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滿前行引導文 普賢上師言教-005-20190219-行為-p28

今天是元宵節,上次也問過大家說沒有問題,還是給各位拜一個晚年!
因為中間過年休息了2個禮拜,所以,很快的回憶一下過去的東西後再進入本文。

《大圓滿龍欽寧體》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大法,一般講虹光身,就算你沒學過也聽過,我們現在讀的叫做《大圓滿龍欽寧體前行引導文》,就是這個法的前行也就是基礎,要先學過前行才能學正行,我們就是先學這個前行。
為什麼這本書要叫做《普賢上師言教》?因為作者華智仁波切是根據他的老師如來芽尊者的言說記錄下來。普賢如來,在寧瑪紅教就是本初佛、第一尊佛、法身佛,因為,他稱他的老師如來芽尊者為普賢上師,又將上師對他的言教全部記錄下來的,這就是所謂的
《大圓滿龍欽寧體前行引導文》。

普賢言教-000-20181218 密 出世間9乘.jpg
大圓滿,算是內密無上瑜伽部中竅訣部裡面的心髓,所以是最細的,在寧瑪紅教是最高的法。要學這個最高的法前面的基礎就叫做前行,必先打下一些顯教的基礎,再進入密。龍欽,這個字本身的意思是大界、或者一般說法界,也就是佛教講真正最高的實相。
關於這個《大圓滿龍欽寧體》一定要知道智悲光尊者晉美郎巴,他是以伏藏的方式無心智突然間取得了蓮花生大士當年留存的《龍欽寧體》這個法。另外,也要記住無垢光尊者龍欽巴這個人,龍欽寧體又可細分為2:1、廣大班智達派,以龍欽巴所寫的七寶藏為主,《如意寶藏論》、《實相寶藏論》、《宗派寶藏論》、《勝乗寶藏論》、《句義寶藏論》、《法界寶藏論》、《竅訣寶藏論》等。2、甚深古薩里派,又分做2母2子,2母:蓮花生大士所寫傳下來的《空行寧體》,就是空行心髓,另外一個是布瑪莫達傳下的《秘密寧體》。2子:龍欽巴去解釋蓮花生大士的《空行寧體》叫做《空行仰體》,龍欽巴去解釋布瑪莫達的《秘密寧體》叫做《上師仰體》。整個《大圓滿龍欽寧體》裡面是包括這麼多內容,一共是17部續、再加上1個特別提出的叫做護法忿怒佛母續,一共18部,這就是重要東西都含蓋在這裏面的心髓。
大圓滿傳承有3:

普賢言教-000-20181218 簡介2-1 三種傳承.jpg
一般比較孰悉的傳承就是補特伽羅耳傳這一部分,益西措嘉是空行母。
✿✿✿蓮花生大士伏藏→無垢光尊者龍欽巴(1308-1364)→智悲光尊者晉美郎巴(1730-1798)→如來芽→華智仁波切→不敗尊者米滂仁波切→經過2個人→五明佛學院如意寶法王晉美彭措→五明佛學院的堪布。現在就是根據五明佛學院的索達吉堪布、益西彭措堪布所講的來消文,傳承中的人名其實很重要,因為你若跟他產生心靈上的契合,你一定是對他的東西很了解。

所謂前行內含:
1. 共同外前行,一般這不是密的部分,是顯的部分,學這個目的是為了讓你產生出離心、淨治輪迴習氣,你要了解a.暇滿難得,b.壽命無常,c.輪迴過患,d.因果不虛,根據這4個產生出離心,這4個又叫出離心四加行。這出離心是根本,因為菩提心大家都知道他的重要性,但是,沒有出離心那個菩提心是假的,不可能是真的,就說你都不想出離,你都不感覺輪迴是很痛苦,你怎麼會認為眾生是在受苦,你怎麼會想幫助眾生脫離輪迴。這道理很容易理解,再加上另外2個:e. 解脫利益、f. 依止上師,這6個叫做共同外加行。
我們現在是進入這一部分,只是還沒到暇滿難得,等下用科判讓你了解,就是在暇滿難得進去之前有一個聽聞軌理,在
《廣論》的時候這叫道前基礎,講的是一件事。所以在進入暇滿之前要先知道聽聞要怎麼聽聞,我們現在是在講這個。這講完就會進去暇滿,把這共同外加行讀過,讀過以後就是下面的不共內前行。
2. 不共內前行,也就是讓你興起趨入湼槃的一個開始,這裏就是密宗四加行,一般就是a.皈依、發殊勝菩提心,b.念修金剛薩埵,這就是百字明咒,要學會背的滾瓜爛熟,目的是淨罪,c.積累資糧,d.上師瑜伽,這就是一般所謂的上師相應法,在密,這是非常重要。
3. 往生法,或者叫頗瓦法,原因很簡單,你最後要能解脫,解脫可以在臨終最後那一剎那,若不行就是要經過各式的中陰,那頗瓦法基本上對這是有幫助的。
4. 結文。
這些就是我們現在要學的內容。這個學完以後就是進去大圓滿了,大圓滿裡面是很深的東西,現在暫時不用去想那些,反正一步一步的來。我們補充這些資料,主要是讓你了解4加行,有時是講出離心的4加行,或者有時是講密宗的4加行,有時是講加行道的4加行,這些名相我們都要能分清楚。
他們有時講到50萬加行,你就要知道他在講什麼,這50萬加行跟這沒直接關係,但學密的紅教人都知道這是什麼,他一定要:磕長頭10萬,念四皈依10萬,皈依發心10萬,百字明咒10萬,修曼茶10萬,這叫50萬加行。你大概知道這些名相有一個印象,按照他們的教法,這個要先做,做了就相當於打好基礎,自然就會長出根葉。
講到暇滿難得時就要開始做實修,這也是他們正規的修這個前行的修法。
有關於大圓滿前行,有2個很重要的引導文,一個就是我們現在手上的課本《大圓滿龍欽寧體前行引導文 普賢上師言教》,也就是華智仁波切記錄如來芽尊者的口授;另外一個就是《備忘錄》,是阿琼堪布記錄他的上師紐西龍多尊者對《普賢上師言教》之補充,我手上有這一份資料,很大一份,我會看、講的時候都會提到,將來會把這也傳給你們。索達吉主要是講《普賢上師言教》,益西彭措主要是根據《備忘錄》來做一些講解,再加上一些其他人講的,應該算是完整了。
正行,就是生起次第、圓滿次第,這也就是共的部分;至於大圓滿不共的部分,你們應該聽過就是立斷、頓超,現在我們應該不會學到這個,這我也不懂。現在學了這個前行,將來因緣到了你就有機會去學正行。大圓滿簡單講就是虹光身,大圓滿最後的成就是虹光身。修成就虹光身的人數量很多,不是幾個,這能增加我們的信心,比方,傳承中的上師幾乎都有虹光身。

這些複習過後,看一下聞法方式、或者叫聽聞軌理的科判。
普賢言教-000-20181218 科判 聽聞軌理.jpg
前面已經把發心部分的菩提心、清淨心講過了,今天是要講行為,整個修行本身就是身、口、意。意本身是最重要的,所以先講發心、或叫等起,簡單講就是你的動機,我們現在是在有為法,是屬於世俗的因果法裡面,修行本身是在因果法裡面,雖然你修行的目標是能夠出世間、超脫了因果醬子的一個果。可是,你在修的當中還是離不開這個發心,或者叫做等起,為什麼?這就是緣起的規則。你假如沒有醬子的因,你不會得到你要得到的那個果。比方,你最後要得到大圓滿的虹光身的果,你一開始你這就是屬於大乘裡面的密宗,你走這條修的路,你假如沒有發大乘的菩提心你跟大乘就沒有關係,那你怎麼會得到所謂大乘密宗大圓滿的果?!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你第一個一定在聞法的時候就要發大乘的菩提心,剛剛我在做前行的時候不是有念一遍:為度一切眾生大家請發菩提心;再來,密宗方面一定要發廣大清淨心,這前面都已經講過了,再回憶一下,菩提心、清淨心,這2個雖說最後是有相當的關連性,可是,菩提心是代表大乘,顯、密都要有菩提心,所以一定要發菩提心才算是大乘,除此之外,密宗一定要有一個清淨心,一般又叫做淨觀。
簡單了解淨觀是什麼意思?就是你最後要回到本初的狀況,那就是大圓滿的果。你回到本初的狀況就是他本就圓滿自足,他本來就是佛性,也就是說人人都是佛。那你說既然我是佛那還修什麼?那是因為你被蒙蔽了,你今天要成佛不是去修成一個佛,不是。你本來就是一個佛,你蒙蔽了,現在你想辦法把這些蒙蔽你的東西解開,恢復本性你就是成佛,所以這個清淨觀意思就是真正所有你能夠看到的所能想的其實都是清淨的,眾生都是佛,所有東西都是清淨的。是你被蒙蔽了,所以你看這也不對那也不行,一堆煩惱,可是真正實相不是醬子的,不管任何東西在實相的角度來講都是圓滿無缺的,也就是跟佛性是相合的。從現在開始,我們都要拿掉對任何事情有不清淨的看法,全部都要用淨觀的方式。要用淨觀的方式這點很重要,現在開始我們就要培養醬子的淨觀,既然開始學就要在等起上面、就是你的發心上面,也就是你在緣起裡面種因上面,一開始你一定要有一個菩提心跟一個淨觀,這2個東西作為你今天緣起所種下的因,以後才會根據這個生出他的果。


發心複習到這裡,再進去就是講行為
行為,發心就是意,那行為這裏就是屬於身、口的部分。這裡又分成2部分:
1. 應斷行為,什麼不能做,這有3類。
a. 也就是器3過。器是指法器,像你、我今天來學法的人都應該堪為法器,才能夠學法;但你若是有過的法器是不可能把法學好的。所以一定要斷器3過,作為一個法器有3種過失你不能夠犯
覆器、漏器、毒器,等下根據課文會再細說。作為一個器皿你要裝水,若是倒扣過來你水是裝不進去的,這個就相當於聞思修的聞,這個過你是聞不了的,你根本就不接收任何的法,你根本就聽不進去,這就是覆器。假如這個器皿下面有裂縫,水裝進去是留不住的,這就是說你記不了,你留不住你怎麼可能會思呢?!聞思修,這3個雖不是百分之百的對應關係,但你用這方式可以更清楚他在講什麼。你今天所有的東西都記不住你如何思?不可能。你今天若是覆器連東西都進不來,東西進來後又全部漏掉你可能思嗎,不可能。那若這個器皿本身裡面有毒液,不論你再裝什麼甘露的都全部變成有毒的東西,這就會牽涉到你的修行就會變質了。
b. 這是說在心態上面有6要去除→傲慢、無正信、不求法、外散、內收、疲厭。等下根據課文一個一個會解釋。
c. 5不持
持文不持義持義不持文未領會而持上下錯謬而持顛倒而持。
2. 應取行為,什麼是應該做的,這有3類。
a. 依止4想,就是把自己看作病人、上師是醫生、所傳之法是良藥、你修行就是吃藥。
《廣論》裡面也有這個,但他是6想,再加上對如來作善士想、對正法理作久住想。
b. 聞法要具足6度,就是一個菩薩在做菩薩行的時候,6度4攝,6度是自利、4攝是利他,6度自利是讓自己有本領。
c. 其他的威儀,這就是講法之人不能坐的比聽法的人低矮,不能帶著帽子聽法,類似這些等等。
課文一開始是禮敬頌,接這就是聞法方式,就是剛剛講的聽聞軌理,就分作發心、行為2部分,發心有廣大欲樂菩提心、廣大方便秘密真言之發心,也就是菩提心、清淨心,那菩提心不要忘了7因果的方式,知母、念恩、報恩……還有3殊勝千萬要記住,就說加行一開始你要發心,正行時的無緣殊勝就是要有空正見的智慧、在醬子法空的原則下面專注聽法,你聽法時的正行就是聽法。最後要做3輪體空的回向,我們是用5明佛學院的回向偈頌,這是能真正代表3輪體空的回向。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回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生生世世不離師。恒時享用勝法樂。圓滿地道功德已。唯願速得金剛持。

上課時,同修要盡可能的參加前面的加行,心中要與之相應,錯過前面的前行似較不圓滿。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千萬不要是為了現世的名利而聞法、或者是為了遠離怖畏、或者是求來世生善趣、或者是求一己之解脫,這都不行。因你這是大圓滿前行的一個法,你去求臨終時的不害怕,醬子發心不正確。要按照彌勒菩薩說的: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你聞法一定要按照這個原則,第1你是為了要度眾生你來聞法,這叫為利他。度眾生,你沒有本領你是救不了眾生,所以你一定要成佛、成正等菩提,成佛才有辦法度眾生。菩提心簡單的解釋就是醬子。
密宗清淨心,就是你要能夠淨觀,淨觀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不是說本來不乾淨你把他觀成乾淨,不是這意思,你看他不乾淨是你把他看成不乾淨,他本身是乾淨的。所以並不是叫你去把不乾淨觀成乾淨,淨觀不是醬子,淨觀是任何一個事情的實相本身是清淨的,所以你現在要學會把任何東西都觀成是清淨的
這大概是聽聞軌理我們要學的,發心已經講過了,今天就由行為器3過講起,等這些都講完了就開始進去暇滿。

 

◎ 行為分二:所斷之行為、應取之行為
◎ 所斷之行為分3:法器之3過、6垢、5不持

法器之3過:耳不注如覆器之過、意不持如漏器之過、雜煩惱如毒器之過

耳不注如覆器之過,注,意思就是屬於的屬,在你聞法時,你若不專心、你沒有屬意在這聽法裏面,就相當於一個覆器,任何東西是進不來的。假如是覆器,你聞所成慧是不可能有的。意不持如漏器之過,這就涉及到思的過。假如你對於所聽聞的法僅僅是表面了解或聽聞而沒有記在心中,你怎麼會有思所成慧?不可能。你如同漏底的容器無論注入多少汁液也無法留存一樣,無論聽聞多少正法也不會懂得調伏相續而修持。毒器之過,聞法時,如果你自己這個法器充滿各式各樣的邪念、煩惱是有毒的,有毒的容器再最正的法修下來仍舊是有過的東西,那麼修所成慧是不可得了。比方,牛喝了水最後得出牛乳、毒蛇一樣喝這個水最後經過代謝轉換得出的是毒液,醬就理解這意思,你本身是毒器,雖然水是好東西,進來以後結果是不一樣。

耳不注如覆器之過︰聞法時,自己的耳識千萬不應該四處分散,應專注於說法的聲音上面諦聽。你坐在那想東想西,任何傳出的法義你根本接受不到,若如此聽聞,就如同在覆口的容器上傾注汁液一樣,雖然你身在聽法的行列之中,你若是覆器,一句正法你都聽聞不到。

意不持如漏器之過︰如果對於所聽聞的法僅僅是表面了解或聽聞而沒有記在心中,則如同漏底的容器無論注入多少汁液也無法留存一樣,無論聽聞多少正法也不會懂得調伏相續而身體力行去修持。至少思所成慧的時候一定不能是漏器,你是漏器不可能成就思慧。聽完以後要消化,消化、完全理解以後,要記住,這就跟你身體力行是有關連的,醬才是聽法的目的。若你向來記不住,你也不去思惟他,這就是漏器了。我們今天坐在這聽這個,自己就要檢討:你有沒有覆器之過?你有沒有漏器之過?有,沒關係,馬上改正。
講法之前先把這講清楚,你做到了,聽下去才會有收穫、才會有結果。

雜煩惱如毒器之過︰相對來講這最重要,聞法時,如果自己以貪圖名節、地位等有過患之發心而聽聞,或者攙雜貪嗔痴等五毒妄念而聽聞,5毒貪瞋癡疑慢,那麼佛法不但對自心無利反而正法也成了非法,就像剛剛毒蛇的例子就很容易懂,明明一個正法,因為你是一的毒器,最後這個法學了以後不但沒有幫助你還會害你,就如同向有毒的容器中注入勝妙汁液一樣。
所以他用印度單巴仁波切舉例說明,單巴仁波切,這人很有名,一般我們並不孰悉這個人,先看補充資料。

      007單巴仁波切:藏息結派的創始人印度高僧“當巴桑吉”尊者,梵名“佛陀波利”,印度人稱“嘎瑪拉稀拉”。約於西元八世紀降生于東印度,曾五度進藏,興建了著名的「定日朗可寺」,弘揚《息結般若能斷能斷教授》創立了息結派,度化了無數眾生,在藏傳佛教史上佔有重要的影響地位。
據一些傳記中記載(尚需求證):尊者就是藏傳歷史上有名頓漸之爭的印度高僧蓮花戒大師;從尊者是
龍樹菩薩等弟子來看,松贊干布時期尊者是在世的,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的;另有說尊者和禪宗達摩祖師是同一人;尊者在漢地住了十二年,曾朝禮五臺山面見文殊菩薩,依靠文殊加持,在五臺山‘金剛窟’中示現的金剛座中取得了《尊勝陀羅尼經》,息滅了當地的瘟疫,五臺山的石碑上至今尚存有相關他的記載;尊者和密勒日巴尊者有趣的會晤一向被譽為美談(密勒尊者的歌集中也詳有記載)。
傳記中說“當巴桑吉”尊者住世五百七十多年。

說到蓮花戒很多同修知道,西藏前期一開始最重要的3個人→藏王松贊甘布、蓮花生大士、靜命論師,寧瑪紅教就是最早的這個系統,靜命論師曾說未來若有見地上的爭議可找他的弟子蓮花戒解決。後來就是跟支那和尚的辯論,在《廣論》中宗喀巴批判的很厲害的,這就是吐蕃僧諍,在藏系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這場辯論是蓮花戒贏了,以致漢傳的佛教在西藏就沒有影響力了,因最早有文成公主、禪宗進去,經過此事漢傳在西藏就勢微了。現在說這位單巴仁波切就是蓮花戒,沒辦法證實,可是也有可能,因為,單巴仁波切是龍樹菩薩的弟子,而發生吐蕃僧諍時他也在世。又傳說他即是達摩祖師,漢地在五臺山也有他的紀錄……
密勒日巴尊者自傳是很精彩的,從小被人欺負,最後他報仇以致犯了殺戒,馬爾巴是他的上師,拼命折磨他讓他消掉所有的業障,這是講噶舉白教,最後他是即身成佛。至於他活了570多年,世間有很多東西我們不知道並不代表他不存在,就像現在還有佛陀4大弟子→大迦葉尊者、羅睺羅(佛的兒子)、賓頭廬尊者,另外一個是君屠缽嘆尊者留形住世。現我們知道單巴仁波切是誰,有一個概念了,是說,傳承中的大德們我們都必須知道,醬子對這個傳承你比較容易起相應而且這個傳承他會加持你。

印度單巴仁波切他曾經說︰“聞法時應如野獸聞聲一般,這是講鹿,鹿愛聽琵琶的聲音,他聽見了就不會走,很多獵人就用這種方式去獵捕他,這是很不道德,可是你聽法時候就要像鹿一樣。你在思惟時應如北方人剪羊毛一般,意思就是思惟分明、層次分明,這是指青海那一帶的人剪羊毛剪的又快又層次分明。還有在觀修時應如愚人品味一般,意思是說都會沉浸在其中;在行持、修行時,你要布施要持戒這叫做行持,應如飢牛食草一般,你若放過牛你就知道這些牛帶到了草原他是不會等的,他是立刻就吃、他可不會等等想想的,所以你行持時就應向牛吃草一樣。那在得果時應如雲散日出一般光明,得果不管是你見道,或者是最後的究竟道佛道,你突然見到了真相、了解了真相,你這是脫胎換骨,真正有智慧且功德無量。”這整個就是說聽法要如野獸聞聲,譬如,野獸酷愛聽琵琶的聲音,獵人從旁邊射毒箭他也不會發覺,事實上,野獸對周遭環境的異動都很警覺,但是碰上這琵琶聲他怡然專注而聽根本不曾注意到獵人的逼近。不管怎樣,人類還真是很可惡!同樣,聞法的過程中應當汗毛悉動、淚水溢流、雙手合十、不起任何其它分別念全神貫注而聽聞。事實上,是有人會醬子相應,這會讓他產生信心,否則,雖然身在聽法行列中,心卻跟隨分別妄念,東張西望、心不在焉,也打開了綺語的伏藏門,胡言亂語,這些都是不應理的。伏藏門,伏藏意思曾解釋過,一般講經、律、論,佛所講的話是經、佛所講的戒是為律,菩薩們解釋經的叫論,這叫『三藏』,還有第4藏就是伏藏,特別是密宗紅教裡非常講究這個伏藏。比方,剛剛講這個傳承裡面有蓮花生大士的《空行寧體》、布瑪莫達的《秘密寧體》,在《空行寧體》這一部分,蓮花生大士都是用伏藏的方式讓這些東西傳到後世。伏藏,就是一些很深很新的一種法被藏於某處,等時間到了或是因緣成熟了就會有人發現他,像剛講的智悲光尊者他是突然之間就有辦法把龍欽寧體發掘出來,他也是應該早就被安排好的讓這個法問世的人,這也是一種伏藏。伏藏,有一種好處,就是他沒有經過很長時間的流傳;假如是《秘密寧體》就經過很長時間的流傳,並不是說流傳一定會有汙染,但汙染的機會比較大,醬子傳下來的東西就不是最純淨的。而伏藏基本上出來時是沒有汙染的,所以一般伏藏算是一種近傳,而不是遠傳,所以在密、特別是紅教裡面他是很重要。這邊說打開綺語的伏藏門是什麼意思?這有2個解釋,根據益西彭措的說法,他是沒有伏這個字而是打開了綺語的藏門,那就不用解釋伏藏;那這邊寫伏藏,伏藏是代表精華的意思,還有他是秘密的,你有了伏藏門才能找到伏藏,所以打開綺語的伏藏門意思是你打開了讓你說綺語的關卡,讓你綺語就不斷出來。綺語就是口業妄語中一種,一般就是講的天花亂墜,其實假如佛法就算你不是故意的你講錯了也算是綺語,這點要注意,那這裡主要是講一般所謂的八卦、543這些東西,伏藏門被打開了,這些話就出來了。一邊胡言亂語、一邊心不在焉、一邊東張西望,這些通通不應該。
在聞法時,甚至包括誦經、念咒等一切善行也應該全放下而專心聽聞。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特別注意?以前在《廣論》班理論上應該也有提到這點,可是這邊是非常強調這點,你在聞法的時候不能一邊念咒,你一邊聽法,你自己認為好像很棒,其實不正確。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假如要去比較念咒跟聞法,聞法比念咒重要,所以這時其他次要的東西都應該放下!這是不懂聞法軌理的人他才會邊念邊聽,還有一個轉經輪也是,轉一邊、經讀一遍,邊轉邊聽這是不對的。懂聞法軌理的人一看就知道這不如法。
這樣聽聞後應將所講的法義全部銘記於心中,並且要經常實地的修持。就如大能仁(釋迦牟尼佛)也曾說過︰“吾為汝說解脫之方便,當知解脫倚賴於自己。”我教你方法,可是怎麼讓你解脫是你自己才有辦法,不是我有辦法讓你解脫。意思就是說你聞法之後,你一定要經過決擇,一直強調決擇就是聞思的重要結果,你一定要決擇,他跟你講什麼後最後都經過你的思惟,而且你同意你也勝解他講的、你也認為就是醬子,醬子以後在行為上面你就要跟這些配合起來。所以,佛才會如此講。因此才會在聽聞軌理裡講你不能當漏器,要讓這個法留在你身上,不然聽法幹嘛?!上師為弟子講經說法也都是教導弟子如何聞法和修法、如何斷惡行善、如何身體力行去行持,因此做為弟子不應忘記上師的教言,應銘記於心並實際修持,這樣才能現前証悟。所以說,一個你不能當覆器,你不能做漏器,漏器裡面有思所成慧能否得到的角度,跟你能不能持這個法都跟你是不是漏器有關,你聽完法卻沒有留住,跟你本身沒有結合在一起,醬子你就是漏器,你就沒有讓他發揮真正法的作用。相反,上師所傳法如果不記在心中,雖然也可能有一點聞法的功德,但是對佛法的詞義絲毫也不理解,這就是沒有決擇的意思,你也沒有勝解。沒有勝解,當然不可能有決擇,因此這幾乎與未曾聞法無有區別。另外,雖然將法銘記在心中,但如果你攙雜煩惱在其中,也不能真正趣入真實正法,這就是講你不能做毒器。就像密勒日巴的弟子塔波仁波切,塔波仁波切你可能不熟,但你可能就知道噶舉白教大師岡波巴,他說︰“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惡趣因。”這就像剛剛比方的牛跟蛇的飲水喻,水,牛喝下去變成牛奶,毒蛇喝下去變成毒液,所以,對法來說,你自己本身一定不能是一個毒器,基本上你不能把你的煩惱跟你聞的法混在一起,還有你的見地要在學的當中慢慢改正,才不會變成毒器。比方,今天很多同修知道我在持什麼,很多人讀了如來藏以後,他認為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說這是他讀來的,這就是毒器。他沒有把佛法搞清楚、讀懂,如來藏是不是阿賴耶識?可以說是,可是中間的過程假如你不懂的話,你說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這是沒有把這個法應該的東西講出來,這不是牛奶這很可能就是毒蛇的毒液。其實,所謂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中間你一定要知道,他是阿賴耶識的時候他就不會是如來藏,他是如來藏的時候他就不會是阿賴耶識,這叫做相對緣起,在緣起裡面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觀念。比方,痛苦跟快樂不會同時出現的,只會一種出現,這叫做相對緣起,不可能2個同時出現。可是這跟真正想要比喻阿賴耶識跟如來藏又不一樣,因痛苦跟快樂不會同時出現,而且他們2個的本質也不是一件事,如果你用煩惱即菩提的角度、用淨觀的角度說他們本來都是一種心識、心法,那暫時先不往這上面想。如來藏跟阿賴耶識是很標準的2個是一件事情,但是,你染污的時候你不可能現如來藏你就是阿賴耶識,你有一天修行到了你突然發現你能夠證悟如來藏的時候,你阿賴耶識就不見了,不是這時你又有阿賴耶識再加上如來藏這2個是一件事。不是醬子,類似他們2個相違是有衝突的東西。所以有很多佛法,你若是毒器最後的見解不正確,自己卻不知道,若再講給別人聽,害自己又害他人。所以說,對上師正法起顛倒邪見、嘲諷道友、心生我慢、輕蔑他人等等的不善分別念,這些都是煩惱,就說你在聽法的時候,上師所講的正法你顛倒妄執,又對同行的道友冷嘲熱諷,自認為自己了不起,像這些你加在裡面你就是已經變……不能有煩惱夾在裡面,這將成惡趣之因,因此應當捨棄。
器3過,不能做覆器、漏器、毒器,簡單的你就把他跟聞、思、修連在一起,就不容易忘。不過在漏器的部分,你要知道單單跟思連在一起還無法百分之百的表達出來。大概醬一個概念。記住這個最重要是自己要檢討一下,自己有沒有犯這過錯。可能你自己是毒器卻不知道那要怎麼檢測,這不要怕,就說,主要還是強調煩惱的部分,比方你的高慢心很強,或是發心不正確,你不是發菩提心,你希望學了以後可以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懂佛法,醬子就是他講的標準毒器。除了貪心、瞋心以外,癡心就是來讀也不知道為什麼,每次聽也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聽這個等等,像醬子都有他所講的毒器的意思。我們自己可以經過醬子做一個檢討,把這想清楚以後你繼續學下去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六垢︰傲慢,無正信,不求法,外散,內收,疲厭。
  再來,6垢,是根據世親菩薩的《釋明論》裡面的一個偈頌︰“傲慢無正信,求法不精進,外散及內收,疲厭皆聞垢。”世親菩薩,無著菩薩的弟弟,在唯識部分是很重要的一位,唯識三十頌》就是世親所寫;像《成唯識論》,玄奘跟弟子窺基等人主要就是根據10位論師解釋的《唯識三十頌》整理出來的。簡單講,在聽聞法的時候一定要斷除這6個汙垢。第1個就是傲慢,傲氣十足,認為自己遠遠勝過說法上師,一般人這個比較不容易犯;再來就是沒有信,對上師正法不起信心3不希求正法,根本就沒有要學佛法,為什麼今天來聽是連自己都不清楚,就沒有希求佛法的心。4心散於外境,不容易專心,你的6根會被外境6塵所吸引走,你聞法就有垢,特別是第6意識的法塵,這個最厲害、最容易外散,法塵,你可以天馬行空,可以走遍地方、走遍時間,過去、現在、未來都可以走,所以千萬不能外散。另外還有一個層面比剛剛講的更深入,我們之所以會輪迴,就是我們的6識跟6境,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這所緣境我們都把它當作實有、且執著這些東西,這執著本身就是我們輪迴的原因。假如你今天在聞法的時候你就知道這個問題,你心裡知道這個外境裡面很多的所緣境你過去輪迴裡面已經都把它當作實在的東西,你要不停的去理解你有這個問題,而最後的大圓滿能夠修成證果,也就是他能夠完全解決這一部分的問題,他知道所謂的所緣境裡面這些都是假的。可是明明就有一朵花在那裏,你卻告訴我外境是假的,這也就是你一直認為很多東西是真的,這東西就是讓你會一直輪迴不停。益西彭措在講外散的時候他花很大篇幅在講這一部分,讓我們都了解到這些東西都是我們聞法的障礙,就是我們太執著所緣境,假如在聞法的時候就能做一個調整,那對聞法是很有幫助。再來,5是五根內收,前面外散是太鬆是掉舉、這個是太緊是昏沉,太緊就會昏睡,在讀《廣論》的奢摩他有關定這一部分時都讀過有關掉舉跟昏沉掉舉跟昏沉,其實不是入定才有這問題,包括你現在聞法也有這問題是有待克服的。6的疲厭就很容易懂,就說因講法時間過長等而生起厭煩心,厭煩以後你這聞法就會有問題。這又回到以前在講5過8斷行,為什麼要有輕安,因為有了輕安你才不會長時間而疲厭。所以,應當捨棄這六種垢染。
  傲慢︰提婆達多、善星比丘這2個人都是佛陀的親戚,他們就是因為有傲慢、有嫉妒等等這些問題,最後都入了地獄。在小乘的教法裡面,要成就阿羅漢最難克服的最後才克服掉的就是慢,貪瞋癡疑慢這5毒最難克服的就是這個慢,慢要到得到阿羅漢證果的時候這個慢才會沒有。慢心薄的人還是有,只是如鳳毛麟角一般稀有,一般人慢心都重,大家注意他提出來的東西都有他的重要性。先看一下慢的補充資料……

★      008七慢:慢謂於他下劣、謂己為勝,或複於等、謂己為等,令心高舉;過慢謂於等、謂勝,於勝、謂等,令心高舉;慢過慢謂於勝、謂勝,令心高舉;我慢謂妄觀諸行為我、我所,令心高舉;增上慢謂於其殊勝所證法中,未得、謂得,令心高舉;卑慢(下劣慢)謂於多勝中,謂己少劣,令心高舉;邪慢謂實無其德,謂己有德,令心高舉。
佛陀講7個慢,第1個,你比人家差你卻以為你比人家好,或是你不到人家那個水準你以為你跟他一樣。過慢,你跟人家一樣你認為你比人家好,人家比你好你認為你跟人家一樣。慢過慢,你是比人家好、你也認為你比人家好,你說醬子哪有錯?你就發現這3個慢就包括就算你真的比較好你也不能夠慢,你慢還是7慢中的慢過慢,更別說你跟人家一樣你認為你比人家好、或者你比人家差你還認為你比較好,這是一個系列。第4個我慢,就跟我執是一件事,你認為有我醬子的一個慢心,有我醬一個東西存在。增上慢,比方用定來講,你明明只有未到地定你卻以為你已經見道了,這叫增上慢,就是未到那裏卻認為已超過那裏。卑慢,又叫下劣慢,人家贏你很多你認為只有輸他一點點。邪慢,自己根本沒有這種功德,你認為自己有這種功德。這7種慢含蓋了各種情況,這教法裡面最重要提醒各位的慢過慢,真正比人家好也不能認為比人家好,這真要小心!因這是事實那很容易就犯了,不能這樣。

課文中提到,所有煩惱中傲慢和嫉妒這二者很難以認識,醬子講,難以認識,是從什麼角度來說,從別人感覺或你自己感覺,你自己有傲慢你自己可能不太容易感覺的到,可是別人一定感覺你這個人很驕傲。嫉妒,有時候別人感覺不到可是你自己知道你在嫉妒。其實,傲慢跟嫉妒有一點關聯的,看51心所表,傲慢是屬於5毒貪瞋癡疑慢之一,是根本煩惱之一;嫉妒,一般叫做小隨煩惱,8個小隨煩惱之一。有時傲慢你認為你比人家棒,可是當你知道你沒有人家棒這反過來就是嫉妒,你不服氣,很容易產生醬子的情緒。傲慢跟嫉妒,1是根本煩惱、1是小隨煩惱,這2者之間很難認識,我是思考後認為是由什麼角度來。這主要是強調我們是很容易犯這過錯的,事實上是有慢心很低薄的人這是跟他過去的習性有關係的,所以你知道佛學所教的沒有亂講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所以我們應當詳細觀察審視自己的相續。如果因自己在世間或出世間某些方面有少許功德,便認為我已如何如何了不起而產生執著,醬一來則你既見不到自相續的過失,也不能了知他人的功德,醬就會造成你在聞法上面有很大的汙垢,因此應當斷除我慢,恆時要謙虛謹慎。
    無正信︰信,這是很重要的,是11個善心所的第一個,整個善本身是用信做為上首,假如沒有信、後面沒有善,你就知道信的重要性。還有一般講解脫的5根→信、進、念、定、慧,一般這叫做解脫根,或者說5根、5力,他的上首也是信。所以,11個善心所、解脫的5根,第1個就是信,信當然重要。
公案:拜狗牙得舍利
一個藏人的公案,他是個商人經常到處跑,有一次他到要到一個聖地,他媽媽是個很虔誠的佛教徒,就知道在那聖地可以請到舍利子,就要兒子去請個舍利子回來。兒子去了聖地之後在那裏忙到要回家的路上,才想到媽媽的交待,舍利子沒有請到怎麼辦呢?結果在路上看見一個狗牙,他就把那撿起來清理乾淨帶回去交差。用這狗牙湊數,最後,媽媽就是拜這個居然能得到很大的功德。
這裡面主要是在講這心是最重要!然而心裏面最重要的就是信,這個信沒有,後面生不出來。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你假如沒有信的時候,你是不可能會產生欲、產生希求的,所以你一定要有信。你看51心所的5遍行
→欲、勝解、念、定、慧,你一定要有信才會產生欲,這個欲真正發揮功能的時候又要勝解,就像前面《廣論》講5過8斷行也有這部分的關連,前4斷行信、欲、勤、安對治懈怠,一定要有信。我們聞法也要信,信三寶,一般講易行門跟難行門,像淨土有人說他是易行門,因只要修信,其實,信本身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就算你一開始用易行門、用信,你最後也是要難行;包括淨土,也不是信就解決了,而是有信後面才可以產生一大堆的東西,像欲、勝解、精進等等,這都是後面會帶出來的。說信是易行門,只是一個比較,事實上信也不是那麼容易,也是要修的,特別是利根的人很多東西都是要講理的,而不是單單就醬子相信上師,醬子人的信就更需要很認真的去修,是否能找到讓他信的道理,那我保證只要你下功夫你一定找的到。今天很多地方我是深信不疑的!如果你不具有信心,入法之大門都進不去,故應堅持要具備四種信心中的不退信心

 ★      009 四種信心:清靜信、欲樂信、勝解信、不退轉信
【註】十一善心所及五解脫根皆以信為上首。
 
我們一般都清淨信,你到廟裡看人家念咒或是聽到一段佛法,突然就哭,眼淚不停的,有沒有?這就叫清淨信,大家記住,這種清淨信是會退轉的。這是引起你你內心裡面的一個善根,可能你過去世、突然被引起來了。還有一種叫欲樂信,就剛剛講的你一定要有信才會產生欲,這是有關連的,不信根本不會有欲,這類就叫欲樂信。再來,勝解信,5別境心所→欲、勝解、念、定、慧,像醬子心所裡面配合的信,叫做欲樂信、勝解信。這些都是信,可是,這3種信都有可能退轉。比方,很多人相信基督、相信耶穌,可到有一天改信佛教,他那時候沒有欲樂、勝解嗎?他那時也有啊,不然他不會去信基督教。所以,記住,他會退轉,這3種都會退轉,一定要修到不退轉,什麼叫不退轉?個人感覺我有不退轉信,因他確實是真理,相信有很多同修跟我是一樣的想法。現在強調你在聞法的時候一定要有不退轉的心。
今天就到這裡了。
簡師姊:請問,像我們是覆器、漏器,該怎麼樣調伏?
石師兄:你絕對不會是覆器,覆器是你根本不聽聞法。你說有漏器,記不住,這原因在聞思裡面,不能只有聞沒有思,一定要找時間思。今天我們這個教法裡面有強調實修,以後實修一開始就是觀察修,基本上觀察修本身就是一種思,聞思修的思。從暇滿開始,不能每天4座,那一定每個禮拜按照他所教至少一座,慢慢增加,在這當中你就不會變成漏器,經過你思惟的東西怎麼可能都記不住;反過來,你沒有記住你怎麼去思惟?

 

 

arrow
arrow

    七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