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教?本教。

因為在上一節課提到了苯教,而一般人對苯教這一名相幾乎都是存在比較負面的感覺,一般都只知道這是西藏地區佛教尚未傳入之前的本地古老的原始外道宗教,外道宗教給人感覺就比較負面。比方,蓮花生大士當年就花了很大力氣去鎮伏苯教的教徒,以便使佛教在西藏發芽生根、發揚光大。這就是一般人對苯教的一種感覺。可是,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經接觸過苯教?這似乎又有不一樣的說法,特別是苯教跟寧瑪之間似有一點相連的關係,也有說法苯教跟佛教的叫黑教的一支有所關聯,因為整個藏系主要就是格魯黃教、寧瑪紅教、噶舉白教、薩迦花教這4個支派,當然還有一個覺囊派是在如來藏這個學說方面,按照佛教的歷史,覺囊當時是被達賴五世一夜之間讓整個覺囊派歸到格魯黃教這一宗派下面,那今天不花時間講這,以後若有機會再講。除了這4宗派再加上覺囊以外,還有一個就是黑教,黑教某時候也會跟苯教產生某些關聯,像黑教的凌雲,大家應該也聽過這人,這裡因涉及到西藏的宗教史、古老的佛教史故比較深入複雜,所以才會連在一起。現在是把百科全書裡面對苯教一個相當大的部分解釋取出做為今天的補充資料,希望讓大家明瞭苯教這2字後面的涵義。以前各位對苯教的觀感一般應該都是比較負面的,這裡並不是要影響各位這方面的看法,不過你若有興趣去了解苯教,你也經常會看到為苯教立場說話的文章,醬一來問題又稍微複雜了些。所以這裡不是要改變你的想法,你可以維持你過去的看法,只是讓你多增加一些這部分的知識,今天要講這個,是因經常有人會把苯教跟寧瑪的東西會連在一起。我們今天學這大圓滿前行,居然苯教本身也有大圓滿醬子的教法,所以今天不藉這機會給各位多一點資訊的話,等有一天突然碰到時可能不知道如何處理醬子一個信息。其實,這目的就是你讀了今天的補充資料,至少你遇到複雜的信息時你有能力消化他、你有能力處理他。
補充資料:苯教
038苯教:苯教的只是藏文的音译,国际雍仲本教联合会的名词工作会议早已规定统一使用字。 雍仲本教Bonismo)简称本教,是辛饶弥沃如来佛祖所传的教法,也被称为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发源于西藏古象雄冈底斯山玛旁雍错湖一带。历史上因修行本教象雄大圆满而成就虹化从无间断的大成就者就有二十四位,而其它有间断的虹化身成就者更是不计其数。古象雄文明有悠久灿烂的历史,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围 象雄起源于中国西藏冈底斯山一带,从西藏历史的角度来说象雄几乎就是古代整个西部的代名词。 古象雄文明是西藏文明的源头。 20137月,《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已经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课题 雍仲本教既是古象雄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西藏民族传统文化和藏传佛教的源泉,是青藏高原的人们献给世界的瑰宝和值得藏族人民骄傲的宝贵精神财富。 现今,藏区以及印度、尼泊尔不丹蒙古国、俄罗斯等地区仍然有很多古象雄文明中产生的宗教文化的遗迹和寺庙、僧侣,从藏区到世界各地有很多的人信奉象雄文化中的古象雄佛法 本教著名的寺庙有孜珠寺等。

岡仁波齊峰和瑪旁雍錯.jpg
苯教發源地岡底斯山脈和瑪旁雍錯湖,主峰為岡仁波齊峰

雍仲本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可以由2個角度來看這個本教:1、原始本教,後面文章有交代,這類似比較沒有開化、一般是比較負面的,像堪布舉例時負面的應該是跟原始本教有關聯的。2、真正標準的是雍仲本教,歷史上西藏過去叫吐蕃,然而在跟唐朝文成公主通婚的吐蕃王朝沒有興起之前,在西藏最早時是另一個勢力範圍,他們是信奉西藏最古老的宗教,這些都牽涉到非常古早的時代,這時間大概是推至公元前的1500年左右就出現了本教,大家都沒想到公元前1500年西藏就已經有文明了。這個文明就是後來西藏文化的前身,這時的宗教就叫做雍仲本教,現在這雍仲本教統一使用沒有加草字頭的本字,辛饒彌沃如來佛祖是本教的開創教主,他的地位就相似於釋迦牟尼佛,他所傳的教法也被稱為古象雄佛法,這裡為什麼也加上佛法2個字,因你會發現他跟佛教並不是沒有關係的,簡單講講整個佛教的發展,裡面最早可以看見雍仲本教的影子,是說佛教也有被雍仲本教影響到,因有醬一個關係在你才會了解到有人提到本教時會提到大圓滿、有人提到本教時在某一角度會聯想到寧瑪。其實這方面是相當複雜的,這些資料一節課是講不完的,但主要是要有這些觀念,尤其現在正在讀大圓滿前行,對這些東西知道要比不知道好,以免造成往後得混亂。

雍仲本教創始人辛饒彌沃如來佛祖
雍仲本教發源于西藏古象雄的“岡底斯山”和“瑪旁雍錯湖”一帶,古象雄,這就是吐蕃王朝之前很早的一個西藏文化。再下面就了解為什麼要花時間解釋這個!在歷史上因修行古象雄佛法也就是本教的象雄大圓滿,大家看到了大圓滿這3個字,現在不只是寧瑪紅教提到大圓滿,而成就虹化身從無間斷的大成就者就有二十四位,虹化身就是虹光身,虹光身是修紅教大圓滿最後成就時的一個功德,所顯現出來就是在涅槃時現出來的虹光。無間斷的就是指他的每一代。而其它有間斷的虹化身成就者更是不計其數。古象雄文明有悠久燦爛的歷史,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範圍。現你就了解為什麼要講這個,因為扯到了大圓滿、扯到了虹光身。
象雄”起源於中國西藏岡底斯山一帶,從西藏歷史的角度來說“象雄”幾乎就是古代整個西部的代名詞。 古象雄文明是西藏文明的源頭。當我找到這些資料去研讀的時候,才真覺得我們對人類的歷史了解的實在太欠缺,從未曾想到西藏在公元1500年前,也就是鐵器時代已經有文明了。當你聽到《大藏經》的時候就是代表那個宗教最重要的經論跟文字,漢傳有漢傳的《大藏經》、藏傳有藏傳的《大藏經》、韓國佛法有韓文的《大藏經》,象雄文字類似象形文字、應該就是現今西藏文字的前身,而在2013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已經在進行《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由此就可以了解更多西藏文化的精華,也因此對藏傳佛教會有更深入的了解。現今,藏區以及印度、尼泊爾、不丹、蒙古國、俄羅斯等地區仍然有很多古象雄文明中產生的宗教文化的遺跡和寺廟、僧侶,從藏區到世界各地有很多的人信奉象雄文化中的古象雄佛法。

孜珠寺2.jpg
本教著名的寺廟~距今已有3000年位於昌都地區丁青縣覺恩鄉境內海拔4800米的孜珠寺。

雍仲本教史象雄古国建立于公元前1500年到西元元年之间的铁器时代,于公元645年亡于吐蕃王朝西藏過去是象雄古国,後來被吐蕃王朝消滅,吐蕃王朝跟現今達賴喇嘛是什麼關係?歷史上最早西藏是象雄古国,後來是吐蕃王朝統治,經過很久時間後吐蕃王朝建立成法王宗教治國的政教合一的制度。最早在元朝的時候是薩迦花教做法王,到了明朝時候就變成是格魯黃教做法王一直到現在,達賴喇嘛就是格魯黃教政治、宗教的領袖,雖說在政治上已經名不符實,可是他實質上還是有相當的影響力。
 雍仲本教是古象雄文化的传承者。 象雄文化是中国西藏的本土文化,它包括了医学建筑学声明学因明学佛学、以及天文学哲学等浩如烟海的文化体系。 是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先祖文明智慧的结晶。所以藏傳有自己的一套醫學體系,所謂的藏醫,最早也是可以推到象雄古文明,包括佛學都受到象雄古佛法的影響。至於象雄古佛法的影響,剛剛提到了大圓滿,所以基本上佛教的密宗跟這是有一點關係的,你有時可能聽過一些密宗來自於外道的說法,或是來自於古印度宗教的影響,其實這是沒有證明的說法,但會有醬子的說法其實就是涉及到象雄古國的古佛法,也就會涉及到本教,當然這是指雍仲本教、不是指原始本教。一般對原始本教都是比較負面的看法,至於雍仲本教不應以完全負面的角度來看他。
再次強調今天花時間讓大家了解這個,因為今天如果不是在講寧瑪的大圓滿前行,那就不需要去講這個了。雖然是在讀前行,但我們讀的是大圓滿、是寧瑪紅教最高的一個教法,這後面會涉及到本教,所以這個資訊可以幫助大家了解大圓滿、也可以幫助大家了解我們現在讀的這個法義,雖然只是在前行,其實他是蘊藏著非常多的古文化。簡單講,根據這你知道在那麼早的時代已經有許多人因為修行這個大圓滿而得到虹光身,是非常殊勝的法。

西藏本土古老宗教本教的文献被专家称为象雄密码。《吐蕃王统世系明鉴》记载:聂赤赞普墀杰脱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本教护持国政。 聶赤贊普、墀傑脫贊,在以前給過的西藏吐蕃王朝世系表補充資料中這些資料是從公元前360年至公元前第2世紀開始,沒有這2個王的資料那有可能這2個王比這些都還要更早,要不就是翻譯用的字不一樣,其實補充資料第一個王叫湼赤贊布,很明顯跟聶赤贊普是翻譯的問題,至於其他不能確定,反正我們只要知道即使是在吐蕃王朝那段時期也是以本教護持國政。這就說明古象雄佛法不只影響象雄古國,還影響到吐蕃王朝,直到第8世紀吐蕃王朝藏王赤松德藏聽了寂護大師(亦即靜命論師)的建議,迎請蓮花生大士入藏弘法、樹立法幢成功創立了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寶齊全的佛教寺院桑耶寺。

桑耶寺1.jpg

讀到藏系佛法都會以赤松德藏、靜命論師、蓮花生大士這3個人期間視為西藏引進印度佛法的開始,也削弱了本教在吐蕃王朝的勢力。可是你根據這吐蕃王朝世系表,其實你發現比這更早期的吐蕃王朝幾乎都受到本教、象雄古佛法的影響,直到第7世紀松贊干布時才因唐朝文成公主入藏使漢傳佛教開始進入藏地。
記者:您覺得藏人現在如何看待文成公主入藏這段歷史呢?
洛桑尼瑪:“文成公主入藏這段歷史。自文成公主在唐朝進入吐蕃以來,當時的吐蕃王朝,藏人在政治上處於表現吐蕃國實力。比如,唐朝與吐蕃進行了一對一的戰爭,雙方打成平手。吐蕃也藉此顯示了它的戰爭力量。它想與唐朝這樣一個強國建立姻親關係,使當時的國際上有強強聯姻的效應。所以,當時這樣的聯姻我們不能說沒有政治目的。是有政治目的,但不是共產黨現在所宣傳的那樣,唐朝以後漢藏就合為一家人了。還沒有到那個高度。藏族人到現在為止都認為,文成公主是一位像菩薩一樣的度母。她是白度母的化身。為什麼這麼認為?原因是她帶來了佛法的一些重要經典,還有一些重要的佛法象徵物等,使藏人開始對佛法有了一定的認識。不過,這不僅在文成公主時期,在她之前赤尊公主(尼泊爾)也帶來了重要的佛法傳承物。當時對佛法的了解還沒有大眾化。原因是吐蕃貴族當中,藏人的原始宗教苯教實力雄厚。只是國王,比如松贊干布對所有的外來文明都感興趣。而且,他也親自研究。所以說,由於他的威望,貴族也不敢太多干涉他的學習與修行。所以說,當時佛法在西藏也只限於皇室家族範圍,還有一些開明的重臣範圍內。因此,雖然當時建造了西藏歷史上第一座佛堂,比如大昭寺和小昭寺。但還是佛堂的概念,因為沒有僧人,所以還不是寺廟。西藏的第一個寺廟不是在松贊干布時期。松贊干布他對佛法感興趣,自己也修行,但是佛教當時還沒有廣泛到民眾之中。所以,當時的老百姓認為,松贊干布和他的祖父都是天神之子,因此,他的家眷、親眷和妃子也一定很尊貴。這是肯定的。後來,在佛法不斷昌盛以後,大家也就肯定了文成公主,尤其是文成公主帶來的佛像,到現在為止還是藏族人民最尊貴的至寶。鑒於吐蕃人後來對佛教的認識,認為佛法是特別深奧的哲學,是一種讓靈魂極善極美的哲學。在此基礎上,大家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一種感恩心態。就認為她是神,而不是一位普通的人。尤其因為文成公主也是一位很虔誠的佛教徒。所以,大部分藏人認為,松贊干布在他後期成就了觀音菩薩的道。他也就完全成了觀音菩薩的化身。就是說,他與觀音菩薩一樣,沒有分別了。這不僅只是藏族這麼說,因為在西域的龜茲、於闐這些古老的佛教國家,在它們國土上佛法還沒有滅亡時期,就流傳着一個故事。這個預言說,在南部雪域之地,會有一個觀音菩薩的國王誕生。到那時,佛法就會有一個避難之地,讓佛法不斷發揚的場所。當時有這樣的歷史記載。因此,藏人把它神聖化。一個是因為他們在宗教上的成就,二是因為藏人對松贊干布和他的妃子為佛法所付出的貢獻的感情。所以,藏人沒有認為文成公主是為了漢藏和親這一政治目的到西藏而成為藏人的偉大人物。不是這樣的。藏族人認為,她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菩薩般人物。她誕生到人世間,幫助松贊干布弘揚佛法。還有赤尊公主一起弘揚佛法。藏人認為她是菩薩的化身,白度母的化身;赤尊公主則是綠度母化身。”
文章出自:
http://www.rfi.fr/tw/%E4%B8%AD%E5%9C%8B/20120926-%E6%B4%9B%E6%A1%91%E5%B0%BC%E7%91%AA%E8%AB%87%E8%97%8F%E5%82%B3%E4%BD%9B%E6%95%99%E8%88%87%E6%96%87%E6%88%90%E5%85%AC%E4%B8%BB 
而当时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于本教经书典籍的书写。 作为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 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转山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据介绍,象雄大藏经内容原本篇幅浩大,历经数千年岁月变迁,其中一些内容已轶失不存,现存178部,包括《律》74部,《经》70部,《续》26部,《库》8部。虽然名字叫,但《象雄大藏经》并非单纯的宗教经典,而是一部涵盖了哲学、天文、地理、医学、艺术、建筑等领域的全景式反映象雄文明的百科全书,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人辛饶弥沃祖师,他是象雄古佛法的創始人,意思是地位等同釋迦牟尼佛,对过去原始苯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了雍仲本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象雄佛法 辛饶·米沃祖师首先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论学(语言学)、医学、外明学(天文学)和内明学(佛学)一般我們佛教在講5明,其實並不是從佛教開始的,象雄古佛法當時祖師爺就列了“五明學科”:工巧明(工藝學)、聲論學(語言學)、醫學、外明學(天文學)和內明學(佛學),其中只有外明學的天文跟佛陀的因明(邏輯)不一樣,而他這裡內明所指的佛學,他這個應該不是跟現在的佛學百分之百一樣,只是大部分基本上應該跟現在的佛學是有關連性的,所以才會叫他佛法。比方,他會叫大圓滿,會叫大圓滿就一定也會講到空性,也一定會有跟我們佛法所學到的類似。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栾建章曾撰文评价象雄文明及本教的历史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象雄文明;要研究藏传佛教,也必先研究本教這句話很震撼,讓我覺得今天有必要吸收這一部分有關的知識為大圓滿打一個基礎。 雍仲本教不同于原始苯教,一般對本教有負面看法的幾乎都是原始本教。雍仲本教是辛饶弥沃佛所传的教法,也被称为古象雄佛法

象雄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十字枢纽和交通要塞,其创造的古象雄文明,既是青藏高原古代文明的根源,更是中华多民族多元文化的远古起源之一。 今天的藏族文化和远古象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古老的藏族文化就是在象雄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周边各民族文化而发展起来的。 据记载,在远古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依据高原的生存条件和文化融合性,创造出以冈底斯山周边地区为地理中心,以本教文化为信仰基础和文明内容的古代象雄文化。

現在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可能沒辦法把全部資料都講過一遍,各位課後可以自己去細讀。我们现代人所熟知的转神山、拜圣湖、磕长头、撒隆达、挂五彩经幡、堆石供、火供、水供、会供、煨桑朵玛、酥油花、擦擦金刚结; 还有藏文天珠天铁、以及跳锅庄、宣舞、绘画艺术等等也都源自于古老的象雄文化。撒隆达,不知道是不是白色那個哈達,沒啥把握;堆石供就是一般說的瑪尼堆,這都看過;朵瑪這祭神用的。 古老的象雄无论是文化还是宗教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古象雄文化甚至影响了众多其他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至今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宗教等领域依旧能够找寻到这些来自远古象雄的文明符号,至今依然能够看到来自远古象雄文明的遗存,无愧是藏族乃至世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這裡是提到他的發展。雍仲本教发祥于冈底斯山玛旁雍错湖一带,由于西藏古代政治、宗教等历史原因,许多藏人们只熟悉吐蕃正史里记载的引入佛教的松赞干布(公元617650)之后的这一段正史,而对公元七世纪之前的历史和文明几乎一点也不了解;正史所描述的佛教传入藏地之前的西藏处于一种蛮荒的时代,人们没有自己的文字,生活非常愚昧落后等等.....这种说法一直到近些年才有所改变:根据国外一些史学家的考证,在松赞干布以前至少有三十位藏王,或者三十二位,即使这一点有所分歧,但毫无疑问的是,松赞干布并非第一位藏王。 最初的土蕃,仅限于雅垅部落,是象雄的藩属部落, 雅垅部落兴起于聂赤赞普,并且聂赤赞普就是由本教的僧团认证并加冕的,而象雄王室的承袭早在聂赤赞普以前就存在了。 或许这点有所争议,无论真相是什么,这已经将我们带回了洪荒的古代,在那个名称和地理都与现在大不相同的西藏王朝之前,本教就存在了。 在西藏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的阿里地区,西藏一般分做前藏、衛藏、阿里3個地區,人们发现了很多千年以前的灌溉的痕迹,包括农田、水渠等等,這讓人就很好奇了,明明西藏是游牧維生,怎麼會找到許多農業為生的遺跡?然而藏民世代都以游牧为生.....种种迹象表明,这里早期存在过农耕文明,曾经有先民生活在这里并过着农耕的生活,只不过后来由于气候变得恶劣,农耕方式消失,游牧的生产方式才占据了主导。 在阿里穹窿银城城堡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120多组古代建筑遗迹,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铁器、骨雕,昭示着这里曾是一个繁荣和发达的聚落、这里还发现了大片的土葬古墓群,这和西藏崇尚天葬的丧葬习俗迥然不同,這就在說明象雄古文明的那時代跟後來我們一般所認知的西藏是有很大不一樣,在这里的出土的青铜双面的本尊雕像,其风格也与现代藏传佛教的造像完全不同。这一切似乎都在向我们说明:在印度佛教传入之前,在所谓西藏正史之前,西藏正史是以吐蕃王朝為準,青藏高原早就存在着一个辉煌的文明,这就是古象雄文明。所以當我們有醬一個了解,再發覺後來佛教會受這個影響似乎也就理所當然。

這是在解釋何謂象雄?古象雄在中国历史上曾被称为羊同、杨童。象雄一词里的在藏语称为,汉语称为在藏语称为,汉语称为象雄即为大鹏鸟所居之地。根据古象雄人以大鹏鸟为图腾的情况来看,上述解释是合理的。 象雄国是公元前五世纪以前,就产生过极高的远古文明,并创制了象雄文,依本教史书记载古羌人在达瑟文的基础上创制了象雄文象雄文字也叫玛尔文,它类似汉族的甲骨文。 在那时,玛尔文主要用于本教经书典籍的书写,象雄文字的使用至少延续了上千年(象雄文至今在印度和尼泊尔等国的一些部落仍然被某些古老的民族所使用着)。 据一些学者推断,象雄文可能是藏文的前身。 如今在俄罗斯、印度、尼泊尔、不丹、外蒙古等地方仍然有很多人称自己为象雄人的后裔,传播雍仲本教的寺庙依然存在,传承著古老的象雄文化特別劃出印度,是說,不說西藏本身有受這個古象雄佛法的影響,連印度也有受到古象雄佛法的影響,所以後來再由印度傳進來的也是一樣,就像我們在講密宗,慢慢由這個歷史就比較能夠了解為什麼。

這是講中間一段歷史。古象雄部曾统一了号称十八万户部落的十八国(相当于诸羌的部落联盟),建立起了威震中亚的象雄王国象雄王朝鼎盛之时,曾具有极强的军事力量,其疆域十分广阔。 据著名学者朵桑坦贝见参所著的《世界地理概说》记载象雄地域分三部:里象雄应该是在冈底斯山向西走之外的波斯、巴达先和巴拉(巴达先和巴拉大概是在今天印度与巴基斯坦有争议的克什米尔一带);中象雄在冈底斯山向西走一天的路程之外。 那里有占巴南卡的修炼地穹隆银城(包括大部分藏区和印度拉达克地区),这曾是象雄王国的都城。 外象雄是以穹保六峰山为中心的一块土地,也叫孙巴精雪。包括三十九个部族,北嘉二十五族(现安多上部地区)。 随着时代变迁,象雄的国势逐渐走向衰弱,而吐蕃却日益强盛。 到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代,吐蕃公主与象雄王李迷甲通婚。 松赞干布這是很有名的吐蕃王,松赞干布得到吐蕃公主提供的情报,得知李迷甲会在某日带少量随从去象雄与吐蕃毗邻的边陲地区视察,遂用一万兵马设伏杀死了李迷甲,象雄国事陷入动荡,成為導致象雄覆滅的主因 随着苏毗崛起,切断了象雄王室与东部象雄的联系,以后的象雄就只限于今天阿里克什米尔了:西面的小羊同、大小勃律,以及广大的多康地区都已经不再属于象雄的版图。 到公元8世赤松德赞统治时期,吐蕃彻底征服了象雄。 十世纪以后,吐蕃王室后裔开始传播佛教、压制本教,通用藏语文,将象雄文明逐步同化,而后吐蕃日益强盛并逐步成为青藏高原的霸主,而象雄文明仅遗留下了一些零星的历史记载和古城的残垣断壁。
吐蕃後裔開始傳播佛教最主要就是剛剛講的蓮花生大士、靜命論師、赤松德贊這時期,一般也是我們講的舊教時期,史上稱作前弘期、以寧瑪為代表,其實寧瑪這2個字的意思就是舊教的意思。在西藏歷史上,「佛教前弘期」是指第三十三代國王松贊干布,在公元七世紀將佛教從印度傳入西藏,到公元十世紀藏王朗達瑪毀佛之間弘傳佛教的歷史。吐蕃王朗達瑪繼位後實行禁佛運動,時間不長但影響很大,使西藏陷入近百年的「滅法期」。直到公元十世紀後半期,佛教才重新得到恢復和發展。一般史家將朗達瑪滅法近百年後,從多康再復興發展的佛法稱為「佛法後弘期」,此期間以阿底峽尊者為代表,4大教派除了寧瑪以外的都是新教,有格魯黃教、噶舉白教、薩迦花教。
referencehttps://www.tibet.org.tw/intro_buddhism.php#intro_2

本教不仅仅涉及到宗教,本教這就是指雍仲本教,还涵盖了民风民俗、天文、历算藏医、哲学、因明学(逻辑)、辩论学、美术、舞蹈、音乐等方方面面,是西藏及其周边地区人们重要的精神信仰,至今仍对西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本教的丹珠尔有三百九十多部,这是青藏高原本土宗教文献和经典的总结,相当于古象雄时期藏地的全景式百科全书,至今仍对西藏人民的生活、文化习俗、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古时印度教、耆那教、后来印度佛教都产生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方的帮助下印度和尼泊尔的一些本教寺院已经可以把象雄文翻译成英语和藏文并出版了相应的对照本,随着敦煌文献和本教自身文献的不断发掘,引起了国内一些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西藏卫视等媒体也对本教陆续进行了报道,但总体来说中国对象雄文明和本教的研究还大大滞后于西方,西方已經比中國早一步研究。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雍仲本教似乎成了被遗忘的一角,甚至被人误解,但它和藏传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本教和宁玛派都拥有大圆满教法以及伏藏法,他们的关系更是微妙伏藏法,一般經律論以外加一個伏藏,這部分就是某些大德們把一些重要的教法先藏起來,等時間到了眾生修習因緣俱足時才會藉由後代的大德取出來公諸於世。比方,《中陰度亡經》這是蓮花生大士的伏藏教法。另外,像我們在青海的上師,這大家應該沒有聽過,上師他修行的叫做『金剛盔甲』也是一種伏藏,也是蓮花生大士留下來的。伏藏,不是只有蓮花生大士留下的才叫做伏藏,靜命論師也留下了一些教言,被後人找到的這也可以算是一種伏藏。而今天藏民的习俗和生活方式,有许多也是象雄时代留传下来的。 藏民的婚丧嫁娶、藏医,在某种程度上仍沿袭着本教的传统,藏民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插风马旗、插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玛遮么耶萨雷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都是本教的遗俗。 大量本教历史文献和典籍、论著被国外的僧侣和学者所翻译成英文和欧洲各国的语言,这将对弘扬古西藏文化和人们认识西藏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十世班禅确吉坚赞:「本教文化是藏地土生土长的教育文化,它包括医学、天文、地理、占卦、历算、因明、哲学与宗教等浩如烟海的知识体系。本教文化是藏族古人的智慧精髓,我们要保护他,宣扬他,把他当做藏传佛教与文化的一部分。」

苯教雍仲本教标志符号:本教的主要标志为雍仲恰辛"它由两个连接在一起组成,而佛教也是用一個卍字為標記。这个金制雍仲钤记,表示无变无灭,象征证得雍仲之藏及具十八文义。据本教《雍仲业尽》一书记载:从太古斯巴传来的恰辛,由通晓十八藏之辛饶,常持不离身、旋绕诸宗之上,能使雍仲本教立胜幢,常断邪见疑惑皆威慑。”“雍仲恰辛的字面释义为:表示胜义无生表示世俗无灭;表示降灭邪见;表示引入解脱,恰辛两端的雍仲符号,象征显密两宗,居中的连接处的两朵莲花包象征无上大圆满,早在印度佛教传入藏地之前在本教大藏经里就有对此法义的多种解释。

雍仲恰辛.jpg

卍字是一個古老的標記,原文源自梵語的「SVASTIKA」,意思是「吉祥海雲相」,也就是呈現在大海雲天之間的吉祥象徵。
其實,銀河系結構竟是「卍」字元形狀!
在我們的印象中,銀河系就像一條銀色的河流,然而這只是銀河系的側面形象。那麼,銀河系正面到底是什麼樣的結構呢?
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在觀測其它星系時,它們的形狀能夠一目了然,而對於我們本身所在的銀河系卻沒法看到全貌,因此只能通過觀測加推測來確定其形狀。
最近,科學家們確定了銀河系的形狀,即銀河系是漩渦星系,從裡向外伸出了四條旋轉的「手臂」:人馬臂、獵戶臂、英仙臂、三千秒差距臂,每條「手臂」都由難以計數的恆星和星雲組成。其中我們生活的太陽系在獵戶臂內,位於人馬臂和英仙臂之間,但更靠近英仙臂。

銀河系1.jpg
正面的銀河系有四條美麗的旋臂

銀河系2.jpg

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銀河系的四旋臂結構與標誌佛的「卍」字元非常相似。

本教分类:原始本教和雍仲本教。 原始苯教又称为斯巴本,当今还无法确定原始斯巴本教的创始人是谁,但可以肯定的是苯教一词并非和辛饶弥沃佛的教理同时产生,大概在石器时代,辛饶弥沃佛出生之前,中亚地区就已经盛行着各种各样的原始信仰,那就是被统称为原始本教的多神崇拜,這雍仲本教應該是鐵器時代,石器時代舊有一些原始性的多神崇拜信仰,其實佛教也應該算是多神,不過佛教不是以神的角度來看。这个时期被藏地学者称为多苯时期笃本时期。 有:龙本赞本祭本占卜本招财本魔本沐浴本等三十多种原始本教。 原始本教的巫师们为民众禳解灾祸,祛除病邪,拥有众多的信徒。 这证明本教一词其含义涵盖范围非常广,原始本教和流传于中亚、东北亚、美洲印第安部落的萨满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雍仲本教:辛饶弥沃佛在改革原始本教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教法并创建了新的宗教,使本教得以统一。 这个新的宗教叫做雍仲本教而有别于原始苯教,因为雍仲本教最传统的法帽噶尔莫泽杰(译为胜尖白帽)是白色的,因此早期的雍仲本教曾被称作白帽本教或白帽圣教。 雍仲本教的教法又分两种;雍仲旧本:源自于辛饶弥沃佛古老的传承,它严格保持着纯正的雍仲传统,有其独特的大圆满传承体系。 欧美某些学者认为:古本是一种罕为人知的中亚古老佛教的存在形式。 雍仲新本是雍仲本教后期和印度佛教(主要是和宁玛派,寧瑪是西藏的,用寧瑪代表,因都是、蓮花生大士跟靜命論師由印度帶進來的互相影响和交融而形成的新派传统,新本的塑像风格和修行方法融入了一些印度佛教的元素。從這可以看出來雍仲本教跟佛教的關係,特別是黑教。

辛饶弥沃如来创立的雍仲本教与原始的本教的区别还在于:当辛饶弥沃从象雄来蕃地传教时,他已经有系统的理论和相应的教规,就是已經有很清楚的教證、理證,後面還許多有關大圓滿法的資料,而这时原始本教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宗教,只是大家的一個傳統信仰還不能視為一個宗教辛饶弥沃根据当时人们的心理特点,并没有直接废除原始本教,而是善巧地吸收原始本教并对其进行大量改革。比如原始本教中包括藏医、天文、历算、地理、占卦、超度、梦兆招财、招福、石碑铭文、雕刻以及沐浴仪轨,直到现在仍然被藏地的一些村民以防止来自人和动物的疾病,或者用于带来日常生活中的利益。 以上世间法被雍仲本教列为因四乘,辛饶还融入了他自己创立的教法果四乘无上乘共为九乘次第(下文有详细介绍)。 另外,原始本教中杀牲血祭等劣习遭到了辛饶弥沃佛的反对,他采用糌粑酥油捏成各种彩线花盘的形式来代替原始本教中要杀生祭祀的动物并取得了成功:叫做。这就朵玛酥油花的最初起源。 朵玛和酥油花不仅被本教徒而且被其他藏传佛教其他教派广泛用来做供品并成为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 虽然杀生祭祀的劣习至今在藏区及其周边还存在,但这并非辛饶的教理所允许的。 因此,辛饶如来的改革不仅减少了当时藏地大量杀生祭祀的劣习,还对西藏后期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和有益的影响。

原始本教是一种多神信仰,没有明确的教主;后来发展到辛饶弥沃佛创立的雍仲本教时期,本教变得系统化并有了一套明确的教规和理论:雍仲本教的大圆满教主是普贤王如来,本教教主是辛饶弥沃佛。

本教中心寺院:位于印度境内的吉祥曼日寺(Tashi Menri Monastery)。曼日寺原址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境内,1959年,藏区政局动荡,时任曼日寺堪钦喜饶洛珠被迫将寺院的僧侣遣散,寺内文物包括良美大师的舍利塔等文物被埋藏起来,后经历了民主改革以及文化大革命,曼日寺寺院被毁坏。1967年,隆多·丹贝尼玛和罗朋丹增南达在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多吉重建了吉祥曼日寺并在此住持。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国也於1984年在曼日寺的旧址上恢复重建了曼日寺,当年动乱中被埋藏的文物得以回归。依照雍仲本教的传统,曼日寺的大堪布担任本教的最高精神领袖,现任曼日法王是第三十三任曼日寺堪钦隆多.丹贝尼玛活佛。

本教教法九乘次第 本尊护法 象雄年居 三身自显 阿车大圆满
九乘次第,大家應該也記得一開始介紹寧瑪時就提過這個九乘次第,在出世間的見地裡面有9個層次,由聲聞、獨覺一直到最後的無上瑜伽,這所有的是一個次第順序,前前引生後後,並不是獨尊哪一個。不過雍仲本教的9乘次第意思跟寧瑪的不完全一樣。
又提到本尊護法,這裡這部分資料我把它拿掉了,因這部分太深了,看完也不懂。
象雄年居,有一點類似他們方法裡面所教的內容。
三身,一般在佛教也有講法、報、化3身。比方,釋迦牟尼佛,當時那王子就是他的化身;他的報身一般都是只有登地以上的菩薩才可以看到,那就是非常的莊嚴;法身看不到、是不能看到的。
大圓滿,下面有這資料。

因為講這些時間花了太多,我們就很快跳過,資料都給了各位,回去自己看。

九乘次第是雍仲本教和宁玛派共有的判教方式,但是两者所指的内容是有所区别的,下面简单介绍本教的九乘次第:因四乘、果四乘和无上乘。概括为恰辛、囊辛、车辛、什辛是因四乘;给尼、章松、阿嘎、叶辛是果四乘,无上乘为大圆满。

  1. 恰辛乘:意思是占卜乘,预测吉凶祸福,大致有四类:观察病痛的吉凶;测算善恶,消除灾害魔敌,赎死法等。
  2. 囊辛乘:意思是现象乘,即专注于祭祀和祈祷,向神祗祭祀,使现象世界平安,故名。让贫穷者获得财富、弱小者变得强大,高举风马,增上运气等;内有赞颂法,祈祷法,酬神法等,传说该乘的修行者能骑着大鼓飞行天空。
  3. 车辛乘:意思是神变辛乘,此乘专门讲究驱除魔鬼,呼风唤雨等,在举行法术仪式的时候,要穿戴虎皮衣帽和裙,向神灵献祭祀等。
  4. 什辛乘:意思是世间辛乘,此乘的行者主要是为人除障消灾,保护人的灵魂,并为死者招魂,这里有360种超度亡灵法,4种丧葬法,81种驱邪法等,人寿终时魂、意和心被慈悲所控制,身心集合,安置于墓冢,熄灭世间之苦,有各种丧葬方法等。 以上为四种因乘,其实和佛法的追求解脱关系不大。
  5. 给尼乘:意思是居士的在家修行,此乘以信念,精进和智慧从因而生果。见解是通达人无我,修行和声闻乘相顺。行为有转经、念诵、火供、烟供、煨桑、绕塔等。
  6. 章松乘:意思是仙人乘,约等同于戒律严谨的出家人,见解是通达人和法两种无我。修行是和声闻独觉相顺,还有执菩提心无戏论,以行愿两种菩提心生起自他二利,实践无上菩提。行为中有身净行、语敬颂、意发起四无量心,誓言是守护250条戒律。
  7. 阿嘎乘:意思是纯洁乘,见解是通达一切万法皆无自性,修行是从本以来,外境和所要证悟的智慧都存在与佛父和佛母的自性中,自身即是庄严坛城,一切皆如幻,如同镜中显物般。 行为是身手印,语妙音念诵,心意专注本尊种子和射收的观想。 誓言是保护生起和圆满次第的誓言,成果是可以获得自性任运报身,此乘约等同于一般所说的金刚乘。
  8. 叶辛乘:意思是至圣佛乘,见解是通达空性法界和智慧无二,如同虚空中升起太阳般。 修行是根本定和后得无分别而修,行为是三门与修行不分离没有取舍,誓言是手印不离身,念诵不离语,禅定不离意,一切佛菩萨不离普贤根本佛,所有显现都是普贤的幻化,最终都归于不生不灭的真如法界,成果在今生中可以获得究竟之佛果,此乘约同等于一般所说的无上瑜珈。 以上是四果乘,这和佛法中显密二宗是大致相当的,属于解脱乘。
  9. 无上乘:也是最高一乘,也是大圆满、诸乘的顶尖,它的意思是轮回和涅盘所包容的一切万法都在自然智慧中圆满具足,本质空性即法身,自性光明即报身,大悲周遍即化身,三身本来圆满具足故名。 见解是通达普贤密意、唯一明点,万法明空不二的特性,修行是无修无造作,行为是没有取舍、大慈悲心、无偏私,成果是没有任何的获得,无希求、无恐惧、一切无畏!以上简单介绍了雍仲本教的九乘次第,和宁玛派的九乘次第有所不同。

其中果四乘和无上乘与佛法的追求和解脱有密切关系,但雍仲本教的教法似乎包含了许多世俗层面的东西,在注重解脱的同时也很注重世间法的利益,这大概是它的特色吧。

另外也提到了四轮合和:〈一、存在基位轮〉即轮回和涅盘两者共同的基础,是大空性,超越因果和界限,没有佛和众生的区别,显现本来清净和任运自成,在那里的原始法身上师是自发的觉悟者,叫做普贤王如来。.〈二、迷惑和觉悟缘起轮〉能自明自悟原始本性即解脱成佛,如不能则迷惑而漂流轮回受苦。.〈三、身体依靠脉道轮〉指示身体中隐藏的秘密脉道,这些是本来具足的成佛捷径,也就是如来藏的依靠处。〈四、中阴时期轮〉指示今生无法觉悟则在中阴期间本来的明智会以声音,彩光和射线的形式展现,如能了解是自心显现则解脱,这也是区分轮回和涅盘而导致解脱的分界点。.

传承包括本身普贤王如来报身辛拉哦噶,化身辛饶弥沃,才美哦丹,车辛囊丹,瓦囊克些,桑萨让增,其美则颇,桑瓦度巴,这是秘密意趣的九位导师,接着传天辛,龙辛直到达瓦江灿等24位大迁虹光身成就者,再下是至尊达比舍杂,由他传给吉风囊些罗波而集结位象雄文字,一直到32代上师古力色格时才翻译为藏文,以后又经过南传和北传,如文萨寺的18位导师,曼日寺的历代法座持有者传承至今,没有间断过。 当代象雄年居的权威持有者是曼日的经师罗朋丹增南达,透过他的的心子丹增旺嘉的努力,已经把象雄大圆满在西方作了广泛的传播。

《象雄年居》共有七百页,包括根本续、注释续、上师指示修持的经验道歌、早期的象雄历史等等。 象雄年居教传和验传;教传即著名的四类经典,又可分前行,正行和结行三种。這就跟我們現在的密法儀軌一般,也分做前行、正行、結行。

第一、前行:传承上师的传记、传承上师传记散失补遗、年居上师的历代传承次第、净化六道的修法、五方佛的引导。

第二、正行:分为四类,即外,内,秘密和极秘。象雄年居在后来曾经分成高原和低地等教授,因此存在《象雄年居》高原传统之四章,也就是《外观总断》、《内诀口授》、《秘密明见》和《绝密源流内断》;《象雄年居》低地传统之广、中、略之修验传授的三种教本。彼《象雄年居》之教授为四轮,这四轮不可分割,彼此相连,所以叫具足四轮和合。在其讲说续中的开篇中引用《年居森给米龙》,汉文为《口授之心镜》:若人不知四轮彼此相连的指示,彼开启心续上师则成为无亲属之孤客!在高原传统的讲说续中,其《赤他巴毗波》(外观总断)为外部的普通教导,是介绍性的教法。叙述师徒相会、雍仲十二句、十二小续、观想入定实修要门幻钥匙、朗照明灯经疏等。在其《囊破刚麻赤》(内诀口授)是内在的直接要点指导。叙述六明灯、六明点、四轮合和的要点。在古老的西藏本教传说之中,《象雄年居》的来历是世界的本质,叫做昆基,是大圆满的基础,是广大无束缚之圆轮,超越轮回涅盘,显现为喀达”――本初清净,轮抓”――自解脱,超越因果和内、外以及形、色,在那里有原始的法身上师,自发的觉悟者,叫做普贤王如来我們所謂的本初佛普賢王如來在他們象雄文化中也有提到,他给予报身辛拉哦噶直接的教导,不用语言和概念,给予了以上四部秘密教授。它经过此智慧九觉悟者、二十四虹身者、二化身、六上师、高原和低地诸上师、南北方的上师、曼日三十三位堪钦而至今。它有对于上中下三种根性人修法的各种建议,能使被传承接受的人都得到基础的了解。愿闻者得益!

大圆满三身自显法藏是由近代本教杰出的大圆满导师,著名的虹光身成就者夏扎仁波切所编辑的。 整套引导法藏汇集了本波大圆满所有的诀窍精华,尤其是尽摄阿,佐,年的密义精髓,是一套引导修者即身成佛的虹化大宝藏。 整套法藏共计有四十余种修法,可以说尽善尽美!

(一)前行修法类:前行引导文--教言大海(瓜龙江措)(此相当于宁玛派的《普贤上师言教》)、前行观修次第--捷行解脱道、前行念诵文--珍宝三学引导车乘、净化六道的修法-摧毁轮回城市、供养曼扎-积聚二资粮、善法八种支分、菩提心律仪的传授、传承上师传记--白莲蔓、上师三宝四圣之供养仪轨。

(二)正行法类(这是远传的口耳教授):正行根本--诀窍珍宝阿车十五座宁提-大圆满三身自显(这是依据阿车的传轨来阐述的,从有相持心,无相等持,直指本性等依次引导车确的修法)、支分修法--共同猛厉火修法-智慧火堆(扎龙)、幻轮修法--幻化乐器、幻轮小法--金棍、共同之父母双运事业手印--贪欲自解脱(密封法类)、三身摄精之避谷术-解脱道干粮。

(三)结行修法类:结行根本一、昼夜光明的结合-大圆满妥噶--四相显现稀有瑞兆,结行根本二、黑暗引导(黑关极密法)--光明重点的教授

(四)支分法类:〈1〉三根本类(这是伏藏的近传)包括(A)秘密主修法(指的是本教的新德本尊,不是佛教的金刚手)-珍宝蔓;(B)秘密主支分--如意权胜;(C)会供--成就大海;(D)寂静修法--幻化网;(E)愤怒修法-智慧火焰燃烧;(F)空行修法--欢喜自在漩;(G)枕巴南卡上师修法-心髓;(H)护法--智慧愤怒母修法-命明点;(I)护法-红岩赞神催请-火风漩聚;(J)护法-神变四母修轨-电光链;(K)护法-愤怒母催请--雷箭猛烈。〈2〉灌顶仪轨类包括(A)有戏论灌顶--幻化明灯;(B)无戏论灌顶--珍宝项链;(C)极无戏论灌顶--乌巴拉花蔓;(D)最极无戏论灌顶--光网等等。

这里其中车确是依据阿车来依次引导的,针对普遍的根基;妥噶是依据扬泽龙钦和其他大圆满续部的秘密意趣来讲的;黑关是依据象雄年居的要害来修的;因此实际包摄了阿,佐,年三者的精髓(本教最主要的三种大圆满传承:阿车、佐巴钦波杨泽龙钦、象雄年居这三者。其他小的大圆满续部典籍甚多,极为广大甚深,其中包括身兼本教和宁玛两派的大伏藏王多杰林巴所开启的伏藏:《金针》。后世本教的新伏藏之中,大圆满教授也极多,尤其以涵盖了不死三父子传承的大圆满为特胜,如:《普贤心髓》)在寧瑪有一個《龍欽心髓》。

阿车大圆满十五座简单介绍如下:阿车即阿字的大圆满引导,属于心意伏藏和经验传承,其教法最早来自于公元十一世纪本教伏藏法王辛青鲁噶等在不丹地方发现的伏藏经文,后由美乌家族的隐士贡佐日卓巴根据《隐匿菩提心九类》撷取其中精华而成,起初贡佐日卓将整个修法分为八十座次,后被简化为三十座,最后由遮嘉瓦雍仲活佛浓缩成十五座,流传至今。阿车十五座的简明目次:(1)道入门祈请和观无常;(2)皈依和发心忏悔;(3)积累资粮供献曼扎;(4)信解愿望祈请(上师瑜伽);(5)有相持心;(6)无相等持;(7止观生效;(8)直指本性认识自然智;(9)放,破,护三种或离垢方便;(10)无垢智等起道;(11)能究竟解脱之道之一,夜晚梦修压制习气;(12)能究竟解脱之道之二,白天显现习力修行技能;(13)昼夜合和;(14)果位智慧指示;(15破瓦回向发愿的结行。

本教发展在象雄文明诞生之前,中亚地域就存在着各种原始崇拜的仪式───原始本教,后辛饶弥沃佛创立了雍仲本教,从而使本教得以统一,雍仲本教成为象雄的国教并逐渐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辛饶弥沃佛所创立的雍仲本教不仅仅在象雄地域流传,一直到公元七世纪,雍仲本教也是整个吐蕃的唯一宗教和信仰基础。 从公元七世纪印度佛教传入吐蕃以后,本教和印度佛教在互相排斥的同时,又各自吸收了许多对方的内容,本教吸收了印度佛教的内容,丰富了其文化内涵;而印度佛教吸收了本教的一些内容,使其能够更深入地融入吐蕃的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当今拥有浓郁雪域高原藏族特色的藏传佛教。

根据古代吐蕃的传统,每位赞普(相当于国王)登基以后,会推举一名本教高僧叫做古辛(相当于国师或法王),并为其建立一座叫做赛康的寺庙以做供养,赞普处理军政大事甚至是赞普王位的继承,都需要古辛的参与(吐蕃第一位赞普聂赤赞普就是由本教的僧团认证并加冕的),加之吐蕃百姓以及当地一些大臣和贵族势力都非常信奉本教,本教势力过大,威胁到了吐蕃王室的地位和权威,两者的矛盾日益扩大;另外,吐蕃这一段时期不断扩张,而被吐蕃吞并的诸羌部落比较分散,他们原先的信仰基础乃至语言文字都已形成一种格局,地方豪酋和贵族势力以此掌握着各部落的控制权,吐蕃王室需要重新洗牌并建立一种新的秩序以加强王室集权并削弱地方酋长的势力,从而加深对各部的控制。 公元七世纪初,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将印度佛教引入吐蕃,并给于佛教僧侣很好的宗教政策,此举无疑是播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日后生根发芽并成为吐蕃王权重要的政治筹码。 到了公元八世纪,时任吐蕃赞普赤松德赞颁布一系列政策全力扶植印度佛教并打压本教势力,起初此举遭到了信奉本教的大臣和贵族们的反对,后赤松德赞让佛教与本教进行公开辩经,以决胜负,在辩论结束后,赤松德赞宣布佛教获得胜利,本教徒们连同他们所在的寺院一起被迫改宗印度佛教,本教寺院的佛像被隐藏入地下。 凡不愿意改宗的本教僧人被流放到阿里、安多和康区等边远地区,继续信仰和传播他们的宗教。

本教在赤松德赞以后一直处于劣势,尤其在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卫藏地区,基本上被清除逸尽。 但本教毕竟是青藏高原的本土宗教,它的影响不可能随着教派的衰落而消失。 直到今天,本教仍然深刻地影响着藏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的某些方面。 另外,本教的仪轨、修法、密宗、大圆满等传统都有其独特的传承体系,这对于我们研究藏传文化是极其重要的。 本教《甘珠尔》就记载了本教这个西藏本土宗教的教义、仪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轨迹。

本教现状:经过上千年的磨合,本教与藏传佛教之间在一些重要教义上的融合缩短了这两个宗教之间的距离,消除了两者之间的许多分歧,促成了这两个宗教传统在许多重要教义上的共识,使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断融洽。 值得一提的方面:夏扎仁波切1858~1934),法号扎西坚赞(译为吉祥胜利幢),在大圆满方面的修行、研究和著作。 夏扎巴一生修习大圆满,是一个虹化了的本教旧派(古本)大圆满成就者,在夏扎巴三十岁前后,他在四川康区与蒋贡康楚、蒋扬钦哲确吉罗卓、秋吉林巴、米庞蒋扬嘉措等人发起了称之为利美的无教派运动并成为其中本教的代表,也使他明确的了解了佛教各派系的修法,由于他不需修持各派教授而一见之下就能自然通达,由此获得了很大的声誉,据说当时藏传佛教的五大派都有拜访求学于他或探讨学习的。 夏扎巴的著作汇集成册的有十八部,其中最重要的有五部:《法界明智藏宝库》(dbyings rig mdzod)、《教理藏宝库》(lugs rigs mdzod)、《经藏宝库》(sde snod mdzod)、《虚空藏宝库》(nam mkhav mdzod)和《格言宝库》(legs bshad mdzod))。

夏扎大师所创立的夏扎日绰佛学院处今四川省德格县北部温托乡(古名扎阔地区)一带,由于这个地区从未处于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非常偏僻,一直到二十世纪末,这个地区才通简易公路,而且需要骑马才能穿梭在各个寺院中。 康巴人宽阔的胸怀和博采众长的优秀品格造就了康巴文化宽容的特点,尤其在近代受到利美运动(无偏私的佛教宗派融合)的影响下,长期以来各教派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融洽,加上该地区长期处于德格土司的管辖,而历代德格土司教派观念比较淡泊,使这里的本教得以保存和发展。 此外,德格土司的辖区正好处于噶厦政府和四川军阀两大势力范围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这为本教这个处于劣势的本土宗教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 一直到二十世纪中叶,这个地方除了因交通不便而成为一个偏僻和纯粹的本教地区以外无特别之处,但是随着夏扎仁波切在夏扎日绰地区修行并著书立说的成功,这个地方就成为一个遐迩闻名的本教大圆满修炼中心。 它跟临近的新龙地区连成一片,成为二十世纪本教新藏派传统的一个重要根据地。夏扎仁波切曾受亦师亦友的伏藏大师桑阿林巴的邀请来此处居住数年,一方面闭关修行,闲暇之余教导弟子并著书立说,许多极其重要的大圆满法本都在这里完成的,如《大圆满三身自显宁提法藏总集》等等。

从整体来看,本教虽然起源于以冈底斯山为中心的古代象雄,然后传到吐蕃,在卫藏地区得到发展,但是,因为从公元十一世纪以后,佛本二教的地位在青藏高原发生了根本变化,在阿里地区,本教已经完全被佛教所替代,寺院所剩无几,甚至本教原有的圣地都被佛教化,信徒越来越少。 就是在卫藏地区,除了在本教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几个本教世系家族辛氏及其辛仓寺、祝氏、叙氏及其日星寺、芭氏及其芭拉普和芭仓寺、美乌氏及其尚日寺,和像曼日寺和雍仲林寺这些历史上的重要寺院以外,本教已经基本上退出。 但是,在远离拉萨这个政治文化中心的那曲、安多和康巴地区仍然保存了一定数量的本教寺院和信徒,本教文化也比较完整地得到保存,在局部地区甚至有所发展。实际近些年来,本教在国内外恢复及新建了数百座寺院及大小修炼和闭关中心,遍及印度﹑尼泊尔﹑不丹﹑泰国﹑欧洲诸国﹑南北美洲。

至于信徒,有两种本教信徒,一种是纯粹的本教信徒,他们的信仰是单一的,从传统上和心理上都认可自己是本教徒,有专门归属的寺院和活佛,有些甚至长期修行,具有明确的教法传承;另一种是一半本教一半佛教的信徒,这个信仰群体就比较复杂,随着本教与佛教的长期融合,在一些教理、教规、修法仪轨等方面的日趋统一,所以本教徒既信本教也信佛教的情况在有些地区非常普遍。

本教创始人辛饶弥沃Shenrab Mivo)被认为曾是象雄的王子(另说是达瑟的王子,达瑟泛指西亚广大地区),他在改革原始本教的基础上创立雍仲本教。 辛饶出生于沃摩隆仁。沃摩隆仁含意是沃摩地方的深谷,按照本教典籍《赛米》中解释:沃是没有轮回;摩是如愿以偿;隆是辛饶的授记;仁是永恒的慈悲。 

本教与藏医:藏医学很可能源自古象雄本教,据尼玛丹增所撰《甘珠尔编目序言》:《四部医典》(又称《医方四续》即《本续》,《释续》,《诀窍续》和《后续》)中祈请仙人之名及医疗咒语均原封不动地保持了象雄语。另外,如针灸,一般认为,仅为汉族地区的中医所独有。可是,从敦煌出土的《藏医针灸法残卷》中,却载有与中医不同灸法的针灸内容,如脑穴学、主治适应症及手法等方面都有别于中医的针灸术而独具特色。 《残卷》的最末一段说:以上械治文书连王库中也没有,是集一切疗法之大成,加之吸收了象雄深奥的疗法写成。可见象雄医学早已揉合到藏医学中,只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又缺少翔实的史料不容易分辨罢了。 藏医在分析判断某一病症在病理上的远近诸种病因时,离不开卜算占卦,因此,在以五明学分类之医方明时,这种卜算占卦之术便收类于医方明之中。 据本教典籍记载:辛饶弥沃在为恰辛祖菲列加等人开示恰辛乘本教之法时,亦将卦、占、禳、星算和医学合融在一起,也鉴于此理。 据本教文献载,辛饶的8个儿子中,有一儿子杰布赤西被认为是藏医学的始祖。 可惜象雄的医典完整保存至今的只有本教《甘珠尔》中的《甘露宝藏四本目》,即《根本医典蓝本目》、《养生药典白本目》、《疗方花本目》、《治病黑本目》。 此四本目乃本教《九部大经》中的《四个本目》。 据考证,著名的藏医典籍《四部医典》亦根源于《疗方五部大续》,由藏传佛教宁玛派大译师贝若扎那译自本教之医典。 至今藏语中的wa ru ra(橄榄)、sle tres(苦参)等药名仍用象雄语词。 其他如卦、占、禳等方面的理论,后世著名的宁玛派学者麦彭蒋扬嘉措曾进行过缜密的研究,并著有一本大部头的论著——《象雄吉头》(收入德格版《麦彭全集》中),这仅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本教文化对佛教文化的影响和渗透。

藏医学很可能源自古象雄本教,据尼玛丹增所撰《甘珠尔编目序言》:《四部医典》(又称《医方四续》即《本续》,《释续》,《诀窍续》和《后续》)中祈请仙人之名及医疗咒语均原封不动地保持了象雄语。另外,如针灸,一般认为,仅为汉族地区的中医所独有。可是,从敦煌出土的《藏医针灸法残卷》中,却载有与中医不同灸法的针灸内容,如脑穴学、主治适应症及手法等方面都有别于中医的针灸术而独具特色。《残卷》的最末一段说:以上械治文书连王库中也没有,是集一切疗法之大成,加之吸收了象雄深奥的疗法写成。可见象雄医学早已揉合到藏医学中,只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又缺少翔实的史料不容易分辨罢了。藏医在分析判断某一病症在病理上的远近诸种病因时,离不开卜算占卦,因此,在以五明学分类之医方明时,这种卜算占卦之术便收类于医方明之中。据本教典籍记载:辛饶弥沃在为恰辛祖菲列加等人开示恰辛乘本教之法时,亦将卦(mo)、占(pra)、禳(gto bcos)、星算(rtsis)和医学(sman dpyad)合融在一起,也鉴于此理。据本教文献载,辛饶的8个儿子中,有一儿子杰布赤西(dpyad bu khri shes)被认为是藏医学的始祖。可惜象雄的医典完整保存至今的只有本教《甘珠尔》中的《甘露宝藏四本目》,即《根本医典蓝本目》、《养生药典白本目》、《疗方花本目》、《治病黑本目》。此四本目乃本教《九部大经》中的《四个本目》。据考证,著名的藏医典籍《四部医典》亦根源于《疗方五部大续》,由藏传佛教宁玛派大译师贝若扎那译自本教之医典。至今藏语中的wa ru ra(橄榄)、sle tres(苦参)等药名仍用象雄语词。其他如卦、占、禳等方面的理论,后世著名的宁玛派学者麦彭蒋扬嘉措曾进行过缜密的研究,并著有一本大部头的论著——《象雄吉头》(收入德格版《麦彭全集》中),这仅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本教文化对佛教文化的影响和渗透。


到新本幾乎跟佛教合在一起了,這時你在新本寺院也可以看到蓮花生大士的像,也有佛母、藥師佛。

本教曼日法王.jpg本教曼日法王(右)
噶舉白教17世大寶法王跟本教曼日法王,從此圖中可以理解本教跟佛教的關係日益密切至不可細分。

arrow
arrow

    七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