確實存在的。
而且勾结反方的怨敌联合起来抢夺自家财产而发生争斗的现象也不在少数。如果子女与父母关系融洽的话,当子女出现痛苦、不快等事情的时候,父母比自己出现这类事还哀伤。這意思是說你被情所困,有情時是更不自在、更痛苦。我想在座是為人父母的都能感受到這點。
为了亲友子孙等这些人,自己积累下滔天大罪,到了后世必然被引入地狱。這意思是說有時為了養活自家人去犯了一些罪,那可能因此罪而下地獄。這是講愛的反面。
虽然自己心里希望修持正法,可是却常常受到他们的牵连拖累,或者父母舍不得子孙、子女抛不下父母,双方一直依依不舍,以致于耽搁修法、坐失良机等等。由此看来,亲人们对自己甚至比怨敌更有害。

从后世的方面来说也是一样,现在自己认为是怨敌的这些人将来转生为自己的亲生骨肉、亲友投生为深仇大恨的敌人等都是不一定的。所以,对今生今世亲怨的瞬间显现执为实有,怀着贪嗔积累恶业,使自己成为恶趣的堕石,这样做究竟有什么必要呢?我们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对天边无际的一切有情想成是父母与子孙,像往昔圣者前辈的传记中所说那样平等看待亲怨這些問題,我先講我的感想,看完這些,我們就對我們的親人馬上就沒有那些貪,對仇敵馬上就沒有那些嗔嗎?我想一下子間不容易,可是你一定要修行,一定要想辦法按照他們所講的去調整自己。在這當中,其他的先不說,所謂的怨敵親人在輪迴中有時是很莫名其妙的,單單是龍欽巴跟赤松德讚他們這種例子,就剛剛所講的那個公案,對我來講確實是有影響,我想他們不會說謊,這些事情本身是存在的。當然所有事情是不是都那麼無奈這誰也說不準,我們不見得要往無奈的方式去想,就像剛剛那個吃自己父親的肉、踢打自己的母親、抱著是自己的仇敵、母親卻又去啃父親的骨頭,不要想到這個非常極端的一種,也許有,可是不見得要往這上面走。可是他所講的到最後親疏怨敵這些東西要平淡看待,單單由空性這角度,由空性這個理證,你慢慢就多多少少也被說服了。我意思是說除了相信他們講的這些,其實由空性本身這個觀念裡面,確實也能夠幫助我們在這上面稍微放下一些。以前在《廣論》也講過,我曾經聽過一個科學家的錄音,他用很顫抖的聲音在說:你永遠沒辦法相信,比方說,張三的能量跟李四的能量是沒有分別的。依照物質能量互換定律物質跟能量是一件事,我承認張三是能量,李四也是能量,而我們都會認為這是張三的能量、這是李四的能量,可是到後來科學家發現你作夢都想不到其實張三跟李四的能量是一件事,不是有張三的能量、有李四的能量,這跟佛學所講的道理是一致的。當這點成立的時候,這就是所謂一個平等的觀念,到最後就是一般講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所講的都是類似的觀念。那今天講怨敵不分,我們不要去想到那麼負面,其實假如你真正相信空性的觀念,你會發覺不論是親是怨其實本身都是平等的。或者我們以空性的角度,由空性的角度能夠生起平等、了知世間這種平等,這是2轉的觀念,到了3轉根本就是空性跟顯現也是平等也是一件事。所以整個實相不是我們認為的有那麼多的不一樣,那是我們分別心主觀的東西,到了你能夠真正了知實相,以客觀的角度來看時根本就是平等,世間上是沒有像我們想像的那樣。我們是因為用自己的分別心,所以造成一大堆煩惱、又造了很多業,最後都在苦裡面打轉,這就是輪迴,為什麼會輪迴?所以當你能夠把這些都了解,你跳出來以後,你就會離開輪迴。離開輪迴,那以大乘的角度,因為你同體大悲,你知道所有的眾生跟你是一件事,所以你又要回來救所有的眾生;就是因為你了知了真相,你就會醬子做。

对以上道理加以思维、观想。首先,使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尽力对那些自己心里极其讨厌、总是生嗔恨心的对境先做到不嗔不怒,千方百计修炼自心,当心里完全能够把他们看成是无利无害的中等人的时候,接下来再观想,这些中等人从无始以来在生生世世当中都曾经无数次做过自己的母亲,与现世的亲生父母一模一样,在没有对他们生起这样平等的慈爱心之前,一定要反反复复观修。中等人意思就是中庸,就說,修的過程是先把怨敵修成中庸、再把天下中庸的人都觀成曾做過自己母親。
到最后,不管是亲人、敌人还是中等人,凡是对所有众生都生起与现世父母没有任何差别的悲悯之情,在没有生起这种平等悲心之前,务必要反反复复地观修。如果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单单对任何亲怨既不生悲心也不起嗔心,只是平平淡淡的一种心态,这叫做无利无害的愚舍,并不代表是舍无量心這裡強調,你要能夠生起這平等心,而不是一種完全不在乎的心態,這跟捨無量心是完全不一樣的,後面有解釋這個不一樣。
001七因果:知母→7念恩→6報恩→5慈心→4悲心→3增上意樂→2菩提心→1佛(知母前先修平等捨)
【註】理解「知母」要比理解空性難,既使利根隨法行者亦唯有下列一絛《釋量論》中的正理可依:「最初受生時,呼吸根覺者,非不待自類,唯從於身生。」此頌可推出受生無始(因為最初之身不能成立,否则成無因生),故受生次數無限多;進而更推知曾為自之母數大於有限的眾生數;故無一眾生非為自母;又,依微細無常理,過去世的母親與現世的母親,约為自母的觀點,並無差别。
到這裡先去看一下以前的補充資料第一條7因果,因這裡講的好似跟7因果不是講同樣一件事,其實是同一件事。你看,7因果從知母→7念恩→6報恩→5慈心→4悲心→3增上意樂→2菩提心→1佛(知母前先修平等捨),因課文中是說你要先把怨敵觀成中庸,觀成中庸以後接著就是一個重點,就是天下人都做過我的母親。這是很重要的觀修,為什麼要把天下人都觀做自己母親?誰都可以當我的媽媽我不是白癡一樣?!不是的,這有理證的,你看註解即知。
✿✿✿知母理證
所有的知母只能找到一條理證,《釋量論》裡很簡單的講:沒有辦法推出最早的最初的那一生。這是一個很簡單的觀念,因為假如有那個最初的一生的時候那就代表你有一個無因生,因為你第一生沒有原因的。你懂?因為你每一世你前面要有一個同類的父母,媽媽生下你才會有你,所以一直要往前推,那你要推到前面有一世是沒有媽媽的,不能,因為當你做這個推論的時候這違反佛學理論,這叫無因生,這是外道的理論,在佛學裡面都是因緣所生法、沒有這個無因生。那你完全都是前面有一個同類生你,最後這個數字一定是無窮大,醬了解嗎?不會有一個最初生,所以佛學講無始以來,這無始以來其實是非常有智慧的一句話,因為不可能會有所謂的最初的那一點,那絕對不存在的,這就跟空性的理論……主要是專注在天下人都做過你的母親這個推理有沒有道理?現主要就是要說明這點,如果沒有辦法前面有一個無因生的時候你就絕對沒有一個最初生,那沒有一個最初生且都是有母親生下來的,所以你的母親的數字會非常非常大,最後就是無窮大。醬了解?因不可能有最初的那個,所以你的母親的數字就會無窮大,可是我們了解這個世間所有的生物數字都是有限的,不管你數字多大,以今天來講不管是多大的一個數字,可那是一個存在的數字可以算出來,不管幾兆那是講的出來那都是有限度的,然而母親推上去是無限的,請問你無限的數字是不是遠遠大過有限的數字?如果成立,就代表所有的眾生都做過你的媽媽。這是一個理證,那就不再多講了。
其實他們講這個的時候他是有根據的,所以他不是叫你要先把怨敵修成中庸,然後再由中庸開始,就把所有的中庸都觀成是自己的母親。到這一步你就發現這是叫你先修平等,平等就是把怨敵觀成中庸,從中庸開始,就把所有的中庸都觀成曾經做過自己的母親。那剛剛也把曾經做過自己的母親這個理證講過了。這時,請問你,從這裡開始是不是跟知母的7因果是一件事?是一件事。所以跟以前《廣論》所教的東西不是另外一套,是一樣的,在觀念上整個邏輯都是一樣的。
真正的舍无量要像仙人布施一样。比如,仙人们宴请客人或发放布施的时候,对于高贵卑贱、强大弱小、贤善恶劣、高级中等的所有人,无有差别同等施舍。同样,我们也必须对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用大悲心的对境平等相待,在没有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应一而再、再而三地修炼自心。什麼叫做真正捨無量?並不是對誰都不在乎,不是這個意思,是要沒有差別同等施捨,用大悲心的對境平等相待每一個眾生醬的觀念。
講到這裡把整個捨無量講完了,對整個捨無量,菩提心難修,這個捨無量也是很難修,因此他提醒我們,在整個輪迴裡面所有的怨親並不是如我們想像的那樣,這並不是要否定這一世的親人,不是的,可是他告訴我們真正在輪迴裡面真正的實相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我們想像的那樣是我們沒有經過觀察的分別心下面的產物,這也變成是一種習氣,可是你若冷靜觀察至少你可以看到像他講的公案裡面有很多很明顯的比方說蓮明公主,這個公案一定要記住,他涉及到的是無垢光尊者龍欽巴,另外有關的像蓮花生大士、赤松德讚、靜命論師這些人都是非常了不起,是我們根本上師的上師,也想不到龍欽巴居然是蓮明公主。你就發現真正的實相根本不是像我們這種薄地凡夫能知道的,都是在習氣下的分別心中過日子,所以叫無明、愚痴,還自以為是。經過這個公案,不管做不做得到,至少要承認對很多東西觀念要改變,像空性就是一個很好的教法,像我們對於親疏之間的觀念相信在實相上也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樣。不論如何先相信這一點,做不做得到,那是第2步,相信以後、做這決擇以後,經常做這個觀察修,修完以後再決擇、再觀察修……他們講7因果修知母這整個順序修到最後能夠產生菩提心

接著講慈無量,像7因果的知母、念恩,先修慈再修悲,大家知道,慈就是予樂、悲是拔苦,你就知道慈跟悲之間的差別。
戊二、修慈无量心:

修舍无量心达到标准之后,接着再修慈无量心,也就是说,将三界的一切众生平等作为大慈心的对境,之后要像父母养育小孩一样来修。例如,父母亲哺育幼儿的时候,全然不顾孩子的颠倒行为,也不顾自己的艰辛,只是想方设法使儿子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舒舒服服。同样,自己的身语意要竭尽全力用在使一切有情今生与来世安乐、善妙的各种方便上。
就是把你對你自己兒女的那種慈心用在天下所有的蒼生上面,天下蒼生基本上是建立在你捨無量的基礎上,所以都是平等無別的。

每一位众生都希望自己快乐幸福,唯一追求的就是自我的幸福快乐,谁也不希望痛苦哀伤,可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安乐的因是奉行善法,反而一度造十不善,因此所求与所行已经背道而驰。心里这样默想:这些希求安乐反而唯受痛苦的所有众生,如果都能各随所愿各得其乐,那该有多好啊!屡次三番这样进行观修。
大家都是希望快樂,可是經常眾生所行所為都跟所求所願都是相反的,最後得到的都是不快樂。

最后观想:不单单我自己渴望安乐,一切众生也同样唯求安乐,这一点与自己没有差别,一直修到真正生起了这样的定解为止。是說,眾生跟我都一樣的希求安樂。

正如经中所说:慈身业、慈语业、慈意业。口中所说的话、手中所做的事都绝不能损于其他众生,自始至终都要真诚慈爱。依照《入行论》中说:眼见众生时,诚慈而视之。至目视其他众生也应当和颜悦色,绝不能怒目而视。从前,一位专横跋扈的官员一贯邪着眼睛看别人,结果后世转生为一户俗家灶下吃剩饭的饿鬼。经中也讲述了反目视圣者而堕入地狱等的过失。

身体的一切威仪要温文尔雅,给人一种舒心悦意之感,彻底杜绝危害他众,全心全意利济有情;口中所说的每一句话也不能带有藐视、侮辱、讥讽他人的意味,一定要说实实在在、悦耳可人的话语;心里也是同样,如果饶益他人,绝不能希望自己得到好处。也不可以凭着虚伪的调柔威仪、温和语言等手段使他人将自己看作菩萨,而要力求达到发自内心唯一渴望就是利益他众的崇高境界。在心里反复发愿:但愿我在辗转投生的生生世世中,就连其他有情的一根毛孔也不损害,一心一意利益他们。
這是教我們要醬子想,可是我常常在想,今天世間能這樣做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其實我們很幸運還有人在提醒我們要醬子做,現在很多人腦中根本沒有這觀念,比方,像現在網路上的霸凌……我們今天要警惕自己,雖然能聽到,但有沒有做到?至少我覺得我個人還不夠,我也是決擇了,但是還有待進步,這表示要修的還太多了。同修中有能做到的,我是百分之百隨喜、讚嘆!這真的是很了不起。大家共勉之!

尤其是,对于依靠自己的眷属、奴仆、旁生等要满怀关爱之情,乃至看门狗以上都万万不要以殴打、役使方式过分摧残。随时随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心心念念都要以仁慈为本。其实,如今投生为奴仆、看门狗而受到众人欺凌嫌弃的这些众生,也是由于往昔身为有权有势之人的时候造下了欺辱、藐视他人的恶业成熟的报应,而今来偿还宿债的。如果现在自己仰仗着有钱有势而凌辱别人,那么后世自己也同样会变成他人的奴仆来偿还宿债,所以对于那些身居自己之下的众生更应多一分仁慈、多一分爱心。特别是对自己的父母双亲、久病的患者等,自己三门尽力做利益事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诚如阿底峡尊者说:如果对远方的客人、久病的患者、年迈的父母等慈爱行事,与实修空性大悲藏者相同。
空性大悲藏,對這不是百分之百能掌握並解釋清楚他的意思,但是他最重要的意思是說,當你能夠真正體會空性的時候,他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相等的東西會生起,就是平等、等覺,空性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你知道空性,他這個馬上就會連起一個叫做等覺,一般有時叫做圓覺指的就是生起這個平等心。以前跟各位講過《心經》的廣本,不是玄奘的260字的《心經》,那裡就有說:三世諸佛,亦依般若波羅蜜多故,證得無上正等覺,現起平等覺現起平等覺,在很多地方會特別解釋這個。當你在空性真正深入的時候,能夠證悟的時候,你一定會有平等的這種東西會生起。當你有平等的這個東西生起的時候,你就不會有分別心,所以他說對久病的患者、年邁的父母等你都會以慈愛來行事,這就是因為你有空性的覺悟再加上平等覺。我想應該是醬子解釋。

尤其是父母对儿女仁至义尽,恩重如山,如果在父母年事已高老朽不堪之时刺伤他们的感情,实在是大逆不道,罪过特别严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也曾经为报母恩而前往三十三天为母说法。佛在经中说:儿子将父母扛在左右双肩上转绕大地承侍,也难以报答父母之恩,若使父母趋入正法,则能回报恩德。因此,身语意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使他们内心转向正法。
孝順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父母也能夠相信正法、也能夠皈依。

此外,正如邬金莲花生大士所说:切莫让老人忧伤,要恭恭敬敬加以维护。我们言行举止要慈爱随顺关心照顾所有比自己年长的人。
這就是我們的福田。

当今时代我们中的有些人口口声声地说:要养家糊口没有办法不害众生。但实际上是有办法的。
下面就是講了一些公案。

从前,新疆地区的两个沙弥修持圣文殊法,结果面见了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对他们说:你们二人与我没有缘分,你们生生世世的具缘本尊就是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化现为吐蕃国王的形象,你们去亲近他吧。是他们二人便来到了西藏。在拉萨药王山的后面,看到许多人被杀戮或者被逮捕入狱。他们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人们告诉他们:这是国王下令惩治的。二人心想:这位国王肯定不是观世音菩萨,我们俩也很可能被惩罚,还是赶快逃走为好!国王知道他们二人要逃跑,便命人将他们喊回来,叫到面前对他们说:你们二人无需害怕,由于藏人刚强难调,所以我才显示幻化,我下命令砍杀的这些人全是我自己幻变的。实际上我本人对一个众生的一个汗毛孔也从来没有加害过。
修持文殊法就是把文殊當本尊,吐蕃國王就是西藏的國王。

国王松赞干布执掌西藏雪域的国政,并且统辖了局部的四部王国,征服了边境的所有军队,他成办那样广大灭敌护亲的事业,却连一个众生的一个汗毛孔也没有加害过,那么如今我们只是维持一个虫穴般的小小家庭怎么会没有办法不害众生呢?加害众生的下场就是自食恶果,导致自己今生来世感受无边痛苦的报应。即使仅仅就今生今世而言,也不能成办丝毫利益。因为杀人偿命,欠债还钱……除了白白浪费自己的财产受用以外,根本没有谁依靠害众生造恶业而获得财富的。
他是拿這個公案來比喻,意思就是不能危害眾生。這裡有一個很基本的問題,因為整個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法他本身有一個很重要的內涵就是護生,他不能殺生的。今天我是非常誠信大乘佛法,可是我也有一些困擾,一個就是菩提心,一個是修捨心,都能接受他們的觀念,可是真正要能進入就似乎還有一段距離,還有一個就是殺生,知道不會去殺生,比較煩惱的是蚊子,現在是用捕蠅燈抓到後再把他放掉,可是晚上睡覺時就很難了,我有聽過一個現世的公案,就說印光法師修行時,在他住的地方不光是蚊子、螞蟻,各式各樣的昆蟲很多,弟子就預備幫師父打掃清除乾淨,讓師父有一個清淨的環境。印光法師婉拒了弟子的好意,他說:問題是出在我,不是出在他們,因為我不夠清淨才會惹到他們來。可說也奇怪,他繼續修行下去,到後來他弟子發覺整個房間都變乾淨了,這些昆蟲都不來了。這真是很奇妙!還有以前在美國時廣論團體推行有機蔬菜,他們開始先拜並祝禱,說種了4塊地的蔬菜,其中一塊地是給你們吃的、請盡量吃,那另外3塊地上的蔬菜請留給我們,我們不殺生要做有機食品。真是奇怪,真的就是只吃那一塊,那3塊地蟲就不來耶。所以有時自己想想還真是差遠了!【哀!哀!哀!對比之下,自己只能連3嘆!】

所以说,修慈无量心要像雌鸟养育小鸟一样,雌鸟养育小鸟的时候,首先建造一个柔软舒适的窝,然后用羽翼覆盖给予它们温暖,在雏鸟不能飞翔之前始终如一动作轻柔悉心抚育。同样,我们也要通过身体的行为、口中的语言以及心里的念头慈爱善待三界一切众生。

所剩時間不多就不繼續去講悲無量,趁這點時間把上次提到這個輪涅轉依再解釋一下。
輪湼轉依相對緣起、不一不異無常有為法阿賴耶種子大無為常法如來藏{空分法身、樂分法身功德(現分、明分、覺分)

Ⅰ抉擇滅因果慧(菩提)+德(功德、事業)→五道遣除無常有為法客塵業障+煩惱障+所知障+習氣障→佛色身功德

Ⅱ非抉擇滅本有大無為常法自性住種性(如來藏法身、法身功德)=大無為常法樂空雙運佛

輪迴跟涅槃,就是阿賴耶識跟如來藏之間的一個轉依。
他是有抉擇滅跟非抉擇滅2種;
以如來藏本身來說,他的種姓直接就變成是佛的智慧,這中間不是因果的關係,所以這叫做非抉擇滅,因為他都是大無為的常法。既然是無為法又是常法,你的腦筋千萬不要認為是一個種子最後變成一個佛,不是。他這個種子就是佛、佛就是種子,大家懂這意思嗎?就說以種子來說,我們會說是如來藏的法身跟法身功德雙運,那佛本身呢也是法身跟法身功德雙運,這一樣的意思。所以一般會講說樂空雙運,那這是一個非抉擇的部分,在你理解如來藏的觀念裡面,這一部分很重要,他是一個無為常法醬子的關係,在成佛當中是屬於非抉擇滅,所以叫做本有。
可是其實他是有抉擇滅的部分,那個抉擇滅一般用白話講就是除掉客塵,因為客塵是無常的、是有為法,既然是無常的又是有為法,他就是屬於有因果的,你靠智慧、功德、事業也就是福智2資糧做為修行的基礎,福智2資糧用在5→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這上面,這整個過程其實就是除掉客塵。這客塵就包括了業障、煩惱障、所知障、習氣障。所以他靠福智2資糧,經過5道這些方便把客塵拿掉,最後就可以讓他顯出佛的色身功德。這一部分屬於抉擇滅、是屬於因果的。
以中觀的角度,佛是大無為法,他不是無常的有為法,這道理很簡單,有為法一定是無常,假如是無常他是會變化的,那他怎麼有資格做你的皈依處?這觀念就很清楚了。至於唯識或是以前的經部跟有部,他們當時的見地理論上還沒有把佛建立成是一個大無為法。可是今天以中觀的角度,就中觀應成或是如來藏,或是2轉、3轉,基本上佛代表的意思都是屬於一種大無為的法。一般會加大字是因為無為法可以有2種說法:1個是觀待有為產生的無為,這個觀待有為產生的無為應該還歸屬在有為法裡面,因為他是觀待有為來的;另1,當你講大無為的時候他不是觀待,在漢傳會用絕待,絕對的絕、他不是觀待的東西。
這資料蠻重要的,1讓你了解到阿賴耶識跟如來藏之間的關係,1是讓你了解到整個修行的過程中是有抉擇滅跟非抉擇滅這2個部分。抉擇滅的結果會讓你,因你的種姓本身他是一個大無為常法,所以當你沒有客塵遮蔽他的時候,他本身的真相就顯出來了,這部分就是非抉擇滅的部分。

七金剛處:佛、法、僧(果)、如來藏(因非抉擇滅、菩提、功德、事業(緣抉擇滅
一般在《寶性論》關於如來藏他提到一個名相:7金剛處。
一般講如來藏一定會從佛、法、僧、如來藏、菩提、功德、事業一路依這順序講起,這7個叫7金剛處。
7金剛處裡面最重要的因是如來藏,果是佛法僧,可是如來藏這個因他是屬於非抉擇滅的,這點很重要,這也是我一直跟各位重複強調千萬不能把如來藏想成是因果的因、那個種子,不是醬子一個觀念,他是非抉擇滅的因。後面所謂的菩提、功德、事業就是一般講的福智資糧,在《寶性論》這3個金剛處被列做緣,如來藏被列做因,這什麼意思?醬子你可能無法體會,繼續講下去你就理解了,如來藏是屬於真正的非抉擇滅的因,其實,非抉擇滅不能講因,就是本有的;另外他還有抉擇滅的部分,最重要就是因為你有正住菩提,你又有功德做很多事業,所謂功德事業就類似46度,這就算是抉擇滅的部分,他本身是無常的,由這些無常法就可以消除你的客塵,客塵也是無常法,醬子就讓你真正的自性、就是本性住種姓這個大無為的因最後現出來。

三句義:體性本淨、自相任運(自性光明)、大悲周遍
這就是如來藏3句義,以前講過今天就不解釋了。

三道理:佛法身能現觀待道理、真如無差別法爾道理、有情具種性作用道理
證明有如來藏存在的3個道理。最後用9個比喻說明什麼叫如來藏。

如來藏九喻:()如未敷花内有如来身结跏趺坐,具天眼者去萎华而出之。()如淳蜜群蜂守护,以巧智方便先除彼蜂,乃取其蜜。()如粳粮未离皮糩,贪愚轻贱谓为可弃,除荡既精,常为御用。()如真金堕不净处,隐没不现经历年载,真金不坏而莫能知,唯天眼者知,能由不净中取真金而受用。()如贫家有珍宝藏,若无语者,不能开发此珍宝藏。()如庵罗果内实不坏,种之于地,成大树王。()如人以弊物裹金像,弃捐旷野,惟天眼者知出像,众皆礼敬。()如贫女怀圣王胎。()如真金像,外虽燋黑,内像不变。

龍樹的法界讚六喻:牛奶酥酪、瓶內油燈、芭蕉果實、殼中果實、鸛鳥飲乳、矿中宝珠

今天主要就是讓大家跟這些結一個善緣,將來繼續修下去,如來藏是不能沒有的觀念,這是一個最核心的見地。今天就到這了。
 

 
arrow
arrow

    七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